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论文

2022-04-24

【摘要】技术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本文根据彭阳县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有效措施,以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论文 篇1: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摘要:多年来,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我国农业有了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食物自给有余。目前,我国的农业已经呈现出由依靠政策向依靠科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跃上新台阶。

关键词:科技创新 农业发展

当今世界,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零点零六七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十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

一、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形成生产力,一般体现于物化形式之中。而且任何一项技术措施,随着本身的不断改进、创新,其增产效益和作用会不断提高,从而可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可以说,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1、农业发展离不开重大科技的发明和应用

在种植业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组织了耕作制度改革、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塑料薄膜覆盖栽培以及低产田改良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推广,使农作物单产、总产稳步提高。

2、提高物质投入的资源配置效益

物质投入都有一个适宜用量的临界点,即最大边际效应。无论是大量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改变技术的应用方式,都会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产生重大作用。例如:采用配方施肥,即根据土壤普查数据和田间试验结果,为农民列出肥料配比及施肥方法,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一般可使各种作物增产8%-15%,高的可达20%,比习惯施肥方法节约肥料约15%。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如果通过采用配方施肥和其他合理施肥技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这等于多投入1/3化肥量,即相当于一年增加1500多万吨化肥供应。农业节水技术对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的作用十分明显,如果通过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使单位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减少一半,就相当于把灌溉面积扩大一倍。

3、扩大种植区域和改善生长条件

例如: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可弥补我国高寒地带及大部分地區早春、晚秋及冬季的温度低、积温不足,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度,向高海拔推进1000-2000米。

4、不断提高品种生产性能

任何作物、畜禽品种,随着本身遗传改良,生产性能会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生产在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高秆品种改为矮秆品种,由于耐肥抗倒、收获指数高,单产通常比高秆品种增产30%以上,实现了水稻生产的第一次飞跃;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选育成功,通过利用杂交优势,又使单产比当时常规品种增产了15%-20%,实现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飞跃;现在正在进行的超高产(超级稻)育种,已育成一季亩产800公斤左右的品种,进一步研究可使一季亩产达到900-1000公斤,几乎比现有品种单产提高近一倍,有可能使水稻生产实现第三次飞跃。

5、开辟农业生产新领域

科技进步使粮食等农产品既可满足人民直接消费的基本需求,也可以通过选育专用品种和加工技术的应用满足人民的专用化、多样化的需求。例如玉米子粒除供食用或饲用外,还可以通过精炼提纯,生产淀粉、甜味剂、玉米油和酒精等;通过蒸馏提炼,生产饮料和酒精。又如菜籽油由于对人体营养不利的芥酸和亚麻酸含量高,菜饼中有毒的硫代葡萄糖音高,因而通过选种育成“双低”品种,菜籽油供食用,菜籽饼供作饲料。

二、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但是,市场经济不可能包揽一切,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以及带有攻关性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研究,政府无疑应承担其基本职能,而大量的开发、应用性研究,政府可放手让市场去做。换言之,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创新要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政府除了加强基本农业科研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外,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身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尤其是对大量开发性、应用性的研究推广工作,政府应放手让社会去做,让市场去做。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农业重大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业科技发展特点,制定和完善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业科技机构和队伍的结构性调整。对从事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研究的科技人员实行优惠政策,切实稳住农业科技研究的技术骨干人才。加快高科技产业化步伐,探索企业办科研等科技发展新路子。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国家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调整信贷结构,增加科技贷款,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推动农业重大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开辟新的经费来源,形成以政府拨款为主渠道,包括科技贷款、社会投入等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3、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继续加强农作物种子工程建设,形成育、繁、销配合协调,销售渠道畅通、运输灵活、高效的新体系。建立以科技为先导的不同类型综合农业试验示范区,加强农业中间试验基地建设。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培训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和应用。

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扩大与国际合作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业技术、资金、设备的引进,并做好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重视人才引进,特别是引进新兴学科、薄弱学科、交叉学科等前沿领域的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开发和合作经营,以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等形式的国际合作,选择具有较大优势的科技领域,参加国际大型科技计划和项目研究。

作者:杜玉梅 代玉梅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论文 篇2:

浅谈彭阳县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几点措施

【摘 要】技术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本文根据彭阳县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

近年来,彭阳县着眼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了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的建设,加强了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实现了集成创新;对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脱节问题,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1 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坚持开发种薯产业、提升淀粉加工、扩大鲜薯外销三业并举的发展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和优质专用品种、大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增效技术,增加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主攻产业提质增效。以北部干旱带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12个乡镇整体推进马铃薯产业。北部以王洼镇、草庙为核心,发展淀粉加工型马铃薯;两河流域发展鲜食外销品种;西南部土石质山区古城、新集建立脱毒薯繁育基地。

2 扩建冷凉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展冷凉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发展和品牌化经营,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实现蔬菜生产布局專业化、发展特色化与经营产业化;巩固和提升白河国家级拱棚蔬菜标准园、宽坪设施蔬菜、长城塬闽宁现代食用菌产业科技等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成古城、红河、新集3个666.7hm2的设施蔬菜基地,带动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5733.62hm2,其中塑料大棚3600.18hm2、日光温室2133.44hm2。

3 建设高标准养殖业科技示范园区

按照“突出发展肉牛,大力发展朝那鸡,稳步发展猪羊”的发展思路,走“种养结合,养贩结合,以贩促养”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建设科技养殖示范园区28个,巩固提升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村40个,示范推广标准化暖棚圈舍和“三贮一化”池;以品种改良和补栏扩量为重点,新建黄牛冷配改良点,引进良种基础母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配合饲料应用技术,实现饲草加工机械化和饲草调制处理科学化;以县朝那鸡繁育中心为依托,以农户型孵化点为核心,扎实做好朝那鸡的提纯复壮和生产,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科技培训入户率达到100%。

4 巩固集中连片玉米种植示范基地

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旱作农业,扩大优质地膜玉米播种面积,建立集中连片的种植示范基地,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丰厚的饲草(料)资源,加快草畜转化;紧紧围绕区域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早春(秋)地膜覆盖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播种和收获技术、间套复种技术等;实行严格的留膜、留茬、越冬等抗旱保墒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栽培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加快优质高产玉米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优化玉米品种的品质结构,重点推广承706、屯玉53、中单5485、登海1号高淀粉和饲草兼用型中原单32号高蛋白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适时青贮玉米秸秆;引导玉米淀粉科学化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加快玉米产业化发展进程。

5 打造小杂粮良种种植示范基地

加快良种基地建设,繁育推广一批小杂粮高产优质品种,主要有定莜系列莜麦,定豌1号、2号、三角豆等豆类,北海道、92-1、美国甜荞荞麦,宁糜8号等品种,这些品种适宜当地种植,品质好且产量高,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选育出了适合我县不同类型区种植的小杂粮品种各2~3个;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基地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认定绿色产地和产品标准,打造小杂粮绿色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小杂粮运销企业和专业户,拓宽市场流通渠道,建设北部王洼镇、草庙、何岘等边贸市场信息网点,提高信息服务。

6 新建药材和烟叶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我县退耕还林面积大的优势,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优质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和粮药套种,积极研究野生中药材驯化栽培技术,全面掌握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道地的栽培品种,形成了符合GAP要求的优良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了种苗繁育基地和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66.68hm2,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2000.1hm2,推广种植烟叶666.7hm2;加大市场营销队伍的培养,引导和支持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通过转包、租赁耕地或退耕林地等措施发展以企业或中介组织为主体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药材种植面积大、产品交易集中的乡镇农贸市场建立产地药材交易区,规范市场管理,完善服务功能,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为种药农户与客商提供交易场所,实现产品公平交易;培育药材、烟叶销售企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外引内加快中药材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7 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科技创新合力以提高服务农民能力为目标,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和合作组织,为科技联系户提供科技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以“专家包乡包片、农技人员包村包户”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和帮助村两委班子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

戴丽君,女,1983.7,硕士研究生,助理农艺师,现从事科技推广及技术培训工作。

作者:戴丽君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论文 篇3: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四川数字农业发展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范围普及,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国家都将农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据测算,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科技创新成为数字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四川省正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数字化赋能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助推四川数字农业强省建设。

一、成效与问题

1.基本成效。四川省出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方案》、《“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方案》等,建设了四川省数字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制定了3231个指标,基本实现“6个一”平台目标,即:“一套指标体系”整合统揽三农数据、“一个平台”集成组装数据、“一张地图”读懂数据、“一个口径”输出数据、“一套制度”管好数据、“一个中心”调度数据。省星级农业园区将“视频监控、信息化场景应用、农产品电商销售、益农社为农服务”四大建设任务纳入考评体系。《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建设技术规范》为全国首创,正申请为行业标准。

2.主要问题。一是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不足。二是全省性和全产业链数据共享平台未建立,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数字农业建设规范或数据传输标准,各平台之间未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分散不统一,物联网设备与管理平台之间无法共联共享,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三是开设数字农业专业的高校较少,数字农业管理应用人才缺乏。四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不够充分,成果应用占比相对较低,科研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完善。五是财政投入数字农业较少,地方财力投入相对薄弱,整合撬动资本投入机制尚未建立。

二、几点建议

1.强化发展数字农业的顶层设计。一是出台《四川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将数字农业纳入乡村振兴、星级农业园区的考核体系;选评“四川省数字农业示范园区”;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实际和优势,制定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与数字乡村建设同步发展、有机融合。二是探索制定“四川数字农业总体规范和数据传输标准”、“四川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建设技术规范”,形成可共享、可应用的标准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多部门涉农信息、涉农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三是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把数字化深度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

2.构建全省“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一是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三农”信息资源平台,构建农业资源相关数据库,将县域数字农业建设与省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无缝对接,促进农业资源数据挖掘、分析、预测,使涉农数据真正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农户需要、服务企业开发。二是围绕县域主导特色产业,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关键环节加快数字化改造,整合以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为主线的“条数据”和数字平台的“块数据”,条块结合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循环体系,释放更多数据红利。三是探索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发展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农业私人定制等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新型经营模式。

3.构建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与软件集成。构建技术攻关、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数字农业科技攻关,积极推动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二是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工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体系、大数据智能处理分析体系、智能化决策与管理体系,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应用,打造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三是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和专业分中心”,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大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和推广力度,加快数字农业成果转化应用。

4.创新数字农业发展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整合资源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数字化建设,建议财政引导成立“四川数字農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建设。二是推动建设“四川数字农业发展联盟”,搭建共享平台。三是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快从高校毕业生中定向招录农业信息化方向的人才从事农业数字管理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开设数字农业专业,配套人才下乡保障政策,通过加强农村地区成人网络教育和基层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实现精准滴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新技术赋能催生“新农人”。

作者简介:

罗友平,四川省政协常委、民盟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统筹城乡研究会会长、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本文根据作者在四川省政协第十二届第十四次常委会议上作的专题发言内容整理。

作者:罗友平

上一篇:以人为本高校人事管理论文下一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