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通过建立临床情境、巧设问题、典型病例分析与临床结合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后期的临床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论文 篇1:

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摘 要: 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的实施,改变了以往学生实验被动验证操作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研究为目的,以基础性 、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逐层推进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改革 分层次教学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机能和代谢角度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理论性强,具有抽象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实验教学可通过与临床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以往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多停留在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阶段,学生仅被动地依据实习指导,机械地完成实验内容,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对实验内容的思考、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束后的总结一直处于被动、应付阶段。近年来,我院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次实验教学,即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逐层推进,减少基础性实验,增设综合性,特别是和科研相结合的创新性实验,形成以基础性实验为基础、综合性实验为平台、创新性实验为目标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新模式[1—3]。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基础上,很好提高了学生思维、应变、团结协作及创新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次实验教学的开展

1.对象及分组

江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2008级本科生。实验组将原有的“分散委托制教学”改为“教师团队制教学”,挑选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又具有临床知识、工作经验的教师(教师全部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且均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组成教学团队,分小组全程授课、指导。

2.实验教学方案的实施

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是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有机结合,在回忆、巩固已学相关内容、实验技术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传统的经典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综合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提交设计原理、实验材料、步骤、注意事项等,经讨论通过、修改后,完成实验,分析结果及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实验内容逐层推进,分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1)基础性实验。通过一些传统的经典实验,加强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即基础的复习与巩固。

(2)综合性实验。让每个实验小组选取一个实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以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其综合能力。综合性实验不再是对原有经典实验的简单重复和照本宣科,学生在实验实施前需向带教老师提交前期实验设计(实验原理、材料、步骤、步骤是否合理/可行、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经小组讨论通过后再进行实验。

(3)创新性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未知领域,应用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实验前的准备:①在实验之前,带教老师需向学生简单介绍其所在学科的研究方向及内容,让学生对科研有初步认识。再安排几次专题讲座,例如综述的撰写、实验基本知识、多种实验技术的专题讲座(细胞培养、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以及相对应实验技术的演示,让学生熟悉实验室、掌握实验仪器的实验规范,以及有毒物品的使用方法、防护措施。②在学生对科研实验有了初步认识后,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安排文献检索、完成科研设计。考虑到学生科研背景知识欠缺,学时有限,我们会先给学生提供几篇与课题相关近年发表的综述、文献(中文+英文)及由带教老师撰写的科研立项。让学生在查阅文献后,对科研立项进行补充、修改,提出自己的思路。最终的立项方案由小组讨论后决定,学生自行完成课题设计书的书写(包括实验的背景、原理、目的、材料、步骤、预期结果等)。实验操作:通过专题讲座和实验演示的学习后,学生在带教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小组分工,自行完成实验。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结果做成PPT,先进行小组汇报,讨论、分析结果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再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年级的结题汇报,学习交流。

3.考核方式

总成绩=基础性实验(20%)+综合性实验(40%)+创新性实验(40%)。考核中注重学生考勤、实验技能操作、实验参与(前期实验设计(实验原理、材料、步骤是否合理、可行,PPT的制作与汇报),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熟练,面对实验中突发问题的应对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相结合,不单单以实验的成败、结果判定成绩。

二、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实施的总结

分层次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分散式→融合分段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学中逐步递减教师的重要性,递增学生的重要性,形成角色转变,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创新。基础性实验巩固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综合性实验以多学科的前期知识为基础,新旧知识相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加强了其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团队协作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学生通过简单培训(讲座、实验观摩),在带教老师的协助下完成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操作、结题、汇报,培养了其独立思考、严谨求学、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为进入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我们进行的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反应热烈。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说,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训练,知道了科研是怎么回事,且使他们对知识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主动地去了解、去学习,体会到了主动求知、探索知识的快乐,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认为的:“离开学生本身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如果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那么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出色、讲解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在分层次实验教学的实施中,我们也正是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分层次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为实验教学做好周密的实验前准备和引导外,更需要及时更新本学科与各交叉学科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为更好地完成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师海蓉,邓昊,镇鸿燕,刘丽江.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35:207-208.

[2]张磊,李艳,师海蓉,邓昊,镇鸿燕.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2):79-80.

[3]唐红梅,董军,陆大祥,邓钦莹.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4):353-354.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教育局高教处教研课题:高等学校医学本科病理学K-W-L教学模式探讨;湖北省教育厅教研课题: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研究(2008211)资助项目。

作者:付政祺 镇鸿燕 师海蓉 邹丰 张磊

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论文 篇2: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通过建立临床情境、巧设问题、典型病例分析与临床结合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后期的临床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 实验教学 ;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教育局教研课题: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2011065)资助项目。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在临床各学科的医疗实践中,都需要用病理生理学的理论诠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改进防治措施。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生理学,也是学习临床学科的重要条件[1-2]。而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对其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对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1.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开展[3]

⑴ 备课和编写详细的教案,周密的设计能保证实施质量。实验教学应考虑到临床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前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仅是病理生理学理论课知识,还要结合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结合所学内容,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操作验证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对疾病有更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因此,课前准备要充分,理论的更新,知识的丰富,认真的备课和详细的教案非常必要。⑵ 在实验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让学生能够人性化地善待动物生命[3]。在麻醉、注射、手术操作等过程中,根据动物的症状反应,适量给予人道的抚慰和照顾,并尽量使动物保持舒适的姿势,最大程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与不适,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病痛折磨,充分展现人性化的关怀。⑶ 将实验操作过程设置成临床的手术情境。严格按照临床操作的规范进行,注意分工,鼓励及指导学生积极应对、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插管脱落、大出血等)。⑷ 实验结束后,总结分析。① 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分析结果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所面临的问题,处理的是否及时、得当,并思考及总结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结果的分析要科学、客观。②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综合汇报,组间进行学习交流。⑸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加强互动,最后对每组的实验操作、讨论和总结进行点评。① 要求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记录结果。② 在病理生理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非预期结果,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观察的现象和结果,分析其相应的问题根源,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人云亦云。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出现这些问题或结果的原因,进一步讲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③ 结合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结合临床常见疾病和生活中的实例提出问题,并就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参与教学内容的阐述和表达。④ 教师要注重通过巧妙的提出问题、设置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手术过程中,血管刺破、断裂或插管脱出,导致出血。有的学生会因为插管脱落而有挫败感,变得无精打采,或是因为大出血而惊慌失措等。教师在及时指导、协助处理问题的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医师,手术过程中出现类似情况(大出血等),该如何处理?”,或是进行一系列引导性提问,除了纱布压迫出血点,还有其他止血法吗?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如何操作,操作要点是什么?钳夹要准确、牢固,少夹周围组织,然后用丝线结扎止血,之后如何处理?止血后,能否换用可达到同样实验目的血管进行插管?双侧血管是否可换用对侧血管?无对称血管如何处理?等。⑤ 典型病例讨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进行讨论,进一步将课本理论、实验观察、临床案例相结合,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 ⑥ 实验报告撰写的改革。实验报告是对实验工作的总结和文字加工。传统的实验报告只是强调让学生将教师演示,自己重复、验证的内容,规范记录。更注重其书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学生只是机械的抄写或是记录实验步骤,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实验过程的观察与思考。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改革,实验报告的内容不再是千篇一律。各组同学将其实验设想、遇到的问题、实验调整、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和总结,科学、严谨、真实、准确的记录,认真分析。运用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教学改革实施的总结

通过开展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学生摆脱了传统实验教学中以验证和演示为主,按照授课老师布置的实验内容,实验员老师准备的实验器材、试剂,机械完成实验操作的授课方式。而是通过查阅文献,自主设计,模拟临床情境等方式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普遍提高。很多同学反映,刚开始设计实验时,完全没有概念,文献检索的能力也不强。设计的实验在其可操作性、合理性和逻辑性上也存在问题,导致实验无法进行或是失败,挫败感很强。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文献检索及与老师讨论等,建立了初步的实验思维,遇到问题时也不会手足无措、垂头丧气,而是积极面对、及时调整、认真思考,不但有效的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能力,也变得更加自信。

当然,在教学改革进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① 现代动物伦理学的观念在现阶段还没有以理性思维的方式全面地深入医学生的心理。在动物实验操作中,仍有学生对待动物的态度较冷漠、操作较为粗暴。实验过程不顺利,就意图轻易的放弃实验,更换实验动物等。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加强实验伦理学教育,在现有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下,端正对动物生命认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引导学生尊重及珍惜动物的生命价值,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在实验过程中,待动物安静后才进行备皮等操作;实验后,对无力恢复健康的动物施以安乐死等。② 还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实验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或出现非预期结果,容易手足无措,产生消极情绪。③ 教师应该在前期的理论教学,及实验设计讨论环节,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或是通过一些典型病例,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并注重其自身知识的及时更新。在实验操作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④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设计、复制心力衰竭模型时,学生往往将分析视角局限在心衰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改变等方面,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呼吸的改变、尿量的改变等,将呼吸衰竭、休克等知识整合起来。强调人是个整体,生命活动需要通过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于疾病的分析,也需要整体把握。⑤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也要注重管理和更新。配备相对齐全的仪器设备,可以给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⑥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须加强。遇到困难挫折,需团结协作,相互鼓励,不要推卸责任,甚至互相埋怨。在实验项目制定时,教师就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将查找资料、 撰写实验方案、实施过程分工等环节进行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同心协力完成实验要求。

总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与基础医学多学科交叉,为临床学习奠定基础的桥梁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在理解和巩固理论教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后期的临床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医学院校培养新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付政祺, 镇鸿燕, 师海蓉, 邹丰, 张磊. 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考试周刊,2011,57:16-17

[2]邹丰, 刘丽江. 浅析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42

[3]Srikanth Kolluru, PhD, Darren M. Roesch, PhD, and Ayesha Akhtar de la Fuente, PharmD. A Multi-Instructor, Team-Based, Active-Learning Exercise to Integrate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s Content.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2012; 76 (2) Article 33.

[4]何闻恺, 邵义祥.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命伦理学的冲突及缓和途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 157-160

作者简介:付政祺(1981.11-),女,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

作者:付政祺

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论文 篇3:

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学的设计性实验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并随堂完成实验报告撰写与提交。这种教学法可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科学研究的热情,大大强化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病理生理学教学 设计性实验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础医学理论学科。实验教学是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性实验,对科学研究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和模拟,使学生逐步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机制、功能、代谢变化、有效防治措施。在遵循实验目的和条件的前提下,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知识、实验原理设计方案,充分综合运用学到的多学科知识和实验原理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維被激发,弥补了传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2]。

目前,设计性实验主要以课堂实验教学为主。这种实验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又要求在4~6学时内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对教师选定实验内容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要求较高。教研室在学生掌握了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后,开设了4学时的“未知药物X影响家兔肺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课。教师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新模式[3,4])应用于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研究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法。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解病理生理实验设计的流程、基本原则(如对照设计)及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围绕实验目的设计方案。重点是教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如何提出问题(1学时)、建立及论证假说(1学时)、实施实验(1.5学时)及完成实验报告(0.5学时)等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培养通过现象发现问题能力。

学生分组进行未知药物X影响家兔肺水肿形成的导入性实验,目的主要是练习家兔颈部皮下注射麻醉、运用听诊器记录肺脏呼吸参数,及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研究未知药物X影响家兔肺水肿形成机制的学习积极性。随后,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积极主动思考,提出该实验现象的机制假说。

2.论证假说设计实验,培养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该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有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设计相关实验论证假说,讨论实验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可行性及必要性等进行分析和论证,预测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几次预实验,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最终确定最优实验内容,如实验名称、目的、条件、步骤、预期结果与结论等。教师在此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设计方案的科学可行性,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注重对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实验设计的全过程。

3.实验验证假说,培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各小组按照预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提醒实验关键环节的注意事项,但是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验中遇较难的操作步骤,如家兔颈静脉插管术是该实验的难点,则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观看家兔相关实验教学片,帮助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4.随堂完成实验报告,培养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实验假说验证完成后,学生分析总结各自实验结果,随堂撰写并提交包括实验设计方案、结果、分析讨论、结论的实验报告。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该过程中,对实验从方案设计到具体实施过程所要求注意的客观性、复杂性、严谨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实验设计必须依据一定的设计原则,预期实验结果才可重复、可信,实验设计严谨才能使结果更科学、可靠。

随后,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回访。多数学生希望多开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课,认为这种由自己设计、完成的实验对提高与培养自身的科研素养非常有益,尤其在培养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和科研论文写作方面帮助较大;且认为这种形式的设计性实验课PBL教学法,在大大调动学生通过现象发现与分析解决问题、探索机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更利于师生互动与沟通。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采取PBL法讲授设计性实验课,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体现实验教学课的创新性。同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科研素养、实验设计及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并用心筛选能够顺利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设计性实验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利梅,陈新民,李敏.在设计性实验中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26-1127.

[2]吕英军,鲍恩东,张书霞.设计性实验在动物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45-46.

[3]Yiou R,Goodenough D.Apply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o the teaching of anatomy:the example of Harvard Meddical School[J].Surg Radiol Anat, 2006,28(2):189-194.

[4]邹丹,吴敏范,符文双,臧晋.PBL教学法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J].2013,30(1):95-98.

基金: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科研资助基金(项目编号:XJ201315)。

作者:徐有志

上一篇:电力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论文下一篇:高龄产妇孕期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