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概念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化学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文章重点探讨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概念图;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概念图是利用节点代表概念,通过连线表现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图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篇1:

学习迁移理论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迁移理论的作用,提出了培养学生演绎能力,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等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达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迁移理论 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应用措施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或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分为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正迁移和不利影响的负迁移。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恰当的应用学习迁移理论,完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正迁移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及以学生的化学综合水平。

一、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演绎能力

“演绎法”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规律、理论,将具有相关联系的新旧知识进行类比,使学生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质性质有清楚的认识,以获得牢固而有系统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解池”的时候,就可以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性质和能量转化等进行比对(如下表)。

教师运用“演绎”的教学方法,以图表的形式将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和区别详细清楚地列举出来,对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利用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加深对电解池的理解和记忆。

二、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迁移理论的时候,要善于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连接的纽带,以帮助学生的认知顺利的从原有知识结构过渡到新知识结构的构建上。例如教师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可以从初中狭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从化合价升降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讲解,最后迁移到用物质电子得失的观点去阐述说明氧化还原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广义的氧化还原概念。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认识,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很好的消除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产生的困惑和混乱的感觉。

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正确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新旧知识的辨别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苯的衍生物的时候,可以从苯入手,分析其化学键的构成、苯的性质和苯的化学反应等,进而由此及彼,进行苯酚的教学。从苯酚的结构中有羟基,联想到其与醇类有相似的性质,苯酚的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其羟基对苯酚的取代反应会有影响。教师将物质的相似性的进行横向比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醇类、苯类和酚类的性质。

三、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促进学生跨学科迁移

高中化学知识复杂而琐碎,与物理、数学和生物等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善于将化学学科内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还要重视化学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学生掌握的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在学习化学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反应热”的时候,可以利用某具体化学反应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度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对反应热有更具体和深刻的认识,并将其与物理教学中的做功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又如教师在讲解“电解质溶液”的时候,在分析溶液所具有酸碱性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化肥与土壤溶液的PH值变化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改善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措施。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明白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通之处,又将学生从理论联系到实际应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红缨.类比归纳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肇庆学院学报2002(05).

[2]周建国,陈煦.学习迁移理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3]王祖浩,朱大辉.“迁移”教学方法论初探——论化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有效策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03).

[4]邓小玲.化学仿真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迁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5]陈凤姣.化学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作者:陈海荣

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篇2:

基于概念图策略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概念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化学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文章重点探讨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概念图是利用节点代表概念,通过连线表现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图示。将其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本质上上建立一个化学概念网络,并不断的完善网络的内容,进而辅助学生更好的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框架。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原则分析

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巧妙的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然后再将学生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与高中学到的化学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这种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化学知识迁移能力。而高中化学老师在过程中应该进行适当地引导,而不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最后,在复习高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化学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分组的形式利用概念图来互相帮助查找、弥补自身的不足。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利用概念图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使概念图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而高中化学老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设计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各个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概念联系,例如在学习化学计量单位时,老师可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为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物质微粒之间的转换关系、物质的量的含义等等,然后在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来画出相应的概念图。比如:将物质的量放在概念图的中心位置,然后用双向箭头指向不同的四个位置,这四个位置分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粒子数、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濃度,而这四个量都需要在某种条件下才能够变成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老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引出相应的化学公式。

(二)科学进行概念图的构建

为了提升概念图构建的科学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高中化学知识,那么就应该注重概念图在构建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制定情况。首先,应该确定概念图建立的中心主题以及所要呈现出来的知识领域。其中知识领域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是化学老师所制定出的教学内容,而中心主题主要包含的是一些概念性较强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其次,按照相应的层级结构划分课堂中提到的概念性化学知识,将一些宏观意义上的化学知识放在概念图的最上方,依次进行排列,然后再按照相应的逻辑关系将其联系起来,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标注。最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不断地优化、修整自己的概念图。

(三)概念图在表述化学教学中

复杂知识的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化学知识,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以化学实验为例,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当遇到各种异常现象与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记录。结合具体的试验结果,再对这一问题或现象进行探究。化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首先,搜集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学习资料,提前操作实验过程,明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一种理想的实验效果。其次,记录学生的实验情况,可以让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有据可依。最后,让学生能够认真地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处理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敢于动手尝试。以下是具体的实验设计:第一,提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怎样检测提纯后精盐的纯度,得到的氯化钠晶体中是否含有水?怎样去证明这样的结果?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异常情况?第二,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与科学性,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实验过程,并记录下实验的现象和最终得到的实验数据。这一过程中,就是要严格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给予适当的点拨和纠正。第三,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通过实验过程,形成认知。通过深度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学生所设计的实验过程可能存在漏洞,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但是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想要更好地避免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前与实验后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结合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结果多次进行反思,并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

(四)概念图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复习课堂中应用概念图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复习效率。高中化学知识深度较大、延伸性较强、概念性知识较多,所以学生在复习高中化学知识时,如果不建立概念图就直接进行复习,不仅会存在复习不全面,混淆多个化学概念等问题,而且还会降低学习的效率。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在复习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夯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夯实基础并非巩固所学的基础概念。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题目考察的主要是学生对基本概念类内容、化学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高考化学更为注重以能力立意,即:以考察学生与化学相关的能力为核心,设计考试题目,因此,这类题目一定会以主干知识为基础,综合考察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包括观察和分析图片的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构建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有助于更好地形成学科能力,在考试中能够快速的提取考查的内容。因此,复习中需要重视各个章节内容存在的关联,找到知识的联系点,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有效的突破模块与章节的约束。针对容易混淆的化学知识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辨别。专题复习也是高中化学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整理化学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在专题复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补充教学内容,这一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框架,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这也是化学学科能力转向综合素养重要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中,需要设定出各个阶段的目标,同时在各个环节中严格灵活应用概念图,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教师通过反复研读教材,归纳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化学学习的有效性,实现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蓉. 基于情境教学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21.

[2]廖加海. 基于知识学习阶段理论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潘虹虹. 基于学科大概念下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1.

作者:王雷雷

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篇3: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笔者在深入学习研究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实证教学、建构思维和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期待学生在解答高考题和面对未来的生活都能游刃有余。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课标中所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1]。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和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分析202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题目的过程中谈谈研究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做法,以期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实证教学培养证据推理意识

(2020年江苏高考化学16)[2]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能有效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氨水、ZnO水悬浊液吸收烟气中SO2后经O2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已知:室温下,ZnSO3微溶于水,Zn(HSO3)2易溶于水;溶液中H2SO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题16图?1所示。(1)氨水吸收SO2。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当通入SO2至溶液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填化学式)。(2)ZnO水悬浊液吸收SO2。向ZnO水悬浊液中匀速缓慢通入SO2,在开始吸收的40min内,SO2吸收率、溶液pH均经历了从几乎不变到迅速降低的变化(见题16图?2)。溶液pH几乎不变阶段,要产物是▲(填化学式);SO2吸收率迅速降低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O2催化氧化。其他条件相同时,调节吸收SO2得到溶液的pH在4.5~6.5范围内,pH越低生成速率越大,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氧化的进行,溶液的pH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从16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考题会出现对化学方程式书写进行考察的题目,有的方程式是我们熟悉的,有些是没有见过的陌生情景下的方程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当然不是纯考哪位学生的记忆力好,更侧重于化学素养的考察。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三年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在方程式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坚持采用实证的教学方法,学习新的方程时通过化学实验检验反应能否发生,通过理论分析预测可能的产物,通过化学实验确认产物,理论分析生成此产物的原因,通过观察法或者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所有的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来自于化学实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变纯机械记忆方程式的方法为证据推理理解的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意识。16题(1)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时,SO2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2+(或2NH3·H2O+SO2=2++H2O);(2)反应开始时,悬浊液中的ZnO大量吸收SO2,生成微溶于水的ZnSO3,此时溶液pH几乎不变;一旦ZnO完全反应生成ZnSO3后,ZnSO3继续吸收SO2生成易溶于水的Zn(HSO3)2,此时溶液pH逐渐变小,SO2的吸收率逐渐降低,这一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ZnSO3+SO2+H2O=Zn2++2(或ZnO+2SO2+H2O=Zn2++2)(3)pH值大于6.5时,S(IV)以微溶物ZnSO3形式存在,使S(IV)不利于与O2接触,反应速率慢;pH降低,S(IV)的主要以形式溶于水中,与O2充分接触。因而pH降低有生成速率增大;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大量的反应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2=2+2H+,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有大量的氢离子生成,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虽然我们教学中没有默写或者精心仔细的讲解过这三个方程式2NH3+H2O+SO2=2+、ZnSO3+SO2+H2O=Zn2++2、2+O2=2+2H+,但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正确写出来。这三个方程式对知识的考察类似于逐渐向氢氧化钠中通入CO2或者将CO2不断通入澄清石灰中,通过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相信学生们都能知道通入少量CO2的生成碳酸盐,再通入CO2会生成碳酸氢盐,利用第三个方程式分析解答题,也不难,因為在学习SO2的性质时,用这个方程式解释为什么时间越久酸雨酸性越强。

二、建构思维模型,培养模型认知

成功解答16题,还需要学生们细心地读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会和学生们一起构建一个解答图像题的思维模型,以题16图?1为例,需要看图像的横纵坐标,从图中可以看出,是溶液中H2SO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曲线的起点、拐点、最高点、交叉点、终点及曲线的变化趋势,横坐标相同时如何分析纵坐标的变化,纵坐标相同时如何分析横坐标,很多因素影响曲线变化时如何控制变量只分析一种因素的影响,建构解答图像题的模板,构建图像解答的思维模型。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思维模型,比如解答平衡移动题时构建“平衡移动原理模型”,学习物质的量时建立微观的NA和宏观的M之间的计算模型,计算题中的质量守恒、化合价升降相等、差量法等计算模型。

三、合作探究,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2020年江苏高考化学19最后一题中需要学生们设计实验方案,顺利解答这个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讨论,如学习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时,笔者会出问题:将氯水加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褪去,请问褪色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推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开动脑筋,在熟悉次氯酸强氧化性漂白和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的基础上思考可能的原因并加以验证。平时积攒了能力,在考试答题中才能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202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432000

作者:陈志刚

上一篇:服务质量差距弥合论文下一篇:运输安全石油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