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次贷危机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结合对美国次贷危机诱因及目前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分析,提出防范风险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与我国金融安全相适应的一系列机制。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外国次贷危机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外国次贷危机分析论文 篇1:

重视次贷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经济启示

摘要: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2008年9月危机加剧并向全球蔓延,截止今日对世界经济体的影响犹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本文力图用四年后的视角重视次贷危机,首先对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探讨次贷危机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仍存在的影响,最后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监管;金融创新

一、引 言

关于次贷危机的成因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做出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通过国内外研究分析,关于次贷危机成因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是用四年后的视角重视次贷危机的研究比较少。

文力图用四年后的视角重视次贷危机,首先对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探讨次贷危机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仍存在的影响,最后得到一些启示。对保障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二、次贷危机的成因

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使全球经济衰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及成因并吸取经验教训,对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意义重大。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的对象为信用分数较低的个人,其首付比例较低、月供占收入比例较高。由于美国政府想带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所以想通过房地产刺激经济,但优质客户开发殆尽,于是低收入人群成为其目标客户。更重要的是次级抵押贷款利率比其他贷款高2%到3%,在巨额利润面前,许多金融机构禁不住诱惑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来,这些次级抵押贷款在投行的设计下进入证券市场形成次级债,这些次级债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卖给全世界,在地产繁荣的情况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被很好的掩盖着。但当美联储为防止经济过热开始提息时,这种次级债演变成的次贷危机就愈演愈烈,利率大幅攀升导致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大加重,很多贷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甚至利息,次贷危机便产生了。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面的金融危机后,由于次级债卖向全球,因此美国的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为一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震惊了全世界,国内外学者对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次贷危机的爆发有内外两个层面的原因。

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自身和运行机制的缺陷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内因。具体而言,次贷市场机构道德风险蔓延,经纪商、贷款公司或银行、贷款投资机构和证券化产品投资机构等各个主体,都存在于道德风险中,这个产业链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真正关心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

2、房地产市场状况及美国的利率环境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外因。多数次级抵押贷款基于浮动利率,一旦利率上升,次级抵押贷款人将面临无力还贷风险。第一,货币政策逆转,利率持续大幅提升,提息导致还贷成本巨增,超出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被诱发,在房市变冷、利率攀升的联合压力下,次级抵押贷款拖欠、违约及停止抵押赎回权数量不断增加。第二,房地产市场需求减少,房价下滑,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上升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并且次级抵押贷款发放机构收紧了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政策,对住房需求也产生了抑制,形成了房价下滑—利息提升—借款人还贷困难—贷款人收紧房贷—住房需求下降—房价继续下滑的循环紧缩链条。

除上述提及的原因以外,这次次贷危机的根源与往次危机是相同的,都是生产相对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而次贷危机的生产相对过剩表现为贷款导致的过度消费,而次级抵押贷款和次级债是解决需求不足的手段,其结果必然导致危机的发生。

三、当今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不能独善其身,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深远的,而且影响至今远远没有结束。

(一)通货膨胀严重

次贷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实体经济,中国30年来一直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中国出口受阻,失业率上升,政府必须采用扩大信用规模的方法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然而扩大信用规模将导致货币供给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物价便会上涨,而政府未能控制上涨,物价持续走高,于是通货膨胀便产生了。另外,受次贷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上的石油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工业品生产成本激增,导致物价上涨。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

神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金融格局下,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希腊出现经济危机导致了整个欧洲债务危机,后传导到爱尔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处于复苏期间的欧洲金融业带来了影响。经济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很大。由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国的出口大幅下滑,加之外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及其他贸易壁垒增加,很多企业面临外需减少,则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减少。与此相反,毕业大学生每年的数量增加,供给大于需求,则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与2005年7月21日汇改之前相比,人民币对各国货币的汇率中间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高达22%,与此同时,人民币对其他非美货币升值幅度也大大提高。虽然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改,人民币对外币升级幅度减缓,但是汇率在未来还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美国当局对人民币施压,以增加出口,平衡中美贸易失衡,增加本国就业。于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也是巨大的。我们在分析此次危机的成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防重蹈覆辙。

(一)采取降低依赖的进出口战略

中国作为对美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必须降低对美的出口依赖,在危机面前进行主动调整,尽量减少对经济和国内出口企业的打击。中国必须主动调整出口地区结构和进出口比例结构,逐渐减少顺差,适当创造顺差。中国应该积极谋求在东盟和拉美地区建立自贸区。

(二)采取策略性处理与美元关系的外汇储备战略

作为目前最大的对美贸易盈余国和最大的对美债务持有国,中国应该停止增加美元资产,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如战略性的增加黄金储备和白银储备,提高实物资产的储备。购买以美元计价的实物资产,维持美元对人民币的适度稳定,是暂时维持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人民币国际化

产中国应建立可信的货币金融体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黄金和多元储备支撑下的货币体系,实现未定的货币度量,为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做准备。在人民币发行体制中适当引入“锚”,逐步提高人民币自由兑换程度,发展稳定的人民币国际流通渠道,抓住时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延喜.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216.

[2]翟晨曦.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思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319.

[3]王辉,闫冉冉.用四年后的视角重审次贷危机[J].资本市场,2001,(3).

[4]赵虎林.论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作者:刘敏

外国次贷危机分析论文 篇2:

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安全

摘 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结合对美国次贷危机诱因及目前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分析,提出防范风险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与我国金融安全相适应的一系列机制。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安全;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制度

次级债危机对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而言,完全可以将其称为一场“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次级按揭贷款,但使危机不断升级的却是衍生于按揭贷款的证券化产品。

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以前,传统主流的理论观点都认为,资产证券化等新的金融工具出现,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然而面对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人们不禁对传统主流观点产生了怀疑,引发次贷危机的所谓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到底是否有助于金融稳定?金融创新如果本身蕴涵着造成金融不稳定的因素,我们又应当如何应对?透视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的系统风险,探讨我国在实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金融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过程

1.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背景

美国从2000年到2004年,连续25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须担保、无须首付,且房价攀升,这使得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因此,美国一些从事房屋信贷的机构,不仅将贷款人的收入标准调低,甚至没有资产抵押也可得到贷款,进而形成了比以往信用标准低的购房贷款,“次贷”也因此得名。由于这部分人存在很高的信用风险,因而贷款机构向其收取更高的利息,并且采用浮动利率。美国贷款机构为了分散次级贷款的风险,将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并且通过资产证券化衍生出来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些结构化的组合产品形成了我们所谓的次贷价值链:次级贷款—MBS—CDO—CDS—合成CDO。次贷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是美国经济泡沫的形成过程,而价值链的断裂也意味着危机的爆发。

2.美国次贷价值链的断裂过程

在美国宽松的政策引导下,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也开始出现。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联储17次加息,利率从1%上升到5.25%,不动产市场泡沫逐渐破裂,房价开始下跌,次贷借款人的还款违约率不断上升。

次级贷款者的还款能力是整个价值链条的资金源泉,一旦出现信用风险,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的MBS、CDO就面临着价格下跌、评级下调的危险。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资金链上的人相继成为受害者,整个金融市场也因此产生剧烈波动,引发了一场金融危机。

二、次贷危机的基本诱因分析

一般认为次贷危机发生有三方面的原因:

1.次级贷款本身的缺陷

次级贷款的客户收入不稳定,缺乏可靠的信用记录,经济形势恶化、房价下降、银行利率上升时,次级贷款客户的还贷能力下降,违约率迅速增加,2006年美国初次级贷款违约率开始显著上升。

2.美国金融体系监管存在漏洞

美国目前存在联邦、州两级监管机构,联邦级监管机构有美联储等五个负责对联邦注册银行和跨州银行监管的机构,州一级注册的银行受各州银行监管局监管。这种金融监管体制属于多头监管,不可避免地存在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次级贷款领域就处于监管的空白。

3.资产证券化扩大了次级贷款危机,最终演化为金融危机

投资银行在购买了次级贷款机构的次级贷款抵押债券后,根据偿付的优先秩序将其与其他债券组合带来的现金流进行分割,发行不同级别的债务抵押凭证(CDO)。这些债务抵押凭证被商业银行、大型投资基金和外国投资机构等购买。次级贷款风险爆发时,市场出现恐慌,集中抛售,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机构迅速蔓延到美林、花旗和荷兰银行等投资银行及其他机构,最终酿成金融危机。

三、次贷危机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

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了次贷本身,2008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IMF)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估计,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造成的金融动荡将带来高达近万亿美元的损失。可见次贷危机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巨大。

1.引发次贷危机的资产证券化扩大了金融风险的传递

金融创新的最初本意是通过把风险转移给有承受能力、承受意愿而且能够管理这些风险的合适的金融投资者,以达到金融体系内风险的有效管理和增强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但次贷危机的教训恰恰说明:如果风险没有转移到合适的交易对手那里,那么这种风险还是存在于金融体系当中,并没有消逝。对于宏观经济来说,风险可能不断累积,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

2.资产证券化过度发展,造成金融动荡

资产证券化过度发展使得其价值完全脱离原有的基础,宏观金融结构的倒“金字塔”特征突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出现严重脱离,导致大量资本从事非生产性投资,加大经济的波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得一些原来流动性较弱的金融资产在二级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逐渐纳入到广义货币的范畴,这将对货币总量和结构产生影响,流动性概念的外延也随之变化。次贷危机爆发前,主要的几个发达经济国家长期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出现过剩,过剩的资金一方面涌入实体经济,抬高物价,较高的通货膨胀不利于金融的稳定;另一方面,资金可能流向金融市场并在其内部形成“体内循环”,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造成金融的不稳定。

3.银行监管资本套利与金融不稳定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对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挑战,一个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使得金融监管的复杂度和难度提高,尤其是银行的风险更隐蔽,并且银行可能会追逐风险。现有的巴塞尔资本协定对各项资产或业务所设定的风险权值与实际的风险往往并不相称,从而给银行提供了“监管资本套利”的空间。银行为了追求利润,会在同一风险权值的各类资产中选择保留实际风险较高的资产,而将实际风险较低的资产实行证券化,使其脱离资产负债表。这在事实上促使银行追逐风险,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几点启示

此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展现了资产证券化风险错综复杂的特征,值得高度重视,特别对于国内金融行业和整个金融市场安全来说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1.实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注意风险的防范

资产证券化的膨胀正是次贷危机得以酝酿的温床。资产证券化的过程非常复杂,自然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可以概括为法律风险与非法律风险两大类。

非法律危险。其一,信用风险。信用是渗透于资产证券化全过程的,没有信用评级,资产证券化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光辉,因此,中国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的关键一环就是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包括良好的个人信用环境和政府信用环境。从美国证券市场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中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欺诈的发生而使投资者受损的例子屡见不鲜。其二,金融管理风险。资产证券化是金融管理发展的高峰,它代表了履约、技术和结构技巧的完美的平衡。如果任一因素发生故障,整个交易可能面临风险。我们把这种风险称为金融管理风险。

法律风险。相对而言,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显得更加紧迫。一般情况下,虽然法律函件及意见书原本是为了消除外部的风险因素,但有时法律的不明确性及条款的变化本身往往成为整个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事实上法律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一直伴随且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风险。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是建立在财产信托相关法律基础上的,还没有专门的立法,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不能很好地规范各个参与方的权利义务、降低操作风险及提供必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2.正确认识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

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以及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时,不能迷信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即使是世界权威评级机构的评定结果。必须严格采取审慎独立判断的原则,全面分析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的标准。对于这次危机的爆发,评级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那些高风险的投资产品,评级机构仍然给出了AAA、AA、A的评级。一般投资者无法弄清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只能通过评级机构的评级做出投资决策和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然而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3.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次贷危机的形成与美国监管不力是分不开的,美国政府监管部门没有正确行使他们的监管权力,与之相反,对金融机构降低借贷标准的行为,监管者早有察觉,却没有提出任何制止的信号。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开展以资产证券化等衍生产品为基础的金融创新,管理当局应该在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的同时,注意防范基础资产本身所存在的风险。金融监管要始终与金融创新保持同步发展,应当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优化。

首先,注重规制导向监管与原则导向监管相结合。次贷危机反映出美国规制性监管模式的滞后性和不灵活性。规制性监管模式很容易与现实情况产生缺口,尤其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即使再详尽再科学的监管规则,也难以跟上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

其次,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监管。美国次贷危机反映在债券市场,根源于信贷市场,表明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中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扩散性,风险监管不再是单个部门的事情。中国应该重组金融监管,建立统一部门,提高政府施政效率。

4.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

在法律上,资产“风险隔离”结构的完成,是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的:真实销售(truesale)和构建SPV。这两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结合共同实现隔离破产风险的目标。真实销售是发起人将与证券化资产有关的权益和风险或控制权一并转移给SPV,使SPV获得对资产的合法权利,SPV在资产证券化中只是一个独立的载体,除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几乎不参与任何其他的经营活动,因此不同于一般企业。转移给SPV的资产只用来偿付投资者和一些必要的服务费用,除此以外一般不存在其他的债权人,这就最大限度保障了投资者的权利,换句话说,资产信用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权利。资产证券化制度地出发点正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SPY的构造就是为SPV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使SPV远离发起人的破产并防止SPV自身的破产。

完善风险隔离机制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这两个核心问题分别为:第一,证券化资产转移如何操作,方能真正在发起人与证券化资产间实现风险隔离;第二,如何按照法律要求及市场的实际情况组建SPV,以实现SPV风险隔离载体的作用,进一步保证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风险之间及与SPV自身风险之间的风险隔离。换言之,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所追求的目标时,通过资产的有效转移,(法律角度称为债权的有效转让)和SPV的成功组建,使得证券化资产尽量远离风险(主要是证券发起人和SPV的破产债务风险),以保证资产支持证券的支付。风险隔离作为资产证券化的第一环节,在资产证券化中起到基础作用,正是因为风险隔离机制的作用,保障了投资者购买资产担保证券后,其本息能够及时得到清偿。相反,如果资产证券化不能够实现风险隔离,那么投资者的权益将无法获得保障,可以说,风险隔离机制的失败会给资产证券化带来更大的风险。

次贷危机的爆发给全球金融界敲响了警钟,引发了各界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思考。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洪艳蓉.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扈起平(Joseph Hu).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李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雷曜.洞悉美国次贷背后的秘密:次贷危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刘明志,金艳平,王晟.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背景、原因及影响[J].西部金融,2007,(12).

[5]徐凡.美国次级优抵押贷款危机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金融研究,2007,(9).

[6]程实.在风险的刀尖起舞——美国次级债风波的深度解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7.

[7]周军,李泽广.证券化金融创新与“次级债”危机的道德风险机制[J].现代财经,2008.

[8]洪艳蓉.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制度设计与保障[J].证券市场导报,2008,(3).

Loan Crisis and Our Country Finance Security

WANG Yan-ping,ZHANG Fang-qu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Guangzhou 510600,China)

Key words: Loan crisis , finance security , property securitization , risk isolation system

作者:王延平,张方群

外国次贷危机分析论文 篇3: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国际传递机理及其影响

摘要: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向全球传递的渠道主要包括国外投资者购买美国次级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调整效应;资产评级下降导致风险重新定价;实体经济传递和心里预期效应。次贷危机的国际传递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投资者大量抛售金融资产,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下跌;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直接导致市场资金紧张和信贷紧缩;市场信心受挫。

关键词:次贷危机;国际传递;风险;预期效应

一、引言

2007年全球金融界最有影响的事件莫过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Financial Corp)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标志性事件。随后,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美国的3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应声倒下,并很快殃及美国及其他国家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持有者。2008年年初,次贷危机卷土重来,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次贷危机的危害和影响。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是指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较低的人提供的住房贷款。发放这种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流动性,把发放的贷款打包出售给一个具有风险隔离功能的特定目的机构(SPV),并由这一机构公开发行以此为基础资产支持的债券,其发行募集的资金用于支付购买抵押贷款的价款,而债券投资者相应获得主要由住房抵押贷款带来的收益权,这就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进人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而且利率开始上升(通常次级贷款利率本身就很高,而且所采用的是浮动利率),借款人无法还高额利息,那么只有出售房产,但是房产又在贬值,所以就出现大量违约甚至不还款,进而影响购买抵押债券的投资者,这样就形成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危机,简称次贷危机。

这次危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从开始它的影响就是全球性的,而且它的影响还不断加大和蔓延。危机伊始,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受到严重冲击,各国中央银行迅速投入到救援行动。2008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发出危言:发展中国家将从次贷危机中承受严重后果,而全世界可能陷入一场危险的“金融流感”。次贷危机已经造成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各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实际上已呈现出全球性的金融恐慌。那么,为什么次贷危机会迅速而强有力地传递,到底有哪些传递途径?这是需要我们弄清楚的问题,也是我国未来规避外部冲击不能回避的问题。

二、次贷危机的国际传递机理

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迅速向全球蔓延,主要是通过以下一些渠道。

(一)购买美国次级债的国外投资者

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最先受到影响的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得较为成熟,它们资金实力雄厚,进行跨国投资,在全球配置资产。这些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基金、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所以它们在全球资产组合中持有较大比例的美国资产,其中一部分就是以次级贷款抵押发行的衍生品。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直接给这些机构投资者带来损失,另外,美国资产价格下挫也使得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其他美国金融资产遭受损失。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直接给持有美国次级债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国外机构投资者带来损失。例如,2007年11月,世界第一大再保险企业瑞士再保险宣布已为次级贷款相关的衍生品撇账12亿瑞士法郎(约合10.7亿美元)。公告显示,该公司损失主要来自其出售的与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产品(ABS)相关的债务抵押证券(CDO)。

(二)机构投资者亏损的投资组合调整效应

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大多数是采取全球投资组合策略,一旦某一重要市场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会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价值,从而不得不进行资产组合调整,由此风险传递到其它市场。美国次级债的投资者遍及美国、欧洲、日本和很多新兴市场,因此,次级债危机迅速波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从此次危机中欧洲投资者和日本投资者遭受损失可见一斑。全球投资组合虽然在更广范围分散了风险,但是也使得资产价格波动从一个市场迅速传递到其他市场。

(三)资产评级下降导致风险重新定价

信用评级机构在整个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可以说是起到了放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在房地产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给予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较高的信用评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可以顺利发行,信用评级机构获得相关费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认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收益很高,而风险并不大,争相追捧;但是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风险暴露时,则迅速调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评级,使得投资者争相抛售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进一步加剧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

次级贷款危机发生以后,评级机构马上下调了次级债的信用等级,说明次级债的风险上升,因为金融资产是按风险来定价的,因此次级债的价格下跌。各国金融市场是紧密相关联的,对次级债评级下调导致全球市场其他一些类似资产的评级相应下调,风险重估,这样美国次级债价格下跌,也带动了其它国家市场上类似资产价格的下跌。因此,欧洲、日本等市场投资者持有与次级债类似资产的投资者遭受损失,风险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

(四)实体经济传递和心里预期效应

美国次贷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风险主要源于消费缩减,因为美国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消费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借贷,次贷危机使得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紧缩信贷,减少消费放款,另外,投资者资产缩水也会产生负的财富效应。因此,次贷危机将使美国消费缩减和美国经济衰退。美国与欧洲、日本、英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的国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贸易往来,美国消费缩减和经济衰退将减少从外部进口商品,从而使得次贷危机的影响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多数人对这一问题早有预期,因此,心里预期效应可能提前发挥出作用,人们普遍看淡各国经济,从而造成消费缩减、投资缩减、资本市场不景气,并且已经出现经济下滑的迹象。

次贷危机也使得美元出现持续贬值,美元贬值导致一些用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石油,石油价格持续上扬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贬值。而石油作为一种基础能源产品,各国都对其有大量需求,高油价将对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随着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人们对经济前景看淡,减少投资和消费,经济下滑。

三、次贷危机国际传递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迅速传递给全球经济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第一,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投资者大量抛售金融资产,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下跌,主要表现为各国股市共同下跌,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加剧了美国及其以外的金融市场的资金紧张。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冲击了全球IPO市场,来自彭博社的统计显示,全球有近30家公司今年1月份宣布取消或者延期在香港的IPO计划。整个亚洲市场的IPO都遭受了不同程度创伤。从2007年元月到2月中旬为止,新加坡市场只有3家IPO,募得资金283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新加坡有4家企业Ieo,的融资金额为2,83亿美元,两者相差10倍。日本市场反差更为明显,所募资金由上年同期的6.59亿美元降至现在的3740万美元。欧洲政治预测研究机构LEAP/E2020研究团队预测,全球央行网络一次又一次地无力控制“信贷紧缩”,当代全球金融体系两根历史性支柱的动摇(美国经济衰退和美元衰败),反映了这个体系内离心力日益增加。离心力的快速增加将导致当代全球金融体系在2008年夏达到崩溃点。

第二,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并直接导致市场资金紧张和信贷紧缩。2008年3月25日高盛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次贷相关损失预计将高达1.2万亿美元。其中华尔街的损失占近四成,达到4600亿美元,是已经公布数据的近四倍。从2007年4月至12月三个季度里,日本瑞穗证券公司的亏损额高达1967亿日元(约106日元合1美元);三菱日联证券公司纯利润减少了33.3%,仅为181亿日元;野村证券公司的纯利润为888亿日元,同比减少37.7%;大和证券公司纯利润减少了11.3%,为593亿日元。法国最大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银行也宣布,由于在信贷资产上冲减了5.89亿欧元(约合8.71亿美元),2007年四季度盈利下降42%。到2007年11月份,德意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的损失约为36亿美元,英国汇丰集团第三季度在美国的次贷相关业务损失达34亿美元,英国巴克莱银行第三季度损失约为27亿美元。

第三,市场信心受挫,看淡经济前景。据德国《南德报》报道,美国抵押市场危机已影响到德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受其影响,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的景气指数2007年8月份大幅下跌,与7月份相比下跌了17.3点,下降到-6.9,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三次下跌。接受该研究中心询问的300名专家普遍担心美国房地产市场危机将会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发展,并进而波及德国,首先受牵连的是银行和保险业,美国消费者需求的疲软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德国的出口。销售量在美国市场占有很大比例的日本建筑机械和建材行业受到了极大冲击。日本著名的建筑机械制造商小松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占其全部销售额的25.7%。而在2007上半财年,该公司在北美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为1570亿日元。同期,日立建机的销售额同比更下降43%,仅为480亿日元。美国消费需求疲软已导致亚洲国家对美消费品出口下降。据估计,美国零售额下降1%,亚洲对美国产品出口就减少1.3%。

四、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次贷危机向全球扩散的机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我国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能盲目乐观,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深入调研,注意控制风险,提取足够的风险损失准备金。

第二,在对外投资和吸引外国资本到我国投资时,都要审慎的对待评级机构的评级。从此次危机中可以看出,评级机构的评级往往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繁荣时期评级都较高,评级机构赚取利润,危机来临则大幅下调评级。我国投资者在对外投资时不应过于看重评级,不要被评级所误导;我国在吸引外资时也应该预料到情况变化时,评级可能会大幅下调,造成资本撤离,必须事前就考虑到这样一个不利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

第三,应充分估计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次贷危机从美国向全球扩散,首先是影响全球的金融市场,造成各国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其次是通过金融机构倒闭和信贷紧缩影响到实体经济。可以说,次贷危机肯定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一些冲击,比如通过融资渠道、外贸渠道和风险定价渠道等等,因此,我国应该预计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不能掉以轻心,做好防范措施。

作者:马 宇等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探析论文下一篇:药膳与养生保健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