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2024-04-11

广州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1:广州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广州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炎热的七月我们怀着崇敬之心和学习心态来到华南范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将近半年的培训与实践学习。

理论培训主要是聆听了黄牧航、韩裕娜、杨文轩、谭华、邓星华、杨忠伟、庄弼、陈慧敏、曹杰、周爱光等专家、教授智慧而实用的专题讲座、报告,学习的内容是理论前沿、思想前瞻、实践前端,非常充实而精彩;无论是高水平的集中研修,还是耳目一新的教育实践,都给予我们脱胎换骨似的“充电”,荡涤了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

我们能够参加这样大规模、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我要说声感谢,感谢省与市教育局领导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和一个学习的平台;我们的班主任王伟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对我们也很严格要求,如严格考勤,交流记录,及时督促完成作业等等;感谢华南范大学,是他们对我们的这次培训活动一直给予热情关怀和精心组织,使我们能顺利地完成这次的培训与实践(华师附小);感谢的是每次活动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们,他们的精心准备和优秀的教学理论与技能,使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体育学科的热爱和科学探究精神,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现将参加这次培训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领悟新课程在开班典礼上,傅永聚教授讲了孔子是一位关怀人性、启迪智慧的卓越智者。

2.在学习中感悟一种精神在每次的活动中,讲课老师给我们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我们的一种人格魅力的培训。因为每一次的讲课都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师团队的智慧,无一不给我们感受到他们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这种可贵的精神。让我们体会到无论什么时候到应该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我认为“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难以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一个没有激情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上课。”

3.在学习中提升教育理念理会体育教学“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重要理念,教育是一种良心事业,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家长负责、要对学校和社会负责。一名学生对我们老师而言可能只是几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那可是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几百啊!因此,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吧,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做教师的良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的是去挖掘教材内容,赋予其情,赋予其境,让枯燥的教材内容灵动起来,鲜活起来。让“一潭死水”变成“源头活水”。

4.在这次培训学习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机会。西方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就有了两种思想。如我们开展了同课

异构、如何听课评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主题的研讨活动,让我在教材处理、队形调动、教材教法与学法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让我客观地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可以取长补短。

5.在学习第二阶段——实践,我被分到华师附小吴启航校长带领的第三组,我们这组共有8名教师,在这7位教师中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优点与特色,实践的5天里,我利用课余跟他们一个一个的进行交流,得到了很多上课的技巧和怎样才能组织好学校性的活动。

第三天我们听了华师附小杨发增.李作义.邓小军三位老师的同课异构——《立定跳远》,他们多彩丰富的教学情景与严谨的教学步骤,让每位听课的老师在敬佩之余还对体育课堂有更深的认识。

在吴启航校长的指导下我们8位老师都上了自己的一堂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以下是我上这堂课的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水平三的一节篮球课,内容为《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后在吴启航校长和李作义老师等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以下是各位老师的意见和我课后的反思。

课开始部分进行课堂常规训练。我主要是清点人数、检查服装和队形队列训练,不断强化学生上课纪律性,同时还要进行了热身运动,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使学生运动器官进入状态。通过游戏抛

接西瓜进行球性的练习,使学生在运动中感知篮球的快乐,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不过在热身运动的时候,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

二、课基本部分进行是学习双手胸前传球和游戏比赛。开始我在给同学们讲解动作要领与方法的时候,讲解的动作要领有点频繁,还不够简练明了。从而导致学生自主性练习的时间短了。其次,就是我让学生们练习时队形的变换没有考虑的很到位与男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应该在上这节课之前就应该考虑到上课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再次,学生在接球的时候还是没有明显的缓冲动作,学生对这个习惯不重视。在这样情况下,我要及时给学生纠正动作,通过正误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动作学好。最后,在练习过程中,对纪律问题强调不够。

三、课结束部分主要是放松与讲评。在这个环节我带领学生一起做放松运动,放松运动应在平静状态中进行,并由头到上肢再到下肢慢慢地放松。讲评时,我只在点评课出现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给学生交流互评。

以上三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会多向老教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经过了我自己的不断反思再加上其他老师的一些宝贵意见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怎样才算是一节好的体育课”,最主要的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魂”,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健康(包括心理,社会,身体),给予学生发展的“台”,给学生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调节课堂教学的情,以情感人,对事业充满激情。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这就是我们上体育课的最终目的。

关于今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两个建议:

1.做“学习型”、“研究型”体育教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育教师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学习、探索,做一个“研究型”体育教师,促进自身体育素养的持续发展。

2.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作为“体育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用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引领所在学校其他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这也是研修班活动开展的本意所在。

在教学中,选择性、个性化的;教师如何把教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怎样备课更精准;如何保证学生的眼球“长久”闪闪发光;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改变教师“单干式”备课文化为“共享式”文化;如何培养英语思维和交际能力;如何从“公开课”磨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都值得我们反思。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确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尊重学生人

格、尊重学生选择,要超越书本,发表独立见解,教师要大胆创新,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和激情的过程,要解放学生,为学生创设自由思想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学会容忍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质疑,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做一个有“心”的教师,让更多的学生“追随你”。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熠熠生辉的生命;反思每一次讲课、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次困惑……都将让教师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一古老的哲学话题。世界上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位教师,但肯定会有这样两类教师:一类是充满思想的,一类是成为思想的奴隶的。学会反思,做一名有“的”教师,是你我共同的选择。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周爱光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吸引,如果不做有“心”人,就不可实现。我要像他那样,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幸福和精彩,做一名有“心”的教师,实现充实、快乐、成功与美丽!

篇2:广州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常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常教人„2003‟16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推动我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以下简称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走上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和认定

第1条 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成果显著,在学科教学中积累了成功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第2条 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特殊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和校外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原则上从市区直属学校优秀教师和辖市(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中产生。骨干教师的推荐要依据申报条件(由常州市教育局制订)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选拔。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充分考虑被推荐者的师德表现、教育教学实绩。

第3条,骨干教师每两年评选一次,由市教育局组织专门机构进行评选,对经评选确定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颁发证书、建立档案。

二、培训

— 1 — 第4条 骨干教师的培训分评前培训和提高培训两种形式。评前培训即对被推荐为骨干教师的候选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形式、管理等参照《常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在评选骨干教师的依据之一。提高培训即对已被评为骨干教师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分学科进行,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质不断提高,并从中产生出一批常州市学科带头人的后备人选。

三、职责

第5条 骨干教师必须担任本学科(专业)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增强课程意识,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带头上好研究课,每学年在校及以上范围开课应不少于2节(其中片级及以上范围不少于1节)。三年中参加辖市(区)级以上的教学评比活动不少于1次,并获二等以上奖励。

第6条 骨干教师必须承担对本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帮带任务,3年内培养出1—2名同学科的校(乡镇)级及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所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应在辖市(区)级及以上教学评比或学术研究上取得较好成绩或指导的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获二等奖励以上。

第7条 骨干教师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参与辖市(区)级科研课题并承担子课题或主持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2个。每学年须在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一等奖)1篇。每学年至少研

— 2 — 读1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写有读书笔记。

第8条 骨干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水平,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或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课程)进修。

四、管理和考核

第9条 常州市教育局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

第10条 常州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组织对常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审批工作;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的骨干教师进行考核;学校负责对本校的骨干教师进行过程考核与日常管理。

第11条 建立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制度,实行“年审制”。各级管理部门应分别建立骨干教师档案,记载骨干教师的主要业绩及考核奖惩情况。各学校应每学期做好骨干教师日常考核工作,按学期建好管理台帐;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考核,并填写考核鉴定,对考核不合格的骨干教师,停发其当年的补贴费,同时提请常州市教育局取消其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局属学校须在每年9月份,将《常州市骨干教师考核表》报市教育局审核。获得骨干教师称号的第四年起,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年审,由所在学校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负责考核,对不合格的骨干教师须逐级上报,由常州市教育局取消其骨干教师称号。第12条 骨干教师的流动应严格履行聘约规定的期限,到市外工作的须经市教育局批准,并按聘用合同的有关条款作出相

— 3 — 应处理。

五、待遇和奖励

第13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积极总结和推广骨干教师的典型经验,切实保证骨干教师的学习、工作条件,认真研究和帮助解决骨干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并有计划地为骨干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参观考察、健康疗养的机会。

第14条 自发文公布之年起,新评选为常州市骨干教师人员3年内经考核合格可享受教科研津贴,每年720元(由常州市教育局和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各承担50%)。三年任期满后不再享受骨干教师教科研津贴,继续保留骨干教师荣誉称号。骨干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聘,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者给予破格晋升。民营、行业学校骨干教师教科研津贴,由所在学校参照规定标准自主发放。

附:常州市骨干教师考核表

— 5 — 常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管理暂行办法

常教人„2003‟15号

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加快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队伍培养,加强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以下简称学科带头人)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队伍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认定与评选

第1条 学科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师德高尚、教育观念先进,有扎实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在辖市(区)及以上区域内的学科教学、教改、教研中能起到指导、带动和示范作用,在本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2条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评选的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特殊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和校外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原则上从市级骨干教师和辖市(区)级学科带头人中产生。

第3条 学科带头人的推荐要依据申报条件(由常州市教育局制订)自下而上,逐级筛选、推荐。推荐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考虑被推荐者的师德表现、教育教学实绩和知名度。

第4条 市教育局每两年组织一次学科带头人评选。对经评选确定的学科带头人颁发证书,并建立档案。

二、培训

第5条 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分评前培训和提高培训两种形式。评前培训即对被推荐为学科带头人的候选人进行培训,参照

— 6 — 《常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名额分配到辖市(区),参加培训的学员完成培训任务,考核合格后,由市教师培训中心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选学科带头人的依据之一。提高培训即对已被评为学科带头人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分散等多种形式进行,每年至少集中培训1次,不少于32学时(如无故不参加培训,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通过培训使学科带头人队伍的质量和素质不断提高,并从中产生出一批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三、职责

第6条 学科带头人必须承担本学科(专业)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并结合教学研究活动,带头上好研究课、示范课。每学年必须在校内上公开课1—2次,3年内在辖市(区)及以上范围上示范课或在辖市(区)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的活动中介绍自己的教学改革经验、体会不少于1次。

第7条 学科带头人必须承担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任务,发挥传帮带作用。3年内至少帮带2—3名青年教师,所培养指导的青年教师应在市级及以上教学评比或学术研究中取得较好成绩或指导的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二等以上奖励。

第8条 学科带头人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主动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市级以上教改或科研项目,主持1-2个辖市(区)级研究课题或校本课程开发。每学年须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论文

— 7 — 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1篇或市级刊物上公开发表2篇教育教学论文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

第9条 学科带头人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积极参加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进修。

四、管理和考核

第10条 常州市教育局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

第11条 常州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组织对学科带头人培训及考核审批工作;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市(区)的学科带头人进行考核;学校负责对学科带头人进行过程考核和日常管理。

第12条 建立学科带头人动态管理制度并实行“年审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学科带头人档案,认真记载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业绩及考核奖惩情况。学校负责做好学科带头人日常考核工作,按学年建好管理台帐;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考核,并填写考核鉴定;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科带头人,则逐级上报,经市教育局审查属实,取消其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局属学校学科带头人由所在学校负责考核,每年9月份报市教局审核。从获得学科带头人称号的第四年起,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年审,由所在学校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做好考核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须报市教育局审核撤消其称号。市教育局每年随机抽查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学

— 8 — 校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工作,并对违规现象严肃处理。

第13条 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流动应严格履行聘约规定的期限,到市外工作的须经报市教育局批准,并按聘用合同有关条款作出相应处理。

五、待遇和奖励

第14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学科带头人的典型经验。同时为学科带头人创造有利的工作、学习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有计划地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提供外出进修、参观考察、健康疗养的机会。

第15条,自发文公布之年起,新评选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的教师3年内考核合格可享受每年1200元教科研津贴(由常州市教育局和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各承担50%)。三年任期满后,不再享受教科研津贴,继续保留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民营、行业学校学科带头人的教科研津贴,由所在学校参照规定标准自主发放。

篇3:如何培养学科骨干教师

关键词:音乐,骨干教师,教学

对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 主要是培养他们在教学中如何体现骨干带头作用, 就是如何能上好每一节课, 那么教师就要对教学理念和课程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认为教学重点是抓细节, 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

首先, 应该是备课, 也就是备教材, 备学生、教参、教材外的拓展。

备教材无论是歌曲还是欣赏, 教师必须把教材所给的旋律唱准, 也包括教参所给的旋律。每一个乐句、装饰音、附点、前后十六、高潮部分等必须唱准确, 音准方面没有把握要借助钢琴或其他乐器, 反复学唱, 最后脱离钢琴来演唱, 直到准确为止。作为教师也应该具备弹唱的能力, 这是做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在正常的教学调研中经常会遇见有的音乐教师识谱能力、弹唱能力真的需要加强, 如音准、节奏、气息、真假声结合处等, 正所谓:课上三分钟, 课下十年功。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准确地设立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这都是我们在备课中要设计的, 如在《魅力电声》一课中, 教师在电声乐队的伴奏下演唱了一首乐曲, 作为本节课的导入, 学生一片哗然, 一下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中。在一节课的学习中, 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电声乐队的起源、发展和形成的风格, 也让学生在不同的风格中进行展示和体验, 更加深了其对电声乐队的了解。我认为这就是一节好课, 好就好在教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也就是我们说的备课。设想教师没有对教材深入的了解, 没有对教材进行拓展, 那么就按照教材内容让学生欣赏, 并按照学生手里有的教材复述一遍, 学生的上课效果怎么会好?他们不会有更深的印象, 更谈不上体会音乐的感染力了。

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学生的特点, 去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在教材和教参的内容外进行丰富和补充。因为现在的学生的所见所闻未必比教师少,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 我们要运用好这个平台, 为教学服务。在整个备课过程中不要忽视学生的力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丰富课堂,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体现、培养全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教师在《进行曲欣赏》一课中准确地演奏了《婚礼进行曲》作为导入部分, 让学生讨论这是什么风格的乐曲, 又演奏了《运动员进行曲》作为对比, 突出了进行曲体裁的乐曲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特殊性, 学生的兴趣浓厚, 这位教师为了上好这一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兴趣, 所以教师要设法培养、激发、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备课中如何设计教学环节, 如何解决重点和难点, 就看我们教师自身的特长了。所以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百名教师就会设计一百节不一样的课堂,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要一味地去模仿, 要运用自己的长处, 体现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特长。也就是说, 教师要不断练习基本功, 不断进步, 不断学习, 活到老, 学到老, 这样教师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才真正地能够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如110中学的王建英老师《唱脸谱》一课, 就是运用了自己的特长, 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学生也非常喜欢她的音乐课。在本节课上王老师运用了戏歌做引子, 学生自然是喜欢流行音乐的, 教师播放了春节晚会戏歌的部分,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在欣赏的同时, 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模仿戏歌的典型动作, 教师又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发挥特长, 完整地演唱歌曲, 又一次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起来, 模唱几遍。在歌曲的难点部分, 教师用典型的节奏和乐器伴奏, 和学生们一起练习, 完整地学习了歌曲的第一部分, 并在音乐的伴奏中, 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唱脸谱》, 比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戏曲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之所以王老师能够成为朝阳区的名师, 是与王老师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上好一节课容易, 要想认真上好每节课真的不容易。

篇4: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关键词】学科骨干教师 培训模式 政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83-0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分类、分层、分岗组织全员培训,保证教师每5年接受一轮培训。为提高不同层次的教师素质,各级各地培训基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本文以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例,力求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培训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实际需求。

一、培训思路

教师学科培训一般分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学科研修班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围绕学科教学开展研究学习,培训学员目标分别定位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根据教育部对骨干教师的界定,骨干教师必须师德高尚、教育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因此,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必须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熟悉教材各知识点,能够驾驭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的磨砺中,对教学的各种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愿望;这部分教师至少完整带过一届学生,具有3~9年教龄。在培训中,如何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再提高,在教学上找到提升的技巧是根本任务。培训目标则是让学员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研究能力,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参训学员从合格迈向骨干行列。

二、培训模式

学员在原有水平上找寻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培训必须强调探讨、练习、总结、借鉴过程。培训模式分成理论引领、名师展示、集体备课、实战演练、培训反思五个环节,采取“总—分—总”的结构设计推进。

(一)理论引领——理念建构

学科教师培训第一讲一般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旗帜作用,指引本地学科教学前进的方向;二是航灯作用,能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本期培训理论引领环节由市政治教研员做专题讲座。市教研员是学科政策研究的领导者,是地方学科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是学科教学开展的指导者。讲座的内容包括2011版新课标解读,新课标下典型课例教学技巧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专题讲座中安排学员就政治学科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专家答疑解惑,力图让学员对学科的教学理念有系统的把握。

(二)名师展示——经验借鉴

本期学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业第7~9年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人找不到发展方向,职业倦怠情绪就会出现。这一时期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将本学年教学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是他们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名师现场执教,帮助学员找寻自我发展方向。本期名师一课由首席政治学科教师蔡老师执教。整个环节包括课例展示、课例剖析、名师讲座三部分内容。

课例展示采取微型课的方式,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第一次授课的目的为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第二次授课的目的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升学生能力。在第一次授课中,老师采取接受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中频频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词,让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第二次授课中老师通过实践活动来传递教学知识,课前学生早已得到任务,收集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社会的变化。教学中学生在小组讨论、PPT解说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在正确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各种现象基础上,提高观察、判断、合作等能力。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融汇贯通,立足于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名师展示给学员带来精神洗礼,让学员在教学再认识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并找到学习的榜样。针对以这两节微型课为载体的专家小讲座再次让学员将自身散乱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在对比的基础上得以汇总,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集体备课——智慧共享

教师培训的学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学员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判断能力。注入式的培训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认同,参与式的教学重视学员间彼此经验的交流分享及思维的碰撞,学员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主动、合作、探究的培训学习中,更能实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二是学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他们教学有差异,方法有个性,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互为教师。培训强调学员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培训实效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本期培训设计了磨课研讨环节。班主任将学员们每6~8人分为一组,根据当时学校的教学进度,每组学员集体研究初二下册《社会主义本质》教学,并集合多人智慧共同备好一节微型课。

(四)实战演练——技能习得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主渠道。深入、全面研究课堂将是本期培训重要环节。本期培训实战演练创新点有四个:一是课堂展示是全体小组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代表本组学员教学水平。二是学员既是表演者,也是评委。每组代表学员展示后,小组成员自评,再到全班学员点评。三是课堂观察由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点汇成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体学员对每节展示课从教师讲解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侯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教师理答、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等七个不同的维度为观察点对展示课堂进行全面解剖。力争做到点评有数据,分析要全面。四是学员展示采取微型课教学,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学员们通过这种实战演练,互相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提高了教学技能,也提高了听评课的水平。

(五)培训反思——知识完善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日三省乎身”中,天天反思,及时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圣人。反思才能自知己短 ,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培训反思仍然采取小组交流式,要求每组成员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中的最大收获及如何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二是教学工作中存在最大问题及其对策。讨论采取问题树—目标树分析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班陈述。专家全程参与,就学员讨论及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就学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

三、经验总结

实施上述培训模式后,可从以下方面作出经验总结:

第一,培训对参训学员有一定的要求,强调学员的主动性、参与性,强调学员本身资源共享。因此,学员必须熟悉教材,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二,培训应有明确的目的。本期培训对象为具有3~9年教龄的教师。这教龄段学员相当一部分有教学反思但不善总结,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把知识点讲透,但不能系统全面地设计教学;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但对不同层次班级和学生的教学技巧掌握有难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整个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师的选择等紧紧围绕怎样让学员突破发展的瓶颈,为学员找到发展的方向及动力开展。

第三,名师展示是本次培训的亮点及难点。名师展示是为了给学员确立学习的榜样,是学员认清自身存在差距的有力证据,是学员发展的方向。名师水平有多高,培训学员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培训的档次就有多高。

第四,学生使用应适当。名师展示使用微课型进行一课两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2组,每组学生只接受一节微型课教学。一方面,动用学生数小,对学校、学生教学进展影响也最小;另一方面,学生为随机分组,学生学习程度较平均,教学对比明显。

第五,培训时间应控制在3天之内。政治教师普遍教学班级较多,部分教师还承担班主任工作,如果时间太长,参训教师的工作就难以安排,学员培训就会不尽心。

【参考文献】

[1]卢荷. 学科教师培训模式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2(9)

[2]武和平,张维民.西部地区中学外语教师(英语)培训模式创新微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作者简介】卢 荷(197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继续教育、心理学、管理学。

篇5:广州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紫金县瓦溪中心小学

余源流

2015年11月11日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河源市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训,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感谢市教育局和市一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更感谢给我们开班和授课的教授、教师,为我们传授了许多的专业理论知识。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来,也带着久违的感觉走进了学习的课堂,开班的杨丽梅老师给我们分别介绍了本次到来的教授和老师,可见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我们的这次培训。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学习,充实自己。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偏远山区的体育教师的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认真去做好笔记和总结。现把培训感受与大家共勉。

第一节课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李建军教授的课。这一节课的重点之一是体育课堂的评价。体育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尤其重要,教师不能一杆子打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教师应耐心的去给学生指导,给学生点赞。其中理论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学好体育必须从小学抓起。李教授把自己在日本考察时的体验告诉我们,也给我们看了许多在考察时拍的照片。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体育课的重视,他们甚至没有我们那么好的硬件设施,却高度认真训练,我们必须学习他们认真的态度。另外,他们训练的强度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日本小学的训练项目和强度有可能超过我们初中。对此,我觉得小学体育老师的责任突然重了。我们必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负起一定的责任,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给学生系统的身体锻炼,让孩子强壮健康起来。二是多给孩子空间,张扬个性,不能给孩子定位。李教授在这里说到许多外国学者能获得诺贝尔奖而我国学者却少之又少的原因,他认为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点过于限制学生的个性张扬。他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孩子自由进行创作。特别是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尤其注意。

这一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处理突发事件。这里他提到了几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观察力、判断力、反应力、自控能力、应变力。他拿出几个发生交通事故的人受到不同伤害程度的例子,告诉我们应该增强学生的体能,教会学生求生的本领,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要抱头、滚翻等等。所以这里又提及小学体育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教师在体育课布置作业的重要性。我从中感觉到李教授对我们的深切期望。

第二节课的主讲是韩会君教授,他来自广州体育学院,他主要给我们带来的是如何写好体育论文,重点谈到了我们体育论文在期刊和教育刊物发表的状况—少之又少,告诫我们应该多研究教学技能,多发表论文。他详细的讲解了写论文的步骤,让我们懂得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怎么去写论文。

第三节课的主讲是广东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庄弼教授。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第一是体育课姓“体”,体育教学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第二是体育课是“育”,其一是我们课前必须做好四备: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自己。其二谈到课中的列队、基本要求、安全措施等。第三是体育课是“教”。我从中懂得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去教学。此外,还提出了怎样在学生主动参与中进行教学,我受益良多。

第四节课给我们授课的是东莞市莞城区实验小学的赵占武老师,他低调的称自己是普通老师,跟我们一样。他主要讲授的是:什么是课堂,课堂的延伸和课堂的本质。赵老师认真的给我们讲解了课堂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其中提到了如何体验式学习,在这节课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切身相关的体育知识,比如如何制定体育计划,如何备好体育课,如何进行课后反思。赵老师告诉了我们一节好体育的标准—“汗、会、乐”,解释的相当透彻,我铭记于心。

第五节课是佛山南海西山实验小学刘军老师的课,刘军老师同时也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的名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课题是“给孩子一节快乐的体育课”。首先,刘军老师分析了现在体育课的现状,然后给我们观看了几个自己和其他教师上课的优秀教学视频。我从中体验到了刘军老师的教学智慧,也学习到了很多的教学策略,比如:体育课如何利用音乐配合节奏给学生上好一节课。刘军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多给孩子喜欢的东西。我感受到了学生的学习必须从乐中学,教师应多研究教学策略让学生从主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他详细的讲解了如何提高学生乐趣的方法:游戏、模仿、竞赛、情景教学、激励。这里刘军还给我们观看了一节如何利用扔骰子的方法给学生上好一节课,我看到了富有乐趣的教学方式。另外,刘军老师对现在校园足球提出了几点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成立班级、年级、校级足球队,要有足球赛,足球节。为我国足球争光。

篇6:广州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淳冬海

2011年8月1日至8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有西南大学培训学院承办的“黔东南州高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次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创造了的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精彩的讲座,也明晰了日后的教学观念。是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弥补和反思了我在大学里“纸上谈兵”的不足。现在总结如下:

一、参加学习情况

培训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创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高中语文新课程的重要专题的教学探讨;多版本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编写设计方分析;跨学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授课教师概述:王荣生,郑桂华,余立新,赵伶俐等为各个师范大学教授,行走在新课改的最前沿,其不足是他们的理论有种“纸上谈兵”的意味,毕竟,任何说道都必须经过实践来进行检验。王海洋,周鹏,张爱明,田贵远等则是重庆市各个重点中学的一线教师,正是他们,提供给我们一种新课改背景下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交流及作业情况:8月14日,在西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大维教授的主持下,黔东南州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了主题为“本地区语文教育改革经验交流”的会议,各个学员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心得掏出来进行交流,相处的二十多天里,也私底下进行多次的请教和交流,收益颇丰。在二十多天的学习时间里,我认真完成了教育教学论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以及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各一篇。

二、收获与体会

此次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十天学习,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特别是一些同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更让我们学员的眼睛为之一亮。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重庆一中王海洋老师讲的《客观认识,本源思考》。王老师在当前课改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剖析了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他指出,西南地区新课程改 1

革考纲就目前而言,不会有太大的创新之处,但是对其考试及其评价需要抱着乐观的态度。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进程中得一次自然蜕变。根除当下的功利性教育,必须根除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但是对于这种根除并不是推倒重来。没有传统,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他特别谈了“三钱”去世的反思:“三钱”留学之前是在中国完成的基础教育,在他们的回忆录里对留学之前的教育均是十分怀恋的,这足以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现今所提倡的分层教育均与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是相一致的。新课改必须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明相结合。另外,他还提及,社会是个多面体,因此人也要发展成为多面体,教育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有意识的去发展其重点个性。教师必须借助学生这个棋子来给自己发展。

西南大学的李达武教授讲的《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从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当对下的高中教育进行解读。她先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谈起。从该诗歌给我们的启发,即:向上感,追求欲;万物生生不息,生命在于运动;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周易》曰“天健行,君子以自强不息”,四个方面来引发教师必须要以故鉴今,启迪人生。接着从孔子的“任”与“礼”谈到中国文人的“三立”:立德,立言,立功。也谈及老庄的“是命运缘,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无为并非无不为,无为为了无不为”。还谈到了老子“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从广泛的文学文化背景里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拓展学识,净化心灵。最后,李老师以李叔同的人生经历为背景,揭示了教师是与一般人不一样,必须丰富想象,提高能力。李老师是以一首古诗以当下的流行歌曲曲调唱着结束的。印象极其深刻,且收获很大——一是,教师的快乐在于做学问,在于实践,在于得一知己,快乐的源泉在于人的心灵。二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一个人做什么就要把它做到最好。三是,教师的快乐,就是与学生一同成长。

总之,教育就是一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要时时把握好船的方向,师生一同到达彼岸。

(二)更新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西南大学余立新教授讲的《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类型变化以及教学适应》课程。余老师用幽默生动语言,借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生动地简述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与技巧。余老师长期从事教学法研究,长期扎根一线研究,也常客串中学讲坛,有理论有实践。很多提法值得学习。讲语文教学要讲究艺术,语文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在余老师里外一门课程《教师审美素养与有效的语文教学》里,从新课标三大理念作为切入点,结合欣赏自然之美来谈及教师教学要教授学生一种美的观念,能对一事一物、一草一木怀着感动。最后她说:“新课标评价教师标准没有改变怎么办?不管他,按自己的方式去教学”。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举双手赞同,因为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重庆市巴蜀中学的田贵远老师讲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谈

及:

1、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高中三年,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计划,一般借助《考试大纲》构成阅读教学的框架。

2、每篇课文的设计要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会造成浪费与欣赏的审美疲劳。而每一堂课又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为宜,让学生一课堂下来有所得。

3、对文本的处理,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以形成对文本的独到认识。同时要充分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并注意引导,以提升他们的认知与感悟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要肯定学生的精神,引导他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的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选择其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剖析。田老师几十年的教学“摸爬滚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对我们无疑是新的启发。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学习备考技巧。

教学的一大直接目的是高考。高考成绩的高低是衡量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常用的手段。所以,教育教学一方面不能离开育人的本质,也不能脱离高考的要求。不同的教学时段,要合理的处理两者的关系。

重庆一中的周鹏老师在《考试命题的命制》谈及的几点对我的启发极大。

1、对命题的研究存在误区:(1)希望从今年看到明年;(2)计较考察的内容;(3)停留在直觉与感性层面。因此,我们更应该去计较怎么考,而不是考什么,因为题目都是偶然的。

2、高考材料的选择:(1)材料多为当代作家作品:多半是伦城乡的作品;当代散文多半是怀古的;材料多半是五月份以后报刊上刊出的(多半是五月份前半月)。

3、命题者意图:(1)试卷具有时代气息;(2)试卷具有地域性;(3)材料人文性较强。

4、题型:稳的多,变得少。

5、评卷:命题者也要考虑评卷者。开放性试题要求:字写得好,字数足够。周老师是重庆市高考直接命题人,因此,他的课程所讲的备考方法极具可操作性。

(四)明确成长轨迹。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重庆一中王海洋老师的《基于问题求解的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对我的启发最大。

他说,问题是教学价值化的起点,也是教学研究的起点,同时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起点。因而,教师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关注学生。或许学生的某一个小动作,获在改作业中的某一点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想象和问题。学生是教师成长的阶梯,遇到困难是,要寻找学生回答,五十多个学生一定会比一个专家解决的更好。因此,我觉得,教师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

西南大学魏小娜教授的《语文教学资源跨学科开发与利用》中关于如何利用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从享受走向幸福。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做点事:读书,写作,实践,反思,研究。让学员们对教师成长与教师的心理有一种新的认识。

(五)结识了全州教学名师并学习一些教学方法。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

例如8月14日的交流会上,凯里一中粟永华老师在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学生讲一个故事,学生点评一分钟,教师再点评。这就是“激流中勇进”的教学理念,现在我已经在实行之中。

(六)明确了今后工作目标。

今后我会学以致用,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给教学增光添彩。

篇7:广州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高淳县研训中心

潘敏

2010年7月7日至7月16日,来自全县十所初级中学的15位物理教师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参加培训的所有教师态度端正、讨论认真、发言积极。培训是这样安排的,上午集中在省淳中报告厅听专家报告,下午学科组进行专题研讨、课堂观摩、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15位教师分成5个小组,评课、分析教材、集体备课等活动都是先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总结。教师们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较大帮助。

一、讨论专家报告,更新教育理念

十天培训期间,共听了十位专家的报告,下午学科的第一个议程就是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讨论专家报告,通过十天的培训,使老师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面对物理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开展专题讨论,提高师德修养

培训期间,请骨干教师刘小连、孙桂萍、许万松、许红卫四位老师分别开了“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教育公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五严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创新学科教学中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四个专题讲座,教师们对讲座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教育应体现“德”为先。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想学生所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老师遇事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教师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三、进行课堂观摩,总结课堂评价思路

培训期间,组织老师在四个下午分别观看了“物质的三态”、“变阻器”、“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的浮沉条件”四节课。先分五个小组进行讨论,对每一节进行评价。然后集体交流,谈课中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及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讨论交流,老师们初步认为物理课堂评价应从这几方面入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拓展迁移、总结归纳、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符合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等;目标的制定要准确、具体、适度,可实现,有利于学生的达成。

(二)、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1、情境导入:教师应利用故事、音频、视频、实验现象、设问等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思维的活跃。导入环节应力求快速有效。

2、探究新知:实验探究、体验感悟:物理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准备充分,设计合理。学生能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观察或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效果良好,确实促进学生由物理现象上升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思维进程,并培养学生的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体验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围绕自身观察体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会倾听他人观点,会质疑,能及时抓住要点,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能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并能适时点拨,使学生的交流讨论更加顺畅,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知识生成: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归纳出物理知识。

3、拓展迁移: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应围绕制定的目标,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有梯度且适度,处理方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总结归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

(三)教学效果:

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完成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达到一定的比例。检测反馈:题目应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有针对性、有梯度的制定,难度和题量适当;通过学生基础知识的达标率能反馈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基本功(教师基本功、教学基本功):

教学语言生动准确,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并经常使用表扬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教态亲切,仪表庄重自然,师生信息交流畅通;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使用得当,提高教学效率;依据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地实施;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强,各环节安排紧凑、衔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并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四、通过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摸索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对所看的四节课分小组进行讨论,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然后进行集体交流,摸索集体备课的流程。下面给出讨论得到的一种模式:

1、形成原始教学案。主备教师要根据所分担的教学内容,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原始教学案”,同时做好发言准备。发言材料包括:编写意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重难点、教育设计理念、教师指导方法、学生学习方法、评价反馈和作业设计(尤其是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等。其他教师也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为讨论做好准备。

2、集中讨论。在集体备课会上,主备教师作“中心发言”,解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即说课),与会教师再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对“原始教学案”的不同思路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初步形成“集体备课教学案”。

3、形成教学案。主备教师辨证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建议,博采众长,对原始教学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整体框架。会后,每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集体教学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个人、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修整和再补充,形成自己教学的个案,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

4、上完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上课教学案”进行批注,并认真撰写“教后反思”,以便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提供参考。

五、通过说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本次培训中有几位比较年轻的教学,根据这一情况,安排了说话评课活动。通过说课评课,老师们对物理说课的流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说课建议。

1、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2、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说教材的要求有: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③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④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⑤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3、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4、说教法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5、说教程

教程即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程要求做到: ①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起始——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②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③说明如何针对课型特点及教学法要求,在不同教学阶段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是怎样协调统一的。

④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为说课内容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意味着具体说课时都要面面俱到,逐项说来,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是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地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去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反思

十天的培训结束了,老师们通过十天的学习讨论,有了不少收获,但不是通过一次和几次培训老师们都能成为名师的,以下是老师们要思考的问题。

1、名师不是培训出来的

名师是一节课一节课,一点一点教学业绩积累起来的,由个人愿望与外部环境共同促进的结果,不是通过培训这种形式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因此,培训更多的只是给教师提供平台,激发生长点,最终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名师还 要靠自己的内驱动力。

2、名师必须植根课堂,从课堂中汲取营养。

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生教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名师。论文,著作,研讨会都是都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磨练而成,因此还必须把根扎在课堂,把目光集中在课堂,从课堂中汲取真正的营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磨练自己。3、名师是荣誉,更是责任。

篇8: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的策略选择

一、要有针对性

对于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 不能用大一统的要求和千篇一律的培训模式, 要适应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培训。培训要以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为本, 突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的主体性。整个培训过程应该是他们主动且生动的学习过程, 应该着眼于语文教育和教学实际问题的诊断和解决。由于语文学科骨干教师需求的多样性, 培训的关键是加强过程的引领与指导, 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 强化审美意识, 丰富情感体验, 重视人文精神的滋养和人文品格的提升。

以我院为例, 在培训内容上, 我们设置了语文教育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语文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语文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语文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共五大课程模块。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共分两轮来完成。其中, 第一轮集中培训课程设置侧重于语文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理论素养的提升、教育观念的更新;第二轮集中培训课程设置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转化、专业技能的掌握、科研水平的提高。调查表明, 绝大多数教师对两轮集中培训的课程设置均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第一轮培训中, 64.5%的教师对培训的课程设置非常满意, 33.3%的教师比较满意;第二轮培训中, 54.2%的教师对培训的课程设置非常满意, 40%的教师比较满意) 。60.8%的教师认为60%以上的培训内容会直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还有部分培训内容虽然目前或短期内未能应用, 但对自身长远的专业成长有帮助。由于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满足了语文教师需求的多样性, 因此, 大部分语文教师明确表示, 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培训内容较为丰富和全面, 不仅包括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而且包括师生之间的反思性研讨和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

在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方式上, 我们主要采用了专题讲座、互动交流、案例教学、师德报告、现场研修、经验分享、参与式培训等, 将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突出个性化及他们自身品格的文学味, 体现了以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为本的原则, 使他们往往能主动参与、深度参与。调查显示, 61%的教师对培训方式非常满意, 38.3%的教师比较满意;并且参训教师认为, 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依次为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互动交流、现场研修、参与式培训、师德报告。由此可见, 与课堂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培训方式是最受教师欢迎的。

二、强调反思性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部分语文教师已经被各种考试异化为工具, 这也同样表现在某些语文骨干教师身上。他们失去了自我, 失去了对生活的新鲜感受, 失去了对文本的重新发现, 循规蹈矩, 陷于“应试教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更由于新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的缺失, 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还停留于外部研究, 即研究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与作者的关系, 而非真正的内部研究, 即研究一部作品之所以成其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也就是“文学性”问题。雅各布森认为:这种外部研究实际上是将文学作品当成了其他学科的二流历史文献, [1]致使文本的文学性在支离破碎的分析中丧失殆尽, 学生的审美情感很少能参与其中, 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广大教师困惑于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低效, 却找不到真正原因。因此, 在培训工作中, 要有针对性地引导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关注新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 关注自身理念与实践经验的提升, 加强反思自身和反思语文学科的意识和能力。

正如布鲁克菲尔德所说:“‘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人们结合已有知识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 以调整自己的行为。”[2]经过培训, 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能够通过对自我及其教学经验的回顾反思, 发现问题, 并带着问题而学, 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从而改善自我, 改进教学行为。反思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诊断的过程——可以是对自己思想的审视, 可以是对自己实践的追问, 也可以是对自我行为的剖析, 对自己人格的反省;可以是对过去的批判, 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探索。在培训工作中, 要让参训教师意识到反思的必要性:“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反思的必要, 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反思策略, 如果没有基于教师整体专业发展目标的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滋养, 就谈不上反思教学。”[3]

三、注重经验分享

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不同经验背景的骨干教师在一起相互交流, 不仅可以学习到其他骨干教师的有益经验, 倾听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克服个人认识上的局限性, 而且还可以验证已有的经验, 使集体智慧超越于个人, 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起到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如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研讨, 以及开展学术沙龙、开辟网上论坛等, 旨在达成经验分享的有效性。在这种参与式、互动式、情景式和体验式的活动与交流中, 骨干教师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不仅共同分享了学习资源, 共同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共同掌握了团体协作与合作的技能, 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而且有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和个性的完善, 这不仅促进了个体的提高, 而且还加快了骨干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骨干教师自由地深度交流、分享思想、共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为日后骨干教师教学与教育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契机。并且, 这种交流不会随着培训活动的结束而结束, 它将延续到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从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来看,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建构性, 即合作。这一点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有明确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 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 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4]这种培训活动中主体间的经验共享、平等交流, 也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民主创设了情境, 打下了思想基础。

四、重视理念提升

培训重在激励、唤醒、鼓舞, 培训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唤醒的过程。唤醒教师从日常思维进入非日常思维, 即超越了既定思维规定的创造性思维, 使他们从自在性存在方式进入自为性存在方式, 也就是海德格尔讲的打破“平均状态”进入“诗意地栖居”[5]。从这个角度说, 使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从日常琐碎的教学生活中走出来, 寻找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 才容易使他们接受新的理念, 这便成为培训工作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 引导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才具有实效性。

由于拘泥于日常的教学活动, 很多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缺乏对理论的钻研和对实践经验的理性思考, 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因此, 培训就是要在他们既有的视域下, 引导他们系统地梳理和提升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 并重视对新的理念的学习, 逐步使他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思想,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6]。没有创造和开拓精神, 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因循守旧, 人云亦云, 就不配为骨干教师, 也起不到示范作用。

当然, 有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有了崇高的教育理想, 不一定就能成为理想的语文骨干教师, 相应的培训还要引导其将日常的繁杂工作与职业理想融为一体, 不畏困难、挫折、寂寞, 不因为影响自己的名利而动摇信念。

五、坚持实践导向

只有落实到语文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具体行为中, 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所接受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才能体现其先进性和应有价值。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语文名师的成长, 无一不是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育实践融于一身。没有思想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将实践和理论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才是骨干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培训要适应骨干教师成长的需要, 要结合他们教学工作的实际, 关注语文学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关注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实施, 并通过培训促进语文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坚持实践导向的培训, 一方面要坚持培训的目的是基于实践并为了实践, 培训要以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自身及语文学科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核心来组织教学, 要以培养和训练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来开展活动;另一方面, 培训要超越培训机构所基于的时空限制, 到教学改革的第一线, 深入课堂, 向名师学习, 但不要因袭模仿, 要在学中去创造, 在创造中去完善学习。

另外, 坚持实践导向的培训, 要帮助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使其厚积薄发,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 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凝成教育教学理论, 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要通过培训唤醒他们, 使之身心全部启动, 而不是当时“热”, 过后“冷”, 尤其要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交流的平台, 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茨维坦?托多罗夫.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24.

[2]布鲁克菲尔德.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153.

[3]邵云雁, 秦虎.教师合作:厘清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9) .

[4]林浩亮, 刘玉.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下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 2008, (1) .

[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156-157.

上一篇:在标准厂房开工奠基下一篇:高旭个人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