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形成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亦然。而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亟待建设和完善,所以要首先对次贷危机的发生发展做一定的研究,从而吸取其经验和教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次贷危机形成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次贷危机形成分析论文 篇1: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的成因及对IS-LM埘模型的冲击

摘要:通过对次贷危机形成过程的分析,揭示导致危机的部分深层原因,最后给出危机产生及变化的IS-LM模型分析。

关键词:次贷危机,信贷危机,金融危机,IS-LM模型

作者:蒋岚翔

次贷危机形成分析论文 篇2:

浅析次贷危机

摘 要: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亦然。而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亟待建设和完善,所以要首先对次贷危机的发生发展做一定的研究,从而吸取其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监管;资产证券化

一、次贷危机的产生及发展

(一)次级抵押贷款(以下简称次贷)

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指为那些信用程度较差、收入证明缺失和负债较重的借款人提供的住房贷款。

根据借款人信用程度的不同,可将美国房地产贷款市场分为三类: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次优级贷款市场(Alternative A Market)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

1.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还款能力强、收入稳定可靠的高等级客户;

2.次优级贷款市场面向信用分数在620~660分之间的客户;

3.次级贷款市场面向信用分数低于620分,还款能力弱,收入证明不全的低等级客户。

(二)次贷危机的产生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较大,从而贷款利率也较高,其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3%。从2001年起,美国为振兴房地产市场,美联储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其发展,美国人民买房热情高涨,次级抵押贷款成为有信用问题的购房者的选择。另外,由于贷款期限长,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为盘活这部分资产,对其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形成一条完整的次贷资金链。但是从2004年中开始,美联储先后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升到5.25%,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大加重,同时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使得购买者通过售出住房或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从而使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次贷资金链断裂。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

(三)次贷危机的发展

抵押资产贬值导致资产证券化后的次级贷债权的不良后,衍生产品债务抵押债券(CDO)等价格下跌,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金融链条。金融市场的各种参与者被迫大量抛售抵押担保证券等,回笼资金,引发欧美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而由于杠杆效应,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金融行业重大亏损并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二、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监管过度宽松

从里根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就一直奉行自由金融主义模式,发挥其自身活力,政府监管十分宽松。次贷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创新,本身就预示着一定的风险,如果参与者和监管当局能够谨慎对待,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危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避免。

(二)过度的证券化

在次级贷款业务发展的同时,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也迅速升温。当时资本市场中存在充裕的资金,投资机构预期借此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息收入,于是投资银行设计出各种按揭证券化工具,经过打包、信用评级等操作之后销售给全球投资者。该证券化资产的最终投资者对冲基金等具有高杠杆性,本身存在多倍信用扩张,当市场行情逆转,便形成了多倍信用收缩机制,加剧了金融体系的波动。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分散了长期住宅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过度的证券化使风险的来源易被市场忽视。

(三)社会消费心理的持续膨胀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高涨和资本市场的持续增值,通货膨胀的压力显现,导致投资者降低资产储蓄比例,投资于资本市场,而主要投资对象便主要是大宗消费品。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高等级客户贷款已饱和,低收入人群成为他们新的目标客户,于是贷款机构设计出新型住房贷款产品并同时降低贷款条件,刺激了贷款需求的同时有进一步促进了住房价格上升。

(四)信用机构的道德风险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投资者需要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贷款证券化产品的评级做出投资决策。但另一方面,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各种创新性金融工具提供评级成为信用评级机构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由于这种利益关系的存在,为争夺业务,信用评级机构可给出不符合实际的更为乐观的评级。但这便使投资者降低了对风险的敏感性,引发次级贷产品需求膨胀,埋下隐患。

这些因素都刺激了次级贷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放大了风险。

参考文献:

[1]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王永利.次贷危机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启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4).

[3]符浩东.构建风险应急机制,稳健推进金融创新——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08,(6).

[4]贾洪文,吴义根.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和挑战[J].兰州学报,2009,(11).

[5]宁静.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金融监管带来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作者:孙 鹤 贾晓黎

次贷危机形成分析论文 篇3: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且呈不断扩散和深化的趋势,可以说是金融业“百年一遇”的危机。我国的金融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损失,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业;风险防范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通俗地讲,就是给信用状况较差的自然人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次级房贷危机是典型的政府鼓励居民购房,金融机构又将放贷资产证券化而导致的流动性短缺的金融领域危机。但从美国目前的次贷危机看,表面是房地产泡沫而形成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最终通过与放贷相关的金融领域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其实质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释放到金融领域的严重危机。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就目前一些中资银行已披露的数据看,它们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并不是很大。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中资银行的直接影响有限,就是我国银行购买美国抵押贷款证券所蒙受的损失。我国有6家大型商业银行在次级债券危机中可能损失49亿元。但是,所产生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它主要是通过影响中资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而起作用的。

首先,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经营活动会受到影响。因为,众多的金融机构受到次贷危机冲击损失严重甚至陷入危机时,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肯定会受到打击,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所以,我国中资银行在海外的金融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时很难避免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

第二,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使国内的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使得美国目前内需疲软,而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必然使我国出口大幅下降,并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所以,中资银行高速增长的利润率肯定会因此下降。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上升。次贷危机导致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所以,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将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发放的贷款风险上升。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次贷危机可能通过3个途径影响到我国的股市。第一,市场传导渠道。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股市大跌,从而使得港股大跌,进而A股受心理因素影响到我国的股市。第二,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投资美国次级债的中资银行受到损失,银行股业绩和股价受到影响,进而使我国股市受到影响。第三,美国次贷危机使得美国消费需求下降,影响到中国企业出口,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中国股市基本面受到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虽然对中国股市没有直接影响,但产生了很大的间接影响。比如,上市公司的出口业务受到挫折,股民的信心受挫等。中国经济已融入到国际经济体之中,中国的股市与全球股市的关联度也越来越紧密。因此,当美国因为次贷危机而波及全球股市下挫时,中国股市巨幅震荡也在所难免。

(三)对我国外汇储备有较大影响

我国公布的2008年6月份外汇储备为1.8万亿,其中大多投资于美国国债及相关债券,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可能会遭受损失。而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大量以美国国债尤其是以中短期国债为主,根据美国财政部9月17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7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149亿美元,总额达到5187亿美元,仍为第二大美国国债持有国。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全面下跌,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大大下降。而且,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我国外汇储备在海外的投资遭受了巨大损失。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由于中国金融系统在次级领域介入有限,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所以,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影响有限,但也会间接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所以,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去应对危机。

(一)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1、加强银行机构的审慎经营

美国次贷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的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但实际上,放贷猛增将使房地产市场和住房抵押贷款聚集的风险越来越高,一旦出现群体性坏账,将可能引发巨大危机。所以,中国商业银行在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时应该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应该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应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应完善银行的治理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对于出口企业,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密切监控客户状况,加强贷后管理,谨防对出口贸易企业的信贷风险。

(二)需要尽快建立股市的风险防范机制

次贷危机后,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进一步加大。由内外因素诱发的股市波动可能会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全新的市场制度防范和化解市场的矛盾和风险。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股市风险的预警、监控和防范机制,完善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同时,还要加大对广大民众的金融教育,增强整个社会的风险意识。

(三)加强外汇储备管理,防范外部风险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持有大量的包括美国国债、公司债等在内的金融资产,风险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加强与我国对外经济金融关联度高的国家的风险跟踪监测,并采取切实措施防范与化解风险。

1、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一方面对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会有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根据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实现会越难。所以要改善外汇储备管理,必须合理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目前,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贸易顺差,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热钱的流入更具有强大的利益动机。所以,要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必须对热钱的进入和流出进行严密的监控。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采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扩大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征收范围,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加以合理的控制。

2、优化金融资产与商品资产结构

一国的外汇储备是其国际储备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还应有包括黄金储备在内的商品储备。优化一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要求外汇储备必须与商品储备保持合理比例。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长,我国应将多余的外汇拿出一部分来增加石油、黄金等战略物资储备,这也是在美元不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条件下的一个选择。

(四)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增长不一致。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个经济体的实际增长率如果等于其潜在增长率,则为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前者低于后者,是发展不足,高于后者,则是发展过度。近年来,以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呈几何状增长。据国际清算银行2008年3月份公布,全球金融衍生品总值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暴增到2007年末的516万亿美元,为同期全球GDP总额48万亿美元的10多倍。因此,资产泡沫的破裂就会发生严重的危机。

对于我国,不能因为危机的出现就否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步伐不可停止。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不强,关键是对于创新的认识不够深入,创新的手段比较单一,创新的范围也不够广泛。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创新。但是,我们应该从美国的危机中吸取教训,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该有个度,使虚拟经济的增长和实体经济的增长保持一致。

(五)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我们要意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首先,美国对创新的金融监管不利,鼓励多,监管少。其次,监管体制改革滞后。美国在混业经营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仍保持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合作,留下了许多监管真空。

我国目前的监管体制,基本是效仿美国的模式。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再加上中央银行的部分监管职能,可谓分工明确,目标明确,便于操作。这种模式适合对严格分业经营进行监管。实际上,当今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界限已经模糊,混业经营已初露端倪,虽然这没有得到法律许可,且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已不能适应有效的监管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监管效力。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应更多地强化功能监管和贴近市场第一线。

首先,金融监管需更多强化功能监管,监管体系有必要从过去强调针对机构进行监管的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过渡,即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型的业务进行统一监管和统一标准的监管,以减少监管的真空和盲区。其次,金融监管应更贴近市场第一线,从金融机构业务末梢上出现的小问题抓起,以防从个别向普通演变,形成大范围的经营隐患,使监管更具前瞻性和有效性。此外,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也是尤为必要的。在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创新和衍生品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日趋重要。

(六)审慎有序地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

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条件下,全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是次贷危机警示我们,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风险以更快的速度蔓延。次贷危机从美国传导到世界各地,其蝴蝶效应不可小视。由于金融市场上危机的传导性,因此,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当前,开放中国的金融体系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更好发展的举措。但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尚在建设初期,金融产品和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都有待完善,这就更需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加大对跨境资本的监管,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增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审慎有序地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秦广、邵磊.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警示[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05).

[2] 杜二帅.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今日南国,2008,(04).

[3] 李翀.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04).

[4] 赵华伟.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8,(05).

[5] 崔善花.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警示[J].金融研究,2007,(12).

[6] 于凤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2008,(01).

[7] 刘伟.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警示[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07).

[8] 刘颖、葛艳丽.美国次级放贷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启示[J].金融观察,2008,(08).

作者:潘园园

上一篇:高校外事翻译浅析论文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