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2024-04-22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共6篇)

篇1: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摘要】本文先回顾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重大影响和特点,浅析危机的直接因素,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危机的本质原因,从而获得启示。【关键字】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政治经济学

一、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即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美国将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第一类优质抵押贷款,第二类次优抵押贷款,第三类则为次级抵押贷款,而次级抵押贷款有两个特点:贷款标准低、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

次贷危机的发生,一方面是随着2006年美国房价升值速度放缓,次级借款人利用房屋升值再贷款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购房者只好卖掉房屋偿还贷款;另一方面是随着利率水平升高,许多处于还款中后期的次级房贷借款人无法承受利率大幅提高,只能选择违约,使得不良贷款迅速积累,从而引燃危机。应该对此次危机负责的人可以归纳为如下:次级贷款借款人、经纪商、信用修复公司、贷款公司的信贷员、投资银行、证券评级机构、投资机构。

《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写到:“如果你签了一张本票,心里却想着‘我承诺支付’的声明不过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强制要求,那么,你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次级贷款借款人。”次贷借款人是想买房而买不起的没有支付能力的人,他们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还款额与收入比超过了55%,或者贷款总额与房产价值比超过了85%。

为了骗取贷款,经纪商通常隐瞒借款人的重要资料,比如隐瞒债务数据,夸大房产估值。通过经纪商,最初贷款不够格的借款人获得了资格,信用不足的人获得了良好信用,贷款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逆向选择。

篡改信用是专门的信用修复公司提供的服务,可以将信用报告改头换面,也可以选择信用强化——通过向信用优良的人支付一定费用,从而取得信用优良的人的授信账户。

贷款公司用尽一切可用之法,来增加对借款人的贷款额。信贷员通过很多营销手段来混淆和误导借款人,如从15%的首付到零首付、再到两年后付,而这种蒙骗实质上是自掘坟墓。

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次级贷款,然后把这些次级贷款打包成证券进行销售,形成了次级贷款二级市场,这又促进了一级市场的发展。这种证券化还将危机发生产生的后果放大,一旦借款

人违约,多米诺骨牌效应连带多个利益相关者出现支付问题。

为了让投资者购买银行打包的证券,完全依赖评级机构。评级机构将这些证券评估为投资级,推动了证券的销售。

没有评级机构的客观分析,投资机构就无法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真正的风险,全世界很多金融机构乃至政府都参与了次级贷款打包证券的购买。

整个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如《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所说“经纪商操纵贷款,贷款公司向不合格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投资银行打包高风险抵押贷款,评级机构为这些证券化产品成为投资级产品盖章放行,所有行为加在一起引发了这场‘完美风暴’。”

危机的发生过程可以概括为:从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间,美国的房价比过去上涨了近1倍。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业绩,大力鼓励人们买房,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购买力不足的现象时,便把没有支付买房能力的人也牵扯进来。房地产市场出现购买力不足,说明房屋已经供大于求,按经济学原理房价应该下跌。然而一旦房价下跌,就会危及到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开发商为了追逐利益,维持高房价,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人下手,从15%的首付到零首付,再到两年后付,信贷员用了很多营销手段来混淆和误导借款人。于是,大批的没有支付能力的人借款买了房子。银行手里拿着这么多级别很差的贷款,他们明白其中的风险,于是便把这些贷款设计成金融债券。由于这个债券风险很大,基本卖不出去,银行找到了投资银行,投行胆大妄为,买回了那些金融债券,这样使本该下跌的美国房市继续高涨。然后投行又想出了赚钱的好方法——资产证券化,金钱的诱惑下,在美国房市高涨的行情下,不少投资者知情或不知情地买入。刚开始两年是贷款公司帮次贷借款人还贷的,两年之后没有支付能力的人还是没有支付能力,根本还不起房贷,银行也没有办法偿还投行买下的金融债券,投行买的次级房贷债券最多,证券化后的资产又卖给全世界的保险公司、各种基金、银行,使得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波及了全球。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和特点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不仅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而且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社会对劳动力 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此外,次贷危机加大了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美元大幅贬值,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此次次贷危机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显著特点:

首先,政策导向性。《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的作者理查德•比特纳在书中举例说:原本通不过贷款审批的卡特夫妇,属于高度次贷级别——几乎没有什么信用,信用记录不良、是大额待偿债务账户并且只有普通水平的收入,这一切意味着贷款风险非常大。2005年,因为有了更宽松的贷款审批标准,次贷行业通过了对卡特夫妇的贷款申请。理查德•比特纳查看了投资者指导文件,想要找出错误所在。结果让他很吃惊,没有任何环节出错,贷款不存在任何人为操控或欺诈嫌疑——从收入证明到资产评估,所有步骤都很到位,但是最终仍然无法还贷。由此理查德•比特纳就认为美国的次级房贷市场出现了问题,在没有人为操控或欺诈嫌疑的情况下,次级房贷都存在问题,所以到后来出现大量人为操控或欺诈的情况下,问题便更加严重地显现了。

其次,高度欺骗性。整个贷款过程各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经纪商、借款人、卖家全都会假报信息,理查德•比特纳说到“贷款申请欺诈、虚假评估、伪造就业证明,如此种种。”“所有经纪商提交进行审批的贷款文件里,有超过70%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带有欺骗性。”高达70%的欺骗性,金融行业的诚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值。

第三,错综复杂性。次级贷款行业的危机是由多种不当因素错综交织的结果。通过金融创新,把这个行业所涉及的次贷借款人、经纪商、信用修复公司、贷款公司、投资银行、证券评级机构、投资机构等各个环节捆绑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结构复杂、设计精巧。正如理查德•比特纳所说“这些投资工具让人迷惑的天性意味着,买下它们的基金经理根本不知道他们在买什么。正因为如此,评级机构在这个过程当中起着攸关生死的作用。没有评级机构的客观分析,投资机构就无法了解到购买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结果是,各利益相关者都没有获益,可谓多败俱伤。

第四,严重破坏性。美国次贷危机破坏了整个美国金融业的秩序,波及范围相当广,影响到了全世界,使全球对美国的金融产品的信用发生了质疑。这次次贷危机使金融界最注重的诚实、守信、公开、公平、公正等基本道德遭到了肆意践踏。全球经济不得不从虚拟经济向实体

经济回归,金融形势恶化。

三、次贷危机的直接因素

从危机的发生过程、影响、特点可以看出,金融行业参与者的欺骗“功不可没”,当然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也是引发因素之一。而导致金融监管缺失的,是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旨在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此外,美国国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法案,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家庭的高杠杆只是一个方面,银行的高杠杆也在这次危机中备受诟病。银行吸收了资产的几十倍资金,高杠杆率在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对银行系统带来了高度的系统不稳定性。当房地产泡沫破碎时,银行的损失比真实经济中更加惨重,高杠杆实际上放大了危机的影响规模。

四、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危机的本质原因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不接着购买他人生产的商品,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同时,在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整个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由于生产超过了社会有支付能力需要而产生的经济活动紊乱,这里的社会需要不是绝对意义的需要,而是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因此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可能形成债务链,一旦债务链某个环节中断,会使一系列商品流通中断。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将导致生产中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不足,从而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当这种过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社会范围内的危机。

所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从根源上来说,是相对过剩的危机,起源于生产能力与购买能力的不平衡。在房地产购买能力下降时,房价就应该走低,使需求与生产自然平衡。但美国的金融家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造了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有迷惑性的金融衍生品,正如理查德•比特纳所说“如果说次级贷款行业有什么艺术性可言的话,那就是‘无中生有’”。当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为华尔街的金融业带来高额的利润率时,整个行业失去了理性,变得疯狂,使得这些对抵押贷款产品的需求欲望火上加油。房地产的狂热取代了所有的理性思维,在金钱的诱惑下,人人都像着魔了一样。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因此资本家表现出的本性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就是“为发财而发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国政论家登宁的话中曾说过:“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残酷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但是商品经济内在二重性矛盾只是构成了危机的可能性,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才使这种可能性变为了现实。当前的经济危机并非偶然,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基本矛盾不断深化、集中爆发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化的资本主义新阶段。一方面生产社会化突飞猛进,各部门联系加强。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建立,金融资本在全球织起了关系网。另一方面,垄断资本的利益进一步加强,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这些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仅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有所缓和,反而变得更加尖锐。无论何种条件下,经济危机的本质并无不同,总是生产过剩危机,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生产链条上的有效需求不足,为了维持生产与消费的平衡,“透支消费”便成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人们被鼓励用各式各样的信用卡透支消费,信用造成了一种虚假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时会出现债务偿付危机,信用出现紧缩。透支消费只是将当前的危机推到了未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危机。

从危机发生中可以看到,为了维持房价的虚假繁荣,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和金融家们不

择手段,无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造了一场金融闹剧,其资本的贪婪本性暴露无疑。

五、浅析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推崇儒家传统文化

儒家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核心是“仁”。对解决危机最有裨益的当属“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和“家国天下”的整体观。

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就飞不远了”。只有提倡重义轻利,人类才能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的确,当人们被一己私利所限,只以小我的欲望为考虑时,必然会对他人的福利和权益造成侵犯,如果整个社会都是如此,那么矛盾、问题必然层出不穷,次贷危机中人性的贪婪就是这种问题最为突出的体现。当然,“重义轻利”也不是压抑人的正当利益追求、越穷越光荣,而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时刻考虑和关注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不侵犯他人、不违反社会,也就是心怀“家国天下”的担当,始终把个人的利益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惟其如此,个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才是福不是祸,整个人类文明才能更加和谐地进步发展。

(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私人所有的制度必然导致人的自私本能——最大化自己的所得和利润。因而要想解决由逐利本能带来的邪恶和灾难,改变和颠覆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才是最彻底的办法,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将建立起社会公有制,原本被社会实际掌握的生产资料,将交给社会真正占有,一旦社会拥有了生产资料,它将按照一个统一的科学计划来调配生产资料,商品的交换关系也就成为了阻碍,在日益扩大甚至国际化的生产规模下它也已经成为阻碍,成为了不必要的,它就被消灭了;货币将失去其职能,仅仅成为劳动者获取一定消费品的凭证;货币交换关系一被消灭,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生产资料再也无法转换成资本,资本就被消灭。

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将大大地限制人的逐利本能,从而彻底地解决金融危机,同时社会主义还将承担起其他的大规模的社会改造的任务:比如将人的思想从资本、宗教、国家下彻底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接受思想和科技的优秀成果,使人的人格日益完善,智力日益发展。正如《共产党宣言》中说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六、结语

经济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周期性,违反了此规律势必要付出惨痛代价。正如白雪秋老师在课上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对现有生产力的破坏,但在破坏的同时又在刺激新的生产力产生。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地破坏原有生产力,产生新生产力的周期性循环中前进。”

因此在有资本运作的地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社会平衡、和谐地发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认清资本的本性,发挥资本积极性的一面,遏制资本过度投机、贪婪的一面,让社会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2] [3] [4] [5]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M],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原著选读, 2011.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人民出版社, 1995.马克思, 《资本论》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75.理查德•比特纳, 覃扬眉、丁颖颖翻译, 《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 廖富洲, 国际金融危机彰显《资本论》的真理性和永久魅力, 《理论前沿》, 2009

篇2: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一、原因分析

(一)金融创新产品: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

1.失控发放的次级贷款

(1)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与此同时,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也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利率持续走低带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蓬勃发展。

(2)“掠夺式”的放贷

~的房市繁荣带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之所以大力发展这一业务,还由于不断上涨的房价使金融机构认为,一旦出现严重违约,他们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并通过拍卖而收回贷款本息。

次级住房贷款的发放达到了失控的局面。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4.5%的美国一到四家庭住房贷款总额,发展到的1600亿美元、占5.6%和年的6000亿美元、占20%。

2.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次贷膨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要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二)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与制度漏洞

1.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

(1)利益冲突首先产生于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

据统计,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这使得评级机构有动力为大型的证券发行机构提供评级咨询或给予更高的评级。证券化产品的评级量大价高,其收费标准为传统公司债评级业务的两倍,成为近年来驱动评级公司评级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占评级总收入的一半)。

(2)评级机构同时提供的咨询、风险管理等服务,使评级可能会受到相关利益的影响。

投资银行在构建证券化产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购买评级机构公司的咨询服务,寻求获得较高评级的方式。评级机构一方面收取咨询手续费,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产品进行评级,存在利益冲突,丧失了独立性。评级机构不仅评估信用风险,还参与证券化产品的构建过程,发行方会获得评级机构的建议或者至少能运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模型进行预构建。达到信用增级的目的。

2.评级制度缺陷

(1)操作不透明,造成监管失灵。

证券化产品的评级方法和数据对监管部门、公众和使用者都极不透明,造成市场和监管的部分失灵。其次,评级方法和数据对评级公司自身也存在透明度问题。此外,评级机构使用的抵押支持债券评级模型过度依赖基础经济数据和假设,这些模型假设及参数设定未经过长时间完整周期的验证,评级结果存在较高的模型风险。

(2)缺乏严密的跟踪评级

由于跟踪评级制度不够严密,评级机构对潜在危机的预警严重滞后。评级机构的迟缓反映加剧了次贷危机,使风险不断积累,影响面不断扩大其内部的跟踪评级制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投资者因为相信高评级产品的投资价值而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评级机构这一市场自我调节监管者的疏漏,使得高风险资产在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泛滥,市场配置被严重扭曲,危机不可避免。三、总结

在美联储持续低息的政策背景下,美国房价持续上涨,从而刺激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迅速发展。资产证券化作为提高贷款资产流动性同时分散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在这一市场中起到了融通资金,扩大参与面的刺激作用。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大背景之下,各金融中介机构操纵着手中流动性过剩的美元,不断的创造新的衍生品,追求利益。而作为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定价机制在这一环境下严重失灵,评级机构评估偏差直接导致了定价的错位和市场的非理性追捧。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度和认识跟不上创新的步伐,资金泛滥累积这矛盾和隐患,纵观危机的形成和原因,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危机的大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磁带飓风的未解之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腾讯网.金融风暴横扫全球.次贷专题

篇3: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上世纪90年代末, 伴随着美国国内股票市场狂跌、大批网络公司纷纷倒闭, 加上“9·11”恐怖袭击的影响, 美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滑坡。为刺激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采取了低利率的货币政策, 大力发展信贷业务, 使房地产业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周期。从2001年初至2003年6月, 美联储先后13次降低利率, 使联邦基金利率从6%降到1%, 成为46年中的最低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 使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下降, 人们的购房热情不断提高。而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降低贷款信用门槛, 住房贷款首付率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历史上标准的20%一度降到了零, 甚至出现了负首付, 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 导致连续多年的房贷市场繁荣。

从2004年6月起,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 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逆转, 进入一个连续17次的加息周期。到2006年8月, 联邦基金利率从2003年6月的1%提高到5.25%。连续升息的过程在提高了房屋借贷成本的同时, 也促发了房价的迅速下跌以及抵押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受这些因素影响, 次贷危机逐步显现, 大量“次贷购房者”无法按期还贷而形成大面积断供现象, 违约率急剧上升, 而房地产市场违约率的不断上升进一步恶化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 从而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 并引发优先级贷款和AIT-A级贷款的违约率上升, 进而形成了房价急剧下降的恶性循环。

而在美国金融机构发展房贷市场的过程中, 贷款机构创造了一种加按揭贷款形式, 即所谓的“金融创新”, 此次危机不只限于银行机构的危机, 而是波及到了证券、保险等更大的领域, 形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一大特色.

二、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分析

房地产泡沫破灭、住房价格持续下跌, 是引爆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住房金融创新、监管缺失、放松放贷标准等导致次贷危机演变为剧烈金融动荡的重要原因。美国借贷消费、持续双高赤字造成全球失衡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1. 房地产泡沫破裂。

房地产泡沫破灭、住房价格持续下跌, 是引爆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2000年至2006年, 美国房价指数上涨了130%, 为历次房价变动周期中涨幅之最, 房地产市场积聚了大量泡沫, 这一点可以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房屋售价的比率显现出来。该比率最高时接近10, 而国际上公认3-6倍为较合理的房价水平。然而, 随着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至5.25%, 2006年房地产价格停止上涨并且开始逐渐回落, 1年之内房价下跌了3.5%, 是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跌幅。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扬和市场利率保持较低水平的前提假设之上, 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 其本身蕴含的高风险顷刻爆发。一方面, 高利率大大加重了还贷者的负担, 另一方面, 房价已开始下跌, 借款者难以用房产作抵押借新还旧或出售房地产来规避可能的违约。于是, 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大幅上升, 点燃了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而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次级抵押债券及CDO (债务抵押债券) 随后出现大幅缩水, 次级抵押贷款风险迅速向持有这些债券的投资者扩散, 引发一系列机构投资者受损事件, 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2. 监管缺失。

监管缺失导致金融创新过度发展是次贷危机演变为剧烈金融动荡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后, 美国开始放松金融管制、进行结构改革及提高金融体系的竞争程度, 金融自由化改革开始进入高潮。然而在放松金融市场管制的同时, 对金融企业的有效监管并没有实现。在市场管制放松而功能管制尚未跟进的情况下, 金融企业的业务活动大为扩展, 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尤其是证券化和结构性投资工具发展迅猛。由于债券具有现金流稳定的特点, 技术上容易将风险进行分解、重组、转移, 开发新的金融产品, 所以债券市场成为金融创新的主战场, 绝大部分衍生工具包括掉期、CDO、ABS、MBS、CDS等等, 都是债券市场的衍生品。债券市场是金融创新最冒进的领域, 最终也成为风险聚集最大的市场。

另外, 监管的放松, 使得金融机构的竞争过于激烈, 杠杆率大幅提高 (通常达到了25倍) , 进一步放大了风险。这种高杠杆率有着明显的双向放大作用:以30倍的杠杆率为例, 投资银行家可以用10美元做300美元的投资, 只要有3.3%的收益率 (接近于美国国债利率) , 投行就可以赚回本金;相反, 只要损失超过3.3%, 就将导致破产危机。

3.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

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分膨胀, 积累了巨大的金融泡沫和风险, 是导致严重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虚拟经济是和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 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 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 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 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 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或者金融危机。2002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以后, 在异常宽松的金融环境下, 大量资本进入房地产领域, 在金融杠杆作用下不断投机, 随即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当现有的交易标的无法满足资本需求时, 庞大的、疯狂追逐利润的资本就会推动金融衍生品不断创新, 制造出以次级贷为基础的高杠杆、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由于这种创新已经完全脱离了生产和供需基本面, 积聚了巨大泡沫。金融衍生产品的极度膨胀导致美国金融服务业产值占到其GDP的近40%, 而制造业总产值则跌至GDP的10%以下。虚拟经济的发展严重偏离了实体经济规模, 这种失衡的状况必须以泡沫破裂、爆发危机的形式来释放。

4. 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严重问题。

以往的国际金融危机 (如东亚危机) 外部因素在引致危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多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拥抱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更接近实质的原因是美国过低的国民储蓄率和消费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大量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

美国财政近20年来基本上都是赤字, 只有1997-2001年这几年有盈余。美国政府的过度消费以及国家整体的过度消费严重扭曲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 “次贷危机”的爆发只是经济在严重失衡状况下自我调整的一种形式。

三、次贷危机对金融领域和经济领域造成的巨大破坏

2007年3月危机便初露端倪, 2007年7月至12月下旬形成全球蔓延之势, 并在2008年上半年逐步升级、不断深化, 从2008年9月中旬开始进入到一种急剧恶化的态势 (亦称全面爆发时期) , 从而形成了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危机。这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首先对金融体系的造成空前破坏。据国际清算银行报告, 仅到2008年9月份, 金融业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就已达5030亿美元, 银行最终亏损和减值可能高达1.6万亿美元。美国仅从2008年3月到2009年1月就有包括华盛顿互惠银行在内的24家银行倒闭, 两房机构 (房利美和房地美) 被政府接管, 诸多大型贷款机构或银行则不断被国有化。而投资银行更是跌入深谷, 拥有悠久历史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就这样轰然倒下, 从此成了历史。美国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 (AIG) 亦被收归国有。由于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持有美国发行的债券, 因此次贷危机也迅速波及到世界主要经济体, 从而形成了全球危机。

篇4:“次贷”危机的原因和启示分析

[关键词]“次贷”危机:形成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83(2009)04-0039-01

如今,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它影响大、范围广,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大投行损失惨重甚至倒闭。金融危机的蔓延甚至使冰岛等国家面临破产之境。而且,它除了在金融领域引起了震荡,美国乃至中国的实体经济也深受影响。美国的房地产和汽车行业首当其冲,随之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出口。“多米诺骨牌”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向何而去,笔者将在此简单分析归纳,以期提出政策建议。

1“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关于此次危机的原因,首先还是应当从经济的基本面来考虑。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新经济增长点的缺乏和其经济内部结构的非均衡。从直接或表面原因来看,是金融问题。从实质或深层原因来看,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此次危机的波及范围之广,表明它绝不只是某一公司经营不善所造成的,而应是属于系统性风险之列。

从运河、铁路的修建到网络经济、信息生化革命,华尔街的大牛市总是与技术革命息息相关。而华尔街巨大的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的能力又帮助了美国产业革命的不断升级。美国的经济在这个道路上不断腾飞。然而,自21世纪以来,美国的网络泡沫破裂后,其经济一度缺乏新的增长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长周期波段的末尾。

第二,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和美国金融政策的失误都是重要原因。美国国内储蓄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位,对外贸易逆差严重。而格林斯潘开始执行金融强国政策,企图通过美元政策来让全世界为其消费和逆差买单。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经济复苏、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都使得我们吸收了大量的美元。这些美元储蓄需要寻找金融资产来投资,又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的创造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最终,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国的金融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可以说,这次危机是其制度和政策造成的结果,经济增长动力的缺乏则是危机蕴藏的根源所在。

此外,消费信贷的过度扩张,杠杆交易的高风险性,以及宏观监管跟不上微观主体的创新速度都是重要原因。自2001年开始,为刺激总需求,美联储屡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促进了房地产市场2001-2005的繁荣,这也为这次危机埋下了缘由。美国住房的自住比率事实上已经很高,泡沫逐渐膨胀,房价下跌可谓必然。但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使得风险无限分散、扩大,各金融保险机构深陷其中,贷款真实来源和资信情况变得难以追究,监管漏洞出现。

美国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本来的要求是在15倍以下,但从实际数据来看,几大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多在30倍以上,最低的摩根士丹利也有20多倍,大大突破了监管要求的范围限制。但是,由于在经济良性发展时期,高杠杆比率带来的是高收益,且能加强美国投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监管部门并未予以深究。美国金融监管创新的速度慢于微观主体的创新速度并导致监管真空也是重要因素。这一切最终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2“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1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步伐

虽然此次危机反映出了金融衍生工具产品和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但也引发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监管创新的潮流。我国并不能因此投鼠忌器,放慢金融创新的步伐。资产业务证券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流动性风险,与之相伴的杠杆操作和消费信贷的疯狂扩张是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但其本身在使银行避免贷款风险、解决流动性问题、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结合的关键作用是不能被忽视和抹杀的。我们仍旧要坚持和鼓励创新,只是在掌握好节奏的同时要注意风险控制,考虑完善定价机制,避免创新过快。另外注意加强宏观上的创新,使监管部门紧跟微观主体的创新速度,在避免监管漏洞同时不抑制微观主体的创新,防范系统性风险,使我国的金融业持续、稳健发展。

而金融改革的推进更是有重要意义。每一次产业革命总是需要金融革命与之相适应,只有金融服务的完善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才能形成系统性的产业变革。我国要加快产业变革,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必须突破现有的金融瓶颈,不能因危机而放慢速度。如要发展高科技企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三板市场,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毕竟银行主导型的金融机制不适合鼓励中小企业的创新,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本市场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2改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

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的是“三驾马车”审的投资和出口,消费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形成鲜明对比。这次危机首先影响到的是我国的出口,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许多沿海中小企业濒临倒闭,反映出了出口分散化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看到了现阶段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然而,说到扩大内需,中国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贫富不均。我国近年来农村居民收人所占比例甚至呈下降趋势。要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现有体制改革和释放农村购买力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土地流转、刺激农村需求都是重要问题,而从金融的角度提供启动资金则是可以考虑的一个方案。目前,我国小企业和农业贷款难的问题还很突出,2009年初信贷投放的大额增长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大额信贷投放中,票据融资占有重要比例。但是一方面票据融资存在空转,即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另一方面信贷投放仍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易相差甚大。而这一切的解决有赖于金融机构的结构调整,避免与实体经济错配的情况。

1)宏观调控需考虑我国缺乏弹性的经济体的现状

与其说这次我国沿海中小企业大量倒闭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觉得前期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失误所造成的影响更大。中国的经济体不同于美国,是—个缺乏弹性的经济体,并且还处于“婴幼儿”阶段。我国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普遍不足,民间的小额借贷又不够发达。政府一旦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紧缩信贷,立刻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濒临死亡。

篇5: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的论文

2次贷危机中的道德风险

2.1次贷申请人的道德风险

20至20美国推行的低利率政策推动了贷款的增加,过剩的流动性促使物价上升。2003年美国通货膨胀压力显现,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美联储从年6月到206月的两年间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利率的上升直接导致浮息贷款利率上调,借款者面临的还款压力骤然增加,与此同时房地产业进入萧条期,贷款申请人很难获得新的次贷,即使出售房地产也不能偿还本息。而次贷申请者大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信用记录也良莠不齐,当他们发现无力还贷的时候,拖欠和违约也就不可避免。即使一部分购房者有能力继续维持还款付息,利率的上升也会削弱其提前偿付的意愿。因此道德风险随着利率的上升逐渐暴露。

2.2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道德风险

20以来的房地产牛市使美国投资房产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大多数美国民众形成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多的预期之后,房价震荡上升的格局就很难在短期内被打破。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扩大了购房者对房贷的需求,对房贷的需求人群从原来信用较好的高收入阶层扩展到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的中低收入阶层。这就促使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向中低收入阶层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可以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因贷款占用的资本得到释放,回收的资金可以继续扩大贷款,从而加大了房地产投资者的杠杆的乘数,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使风险成倍的增长;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流动性的增强,它们有能力进行业务的创新,这也使得信用等级较低的中低收入阶层有可能成为次级按揭贷款的贷款对象。因此,一方面由于对贷款客户的争夺,另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将贷款进行证券化来转移风险,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没有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严格的审核,无视贷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鼓励其对现有的抵押贷款进行过度再融资,甚至教唆贷款申请人通过一些技巧和手段在经济条件未发生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信用分数,从而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还有一些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为了扩大业务,未根据有关规定向贷款申请人真实、详尽披露有关贷款条款与利率风险的复杂信息。这都使得次贷工具的风险不断升高。

2.3投资银行的道德风险

在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流程中,发起人将已发行的贷款“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形成与该资产组合的“破产隔离”,投资银行根据该发起人剥离资产的情况对现金流进行重组,设计出与资产组合的特征相匹配的次贷担保债务凭证(CDO)产品。在此过程中,由于CDO产品的设计是以资产组合的特征为基础,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规避风险。但是过热的资本市场使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急剧增加,投资银行为了扩大业务,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信贷标准制定不同的债券条款和利率。此时CDO产品的设计更多地是依据投资者的需求而非资产组合的特征,这就从根本上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2.4机构投资者的道德风险

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将面临四种主要风险,即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机构投资者运用复杂的`模型和定价工具来评估上述风险,经过计算将次贷定义为低风险高收益的债券而大量增持。但复杂的定价模型也不可能涵盖市场上所有的信息,一旦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复存在,那么由该模型推导出的理论价值便没有任何的意义。次贷危机是房价改变上涨的趋势引发的引用风险,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对这样的风险估计不足。此外,机构投资者并不完全公开内部核算收益率的模型以及相应得防范风险的方式与能力,因此市场对自身所承担的次贷风险并不了解。

2.5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

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中的重要一环,被证券化的资产组中可能包含众多的单项资产,投资者无法直接了解到投资标的的基本信息,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者了解证券风险和收益的重要途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信用评级机构生存的基础,即不被市场的情绪所左右,但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却没能将市场引向健康的轨道,反而加剧了市场的崩溃。由于评级机构大部分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也就是说评级机构一方面收取咨询手续费,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产品进行评级,这就出现了委托人和被评估人相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评级机构难以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信用评级公正性和客观性降低的一个原因。尽管评级机构十分了解自身设计的评级模型以及如何提高信用评级,但他们在网站上或评级报告中只是简要介绍评级的方法,并不公布评级的数据来源与核心的评级方法。这就导致了评级过程的透明度降低,使得投资者、监管机构与被投资方和评级机构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两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和监管当局对评级机构的约束作用减弱,难以阻止评级机构通过设计出高评级的证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的信用评级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6监管机构的道德风险

监管部门有责任对市场各类参与者进行及时的风险提示,规范各类金融机构,正确处理房地产金融创新和有效管理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监管部门对市场进行早期预警做得不够。

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一个工具,其结果好坏取决于金融资产质量和整体金融监管环境。由于前些年美国资本市场形势较好,金融机构的竞争比较激烈,使得金融资金流向一些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融资或者还款能力比较弱的主体,金融资源获得的难度低于正常标准,这就降低了金融资产的质量。若监管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此次危机的危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但美联储受制于不干涉企业经营活动的惯例,未能及时与相关监管部门合作对已经露出危险苗头的次贷业务进行干预,及时抑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过度放贷和投资银行过度投机的行为,终于酿成危机。监管部门的失职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

3次贷危机中的道德风险管理启示

3.1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次贷危机中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获取信息的高成本,因此解决道德风险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因此必须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首先应完善贷款规范,严格审核贷款申请人的财务状况与信用状况,降低日后的违约风险。其次,应促使从事住房抵押贷款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各类贷款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让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权益的损害。推进标准化的合约、贷款审核程序、借贷标准,规范银行贷款和贷后的服务。最后,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信用评级机构主要通过证券评级和企业资信评估来传递信息、控制风险以降低整个社会的信息成本。投资者的信任是投资行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有来自于专业市场机构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即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对项目评价认可,将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另外,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专业性的机构,其收集、传递信息的功能较之其他机构更为迅速准确,能够辅助投资者进行信息分析与决策,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失误,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3.2强化资本市场监管,防范中介机构道德风险

资本市场监管能够剔除市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制约影响市场公平的行为,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资本市场监管的重点在于防范中介机构道德风险。这场次贷危机说明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特定的条件下,难免会产生一些参与者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换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影响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篇6:次贷危机

(09文学院 韩冬 F10914026)

摘要:2007年8月,美国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而问题的源头便是美国疲软虚高的房地产市

场。房产泡沫继续延伸到美国的金融市场,进而转嫁给保险公司。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而来的是欧美各国经济滑坡,多国政府相继陷入财政危机。2008年之后,日韩中等亚洲经济强体相继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之中。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泡沫,调控,经济全球化

一,次贷危机的含义

所谓次贷指的就是次级贷款,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美国银行把能够按时付款的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定为优级, 把那些不能按时付款的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定为次级。近年来, 次贷危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 给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损失的规模和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一是利率不断攀升,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在2004-2006两年的时间里连续十七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这直接导致了购房者月供金额的不断攀升,还款压力巨大。政府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的负担,使其被迫转向次级市场,这样在房地产市场便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第二,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也是催生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牛市使美国投资房产的热情空前高涨, 当大多数美国民众形成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多的预期之后, 房价震荡上升的格局就很难在短期内被打破。与此同时, 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抓住了市场的需求, 他们提供的各类按揭贷款品种特别是次级抵押贷款为购房者提供了绝佳的融资工具, 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使风险成倍的增长。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发展过程

2006年,在不断增长的利息和不断下降的房价的双重压力下,大批次贷借款人违约。2007 年4月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其后几个月内,美国多家涉足次贷及其债券业务的金融公司

和投资银行,或传出大幅亏损消息,或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全面爆发。美国主要的银行机构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不少大型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也都宣告破产保护。2008年,金融危机的漩涡拉大到债券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受次贷危机影响,信用服务业遭受巨大压力,违约行为时有发生,其影响也由低收入群体向高收入者蔓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程度告诉我们,发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身上的灾难,别国不得不共同分担。所以,当次贷危机波及到欧美以及亚非拉其他国家的时候,各国纷纷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即便如此,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还是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为美国进行危机转移、分散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低于1%,与前三季度的4.9%先去甚远。2008年也一直持续这种低迷的状态,而次贷危机的滞后影响对美国在08-09年上半年经济发展还是有不小的阻碍。

其次,美国是一个依靠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而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地产以及股票价格的上涨,财富的增加刺激了消费。但是次贷危机爆发后,房产和股票价格双双跌落,居民财富缩水,势必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再次,由于次贷危机的连带效应,危机很快传导到美国的其他产业,企业发展不景气,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这段时间的失业率之高也是最近几年所罕见的。

最后,次贷危机及其带来的经济降温,造成流动性紧缩和需求下降,但却并没有减轻美国经济的通胀压力。受美联储连续降息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美国CPI涨幅屡创新高,人们的生活收到了影响,直接导致了不稳定局面的出现,美国各界对政府面对危机的无能为力爆发了广泛的示威游行活动。

总体来讲,次贷危机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已波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对美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影响。变革的口号遍布美国各地,所以,在08年的总统大选中,一路高喊变革的奥巴马,同时作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响应时代号召登上了政治舞台。五,美国次贷危机相关解决方案分析

方案一:由美国总统布什和财政部秘书亨利•鲍尔森倡导,要求贷款人帮助借款人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下,贷款人将在原初始期限基础上增加5年,并保持最初利率不变。满足条件的借款人信誉评分应在660分以下,如果信誉评分在此之上,借款人将有能力再融资或支付月付款。

方案二:由希拉里•克林顿提议,该计划将暂停没收次级贷款抵押品90天,让借款人和

贷款人在这一段时间里制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5年后,如果借款人不能承受调整后的利率,将可以申请他们能承受的政府支助的贷款。

方案三:由参议员里查德•德尔宾提出,在这一方案下破产审判官有权修改抵押贷款合同,这样无力偿还贷款的人就能够偿还贷款。贷款人将被迫接受低利率,延期付款甚至贷款本身的减值。

方案四:同大萧条和储蓄贷款危机一样,政府将建立一个信托基金,用来收购不能偿还者所持有的抵押贷款。这一基金也会修改贷款合同,延长还款期,降低或固定利率,降低偿还贷款的金额。理论上说,所有的人将能偿还债务。

建立在上述方案基础之上的是美国政府千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六,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07 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中国经济的这种波动首先反映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沪指不断走绿。对中国而言,2007年的次贷危机与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所不同,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美国经济的波动势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出口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美国消费部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出现严重下滑,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的消费疲软必然影响到中国外贸出口。根据央行研究,美国经济增长放慢1 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就会下降6 个百分点。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统计,2004~2007 年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增速逐年下滑,从2004 年的35.12 %下降到2007 年的14.36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结果来看,从2007 年7 月以来的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速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中。出口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GDP 的贡献率从2000 年的14.5 %上升到2007 年的21.5%。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的增长,而出口增速的下降也必然会影响到外贸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我国出口的纺织品行业、家具、电子产品、玩具,出口的外贸依存度达到30%~80 % ,其业绩受出口形势的负面影响最大。而作为中国企业出口重镇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外贸企业订单急速下滑,生产设备闲置,对这些企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压力。

2,房地产和银行等金融业遭受冲击

由于我国部分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并有一定的次级债投资头寸, 在次贷危机中将导致相当的损失。美国可能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 这些措施对中国的利率或者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是会有影响的。由于各国货币利率存在相当的依赖性, 所以如何判断利率升降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是制订我国利率政策时所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国的房贷市场也容易被全球市场所牵动,对于风险的消化能力早已逐步下降。房贷紧缩,势必造成房贷供给下滑,现房和期房都会紧缩供给,这样看,自身行业收入会减少,同时依靠房地产建设的水泥、建材等行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和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也会产生影响,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保驾”,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另一种情况,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风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国降息、我国加息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会进一步降低投机中国资产的资金成本,由此会加速热钱流入,这样就会产生对冲掉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4,通胀加剧压力增大

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出口都受到限制,房产市场降温,物价攀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使本来就高过红线的通胀指数再度膨胀,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央行采取连续加息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而中美货币利率倒挂又导致外国热钱涌入中国,使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进而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局因素不断增加。而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经济驾驭难度增大,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七,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应结合国情调整自身的经济增长模式, 适度的刺激国内消费, 引导居民在一定范围内利用信贷杠杆扩大消费。既要防止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 也要避免过度消费引发的支付危机。次贷危机使我们能够积极而审慎的看待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屋按揭贷款业务, 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和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 为银行提供分散系统性风险的手段。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督管理, 打击违规行为, 防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1]陈雨露,庞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008.7

[2]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贷**的分析与启示2007

上一篇: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下一篇:我发现了爱心无处不在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