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80年代的起步和90年代的规范,今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到改革和创新的21世纪。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构建了比较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但在发展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篇1:

关于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研究

摘要为应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是在分析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推进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些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 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BI Xiaomei

(Xingzhi Branch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shun, Jiangxi 344200)

Key wordscollege;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reform

纵观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教育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个高校逐渐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家各个行业内兴起计算机热,逐渐普及计算机应用及其教学。随之,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完善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已迫在眉睫。

1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第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地位逐渐提高,教学条件逐渐完善。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高校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教学地位是在不断完善和提升的。首先就表现在各学校都对这门课程较重视,这成为确保其发展的首要保障条件。例如在高校中已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教学内容也已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并且不断完善了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网络环境,既确保了课程需要的技术与硬件设施,也确保了实践需要的网络接入环境,大大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学习。

第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负责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单位一般是学校计算机院系和信息院系等,几乎80%的教学任务是由这些专业单位承担完成的,相对而言,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所保证。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仍有部分高校并未达到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承担模式,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也缺乏管理,学校师资力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第三,高校大学生掌握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学生进入高校时的计算机水平就不同。尽管教育部规定全国中小学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基于各中小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和各学校的教学关注程度不同,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培养力度也就不同,使得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之前掌握的计算机水平就有所不同,显而易见的是城市与边远地区的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可能多数边远地区的学生都未接触过计算机。其次,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所掌握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是由于学生专业、兴趣或教学力量不同,因此个体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也不同。

第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材内容不断完善和更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计算机教育也经历了改革过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教材内容不断更新,基础教育教材的质量逐渐提高。根据相关调查,逾70%的高校反映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材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当然随着计算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会更高,因此教材内容仍会不断完善和更新。

2 促进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措施

第一,根据学生特点编制合适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首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材编写要从学生个体掌握计算机水平的现实条件出发,注重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选择性,确保所有高校学生能够了解和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原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基础应用软件;其次,教材要应对计算机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充分注重基础教育教材的时效性;再次,非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点在于能够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内容优化,真正增强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的教学主体地位。由于所学专业不同,非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学生可能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学习兴趣,而往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又存在缺陷,因而学生个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的接收地位,教学工作者则处于主动灌输的地位,导致学生个体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①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的教学主体地位。另外,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脱离学生个体的实际专业要求,不能提倡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必须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完善,夯实学生个体的计算机基础,根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思路来进行讲解,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②提高学生个体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由于计算机技术一直发展迅速,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者必须要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才能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和计算机技术,因而他们的专业要求更加严格,承担的压力也更大。为此,必须要注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引进师资,加强学校培养力度,同时在师资结构方面,也要充分做好职称评定的规划和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师资梯队。③

第四,完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层次。当前我国的高校基本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公共课程,课程内容也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简单操作。然而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前所掌握的计算机水平不同,部分学生入学前已经基本掌握基础课程中的内容,而部分学生却未能掌握。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设置时,要按照实际要求进行教学。例如允许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学生免修本课程,或者按实际开设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不同的基础课,允许学生自行选择课程学习。

第五,推进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重在对学生个体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却常与现实脱节,这不利于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教育。因此可以考虑采取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即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项目,进行引导,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际项目,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也要以实际项目为教学主线,可以将学生分组,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同能力的同时,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不断发展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注释

①黄永灿,汤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实施[J].科技信息,2009(9):477-478.

②周存芝,阎丽珍.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5.5(3):33.

③闫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34-135.

④李霞.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大众科技,2009(4):180-181.

作者:毕小梅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篇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讨

摘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80年代的起步和90年代的规范,今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到改革和创新的21世纪。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构建了比较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但在发展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文章从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出发,围绕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改革的办法和内容。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0 引言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对的是占全体大学生90%以上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目标是在各个专业领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推广计算机应用,使所有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教育承担着向各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繁重任务,这是关系到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Ⅲ。要做好这项工作,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这项工作不但牵涉的专业面广,而且基础薄弱、条件较差,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20多年来,全国各高校广大计算机教师边工作、边摸索,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许多重要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形成了一套符合非计算机专业特点、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它已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但我们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教材雷同,特色不明显、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模式陈旧等等,这都给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是一个发展的事业,必须与时俱进,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作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交流学习,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在本文中给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求共勉。

1 针对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探索改革之法

1.1 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建设。实践表明:选好一本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好的教材能全面、准确地体现教学要求;没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20多年来,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教材从无到有的转变。并且在此基础上,全国高校的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大量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材,数量达数千种之多。

但是,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师生对教材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些时候,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与教材相对稳定这样的矛盾在高校中还普遍存在,尤其在计算机领域,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这样的矛盾导致教材相对滞后的现象尤为明显,很多高校的教材几年内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导致高校教育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绝大多数高校选用的教材在内容上雷同,特色不明显,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于所用教材的内容缺乏兴趣,更谈不上把计算机与所学的专业很好地联系起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主要由教材内容的通用性和专用性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编写的教材通用性强了,适用的范围虽然广了,可它的专用性就自然少了。相反,如果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很容易在教材中体会到计算机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很直观地将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所学专业,那么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教学的效果也会随之更好。注重了通用性,自然就少了专用性,二者不可兼得。我们希望每个专业的学生有适合自己专业的教材,这对我们教材的编撰者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目前的情况看,还存在相当的难度,但本着教书育人宗旨,我们必须知难而进。我们不妨尝试从不同的高校编写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开始,继而各个高校互通有无,实现所有高校不同的专业都有配套的教材。

1.2 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上述教材问题,教学内容当然也无法避免内容单调,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这样的必然结果,但好在教材的讲授者是活的,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组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老师与所教学生及学生所学专业的老师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老师可以在讲授教材的时候,列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切身体会到计算机在所学专业领域的用途。当然这对负责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一点,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信息技术和其它领域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这就向我们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有时候甚至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1.3 教学模式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学内容改革是核心,其次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教与学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学生围着教师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习惯。一节课从备课开始,就进入了一种程式:从理解内容—分析内容—讲解内容—设计讲解思路,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以“教师为中心”。在讲课中,教师的这种状态仍然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要求人们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所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我们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首要的目标。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立足点来策划我们的教学:想一想,对这段内容,学生会怎么理解,他们会有些什么看法,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层层诱导,让学生尽可能的运用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让一个新的知识、新的内容在“互讲互听”、“互启互发”的氛围中轻松而深刻地被学生掌握。即使在上机实践的环节,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施展的空间。本人在上机实践课中要求学生碰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是独立思考,实在无力解决的时候,再和周围的同学去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和求知的欲望。这样的成效在本人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2)教学手段的转变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加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逐渐摆脱“粉笔+黑板”这种平面的、单一的模式,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体、生动的教学平台。现在各个高校都建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方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很多课程里已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这个领域尤为明显。因为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靠黑板和粉笔是无法直观地实现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几乎所有高校都已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这种改变,多般是停留在“照搬书本”的这样一种状态,即将原来的板书内容做成电子课件,用大屏幕代替原来的黑板。这样的授课大部分时间是在照“片”宣科,其结果必然是师生交流减弱,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教师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讲课风采与亲和力。所以教学手段的改变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们还必须思考如何让多媒体在内容上更充实,更具吸引力。

利用多媒体授课,电子课件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要素。电子课件制作的好坏、使用是否得法,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制作电子课件时,必须避免出现“照搬书本”、形式与内容脱节、视觉效果不好、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而更多地要考虑如何让电子课件更形象、更生动、更充实。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多媒体授课,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大屏幕,所以教师还必须注意与学生的沟通,要适时让同学的目光从大屏幕转向教师,通过提问或适当的板书引起同学的思考和讨论,并给同学留出记笔记的时间。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请同学上台操作,提高同学的参与性。

2 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既是文化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更是应用能力教育。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要始终保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和教书育人的宗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不合理的环节,大胆改革和创新。当然这对我们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坚持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和素质的提高,积极参与科研等实践活动,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陈 东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篇3: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分析了自己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存在的一些弊端及优势,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研究,能使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能解决其弊端因素,并使其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基础教育 高校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是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乏味的课堂变的有趣起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不仅而言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文中,笔者就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做以下探讨,希望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让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

1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优缺点分析

1.1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1.1.1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实施审美教育功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配乐朗诵、投影片、创设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相关的情景并提供与其相关的背景录像等。这种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声像并用、动静结合,不仅有效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由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声、像、文结合的特点,可以让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画面,让知识活跃起来,产生了一定的美感,而且可以加快知识与信息的传递速度,它具有横穿中外、纵贯古今的优势。这不仅打破了课堂教学空间的限制,而且打破了课堂上时间的限制,创造出一个审美时空,使得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掌握了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1.1.2 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得以扩大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扩充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其可以将一些分布于不同课程上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汇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组成系统后展示给学生。这种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教材内容比较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如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把相关知识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1.3 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培养高校学生创新精神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肯定是有所帮助的。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训练和练习,无疑可以使得学习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及创新能力。在具体练习时,可以采取一题多变的形式,并进行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训练。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巩固高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其思维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1.2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缺点分析

多媒体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主要由课件主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得到了限制,使其不能因材施教,并且师生情感交流不能很好的得到保证。

1.2.1 使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的教学活动得到了一定的限制。

由于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预先制作好的,临时变更的可能比较小,或者比较麻烦,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跟随学生的课堂表现得到相应的调整,教师一般只能根据课件的顺序及内容,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课堂上面,而不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对课堂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这种课件统治课堂的情况,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的缺乏。在课堂上,严重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的效果。

1.2.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是辅助性教学方法

无可质疑,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同时,它又无法替代教学本身。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这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来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决不能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使之将教学意境及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忽视。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文字所能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直观的画面。如果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无疑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所以,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辅助位置,不能成为主体,多媒体技术教学应为高校教师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扬长避短。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课件制作求精

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时,为保证制作课件的科学性并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课件的主要内容完成制作后,应请专家或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来把关。实践证明,只有精益求益,才能出精品。这样制作的课件才能显示出高科技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和生命力。

2.2 追求美学效果

在高校施教过程中,课件制作上求精求实的同时,还要力求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所以在在制作课件时,课件的画面安排要比例協调,要既能突出教学主题,又可给学生以良好的视觉享受。当制作的课件背景为冷色调时,课件的主体应安排为暖色,易于吸引人的注意。另外,文字的静与画面的动或文字的动与画面的静应有机结合,达到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美学效果。

2.3 追求通用性,操作简便

从实际出发,辅助教学课件不可能要求软件使用者均掌握全面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因此,在课件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其通用性,操作要简单,使用要方便,便于教师实施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提高制作水平,总结点滴经验,大胆创意,并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的结合。

3 结语

笔者以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希望今后在高校教学方面,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的结合,将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何楠.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2] 朱光辉,马涛.论网络多媒体教学在校园中的发展和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5).

作者:马会敏

上一篇:有效教学的高效课堂论文下一篇:研究生科技创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