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论文

2022-04-22

摘要: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实现良好应用,是现代化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传输控制技术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把握和传递。该文围绕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分析、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实施重点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计算机通信中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要点,可加深对传输控制技术的了解,能有效实现计算机通信技术良好发展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输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传输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论文 篇1:

论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由于电子信息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磁场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传输质量不高,可靠性较低,信息传输控制技术是为了保障信息在计算机通信传输过程中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信息的传输质量更高的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信息传输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对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传输;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有效应用

1传输控制技术介绍

1.1MAC技术

MAC技术即MediaAccessContronl介质访问控制技术,它主要是定义数据信息如何在传输介质中进行传输。MAC技术位于OSI中数据链路层下层子层,访问原则遵循“先来先服务”,数据链接层处于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MAC技术负责控制物理层的物理介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MAC技术对需要发生的数据进行检测,检测没有问题后对这些数据施加控制信息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融合将控制新型和数据信息作为一个整体传输到物理层。同样的,MAC技术接收数据时首先也是需要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检测,确认准确无误后再将施加在数据上的控制信息去掉,将数据信息传输到控制层。MAC层数据传输技术主要有主导技术和辅助技术,其中,主导技术包括令牌技术和总线争用技术,辅助技术通常用于与主导技术配合应用。

1.2令牌技术

令牌技术包括集中式令牌技术和分布式令牌技术两种类型,令牌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作用是为了保证数据在信道上面的顺利传输,但是令牌技术的应用需要在确定调度权的前提下才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两种令牌技术应用的范畴并不相同。其中,分布式令牌技术能够在系统总站中循环,并且所用的令牌较为独立,因此,在系统总站中被经常采用,并且这种技术利用令牌的独立性将其作为系统总站唯一的令牌,同时分布式令牌技术集合调度权有关算法,使得总站拥有了分布式令牌技术的使用权限,在此基础上完成对通信系统中各个网站的管控;相比分布式令牌技术,集中式令牌技术更具优势,它能够对数据周期影响进行更加精确的判断,判断出具体的网络延迟时间。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系统内部的任务调度表确定总线节点调度权,接下来获取节点信道使用前,然后将信息传输到总线,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旦系统发生紧急情况,分布式令牌技术要比集中式令牌技术处理效果要好。

2传输控制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具体应用

2.1传输控制技术在跨平台设计中的应用

跨平台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不同操作系统所开发出来的软件可以相互兼容,不受操作系统的影响在另一操作系统性能够有效运行。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是将不同的通信接口进行封装,在此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其他接口,使得通信接口实现统一,降低了软件跨平台移植,也使得代码结构更为清晰,有利于后期平台的升级和完善。此外,通信信息跨平台传输也十分重要,由于平台的不同对数据字节类型解释也存在着不同,这就导致通信信息跨平台传输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可以应用传输控制技术在进行信息传输之前将多字节数据统一转换成标准格式,使得后期的信息跨平台传输更加便捷,也保证了数据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2.2传输控制技术在松散耦合设计软件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通信中,信息传输控制分为四个步骤:信道状态检测、协议封装、传输信息以及信息接收,在每一过程中都需要做好衔接工作,两个子程序之间的紧密程度为耦合性。在进行耦合性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首先,耦合规模标准。一般来说,两个子程序之间联系的数量越多则说明连接其他子程序时需要做的工作量越多,反之亦然,因此,对于耦合来说子程序接口越少越好;其次,密切性标准。所谓密切性是指两个子程序之间联系的直接程度,联系程度越直接越好;再次,可见性标准。可见性指的是两个子程序之间联系的显著程度,显著程度越高数据传递越明显,其效果也越好;最后,灵活性。灵活性指的是改变两个子程序之间联系的容易程度,通过增加两个子程序之间的灵活性可以降低其耦合程度,在建立系统结构时需要按照耦合程度最低线将两个子程序分。

2.3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在计算机通信中,传输速率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信息类型的不同其侧重点也存在很大不同,例如,對于指令类信息更加重视其可靠性,而有些信息则侧重于其传输的实时性。但是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类型的信息所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计算机通信需要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及时性和稳定性,以为人们提供可靠的信息,方便人们的实际应用。其中,无线信息传递通道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质量,它利用三级缓冲机制提升了信息传输的质量,一级缓冲区为发送缓冲区,当发送的信息经过处理后直接存入缓冲区,发送到相应的信道,同时存入二级缓冲区,即等待区,在等到对方回复后这一区域的信息开始进行数据发送,否则信息进行自动备份保持待发送状态,最后的回执等待区为三级缓冲区,在进行信息发送前需要人工确认工作,将信息从二级缓冲区发送至三级缓冲区,充分保证了信息发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了信息传递系统的高度统一。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通信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面临着信息数据更多、传递速率变慢等问题,这对计算机通信技术来说既是未来发展的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计算机通信技术不断改革完善,以满足信息时代社会人们对信息传输的需求。其中,传输控制技术是提升通信传输质量的关键性技术,可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检测、修复和传输,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传输控制技术,针对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肖炳坤,崔珺. 计算机通信中的信息传输控制技术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2):33-34.

[2]史昊臻. 计算机通信传输控制技术的相关分析[J]. 数码世界,2019,(04):34.

[3]武海丽. 传输控制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5):205-207.

[4]钱垚.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分析[J]. 通讯世界,2017,(20):79-80.

[5]李琳. 传输控制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1):39.

作者:田旭

传输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论文 篇2:

关于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实现良好应用,是现代化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传输控制技术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把握和传递。该文围绕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分析、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实施重点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计算机通信中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要点,可加深对传输控制技术的了解,能有效实现计算机通信技术良好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传输控制;差错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

为了保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良好应用,需要在信息顺利输送的基础上促使各项业务顺利完成。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将受到通信传输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通信技术较单一,信息传输速度相对缓慢。因此,应该加强对信息传输技术的研究,在充分掌握计算机通信中数据传输技术实施要点的前提下,实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使得传输控制技术满足计算机通信的发展需求。

1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分析

1.1 MAC技术

该技术主要限定了数据信息在传输介质中的输送途径,这个技术对数据信息传递控制协议主要存在于OSI层协议中的数据链路层下半部分,属于一种控制及链接的物理层介质。在MAC层数据传输中,可将其主要分为两种技术,分别是主导技术及辅助技术,前者包括总线争用及令牌控制这两种技术,辅助技术主要用来配合主导技术来使用,在主导技术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1.2 CSMA技术

计算机通信传输控制技术中的CSMA技术可看作是总线争用技术,又可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该技术主要特点在于发送时间不确定,可以在任一时间和接点位置对总线进行数据发送。同时,CSMA技术规定:在准备向总线传输数据信息的节点位置,需要提前检测总线空闲与否,在总线空闲的情况下可完成数据发送,而总线繁忙时,则需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对总线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发送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CSMA技术时,可能存在争用信道的现象,不能保证数据发送的准确性,因此,需要重视这一技术的优化改进,进而保证通信技术朝着稳定化的方向发展。

1.3 令牌技术

在对该技术进行分析时,可将该技术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集中式的令牌技术与分布式的令牌技术,这两种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在确定调度权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信息在信道上的顺利传送。分布式技术通常在系统总站内发挥作用,其工作原理为利用令牌的独立性,并且作为系统总线内唯一包含的令牌,能在系统总站内进行循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之后再通过运用调度权有关算法,可促使总站具有分布式令牌的使用权,并在这个前提下,对通信系统中的其余网站进行控制[1]。而集中式令牌的工作原理主要为由内部制定的任务调度表进行总线节点调度权的确定,之后可获取该节点信道使用权,将产生的缓存信息发送至总线上。集中式令牌相对于分布式令牌来讲有更精准的数据周期影响,并且能更加精准的进行对网络延迟时间的判断,但是这个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系统紧急事件的处理中,不能保证像分布式令牌那样进行准确的处理。

1.4 差错控制技术

应用在通信系统中的差错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这个技术主要是对传输过程存在错误的数据信息进行控制,同时将错误的数据信息进行修复处理,进而实现数据恢复到完善程度,体现了差错控制技在通信系统中的有效作用。通常来讲,数据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将首先通过物理层,并到达系统中的数据链路层,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这时需要利用差错控制技术来对数据进行检验,并且对其中错误数据进行调整和修复,但是对于错误程度超过控制技术可以修复的范围,应该将无法读取的数据去除。数据包的处理通常发生在数据链路层,能对产生错误的数据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并且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再次整理以及输送。在利用差错控制手段对数据信息错误进行检测时,通常将针对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方式分为ARQ和FEC两种。其中ARQ主要应用在数据传输有效性要求严格的数據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避免信息传输过程受到数据层内重传现象的干扰,有必要利用一定的科技手段来实现数据层内的路由器位置能对来自传输层信号进行控制,防治重复的ACK达到源端,可加强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但是对于数据传输失误率较高的链路,可能会因为重复上传数据造成网络拥塞,不能实现有效的处理效果。FEC主要是通过在数据包上附加冗余信息,使得数据包损伤部分能得到重建,从而达到修复目的。例如,通常将FEC应用在无线环境中,能针对无线环境下损伤的数据包进行修复,并且FEC是通过附加冗余信息来实现数据损伤部分的重建,不会影响TCP机制的正常运行,因此,该修复法在无线环境中取得了广泛应用。

2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实施重点

2.1 传输控制软件的信息传输平台设计

信息传输跨平台的设计主要包括信息平台传输和软件平台移植这两部分。从软件平台移植这一角度来讲,为了降低平台异构造成的复杂度,通常对系统内的驱动机制和信息传输接口等进行封装处理,可为不同平台的软件转移提供可能,并在不同的应用平台上实现对软件转移的有效管理,促使软件的编码结构较为明确,有利于后期不同平台上软件的维护工作。例如,在开发新型软件时,为了保证软件在不同平台的良好应用,将考虑到软件跨平台的设计,通过对平台驱动机制等进行封装,来为软件在不同平台上的良好应用提供可能。对于信息平台传输来说,考虑到不同平台对数据类型的高低位解释不同,如果网络传输系统按照默认字节序来解释不同平台传输的数据包,将不能辨认出正确数据。因此,需要在对不同平台软件数据包输出和输入前做好预处理。

2.2 多协议透明封装及解析

传输控制软件在针对不同信息传输协议和交换协议时,应利用多个相互对立的解析模块和协议封装,来实现各应用软件的隔离。在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分析时,可发现过程中将涉及信息传输协议以及互换协议等。数据传输协议通常运用在数据帧长度、数据帧类型等功能上,能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透明协议以及数据信息解析过程是在信息处理软件内实现的,能在交换层中完成格式的转变,有利于传输控制技术的发展。

2.3 可靠和实时传输相结合

为了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应该加强对传输方式的研究。通常情况下,在信道传输上将应用三级缓冲机制。三级缓冲机制指的是在同一信道信息传输过程,为了实现数信息传输的准确性,需要在通讯控制系统中建立三级缓冲机制,能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并且能对数据进行备份,有利于数据传输技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3 结论

随着系统集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积极影响。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为了推动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重视,并在不断优化传输技术的基础上,使得数据信息传输能稳定运行,促进计算机通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垚.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分析[J]. 通讯世界,2017,(20):79-80.

[2] 李丽.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2):36-37.

作者:彭澎

传输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论文 篇3: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计算机通信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体,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加大对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探究力度尤为重要。在数据传输时,应用数据传输技术不可或缺,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该文主要以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为重点进行分析。从MAC 技术、CSMA技术、集中式令牌技术、差错控制技术这四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效率,为数据稳固传输奠定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传输技术;差错;研究

1 概述

由于时代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各类业务发展速度也不断攀升,对于计算机通信要求逐步增加。当前我国通信技术种类繁多,并且会受诸多因素干扰,比如环境、经济等,导致信息传输速度比较滞缓,因所利用的网络通信传输技术质量不是很高,并且还没有同通信信道适应的性能,致使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对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研究尤为重要。

2 计算机通信技术有关概述

计算机通信技术存在的作用是对信息与数据进行相应转换,确保计算机同终端之间能够顺利传输信息。其中的转换主要就是电信号与传递信号之间的转换,同时把它与二进制相结合,从而起到信息标识作用,上述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运行原理。它所应用的转换方式主要以二进制为主,其中1和0代表着高电平与低电平,也就表明1和0代表的是电压数据,之后应用媒介来对脉冲信号进行有效传输,进而实现通信功能。

3 阐述计算机通信传输控制技术

3.1 MAC 技术

MAC 技术主要通过介质来对子层协议进行访问控制,此种技术对介质中数据包传输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它所对应的协议主体存于OSI 七层协议链之中,是能够对物理层介质展开管控链接的主要技术。MAC 技术可以被分为两种,其中包含了主导技术与辅助技术,主导技术是借助两种形式来完成自身功能的,一个是令牌控制手段,另一个是总线争用方式,而辅助技术则是在通信过程中起到辅导作用。

3.2 CSMA 技术

CSMA 技术它其实属于总线争用手段,它所包含的特点就是对发送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间都能进行信息数据发送工作。在传输数据时,能够利用有关规则来对发送的次序进行定义,进而保障数据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同时还具较强的实效性。另外,CSMA技术对全体传输节点作出了有效规定,在传输数据信息以前需要做好总线状态检测工作,若是总线处在空闲的状态,便能够进行数据信息传输,若是总线处在忙碌的狀态,则需要等待,只有等到总线再次处在空闲状态,才可以展开数据信息传输工作,进而确保数据信息传输的精准性。此技术不但操作简单,还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但在日后研究中依然需要加深优化,使其更加全面。

3.3 令牌技术

令牌技术是通过时间引发的介质访问机制,此项技术被分为两类,其中包含分布式与集中式。分布式技术时常应用到主站中,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充分利用调度法来增加主站的调度权,进而实现通信性能。而集中式技术主要是在总线节点中找出具有仲裁权的总线节点,确保该总线节点处在指定任务调度表中,之后获取节点应用权,同时,还需将缓存的数据传输至总线,相对比来看,集中式技术的应用更加准确。

3.4 差错控制技术

在传输数据时,无法规避差错出现,所以利用哪种差错控制技术,对计算机通信的传输效率有直接影响。数据信息传输时会经过物理层,优先抵达数据链路层。利用某种方法,对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差错检测,系统能够自动丢弃掉有差错的数据帧。因此数据链路层能够比其他各层先感知到所丢失的数据包,并及时做出反映。对数据信息差错检测时,链路层纠正错误与差错检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前向错误纠正( FEC)与自动重复请求(ARQ)。

3.4.1 前向错误纠正( FEC)方法

以往的 FEC是在所要发送的数据块上增加多余信息,来对数据包的损伤部分进行重建,进而使受到损伤的数据包得到修复,并且不需要继续上传数据包,此种方法对长延时链路来讲至关重要。另外,FEC能够广泛应用到无线环境中,所以 FEC并不会干扰到TCP 机制。但其也存在部分缺陷:当链路处于良好的状态下,多余的信息是不会起到作用的,它会为网络传输带来一定延迟,导致数据信息传输速度下降。

3.4.2 自动重复请求(ARQ)与 TCP_Aware ARQ 协议

传统的ARQ比较适用于对传输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数据信息,但其也会使TCP 的性能下降。为了切实降低链路层出现上传与传输层重新上传之间的干扰,需确保其二者之间密切配合,来切实应用TCP_Aware ARQ 协议。TCP_Aware ARQ 协议定义为链路层受路由器制约主要来自传输层中重复的ACK。防止它们到达源端,从而避免源端数据拥塞的现象出现。在出现差错率比较小的链路中,利用 ARQ 方法的效果更加强大。但若是差错出现比较频繁的链路中利用此种方法时,会导致大量数据包重复上传,造成网络拥堵。

4 计算机通信传输控制技术的实施要点

4.1 传输控制软件的松散耦合设计

由于计算机通信传输控制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因此其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复杂且繁多,比如信道优选、安全处置、信息发布等。在配选服务过程中能够切实依据客户的实质性需要来进行提供,传输控制软件的松散耦合设计是在传统设计的前提下展开了部分完善,使其原本具有的不清晰且依赖度高问题的紧耦合得到充分完善,进而使系统的可拓展性有所提升,为日后维护与重组操作带来便利。

4.2 传输控制软件的跨平台传输设计

信息跨平台传输设计包含两点,其中有移植软件与跨平台传输。为了切实防范平台产生异构现象,需要切实增强自身的繁杂性,以便于传输控制软件展开对应的封装处理操作,展开封装处理的主要对象是通信系统所对应的有关驱动机制与接口,采用封装方法,来实现接口统一的目的,确保管理合理有效,不但如此,传输控制软件的代码也会比封装之前的要清晰的多,能够为日后完善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4.3 多协议透明分析与对应封装

传输控制软件需对应用工具进行有效分离。在输出接口处应应用多协议透明分析与对应封装技术来增强所利用业务软件的透明性,确保其能够更加清晰,不但如此,还会使软件技术的精确性得以提升。在传输信息数据时会牵涉到两种协议,其中包含交换协议与传输协议。交换协议主要标识相关数据信息,若是数据信息比较单一,那么便不需要展开交换工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科技得到了长足发展,计算机通信已然成为了目前社会的一个主要标志,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其存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可以高效有序的实现数据信息传输,推动计算机通信技术长远发展,所以,需加强对计算机通信技术重视力度,不断优化和加强传输控制技术,进而增强信息数据传输安全稳固运行,保障用户实际需求得以满足,为计算机通信在发展上开辟新高度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安清宇. 分析计算机通信传输控制技术的研究和运用[J]. 信息通信,2017(6):138-139.

[2] 郭峰. 计算机通信传输控制技术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9):147-148.

[3] 杨丽曼,李运华,袁海斌.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分析及数据传输技术研究[J].控制与决策,2014,19(4):361-366.

[4] 李琳. 传输控制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1):39.

作者:罗晓彬

上一篇:学生医疗教育的医学护理论文下一篇: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监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