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信息化论文

2022-04-18

农业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1:

农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研究与建模

[摘 要] 信息化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农业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探讨了ASP模式从理念到商业化运作的发展过程中的运营模式、系统架构、关键技术等诸多问题。结合杨凌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及ASP服务本身的特点构建了YL-ASP平台模型,并对其系统结构及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农业;企业信息化;ASP模式;平台

0 引 言

我国农业企业担负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历史重任,它们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农业企业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初级和摸索阶段,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方面还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构建农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形成适合自己的建设模式和方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技术正是在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道路的过程中找到的一条捷径。通过基于ASP模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社会化的业务协作,实施信息管理,可以节省资金,使中小企业更加专注于发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本文在分析ASP平台相关模式、架构及技术的基础上,提出ASP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型,探讨其系统结构及各项服务内容,为ASP在农业企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ASP运营模式

ASP通过某种广域网,从数据中心为多个实体提供和管理应用服务。软件和IT基础设施(网络通信设施、计算平台等)汇合成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环境,是ASP诞生的催化剂。目前,国内建成的ASP平台(绍兴轻纺科技中心面向服装业的ASP平台、宁波电信面向中小企业的ASP平台等),多是基于新产业链的制造/软件/电信三联姻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这也是ASP赖以持续发展的引擎。ASP运营模式如图1所示,ASP向客户提供所需服务,客户向ASP支付租金,客户面对的不只是单一的服务提供商,而是一个运营群:电信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ISV(独立软件开发商)、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IDC(Internet数据中心)等,有的还包括专业技术支持机构,如科研单位、高校等,以及政策指导机构,即相关政府部门。

近年来,中国电信行业的业务发展战略定位已从传统的通信业务提供商向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转移。本文中建立的YL-ASP平台模型同样将电信运营商纳入ASP价值链,在电信原有服务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发展ASP增值服务。该商业运营模式具有如下突出优越性:

(1)以电信基础运营商的通信网络资源为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的运作方式 各类软硬件及技术资源是ASP应用服务的基础,不同的客户对于制造资源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研究制造资源的整合策略、制造资源的分类管理策略、资源评估体系和建模方法、整合后资源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以及资源共享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等。

(2)“服务捆绑、多赢结合”的ASP平台利润分配机制电信可以通过联合多家企业实现产业链中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将电信运营商、软件公司、设备资源商、研究咨询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拥有的各项资源及服务实行捆绑营销模式和利润分配模式,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进而使ASP运营商、软件商和资源提供方的收益分成、利益共享成为现实。

(3)以ASP平台为支撑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模式 建立的ASP平台除了整合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制造资源之外,还可以使制造资源按ASP模式转化并应用于企业,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需要研究资金不足、IT人才匮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进而形成适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具体需求的一种先进、实用的信息化实现模式。

2 ASP平台框架

理论上,ASP模式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偏差,以及ASP运营商不成熟,导致ASP发展情况不理想。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① 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持ASP运行;② 市场定位不清晰,缺乏稳定的用户群;③ 商业模式偏离ASP精髓,不能充分体现ASP的优势;④ 用户方面的认知有待培育,信任有待建立。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构建如图2所示的基于ASP模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框架,该平台框架包含四大要素,即:

(1)一个引擎 基于新产业链的制造/软件/电信三联姻商业化运营模式,是ASP赖以持续发展的引擎。

(2)一个核心 由应用服务启动门户、集成软构件层、数据层、平台系统管理、技术协议规范和网络通讯层,构成ASP平台运行的核心技术。

(3)应用服务支撑 应用软件类资源网络群与设备/技术类资源网络群,是ASP平台上应用服务的主要支撑。

(4)应用推广依托 行业应用网络群和中介机构网络群组成的应用推广依托层是ASP平台推广应用的重要媒介。

3 ASP平台关键技术

3. 1基于Web的应用服务启动门户技术

(1)集成界面技术 为各种信息、应用服务提供统一的信息访问界面。

(2)高安全性、高稳定性、易于管理的网络安全技术 包括:① 网络安全,综合考虑防火墙、病毒防护及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② 数据安全,如用户数据隔离、数据归档/定期备份和灾难恢复等;③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密钥控制和通用串行总线(USB)棒等;④权限管理,如企业群组管理、用户管理和资源管理等;⑤并发性保障,支持多企业用户的同时使用;⑥ 可靠性保障,当互联网发生一定程度的延时和丢包时,系统能够稳定运行;⑦ 负载均衡,满足并发请求上升时应用系统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系统配置技术 研究维护配置DNS、目录权限、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和目录服务等所需功能列表,制定出错响应、备份与恢复策略。

3. 2基于B/S模式的J2EE技术

ASP平台的建设,在技术上需满足网络计算的要求,且易于集中管理、配置和维护。据此,提出如图3所示的基于B/S模式、J2EE架构的ASP平台技术体系结构。

(1)客户层 是ASP服务平台的用户界面,主要用于实现应用服务平台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HTML/XML/HTTP/IP作为数据传输标准。客户层往往使用的就是一个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软件。

(2)服务器端表示层 描述发送到客户端浏览器的内容是如何显示的。用于接收从浏览器传来的请求并将请求交给服务器底层进行处理,并将请求处理结果以HTML文件的方式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根据HTML文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结果。该过程主要由JSP页面、Java Applets及显示HTML页面的Servlet来实现。该层可以进行数据校验、客户端浏览器检验等简单逻辑处理。

(3)应用逻辑层 是ASP的核心,所有与应用系统相关的业务逻辑都在该层中实现。该层由应用服务工具集和服务管理两大模块组成,负责处理请求接收层传来的客户请求并对它进行处理,同时将处理后的请求结果返回给服务器端表示层,如果需要的话还需要将处理结果交给数据存储层进行存储。该层运行于Java应用程序服务器中,所有服务的业务逻辑均封装于EJB (Enterprise JavaBeans)组件中,并且使用容器实现了底层的一些细节功能。

作者:王红蕾 何东健

农业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2:

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等政府管理部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热情日益高涨,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供应采购、产品销售和对外贸易等环节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各级政府和企业整合多种信息资源,積极开展面向“三农”的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1.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发展和作用

“十一五”规划期间企业信息化有了很大发展,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取得很大成效。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若干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计算机技术对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表现为:一是更加精确;二是更加简洁;三是更加人性化;四是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五是可以进行设计,并且预计出结果;六是系统更加庞大,庞大的系统就说明分工越细。

2.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IT安全治理和风险管理欠缺。目前大多数单位的管理层对信息资产安全所面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

(2)技术经济论证不足。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风险和高失败率,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决策之前,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

(3)资源利用不合理。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企业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

(4)信息不透明和利益的冲突。企业的任务环境要涉及到的利益非常广泛,在任何一个IT战略决策中,都不可避免发生利益相关者,包括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5)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信息来源。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单一,无非是一些公开性的文献、一般性的技术交流资料或出差考察资料。专利信息及联机检索等现代化手段及设备较少,检索出的资料不全。

二、企业选择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1.巧获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价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要提高信息识别度,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为提高信息的识别度,企业在信息资源分类、关键词确定、搜索途径选择方面需要下较大工夫,只要类型定位合理、关键词准确、选择路线科学,就可缩短检索时间,提高收集效率。在信息收集时,企业必须根据收集类型和时间界限,选择合理的搜索途径、收集方案和整理汇总方法,才能最终获得最需要的信息资源。

2.挖掘信息价值

充分挖掘信息价值,提高信息的开发度。信息管理就是对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分析、分类、整理汇总,提炼其实用价值,并通过应用平台将信息传输到有关部门,达到使用的目的。为了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应用,企业应逐步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确保信息资源能及时分类入库,既方便查询,也可避免重复收集,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实施网络联合,构建局域网络,扩大信息资源拥有量,采取联机检索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挖掘信息价值。

3.强化信息化意识

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目前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4.使用有限资金原则

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绝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把握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的原则。

5.要符合实际情况

企业信息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国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前,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

6.加强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确立合理的信息系统结构,一个合理的企业信息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即技术信息子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财务信息子系统和生产信息子系统。

(作者单位:牡丹江技师学院)

作者:王威 卜彦波

农业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3:

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摘  要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信息化是企业新时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有利于将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企业信息化概念和内容进行了介绍,对信息化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竞争力提升;信息化建设

信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全球的经济都已经存在于一个大的信息化的系统之下,而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的竞争力的应先是不容小觑的,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当今社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还是高效的市场分销,这都是竞争的体现,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越来越不可代替的作用,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在经营过程、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当中,这样独特的竞争方式和存在形态,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的捕捉到社会的需求,从而使其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信息化建设加快的当下社会,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快速,信息的脚步也在不停的前进,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够,认为这只是企业跟随社会进步的要求之一,但是却忽略了信息化的功能,并且还存在着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现状,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未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其次是信息技术的不饱和应用,部分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使用的情况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系统的大部分功能被搁置,造成了企业的资本浪费;其三是信息系统和企业战略不融合,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独立于组织的管理战略目标之外,两者之间没有做到协调发展,或者是错误地将信息系统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盲目地进行网络建设,买进先进的信息系统,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信息系统和企业战略之间出现不融合,导致信息化进程出现问题;其四是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部分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在信息化之前也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致使信息来源不全面、处理技术落后等情况,信息资源也就无法正常的利用,发挥不出优势,以上四点是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够

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未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比人工做得更好。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现状,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将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意主动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有些管理人员虽能积极倡导信息化建设,但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学习的只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没有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

(二)信息系统和企业战略不融合

一种情况是,错误地将信息系统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金钱都用在实现这一“目标”上,盲目地进行网络建设,买进先进的信息系统,企业的资金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看到期望的结果,甚至一些公司由于这种错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后陷入了经营困境。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独立于组织的管理战略目标之外,两者之间不能协调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整体效益缺乏。虽然企业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的经济效益来看,产生的影响微小,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起步阶段,正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过渡,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最为紧迫的需求是要解决市场与营销问题,占到被调查企业的52.7%,17%的企业提出内部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的需求,11.2%的企业具有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中小企业实施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内生动力不足,人才短缺、资金缺乏、信息闭塞、信息化水平低及基础设施薄弱,而要实施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建立完备的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而这些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四)信息技术的不饱和应用

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处于搁置状态,信息系统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由于企业未做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点,而是认为软件的功能越多代表软件的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不论什么原因,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建设,抓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点

首先,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只有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事物,企业信息化才有可能顺利进行。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已不是技术问题的处理,不单纯是增添设备、建设网络的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是领导者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企业信息化的方针、目标,并使企业信息化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互融合,改变信息传递方式,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全面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推动业务流程重组,大胆创新,逐渐促进组织结构朝着扁平化发展,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实现充分的授权,充分调动员工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和资源垄断,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

(三)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企业和政府合力,切实推进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国家应该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中小企业的总体规划,分析企业面临的信息化形势、现状和需求,提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及实施步骤,指导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开展。同时,政府还应发挥作用,尽可能地提供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构造公共信息网络,加快网络法律建设,积极帮助中小企业拓宽筹资渠道。

其次,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IT市场。中小企业由于数量多而且企业规模、需求不同,因此,IT厂商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行业背景等情况,细分市场,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供中小企业自主选择,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同时,IT厂商应简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难度。一方面,IT厂商应努力降低成本,开发费用较低的信息系统,突破中小企业的成本约束;另一方面,简化咨询到方案设计和实施服务的全过程,使信息化实施简单易用、便于操作。

再次,中小企业应进行管理体制和内部资源的整合。企业信息化要求管理人员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必须对现有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行模式等进行创新和改造,由低层次的感性管理模式、经验模式转为高层次的计算机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确立每期每阶段的任务目标,以效益为中心,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工作,需要保证资本运营的稳定性。要加大资金投入,把信息化资金列入企业建设的投入计划,制定明确、量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具体分析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所在,本着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扁平渠道、提高效率的思路,因企制宜,逐步地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必须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同步,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相适应为依据,确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骤,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五)充分发挥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后发优势”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具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即“后发优势”,我们可以不必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可以实行“拿来主义”。但不可照搬硬套,应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消化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经验和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道路。

(六)重視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既懂生产管理又懂技术的知识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专门的信息机构,设置信息系统主管员,解决企业信息人才缺乏问题。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企业员工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企业提供保质保量的人才来源,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楠.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影响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第11卷,第27期

[2] 王芳.基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21,第25期

[3] 马新亮,邓佳佳.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研究.科技经济导刊,2021,第29卷,第22期

[4] 孙晨雪,张歆冉,谢雨濛.湖南省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评价.山西农经,2021,第21期

[5] 曾浩.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第11卷,第21期

[6] 孙珝溪,管容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现状研究.科技经济导刊,2021,第29卷,第19期

[7] 张增辉.企业信息化IT系统运维管理探究.科技经济导刊,2021,第29卷,第18期

[8] 肖萌,田泽阳,翟畅.基于顾客资源的辽宁 高技术服务企业竞争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商展经济,2021,第17期

[9] 肖宏斌.基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人才管理研究.科技经济导刊,2021,第29卷,第17期

[10] 王宁.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现代企业文化,2021,第15期

作者简介:

穆天宇 (2000.7.7)男 内蒙古赤峰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刘泽昊(2000.2.18)男 河北省衡水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作者:穆天宇 刘泽昊

上一篇: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下一篇:物流管理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