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医疗教育的医学护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通过对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的分析,从教育理念、层次体系、课程与教学、师资等方面,提出其护理教育的特点;并针对我院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工作改进。关键词:护理教育;特点;分析 泰国近30多年来在社会、经济、教育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医疗教育的医学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生医疗教育的医学护理论文 篇1:

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文章在论述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基础上,从抓好医学职业学生素質教育的几个环节方面探讨了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重点论述了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医学职业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我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是医务工作者适应我国社区医院“病人选择医生”发展趋势的需要。

[关键词]医学职业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曾庆兰(1975- ),女,湖北天门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医学教育管理;李爱兵(1971- ),男,湖北荆州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人体解剖学、卫生教育管理。(湖北荆州434020)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一旧一新,壁垒分明。具体来说,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实践中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方面轻视德育和体育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又对智育做了片面的理解。应试教育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极为不利。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我国近二十年来研究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马克思个性全面发展学说,即促进人的本性完善和发展的学说。离开了个性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素质教育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至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是完善教育自身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产物。21世纪,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以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信息也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商品和竞争要素。经济的竞争与发展将给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也给教育提供发展机遇。我国学者彭坤明曾指出,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教育的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其显著特点就是它的经济功能体现得越来越充分,以使之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持因素。知识的进步总是体现着教育的发展,在近代社会尤其是当代社会更是如此,随着知识的科学化及其程度的提高,教育就成为知识进步的重要手段。教育和知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表述为知识是教育化的知识,教育是知识化的教育,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更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进步,也就是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即知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这明确指出了知识、经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赋予教育新的使命,即教育必须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走创新教育之路,使之成为知识经济的坚实基础。

二、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医学教育中必须抓好几个主要环节:学前思想教育环节、基础医学教育环节、专业课教育环节、临床实习教育环节和毕业教育环节。必须充实更新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强传统医德、廉洁行医、无私奉献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道德。“大医必大儒”,要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理想,不仅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要正直坦率、助人为乐。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医患、医护以及同事间的关系,还应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

2.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也是医学职业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工作者经常面对疾病与死亡,也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如在“非典”重大疫情面前,医务工作者不但要不畏惧死亡,还要安慰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病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开展工作的。

3.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医务工作者素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学认为,人格是指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是个体内心稳定性的表现,是人生渐进而成的心理要素的总和。个性、性格、气质、兴趣组成人格,是形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构架的催化剂,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铸就健康的心理。

4.人际协调与沟通能力。医生不仅要医治疾病,而且要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特别对重症病人,医生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情绪,这种情绪又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向社会宣传医疗知识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医务工作者必须及时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医疗、卫生知识,消除民众内心的恐慌。这些都需要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具备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5.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既是教育成果的最高价值,也是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医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在医学领域里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对人体的结构、功能尚存在很多认识空白,很多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医学职业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突破前人的认识,打开科学的盲区,探讨医学的奥秘,攻克各种疑难杂症。

6.学习能力。医学职业学生作为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不仅要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医学法学等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开拓宽阔的视野和培养创新的能力,从而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能够对某些新的医学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7.执行能力。医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医学职业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一是医疗能力,熟练掌握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治疗技能,能够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解除病人的痛苦,使其尽快地痊愈;二是科研能力, 具有较强的科研设计、科研实施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使医疗科研项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三、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是培养新型医学类专业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的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工程已全面展开,这就对医学职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特点,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文、理、医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此外,医学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唯有创新,才能不断推动医学技术的革新,医学技术才会有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在医学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把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学相结合,强化医学职业学生的基本训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学生慢慢习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逐步培养医学职业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创新精神,使个性得到发展。只有这样医学技术才会不断革新,才会有质的飞跃。

2.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區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因为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还包括精神上的,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社区中常见疾病、疾患、心理与行为问题,家族健康问题和社区卫生问题等。在社区中遇到这些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性质和流行病学特征,其次再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服务能力和在社区中的优势,最后才能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要清楚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等,这些知识不是仅仅在医学临床过程中就能学到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还要掌握社区常见病,主要包括常见急症的处理,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协助社区医疗机构控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各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在医学教育中,只有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医学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才能为他们更好地开展这些社区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在医学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务人员,是我国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就是把社区医学的观念、流行病学的方法与为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的日常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服务形式。从个人服务到家庭服务,再扩大到社区服务,维持社区的健康,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健康人、病人及其他需要医疗服务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内容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对服务的对象主要通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诊疗,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指导,以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的所有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全面的医学服务。目前在医学院校,通过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医学教育改革,注重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具有综合素质的全科医务人员能够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

因此,作为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工作人员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社区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医务工作人员身上并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要将这些知识横向联系并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医学教育的管理者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医学职业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进行。

3.是适应我国社区医院“病人选择医生”的发展趋势。目前有些地区的综合性医院(国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已经实现了病人公开选择医生就医,医院在门诊宣传栏上将一周内坐诊医生的基本情况、具体就诊时间等内容公布于众,便于病人选择医生。在住院病房也实行了三级医生制,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分别为一级医生、二级医生和三级医生,上级对下级在医疗技术上负责,住院医师直接管理病床,住院病人可以通过选择一级医生来选择二级医生或三级医生所管病床。在医院,这种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务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适应当前的这种形势。

综上,在医学教育中,必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医学职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走上社会后能更快地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陶学忠.创造创新能力训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周冠生.形象思维与创新素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华.社区卫生服务[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作者:曾庆兰 李爱兵

学生医疗教育的医学护理论文 篇2:

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浅议

摘要:通过对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的分析,从教育理念、层次体系、课程与教学、师资等方面,提出其护理教育的特点;并针对我院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工作改进。

关键词:护理教育;特点;分析

泰国近30多年来在社会、经济、教育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与泰国虽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不同,但是两国同在亚洲,具有相近的地域背景,并且同属儒家文化圈,具备相近的文化背景,都是多民族国家,均尊重传统、重视本国的历史文化传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与泰国及国际上多数国家一样都面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疾病谱的转变、社会老龄化、家庭少子化、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染性疾病死灰复燃等。泰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及经验,都能成为我校护理教育的一面明镜。提到泰国的护理教育,就无法避开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是泰国最大的护理教育基地,也代表了泰国的护理教育的最顶级的水平。本文就以该校的护理教育为主,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1.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的发展过程。该校创建于1914年,由第一任泰王的王后任创始人。该校隶属于Chulalongkorn大学,教护理本科学生。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至20世纪70年代,已形成以大学本科(4年制学位护士)的格局。作为护理学位教育的过渡教育形式,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需经过1年学习。伴随着泰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的老年化、小型家庭逐渐增多等新情况的出现,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的变化。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不断改革,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护理专业的教育方面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2.高等护理教育现状。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的高等护理教育隶属Chulalongkorn大学事务部领导,高等护理教育办学的四大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发扬传统文化。①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坚持护理教育以本科层次为中心部分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毕业后传承本国传统文化,具备专业伦理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能力,能在社区及医院实践,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进行护理,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护理保健,帮助大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具有创造精神、批判性思考能力和管理意识等作为本科护理教育的目标。②课程与教学实行学分制,分为普通教育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4年的教学共计有76门课程,其中基础部分和人文学科部分占近40%,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部分占50%;选修课程14门,占18.4%。临床见习13门,为该科理论部分讲完后的下期即上临床见习。课程教学时数安排:医院实地学习逐步增加,课堂教学逐步减少;具体课程设置过程中,每一学年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均占一定比例。教学讲授实践、自习的学时比例约1∶1。应按学习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具体课程教学内容,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检验、提高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基本教材与自编教材、课外资料相结合,采用讲授、自学、小组讨论、专题报告会、临床实地教学等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鼓励和促使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选择能力、创造性完成作业能力和合作精神。③护理教育的教学安排。以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为例,该校的护理本科是4年制教学,每学年全年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秋季、春季、夏季。授课时间分别是4个月、4个月、2个月,共计10个月。每周休息2天时间。在校平均每天的授课是6节课,即上午4节,下午2节;下午3点以后是学生的自由时间,教师授课是连堂上完为止;第一年、第二年的上半年均为在校学习阶段;从第二年下半年开始至第三学年末,在校学习时间为2~3天,其余为临床见习时间。第四学年在Chulalongkorn医院或其他实习医院的临床一线完成,但可选修一门感兴趣的科目上课和专科实习;在医院的见习、实习部分统一与所在医院上下班一致。见习时间安排:在医院的见习时间统一与所在医院上下班一致,由带教老师领导在临床实践操作并用于病人。平均一个教师带八个学生,手把手交,全天跟着学生,直至学生会为止,才放手不放眼。本期结束,学生的临床操作必须过关。④学生管理:学生思想上的管理尤为重视。学院很注重传统教育,在学生住宿地方即有该校第一位护士的雕像,每逢路过,必须行“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或跪拜礼;见到教师也必须行“合十礼”。在学院有限的建筑中,有一个已经废用的破败不堪的老楼,就是纪念创始人第一任泰王的王后。泰国是崇拜佛教与王权的国家,国民普遍为人温和,国人习惯“合十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要求着整洁、干净的学生装。时间安排的管理:上课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如厕等,下午3点以后是学生的自由时间,可以外出,但必须登记,并在晚上8点以前返回。4年教育结束,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毕业考试,共计有8门课程,即:儿科护理、助产护理、围生期护理、成人护理、精神护理、法律法规、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全部课程必须在2年内过关方可取得护士资格证。教育成本和回报:学生一经考入红十字会护理学院,学费全免,统一着装(春夏各发有两套以裙子为主的学生装),吃、住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家庭基本上没有经济负担;在临床期间医院也有免费的营养午餐提供。但毕业以后必须在红十字会医院工作4年才可解除合同。泰国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的需求通过护理教育的发展反映,同时护理教育又有力地支持并促进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护理模式。⑤实习管理。实习时间安排:第四学年主要在临床一线,一期轮转、一期选修一门专科主攻。在医院的实习时间统一与所在医院上下班一致。由老师带教,但不用全天跟着学生,定期抽查为主。在实习医院,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泰国医务人员(包括实习护生)对病人优质的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医院管理结合本国的特点,注重人文文化,把西方先进的医院管理理论和泰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相结合,将“以病人为中心”的先进护理理念很好地应用在医院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和泰国护理的差距主要是服务理念上的差距。泰国护理工作者将对病人的护理比喻为亲情护理,说明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和病人没有距离,真正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建立起一种彼此信任的良好互动关系,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在泰国的医院,我们很少看到大群的家属在医院围着病房的情景,更没有看见病人对医务人员大呼小叫,在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下,护士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服务于病人,病人对这样的护理工作是非常满意的。这就提醒我们护理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护理学生对病人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和病人建立起如亲人般得信任关系,那样的话,由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与病人沟通能力强,护理到位,富有奉献精神,临床上也就会少了许多医疗纠纷和事故。

二、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的特点及我院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1.办学理念。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中办学目的明确,体现护理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人文需求,把传承本国文化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自2003年由中专护理教育上升为高等专科护理教育以来,从办学规模到办学层次的提升都呈现出发展的态势。但大学阶段的护理教育目标不明确,不能充分体现专科办学层次的目标差异;另外由于没有清晰衡量自身办学的经济、社会、地理背景和生源特点,在具体的护理教育目的中量身打造特色人才,致使护理人才特征泛化。

2.办学层次及规模。红十字会护理学院的教育随着泰国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及时对护理教育的办学层次、规模加以调整,适应社会的护理需求。我校自从上升为高等专科教育以来,护理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护理教育发展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仍需冷静地反思这近十年来的得失。首先,在社会、患者对基本护理仍然存在较大需求的情况下,大量停办中等护理教育,稍嫌仓促,应保留一定规模的中等护理教育,以满足社会保健及临床基础护理等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其次,大专、自考本科教育区别不够明显,如目标、课程、专业实训等。

3.护理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红十字会护理学院的教育发展,因其隶属于泰国皇家、Chulalongkorn大学领导,故制约因素少,容易自主确立高等护理教育中的理念、招生、教学实施、师资遴选、有相应的附属医院等。如他们每年只招180名护理学生,师生比为1∶8,我校每年招2000名左右护理学生,师生比为1∶50。我校护理教育从宏观上发展较快,但从横向分析我院护理教育仍有不足,如:理念的确立、招生、教学实施、师资遴选、没有从属于学院的附属医院等,自主性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我校具有专业要求和特点的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且我校教师在教学上的压力大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4.护理教育的职业技术性特点。护理教育带有浓重的职业技术教育功能,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的需求的反映,反过来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其有力地支持和促进。我国的护理教育历史,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直未能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护理模式。我们地方院校护理教育在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及时高效地改革以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护理教育上面也没做好。

5.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课程体现知识性、理论性与技术性、实践性的统一。长期以来,我校的护理课程理论实践方面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在系统性、人文性、体现学科特点的方向努力。但理论多于实践、研究多于实施、尝试多于成果,致使改革起来困难重重,由于管理上、教学设施上、师资上、资金上的原因,没有形成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可行性的成果。

6.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注重护理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素质,顺应新世纪护理教育的发展;制定政策稳定教师队伍;扩充师资来源,满足护理教育需要。在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学习期间,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辛苦与敬业精神。她们中有好些人到40多岁居然还是单身。究其原因,工作太忙是原因之一,每周1~5每天几乎就在工作中度过,到晚上教师之间还要讨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她们除了在校的教学任务,还兼带教实习、见习的学生,平均一个教师带5~8个学生,直到学生毕业为止。是手把手教的那种,不是把学生交给临床护士带。她们在校的教学工作没有教材,是教师自己做的PPT、自编教材,在上课时交给学生理论知识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护理知识。她们还要不断地进行学历教育,提高自身层次。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相比而言,我校自2003年来,护理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教师的准入制度日趋严格和完善。但我校护理师资还存在学历水平、学术水平偏低、专职教师临床参与机会较少的现象。

7.学生管理。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在护理教育中很注重传统教育和对学生理论、临床动手能力的教育。与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教育比较,我们的护理教育少了几个环节:首先是人文学科部分注重不足,其次临床见习极少和传统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对传统教育的藐视,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差,缺乏奉献精神。

三、今后工作

1.在课程设置上。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泰国护理课程体现知识性、理论性与技术性、实践性的统一。我国的护理课程理论实践也不断改革,课程设置系统性、人文性、体现学科特点而努力,但整体上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理论多于实践、研究多于实施、尝试多于成果,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2.重视文化传承,体现护理教育的本土化特点。愈是历史的,愈是世界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在护理教育中体现中国护理特色,使我们的护理人才更好地服务本土的群众,同时传播中国的护理技术和人文,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实现护理教育的国际共同性与本土化的融合。

3.重视护理人文精神培养。充分利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修改、制定符合学科本质、体现时代需求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科技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关系及比例,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获取资料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批判精神及团队精神。

护理教育作为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做到及时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及时高效地加以改革,以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推动社会健康事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泽楷.泰国护理教育特点及借鉴[J].护理学报,2006,13(6):87-88.

[2]沈宁,何仲,李峥.泰国护理教育简介[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1):47.

作者:史良俊

学生医疗教育的医学护理论文 篇3:

艰苦拓荒十余载 播种耕耘盼开花

【摘 要】本文从青春期教育的狭义和广义层面,教育内容、价值观、维护少男少女性安全与生殖健康以及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等方面阐述了对我国青春期性教育的看法,并介绍了作者本人在开拓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事业中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性安全;生殖健康

在中国大陆,已故总理周恩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语重心长地嘱咐过卫生部门的几位顶级专家说,要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那场劫难,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以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在中国大陆几乎仍然是一片莽原荒野。除了初中有一门例行公事的“生理卫生”课以外,无论在学校还是社区,几乎没有“性教育”这回事。即使那门“生理卫生”课,也多半流于形式:一来课本中太多的医学的专业名词和图表令学生们头疼,二来担任此门课的老师又不好意思或不情愿加以讲解,“自己去读吧!”,这句话便可以将学生们打发了。当然,在中国大陆尚未开放的那些年代,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社风简朴,人们的一般物质文化生活都难以满足,青少年的“性无知”,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的春风迅速吹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讯、出版物、影视媒体等等,更是捷足先登;很快,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引进,带来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矛盾、困难和消极面也逐渐显露出来,从而使国家的行政、教育、文化、法律、卫生保健乃至社会的习俗规范受到严峻挑战。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从政府到民间,各种应对挑战的举措开始有了尝试的空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几位学者带头对青少年性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实践探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另一个促使“性教育”三个字冲出禁区的因素,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80年代得到更加开放与普及宣传的计划生育政策包括推广避孕套在内的各种控制生育的手段已是家喻户晓,人们对“性”、“性交”、“生殖”、“避孕”、“流产”等字眼已不再那么讳莫如深了。“性教育”首先通过计划生育系统的工作在成年人中得以展开。

不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关于是否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性健康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问题,无论是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还是计划生育部门,均没有给予肯定的答案。上海几位学者所做的调查研究、舆论宣传、刊物创办以及教学试验,尽管内容上小心再三,以身心保健和道德教育为重点,但还是难以进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只获准在部分地区做试验,由学术团体来负责。但因财力、人力等条件的限制,这件事很难深入和推广开来。然而,上海的开拓者们,毕竟点燃了青少年性教育的星星之火,使后来者受到启发和感染。至今,业内的同道们都深深地记得并由衷地敬佩那批开拓者,其中就有今日性学界的领衔人物之一刘达临教授,还有被称为“青春期性教育之母”的姚佩宽。姚教授在中国大陆编写出版的第一套青春期性教育读本,在上世纪80年代可谓弥足珍贵,随后广为流传。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青少年性健康问题空前突显,不仅是少女怀孕堕胎现象在增多,而且艾滋病在中国大陆的蔓延已威胁到广大青少年。还有众多少男少女在性心理发育和两性交往方面得不到疏导而发生的心理与情感困扰,以及青少年与其父母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障碍等等,都使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时不可待。

笔者邀约了北京几位专家学者,于1993年开始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谨慎探索。从“少女课堂”、“少男课堂”的试验到“家长学校”、“班主任培训班”的开办,至2000年形成了一套以“青苹果”为标志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验和资讯服务项目,包括“青苹果”网站(www.greenapple.com.cn),“青苹果”刊物(A Newsletter of Ado—lescent Education),“青苹果”热线(Greenapple Hotline),“青苹果”家长学校(Greenapple School for Parents)以及“青苹果”少男少女门诊(Greenapple Clinic for Teenag—ers)。在我们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项目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有力支持和协助,并受到各种媒体的关注。2003年,中国性学会向卫生部申请成立了专门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为项目的深化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们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项目,自始至终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慷慨的财力资助及专业指导,没有这一支持,青苹果项目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进展。此外,瑞典性学会的专家也在我们的专业培训方面提供了持续3年的帮助。

如今,“青苹果”性健康教育项目已成为业内的知名品牌。随着全国各地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事业的陆续启动与发展,对资讯服务、教材提供和教育者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委会以开拓和服务为己任,不断扩大与全国各地同行之间的合作,分别建立了南方基地(深圳)、华东基地(南京)、华中基地(武汉)和东北基地(大连),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讯条件努力向同行们提供服务,并在事业合作中学习同行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我们的青春期教育项目,十多年来确实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也遇到很多困难。作为一个专业学术团体,我们深感势单力薄,期待在今天的大好形势下,与更多的组织和同行们团结起来,继续奋斗并汲纳境外青少年性教育的先进经验体会,为中国的性健康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供国内同行们参考。

1 青春期教育有狭义和广义的层面

我们认为,青春期教育应包含狭义和广义的层面。从狭义上说,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要讲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的基本知识,青春发育的生理规律,青春体貌的变化,性欲望、性吸引、性冲动和性宣泄的生理与心理机制,性的安全健康和身心保护知识,还要讲预防意外怀孕,注重预防性病、艾滋病,反对滥用毒品等知识。从广义上说,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它还应当传授性的价值观念、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伦理,性的法律界限与防止性暴力等知识和理念;教导人际交往特别是两性交往的知识与技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之间的友情、爱情、择偶、婚姻等人生课程,学习两性尊重与平等的基本概念。如果狭义的青春期教育主要涉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学、心理学的话,那么广义的青春期教育就必然涉及社会人文科学的广泛领域了,是给青少年提供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为什么我们要倡导广义的青春期教育并付诸实践?这也许与我们的专家团队主要来自于社会学和社会工作领域、有的还专门从事过婚姻家庭研究有关。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科学界和大众媒体对我国婚姻失败率大幅上升的统计数据和层出不穷的悲剧故事做出了见仁见智的解释,令社会公众困惑不已。我们的

兴趣不在于统计数字与悲剧情节,而在于探究:为什么那许多始于自由择偶、结合于浪漫爱情的现代婚姻会纷纷陷入困境?为什么某些已饱尝失败之苦的男女再度跨入婚姻却还会重复先前的不幸?我本人曾做过近10年的婚姻咨询(部分是为了收集我的研究实例),我感到,对那些陷入不幸的婚姻来说,大多很难从道德、法律或医学上去寻找原因和救治办法。“性格不合”、“感情不和”、“没有共同语言”、“性生活不和谐”是当事者们常用的解释。然而,认真追溯他们的成长经历、婚前交往和婚后生活,可以发现,在“感情”、“性生活”的背后,有些“远期”的隐患早已潜伏下来,其中不乏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即青春期留下的“症结”。在我做咨询的90年代,许多中年夫妻来求助。他们的婚姻经历大同小异:绝大多数人在婚前未曾获得过任何关于性别差异、性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婚姻准备、夫妻生活等知识;有的在婚前几乎没有交过异性朋友,第一个投入谁的怀抱就和谁谈婚论嫁;还有那些因性生活失谐而导致的夫妻冲突,“婚外情”乃至暴力伤害的事例,也无不表明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性观念偏误和性知识缺欠。

那么,究竟现代男女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两性交往、友情爱情、婚姻与性以及男女平等这类人生的必修课呢?答案当然不应是“等到结婚之后”吧。其实,两性开始自然吸引和交友的青春期,就是学习婚姻准备课程的最佳时期。由于篇幅所限,此文就不能在此讨论关于在中学尝试“恋前教育”和在大学进行“婚前教育”的细节了。

2 关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其重要目的之一当然是为了增进性健康。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关于“性健康”的概念:“性的身体层面、情感层面、智力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完整结合,从而积极地丰富人格、促进沟通和增进爱。”如果当代男女的性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两性交往、和谐、合作,甚至建立某种长久的关系即婚姻,还会有今天这样多的问题吗?可以说,性健康其实是婚姻幸福的基础,也是人生美满的要素。

我们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应当注重以下内容:(1)提供关于人的性潜能的科学而准确的信息,包括人的性器官与生殖系统、人的性发育、性取向与性别;关于性的安全、卫生及预防性病、艾滋病。(2)提供性价值观与性态度的教育。要不含糊地向青少年传播符合本土文化的、社会倡导与支持的主流价值观,阐明这种价值观的由来及意义;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两性之间健康而文明的关系,培养自尊感和自信心,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负责任。(3)通过参与式教育和训练,使青少年学会两性之间的尊重、平等,获得两性交往的技能,包括沟通、做选择、应对朋辈压力,评价媒体信息以及建立诚信的友情关系。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讲求实际地理解和接受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以便日后在社会和家庭中正确地发挥自己的性别角色功能。(4)教育青少年在性的表达与行动中对自己和对他人高度负责,包括洁身自爱、拒绝不成熟的性关系、反对性的强迫,维护自己与他人的性权利和性健康。(5)计划生育以及做父母的责任,也应成为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不能等到结婚和生育时再去讲解这方面的知识。一个人不是等到考试再读书,而是先读书再考试,做夫妻和做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为什么不需要事先学习呢?

由于青春期的年龄跨度较大,从10岁至20岁,因此在实施青春期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针对青少年需知、已知和未知的实际情况,决定上述内容在什么年龄段讲到什么程度,把给大学生讲的内容拿去给小学生讲当然是不合适的。

3 关于青春期教育中的性价值观

关于性价值观问题,在任何一个多元的社会中,都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主流文化所倡导和支持的价值观。西方个别自由派人士所主张的“价值中立”、“无价值导向”的教育,在中国的青春期性教育中是行不通的。在我们“青苹果”项目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基本认同如下的性价值理念:(1)每个人天生就具有性的潜能,性是一个人生命中自然而健康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肮脏下流的。(2)性具有肉体的、心理的、伦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各个层面,把这些层面完整地结合起来表达的性才是健康的。(3)每个人在性的取向和性表现方式上可能不相同,但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一切形式的性歧视、性虐待、性暴力都是对人权的侵犯。(4)家庭应成为孩子学习性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和主要的老师;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接受社会的主流性价值观,并将价值观作为孩子健康成长过程的指路灯。(5)人的性行为是有前提和后果的,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在性行为上做出对自己和对别人高度负责的选择。(6)鼓励孩子与父母、老师或其他可信赖的成年人讨论性问题,鼓励成年人科学准确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性问题,这对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7)要明确地告诉青少年,尚未成熟就涉足性关系是冒险之举;少女怀孕堕胎会殃害健康;感染艾滋病会毁及生命;洁身自爱,终生专情于一个性伴侣,是远离艾滋病的最有效办法。(8)青少年应当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保护,他们有权获得预防怀孕和预防性疾病的科学而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到“知情选择”;还应当让青少年知道何处可以得到性健康咨询和遇到有紧急情况到哪里求助。(9)在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服务中,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他们的隐私权。

4 关于建立“三道防火墙”的概念

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践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是关于倡导“洁身自爱”还是鼓励“安全性交”。我们知道,即使在甚为开放的美国,面对大量少女怀孕堕胎乃至少女做妈妈的现实,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艾滋病袭击青少年的现实,自由派和保守派就该不该向学生推广避孕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自由派学者及社会人士主张大力推广避孕套,鼓励“安全性交”;而保守派则主张推行“禁欲教育”,倡导婚前贞洁,婚后忠诚。尚在代表自由派的民主党执政时期,美国国会就批准了对“禁欲教育”的巨额财政拨款;代表保守派的布什总统执政后,增加了对“禁欲教育”的财政支持。但这一政策始终遭到自由派的反对。两派都举出了大量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性教育政策是成功的。

美国性教育政策孰是孰非,我们很难判断;面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中性冒险行为的增多,少女怀孕以及感染性病艾滋病的事例屡见不鲜,究竟是讲“禁欲”还是讲“安全套”,也在学术界、教育界、公共卫生界和计划生育部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们在“青苹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建立“三道防火墙”的概念,至少在我们自己的专家团队和部分教育合作者中得到了基本认同。

第一道“防火墙”就是劝阻未成年人的性关系,即对未成年的中学生,要求其做到“洁身自爱”。对这一点,

青春期性教育者应当理直气壮、开诚布公地对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不能参加公民投票是因为不成熟,中学生不能发生性关系也是因为其心理、社会、经济能力均不成熟,无法承受性关系的后果。“春天就忙春天的事”,是每个青春期少男少女都应当懂得的人生规律。在讲“洁身自爱”时,我们不能否认少男少女的性欲望和性冲动,这是本能的生理现象,不受意识支配。但如何去应对欲望和冲动,则是要通过大脑和意志力去回答和行动的。性器官的接触,并不是排解性欲和性冲动的唯一方式,还有其他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如自慰、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群体社交活动等等。还要说明,性欲作为一种本能现象,与食欲和睡欲是不同的前者可以延搁、转移、消解。任何正常人30天不吃饭和不睡觉都会生病或死亡,但是任何正常人在三年或更长时间没有满足性欲却既不会生病也不会死亡。这样的讲解是为了消除青少年的疑虑。其实,一个人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和场合,都是在克制性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否则便没有道德伦理这回事,也不会有人类的文明秩序了。

第二道“防火墙”就是讲解避孕和紧急避孕。我们希望所有未成年的孩子都安全地呆在第一道防火墙之内,但却总是有例外的情况发生。事实表明,有些小勇士冒险地翻墙而过了。我们难以预料究竟哪些孩子会冒险,所以还是需要给他们再建一道安全网。在讲解“生命的孕育和诞生”这一课时,孩子们已经从光盘上直观地看到了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情景,并从“计划生育”一课得知,如果父母不可以生第二个孩子的话,用哪些方法可以阻挡或避免精子与卵子见面,以及万一它们见面了,可以在72小时内用紧急避孕药消除受精卵等等。这一课我们是以成年人的计划生育为背景的,不让孩子感到是在针对他们,或赞同他们发生性关系,所以他们不会有羞怯感、触及隐私感或意欲尝试之感。他们得到关于避孕与紧急避孕的知识,“有备无患”,大多数孩子会在将来用上,个别孩子也许会在禁不住冒险时用上。至于避孕套的用法,口服避孕药的具体使用之类,不在课堂上集体宣讲,避免造成刺激或尴尬。老师应告诉学生,避孕和紧急避孕的实施需要向计划生育工作者、医院或药房的专业人员咨询。

第三道“防火墙”就是讲终止妊娠。也是在“计划生育”这一课,我们讲到避孕失败的问题。首先我们讲到各种避孕手段都不是万分可靠的,因此,有性生活的女性,发现自己未按时来月经,就要尽快到医院做检查。如果检查出怀孕了,又不可再生孩子,就要做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根据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3个月之内终止妊娠相对安全。尽管人工流产并不是控制生育的好办法,只是避孕失败后不得不采取的补救措施,但3个月内就终止妊娠毕竟比大月份引产安全些。还需要提及大月份引产对孕妇可能带来的危险。

总之,我们的观点和做法是,既要帮助孩子建立道德屏障,鼓励其“洁身自爱”,推迟性交行为,又要把科学的信息转达给他们,让他们真正做到“知情选择”,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性健康。在“三道防火墙”的讲解中,还应分别根据初中、高中、大学的不同学生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和作不同程度的解释。

5 为什么要办“青苹果”家长学校?

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中,家长应当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对大多数青少年的父母来说似乎还很陌生,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未曾受过性健康教育,轮到他们成为了青少年的父母,怎能“无师自通”地担当性教育者的职能呢?如今,父母们几乎把全部心思放在督促孩子的学业上,以应付沉重的考试压力;学校在开家长会时,多半也只谈考分、学业排名,甚至给家长也布置学习方面的“作业”,使家长们不得不“荒了自家的田,种了别家的地”。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绝大部分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的亲情关系十分密切。如果说关于性与生命的一般知识应当由学校通过专门的课程来讲授的话,那么青少年发育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辅导,是带有个性化和隐私性的教育,主要应当由父母在家庭中有针对性地实施。

由于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其性发育的早晚和发育程度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学校讲解了性生理、性道德、性健康的一般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家长还必须根据自己眼前的孩子发育状况、表现出的疑虑、接触网站信息的情况、与异性交往的动向甚至性冒险的迹象等等,通过与孩子敞开心扉的交谈,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以及选择终身伴侣有关的问题。由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亲密性和自然性,家庭气氛的轻松性,谈论隐私问题更适宜些。

显然,家庭中性教育的条件是学校不具备的,一个班主任,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他只能讲一般知识,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张三所需要的信息,也许是李四不需要的;而李四所需要的知识,也许张三早就有了。目前,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普遍落后于孩子的现实与需求,这就更得通过家长去弥补了。为此需要让家长首先学习青春期的性知识,以便胜任教育者的角色。近几年来,我们在北京、天津、深圳、广州等地与计生和教育部门合作举办的“青苹果家长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家长们对参加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扫盲”,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家长们学以致用,孩子也很受益。目前,“青苹果”家长学校已在更多的大城市推广,它越来越明显地弥补着学校实施性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家长通过学习,努力“与时俱进”,做到与孩子的知识与信息同步,更便于与孩子沟通。

当然,由于种种情况,也有的家长不能或不善于与孩子沟通,孩子迫切需要得到的信息或行为指导乃至需要采取某种应急措施,就得由咨询专家出面详细讲解和帮助了。这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校医室或社会上专门为青少年的性健康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机构所承担的角色,就显得极为重要。

总之,实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凡是符合这一目的并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的工作,学校和家长都应当努力尝试。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我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起步时间并不长,不可能在短期内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青苹果”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和批评意见,对改进工作十分有益。例如,“青苹果”网站曾经设在计划生育部门的生殖健康网平台上,有些家长和孩子在共同访问了“青苹果”网站(www.greenapple.org.cn)后打电话或来信反映,在“青苹果”网站聊天室里,许多成年人也进来讨论性生活、性技巧、性交障碍以及使用性具等问题,很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将“青苹果”网站移到另一个平台上,这就消除了家长对鼓励孩子访问“青苹果”网站的担忧。

从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不是一回事,国外流行的,未必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部门的认识和学校、家长的接受程度之间还有差距。作为专业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具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地、耐心细致地工作,既不能迁就落后,也不能照搬“前卫”,必须踏踏实实地探索前进。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这项事业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已处在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尤其是这项事业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民间团体的力量。昔日的莽原荒野,正在被片片绿洲覆盖。耕耘者们昨日和今日的辛勤劳动,必将迎来明日的春暖花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陈一筠

上一篇:外国中小学德育课程分析论文下一篇:传输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