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分析和探讨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主旨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探索并提出了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具体方式及实施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生创新教育论文 篇1:

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研究生创新教育是关系到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研究生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和论文质量提升计划,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出;建立研究生激励机制,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为我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计划;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实施研究生創新计划,构筑适合我校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加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步伐。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中,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同时,积极探索研究生创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研究生教育现状

我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9个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并在17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78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04人(学术指导教师683人,专业学位指导教师521人),在校研究生达到3539人,其中全日制博硕士2331人,在职工程硕士1208人。

二、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组成

(一)研究生基地建设计划

1.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我校依托矿业工程和安全工程等优势学科,以项目研发和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以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我校先后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联合申报获得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每项获得100万经费资助。

建设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有利于实现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协同创新;通过双方合作,提高科研能力及水平,培养研究生在各个多领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充分利用基地的资源优势,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创新实践平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2.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增强研究生实践创新和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主要包括面向博士和学术学位硕士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面向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截止到现在我校建成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13个、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27个和“专业学位实践示范基地”5个。

联合培养基地使校企之间具有较好的合作培养研究生或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拥有一定数量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每年为进入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或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所必需的教学条件、科研设备,承担有一定的研究项目或技术开发类项目,满足进入基地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研究生课程建设计划

1.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精品课程建设主要以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科特色与专业分布特点,紧密结合科研与教学,着重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研究生掌握学科特点和发展前沿,提高国际竞争的能力。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材选取、教师队伍和教学研究等方面,我校共建成46门研究生精品课程。

2.研究生双语课程。为加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提高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实施研究生双语课程建设计划。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双语课程建设,规范研究生双语课程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研究生双语课程建设以研究生国际化和开放教学的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研究生自主型、创造性学习模式,力争建成一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研究生双语课程,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近三年共建成12门研究生精品课程。

3.研究生课程案例库。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案例库建设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强化以案例为教学手段,全面深化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切实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近三年共建成31门研究生精品课程。

(三)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计划

1.优博培养基金。为加强博士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创新性的学位论文选题,培育高质量、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制定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优博基金”)。

为培育高水平优秀学位论文,2011年启动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目前已有6名博士研究生获此资助。我校获得河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60篇,其中博士7篇(有一篇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硕士53篇,我校共有2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校级博士学位论文,274篇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校级硕士学位论文。

2.创新性成果奖励。研究生完成的科研成果情况是反映科学研究能力和担负专门技术能力以及认定其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审核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2012年实施了《研究生创新性成果奖励办法》,对提升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1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2篇(SCI-1区3篇、SCI-2区25篇、SCI-3区19篇、SCI-4区35篇);EI檢索论文95篇(期刊检索59篇,会议检索36篇);各类专利124项(发明12项,实用新型112项)。

(四)研究生创新资助计划

1.教育教学改革基金。为落实强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启动了研究生教改基金,目的是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资助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新颖的教学内容、新型的教学方法、优质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反映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的课程建设;跟踪世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讲义编印;在教学使用中反映好、适用面广、通用性较强的教材出版;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实际,突出研究成果的时效性,重点支持学科前沿类课程和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共资助61项。

2.研究生学术活动。为了加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2012年创办了研究生“知行讲坛”,通过邀请校内外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就有关学术前沿和研究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国际问题作专题报告,从而使研究生树立正确目标、端正学术风气、提高综合素质。讲坛每两周举行一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受到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已经举办50期。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园为研究生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活动专题报告。已经形成了“研究生学术论坛”、“博士生讲坛”、“研究生学术之星”“研究生知行讲坛”、“研究生英语活动月”等一系列的研究生学术品牌活动。

3.研究生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合作,不断探索合作培养机制;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访学研究,联合培养,建立研究生访学制度,推动学术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研究生访学、短期交流、参加学术会议,支持与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提高研究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先后派送研究生去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韩国釜山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室兰大学、美国孟菲斯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澳大利亚Curtin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家联合培养研究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或攻读博士学位。为研究生营造出国学习的机会,接受先进的国外教育理念,共有32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杨栋,宁晓钧,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效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6).

[2]张光胜,王伟超.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03).

[3]丁亚红,张春生.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

[4]石中英.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3).

[5]李艳,刘泽军.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

作者:刘泽军 李艳 丁亚红 赵同谦

研究生创新教育论文 篇2:

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途径的研究

摘要:在分析和探讨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主旨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探索并提出了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具体方式及实施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教育;途径

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其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在校研究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如何更有效地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意识,开发研究生科技创新思维,发掘研究生科技创新潜能,提升学校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主旨

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创新教育规律,更新观念,推进创新,建立与学校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运行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全面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学校、以人为本,推动学校科技创新项目的蓬勃发展,为学校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发展目标

1 启迪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研究生在广博知识基础上产生创新的原动力,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树立培养全球化创新人才的思维理念,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使研究生富于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

2 增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实践知识等组成。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而专业知识又是产生创造性思想、孕育创新成果的母体。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路、激发灵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定式。实践知识是研究生在科研、教学、实验及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是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本领并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3 培养创新品格。创新过程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过程,还包括非智力的因素。创新品格作为非智力的个性因素,是创新活动的灵魂,它由自信心、自尊、自强、乐观、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组成,是激发创新意识和欲望的内在因素,能促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创新品格对于培养研究生政治信念、组织纪律观念、心理承受能力、优良工作作风和务实的科研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主要方式及实施措施

1 创新激励机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借鉴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经验,在努力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改变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以分数高低排名来衡量学生业务能力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行能充分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内容、方法,将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学生的综合考核之中,形成一种激励创新、崇尚创新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实施措施:

(1)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研究生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主的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自行结组、自选具有一定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题目,并经过专家意见征集和反复论证,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以项目申报的形式申请立项。学校对优秀的作品及课题组予以奖励并努力推动优秀立项项目的成果转化。

(2)对创新成果奖获得者优先评为特优研究生和免试推荐攻读博士学位,或推荐并资助其参加“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进一步拓展视野,增强创新能力。

(3)在毕业论文中评选优秀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评选优秀学位论文,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对学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根据刊物级别和质量给予物质奖励,对申请专利给予资金资助。

(5)组织“研究生创新课题”、“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等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在竞赛中开发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育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发展,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努力使研究生从传统的知识获取型向现代的能力发展型过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中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构成创新人才教学体系。

实施措施:

(1)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定期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高层管理者、资深教师举办各类学术报告。范围囊括学校各学科发展方向,纵览各学科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介绍专业研究领域前沿理论,普及科技知识。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研究生教育的时空。

(3)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制度。

(4)采用总体宽、细节严的原则,全面推进学分制管理,将部分考试成绩融入平时的课题研究、自行设计或论文撰写中。

(5)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寬研究生培养口径,尽量压缩必修课,灵活设选修课,实行主辅修制,变硬性管理模式为弹性管理模式,努力实践科学研究型、领导管理型、企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3 创新课程设置。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特别注重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生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爱好,拓宽知识面,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学科互补为前提,相关学科有机结合形成学科群,实现学科结构、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从不同方面拓展研究生教育的立体空间,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宽广的领域。

实施措施:

(1)在日常教学过程或现有课程中,增加“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内容,加强创新思维方法的教育。

(2)为增强创业的适应性,开设与社会热点及人才市场相关的人生哲理、推销自我等选修课。

(3)设立硕、博士生讲坛,以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为主,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4)注重研究生德育、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和讲座的开展。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崇高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的道德状况将影响其培养质量。加强德育及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4 创新教学实践。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创新教学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自身设计个性化发展的宽松学术环境,以灵活多样的实践学习和训练方式,加强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实践的产物,让研究生参加实际的科研项目研究,既有利于科研工作的进展,取得真实的科研成果,又可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措施:

(1)设立开放实验室。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可申请进入相关的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性实验研究,并在实验室专家和技术支持小组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2)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安排学生到大企业或各类科研机构参观考察,也可自行结组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研。

(3)探索新的培养途径,加强联合办学。通过与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研究生校外创新、培养基地,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

(4)对于具备了独立研发能力的研究生或研究生个体组成的优秀团队,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其自主研发、自主创业。

研究生创新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面对全球竞争中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不懈努力,加强教育模式的动态调整,建立衡量和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估体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及时评估和筛选课程,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和训练方式增强研究生的适应性,以创新的教育观来改革研究生教育,真正使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一个新台阶,使研究生在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求职者,更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业者。

作者:白仲航 张 洁 赵东磊 张金珠 田晓勇

研究生创新教育论文 篇3:

地学专业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与认识

【摘要】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和全球资源竞争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培养地学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学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和社会要求,改变地学专业的现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地学创新人才,本文在简单分析我国地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工作实践提出研究生创新教育实施举措。

【关键词】地学专业;研究生;创新教育

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地质工作主要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进性、基础性工作。伴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从粗放型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为地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为了获得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加快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把培养卓越地质工程师和卓越地质经济师作为地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和灵魂,而具有国际视野的地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地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变地学專业现状,培养地学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提出地学研究生创新教学的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学专业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必要的。如何科学地规划资源与能源发展战略,变粗放的开发利用为集约综合利用资源,依靠的是知识广博、视野开阔、能够吃苦耐劳、具科学创新思维、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等素质的地学人才。只有具备良好创新素质的地学研究生,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实践和资源应用研究。研究生创新素质具体要求如下:了解专业动态,洞悉学科发展,掌握科学研究前缘,具有实践经验及实验分析能力,能独立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地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

保证高质量的关键更在于不断地创新,但纵观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过程,其中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1、应试教育制度之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2、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导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受到了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牵制,阻碍了工科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4、教学方式陈旧,研究生课程设置失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已无法体现研究生教育的特点;5、创新环境和氛围缺乏,需要突破传统的习俗和思维定势。

三、地学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高校要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完善研究生创新管理机制,转换培养模式,营造校园创新环境。地学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举措有:1、改进研究生的考核考试方式,建立和完善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鼓励机制,创新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建立新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管理体系,引导学生探求新的真理,将系统知识加以运用、掌握,提高其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2、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之多样化、信息化、国际化,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3、创新教学实践,加强野外基本功训练和室内动手能力,让研究生们将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对实际地质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以灵活多样的实践学习和训练方式,加强培养创新能力;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创新,完善导师评定评价制度,建设一支能够把研究生带到学科前沿和创新领域的导师队伍,加强导师彼此问的学术交流,并在思想、生活和业务各方面与学生架起沟通和信任的桥梁,达到和谐的育人效果;5、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采用“两段式、双导师”模式培养人才,促使高校与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6、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广泛的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鼓励研究生多出成果,并给予适当奖励,鼓励研究生标新立异,使他们能够在学术领域自由地思考。

四、结束语

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不断改进的工作,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外在环境,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地学类研究生吃苦耐劳能力的训练,加强敬业精神教育以及培养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且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倪师军, 曹俊兴, 程孝良. 新时期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2):12-14.

[2] 王葆华, 缪秉魁, 文美兰, 罗先熔. 地学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 2008(2):55-57.

[3] 奉 莉. 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改善对策[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24(3):125-127,131.

[4] 尹淑萍, 范秉琪, 蒋德珑, 师 黎. 浅析工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的深化[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21):25-27.

[5] 李树艳. 浅析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J]. 北方文学, 2012(12):178.

[6] 齐 航. 浅谈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 华章, 2013(4):116.

【作者简介】

开晓莉(1986—),女,宁夏固原人,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开晓莉 张平松 胡友彪

上一篇:瑞吉欧幼儿教师论文下一篇:高校档案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