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年来,随着MOOC的兴起,中国高校建设了大量的MOOC资源。通过网络爬虫技术爬取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信息,从教学内容、教学团队等方面对比分析平台中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慕课的特点,阐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慕课建设的现状。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作为国际通用的计算机和IT技术的行业性语言,英语有着其他语言不能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种授课模式,计算机双语教学是培养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具备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开双语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围绕计算机英语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和问题进行分析,为相关课程的开设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双语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用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入门课程,是计算机基础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培养其操作使用能力和应用开发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计算机和英语的紧密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提高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将英语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直接地学习计算机的原创知识,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还能够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所学学科,理解外文的编写思想,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从而扩大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实训和网上交流等多种手段学习,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因此,双语教学是一举多得的新型教学模式。

1 “双语教学”定义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 education”。权威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给出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直译的含义为:能在学

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1]。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力求达到的目标。我们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认识几个专业术语,会翻译一些句子,而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获取并掌握前沿知识的能力。其实质就是用教学语言来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

双语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三种模式。

1) 半外语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讲授,中、英文讨论,中文考试。

2) 混合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中英文交替讲授(比例介于10%~80%之间),中、英文讨论,中文考试。

3) 全外语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讲授,英文讨论,英文考试[2]。

其中,全外语型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一种模式,也是教育部提倡的一种双语教学方法。但它对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如下。

1) 具有高素质的双语师资:任课教师要既精通专业又要精通英语。

2) 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学生不仅要能听懂学科内容,还要能和教师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日益接轨,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引进原版外语教材,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2.2学科发展的要求

开展双语教学是由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英文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由外国人发明的,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要都是基于国外的技术。而且计算机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和更新都非常快,一些新知识、新名词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中文教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及知识滞后的问题呢?途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学习原汁原味的东西,培养他们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计算机知识起点普遍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使他们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并能对此进行精确的解读和研究。要做到这一点,英语就成为关键。而要让我们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知,英语也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英语特别是学科专业英语的熟练应用就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3]。

3目前存在的问题

要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开展双语教学,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原版教材匮乏。一套优秀的双语教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涵盖全面,内容琐碎,而且和国外的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完全符合自己学校教学要求的英文原版教材。

2)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文能力成为双语教学发展的一个瓶颈。

3) 教学条件有限。现有的教学条件使得双语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例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使用英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严重制约了课程的教学水平[4]。

4研究内容

4.1设计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体系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准确把握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课程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设计了全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上,依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体系,主要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方法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及相关实验操作。同时,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增加相应的词汇和语法练习,使学生建立起计算机术语的英汉对应关系,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现状,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英语在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获取并掌握前沿知识的能力。

4.2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实验实训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多实践、勤动手,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做到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注重“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全英文的操作环境下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重点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Word论文排版时,教师首先讲解一个标准论文案例,让学生对抽象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快速高效地对论文进行排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听课,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示,并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由特殊到一般。图1展示了“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教学流程。

图1问题驱动方法的教学流程

同时,我们注重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其他后续课程以及相关专业之间的密切联系,设计基于学科背景的实验实训项目,突出实验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和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操作题目。例如,Office综合应用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文科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并能阅读英文文档和帮助说明,发挥计算机的常用工具作用。而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程序设计等实验则是针对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相关的专业开发的,它在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获得他们需要的英语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相关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因此,设计既符合学科要求和各专业特点,又能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障碍的实验实训项目,是十分重要的。

4.3选择高质量教学用书和制作高水准电子课件

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优秀的英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是,由于原版教材普遍晦涩难懂,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不可能完全接受和理解。而现有的双语教学用书普遍存在严重的“学科损伤”,即把注意力放在专业词汇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技术本身的探究,造成教学的偏差,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5]。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必须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科学选用、合理改造和大胆开发。

目前,我们主要依托《大学计算机基础》、《New perspective on computer concepts》和《Computer science illuminate》这三本教材进行改编。增加典型案例的设计,删除过于专业和陈旧的内容,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熟练地看懂计算机的英文文档、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内容,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在选择好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大纲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清晰的英语教学课件和助学课件,使学生能够从图片和动画中逐步理解课程内容,进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尽其所能地看懂课件上的英文注释,摆脱对英文的畏难情绪,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使用各种英文版软件实时操作,进行教学演示,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同时加快了授课速度,使讲解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6]。

4.4多种考核方式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采取理论课考试、实验与平时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公正、客观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设计多种题型,如单选题、多选题和操作题等,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试题应尽量涵盖所学的计算机和英语知识,容纳各种类型和难易程度相当的题目,最大限度地减少知识覆盖面不足的漏洞,减少学生靠死记硬背的题目比例,增加辨析题和实际操作题的分数,并且题目类型要灵活多样,不断更新,能够真正测试和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语

双语教学肩负着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计算机学科的核心与前沿信息,为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快与国际接轨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双语教学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许多相关问题和实践经验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研究,这将是一个艰难的渐进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和平. 双语教学初探[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28):324-328.

[2] 周瑾. 基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C]//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哈尔滨: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2008:154-156.

[3] 夏晴. 软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心得[C]//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2007)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53-256.

[4] 杨娟. 双语教学在高校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7,10(31):312-314.

[5] 霍奕,王喜年,段星光,等.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10):10-11.

[6] 陈前火. 双语教学的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28):326-328.

Research on Bilingual Education on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

LI Ying, AI Ming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191, China)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problem-driven; textbooks

(编辑:张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莹,艾明晶

第二篇:中国大学MOOC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MOOC的兴起,中国高校建设了大量的MOOC资源。通过网络爬虫技术爬取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信息,从教学内容、教学团队等方面对比分析平台中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慕课的特点,阐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慕课建设的现状。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慕课;计算思维;精品课程

1 引言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具有开放共享的特点,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1]。近年来,MOOC在我国的兴起,出现一大批优秀的MOOC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超星泛雅平台、学堂在线、智慧树和好大学在线等[2],各平台上都建设了大量优质的慕课课程资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高校不得不延迟开学,高校纷纷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活动,各MOOC平台积极响应,免费开放各种优质慕课供学生学习。中国大学MOOC平台是由网易与高教社携手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汇聚大量知名高校的优质慕课。2017年,杨玫等人分析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慕课基本情况[3]。当时,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仅有11门相关课程。

近年来,随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平台上原有的慕课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同时,随着MOOC的发展,中国大学MOOC平台新建许多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慕课。通过分析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了解当前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改革方向,帮助高校教师选择合适的慕课资源开展教学,也可以为高校建设新的慕课资源提供参考。

2 数据获取

根据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检索的特点,使用关键词“计算”检索出相关课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相关课程信息,然后筛选出课程名称中包含“大学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计算思维”等关键词的课程,通过开课院校,进一步筛选出本科高校开设的课程。经过筛选,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本科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57门,在2020年春季开课的有41门。

3 中国大学MOOC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析

总体情况分析  在检索出来的57门课程中,有10门为国家精品课程,有20门开设院校为211或985院校。开课次数在五次以上的有17门,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开课次数最多,当前为第13次开课;第一次开课的有14门。从趋势上看,近两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新开课的课程数量急剧增长。在2020年春季开课的41门课程中,课程时长在15周及以下的有11门,课程时长在16~20周的有22门,20周以上的有八

门;建议30~40学时的有11门,建议41~50学时的有10门,学时最多的是扬州大学开设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总共27周,每周建议学习四小时。

从课程名称来看,在检索出来的全部课程中,包含“计算机基础”的有15门,包含“计算机应用”的有四门,包含“计算思维”的有14门,包含“信息素养”的有两门。

课程内容  参考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知识框架[4],本文将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思维、数制与信息编码、计算基础、计算机原理及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数据结构、算法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新兴技术等模块,通过课程大纲分析统计各慕课课程主要涉及的知识模块。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以往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内容的组织形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如表1所示,绝大多数课程都包含数制与信息编码、操作系统应用、计算机原理与硬件组成、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知识;有60%的课程包含办公软件的应用,有38%的课程以办公软件教学为主;有50%左右的课程包含算法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基础知识模块;而其余模块,则由于不同学校特点,各有侧重。以办公软件为主的课程,一般较少包含算法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基础知识模块,而这三个知识模块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通过课程大纲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把课程分为三类:应用技能型、问题求解型、思维强化型。应用技能型课程以办公软件为主,另外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多媒体处理等知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这类课程占比为38.6%。问题求解型则不再突出办公软件等应用软件教学,增加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库等知识模块,主要从问题求解或者信息处理这一主线组织内容。这类课程占比最高,約为54%。思维强化型主要从计算思维的外延和构成组织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课程内容变革较大、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典型的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董荣胜教授的“计算思维的结构”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这类课程占比仅为7%。

将开课院校分为985/211大学、普通大学和学院三类。如表2所示,985/211大学和普通大学开设的主要为问题求解型课程,应用技能型课程都仅为28%左右;而学院类高校主要开设应用技能型课程,占比约为71%;75%的思维强化型课程开设院校为985/211大学,25%为普通大学。

在10门国家精品课程中,思维强化型课程有三门,问题求解型课程有六门,而应用技能型课程只有一门。在思维强化型课程中,75%的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一方面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广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办公软件等基本的应用技能;另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以培养计算思维的导向。

教学团队  平台上的慕课通常都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如表3所示,从职称来看,排在第一位的主讲教师职称为教授的课程占49.12%,排在第一位的主讲教师职称为讲师的课程仅占10.53%。从主讲教师团队人数来看,主讲教师三人及以上的课程占77%。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第四军医大学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医学计算基础”和华北理工大学开设的“大学计算机:从应用到思维”等课程实现多校联合共建。多人的教师团队以及多校联合共建,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各教师的专长,建设精品资源;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中也要保证课程的系统性、一致性和连贯性。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MOOC平台课程都是各高校的优秀教师团队精心打造的精品课程,质量高、效果好,对同类高校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陈旧  这一问题在应用技能型慕课中表现更为明显。由于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软件版本更新频繁,教学内容没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微软公司已经宣布停止对Windows 7系统的支持,这意味着Windows 7系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大部分慕课课程依然讲授Windows 7操作系统。大部分课程办公软件应用教学仍然停留在Office 2010版。如何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是慕课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当前主流技术和前沿技术。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把“变”与“不变”分开,对于“善变”的内容,应该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够,针对性不强  各高校慕课课程各具特色,具有鲜明本校特色,对同类院校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借鉴意义。但是,大部分慕课教学内容面向各专业学生,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缺乏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各高校都把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但是不同学科专业具体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大类设计教学内容,建设具有专业特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课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慕课课程体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需求。

5 结语

慕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慕课资源的建设,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通过慕课平台的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可以进一步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文主要从较为宏观层面分析对比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体情况,下一步可对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细节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安利,赵永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S2):179-181.

[2]馬金钟,马森.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国内主要MOOC平台比较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4-110,

143.

[3]杨玫,杜晶,张燕红.中国大学MOOC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慕课课程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6):66-69.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33-65.

作者:夏金存

第三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教学要求,我校将原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升级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安排上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分级教学的思想。本文介绍了我校的这些改革措施。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分级教学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从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将原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升级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原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采用“辅导+讲授+实践”的方式,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适应2l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目标

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同数学、外语一样,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一般不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而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如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及硬件技术基础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正是为这些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打基础、为后继课程做准备,它在学校各院系培养计划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l 较为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

l 较为深入地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

l 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l 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新课,并将其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由于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显然这门课程要有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行,它的成型需要几轮教学实践。

3教学内容的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更新

文献2中把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体系结构划分为以下7个领域:

u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领域

u 程序设计知识领域

u 计算机硬件知识领域

u 数据库应用知识领域

u 网络应用知识领域

u 多媒体应用知识领域

u 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领域

这些囊括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所有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生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委员会2005年蓝皮书的指导意见,2007年我校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将课程更名为“大学计算机基础”。今年我校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实施分级教学,并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二,各24学时(1.5学分)。大学计算机基础一的教学内容以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实践性强的内容为主,包括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基本操作、网络基本操作等,采用网络教学并于开学后第八周进行统一考试。大学计算机基础二的教学内容以07级新增内容为主,包括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基础、算法与软件工程基础、多媒体、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基础等内容,采用正常授课的教学方式,期末统一考试。

3.2实施方案

新生入学后,可先按原“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考核标准,对新生进行计算机文化素质的测试,通过者可申请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一”,并获得本部分学分;未通过的学生,1~8周利用网络提供的教材、讲义等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学生正常提交作业,教师正常答疑、批改作业,于第8周参加校内的统一考试。如有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入学前未使用过计算机),教务部门可根据学生个人的申请及入学测试的成绩考虑单独开班授课。如测试通过但对其成绩不满意的同学,可提出申请并与测试未通过者一样,按时交作业,参加统一考试。

教务部门按教学计划下达教学任务,各专业上课教师在开课第一周与学生见面,介绍课程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作业及答疑等相关事宜。“大学计算机基础一”的考核方式为:总成绩=平时作业成绩(40分)+全校统考成绩(60分),全校统考采用机试方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二”从第9周开始按正常教学方式授课(24学时,无上机),期末统一考试。各专业统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进度。

3.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课程网站和网络教学环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领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支持。从长远考虑此教学平台由我校自主开发。网络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料全部上网。包括以下内容:

u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的课件、录像、作业、试题库等由各院系的任课教师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二”的讲义(教材)、课件、作业、试题库等以计算系教师为主。

u 开发本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包括课程教学平台、作业提交系统、自动组卷系统、测试系统、答疑系统等,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参考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远程教育平台)。

4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4.1网络教学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教学的特点是: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使学生既可温习以前所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超前学习以后的内容,并能够在网络上获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或者在网上寻求帮助或帮助他人,在网上写作业和提交作业等,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课程的内容采用网络教学,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全部上网供学生自学使用,教师在网上发布作业,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学生和教师在答疑室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提问也可以作答,对客观题可以进行网上测试等。大学计算机基础二课程的内容采用课堂教学,但教学资源也上网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

4.2实践创新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上机实践的内容,鼓励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进行创新实践能力锻炼,对有创新的作业进行网上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不局限于老师留的作业内容。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做一些综合性的作业,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5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深入而持久的工作,改革的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术。本门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内容的选取、授课方法、网络教学的应用等方面还有许多可探讨的地方。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吴宁.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部分问题的探讨[C].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作者:王 新 孙 雷

上一篇:大学生时政论文范文下一篇:电气化铁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