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评价企业信息化论文

2022-04-25

[摘要]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如何,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息化评价企业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化评价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1:

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摘要:本文按照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差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初步构建了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从而建立了一个更加合理优化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煤炭企业 信息化 评价体系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煤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一些学者研究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但是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还需要继续优化,建立更加科学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合理地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发现问题并找出差距,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更好地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

主成分分析作为数学理论较为成熟的多元统计模型,具有数据处理及降维优势,可以针对构建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优化,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拟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步构建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

1 初始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相继出台的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并且结合国内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国际上权威性已经被认可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度量体系,该指标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8个,然后,按照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差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将原来的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分。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3大层次,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安全,生产信息化,安全信息化,营销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人才等8个一级指标,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下辖信息化投入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每百人计算机拥有率、网络性能水平、计算机上网率、数据库建设水平等5个的二级指标;信息化安全下辖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资比重、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等2个二级指标;生产信息化下辖信息技术对煤炭生产的支持水平、生产自动化控覆盖率、生产设备管理覆盖率、自动化控制质量水平等4个二级指标;安全信息化下辖安全生产监控覆盖率、安全生产调度水平、煤矿安全自动化水平、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等4个二级指标;营销信息化下辖煤炭企业网上销售率、煤炭企业网上采购率等2个二级指标;管理信息化下辖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办公自动应用覆盖率、决策信息化水平、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企业网站建设覆盖率等5个二级指标;信息化战略规划下辖信息化重视程度、信息化规划水平、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信息化的支持度、流程及规范对信息化的支持度等4个二级指标;信息化人才下辖企业人力资源指数、信息化人才培训制度、员工学习的电子化水平、企业信息化技能普及率等4个二级指标。

2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下属的5个指标为例说明主成分分析法在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在初始指标体系中,本文是用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每百人计算机拥有率、网络性能水平、计算机联网率、数据库建设水平等5个指标来描述信息化基础设施,分别用X1,X2,X3,X4,X5表示。我们邀请了10位专家对各项指标打分,得到了上述5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用SPSS17.0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如下表1所示。

根据相关矩阵R,由特征方程│R-λE│=0可求出该矩阵的非负特征值,如表2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323%,已经大于了85%,所以前2个主成分已经基本上包括了原有5个指标的信息,从而可以把后3个指标舍去,这样指标数目将由5个减为2个,达到了筛选指标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出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R,据此特征向量值,得出由特征向量所组成的主成分方程为:

Factor1=0.314X1+0.256X2+0.267X3+0.323X4-0.108X5

Factor2=-0.287X1+0.245X2+0.192X3-0.17X4+0.779X5

从方程组可看出,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的是计算机联网率;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的是数据库建设水平。这样下属的5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删除了与其它指标存在的相关性,并且对上层指标反映信息有所重叠的3个指标进行了处理,从而优化了指标体系。

按照上面的原理和方法对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整个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处理,原来的30个指标简化为16,形成了相对合理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6个,如表3所示。

表3 经过优化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3 结论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仅靠主观臆断的猜想,而且通过选择大量的指标,根据专家打分法使定性指标量化,从而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将多指标问题转化为较少的新的综合指标问题。这些新的综合指标不仅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彼此之间又互不相关,又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刚优良的性质。这样可以使得在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减少了工作量,使评价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差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宋录生.煤炭企业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M].煤炭工程出版社.2008.

[2]李书晟.煤炭企业信息化探索[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李金云.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及其水平评价研究[D].安徽:安徽理工大學.2009.

[4]宋丽.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0.

“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春蕾计划’项目”

作者:袁清文 高 斌

信息化评价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2: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概述

[摘 要]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如何,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建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掌握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了解各地区、各行业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评价信息化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总结了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设计;评价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11 . 029

一、企业信息化评估的意义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蓬勃兴起,信息化趋势愈演愈烈,人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催生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产业,同时也为无数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经济全球化和进入新经济时代的进程。随着因特网的出现和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极为深刻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需要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如何对企业信息化的成绩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已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对于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完善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正确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1.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可划分为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任何评价方法之前,我们必须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

(1) 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有关理论。同时,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层次划分,对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结构、特点有比较透彻的认识,而且可以在具体的比较中,针对每个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系统层次划分时要符合基本的思维逻辑,而不是数据的简单罗列、集合或叠加。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作用的项目选择的指标应紧密结合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现实状况,数据的选取、计算的合成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保证测度结果能够反映企业信息化的实际。

(2) 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指标体系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既可以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得来的,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也可以在对基本指标的抽象和总结的基础上,用“比”、“度”等表示指标,用以说明指标子系统的内在联系。描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很多,而作为系统化的指标体系并非越庞大越好,因此要在众多可用指标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这些主导指标不仅要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客观反映问题,还要能够容易取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统计的可操作性,以达到以尽量少的指标完成综合评价的目的。

(3) 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通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设计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选用指标时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使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企业间横向比较,而且可以针对某企业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以利于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尽快缩小与国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差距。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任何一个评价体系都要解决“谁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等基本问题。从这些基本问题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7个部分:

(1) 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在任何评价中都需要首先确定的,即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评价”的问题。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目标是反映和解析制造业总体的信息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并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2) 评价思路。评价思路是要回答“如何评价”这个问题。评价思路是在评价目标的指引下,对评价工作的主体、内容、方法和具体步骤进行整体选择和设计。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评价思路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和开展重点。

(3) 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就是回答“谁评价”的问题。在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应该是相关评价部门,目前信息化工作的评价主体为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价主体提出评价目标,在评价目标的指导下制定评价思路与评价方法,依据评价标准撰写评价报告。

(4) 评价客体。评价的客体即评价的对象,它回答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制造型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所以评价客体为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

(5)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在评价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如何评价”这个问题。评价方法是进行评价的工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数据。其中,利用调查数据可以反馈优化评价指标与体系权重,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从客观上来确定权重。

(6)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回答的是“评价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情况可以依据两种标准进行评测:一种是以一个固定样本作为标准,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是一个长期而连续的工作,它一般每年对企业或区域的信息化情况进行评测,这样就可以以前一年或指定的基年的信息化情况作为标准来评价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另一种是建立一个参照值体系,依据一定阶段评测的结果来设定“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的范围,然后以此作为评价信息化工作好坏的标准。

(7) 评价报告。评价报告要回答的是“评价结果是什么”的问题。评价报告是根据具体的报告要求与目的,有侧重地对分析的内容与过程进行撰写并依据评价标准作出评价结论。评价报告不仅是对评价结果的描述,也是对整个评价工作的总结。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指标体系内容上看,大多数指标体系都包括以下几项一级指标:战略地位、基础设施、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效益指数等。但不同组织信息化水平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企业信息化评级指标体系中,强调经济效益的指标项目较多。

1. 战略地位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考核指标有信息部门的组织和定位、企业各层领导重视程度、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其中,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由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信息系统的经济性、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和信息管理的标准化4个子指标来反映。

2. 基础建设

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硬件、软件、联机网络和电缆、光纤、电信网等设施。其考核指标有当年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企业联网情况、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情况、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情况。其中,企业联网情况由企业内联网的建设情况、企业外部网的建设情况和互联网的连接情况3个子指标来反映;企业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情况由办公自动化设备、客户机的配置和服务器的配置3个子指标来反映;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情况由Internet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两个子指标来反映。

3. 应用情况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情况是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内容。其考核指标有办公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其中,办公自动化由数据处理、文档管理、信息通信、时程管理和辅助决策5个子指标来反映;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由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流程的优化、技术管理信息化和质量管理信息化5个子指标来反映;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由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优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知识管理信息化4个子指标来反映。

4. 人力资源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更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人及其素质。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以及业务人员都要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以及新的管理理念,及时转变观念以适应信息化进程。其考核指标有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率、信息化人才培训制度、受信息化培训人员比率。

5. 安全措施

信息化给企业信息的传输、获取与挖掘带来极大的方便,但也给企业的数据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企业的营销资源、技术信息等商业机密随时面临泄露的危险,所以做好信息化安全措施是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其考核指标有信息化安全资金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总额比、物理隔离与软件监测、自动恢复系统、安全规章制度。

6. 企业效益

实施企业信息化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是企业领导层最关注的问题。企业信息化应当以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作为目标,并把它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成败的标准。其考核指标有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社会效益。其中,企业经济效益由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5个子指标来反映;企业竞争力由组织的柔性与适应性、生产的敏捷性、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顾客满意度和抵抗风险能力6个子指标来反映。

四、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权重设计

权重也称权数或加权数,它表示对准则层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具体到指标层,权重也体现了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在多项指标评价中,权重的确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基本步骤,科学地确定权重所起的作用,体现在如下两点:第一,权重体现了评价决策者的引导意图和价值观念,它可以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大。第二,权重的设定不仅影响到某一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而且还影响到其它指标的评价结果。这是因为各个评价指标间的权重数值相互制约,如相加之和为1时,当某个指标的权重设定较大时,则意味着另一些指标的权重较小;如果对权重数值进行改变,就可能引起评价项目优劣顺序发生变化,造成决策结果的变化。所以权重的确定在评价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关于设计权重的方法很多,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Delphi)、综合评价法等,多是采用综合咨询评分的定性方法。这类方法在权重设定时考虑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决策者的意向和偏好,虽然指标权重的排序往往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但仍然无法克服主观随意性较大的缺陷。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即根据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EDA)方法等,客观赋权法充分挖掘了原始数据本身蕴涵的信息,结果比较客观,但却不能反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决策者的意见,有时得到的权重可能与实际重要程度不相符。此外,客观赋权法要求在赋权之前采集完整翔实的数据,因而对数据要求较高;而主观赋权法一般可以在赋权之后进行数据采集,即使数据存在误差至少不会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造成影响。

无论是主观赋权法还是客观赋权法,在实际运用时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且各种方法的应用都是有条件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方法更准确,更有效,更不能简单地随便套用一种方法,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实际条件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而且应特别注意所选取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协调。此外,各种方法并不是对立的,如果能够结合起来运用,则可以达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效果。

五、评价方法

1. 近年来,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兴未艾,各种评价方法层出不穷,这里仅对常用的主要方法分为4类进行综述。

(1) 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主要用于那些难以数量化的客体的评价,该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评价的准确程度取决于专家的阅历和知识水平,以及专家评价的具体组织方式方法。常用的专家评价法有专家会议法、听众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Delphi)法等。

(2) 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经济评价是对已选出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所作的分析评价,其基本的要求是在一定环境下,使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达到最大或达到合理,并以经济评价的结果检验和确定某一技术方案。常用经济评价方法有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净现值(NPV)法、净年值(NAV)法、内部收益率(IRR)法、财务评价法、费用—效益(效能)评价法、国民经济评价法等。

(3) 系统评价方法。从理论上讲,任何评价都可作为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优化性等特点,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技术也就必然具有类似的特点,由此使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既繁多又无统一固定的范式。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系统,其评价方法技术的运用必须遵循具体系统具体分析选择的思想方法,最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有关联矩阵法(RMM)、关联树法(PATTERN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模糊评价法、功率系数法、可能满足度法、费用效益分析法、计算机模拟评价等。

(4) 其他评价方法。由于评价的普遍性,所能运用的具体评价方法技术种类,绝不止上述3种类型。除专家法、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系统评价方法之外,其他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在效用评价中的效用值法;在对不确定性问题评价时,有盈亏平衡评价法、敏感性分析评价法、概率分析法等;涉及最优比和最优控制问题评价,有最优化评价技术和最优控制评价技术;在涉及有关政治、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和专业的评价时,都有相应的评价方法。

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以企业信息化指标、指标权重设计、评价方法为主要组成部分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指标体系研究工作完成后,需要采集数据。评价信息的采集,就是评价者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全面地和准确地采集评价信息,是信息化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信息不仅和评价标准将作为进一步为评价者进行分析、判断的主要依据,关系到评价的结果的精度;而关系到指标权重的确定(在客观赋权法中)。标准要真正发挥其价值,取决于评价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

数据的采集往往要根据指标性质进行。一般来说,直接指标是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门设计的调查获得的;间接指标则是从为其他目标而设计的调查或统计数字中提取出来的,也称“副产品指标”。由于直接指标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而间接指标较易获取,可操作性强,因此后者常常被作为指标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研究中,指标数据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目标单位调研、专家打分、调用日常统计资料等渠道获取。

我们可以通过对一批企业基础数据的调研,应用计算机技术(SAS统汁软件、SPSS统计软件、Excel等),计算出企业的信息化指数EII,根据企业信息化指数,便可判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相对高低。

七、结束语

制订切合各类企业实际的、整体性强的信息化评价方案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其发展过程需要长时间的钻研和不断的演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今后信息化方面的变化。用来反映信息化特征的指标体系必须不断地动态更新,为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时俱进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完善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汪勇,严红,等.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 现代情报,2006,26(2).

[2] 汪勇,严红,等.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

[3] 肖素梅,殷国富,等. 企业信息化评价原理与方法分析[J]. 机械,2005,32(9).

作者:王 浩

信息化评价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3:

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浅谈

[摘 要] 全球信息化成为了当今的企业信息化的导向,企业领导人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实现信息化也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以及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完善信息化评价的体系,提高信息化评价的科学方法,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与市场竞争能力、正确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高复杂度使信息化效益评价的复杂度增加,并且人们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还未能达成共识。要想准确地、令人信服地进行评价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与建设工作是同等重要,而且是紧迫的,建立一套直观的、易于实践的、科学的、系统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是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当前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的现状,针对其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意义;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7. 037

0 引 言

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了快速、蓬勃的发展时期,众多的企业对于自身的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也意识到,信息系统发展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但是不论是在社会的限制,还是信息化自身的难度上,对于企业要想发展系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化评价方法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也就是企业的成熟度往往不能和信息化的要求所匹配,导致信息系统实际的效果与预期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大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设,都普遍地在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一个新层次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之后又如何进行信息化評价,这也就成为了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1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具体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事务处理、客户流动、现金流动以及物料移动等业务过程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加工过程,将其进一步转变成为新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益于有爱护个生产要素组合的决策依据,逐渐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逐渐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是影响深远的,但是当信息化的资源呈现出来之后,还是要有一定的评价来对其进行约束和促进的,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及信息化的评价是相辅相成的两部分。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其十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中国与世界逐渐接轨的今天,单凭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不再是当前的企业竞争的核心,毕竟技术和理念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就成为了与其他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际公司进行竞争的重要条件,而信息化评价也就同时对其进行调整和促进;其次就是有益于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了一大重要资源,提升企业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企业在竞争中,更快速、更方便地抓住发展的机遇,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及市场竞争力;最后就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下,企业依然是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管理状态,管理模式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就造成了资金运营能力不足、管理流程不够规范、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以及岗位权责划分欠缺明确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加快企业信息化及信息化评价的建设迫在眉睫,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那么接下来就是针对现状,浅谈信息化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2 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浅谈

2.1 注重评价指标

企业信息化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信息化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少走“弯路”将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和效益。当然,能够引导正确的信息化评价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完整规范的评价指标,对于评价指标一般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是企业进行信息化转变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利用评价对信息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到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易维性等等。第二点是信息评价的安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不仅仅只是包含了积极的方面,当然也会存在着漏洞,比如说信息系统病毒或其他恶意程序,这些的存在导致信息化评价的安全性就无法得到一个完全的保障,窃取系统内信息内容或扰乱系统内的正常数据常常发生在企业内部,所以安全评价必须引起企业足够重视。第三点就是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在评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时要注意数据和资料的积累,同时关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和潜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2 完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合理设置,第一要了解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基本的原则,来对信息化评价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第二是注重整体性,要全面、统一地从多角度反应企业的建设情况;第三是稳定性,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稳定、准确地呈现内容;第四是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建立起的体系当中,能够使数据与企业现存的数据进行链接,并且方便评估者根据实际的企业发展状况,对其进行灵活的处理与运用;第五是适当性,这一点很重要,就是在体系设计的过程中确保其范围的适当性,能够让评估人员轻松地了解到内容,不宜过细也不宜过粗,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信息化状况。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注意固定指标与灵活指标的有效结合,将部分灵活性的指标选入到综合指标体系中,方便评估者的选择过程;第六就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它能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客观性,对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注重的方面有很多,这里只是简单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金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20(4):122-123.

[2]李奇明,刘家国.对企业信息化评估的再认识[J]. 管理科学文摘,2003(8):49-50.

[3]郭瑞兵.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4]朱海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5]齐二石,崔铭伟,宋立夫.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36-40.

作者:吴亚杰

上一篇:质量控制下的土木工程论文下一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