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论文

2022-04-24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通过重建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哲学,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起步较晚,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和问题域进行探讨,以深化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论文 篇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与现实意义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两者观点糅合在一起,而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性体现在他的基本观点中:首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批判包括三个维度:资本的逻辑本身的批判、生产维度的批判和消费维度的批判;其次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之后。批判资本主义的逻辑截点必然是提出生态社会主义,这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另一个基本观点。研究生态学马克主义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启示之一是环境生态问题不可能是单纯的经济或技术问题,而是社会制度问题;启示之二是发展的根本标准是人与自然和谐,单纯追求不发展或过快发展都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

自从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起来之后,其下所属的二级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断得以深化和拓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潮之一,在当代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之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成为理论关注的焦点。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

以往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各种派别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区别,并指出各种理论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错误之处。但是为了对各种不同学派形成比较完整有条理的明晰认识,一旦突破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典马克思主义间横向研究的框架,纵向比较不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派时便会发现,各种流派之间在方法论的框架中呈现出明显的三个维度: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某一种理论结合起来,例如,女权马克思主义是女权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二是用某一种理论去解读或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例如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用结构主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解读马克思主义;三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读或改造某一种理论。例如解放神学的马克思主义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某些精神对传统神学进行了解读和改造。以使神学能够从传统神学中解放出来。成为批判资本主义、争取社会正义的武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属于第一种,他是由生态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不同理论的有机结合绝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它需要打通原有理论边界,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解决好不同理论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如果只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理论糅合在一起。那这样的理论创新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不是不伦不类,就是很容易走向谬误。由于这一尺度把握起来难度不小,这也最终决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存在的诸多局限。具体笔者将在后文论述。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生态学马克思的生成源于对环境生态问题的关注。那么他的主要理论观点也就集中于探索生态问题的根源、解决生态问题的路径上面。因此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也产生了多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理论观点,但是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认为造成今天的生态问题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之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体现在他批判资本主义的出发点是“资本”,资本的逻辑就是不断地追求增长,所有阻挡其积累和扩大的东西都将被视为必须克服的障碍,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企业的管理首要关注的并不是如何通过现实生产与自然相平衡、生产与人的生活相协调,如何确保所生产的产品仅仅服务于公众为其自身所选择的目标,来使劳动变得更加愉快。他所关注的主要是花最少量的成本而生产最大限度的交换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必然是敌视自然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自然解释为两类:一个是人的外部自然,另一个是人自己的自然。把这一观点进而引入到社会生产中。便可以解释剥削现象。“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才能,使工人变成局部工人”,因此形成了人的异化。

除了资本逻辑本身的批判、生产维度的批判之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批判的触角延伸到消费领域。马克思在1844年说道“无度和无节制”是货币的真正尺度,随着资本主义的深度发展。货币的这种本性得以充分展示。商品的使用价值从属于他的交换价值,只要能够实现交换价值,换取货币。即使商品会造成人类和地球的极大破坏也毫无限制地生产出来,并被大量地消费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无度的消费需求成为了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次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如果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停留在理论准备阶段,伴随着当代西方绿色运动的开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将理论付诸实践。形成了其重要思想之一即生态社会主义。

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中,有诸多关于生态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误解,误认为马克思将人对自然的现实关系突出地设定在“劳动”、“生产”和“实践”等等平面上,只见人不见自然,人与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完全地处于主体地位,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存在一个自然空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这样的误解做过恰当的解释,本文不多加赘述。类似的关于自然与人类、生态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辩论,同样存在于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当中,形成分别以“生态”或“社会主义”为首要原则的不同代表理论。

以“生态”为首要原则的“激进的生态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和激进的生态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规划:世界经济与社会都必须是“可持续的”;“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工业经济必须收缩,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国家,最重要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停止人口的增长”等等。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在绿色议题上的优越性分析,这种红绿联盟主张:“生态社会主义是人类中心论的和人本主义的”、“生产和工业本身将不会被拒绝,通过强化生产者的能力和控制力,适应自然而又不会对他造成破坏”

由此可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单纯的生态中心主义有着共同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要保护生态,但是两者存在根本的区别,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没有选择自然,而是恢复了人类社会在“自然和社会”这对关系中的地位,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将人类的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尺度。

最后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中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主要体现在由于哲学的薄弱,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仍未明确清晰,表现得含混摇摆。例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福斯特虽然提出要解决生态问题,必须要抵制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这种抵制必须采取观念革命的形式,还有有节制的消费观念等等。这种将问题的解决寄托于观念领域变革的思想,就反映出生态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哲学上真正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作者:胡庆娜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论文 篇2:

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与问题域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通过重建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哲学,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起步较晚,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和问题域进行探讨,以深化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解决的是如何规定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及其研究对象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作是西方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考和解决当代的生态问题的学派;第二种观点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它“根本拒绝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增长模式”。第三种观点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意味着一种不同于苏俄式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了马克思的自然理论和资本主义理论;第四种观点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社会主义阵营中带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的理论,它“比较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环境退化和生态危机,以及探讨解决环境危机的途径”。上述不同意见不仅使学术界难以确定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而且对于它是否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流派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如何规定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我们先考察我国学术界的四种观点各自存在的问题。第一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定义域过宽,它将会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那些探讨过生态问题,而又不以探讨生态问题为主题的理论家纳入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围。如施米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以及《自然与革命》等著作中都探讨过生态问题,但显然不能把他们纳入到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予以研究。第二种观点的问题在于混淆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区别。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既包括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包括以生态主义为基础的生态社会主义。从理论上看,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大都立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工具,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正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而以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生态社会主义大都立足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并以无政府主义为理论工具,宣扬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其理论带有后现代意味。第三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定义域过于狭窄。上述定义准确地概括了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奥康纳和福斯特的理论,但是却无法涵盖高兹、莱易斯、佩珀等这些不以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为主题的理论家。第四种观点笔者认为较为合理,但是需要进一步具体化。

由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其理论尚未完全定型,因此目前给出一个关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准确和完整的定义域,揭示其理论的共性还较为困难。但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划定若干标准把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同其它生态哲学思潮区别开来,从而规定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论域。一是要把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同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那些研究过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但不以生态问题为主题的理论家区分开来。笔者认为区分的标准可以看该理论家是否具有生态政治哲学,即是否建构了解决生态危机的生态政治战略和生态社会主义理想。二是重点区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生态中心主义之间的区别。生态中心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缺乏对现代大规模技术、技术与官僚精英的信任,而且,他们憎恨中央集权和物质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中心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中心论则把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主要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其次,和生态中心主义反对技术本身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技术本身,他们反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非理性运用;再次:生态中心主义强调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在于价值观的变革,要求确立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的生态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虽然也承认道德价值观变革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强调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的变革对于生态问题的变革至关重要。最后。在生态政治哲学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他们强调应当把生态运动同工人有组织的激进运动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而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政府主义,反对把生态运动引向激进的生态政治运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描绘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即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和自然关系为理论主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流派。它把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看作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非理性运用的必然性,强调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途径在于实现社会制度和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以此为标准,加拿大的阿格尔、莱易斯,法国的高兹,英国的佩珀以及美国的奥康纳、福斯特、格伦德曼等人大致可以看作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确定了其研究对象,我们还必须进一步确定其问题域,确定其基本论域和理论问题。笔者认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建。致力于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视阈,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本·阿格尔、奥康纳和福斯特代表了其中的三种建构思路。本·阿格尔的理论着眼点是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危机理论。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已经从经济危机转向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没有正确处理“需要—消费—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本·阿格尔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从维护资本追求利润的目的出发,把人们引导到由广告所操纵的商品消费中体验自由和幸福,弥补劳动过程的异化,这种“劳动一闲暇二元论”最终造成人的异化和生态危机。本·阿格尔坚持马克思关于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和自我价值确证的思想,提出要破除“劳动一闲暇二元论”,使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而不是异化消费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其途径就是要求人们摆脱广告的操纵,树立正确的需要观、消费观、劳动观和幸福观,从而把生态运动引向激进的阶级运动,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一书中批评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仅仅从技术关系的维度来规定生

立民主的权力关系。从其生态社会主义理想看,其核心内容是要建立一个既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又不损害生态系统,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使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的高度民主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当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能否实现其生态政治哲学,是持悲观主义态度的。

三、如何看待和评价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当代西方社会消费主义文化和生存方式日益盛行,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以及生态运动蓬勃兴起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赞同西方其它生态哲学思潮仅仅拘泥于从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视角分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强调这种脱离工人阶级的单一环保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代环境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挖掘思想资源,并通过重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视阈。具体体现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否包含着生态哲学和生态思维方式,对于这个问题,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以及绿色思潮大都作了否定性的回答。在他们看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是一种经济决定论和技术中心论,是一种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乐观主义历史观,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同生态学是对立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上述观点的问题在于混淆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和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事实上,虽然生态问题在马克思的时代还没有成为讨论的主题,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和生态学是完全一致的。基于这种认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或者挖掘马克思理论文本中的生态哲学资源,或者通过新的理论和实践材料阐发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生态视阈,彰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性。

其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探讨当代生态问题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的。具体体现在:他们始终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正义就在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建立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是穷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的,而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和利润,它使得使用价值从属于交换价值。因此,只有从制度批判和制度变革人手,才能找到生态问题的真实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而他们所提出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其本质特征就是要使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把生产的目的建立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从方法上看,他们不仅坚持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强调唯物主义方法同生态哲学思维方式的完全一致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应当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且他们也坚持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从不抽象地谈论生态问题和技术的作用与功能,避免了抽象的价值批判。这些都说明,他们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内在组成部分。

最后,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具体说来,他们不仅首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的生态内涵,而且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 “技术合理性问题”、 “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出了建立新的需要观、消费观、劳动观和幸福观对于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性。他们的理论中所蕴涵的哲学观、技术观、消费观、生态观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提炼,对于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正确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雨辰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论文 篇3:

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之间的关系的考察,指出了生态危机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构建动因,稳态经济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构建目标,马克思主义与美国民粹主义的结合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构建途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思想有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它在其理论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却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社会主义;稳态经济;民粹主义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0.04.00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疑代表了我们这个世纪(20世纪——引者注)的最后岁月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1]58。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北美出现的,而后成为整个欧美地区的一个重要而新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加拿大威廉•莱斯的《自然的控制》、《满足的极限》,本•阿格尔的《论幸福和被毁的生活》、《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美国奥康纳的《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福斯特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以及法国高兹的《生态学与政治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等。此外,阿什顿、博克金、哈维、拉比卡、佩珀等人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该学派之所以能够在70年代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西方社会从60年代兴起的大规模生态运动越来越引起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关注,他们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方法和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其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一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已经过时,现在需要一种新的危机理论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和内部存在的危机进行新的阐释。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奥康纳的财政危机理论、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以上两种危机理论都没有超越传统经济危机的理论框架,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已经从经济危机转向到了生态危机。

其实,有关生态危机理论的基本思想在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就已见端倪,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例如,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都曾深入探讨过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并不断地加以深化,同时结合冷战结束、东欧剧变的国际局势的演变,分析现实社会主义的现状,研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新发展动态,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的探讨,在理论上显示批判性与构建性的统一,其中构建性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重要特征。这种构建性主要体现为对未来社会的构建动因、构建目标、构建途径等提出了一套见解,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

一、生态危机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构建动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内含着需求理论的一本巨著,在该著作中贯穿着这样一条理路: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利润率的下降,工人阶级由于失业或一贫如洗就会起来造反,采取革命行动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由于经济危机而必然崩溃的预言并没有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用高生产、高消费延缓了经济危机,具体地说,就是资本家通过操纵消费,使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产生一种被强加的“虚假要求”,即“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2]。目的在于“把个人转变成完全被动的消费者”[3],从而盲目地购买商品、消费商品。这种盲目购买与消费行为一方面刺激异化劳动,因为,只有劳动即不断地出卖劳动力才能有工资支付消费,这在客观上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继承扩张下去,另一方面让人们在消费中消除掉对异化劳动的不满,因为,人们在生产领域中无法实现自由,便渴望在与生产相对应的消费领域里得到自由的“补偿”。消费领域恰好有这样的特性:只要“占有金钱,我就有权利得到并支配我所喜欢的一切”[4]。也就是说,只要有钱,“我”就可以进行“自由”地购买,也就从劳动中的被动主体转化为消费中的积极主体。于是,“我”自由了。这正如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所说:“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意图,就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5]495但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往往并不思考这种消费是否是自我真实的需求,导致消费走上异化之路,异化消费又进一步麻痹人们的革命斗志,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因为在异化消费中,人们所关心的只是消费欲望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至于是在何种制度下得到满足的,人们却并不关心。正如马尔库塞所说:“日益增加的对需要之满足是否由专制或非专制制度来实现,似乎无关紧要。”[6]换句话说,就是不管社会性质如何,只要能满足“我”消费欲望的就是好社会、好制度。这种社会心理的蔓延极易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转移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注意力和其缺陷的不满情绪。资产阶级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认识到要保护自己的“公共合法性,其办法就是向个人提供几乎是源源不断的商品”[5]494。

为此,资本主义社会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生产,消耗大量资源,从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生产无限扩大与生态系统有限所造成的,其实,深层的原因却在于“对自然的技术控制通过操纵需求转化为对人的控制”[7]168。因此,控制自然的观念在当前已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之中,这种意识形态最根本的不合就是“把全部自然作为满足人的不可满足的欲望的材料来加以理解和占有”,从而导致“人的那些最关键的需要已被社会的持续不断的控制所扭曲了”[7]8。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要借助控制自然的观念实现对人的控制,破坏人的自由,否定人的解放。因而只有破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才能消除控制自然的观念,进而解脱人对人的控制。这一切都需要进行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来完成,而这场“社会变革的动力就根植于人的需要与商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而这过程是由有限生态系统确定的”[5]486。

那么如何进行这场变革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注意力往往只局限于生产领域,不注重消费领域,只看到“异化劳动”,没有看到“异化消费”,即没有看到“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地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5]494。异化消费观诱惑人们把消费的多少作为衡量人幸福程度高低的标准。于是,消费由原本只是满足人需求的手段,幻化成人生存的目的,这便进一步刺激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造成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异化劳动的恶性循环。为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进行社会变革,只有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引导人们同违背自然倾向的资本主义作斗争,要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让人们充分注意到“生态命令”,即让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无力支撑无限的工业增长,从而改变原先的需求方式,放弃幸福等同消费的观念。需求方式、消费观念的改变将促进异化消费向“生产性闲暇”和“创造性劳动”的转变,如此,恶性循环也就不攻自破。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是生态危机的严重性迫使人们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劳动行为、日常行为,并提出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社会变革……由人们征服生态危机的真正威胁所作的努力而引起”[5]498。所以,生态危机成为未来社会的构建动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建动因之源。

二、稳态经济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构建目标

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将稳态经济视为未来社会的理想。它认为“稳态经济”这个概念远在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关于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都要稳态化的思想里就已经凸现了。只是这个思想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人们盲目追求生产,消耗资源、破坏自然,以致造成了今天的生态危机。为此,人类必须在生产上由原来追求量的标准转向质的标准,自动放慢工业增长步伐,“在全面的计划性与市场的无政府状态之间”形成“一种中间组织形式,它能促进生产和消费得到合理确定”[5]493。此种合理确定的生产和消费也就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稳态经济,若要实现稳态经济又必须要以特定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资本主义由于追求“过度生产”、“过度消费”显然不可能成为这种理想的“组织形式”的承担者,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造成了的严重的生态危机总有一天势必会使人们对改组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思考。

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的是韦伯式的官僚制度,即科层制、等级制,在生产上实施的是高度破碎化的分工作业制度。上述制度都是以效率作为组建政治与生产模式的依据,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全社会运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二者又都是以破坏人自身价值完整性为代价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正是看到了官僚制度与破碎化分工制度只注重人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人的“价值理性”的缺陷,对二者持强烈批判态度。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等级制的合法性是以人的精明与愚笨的区分为基础的,但工业生产在本质上并不取决于精明的人告诉愚笨的人应该做什么,那种从上到下进行支配而为工业生产所必需的等级制观点并不使人信服。劳动高度破碎化,即在大规模技术生产上把劳动分解为无数独立工序的高度分工,只能使工人在组织这种分工管理的专门知识面前感到无能为力,使工人劳动丧失创造性。

基于上述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生产管理中应该废除等级制,实施民主化管理,在生产技术上采用小规模技术,以便使工人能够参与到每一道工序中,从而消除劳动高度破碎化现象。所谓小规模技术就是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所界定的那种既能适应生态规律又能尊重人性的“中间技术”、“民主技术”、“具有人性的技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只是借用了舒马赫小规模技术的见解,其目的却在于将此见解运用于他们所主张的技术和生态的激进理论中去,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小规模技术意味着不仅要改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技术过程,而且要改组那种社会制度的权力关系”[5]501。也就是要使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分散化、非官僚化,同时还要将其“马克思主义化”,以彻底改变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雇佣关系。可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构建的所谓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主义构建的所谓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就是指在放慢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使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分散化、非官僚化和社会主义化。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一书中表达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最新设想,即“一种在生态上合理而敏感的社会,这种社会以对生产手段和对象、信息等等的民主控制为基础,并以高度的社会经济平等、和睦以及社会公正为特征”[8]。

三、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结合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构建途径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葛兰西主张文化领导权斗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马尔库塞提倡“大拒绝”和美学救世,弗洛姆希望通过心理革命达致健全社会,等等,不一而论。但这些理论普遍倾向于非暴力革命,淡化阶级斗争,乃至取消阶级斗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同样信奉甘地主义,把甘地的格言“无所谓和平之路,和平本身就是路”以及马丁•路德•金的话“我们不能在暴力和非暴力之间选择,这种选择只能是或则非暴力或则灭亡”当作座右铭。因此,非暴力路径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主义构建论的重要成分。

倡导非暴力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如何来设计一条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呢?他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灌输并不有助于人们来思考使资本主义变革为社会主义的问题。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只是一种模糊的,且带有威胁性的前途,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众大多认为社会主义无非只是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新的极权主义而已;与此同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也已经与资本主义劳工组织和工会失去了联系。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力量必须在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定的传统政治力量之外寻找新的基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个新兴基础就是民粹主义,而且本•阿格尔更加具体的认为是美国的民粹主义,即美国人的民主素质和民主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对集中化的官僚组织的不信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选中美国民粹主义,原因在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国民粹主义中内隐着主张社会正义、渴望基层民主,强调废除家长制,尊重妇女权利和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有助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分散化和非官僚化。例如,社会正义就包含改变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的交往模式,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三层意义;基层民主包括直接民主,权力交于基层,权力分散三个方面的意思。

不过美国民粹主义毕竟缺少社会主义成分,因此,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嫁接到民粹主义中去,“把人们对美国实行高压统治的政府和庞大企业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态度引到社会主义方向上去”[5]510。这就需要对工人和广大消费者进行必要的“精神扶贫”。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探索“生态学、政治学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以便将民粹主义激进化。在“精神扶贫”的过程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注重从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体制上来变革资本主义制度。 “解放不是从社会主义所有制而是从调整分工”[5]512。而开始的,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结合的过程中还要讲求一定的策略。首先把高度破碎化的分工作为批判对象,然后再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僚主义,进而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总体性、彻底性的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生态危机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解放因素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民粹主义在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和开辟社会主义的前景中结合起来。这就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论的意义

以上论述,我们大体上勾勒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论的图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对西方社会,尤其是其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当前一支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该派对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如何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的深切思考,并提出了一套成体系的社会主义构建论,无疑是众多原因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笔者认为意大利的葛兰西在20世纪的前期用“文化领导权”理论向我们论述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在20世纪后期用“生态危机”理论向我们阐释了当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总之,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中固有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关注点,因此,有学者指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回到马克思”[9]。

不过我们必须指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社会主义构建是在不恰当地夸大生态问题基础上,推导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已从经济危机转到生态危机,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已经过时的错误结论,根本没有认识到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而是错误地将人与自然这一人类的普遍矛盾当作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就无法认识到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只是一种从属的、派生的危机,它与经济危机性质迥然不同,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用生态危机来取代经济危机。其实,正如福斯特所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探讨的问题早在马克思分析自然与社会的代谢过程中就已经涉及到了[10]。无论是其所分析的未来社会的构建动因,设定的构建目标,还是指明的构建途径都并不切合实际,然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种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倾向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不管是建立或建成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行动,都需要一种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做保障。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是有政治理想的,当然这种理想能否实现就是另一回事情了。对于我们而言,要想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就显地格外重要了。另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对未来社会构建的理论分析过程中提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却非常值得人们认真探讨。例如,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要避免异化消费的产生,帮助人们树立和谐的消费观;生态技术的必要性、可行性问题;如何树立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科学技术观问题;切实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问题;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米洛斯 尼可利奇.处在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M].赵培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58.

[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 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6.

[3] 弗洛姆.弗洛姆著作精选[M].黄颂杰,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79.

[4]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32.

[5] 本 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 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 马尔库塞.单面人[M].左晓斯,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2.

[7] 威廉 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8] 奥康纳.自然的理由[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9-440.

[9] 王凤才.追寻马克思[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281.

[10] Foster:Marx`s Ecology[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0:66-88.

(责任编辑 易 民)

作者:李 明

上一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论文下一篇:问题解决小学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