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生态思想也成为当代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恩原著中都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比较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进一步把握生态理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 篇1:

国内关于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综述

摘 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国内学者对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从整体理论内容、主要代表人物、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三个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术群,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我们进一步从其他角度深入探讨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资本主义批判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支流,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21世纪初以来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目前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大多都是由中国学者研究并翻译的其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高兹、佩珀、阿格尔、奥康纳、福斯特、莱易斯、伯格特、本顿等,这些理论家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运用到生态问题的研究中。国内关于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整体理论内容的研究

国内学界对于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研究比较一致,一般都认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经济批判和文化价值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最后发展出自己的生态危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主张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平等的社会制度。习谏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兴学派,在对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生态问题的批判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生态危机理论、异化消费理论、稳态经济理论,并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1]王雨辰认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建;二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三是技术批判与消费主义文化和生存方式批判;四是生态政治哲学。[2]

二、针对主要代表人物的研究

徐艳梅从时间的角度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为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时期、80年代的发展时期以及90年代的成熟时期;第一代(7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鲁道夫·巴罗、亚当·沙夫、威廉·莱易斯和本·阿格尔;第二代(8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威廉·莱易斯、本·阿格尔和安德列·高兹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学者;第三代生态社会主义(90年代)的代表人物有乔治·拉比卡、瑞尼尔·格伦德曼、戴维·佩珀、约翰·福斯特和保尔·伯格特等西方学者和左翼社会活动家。[3]但是对于主要代表人物高兹、奥康纳、莱易斯、阿格尔、福斯特、佩珀的研究最多,把这几位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来进行的研究也比较广泛。

关于本·阿格尔的研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他从反思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生态危机理论,并且力求在生产、消费和环境及人的需要之间找到内在的联系。这方面的代表研究主要有,王格芳认为本·阿格尔运用“马克思的方法论”分析西方社会发展的现实,认为生态危机已取代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4]崔文奎认为本·阿格尔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思想以及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歪曲的批判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了“人的满足最终在于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的思想。[5]

关于安德列·高兹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是基于他的经济理性批判这个理论,该理论主要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理性来找出生态危机的根源所在。这方面的代表研究主要有,解保军认为在安德列·高兹看来,经济理性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理性,它主张把经济活动建立在计算和核算基础上,竭力奉行金钱至上,利润效益最大化,生产规模越大越好,消费越多越有尊严和商品越多越好等原则,这种经济理性依赖于经济外部的条件,超出一定的限度之后,生产造成的破坏比它所创造的更多。[6]

关于詹姆斯·奥康纳的研究,有一本译著是詹姆斯·奥康纳著,由唐正东和臧佩洪翻译的《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这本书主要详细论述了詹姆斯·奥康纳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构理论,从而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代表研究还有王军,他认为,美国著名社会生态学家詹姆斯·奥康纳提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着“理论空场”,即对自然作为生产条件和界限的忽视,詹姆斯·奥康纳通过对自然概念的重写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建立在自然之上,从而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7]

关于威廉·莱易斯的研究主要有,王雨辰认为威廉·莱易斯考察了“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变,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建立在“控制自然”观念基础上的科学技术和异化消费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理顺需要、商品和满足之间的关系,将人们引向自主性和创发性的劳动中寻求满足,建立一个“较易于生存的社会”和生物多样性伦理,这是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关键。[8]万健琳认为威廉·莱易斯从社会和自然两个维度详细考察了高集约度的市场布局下的人类需求问题,批判了“将需要的满足完全导向于对商品的消费”的需要观对人自身、人思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并试图从需要和商品的辩证关系中找到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替代方案,从而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9]

关于约翰·福斯特的研究,有本专著《生态地批判——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认为约翰·福斯特系统地、细致地对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关于生态和唯物主义方面的认识作了一个历史工作理论的考察,强调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同唯物主义自然观不可分离,还挖掘出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概念,也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和现实。[10]孙慧明研究得出,约翰·福斯特认为,目前全球性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原罪”,是目前经济体制无法克服的痼疾;技术进步无法解决环境问题;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对资本积累痴迷的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生态革命。[11]

关于戴维·佩珀的主要研究也有一本译著,是由戴维·佩珀著,刘颖翻译的《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译者认为戴维·佩珀从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主要政治意识形态特别是无政府主义的关系入手,清晰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思考与应对当代绿色运动提出的生态环境议题的政治相关性。[12]王雨辰认为戴维·佩珀反对西方生态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同生态学对立起来的做法,提出生态运动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一个有益于人类和生态共同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并认为戴维·佩珀推进和深化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13]

三、针对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比较一致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时,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在没有固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下,对全球化的生态问题做了更深层的思考,所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学者指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里面有人与自然的联系,也有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联系,所以两者大体上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等。

四、结语

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总的来看,学术界关于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从其他角度深入探讨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目前有关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主要理论、代表人物等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成熟,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只是针对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论进行的,从其他相关的角度对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的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果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一番探索,无论是对于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还是对于生态文明的进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习谏.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及其积极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9,(2).

[2]王雨辰.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J].江汉论坛,2007,(7).

[3]徐艳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

[4]王格芳.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3).

[5]崔文奎.人的满足最终在于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本·阿格尔的一个重要思想[J].山西大学学报,2008,(1).

[6]解保军.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7).

[7]王军.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7).

[8]王雨辰.论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8,(6).

[9]万健琳.需要、商品与满足的极限——论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9,(1).

[10]郭剑仁.生态地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11]孙慧明.论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北方论丛,2009,(2).

[12][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刘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

[13]王雨辰.论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江汉论坛,2008,(12).

作者:杜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 篇2: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恩著作中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摘 要]随着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生态思想也成为当代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恩原著中都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比较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进一步把握生态理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恩生态思想;比较

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1866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这一概念。20世纪60年代,生态科学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学科。20世纪80年代,本·阿格尔明确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这标志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成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其主要的理论主张有:人化的自然观、资本主义生态轨迹理论和生态社会主义。

(一)人化的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问题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其研究的理论主题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等自然生态思想的理论主张。他们认为人的利益与自然的利益是相统一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人与自然在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上是相同的,人化的自然与人的自然化促使人与自然走向统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强调了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二)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难题,他们认为造成这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两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对生态的危害,论证了生态危机从根源上说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

(三)生态社会主义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解决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也反思了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且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并在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

二、马恩著作中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生态思想,主要是对自然、人、社会三者关系的阐述。首先,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从自然界中分化而来。人不能独立于自然之外生存,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对人具有制约性,同时人对自然具有能动性,也就是适应性。其次,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中介是劳动实践。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又反作用自然界,即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条件。第三,人、自然和社会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将自在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在这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协作的劳动实践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形成了人类社会。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1]

自然界创造了人,人创造了社会,先有自然界,才有人,然后有社会。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人通过劳动实践与自然界进行各种交换的同时也是社会与自然相互影响的过程。社会与自然相互影响必然少不了人的参与,没有人,便没有社会,更不会有自然界这样的概念产生。因此,人、自然以及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三、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比较

(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联系

第一,马恩著作中蕴含的生态观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进行探索,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和自然辩证统一的理论基础上的。

在马克思看来,虽然人具有依赖自然和受自然规律制约的受动性,但人和其他动物不同,人不仅停留于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满足人的需求的能动性。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上,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正是在马克思上述的思想基础上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第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枯竭。第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危害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第三,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断裂。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他们把资本主义生产和生产条件的矛盾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重矛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重矛盾必然导致生态危机,并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动机、生产方式运行的基本特点等方面更加详细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生态危机的内在机制。

(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区别

第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不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首要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于实践之中进行考察,即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突破了以往把人同自然界对立起来的自然观念,揭示出自然界通过人的社会实践不断地被人化的实质,得出了实践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基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的大多数人接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论述,也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虽然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自然观,但由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没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基础上。首先,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社会的发展决定自然的发展状况。许多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仅仅把自然理解为人化自然,用自然的社会属性代替了自然的自然属性。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中,自然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双重属性。马克思、恩格斯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论述了自然的自然属性。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把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与自然的关系来把握,体现了自然的人本主义与人的自然主义的统一。其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控制自然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支配自然是不同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控制是人类在自然外支配自然,是对自然的有意识的控制,这否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第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批判的不同。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当时的社会矛盾研究近代的自然环境问题。他们认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而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而这不仅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更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为了更多的利润,不仅摧残劳动者,也使土地等资源枯竭,造成生态环境被大范围破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应该把自然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联系起来,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已经过时,无法解释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再是适用于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他们认为应该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危机的分析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而这个新危机便是生态危机。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写道:“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阶级危机。资本主义由于不能为了向人们提供缓解其异化所需要的无穷无尽的商品而维持其现存工业增长速度,因而将出发这一危机。”[2]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核心在于经济生产领域,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核心在于生态文明领域,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核心的不同明显的体现出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差异。

第三,对社会形态的设想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论述了人与自然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受社会形态制约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带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只有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克服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赞同马克思主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观点,但是他们认为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实施生态理性,限制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生产和过渡消费,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4.

[2]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86.

作者简介:赵蓓(1989),女,湖南常德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项目编号:CX2014B437)的研究成果

作者:赵蓓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 篇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生态建设研究

摘要: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文章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初步探讨。

关键字:自然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长江日报》载,“继洞庭湖一批江豚死亡震惊世人之后,近日,鄱阳湖、香港又相继被曝江豚大量死亡——昨日,中科院水生所专家称,今年2月以来,江西鄱阳湖死亡江豚数量超过20头。与此同时,香港媒体透露,今年以来该地区发现的死亡江豚超过15头,4月6日以来死亡7头。”[2]一系列的数据不断上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进入了危机状态。

一、中国生态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

江豚死亡的背后,是深厚黑污的江湖水,成片的垃圾令人触目惊心。事实上,早在江豚之前,具有“长江女神”之誉的白鳍豚已经被曝灭绝, 6国科学家们指出,长江中的白鳍豚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消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致使白鳍豚消失的。在这次的江豚死亡事件中,“专家初步认为……航运业、渔业、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江豚死亡的四大主因。”[3]不同于传统的观察视角,本文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来看当前的中国生态建设现状。

(一)粗放型工业是生态恶化的罪魁祸首

十六大以来,中央特别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取了以降低单位能耗为主要目标的系列措施。随着各行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也在不断兼并和扩张中做大做强,效益不断提高。然而,这些成绩离‘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这一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枯竭式的资源开发和肆无忌惮的污染物排放模式。从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和能耗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工厂和设备规模容量而得到改善,其实产业集约度并没有得到改善。换言之,伴随着中国GDP的增长,能耗强度也在上升。有人以单位能耗为标准专门做过研究,“如果将改革开放32年来的年均GDP增长率、能源消费增长率和能源弹性系数以10年为一周期,并将10年数据加权平均,……1998~2007年0.699,环比增加了34%,如果将21世纪前10年为一组加权平均,能源弹性系数为0.886,比1978~1987年整整翻了一番。”[4]具体地说,当前的工业发展尚未实现转型,依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服务业膨胀加剧了生态恶化

据统计,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已经达到185个;截至2011年底,中国的城镇人口已超过6.65亿,城镇化率达到49.6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5]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轮驱动”之一。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餐饮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等服务业以及与之相伴的各种轻工业在城市中急剧膨胀。膨胀的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最终加剧生态恶化。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产生的废气中,把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污染物排向大气,把生活污水排向河流,把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最终污染了空气和地下水。虽然各大城市都规划有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单位,但它们的治污能力,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远远跟不上污染物产生的速度。空气污染能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能影响空气质量,并且能放大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除了空气污染之外,大量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排放入临近江河湖泊,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威胁到物种的生存。与此同时,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牛肉膏、地沟油、铁观音稀土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这些食品问题进行深究,可以看到不安全食品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的另一个恶果。

(三)竭泽而渔式的农业也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在工业和第三产业正在不断向自然界造成危害的同时,农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事实上,中国当前竭泽而渔式的农业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使得当前的生态恶化问题雪上加霜。媒体暴露出来的毒豇豆和甲醛大白菜令国人惊呼,中国大地上已经再也找不到安全食品了,但这些只是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而出现问题的一个缩影。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出发点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却突破了自然界自然循环的底线,加剧了生态恶化,犹如竭泽而渔,故此称为竭泽而渔式的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在全国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区,为提高产量,农药和化肥正在被大量使用着。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农药的毒性极强,使用一次过后,很长时间都难以降解,残留在农产品和土地中的农药,还会导致人类的一些疾病。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大量良田耕地被蚕食、湖泊被围填、山林被开垦,以及淡水湖泊减少或污染,严重影响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上世纪后期开始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生态学内涵,或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代表人物主要有赖希、阿格尔、巴罗、沙夫、高兹、巴赫罗、阿什顿等,尽管产生背景不同、对策主张不同,甚至政治理念针锋相对,但各派别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都对当前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国内的陈学明、张一兵、曾文婷、周穗明等专家学者也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对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内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生产消费方式引发生态危机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6]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以异化劳动为特征的生产。其本性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获得剩余价值,可以践踏任何的法律和道德,敢于冒任何的危险。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必然无限制地开采资源和能源,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利用必然造成环境恶化。面对环境恶化,资本家顾及成本的增加,也不愿意进行投入来改善环境。英国伦敦成为举世闻名的雾都,与当年工业革命后大量使用煤炭有莫大的关系。而作为欧洲名篇的莱茵河、多瑙河,也曾经沦落为欧洲的下水道,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已经占据地方经济指标的半壁江山。如在山西省,出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也以私营企业居多,这些企业为了赚取私利,不仅私挖滥采,盗挖盗采国家的宝贵资源。还罔顾生命,制造了大量的煤矿安全事故。

资本主义的消费,是异化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资本主义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整个社会弥漫一种无节制消费的腐朽气息。在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之外,他们在追逐着奢侈的享受,最大化地追求能够满足私欲的享受的也是一种风气。生活于期间的人们,以占有更多的财富,消费更多的产品为终极追求,并为此而不择手段。每年,在亚洲和非洲,为了取象牙,许多的大象被猎杀。为了满足人们对皮草的需求,许多的海豹被猎杀。为了满足钻石的需求,非洲的许多矿场里,战争频发,旷工被奴役。虽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资本家,但作为真个社会的一员,正享受着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家所掠夺来的资源,所创造的优越条件,是洗脱不了身上的耻辱。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7]人与自然是共生的关系,彼此密不可分。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都是违背人性、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资本主义越发展,对人性和自然界的背离和伤害就越深。莱易斯在《对自然的统治》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靠科技进步而实现的人对自然控制的加强加剧了对人的统治,统治自然的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最深层的根源。表现在自然界来说,就是由于异化生产和异化消费造成并加剧了生态危机。

(二)全球化引发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恰好是在资本主义引起世界范围生态灾难的背景下产生的。将彼此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他们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一致认为,生态危机已经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要归咎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全球化。当前,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到处投资,兴办工厂,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蚕食他们的土地,消耗他们的能源,污染他们的空气和水。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招商引资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说在国内生产的话,资本家还会投入哪怕很少的资金来治理环境,但在国外的企业中,资本家是根本不管的。同样,国内的生产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国家居民的消费需求,他们只能到国外去拓展市场,享受了其他国家的资源。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的扩张受阻时就会采取非法手段,例如美国为了满足自己世界第一位的石油需求,在中东反动了战争。无论采取和平或者非法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在用低价享受世界的资源时,还转嫁了生态危机。但这样做的最终结果还是徒劳无益的,由于地球自然地理的系统性和广泛联系性,资本主义国家以让要自尝苦果。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是没有选择性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令各国无可幸免,厄尔尼诺现象等全球性气候灾害的后果进一步增强。极端气候影响世界各国。名著《增长的极限》中曾有一个看来正在实现的科学预见:“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仍然维持现在的趋势发展,这个行星上的增长极限将在今后100年内发生。”[8]

(三)共产主义能够最终解决生态危机

马克思早就指出,“自然界就他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9]一语道破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成为看待生态问题和解决生态危机的理论前提。无论是哪国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都不约而同的承认一个事实:即生态危机解决的办法,必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或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来找寻。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正是基于以上观点,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生态危机的解决就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苏联生态社会学家要求,化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和心理学家等联合起来,协同工作,才能解决环境问题。

共产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所设想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终极追求。如法兰克福学派代表马尔库塞就曾主张,“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鲁道夫?巴罗谋求“绿色”和“红色”政治力量的结合等,尽管实现路径不尽相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即公认共产主义能够解决生态危机。正如詹姆斯.奥康纳所言,当前的生态学理论家们出于意识形态敌意,摒弃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的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在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中,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以及人与自然相背离的局面将会消亡,劳动真正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生态建设的有益启发

詹姆斯.奥康纳指出,同生态学理论单纯地从自然的角度关注生态问题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尽管在形式上形成了生态学的‘理论空场’,但他能够超越这些表面的现象和联系,将活生生的、现实的人纳入进来,考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生相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上,有着先天优势。当前中国的生态建设,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和方法的基础上,吸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做出创新性的探索。

(一)正确认识中国目前的生态危机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 ,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 ,才是她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 ,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 ,只有在社会中 ,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人的存在 ,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 ,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 ,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0]。这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同自然关系的基本定位,正确认识中国目前的生态危机,既包括对生态危机的客观辩证地认识,也包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坚持。

首先,毫不避讳中国生态危机的存在。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空气、水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生活环境被污染、资源和能源被过度开发、自然灾害频发等,这些问题在中国很多地方普遍存在。但是我们又敢于承认,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保护自然生态与谋取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之间,我们优先考虑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界是人类的自然界,自然界要首先满足生活于其中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其次,毫不动摇地坚持当前的发展道路。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完全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很早就注意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计划生育、五个统筹、促进经济有好又快发展等战略就是缓解生态危机所做出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几大淡水湖泊的专项整治、长江中上游的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行动已经初显成效。当前出现的生态危机问题,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必然产生的问题,我们已经对这一问题采取了足够的重视,我们绝不可能因噎废食,放弃当前的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我们只有在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生态建设上来。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所导致的问题并未大面积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专门提出过生态学的理论,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已经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当前生态危机所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马克思并没有设想到,但生态问题必然出现,马克思早就预见。对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已经提出了解决之策。

故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联系、运动、实践、规律等观点,都可以运用到自然生态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各流派的观点尽管稍有不同,但源出一致。德国左翼学者和哲学家瑞尼尔·格仑德曼在《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中明确主张,人类需要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集体进行有意识的控制,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解决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最佳原则。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对于生态建设,我党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高度关注并形成自己成功的生态建设经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1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它基本特征的基础和前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方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2]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方法和具体措施都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引。从更具体的角度来讲,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一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把这项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对于生态建设,我党已经形成一系列的宏观和微观的措施,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功效,就能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注释:

[1]吴兴德.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中国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年。

[2]多地被曝江豚大量死亡鄱阳湖死亡数量已超20头[N].长江日报,2012年4月21日。

[3]洞庭湖江豚连续死亡 环境恶化或系主因。来源:新华网,2012年4月19日。

[4]韩晓平.为什么中国能耗强度不降反升[N].科学时报,2011年3月21日。

[5]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进程。来源新华网新华资料。

[6][7][9][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D.梅多斯.增长的极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2页。

[11][1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1日。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作者:肖恒

上一篇:多元化的电力电子技术论文下一篇: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