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中国与美国

2024-04-27

次贷危机中国与美国(共6篇)

篇1:次贷危机中国与美国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由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次贷危机的影响远远还未结束.本文对次贷危机做一简要介绍,简析其成因,并探讨其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作 者:黄艳萍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期 刊:商场现代化  PKU  Journal: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29) 分类号: 关键词:次贷危机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    影响    应对措施   

篇2:次贷危机中国与美国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 要:2007年3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次贷危机是由于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而引起的,又通过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把其他金融机构卷入了这次危机,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整个世界。中国应当在次贷危机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类似的风险。? 关键词:次贷危机;影响;传导;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40-02??1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1994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年度发行量不过350亿美元,仅占当年贷款发放总额的4.5%,而这一比重在2006年升至20%,次级贷款余额也增至1.3万亿美元,住房私有率高达68.9%。在极低的利率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利息和扩张业务,也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只要证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这就加大了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放贷机构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bligation,CDO)等等。至此,由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构成了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条。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前几年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17次提高,由1%提高到5.25%,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再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账形成了次贷危机,并且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2 美国次贷危机扩大的原因?2.1 投资者难以把握金融创新产品? CDO除了一些传统的品种以外,投资银行家还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衍生品,例如“合成CDO”以及“CDO平方”、“CDO立方”等新产品。BIS统计显示,2006年第4季度新发行了920亿美元的“合成CDO”。衍生品结构趋向复杂化,加上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真正把握产品的定价,更无法理性判断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力,出现过于悲观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加剧次贷危机的影响。? 2.2 银行收紧房贷标准,导致流动性不足? 本次危机的特征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违约率上升导致信用危机的普遍蔓延,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资产负债结构的平衡拼命收缩信贷和流动性。英国部分房屋按揭服务公司也开始收紧信贷审批,提高相关贷款利率,甚至停止发放贷款;美林旗下按揭部门表示,将提高其按揭利率。次贷危机造成曾经一度广为蔓延的流动性过剩在旦夕之间蜕变为信贷紧缩。银行在信贷危机时期对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流动性不足使借助高杠杆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融资受到较大的影响。? 2.3 部分金融机构倒闭,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2007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欧美主要次级债的房贷机构尤其是对冲基金受到冲击。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告濒临破产,次级债危机被引爆。到目前为止,美国五大投资银行高盛、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美林、和贝尔斯登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均损失惨重。受到金融机构倒闭消息的影响,股票市场不断下跌,使投资者信心受损,恐慌性抛售金融类股票,甚至并未卷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或者卷入不多的金融机构也未能幸免。?3 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的传导?3.1 购买美国次级债的国外投资者? 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最先受到影响的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得较为成熟,它们资金实力雄厚,进行跨国投资,在全球配置资产。因为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所以它们在全球资产组合中持有较大比例的美国资产,其中一部分就是以次级贷款抵押发行的衍生品。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直接给这些机构投资者带来损失,另外,美国资产价格下挫也使得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其他美国金融资产遭受损失。从2007年4月至12月,日木瑞穗证券公司的亏损额高达1967亿日元。法国最大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银行也宣布,由于在信贷资产上冲减了5.89亿欧元(约合8.71亿美元),2007年四季度盈利下降42 %。到2007年11月份,德意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的损失约为36亿美元,英国汇丰集团第二季度在美国的次贷相关业务损失达34亿美元,英国巴克莱银行第二季度损失约为27亿美元。? 3.2 信用评级机构对风险的重新评估? 信用评级机构在整个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可以说是起到了放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在房地产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给予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较高的信用评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可以顺利发行。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认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收益很高,而风险并不大,争相追捧;但是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风险暴露时,则迅速调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评级,使得投资者争相抛售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进一步加剧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此次次贷危机发生以后,评级机构马上下调了次级债的信用等级,因为金融资产是按风险来定价的,因此次级债的价格下跌。各国金融市场是紧密相关联的,对次级债评级下调导致全球市场其他一些类似资产的评级相应下调,风险重估,因此,欧洲、日本等市场投资者持有与次级债类似资产的投资者遭受损失,风险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 3.3 实体经济传递和心里预期效应?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在金融层面,但如果危机继续深化使美国实体经济受损的话终将会拖累世界经济。美国次贷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风险主要源于消费缩减,因为美国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而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消费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借贷,次贷危机使得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紧缩信贷,减少消费放款。因此,次贷危机将使美国消费缩减和美国经济衰退。美国与欧洲、日本、英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的国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贸易往来,美国消费缩减和经济衰退将减少从外部进口商品,从而使得次贷危机的影响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多数人对这一问题早有预期,因此,心里预期效应可能提前发挥出作用。次贷危机也使得美元出现持续贬值,美元贬值导致一些用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石油,石油价格持续上扬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贬值。高油价将对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随着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人们对经济前景看淡,减少投资和消费,经济下滑。?4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4.1 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前景好时,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而现代金融活动中资本的杠杆率高、信用链长,因此房贷的风险常常会波及到诸多信贷交易主体。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2 全面研究,理性对待金融创新产品? 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中,无论是零首付贷款、负摊还贷款还是具有“诱惑”利率的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都属于高风险、高定价的金融产品。这些新产品之所以处于高风险状态是因为其本质都属于过度授信,由于授信额度超过了借款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但为贷款发放机构造成了大量不良贷款,甚至导致其破产,同时也对很多无辜的借款人构成了伤害。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要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本着为客户切实负责的态度,审慎研发推广高风险、高定价的金融创新产品避免过度授信。? 4.3 强化外汇资金境外运营的风险分析,加快发展海外投?资市场,完善海外业务管理体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其对次债的经营和对危机的反应来看,与国际金融业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业务经营、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因此,必须强化对国际业务的资源配置,加快国际业务发展,进一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深入调研,注意控制风险,提取足够的风险损失准备金。同时在对外投资时不应过于看重评级,不要被评级所误导;我国在吸引外资时也应该预料到情况变化时,评级可能会大幅下调,造成资本撤离,必须事前就考虑到这样一个不利的影响。? 4.4 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和期货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现代金融体系各市场的相关性日益紧密,风险的跨市场传递也更复杂、更快捷。此次次级债危机就是由信贷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又反过来对信贷市场造成重大打击的。所以,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构成威胁。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应谨慎处理混业经营和信贷资金入市的问题,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业务透明度,高度关注信贷资金入市所引发的信贷风险,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参考文献? [1]?饶雨平.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防范房贷金融风险的启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2).? [2]?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5).? [3]?林启光.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1).? [4]?马宇,张广现,申亮.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国际传递机理及其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6).? [5]?金俐.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资产证券化的利弊[J].中国市场,2008,(22).

篇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次贷危机的发展

次级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指以经济能力无法还贷且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在买房之后无法及时还清贷款所延伸出金融方面的问题。通俗点来说,它指的是经济能力无法还贷,买不起房又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可以通过贷款买到房子,买房之后又没有能力还贷所引起的一系列债务危机。

从2007年初到次年5月,美国房地产的银行贷款上出现无力还贷的问题,在金融这个市场上所有以次贷为根本的证券和由这些证券所衍生出的金融产品的价值都严重下跌。

从2008年6月份开始至2009年,美国CDS等金融陷入危机,以次级债券为基础所衍生出的金融产品的损失达到1万亿美元。美国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两家负责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都具有资金十分单薄的特点,[1]虽然这两家的信用标准几乎与其国家的债券相等,但依然陷入了危机。

房地美、房利美债券所爆发的问题使人们逐渐对其失去信任,美国金融产品也在全球范围内被惊慌失措的人们无下限地脱手,使美元下跌至无法挽回的局面。全世界的贸易有七成以上是以美元为单位结算的事实和美国储备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使美元地位的下降引起世界范围内危机问题的全面爆发。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

1.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实体经济受伤

2008年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企图对金融机构予以救援,却仍然无力挽回美国经济的衰退。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地区经济都出现了经济增加放缓的现象。当年IMF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到,世界金融体系中发达国家的经济都不可避免地全面进入了衰退期。

美国次贷危机从原来只是在美国范围内,发展到全世界的范围,对实体经济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冲击。

2. 能源价格波动加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金融危机的爆发,原油的价格也经历了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变动过程。2008年初,原油价格突破 $ 100,此后,油价一路飙升。油价的高价格导致粮食的高价格,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2006年入冬开始, 粮价开始以稳定的趋势不断上涨,2007年农作物价格达到近五十年来的顶峰。持续高涨的粮食价格导致各个国家的物价不断上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为粮食不足更是人心惶惶。

3. 银行市值明显缩水,国际金融体系遭重创

据日本相关部门统计,次贷危机爆发一年时间里,国际金融总值的亏损将近30万亿美元。同时期,对美、中、法、英和西班牙的多家大型上市银行统计数据比对显示,2007年底它们的市值总计超过1. 17万亿欧元,而截至2008年12月24日其市场总值降至6 294亿欧元,一年内总值缩水接近一半。

美欧金融体系出现了系统性崩溃的风险,全球金融局势失控。金融海啸迅速席卷欧亚和新兴市场国家所有的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全球金融界似乎都沦陷了。其中欧美的金融机构首当其冲,无数银行遭受巨额损失而面临破产,情况岌岌可危。新发展的经济体也因为跟发达国家经济体有联系,金融体系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4. 失业人数大增,多国出口减少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失业人口数量出现井喷现象,近十年首次突破两个亿。美国增加了将近80万的失业人口,失业率持续上升。欧洲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持续萎靡的经济形势导致就业难的问题不断放大。

消费支出也同样受到抑制,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七成以上,其下跌直接对美国经济形成重大冲击。而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近30%,是全球最主要的进口国,其消费支出大幅下降致各国出口减少,经济增长放慢。

三、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

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是整个次贷活动的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

从2001年到2006年美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而不断上涨的房价既没有建立在住房市场的真实需求上,也没有以居民可支配收入为支撑。房地产市场泡沫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泡沫破裂只是早晚的灾难。[2]

2. 金融衍生品的泛滥

银行与金融机构为了转移风险,把房贷证券化,放低贷款所需的信用标准,提高了金融市场各方的风险性。按照2007年底的测算,当时的美国市场有大约10万亿美元房贷,其中不到2万亿美元的次级按揭贷款。而以次贷为基础的抵押贷款证券( MBS) 、抵押债务权益( CDO) 、信用违约互换( CDS) 的总规模超过65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种泛滥成灾之势远远超出美国实体经济的需求。

3. 投资银行高杠杆运作

危机爆发前的五年间,雷曼兄弟的ROA只有0. 76% ,但是其ROE则高达20. 39% ,其杠杆比例高达26. 83倍[3]。投资界的许多企业都出现了ROE数倍于平均ROA的情况,许多金融机构争先恐后地发行商业票据或以证券抵押来向货币市场借贷资金。继而用这些所得来投向更具利益回报价值的投资品,并从中获得利差,实现高杠杆的运作。银行的杠杆运作刺激了资金流动所携带的风险,杠杆水平过高使得许多金融机构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此时又有许多金融机构没有办法获得新的资金,由此便被迫被收购或者宣布破产。

4. 相关法律结构存在漏洞

一方面,美国按揭法律结构上的缺陷。在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中很多购买房子的人的付款都很低,其拥有的所有权程度也就很低,一旦贷款无法偿还,房产的所有权只能由银行收回,而银行收回后仍然需要出售,这个时候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不能吸收这些资产,银行的流动性剧烈收缩。另一方面,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在其设计上也存在着法律上的缺陷。资本证券化的主要对象是质量不高且流动较弱的产品,为了降低其自身存在的风险,就务必加剧其资本的流动。但是, 由于不同主体在法律规定上的差异导致了市场的虚假繁荣,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5. 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

金融监管的不足带来了以下两个严重的后果: 其一是在长期经济繁荣的假象之下,美元的长期低利率和泛滥刺激了投资者、借款者及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同时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信贷标准; 其二是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之下,金融机构不断地通过金融创新来迎合整个市场参与者的各种不同需求,但是由于这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者、评级机构和发行者对产品的风险特征缺乏准确的判断,从而导致了在金融创新之中风险过度集中。

6. 美国政府的政策失误

2001年到2003年美国连续降息13次,联邦基金利率从6. 5%降为1%[4]。在降低利率之后, 许多具有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趁机逐步扩大。而从2004年开始,FED的货币政策从紧,联邦基金的利率不断提高,到2006年年中,利率维持在5. 25% 的水平( 见图1) 。

数据来源: 美国劳工部统计局

高利率使得住房贷款成本增加,造成了房价下降,大大增加了按揭违约的危险性,终于引发了次贷危机。最后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而金融机构对这些衍生工具的过度信赖,想当然地以为可以通过这些变革创新来把所有风险都推到投资者身上,却忽视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危险性,导致这些被忽略的风险被更大的扩散。在证券市场之上与这些有联系的相关商品的价格一旦走低,将会导致凸显贷款市场的问题,货币市场所存在的风险通过资金市场的衍生工具而被无限放大。

7. 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

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是金融运行稳定的基础,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与实体增长的背离却成为全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2010年全球货币交易额超过1 000万亿美元,其中与物质生产直接有关的仅占1%,货币存量比经济总量高16倍。2009年,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4. 2万亿美元,是商品和服务日交易量的90倍; 金融衍生品场内交易日成交量10万亿美元,达到产品和服务日交易量的200多倍。美国这个最大的金融帝国,虚拟经济更是疯狂发展: 虚拟经济和服务业的产值所占比重从1950年的11%上升为88%; 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的利润占到总利润的70%; 金融衍生品总量1998年为72万亿美元,2008年增长到672万亿美元,10年中增长了9倍,而经济总量只增长了不到1倍。[5]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是诱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四、次贷危机给我们的警示

此次次贷危机起源于信贷危机,再由资本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并逐渐向全球蔓延。[6]从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到全世界的金融问题,这一次的危机给全世界的金融体系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我们应该从中获得以下几点警示,以维护我国金融界的安定。

1.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次贷危机的成因与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行金融监管的失效[7]。严格增强金融业的抵抗力,筑起牢固的金融风险防范屏障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对金融创新有进一步的了解,不仅要看到其对金融发展的好处,同时也要看到它不足的地方,把金融创新所伴随而来的不确定危险因素掌控在自己手中。美国的金融风暴给中国敲醒了警钟,在金融产品的开发及其使用上,金融的监督和管理一定要紧紧跟上。金融市场只有得到有力的监督和管理,才可以保障经济的平稳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就业并减少贫困。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既不能过分放松又不可过分压抑, 将金融创新置于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之下,将风险降到最低。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监督和正确的干预,不仅能让市场更具效益,也可以更全面地控制市场及其本身的薄弱之处。

2.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依附着实体经济系统,但实体经济重要性又高于虚拟经济。[8]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逐渐产生虚拟经济,产生它就是利用其固有的诸多优良特性为实体经济快速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发展虚拟经济好处在于: 既可以转移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又使得实体经济更稳定快速的发展。[9]但是虚拟经济中的不确定危险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如果现实中的经济体系出现风险,被传递到其所依附的虚拟体系中,也会导致其失稳。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中, 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发展虚拟经济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要适应实体经济的需求,并去匹配它。

3. 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消费数倍于储蓄是美国长期以来发展的模式,然而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消费增长的作用可以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平稳、可持续的拉动,但是消费增长同样也需要一定规模的储蓄作支撑。储蓄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预防和缓冲不确定性风险带来的冲击,我们需要足够的储蓄来缓解收入、物价、利率等变动的风险。[10]在美国,储蓄过低而消费又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常规运转。对于保持储蓄和消费之间正常平衡的协调关系,中国与美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在目前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当中,中国的经济情况是储蓄太高,支出太低,储蓄与支出相差甚远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投资放慢、出口下滑的情况下,为了让我国经济发展的更加稳定,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是十分重要的。通俗地说,光存钱不花钱或者光花钱不存钱这两个极端对经济稳定发展都是不利的,要提倡和引导民众进行健康适度消费。恰当地安排好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才可以使经济和居民的生活共同发展。

4. 政府要及时作为,对外金融投资要慎之又慎

政府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方面要及时作为。市场不是无所不能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的市场都必然会有来自国家的调控。市场失控的例子当属美国次债危机。经济自由是不可靠的,即便是再发达的国家也依然存在市场上的缺陷,更何况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动荡的环境下,靠市场自身力量已很难疗治市场创伤时,政府必须及时有效果断地运用行政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对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进行监控、干预和救助,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篇4: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房市敲响警钟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业务是在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时候推出,为刺激人们的购房需求,向信用较低的用户提供的一种贷款业务,该种业务手续简单、利率较高、受众面较宽,但是由于贷款人信用差、负债高,因此风险也是较大的。

美国本土的部分贷款业务危机竟然会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动荡,正说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紧密关联度。近来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牵连,欧美,日本、韩国、香港股市纷纷出现爆跌行情,虽然8月20日中国A股市场再次冲破4,900点大关,向5000点冲击,但是上周大盘的表现还是让人们明显地感到了市场意欲调整的疲态,看到了次贷危机的阴影。

美国次贷危机在重创全球股市后会不会成为推倒全球房市狂涨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人们正拭目以待。鉴于中国的房市仍处在高房价的巅峰时刻,人们的担心自然就更强烈一些了。无论如何今天的中国与10年前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不同,中美之间的金融交集与10年前也不可同日而语,咱们不能不警惕起来。

一、无论中国的股市还是房市都有大量的境外资金参与其中,同时中国政府也有4000亿美元投资美国国债。另外从中国的外贸依赖度来看,国际市场的动荡也一定会给国内市场和就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我国房市存在泡沫是不争的事实,人们争论的焦点只是泡沫会不会破裂,以及何时破裂。关于中央银行的利息调整,我们基本上走过了与美联储一样的路径,2003年1月美联储的利率降到1%,接近30年的最低水平,其后大量资金拥入房地产业,房地产的格外繁荣也推涨了通涨的压力和流动性泛滥带来的资产泡沫,2004年后美联储走上加息之路,直到2006年7月加到5.25%,连续保持至今已经超过13个月。

中国中央银行从2004年开始按照0.27%的幅度连续加息7次,8月22起央行又实施今年第四次调息,一年期贷款利率调至7.02%。不断加息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终止房价的上涨,而利息不断的提高必然加重贷款人的负担,当借款人不堪重负,无力还贷时,这些贷款就成了坏帐,危机从而爆发。

三、国内银行的房屋贷款业务在最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很多贷款品种具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特征,比如前几年的零首付贷款和由开发商代办的用所购房屋抵押贷款业务。

同时,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购房行为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较高的,而这些投资的目的是在赌房价上涨,一旦房价停止上涨,这部分投资的损失必然会导致整个房市构架的垮塌。

另一方面,银行利息的不断提高以及房价的不断上涨,使购房人的支出大幅提高,北京市建委最近透露,今年1~7月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购房与建房支出为1599元,同比增长91.7%,在各项支出增幅中最高。

篇5: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2012333501008

12金融(1)班

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金融的逻辑》第十二章 读书报告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也让我们想要知道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的未来是如何的,它是否已走到尽头。本文将主要以《金融的逻辑》中的第十二章——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展开论述。

关键字:金融的逻辑

次贷危机

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

金融危机是以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和企业倒闭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市场动荡现象。印象中,金融危机总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危害经济的运作,扰乱社会的秩序。然而,金融危机对美国已不是新鲜事,每次起因和形式各异,但都促使金融法律与监管体系的改良,让美国整体资本化和金融化能力新上一层楼。2007年8月开始,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出现的违约现象震撼了整个金融市场,导致美国出现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也称为次贷危机。那么,这一次的次贷危机又会带给美国经济怎样的变化。次贷危机在给中国造成直接损失和间接影响的同时,也为我国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新的启示。下面我将从美国社会的现状、次贷危机的起因、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的未来、给中国的启示依次展开论述关于我对本章内容的一些想法心得。

一、美国社会的现状

本章在进行描述次贷危机对美国人的生活影响有限时,提出了三方面的理由。一是美国的失业率不高,只有5.1%,而1930年代美国失业率为25%,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如今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超过以往,即国内受到的冲击可被国外的利润收入抵消一部分,从而减少了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美国的经济结构的改变,美国现在正处于财富型经济而非生产型经济。次贷危机给他们带来的财富损失是未来财富的损失,并未对他们现在的生存造成威胁,况且一旦经济复苏,这些财富损失极有可能在一年内还原。这种私人财富等于给美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对冲次贷危机的缓冲器。

美国的现状让我感受到了美国经济体制的优良之处。美国已是发达国家,经济更是蓬勃发展,像这种金融危机对美国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在我看来,金融危机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金融危机总会伴随着经济衰退,大批职场人士下岗,甚至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威胁。但是美国在发生次贷危机之后仍能保持群众的基本消费需求不被影响,基本生活不被打乱。这体现了美国经济的优越性,这种经济虽然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会在一次次危机的洗礼中,不断改良、完善,人们也可以从这个完善的过程中受益。或许,以后我们也可以不在畏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品。只要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经济体制,让更多的人不在为生存而担忧,能有剩余的资本去干自己想干的事,那么即使发生了金融危机,也可以像美国社会一样,也只是带来了剩余资本的减少,并不会根本性的伤害到一个家庭的生活。美国社会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表现出的现状,可以说刘肖肖

2012333501008

12金融(1)班

让我们看到了经济体制完善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我们收到外界的影响也会减少,或者说影响并不是很严重。

二、次贷危机的起因

围绕住房按揭贷款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在解决了广大人民的住房问题、增加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问题,即结构性问题。作者认为此次危机的本质正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链太长,甚至被扭曲,由于每一环金融交易包含着新一轮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资金的最终提供方与最终使用方之见的距离太远之后,多环节的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导致道德风险、不负责任的程度严重上升,时间久了,问题就会酿成危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最开始解决住房按揭贷款问题时,展示出的解决方案是为广大人民着想的,相继推出的Fannie Mae和Ginnie Mae 两个机构都是为解决已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的,接下来的金融创新(将各种按揭贷款打包后拆分成证券)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或者说是将风险分散至成千上万的资本市场投资者手中,推动了住房按揭贷款的发展。但是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为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不顾自身资本金的约束,超额房贷,对贷款者的约束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大大增加。在这过程中,金融监管的缺失也为次贷危机的爆发推波助澜。每个独立的个体是自私的,只为谋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当一个整体被拆分成许许多多的部分时,每一部分的一点点对道德的弱化,最后会汇聚成一个大的问题。在这条委托—代理关系链中,每一个经理人只是为自己的收益谋取最大化,对证券的来源并不关注,也不关心带来这个证券的住房按揭贷款是否最后会被偿还。处在关系链末端的投资者是风险的承担者,却无法获知这项证券全部的有效信息,在蒙蔽中选择不知道是否正确的投资。我认为造成这次次贷危机的本质是人的道德观念的淡薄。委托—代理关系链的扭曲正是被人为选择的。委托—代理体现的是一种信赖关系,当人开始对道德观念漠视,这种信赖为欺骗遮上一层纱。最开始的理念一点点被改变,日积月累,问题就成了危机。如果你们加强道德观念的建设,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那么这条委托—代理关系链很长又有什么关系。在道德的约束下,这条关系链依然可以井然有序的运行,每一个经理人仍可以从中获取自己赢得的收益。

三、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的未来

美国式的金融资本主义是否已走到尽头?面对这个问题,作者认为,美国的经济模式不会改变,需要面对的是如何改良。一个已经被事实证明的经济模式,不需要被全盘否定,然后寻找新的模式。只要不断改良,不断修正存在问题的地方,那么这种模式便可长期进行下去。显然根据美国的现状来看,这种模式既促进消费内需的增长,又增加个人一辈子的总体福利,显然是合理的。这种模式不仅不会被终止,反而更有可能被推广到更多的社会中去。

网上也有信息说美式金融资本主义已病入膏肓。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是非常有限的。才上大二的我对金融专业知识了解的并不多,还难以分析一个经济模式是否正确。但是我想,每一个经济模式构建初期总是适应经济的当前发展状态的,在之后的磨合期、验证期中,慢慢地暴露出潜在的问题。若问题不大且能被修正,那么这个模式便能继续推行;若问题危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者阻碍经济的运行时,这个模式也就没有被继续执行刘肖肖

2012333501008

12金融(1)班 的理由了。对于上诉两种对美式金融资本主义未来的预测,我更看重书中所描述的。毕竟美国已是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危机之后,能被继续运行的模式并不会有太大的缺陷。从美国社会的现状来看,这种模式也没有严重影响到民众的基本生活。

四、给中国的启示

如果中国或任何国家因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而限制金融创新,过度强化金融管制,那会像因噎废食一样地错。只有进一步鼓励自发的金融创新,放开金融市场的手脚,中国的金融市场才能深化。

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来说,金融机构要遵守道德规范,控制风险。忽视风险的存在,就有可能在未来付出惨痛的代价。风险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存在,有大有小。但并不是每一次风险都恰好遇上并受到损失。我们可以通过创新降低风险,转嫁风险。在控制风险,加快金融创新的同时,还需要金融监管适应金融创新的步伐。管制,就是要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工具要加强监控,避免劣质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的盛行,增加市场风险。在管制的约束下,市场能更好地运作。管制并不是抑制金融创新,而是在创新的前提下,管制市场,避免道德风险与搭便车现象,让金融市场的氛围更加融洽。金融发展也要讲究稳步前行,不能一味图快而照搬他国模式,成功的模式往往是经历一次次改良才最终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另外,还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在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各国金融市场密切相连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关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的变动极有可能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我国的经济形势产生影响。

五、结束语

如今,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慢慢消失,带给我们借鉴的之处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跟踪、研究,为中国的经济提供好的意见,改革创新,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12-01/09/c_131344161.htm 美式金融资本主义病入膏肓

2.http://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3.《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

姜波克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4.《货币金融学(原书第二版)》

米什金著

篇6: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迅速向其它地区蔓延,并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亚洲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美国次贷危机正通过金融和贸易等渠道对亚洲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的根源和成因

次贷危机起源于近几年来美国次贷市场的过分膨胀。截至2003年,美国房贷市场2/3以上的贷款达到优质贷款标准。此后,优质贷款比例逐步下降,而次贷份额不断上升。2006年美国发放的次贷达600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市场发放房贷总额的 2I%,另类A级贷款额所占比例为25%,而优质贷款的比例降到36%。到2006年底,美国未偿还的次贷额达1.5万亿美元,占全美未偿还房贷总额的15%。

美国次贷危机是近些年来美国国内积累的金融和经济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也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及西方货币政策相关。

1.降低房贷初期偿债负担,为购房者提供轻松的抵押贷款。2003年以来,美国金融机构采取一些减轻借款前期负担的新举措来招徕次贷客户。比较典型的是可调利率抵押贷款(ARM)。

2.放宽或实际上取消放款标准,为购房者提供便捷的抵押贷款。放贷机构不仅不要借款人提供任何收入、资产等证明文件,不考虑其真实偿还能力,有时甚至纵容借款人弄虚作假;在借款人无力支付首付时,银行鼓励其使用第二次置留权贷款来凑足首付。因此,大量信用纪录较差的低收入家庭进入房贷市场。

3.金融创新带来大量衍生产品,特别是抵押债务证券化使次贷市场风险丛生。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已从30年前区区几种发展到目前的1200多种;到2007年6月底,全球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陡增至516亿美元。信用衍生品增长尤其突出。据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入),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总额从1998年几百万美元增至2001年约1万亿美元和2003年的4万亿美元,到 2006年中又猛增至 26万亿美元。在次贷市场,银行原来将这些贷款保留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近年来却将其转换成债务抵押债券(CDO)等,并将其出售给新的投资者,投资者利用它们创造出衍生产品,之后衍生产品又不断被再次打包和出售,循环往复不已。近年来,80%的抵押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其中债务抵押债券发放量从2004年的 1574亿美元增至 2006年的 5493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在创新过程中使债务链条过长,而基本面易被忽视,导致市场风险向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转化,进而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

4.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使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市场联动性增强导致美国次贷危机通过“蝴蝶效应”殃及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虽使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分散和有所减轻,但也使遍布全球的许多金融机构形成环环相扣的“风险链”,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引发全球市场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美国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高收益自然吸引了许多欧日等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冲基金等参与次贷市场“游戏”。美国次贷问题主要通过收购原始贷款并进行销售的机构等主要渠道向全球传播。美国经国会批准的此类机构为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它们以政府信用为后盾募集资本对原始抵押贷款进行购买、打包成CDO等并向美国及外国金融机构及投资者推销。由于CDO一类证券

不仅能赚钱和分散风险,且有美国政府的背景,信用度较高,外国投资者也对其趋之若鹜,这就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跨国蔓延留下了隐患。此外,西方国家间,特别是美国和日本间存在较大利率差,许多国际投资者进行套利外汇交易,在日本金融市场以低成本融资,然后在美国投资次贷债券,以获得较丰厚的收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产业银行及许多地区银行,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其他亚洲经济体的银行或基金,也不同程度地陷入美国次贷困境。

5.美国货币政策和与此相关的美国房地产行情变化也是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9•11”事件后,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降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超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的繁荣。截至2006年初,美国房价连续5年大幅攀升,年均升幅超过8%,其中2005年升幅达15%,而过去35年房价年均增长率为3.5%。低利率和高房价促进了美国人的购房热,催生了许多为购房者提供融资便利和短期便宜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工具,又导致房贷机构放松对购房者借贷信用和资格的审核。活跃的次贷市场活动,主要基于美国房价上扬和家庭房产不断升值。然而这种有利于美国房地产繁荣的条件近年来出现逆转。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这一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到200年9月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教授泰勒的研究显示,从1959年第2季度至2007年第2季度,美联储基金利率变化对美国住房开工变化有显著影响,但有一定滞后期。在加息的影响下,2006年初美国房地产开始降温,住宅建筑业陷入衰退,房价上升趋缓并于2007年初开始下降。利率上升和房价下降使美国次贷市场迅速恶化,许多借债过度的购房者的房产净值由正转负,既无力偿付房贷到期本息,又无法再融资,在借债头几年享受固定低利率或不付息的优惠期结束后,现在不得不按市场高利率支付。结果,2006年以来,次贷市场违约拖欠债务事件大增。

二、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西方政府特别是央行的干预下,美国次贷危机初步有所缓解。除美欧政府紧急救援外,西方金融界也采取了一些防范危机深化的举措。但其前景仍不明朗,次贷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多事之秋”。首先,大量房贷机构特别是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基金陷入困境或破产。

2.次贷危机使美国房地产衰退雪上加霜,并将推迟其复苏时间。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房地产业已陷入衰退。到2007年第4季度住宅建筑投资已出现8个季度负增长。有人曾预言房地产衰退于2007年底开始复苏。但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认为,次贷问题将使房地产衰退持续到2008年中期,主要原因是次贷市场的还债高峰期将出现在2008年3月前后。日前美国财长保尔森也指出,次贷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方面将需要

一、两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3.次贷危机将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放缓。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从2006年的2.9%降到2.2%,其中住宅投资萎缩使GDP增长下降近1个百分点。

4.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世界经济仍可望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5.从长期看,美国次贷危机有利于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

三、次贷危机对亚洲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尽管主要发生在美欧,但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也将对亚洲及中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相对美欧金融业而言,亚洲及中国遭受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2.美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可能通过其广泛的投资者、衍生品及影响市场预期和实体经济运行等多个渠道,对亚洲及中国经济产生间接影响。

第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已经并将继续对亚洲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自2007年夏季以来,亚洲股市出现过多次暴跌,无不与美次贷危机爆发及西方信贷紧缩等“利空消息”相关。2008年1月中下旬,美花旗、美林等大型金融机构披露因次贷而严重亏损后,亚洲各主要股市价格下滑大多超过6%。2月初以来,美国经济衰退的议论升温又引发了亚洲股市的新一轮下滑。

第二,美国及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加上美元进一步贬值,亚洲及中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并将对其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石油以外的产品进口出现了2001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大下降幅度。亚洲各经济体增长较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对美出口占其GDP的20%,中国、印度的这一比重分别为8%、2%。2007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对美出口分别下降11%、16%,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按人民币计算)从2006年的20%回落至1%。

第三,美联储大幅降息,以减缓西方信贷紧缩和防止经济从放慢滑向衰退,而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胀压力提高,使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得不采取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与美国放松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向相反。美国利率低于亚洲利率,国际资本特别是“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从而有可能加剧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并增大中国等宏观政策调控的难度。

3.在美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动荡、美经济放慢波及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亚洲经济走势与美国等西方经济走势的“脱钩”理论备受质疑。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持续高速增长,较大程度上抵消美经济放慢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被称为与美等西方经济走势“脱钩”。许多学者及国际机构均认为“脱钩论” 不现实,在当前美经济进一步放慢甚至衰退的情况下,其他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联合国认为,贸易和金融联系深化正表明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对发展中国家的传导仍在加强;美国仍是其他经济体的主要经济伙伴,并在世界商业周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美国经济继续放慢或进入衰退,大幅减少进口,拉美、东亚等地区经济必将受到影响。

上一篇:以手为话题的作文题目下一篇: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二十二)—构思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