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研究论文

2022-04-24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经济效益审计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每个阶段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灵活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研究论文 篇1:

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初探

摘 要: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的新型审计。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并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零售企业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介绍了零售业的含义、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经济效益审计在零售企业中的运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 零售业 审计程序 审计方法

一、我国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

我国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厂长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经济效益审计,是确保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履行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由于零售业属于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发展速度快,项目多,网点多;且收入和利润双高,业务复杂,零售业设计到采购、进店费、销售、盘点等行业环节多;人员流动性强,对于内部控制的要求高,所以非常重视内部审计。但是,其内部审计的着重点是查错纠弊,并非经济效益审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零售业的入行门槛较低,加之外资企业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想要在零售业取得较好的成绩,经济效益审计必不可少。不少零售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开始逐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

直到近十年来,经济效益审计在零售企业中的应用才逐渐扩大。目前,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投资决策、经营管理、人事管理、市场状况分析、劳资关系、信息系统运行、后勤服务系统效率等。不少企业甚至对环境污染、社区关系、政府管制等非经济性的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也进行审查评价。

二、我国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缺乏

经济效益审计重在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活动分析法、现代管理方法和数理统计、数学方法是评价经济效益高低、挖掘提高效益潜力的主要方法。由于零售业发展迅速,成长过程短,从事零售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熟悉零售业的实务工作,了解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重点,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人才为主,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欠缺,不适应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需要。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缺陷

科学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成功的关键。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有一个用于比较和评价当期成果的标准。但在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由于缺乏对零售企业的理论研究,评价经济活动的标准往往不能很好地与零售企业的经济特点相匹配。另一方面,目前能评价经济效益指标的体系大多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使得许多重要因素被忽略;重历史指标,轻未来价值指标,使得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零售企业发展方向不符;重综合性指标,轻单项指标,使得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不够细化。现有的评价指标难以完全达到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也不能满足零售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很难全面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

三、改进我国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

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工作,它注重通过审计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竞争能力和判断力,在审计观念和技术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审计人员思想上要确立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观念,跳出传统审计思维模式,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大胆探索和实践。由于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由零售业的特点决定的,审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娴熟的会计学、审计学、财务学等方面的知识及丰富的审计经验外,还需具丰富的零售企业实践经验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零售企业的内部操作;不仅要具备一般审计的基本技能,还需具有生产、技术、经营、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所以,应开展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和方法及其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培训,以丰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使审计人员在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适应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建立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专家库,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引进零售业审计方面专家人才,与有关专家建立比较密切的聘用合作关系,有效利用外部人力资源。

四、结论和展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发展。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应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眼光重新认识经济效益审计对零售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作用,树立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逐步推进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其次,要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符合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律、准则及操作指南;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支满足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要求的审计队伍。在整个零售业行业中开展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让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零售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为我国零售业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审计理论和实务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趋势将逐渐显现。

21世纪,以丰富的实践、完善的理论为基础,有关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将逐步制定实施,经济效益审计也将逐步走向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为零售企业管理服务。零售经济效益审计将成为零售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曹菁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M].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剑.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战略构想[M].天津财经出版

社,2003.

[3]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霞.经济效益审计[M].中国时代出

版社,2002.

[4]李敦嘉.效益审计的理论结构[M].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6.

[5]李密福.关于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M].内蒙古电大

学刊,2006(2).

[6]沙雄飞.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389).

[7]施青军.效益审计标准的选择和确定[J].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2006(5).

[8]苏红梅.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战略探索[M].首都经济贸

易大学出版社,2004.

[9]王雪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自议[J].商业经济,2006(2).

[10]吴天星.对经济效益审计立项原则的思考[J].审计月刊,

2005(1).

[11]颜毓洁.王胜权.从沃尔玛的成功探析我国零售企业文化的

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9,(573).

[12]张立.中国零售业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M].湘潭大学出 版

社,2002.

[13]张贤存.零售企业的经营策略研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14]竹德操,吴云飞.经济效益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2.

[15]祝合良.现代商业经济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16]赵瑞岭.试论经济效益审计[J].科学论坛,2006(3).

(责任编辑:杨再梅)

作者:甘一凡

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研究论文 篇2: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经济效益审计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每个阶段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灵活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

1.准备阶段:审计项目确定后,就要按照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适当配备财会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或有相应技术特长的审计人员,以便发现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效益不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和途径。在准备阶段中大量使用调查方法,采用抽样技术,选取调查样本,对其邮寄问卷、电话调查或者当面询问。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的财政、税务、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现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和内部控制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对相关行业的市场动态、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发生变化的信息等,都要予以关注。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详细调查了解、实施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酝酿审计意见三个方面的工作。

(1)运用访谈等审计方法详细调查了解,进行初步测试。

在企业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经常需要当面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获取某些特殊证据,因此访谈就成了效益审计中常用的审计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加强对所审事项的理解,而且可以当面向访谈对象搞清楚有关事项的来龙去脉。如以访谈的方式详细调查企业的背景情况,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及现状,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状况等。同时运用检查法、实验法、现场观察法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质量制度、劳动定额等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抽样测试。

(2)实施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原因。

首先,开展成本费用效益审计,促使企业减本增利。从成本费用的计划及开支范围的制定、控制措施的实施,到考核及评价的全过程,审查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等,考核成本费用的节约额和降低率,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审查销售活动的效益性,促使企业增收增利。从销售计划的制定、销售的组织,到销售完成的全过程,审查是否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收入最大化,销售费用是否节约,销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再次,审查资金使用情况,促使企业合理运用资金。根据资金运动规律,从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到收回的全过程,审查资金的占用情况、周转情况以及获利情况,提出合理筹措和分配资金的建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最后,审查企业投资情况,促使企业降投入增产出。对固定资产投资要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监督,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计划、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费用的发生情况。竣工投产后,对工程效益和投产后的使用效益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3)酝酿审计意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当审计证据基本收集齐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现状和提高效益的潜力基本了解时,审计人员应讨论、酝酿审计意见,哪些方面应当肯定,哪些地方可以挖潜,并初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实施阶段还要认真撰写审计日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详细记录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具体过程、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它不仅是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也是后续审计的重要参考资料,还可以用来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3.报告阶段:报告阶段是对实施阶段的总结,通常应包含以下环节:归纳问题、综合分析、讨论审计评价、起草审计报告、征求单位意见、审定报告、做出结论、立卷归档。审计人员应核实在实施阶段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审计工作底稿,鉴定和补充必要的审计证据,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提出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起草审计报告,讨论审计报告,正式发送审计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不同于财务审计报告,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实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而是为了揭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其原因,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或措施。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被审计业务的专业性强,往往不能提出直接证据来论证审计报告的结论,为了使审计报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需要广泛地运用间接证据和推理证据,这都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详细的说明。审计报告一般应具备背景资料、审计结论、论证结论的证据、改进的建议或措施等内容。

4.后续阶段:后续阶段是指审计项目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回访性审计的过程。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决定了开展效益审计不仅着眼于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现时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更注重未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需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回访性审计,促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执行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审计人员到达现场后,可以通过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现场观察等方法,检查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措施是否执行,效果如何。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查明原因,根据被单位执行不力或审计建议不切合实际等不同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或者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分为四大类:即组织实施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

1.经济效益审计组织实施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从何入手?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的组织实施问题。对此,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界基本形成三种观点:

(1)财务审计延伸法。它是从财务审计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运用财务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核查证各种财务数据。然后,对于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内控制度导向法。它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评估。然后,根据健全性评估结果对于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建议。最后,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后攻坚。

(3)效益结果倒推法。它是从经济效益成果入手进行审计评估的方法。首先,对经济效益成果进行验证,重点做好综合分析工作,揭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客观评价。然后,结合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策。

2.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方法。

传统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核对法、验算法、调查法与盘点法等。这些基本的审计技术方法在现代财务审计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检查财务的错误舞弊仍具有很好的效果。

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指经济效益审计中为达到特定的审计目的而采用的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相对于常规技术方法,它主要针对于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特殊方面而选用。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1)预测审计的方法。例如集合意见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自适应模型预测法等,这些是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需要的数学统计知识很高深,主要用于预测论证。

(2)可行性研究审计。它是对工程投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审计,它用到的专门技术方法是适用于经济效益审计的。

(3)计划、控制审计方法。常用的如综合平衡法和计划评审法等,主要用于计划和控制非重复性工程项目的复核和检查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的融入,使得经济效益审计获得了更多更强大的工具,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确合理的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关键。

3.经济效益审计分析方法。

审计分析方法是进行审计评价和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依据和基础。一般可分为价值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三类。

(1)价值分析法。它是以功能为核心,来揭示技术方案的价值、功能、成本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方法。它的简明数学表达式是价值(V)=必要的功能(F)/成本(C)。价值分析以V=F/C=l为标准,根据分析对象,从必要的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剔除多余功能或降低必要功能的成本,以达到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合。这种方法可以评价企业决策是否科学,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因素分析法。它是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根本性原因,分清主次,提出改善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通常它计算的顺序方法是以实际指标依次替换计划指标,直到全部替换完毕。每次替换计算的结果与前次计算结果相比,就可以测算出某一因素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3)对比分析法。它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数值的增减变化来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做出评价。可以采用纵向对比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能揭示很深刻的问题,通过同计划指标比、同上年同期比、同历史最好水平比、同地区与国内国际水平比,可以很好地分析经济效益的高低。

4.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方法。

审计评价方法就是运用审计评价标准将通过审计查证和分析取得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所达到的实际水平进行对照、检查,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结论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评价是效益审计的重要环节,是审计结论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和两类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三种方式是指一事一评、局部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类评价方法是指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综合评分法和综合指数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评分法根据各项指标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赋予相应权数,然后根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后加权计算总分,做出评价结论。综合指数法是种动态评价方法,它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多因素组成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变动情况,能概括反映总体效益变动相对程度。(作者单位:广昌县审计局)

作者:傅佶

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研究论文 篇3:

对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企业为了减少经营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了约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完善了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发展了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这样不仅有利于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而且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经济效益审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师按照授权通过收集、分析、评价审计证据,对组织行为及其各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将审计结果提交给各相关部门,并作为对建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控制的一种技术工具,旨在促进和提高受托经济责任中的效绩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履行。对于绩效审批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绩效审计的主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审计师,具体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师,社会审计师、内部审计师。

2、绩效审计负有双重审计责任。

3、绩效审计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只是负有找出管理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的责任。

4、绩效审计可分为针对某项活动的审计、限于某一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单位间的协作审计。

5、对于发现的舞弊、违法行为,绩效审计主管机关有一定的处罚权。

6、绩效审计的目标是促进受托经济责任中的绩效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地履行。

二、企业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各种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企业的成本优势,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既相对独立。又熟悉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的优势来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及时找出影响效益水平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就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项迫切要求。

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的保证机制,其中包括三个主要环节,一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实现最佳效益的计划和规划;二是有效地实施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措施,三是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这三个保证机制缺一不可,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正是这三个保证机制实现的保证。笔者认为,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有效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三、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实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经济活動经济、效率、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二是内部审计要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主。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今后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审计立项是基础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内审人员应以现有条件为基础,紧紧围绕企业核心工作,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部门。找企业的准突破口,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项目。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立项达一重要环节时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即被审计单位能够接受,审计人员能够顺利实施审计。进行公正评价。

2、谨慎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地搜集被审计单位的资料,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

3、重要性原则:即选择企业投人资金大和领导职工关心,对企业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以及企业管理过程的薄弱环节为重点。

(二)、审计内容是重点

企业内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经济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评价,改进资源配置,挖掘生产潜力,追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改进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审计人员实施经济效益审计时应紧紧围绕审计立项,有的放矢地分析、确定每次审计的具体内容,重点和难点,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审计

(1)生产中的效益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合理性,人力耗费的合理性,生产组织的合理性,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等进行审查。

(2)销售中的效益审计。主要是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定价对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开拓的影响,企业产品销售业绩及利润计划的合理性及执行情况,顾客对产品售后服务的满意程度等进行审查。

(3)供应中的效益审计。主要是对企业采购计划的经济性及合理性进行审查。

(4)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资金分布占用情况、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查。

2、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审计

(1)经营目标和计划审计

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目标和计划,其制定是否合理,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各项指标是否充分可行,其执行情况及结果如何等进行审查。

(2)内部控制系统评审。

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

(3)经营决策审计

企业审计部门在决策前对经济指标、有关决策的信息等情况进行验证;在决策过程中为确定最优方案提供依据一对决策方案的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为改进原决策方案提供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重大经济合同、固定资产投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经营承包方案等内容的审计事项,也是经营决策审计的重要内容。

(三)、审计方法是关键

企业内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要灵活选择与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方法,把握可行性、时效性、重要性原则。企业内审人员要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术和方法:

1、技术经济论证法。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有关决策和技术方案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必须深入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企业的相关人员反复交谈,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查找有美资料和数据,通过量一本一利分析,综合分析、图表分析等不同的分析方法,有根据地促使企业选择最优方案,以达到经济上合理性、技术上先进性和提高经济效益。

2、平衡分析、因素分析法。即通过用实际与计划、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找出差距中的某些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从而判定经济责任,并找出各具有平衡关系的经济指标之间的依存关系,测定出相关指标的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3、指标比较法。应用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

(四)、内审人员素质是保证

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审计技术和方法更趋复杂,属于审计中难度较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目前,企业内审人员多数由原财务人员转岗而来,对财务收支方面的知识比较熟悉了解,已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但是却缺乏对经济效益审计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知识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审计任务,提高效益审计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经济效益是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经济效益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就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

建立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错弊现象及不法行为有其特殊作用,对涉及投资,生产、经营、财务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依法治企,满足监管要求,控制风险,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经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有序运行,保证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秀竹

上一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测论文下一篇: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