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能力教学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23

21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并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究能力教学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探究能力教学化学教学论文 篇1: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探究能力与化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摘 要】本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知识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重视实验教学设计,营造探究环境;巧问善诱,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放性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能力 有机整合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鲜明个性、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化学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的维度增加,突出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以辩证的方式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转变学生过于依靠传授式的学习方式,笔者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 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激趣以诱发探究动机。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趣的最好素材。例如,教学《燃烧的条件》一课时,课前给学生变个小魔术,沾湿的手帕,喷洒酒精,点燃手帕,手帕燃烧,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又如,探究燃烧的条件中,在一个铁盘上放少量蜡油,中间放一根浸满油的棉线,将铁盘平放在水中,点燃棉线后,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并使溶解,会看到火焰熄灭,依据现象你能发现什么问题?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顺利地完成有效教学,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 重视实验教学设计,营造探究环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初中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其内容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主动性,学生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简单地验证化学原理,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如果不加以精心设计,就不能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达不到认知平衡,所以要仔细地探究初中化学里的许多实验合理地设计安排,紧紧抓住基本原理。若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做一些改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学习“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教师常常按部就班地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试管炸裂的原因,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试管炸裂,不妨故意设计一个使玻璃仪器炸裂的破坏性实验。

操作1:将玻璃片沾上水,不擦干,用坩埚钳夹持加热,可观察到玻璃片炸裂。

操作2:把玻璃片加热,滴入几滴水,玻璃片炸裂。

操作3:将连好的玻璃导管实验设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加热,可观察到水槽中的水进入导管,使试管炸裂。如果换成是你,制取氧气应该注意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印象,掌握了操作原理,又营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三 巧问善诱,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

巧问善诱是营造自主探究,广域的思维空间的主要手段,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问,要会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难易适中处,使学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展开,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利用烧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做喷泉的实验,学生的探究欲一下被激发出来,顺势提出: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呢?让学生在求索问题的答案中形成自主的探索空间。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得以不断地提高。

四 开放性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的,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了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课后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化,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到本课的限制,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例如,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让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二氧化碳的有关物理性质,再搜集二氧化碳在社会生活中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利与弊。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开阔学生的视野。

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我们应当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各项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能力,并能应用到各个社会领域。

参考文献

[1]李乘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房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N].中国教师报,2009

[3]周继红.中师课堂教学效率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张清洲

探究能力教学化学教学论文 篇2:

学生探究能力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21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并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发展。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针对教材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不断变换教法,使兴趣产生迁移,形成新的兴趣,探究学习强调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科学探索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例如:在讲授《环境保护》这一节时,首先对学生设置问题:(1)什么是环境污染?(2)环境污染包括哪些内容?(3)环境污染有哪些危害?(4)怎样防治环境污染?提出问题决定了探究方向以后,可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教材,收集并整理资料,最后得出结论,还可以适当采取社会行动,提供一个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考虑并确定现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联络政府部门及社区,组织一次社区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等。再如,讲“核外电子的运动”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抽象内容直观化,这样学生会感到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就有不同体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钠时,除教材上的有关实验外,还可增设在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钠的实验,并使用投影,既直观,又好看,看到有趣的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究动机油然而生,疑问自然形成,实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注重知识外延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比如:在做完浓稀HNO3与Cu反应实验后,如果教师仅提出反应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NO2,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易形成定势思维,是否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设问学生是否可以得到N2O、NH4+等,从而使学生得出反应规律。

再如在讲到氨的制备时,因为此前已制备过多种气体,也见过多种制备装置,所以教学中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

(1)制备NH3的装置和制备哪些气体的装置相同?

(2)根据NH3的物理性质应用什么方法去收集氨气?

(3)如何验证NH3已收集满了?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讨论就会得出结论,老师只需作最后总结。

结合科学、社会、生活,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化学教学应综合环保知识和工农业生产知识。(1)环保知识包括水质分析、食品检验、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汽车尾气、金属腐蚀与防护、土壤改良、三废利用等,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2)工农业生产包括三大合成材料、冶金、石油、煤、化工、氯碱工业、电镀、化学电源、农药化肥、造纸、涂料、印染、黏合剂、食品工程、医药卫生、新物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揭示化学原理、生产过程、工业规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展示未来世界化学科学的前景。评价一种工艺,可从下列观点中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①工艺先进吗?②生产条件、设备要求、能耗低吗?③有无毒害污染,易防治吗?④考虑了变废为宝、资源的综合利用吗?⑤原料来源广吗?可再生吗?⑥工艺最短吗?⑦有无副反应,转化率是否高、速度快吗?前四项主要是技术经济问题,后三项主要是化学原理因素。设置此类习题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挖掘像“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牛胰岛素”,“侯氏制碱法”等素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像“山西假白酒案”等社会现象,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总之,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在实现本学科“双基”目标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各学科教学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综合素质,从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由追求“分数”目标转向追求素质目标。

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以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方法对于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适用。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创设提问环境。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愤懑的情境,巧问善诱,掌握问题的坡度,充分调动学生感知器官,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一系列的复杂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种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也更能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讲NH3的性质时,先做了喷泉实验,然后问学生:(1)挤压滴管的胶头,有何现象?(2)喷入烧瓶内的水有何颜色变化?(3)为什么?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针对这种有趣的现象,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就问题难易进行提问并给予肯定,以激其情,奋其志。

开放性探索——自主探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自主探索关键是自主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探索动机,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一动机蕴藏着强大的内驱力和求知欲,教师的职责是创设情境,帮助设计分析方案,查阅文献资料,补充设问和反问,以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索能顺利完成。

例如:做乙烯的实验室制取时,烧瓶内残留物变黑,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即可顺势启发:有新物质生成,课后让学生思考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有这种物质生成,这样是否会影响乙烯的纯度,怎样论证。让学生设计方案,若方案合理,可提供条件供大家验证。这既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有效探索,得到满意的结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指导检查,引导讨论,及时小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浅层问题让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而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则可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相关资料,这样既不冲淡本节内容的主题,又使知识紧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逐渐养成不断探究习惯。

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中许多有争议或难度的问题,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及时辅导、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作者:刘文敏

探究能力教学化学教学论文 篇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创新

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后,要达到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科学探究促进化学教学创新。

一、初中化学中探究能力的分层类型

1.按化学实验的内容分层

按化学实验的内容可分为: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探究活动三个层次。基本操作是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反复练习,掌握课标规定的七项基本实验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学生以小组实验的方式,完成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八个实验。实验探究活动选取学习中有疑问的问题,设计成科学探究实验,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逐步增加探究的开放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按科学探究的水平层次分层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难完成全要素开放的探究。根据具体的探究在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中选取几个要素让学生独立完成。层次越高,学生从事的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越高,独立性越强,创新的能力越强。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教学创新

1.设置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1)以化学实验教学的切入点设置教学情境。如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向三只盛满二氧化碳的软饮料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到饮料瓶从略变瘪到变瘪比较厉害的过程中,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的实验现象,可设置如下三个问题:①饮料瓶的变瘪是什么原因引起的?②检验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试剂是什么?③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通过对这些问题以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索,使学生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逐渐加深。

(2)改进实验装置引发学生思考。大多数经典实验,常有不够完善之处,如现象不够明显、污染空气、装置不太合理、药品消耗量大等,为实验的改进预留了空间。教师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实验的不足,尝试改进实验。如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会污染空气,学生也无法直观地观察到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教师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学生提出把红磷换成白磷,还有学生提出加装气球,观察气压变化。

(3)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如学习了水的知识后,启发学生思考饮用什么样的饮品有利于身体健康,常年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学习了空气污染的知识后,引發学生思考PM2.5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2.开发新的探究问题

(1)发掘经典实验的探究性和趣味性,构建快乐的学习氛围。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发掘的新内容有:①探究残液的成分;②探究导出气体中杂质的成分、除杂的原理和方法;③盐酸变化浓度对溶液pH的影响、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实验意外现象中发现探究问题。如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缓慢冒出小气泡的意外现象,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收集气体,分析成分,让学生探究引起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

(3)化学教学中引入传感器技术定量探究。如对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进行测定,探究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从定性探究延伸到定量探究,使探究更准确。由于这类实验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进一步加深。

3.鼓励学生大胆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如利用小食品袋中的干燥剂配制澄清石灰水,并用它来探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探究雪碧冒出的气体成分;利用白醋除水垢、铁锈,自制火箭、小冰箱,鉴别真假黄金,自制西红柿原电池,辨别有毒和无毒塑料,从大电池中提取二氧化锰和氯化铵,自制酸碱指示剂等化学实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思维活跃,往往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些感兴趣的化学探究活动,以满足好奇心和探究欲。可适时开展制取硫酸铜晶体,鉴别纯碱与食盐,鉴别真假红葡萄酒,探究食盐是否加碘等,这些课外探究活动形式灵活,不受时间限制,开放度大,能使学生得到极大的锻炼。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使化学教学摆脱教师教、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变得生动有趣,更加具有价值,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吴东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论文下一篇:学生自学阅读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