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2024-04-27

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精选5篇)

篇1: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

一、植物病害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

(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由于病斑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等。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2.立枯及猝倒——幼苗的根或茎基腐烂、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伏,称为立枯,幼苗迅速整株倒伏称为猝倒。

(四)萎蔫:植株的根或茎部的维管束受病原物的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或影响水分运输,使枝叶失去膨胀状态而下垂,叶片枯黄,凋萎,以致植株死亡。

(五)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的病变,造成不正常的形态结构的状态,称为畸形。

1.肿瘤——植物受害后,组织细胞增生,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而形成肿瘤。2.丛枝和发根——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或发根现象。

3.矮缩、皱缩——植物受病后,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植株或器官萎缩、皱缩。4.畸形、卷叶、线叶和叶变——病部组织发育不均匀,呈现扭曲畸形、卷叶、叶片畸形变成细线状,称为线叶。有的器官转化为叶状,称为叶变。

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上的宏观结构,称为症征,主要有下列几类:

①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在植株病部上表现为明显的霉层,因颜色不同,有绿霉(柑桔青绿霉病),黑霉(甘薯软腐病),灰霉(稻瘟病),赤霉(小麦赤霉病,水稻徒长病)等,有些呈白色或灰色如霜状,则称为霜霉(霜霉病)。

②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在病部上表现各种粉状结构。1.白粉状物——在病部上呈白粉状,如白粉病。2.黑粉状物——在病部上呈黑色粉状,如黑穗病。

3.锈色粉状物——自病部表皮下泡状病斑破裂后,散出鲜黄色或深褐色粉末,状如铁锈。如锈病。

③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原真菌的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产生表面较粗糙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如炭疽病、或产生表面较光滑的黑色粒状结构(分生孢子器、子囊壳),称为小黑粒,如黄麻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

④菌核——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在植物受病部位的表面或组织内,形成形状及大小不一的团粒结构,如水稻纹枯病、菌核杆腐病等。

⑤菌脓状物或胶状物——病原细菌在病部常涌出黄色或污白色的脓状或粘胶状溢滴,或用水挤压病部常见污白色混浊液,如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青枯病等。

三、注意事项

1.症状及为害情况,常因病原和寄主的种类及不同的发病部位、不同的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2.细心观察和比较健株与受害后的异常表现,比较各种类型症状的差异及特点。

四、作业

1. 思考题:

①什么叫病害?病害与虫害,机械伤有何不同? ②认识病害的症状有何意义? 实验二 植物原真菌——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多为水生,少数为土生和陆生。

低等的鞭毛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其它为无隔、多核、发达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均较发达,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一根或二根鞭毛,前生、后生或侧生,鞭毛又分尾鞭和茸鞭二种,是鞭毛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性生殖均以同形配偶子配合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异形配偶配合产生卵孢子。

根据鞭毛特点,鞭毛菌亚门分为四个纲:

1.根钟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不等长双根尾鞭。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后生单根尾鞭。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s)前生单根茸鞭。4.卵菌纲(Oomycetes)侧生一根尾鞭一根茸鞭。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1.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和十字花科根肿病。2.壶菌目(Chtridiales)——玉米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和玉米褐斑病。

3.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及水稻绵腐病(烂秧)。4.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瓜果绵腐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猝倒病。

(2)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马铃薯晚疫病。(3)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和荔枝霜疫霉病。

(4)禾生梗霉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和谷子白发病。

(5)古巴拟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黄瓜霜霉病。

(6)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和十字花科霜霉病。

(7)白锈菌(Albugo candida)和十字花科白锈病。

(8)1~2个霜霉病未鉴定的标本,要求鉴定到属。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根肿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膨大的根细胞内不定形的芸苔根肿菌的原质团?有无见到根细胞内有大量圆球形、厚壁、密集呈鱼卵块状的休眠孢子囊堆?(绘图)

观察白菜根肿病标本,根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地上部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玉米褐斑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组织的细胞内有许多扁球形、深黄色的菌体,这是什么?菌体上有盖状的痕迹这又是什么?

观察玉米褐斑病标本,病斑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特点?

3.显微镜观察水霉菌和绵霉菌玻片(或新鲜材料),比较两个属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孢子囊再生方法有何不同?

观察水霉菌或绵霉菌的卵孢子,雄器和藏卵器是什么形状?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水稻绵腐病(烂秧)标本,表现什么特征?症状属何种类型?

4.从培养皿内挑取少许瓜果绵腐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菌丝体,有无分隔?有无见到姜瓣状或不规则形的孢子囊(绘图)?孢子囊如何释放游动孢子的?有无见到排孢管和泡囊?

雄器和藏卵器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瓜果绵腐病的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5.显微镜观察致病疫霉菌玻片,其孢子囊梗与Pythium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呈节状膨大的部分?孢子囊什么形态?(绘图)

观察马铃薯晚疫病的标本,病块茎和病叶各表现什么特征?有无见到病叶上的霉轮?这是什么?

6.从培养皿上挑取少许荔枝霜疫霉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与Phytophthora的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态?

观察荔枝霜疫霉病的标本,叶部、花穗和果实等部位各表现什么症状?有无见到霉状物?

7.显微镜观察禾生指梗霉的玻片,其孢子囊梗有何特征?孢子囊什么形态?

取谷子白发病株,有无见到病部有许多黄色粉末状物,这是什么?取一块载玻片滴一滴清水其上,轻轻抖动病株让黄色粉末状物落在水滴上,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卵孢子什么形态?颜色?外壁分多少层?观察谷子白发病各阶段的症状(灰背、白尖、白发)。

8.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组织切片,可见到寄主表皮下面的孢子囊堆,什么形状?孢子囊便什么形状?孢子囊如何着生?病组织内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状?外壁有无花纹?

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病标本,叶部和花梗上的症状有何区别?病征有什么特点?

9.任意选取所供的1~2种作物霜霉病标本(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菠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等),挑取病斑背面的霜霉状物少许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分枝的方式,孢子囊的形态,查霜霉菌科分属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

观察上述各种霜霉病的标本,注意叶部和茎部的症状有无区别比较其病斑形态和霜霉状物的颜色有无不同?

附:霜霉科主要属简明分类检索表

1.孢囊梗菌丝状,短,很少分枝······················ 指梗疫霉属(Sclcrophthora)1.孢囊梗分枝明显······················· 2 2.孢囊梗上部膨大,分枝呈指掌状·············· 指梗霉属(Sclerospora)2.孢囊梗细长,直径均匀···················· 3 3.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顶端平切状············ 单轴霉属(Plasmopara)3.孢囊梗叉状锐角分枝········· ··········· 4 4.分枝不对称···················

·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4.分枝两侧对称························ 5 5.顶端尖细······················· 霜霉属(Peronospora)5.顶端膨大呈掌状,上生小梗,小梗上生孢子囊······· 盘梗霉属(Beremia)

三、作业

1.指明绘图的,按要求绘出,并注明所绘各部分的名称。2. 未知霜霉病菌分属鉴定。实验三

植物病原真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寄生于人、动物、植物及其它真菌上。有一类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结合成互为有利的共生体——内生菌根。

接合菌的营养体多数为发达的、多分枝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形成不动的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多以同形配偶囊接触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

接合菌亚门包括接合菌纲(Zygomycetes)和毛菌纲(Trichomycetes)。其中接合菌纲的毛霉目(Mucorales)内有一些是植物的兼寄生菌。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毛霉目,毛霉科(Mucoraceae)

1.匍枝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和番薯软腐病。2.生长在培养基上的毛霉属(Mucor)或犁头霉属(Absidia)。3.接合菌有性生殖异宗结合形成接合孢子的示范材料。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显微境观察匍枝根霉的营养体和无性繁殖体,注意分清其匍伏枝、假根、孢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囊轴等各部,观察匍枝根霉的接合孢子(绘图)。

观察番薯软腐病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2.从培养皿中挑取少许毛霉或犁头霉的菌落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与根霉有何差别? 3.观察接合菌异宗结合的示范材料,在(++)(――)和(+-)三个组合中哪一个组合才能产生接合孢子。

三、作业

绘匍枝根霉的无性阶段和接合孢子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实验四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子囊菌是真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门,多数为腐生菌,也有不少植物的寄生菌,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有一些寄生在昆虫上可作生防菌。子囊菌的营养体除一些低等的种类为单细胞或不发达的丝状体外,大多数均为分枝发达的有隔菌丝体。菌丝体有的还可以构成菌核、子座和子实体等各种组织结构。

无性繁殖:多数子囊菌的无性繁殖很发达,低等的以芽殖方式产生芽孢子。多数子囊以分生孢子梗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子囊菌有性生殖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性结合后均产生囊状结构的子囊,子囊内再形成一定数目的子囊孢子。低等的子囊菌其子囊为裸生的。多数子囊菌的子囊形成于发育不同、形态有别的组织结构——有性子实体(子囊果)内,子囊的壁有单层和双层的。

子囊菌亚门便根据其子囊果的类型、子囊壁是单层还是双层等特点分为6个纲。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3.核菌纲(Pyrenomycetes)4.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5.盘菌纲(Discomycetes)6.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除虫囊菌纲外的五个纲,以核菌纲和腔菌纲为主。1.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和桃缩叶病。2.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的闭囊壳玻片。3.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和小麦白粉病。4.待鉴定的几种白粉菌标本。

5.番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和番薯黑斑病。6.围小丝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炭疽病。7.黑腐皮壳菌(Valsa)和树木腐烂病。8.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 zeae)和小麦赤霉病。9.痂囊腔菌(Elsinoe)和疮痂病。

10.球腔菌(Mycosphaerella)和瓜类褐斑病。11.黑星菌属(Venturia)和瓜类褐斑病。

12.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十字花科蔬菜菌核腐烂病。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半子囊菌纲,外囊菌目(Taphrinales)

显微境观察桃缩叶病的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叶角质层下有一层排列整齐的裸生子囊层,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有无见到成熟子囊基部的脚胞?(绘图)注意病叶的栅栏组织发生何种变形?病叶属何种病变?

(二)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Eurotiales)

显微境观察紫红曲霉菌的闭囊壳玻片,其外壁有几层细胞,是紧密的还是松散的?闭囊壳内有无见到完整的子囊,为什么不易见到?

(三)核菌纲

1.白粉菌目(Erysiphales)

(1)显微镜观察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玻片(或挑取少许禾谷类作物白粉病的白粉状物制片),分生孢子呈什么状态着生?什么形态?

挑取白粉病叶上的小黑粒点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褐色圆球形的闭囊壳?附属丝什么形状?在低倍视野下用小针尖对准成熟的闭囊壳,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的外壁压破,闭囊壳内有几个子囊,什么形状?有无见到成熟的子囊孢子,什么形状?每个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绘一压破的闭囊壳图,有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显微镜观察禾白粉菌吸器玻片,什么形状?

(2)观察所供的几种植物的白粉病标本,其症状有何共同特点?

任选1~2种白粉病标本,挑取其上的黑褐色小粒点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查下列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附:白粉菌科主要属简明分属检索表 1.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2 1.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 3 2.附属丝针形,基部膨大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2.附属丝菌丝状 白粉属(Erysiphe)

3.附属丝顶部卷曲呈钩状 钩丝壳属(Uncinula)3.附属丝顶部呈叉状分枝 叉丝壳属(Microsphaera)4.附属丝菌丝状,不分枝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4.附属丝顶部呈叉状分枝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球壳菌目(Sphaeriales)

(1)显微镜观察番薯长喙壳菌,有无见到具一根长喙的子囊壳?子囊壳内有无完整的子囊?为什么不易见到?子囊孢子什么形状?(绘图)

从病组织上挑取少量黑色霉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几种类型的内生分生孢子?其形状和细胞壁的厚薄有无区别?

观察番薯黑斑病标本,病苗和病薯块表现什么症状?病部有无见到黑色刺状物和霉层?(2)在显微镜下观察围小丝壳菌引起的炭疽病切片,注意其子囊壳与子座的关系,子囊壳什么形状、颜色?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子囊间有无侧丝?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多胞?有无颜色?

观察各种植物的炭疽病标本,有什么病征?

(3)显微镜下观察苹果树腐烂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黑色子座组织,子囊壳什么形状,有无长颈,与子座的关系怎样?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或多胞?有无颜色? 观察黑腐皮壳菌的无性阶段(Cytospora)、分生孢子器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发达的子座组织,孢子器有几个腔室?分生孢子什么形状?单胞、多胞?有无色泽?

观察果树腐皮病标本,属何种类型的症状?病部有无见到黑色小粒点或孢子角?

(4)显微镜观察小麦赤霉病穗的组织切片,注意子囊壳与子座的关系?子囊壳什么形状、颜色?子囊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子囊间的拟侧丝?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怎样排列?子囊孢子什么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绘图)

观察小麦赤霉病标本,病穗上有无见到粉红色霉层和蓝黑色小粒点,是什么? 3.

(四)腔囊菌纲

1.多腔菌目(Myriangiales)

显微镜观察痂囊腔菌引起的疮痂病组织切片,可见到子座内有许多散乱排列的子囊腔,每个子囊腔内有几个子囊?什么形状?子囊壁是单层还是双层的?子囊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 观察柑桔疮痂病、葡萄黑痘病标本,在叶、茎和果实上的症状有何特点? 2.座囊菌目(Dothidiales)

显微镜观察瓜褐斑病组织切片,子座内的假囊壳什么形状?假囊壳内的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还是双胞?有无色(绘图)

观察瓜褐斑病标本,茎部和叶部的症状为何不同,有无见到黑色小粒点,是什么? 3.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

显微镜观察梨或苹果黑星病组织切片,假囊壳什么形态?假囊壳内的子囊什么形态?如何排列?有无见到子囊间的拟侧丝?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如何排列?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双细胞是否大小均等?(绘图)

观察黑星病标本,叶、枝、果实等部的症状各有何特征?

(五)盘囊菌纲,柔膜菌目(Helotiales)

观察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的标本,每一菌核可形成几个子囊盘?子囊盘外观呈什么形状?

显微镜观察核盘菌子囊盘切片,子囊盘可分为子实层、囊层基和囊盘被等部分,仔细观察子囊层的构造,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有无见到子囊间的侧丝?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还是多胞(绘图)

观察核盘菌引起的十字花科作物菌核腐烂病标本,寄主被害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有无见到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三、作业

1.上述指明的绘图。2.白粉菌鉴定到属的结果。

实验五 植物病原真菌——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其中低等的多为寄生或专性寄生菌(活物营养寄生菌),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如多种作物上的黑粉病和锈病,高等担子菌多数为腐生的,亦有一些兼寄生菌,一些高等担子菌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联结成互为有利的外生菌根。

担子菌的营养体为发达的,分枝有隔菌丝体。一些担子菌的菌丝体上有锁状联合。高等担子菌的营养体能组织成结构紧密的大型子实体,如蘑菇。

担子菌的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双核的夏孢子外,多数都不很发达。有性生殖配合方式简单,性结合后从担子上形成外生型的担孢子。

担子菌根据担子果有无和担子果的发育类型分为三个纲。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2.层菌纲(Hymenomycetes)3.腹菌纲(Gasteromycetes)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仅做冬孢菌纲

1.栅锈属(Melampsora)和亚麻锈病(M.lini)。

2.柄锈属(Puccinia)和小麦秆锈病(P.graminis)、条锈病(P.striiformis)和叶锈病(P.recondita)3.单孢锈属(Uromyces)和豆类锈病。

4.胶锈属(Gymnosporangium)和苹果锈病(G.yamadai)的性子器和锈子腔阶段以及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5.黑粉属(Ustilago)和腥黑粉属(Tilletia)典型的冬孢子萌发玻片。6.黑粉菌的主要属及其引起的黑粉、黑穗病。

(1)黑粉属: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或玉米黑粉病(U.maydis)。(2)轴黑粉属(Sphacelotheca)和高梁或玉米丝黑穗病(S.reiliana)。(3)腥黑粉属:小麦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4)条黑粉属(Urocystis)和小麦杆黑粉病(U.tritici)。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锈菌目(Uredinales)

1.显微镜观察观察亚麻锈病的组织切片,有无见到寄主角质层下排列整齐的冬孢子堆?冬孢子什么形状?有没有柄?相互如何联结的?

观察亚麻锈病标本,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小麦三种锈病的冬抱子有何差别?(给其中一个冬孢子图)

显微镜观察小麦锈菌的夏孢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无见到外壁的微刺?有无见到发芽孔?(绘图)

观察小麦三种锈病标本,比较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有何差别?

3.从豆类锈病病叶上挑取少许夏孢子和冬孢子分别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绘图)和柄锈属的冬孢子比较有何不同?

4.显微镜观察苹果锈病组织切片,可见到病叶的表面有瓶状的性子器,有无见到性抱子和受精丝?病叶的背面有袋状的锈子腔,锈孢子是如何着生? 从桧柏上的冬孢子堆挑取少量胶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有长柄、双细胞的冬孢子(绘图)?从细胞壁的厚薄程度、冬孢子柄的长短、是否胶化等,比较胶锈属和柄锈属的冬孢子,有什么不同?

观察苹果锈病在苹果叶上和桧柏枝条上的症状,分别为胶锈菌的什么发育阶段?

(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1.显微镜观察黑粉菌属和腥黑粉属的冬孢子萌发的玻片,比较它们的萌发方式有什么不同(担子有无分隔、担孢子侧生还是顶生、担抱子的数目和形态)。(绘图)

2.取小麦散黑穗病或玉米黑粉病、高粱或玉米丝黑穗病、小麦黑穗病和小麦秆黑粉病的标本,分别挑取少许黑粉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黑粉属、轴黑粉属、腥黑粉属和条黑粉属的冬孢子有什么不同。(绘2个属的冬孢子图)

观察上述各种黑穗、黑粉病的标本,注意其发病部位,是局部性的还是全株性?

三、作业

上述指明的几个绘图。

实验六

植物病原真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很多是腐生的。有些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用途;有些是人和动物的寄生菌;还有一些可引起重要的植物病害。

其共同特点是不进行或自然情况下不常进行有性生殖;营养体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大多数为发达的有隔菌丝;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根据其营养体、无性繁殖体的形态以及分生孢子发育的特点分为三个形式纲。芽孢纲(Blastomycetes):营养体单细胞,以芽殖方式产生芽孢子。

丝孢纲(Hyphomycetes):营养体为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于散生的孢子梗或分生孢子座上。还有一些不产生任何分生孢子,只有营养菌丝和菌核。

腔孢纲(Coelomycetes):营养体为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于孢子盘上或孢子器内。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一)丝孢纲

1.稻梨形孢菌(Pyicularia oryzae)和稻瘟病。

2. 黄萎轮枝菌(Verticilium albo-atrum)或大丽花轮枝菌(V.dahliae)和植物的黄萎病。3. 长蠕孢属(Bipolaria)和玉米小斑病(B.maydis)。4.尾孢属(Cercospora)和芹菜叶斑病(C.apii)。5.镰孢属(Fusarium)和植物的枯萎病。

6.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植物的幼苗立枯病。7.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植物的白绢病。

(二)腔孢纲

8.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盘长孢属(Gloeosporium)和植物的炭疽病。9.茎点属(Phoma)或大茎点属(Macrophoma)和果实的黑腐病。10.壳针孢属(Septoria)和芹菜斑枯病(S.apii)。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显微境下观察稻梨孢菌的玻片,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2.显微镜观察轮枝菌的玻片,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怎样分枝?

3.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4.显微镜观察芹菜叶斑病菌(自制玻片):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什么形态?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5.从培养皿的菌落上挑取少许镰孢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两种分生孢子?各呈什么形态?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

6.从培养皿的菌落上挑取少许立枯丝核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如何分枝的。(绘图)

7.观察齐整小核菌的培养特性,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丝有何特征?菌核什么形状?显微镜观察菌核的切片,表层细胞和内部细胞有何不同?

8.显微镜观察炭疽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盘什么形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什么形状?

有无见到黑色的刚毛?(绘图)

9,显微镜观察果实黑腐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器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孔口?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无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10.显微镜观察芹菜斑枯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 11.观察半知菌主要属引起的植物病害,属何种类型的症状?产生什么病征?

实验七

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观察及细菌病害的室内诊断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各种细菌病害症状类型的标本、图片、挂图;待诊断的细菌病害的新鲜病株,已知血清的稀释液;手持放大镜、干净的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吸水纸、刀、针、剪等用具。

二、实验步骤

(一)症状观察

1.腐烂

柔嫩多计肥厚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尤其是贮藏器官组织、受病原细菌寄生后往往发生腐烂,造成这类症状的细菌,大多是从植物的伤口侵人的。欧氏杆菌属(Erwinia)中的许多种都可以引起多种植物发生腐烂,如白菜软腐病。

2.叶斑、叶枯

叶斑病主要是叶片局部的细胞或组织受细菌侵染后坏死而形成的症状。在具有网状叶脉的寄主植物上叶斑常呈多角形,如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棉花角斑病、豆类叶斑等。在禾谷类作物及其它具平行脉的植物上叶斑多呈现为长条形,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

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初期常呈现半透明的水渍状,大多数叶斑病的病斑周围由于毒素的作用,有一黄色的晕圈所包围,有些叶斑病的坏死部分,容易在后期脱落形成穿孔,如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桃细菌性穿孔病。

3.萎蔫

是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所引起的症状,如棒状杆菌(Clavibacter sp.)所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引起的花生、烟草、番茄、桑树等的青枯病。4.癌肿和其它畸形

植物的薄壁组织局部受病原细菌侵染后发生的刺激性病变,引起癌肿的病原细菌可以产生一些生长激素,刺激细胞分裂增多或体积增大,而呈现瘿瘤或簇生等现象,如癌肿野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所引致的苹果毛根病,仁果类,核果类及葡萄的根癌病。

(二)细菌病害的室内诊断 1.显微镜检验法

将典型、新鲜的病组织洗刷干净,用解剖刀或剪刀在病健交界处剪取一小块病组织,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有大量的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则可初步诊断该病组织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2.血清反应法(载玻片凝集反应)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取一小块病组织浸于其中,静置片刻,让细菌自行涌出,(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制成细菌悬浮液。

(2)将病组织移去,加一滴已知病原细菌的抗血清,充分混合,观察是否有凝集集物形成,可另设一滴不加抗血清的作对照。

三、作业

1. 描述所观察的各类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2. 细菌病害血清诊断法的检验结果。

实验八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

一、目的

学习从感病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病原细菌纯培养物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新鲜的病组织。

酒精灯、灭菌的细菌培养基、灭菌的干净培养皿、分离接种用具、升汞液(0.1%)、漂白粉液(1:14)70%酒精、油性笔、火柴。

三、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1.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流通; 2.用0.1%升汞液将实验台面抹洗干净,再铺上湿毛巾; 3.将所需用品都放好在工作台,操作时尽量避免走动。

四、病原细菌的分离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1.将冲洗干净的新鲜病组织剪切成小块,在70%酒精中浸一会迅速移入0.1%升汞液中处理1-2分钟(时间的长短因材料不同而异),后移入漂白粉液中浸1-2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如分离的材料为肥厚多汁的组织或较粗的茎、根、枝条等,可将其表面蘸上酒精并在火焰上灼烧进行表面清毒,然后以灭菌的解剖刀削去表皮,在病部边缘挑取一小病组织块)。

2.取一灭菌的培养皿,加一滴无菌水在皿内,将上述已经过表面消毒的病组织置于其中,用灭菌的解剖刀将病组织切碎,静置片刻,制成细菌悬浮液。

3.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少许细菌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自左至右划数条线,使用过的移植环再经火焰灭菌,移动培养皿的位置,移植环,连接上线末再划数条线,如此操作。在该培养皿的琼脂平板上重划3-4次,便可能获得分散的单个菌落。

4.将培养皿倒置,在26-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后,观察检查,如见分散的单个细菌落则进行移种,纯化并保存。

(二)平皿稀释法 1.取四个灭菌的培养皿按顺序排列,每一个皿内各加入一滴无菌水。2.细菌悬浮液的制备(同上项2)

3.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取1-2环菌液移入第二个培养皿中,略略搅动,再从第二个培养皿内蘸取1-2环稀释后的菌液移入第三个培养皿内,如此依次移至第四个培养皿或至最后一个培养皿为止。

4.将已完全熔化的培养基待其冷却至45℃左右,在各培养皿内倒入10-15毫升培养基,轻轻摇动使其与皿内的细菌悬液充分混匀,静置待其冷凝后即按上项方法培养、检查、纯化和保存。

五、作业

交分离所得的纯培养菌种1支。

实验九

植物病毒的传染试验

一、实验材料

TMV病叶

健康的心叶烟植株

白菜花叶病

健康的白菜植株

无毒菜蚜

金钢砂、纱布、消毒研钵、毛笔、标签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植物病毒汁液摩擦传染试验 1.制备病毒汁液:取一小块TMV病叶,用水洗干净,放在研钵中磨碎,加蒸馏水2~10倍再进行研磨使得到病毒汁液。

2.用肥皂洗净双手,取健康的心叶烟植株一盆,在其上部已展开的三片叶的正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金钢砂。

3.左手托住叶片,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纱布沾取少许病毒汁液,轻抹叶片,注意叶片各部位都要抹到,但不要重复以免擦伤叶表面,抹后用蒸馏水冲洗叶面以去除多余的病毒汁液及残存的金钢砂,接种后即告完毕。

4.用肥皂将双手充分洗干净,按上法用健株烟叶研磨的汁液进行接种作对照。5.将接过种的植株及对照植株放入无虫温室中,三天后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结果。

(二)介体蚜虫传染试验

1.用毛笔取无毒菜蚜20头,放在小皿中饿半小时后,移到白菜花叶病株上(病叶上先放上一张1平方厘米的白纸,将蚜虫先移到纸片上,让其慢慢爬到病叶上)饲毒5-10分钟。

2.将饲过毒的蚜虫用毛笔转移到4株白菜健苗上,每株5头(每一健苗先放一张1平方厘米的白纸片,将带毒蚜虫移到纸片上,任其爬到叶片上取食)传毒接种24小时后,喷乐果将所有蚜虫杀死。

3.用无毒菜蚜直接移到白菜健苗取食作为对照。4.2-3周后,观察发病情况并记录。

三、作业

两种传染病毒试验记录结果及写出分析报告。

实验十

植物病毒的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验材料 TMV病

健康的心叶烟幼苗

消毒研钵、纱布、薄壁小管、烧杯、水浴箱、试管、棉花、1毫升及10毫升吸管、小碟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失毒温度的测定

1.取TMV病叶在研钵中研碎,用双层纱布过滤压取汁液,1毫升吸管将病毒汁液分别装入5个薄壁小管中,分别标记处理的温度。

2.将恒温水浴箱调至95℃、90℃、80℃、70℃和60℃五个温度等级。

3.从高温至低温,依次每种温度放入一支装有TMV病毒汁液的薄壁小试管,各处理10分钟,取出立即置冷水中冷却。

4.按常规汁液摩擦接种法,分别将五种不同温度处理过的病毒汁液接种在心叶烟的健康植株上,挂好标签,放置于无虫温室中。

5.接种后第三天观察接种过的叶片坏死枯斑出现的情况,记录结果。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病毒的失毒温度。

(二)稀释终点的测定

l.取六个小碟分别标记稀释度为1:10,1:102,1:103,1:104,1:105、1:106。2.用10毫升的吸管吸取蒸馏水分别放入六个小碟内,每碟9毫升。吸取1毫升TMV汁液,放入1:10的小碟中,搅匀。

4.从1:10的小碟中吸取1毫升稀释1O倍的病毒汁液移入第二个小碟中,获得1:102的病毒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至第六个小碟,分别获得六种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汁液。5.从稀至浓,将六种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汁液分别用常规接种法接种在健康的心叶烟植株上,置无虫的温室中。

6.接种后第三天观察接种过的叶片坏死枯斑出现的情况,记录结果。失去浸染力前一个稀释度即为该病毒的稀释终点。

三、作业

病毒致死温度和稀释终点试验记录结果及写出分析报告。

实验十一 植物线虫病的症状观察、病原线虫的识别及线虫的常规分离方法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1.常见的农作物线虫病害标本:小麦粒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花生或柑桔根结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水稻潜根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

2.显微镜镜检用具。

3.带有活线虫的植物病组织或土壤标样。

4.分离线虫用的漏斗、纱布、小烧杯、吸管、离心管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1. 取所提供的各种植物线虫病害的标本,观察其受害部位及症状特点并作记载。

2.显微镜观察几种植物线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注意其是雌雄同形还是雌雄异形,及其内部主要器官。

3. 用漏斗法分离病植物或土壤中的活线虫,取病组织或土壤20克,置于盛有清水的纱网漏斗中(用双层纱布包扎亦可),在20-25℃的室温下静置24小时。线虫即会慢慢游出滑落到漏斗底部的乳胶管中,然后轻轻打开乳胶管的止水夹,用小烧杯收集漏斗底部的液体,用每分钟约1000转的离心机将此液体进行离心去掉上层清液,用吸管吸取一滴沉淀液置载玻片上,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活动的线虫?注意区别土壤中的寄生线虫和非寄生线虫。

三、作业

1.描述2-3种线虫病的症状特点。2.绘一种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图。

3.记述线虫分离的结果。

篇2: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提高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探索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作为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专业的一门独立开设必修课程,探索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积累更新实物标本、拓宽标本的来源渠道、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增设综合性实验以及模拟科学研究等几个途径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实验课的后效应,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明显效果.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实验科学与技术英文刊名: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7(4)分类号:Q945.8 S432.1 G642・423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教学效果 探索

篇3: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植物保护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在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一、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确定合理的课程内容

(一) 分析比较国内外教材, 注意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

目前, 植物病理学实验的国内教材和参考书不是很多, 代表性的为南京农业大学方中达教授 (已故) 的《植病研究方法》 (1998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南京农业大学许志刚教授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1993年, 农业出版社出版社) 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广宇教授的《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 (2002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 。这三本教材内容丰富、详尽, 知识点覆盖面广, 理论体系也较为完整。只是由于出版年限稍长, 教材中介绍的植病新技术略显陈旧。

在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情况, 在确定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内容时, 我们还注意了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在纵向上, 对已先修的微生物等课程中的内容, 我们就不再介绍;在横向上, 与植保技术、植物病原学、农药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员进行了广泛交流, 明确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尽量减少重复性内容。经反复商榷, 我们将植物病原物的形态观察及所致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植物病害的初步诊断 (“柯赫氏”法则系列实验) 、植物病害流行扩散过程模拟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教学内容的有机取舍。

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植保专业大学生课程设置的实际, 我们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取舍。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植物病原物的形态观察及所致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和植物病害的初步诊断 (“柯赫氏”法则系列实验) ;并且, 明确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1、在内容上重点围绕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 明确这是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要达到普通植物病理学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 完成植物病理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2、立足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加强的特色, 对植物病原的分子诊断技术等一些较新的技术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要求学生有所接触和了解;3、体现专业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尽可能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现场教学, 注重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例如, 在“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教学时, 我们不仅仅让学生在实验室观看制作好的标本, 还将这部分内容和“植物田间病情调查”结合在一起, 带领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的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教学, 同时聘请当地植保站的专家协助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自学, 是我们教学方法改革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提供必要指导前提下, 我们尝试着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一般以组为单位, 在实验完成后, 各组派一名同学为代表, 给全体同学和老师汇报实验进展情况和结果分析, 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教师再对各组同学的表现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和点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自己弄懂, 还要想办法把问题讲清楚。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非常重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数码照相和摄像技术, 尽可能地将植物病害的各种典型症状、植物病原微生物形态结构和侵染过程描述等图形化和视频化, 并应用于教学, 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目前, 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植物病害症状和病原微生物形态的多媒体信息库。此外, 我们还建立了师生网络交流平台。

三、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而实践教学更是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普通植物病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要求实验教学中实践性内容占主导地位。

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 我们采取了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的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性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等知识点的理解, 提高基本操作能力。而设计性的综合实验则要求学生全程规划、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并最终撰写实验报告, 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验技能相结合的能力。这样做, 真正实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 在“教”和“学”的问题上难度增加了;但起点高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 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提高。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一直以来,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都是沿用比较单一的考核模式, 即最终成绩主要由平时实验报告决定, 辅以随机抽查的操作考核。在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都是“照本宣科”, 按照实验指导书描述的方案和步骤, 机械地去完成实验, 写出来的实验报告也是大同小异, 缺乏个人的分析和见解。这种检验学生学习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真正把教学目标转到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 就必须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 我们的总体考核除了保留原有的实验报告成绩和操作考试, 还增加了书面理论知识考试和“柯赫氏”法则系列实验考核, 将各项成绩按一定百分比计入总体考核成绩。一般书面考试成绩占总体考核的20%, 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15%, 实验报告成绩占45%, “柯赫氏”法则系列实验考核成绩占总体考核的20%。此外, 平时出勤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按1~5分的浮动分计入总体考核成绩。采用浮动分, 主要是为了鼓励基础虽稍差, 但平时学习认真努力的学生以及奖励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改革考核方式的同时, 我们还准备建立计算机管理的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

五、结束语

以上只是我们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初步探索和实践。在具体实施教改的过程中, 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 并非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任毅梅.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6 (24)

[2]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1)

篇4: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摘要:针对民族学 生如何学好《普通植物病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探讨及改革,切实提高民族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族学生 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新疆是个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在新疆高校占有一定比例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认知、了解和掌握专业课,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关键之处,就是要他们学好专业基础课,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可以让他们了解本专业的性质和用途,激发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素质的骨干课程,但这门课程内容庞杂、抽象、微观、晦涩难懂,对于民族学生来说,由于语言的差异,会造成他们对这门课程内容理解上的差异,对学习这门课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通过近几年我们的课堂教学经验,实验教学实践,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教学资源,针对民族学生总结了一套教学经验,并对改善及提高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一、结合实际,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实行学分制以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课时大为缩减,总课时64学时,理论44学时,实验20学时。民族学生虽然进校后要预科一年学习汉语言,但在文字的理解上尤其是专业词汇有困难,加上这门课内容多,要想在有限课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优化重组课程教学内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章节重点

民族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有认真记笔记的习惯,主讲教师要留有记笔记的时间,这样以来每堂课内容相对就会少一些,加之普病课程内容有十四章,内容多,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内容,把握章节重点,极易形成台上灌输台下死记的模式,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教学枯燥乏味,也会使学生丧失专业学习的兴趣。

课程章节内容安排上,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如第十二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这章内容不讲,因为本专业有一门课程《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预报》会涉及这部分内容,其他章节必须总结出各章节,各小节的主导知识点,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强调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例如,病原菌分类是民族学生学习这门课最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这就需要主讲教师在讲每个门的分类时做一个树状图表,门下根据什么特征分哪些纲,每个纲下又如何分目,目下如何分属,属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先要归纳,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每一门的病原分类很多,并不一一都讲,主要讲一些常见病害的病原分类特征,如卵菌门真菌重点讲霜霉目中霜霉的几个属,因为霜霉病是常发性病害,不同植物霜霉病的病原归属也不相同,这样有比较的讲解,易于民族学生掌握。同时在实验教学中,也会重点把不同植物霜霉病害让民族学生观看其症状,并且让民族学生自己动手挑霜状霉层,做临时玻片,显微镜观察病原,鉴定到属,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课自己动手实践,加强了民族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慢讲,把重点、难点内容讲透彻

慢讲即语速放慢,对课程的重点内容一定要慢讲,讲透彻。慢讲,一是可以让民族学生有反应和思考的时间;二是可以让他们明白和理解讲课内容,有记笔记的时间。例如,在讲述担子菌门真菌时,锈菌的生活史叫其他真菌复杂,典型锈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不同锈菌产生孢子种类不同构成了锈菌生活史的多样性。针对这部分内容,我们搜集了大量病原电镜图片,对整个生活史中各种孢子发育过程详细讲解,讲透彻,民族学生就会对各种孢子的形成及形态特征有了直观的认识,就会对各种类型孢子属于什么样的生活史类型也就容易搞清楚了。

二、课前提问,课后总结归纳,布置作业,加强民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每堂课上课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并且给他们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门课程最终以综合成绩来评价民族学生的成绩,综合成绩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来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和上课表现来体现,课前提问是平时成绩的重要体现。通过这种方式,主要是想让民族学生记住这门课程必须要求掌握的知识,同时也迫使学生在课前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上课期间,也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先进行思考,回答,然后主讲教师再讲答案,这样通过强调可以加深民族学生的记忆。每堂课结束前留几分钟总结课堂内容,反复强调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每章讲完也要进行归纳总结,课后给他们布置作业,作为平时成绩进一步巩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民族学生的对这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传统的板书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板书教学是广大教师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这门课内容多、抽象,如果完全依赖板书,恐怕无法完成既定的课程内容进度。这门课程板书是采用一种提纲式板书模式,目的是让民族学生知道这堂课讲了哪几块内容,并且通过板书,可以突出讲课重点。

这门课大部分内容主要讲生物病原及其分类,都是很微观的,如果依赖板书容易造成民族学生感知认知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讲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病原物形态特征时,利用多媒体,通过演示和播放植物病害的图片,病原物的形态图片,动画等,可使“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增强民族学生的感性认知,并且多媒体可以节省板书时间,能讲授更多内容,使授课紧凑,激发他们对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通过传统板书教学,教师授课特点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针对民族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有困难的现状,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进,切实提高民族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有力,虞海萍.农科院校民族学生专业课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业学报,2009,(19):200-202.

[2]景岚,周洪友,胡俊,张笑宇.《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研究及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01):192-193.

[3]刘元春,袁红霞,申顺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2,(04):127-128.

篇5: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1 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

就普通病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来说,我们采取的是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要抓住基础实验,循序渐进,合理地与理论课有机配合。基础性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应用相关的技术,独立自主地进行植物病理学实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操作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在基础实验中,例如针对“植物病害症状观察与描述”的相关实验,过去通常是室内观察干制标本,而现在我们带上标本在校园、实验基地直接观察病害,将标本和田间的发病症状对照,同时让学生自己在温室接种发病。活体发病比标本的病状和病症更加直观,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对病害的各种特性印象深刻,记忆起来就很轻松自然。实验过程中用植物病害标本和真菌培养物来代替永久玻片,增加学生动手制作临时玻片的机会,学生制作的临时玻片与永久玻片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真菌的鉴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病害人工接种、潜育期观察和病害鉴定等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自选实验项目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全程规划,实验的每一步骤都要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结合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开放型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充实实验教学资料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践教学除实验教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实习。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课程结束后,在生产季节里安排了1.5周的教学实习。教学实习采取室外采集、调查和室内鉴定两大部分。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最好的途径,要充分发挥实习的作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给每个小组定额采集任务、鉴定指标和调查任务;且学生实习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预习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到实践中去。根据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带领学生深入田间、果园、实验基地等进行实地观察病害的危害病症和病状,调查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采集病害标本,并要求当天采集的各种标本及时处理,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领带下,分工协助,互相配合,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标本的质量。小组随时讨论实习遇到的问题,每段实习结束及时进行师生大讨论,解决实习中的共性问题。学生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书籍进行各种病害的鉴定。几年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和责任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实验室病害标本的数量,使实验教学的材料更加丰富,为下一级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科研公共平台,为实验教学服务

为了使普通病理学实践教学效果达到使学生能够胜任科研工作和植保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直接利用我院科研平台的研究项目,把教授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课后以小组形式进入科研平台,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选择实验方向,辅助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参与研究生的学术研讨会和进展报告。这样学生既了解学科的前沿,又锻炼了实验技能,而且公共平台上的科研氛围及教师的科研精神和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的了解及兴趣,为学生将来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获得国家级项目的比例比以前提高了1倍以上。

4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制度

以往的实验课为理论课的一部分,不单独设立考试,且大多以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评定依据,这样常常使学生过分注重实验报告的完成,而忽略了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甚至有学生在实验课上滥竽充数,不认真做实验,抄袭他人作业,达不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改变过去的做法,给学生留有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时间,在仔细观察后完成实验报告,而且教师在课堂上随时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同时,我们还实行课堂考核制度,每节课随机抽查实验报告,检查完成情况,并针对实验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对实验内容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替别人作报告或抄袭的可能。实验成绩主要由课堂考核、实验报告和出勤情况组成。

实践教学的考核则综合采集标本数量、制作标本质量、鉴定准确率、永久玻片制作质量、实习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实习报告的写作和实习课程考试等因素。在考核中实行小组与个人相结合的办法,即标本的采集数量、袋装标本和塑封标本的制作质量是以小组为单位,而玻片标本和标本鉴定等是以个人为主。这些考核制度的改革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成绩,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5 充分发挥网络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各类植物病害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但这部分比较枯燥,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近几年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积累了较丰富的植物病害症状、病原形态的照片,设立数据库,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便于教师随时取材应用于课堂教学。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原菌的生活史和侵染发病过程通过照片、动画和视频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展示,活化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将田间发生到课堂模拟,微观现象通过直观动画反映的设想。

2009年开始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在新建的植物病理学网址 (http://jpkc.jluhp.edu.cn/zwkx/zwbl/index.asp) 中有实验/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相关链接、网站论坛等内容,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图片、电镜图谱、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同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预习和复习实验课程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 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能力的提高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改革就是要将学生列为主体,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得以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各项技能及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在未来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小宁, 黄丽丽, 谢芳琴.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8, 97 (3) :7-10.

[2]张娜, 杨文香, 杨军玉.植物病理学科本专科生教学现状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0, 12 (2) :224-227.

[3]高智谋, 陈方新, 吴慧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 2005 (3) :53-54.

[4]徐建强, 林晓民, 廉业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 5 (6) :104-106.

[5]张俊华, 张艳菊, 李永刚.加强植物病理学实验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4) :73-75.

[6]景岚, 周洪友, 胡俊.植物病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11) :158-161.

[7]赵春青, 刘振宇, 刘爱新.提高普通植物学实验教学效果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7 (4) :111-112.

[8]李文英, 王建明, 宋东辉.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3) :258-260.

上一篇:工程监理企业的甲级资质等级标准有哪些?下一篇:村产业扶贫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