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辖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论文

2022-04-30

摘要:创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67个县、县级市、市辖区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社会保障实力因子、居民收入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与生活质量因子5个因子,同时基于因子得分矩阵对67个县、县级市、市辖区进行聚类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市辖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市辖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论文 篇1:

贵阳市辖区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

摘 要:贵阳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研究贵阳市辖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贵阳市自身、整个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都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目前,经济相关竞争力的研究对象多为复数市级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市辖县、县级市,而以市辖区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献则较为少见,故以贵阳市辖区的经济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通过将贵阳市6个辖区的总计24类经济指标纳入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并将其分为总量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和速度效率竞争力三个部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各项竞争力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为贵阳市辖区的经济发展和规划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贵阳市辖区;经济竞争力;主成分分析法

引言

贵阳市,贵州省省会,是贵州省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教、交通中心,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贵阳市是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下辖六区三县一市。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理和经济地位,贵阳市的经济发展对贵州省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截至2017年,贵州省GDP增速已经连续七年保持在全国前三。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其经济发展速度也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GDP增长率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依旧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通过分析比较贵阳市辖区的经济竞争力研究其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可以为贵阳市区际产业布局、发展方向提供可靠的视角和依据,而且对于整个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都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经济竞争评价分析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李秀萍、韩剑萍考虑到县域经济对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的依赖性,根据地势地形、自然资源禀赋、常住居民构成等因素将四川省各县分为平原县、盆周山县、丘陵县和民族县四大类型,并通过收集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这四大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排序和评价分析,并分别针对四个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罗哲等通过翔实的资料构建了三个级别共41个指标的全面评价体系,从宏观经济竞争力、金融资本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政府作用竞争力等六个方面的竞争力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做出了综合性的评价分析。

蔺兆荣以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的“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科技、社会、环境和对外辐射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竞争力进评价。

李伟、杨国才对包括了“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的“中四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最后,为“中四角”城市群的經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目前已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多为复数市级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市辖县、县级市的经济相关竞争力,而以市辖区级行政区的经济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则较为少见。因此,本文以贵阳市辖区的经济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综合已有文献,本文根据《2017年贵阳市统计年鉴》等中的截面数据,将贵阳市辖下6个区的经济竞争力分为总量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和速度效率竞争力三个部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对四类竞争力进行排序、对比和分析。

二、贵阳市辖区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竞争力需要以国家、区域、城市等为载体,当载体是国家时,就是国家竞争力;当载体是市辖区县时,就是区域或县域竞争力。经济竞争力不只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还包含社会、民生、资源及环境等很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实质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分析评价。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兼顾全面代表与重点突出的前提下,根据可行、可比、层次分明的原则,结合贵阳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已有研究成果,用总计24项经济指标来反映贵阳市6个辖区的经济竞争力,并进一步将其分为总量竞争力、结构竞争力、速度效率竞争力三大类,构建出指标体系用以评价贵阳市6个辖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具体(如表1所示)。

(二)数据分析方法和步骤

用来评价经济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熵权TOPSIS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等。

综合已有文献,主成分分析方法是较为常用且适合的分析经济竞争力的数据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构建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并用求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方法,在保证尽可能少地损失原始数据的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实现降维和提取指标体系的主要成分,可以有效地避免经济计量分析中常遇到的指标多重共线性问题,是经济竞争力评价中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综上,本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贵阳市6个辖区的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步骤如下:

1.对数据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的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客观性造成的影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求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写出其相关系数矩阵C,令R-?姿E=0,并求解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根据上面求得的特征向量,按照方差累积贡献率大于等于80%的原则,确定主成分的数量。对于总量竞争力,选择确定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95.179%;对于结构竞争力,只需选择1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8.161%;对于速度效率竞争力,选择确定前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4.417%;对于经济竞争力,选择确定前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1.931%。

4.根据计算得出的评分系数向量分别乘以对应的主成分,再以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分别计算贵阳市各辖区四种竞争力的得分。评分系数(如表2所示)。

三、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步骤得出贵阳市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和观山湖区的各项竞争力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南明区无论是总量竞争力还是结构竞争力都较为突出,经济竞争力更是排名第一,但是速度效率竞争力略显低下,排名第四。

云岩区的经济结构最为成熟,相对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慢,总量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都较为出色。

花溪区总量竞争力在贵阳市辖区中名列第一(由于经开区并入了花溪区,其第二产业增加值也算入花溪区中,致使花溪区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9亿元,远超贵阳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值124亿元,使得花溪区的总量竞争力得分很高),但是结构竞争力和速度效率竞争力都位于末尾。

乌当区的总量竞争力和结构竞争力都排名末尾,总体经济竞争力在贵阳市辖区中排名第六,同时有着最高的速度效率竞争力和经济增长速度。

白云区和观山湖区较为类似,其总量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都较为靠后,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在贵阳市辖区中处于中上水平。

四、结论及对策

综上,结合对贵阳市各辖区的四类竞争力的分析结果可知,南明区和云岩区的经济结构较为成熟,经济总量较为庞大,相对而言,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对于这两个辖区而言,由于其常住人口较多,土地面积则相对较小(南明区面积为209.28平方公里,云岩区面积为91.65平方公里,贵阳市6个辖区的平均面积为420.9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大,产业结构成熟,人力资本较高,基础设施和政策管理相对完善,一方面应该将占地面积大、地均产出小、非技术密集型的不适合在当地发展的产业逐渐向周边辖区或者其他城市转移,另一方面应该发挥其作为中心城区和轨道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继续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进一步强化现代服务业的领先优势,提高为周边区域发展提供交通、通信、金融和平台等方面服务的能力。

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和观山湖区经济结构有待改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应当强化区域联系,加强与先进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优勢互补,并推进区域内外交流,降低区域间竞争力度,优先发展各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尤其是花溪区和乌当区,应当充分利用可使用土地面积大、土地租金相对较低的优势,积极承接来自南明区和云岩区等的转移产业。

贵阳市各辖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服务网络。打造高效、快速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辖区之间和贵阳市外的联系,扩大市场范围,建立、巩固贵阳市经济圈。

参考文献:

[1]  李秀萍,韩剑萍.四川省四大类型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比较 [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1).

[2]  罗哲,李树基,曲玮.甘肃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J].新农村建设,2006,(7).

[3]  蔺兆荣.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8,(13).

[4]  李伟,杨国才.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城市竞争力综合比较与时间演化分析——以“中四角”城市群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77-86.

[5]  王成新,李新华,王格芳,等.城市群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5).

[6]  刘进军,柳民,曲玮.甘肃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7.

[8]  何晓群.现代统计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  于诗琪,许诗辰.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25):7-9.

[10]  陈峰.城市竞争力研究——以江苏沿江八市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07.

作者:吴甲东 曾海鹰

市辖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论文 篇2: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福建各县市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创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67个县、县级市、市辖区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社会保障实力因子、居民收入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与生活质量因子5个因子,同时基于因子得分矩阵对67个县、县级市、市辖区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和工业生产规模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农业发展实力因子跟社会保障因子的作用也不能够忽视。研究县域经济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客观可信,并且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县域经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引言

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过去度量研究县域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往往采用人均GDP或人均GNP单一指标,但是使用单一指标评价只能反映区域经济的片面,不能全面反映整体情况。为了全面地评价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所以,现在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包括多指标组合法和多指标合成法。多指标组合法一般运用各指标加权的方法进行研究,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多指标合成法是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合成模型把整个指标体系反映的差异综合形成一个指标。多指标合成法的指标数往往比多指标组合法多,因此,所包含的信息更为全面客观。

本文把福建全省67个县、县级市、市辖区作为样本,建立县域经济指标体系,根据2012年福建省统计年鉴有关统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有关统计学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影响福省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指标的选择以及数据的收集

想要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就一定要建立恰当的指标体系,考虑到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基于以上原则,本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而且易于分析的县域经济评价分析体系。论文分别从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农业生产规模、地区产业结构、工业生产规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地区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的指标体系共包括22个指标,来体现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指标包括:A第一产业产值(万元)、B第二产业产值(万元)、C 第三产业产值(万元)、D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E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F房地产投资(万元)、G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万元)、H固定资产投资(万元)、I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J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万元)、K农民人均纯收入(元)、L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M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N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O期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万人)、P期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万人)、Q期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万人)、R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S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T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U卫生机构床位数(张)、V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一)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1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下结果。Bartlett 的检验的F值等于3 007.888,F值显著,KMO值为0.827,根据统计学标准,KMO值取值大于0.8,并且sig值小于0.05,所以认为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常在提取主因子的时候,因子的初始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要达到80%以上才能被确定为主因子。文本用包含数据大部分信息的5个主因子代替原来的22个因子,最后得到综合经济实力因子、社会保障实力因子、居民收入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与生活质量因子这5个主因子。

之后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因子得分得到得分系数矩阵。因子得分函数为:

Fac1=-0.012A+0.045X2+0.098B+0.078C+0.081D+0.122E-

0.119F+0.108G+0.021H+0.127I-0.107J-0.129K-0.298L-0.035M-0.16N-0.164O+0.069P+0.037Q+0.014R+0.024S+0.208T+

0.187U

Fac2=-0.008A+0.052B+0.05-0.125C-0.12D+0.02E+0.271F-

0.002G+0.077H+0.025I-0.015J+0.007K+0.234L+0.113M+0.313N+

0.325O-0.097P+0.135Q+0.01R-0.052S -0.073T-0.042U

Fac3=0.015A+0.056B-0.039C+0.219D+0.21E-0.044F-

0.025G+0.018H+0.05I-0.061J+0.323K+0.339L+0.048M-

0.213N-0.038O-0.053P+0.064Q-0.083R+0.037S+0.112T-

0.06U- 0.068V

Fac4=0.41A+0.009B-0.007C-0.027D-0.027E+0.007F+

0.015G+0.049H+0.015I-0.017J-0.057K-0.115L+0.049M+0.542N+

0.009O+0.028P+0.305Q-0.082R+-0.061S+0.076T+0.041U+

0.015V

Fac5=-0.076A+0.06B-0.012C-0.067D-0.043E-0.034F-

0.019G-0.002H+0.01I-0.045J+0.064K+0.105L-0.038M-0.198N-

0.031O-0.021P+0.235Q+0.209R+0.704S- 0.371T+0.014U-

0.017V

Fac =(0.29324 Fac1+0.24502Fac2+0.16972Fac3+ 0.08778Fac4 + 0.06034Fac5)/0.8561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5大主因子与综合因子的得分排序,见表1。

(二)因子分析结果讨论

1.从表1可以清楚地发现,在综合因子排名中,厦门市辖区、福州市辖区、莆田市辖区、晋江市、泉州市辖区分别为前五名,说明这5个地区在各个方面综合来看发展的是比较好的,与其他地区相比,它们的优势是比较明显。在现实中,这几个地区也是全省发展最好的地方,厦门市辖区、福州市辖区的综合得分位于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位,在全省经济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尤其,厦门市作为当今福建省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是福建大陆的经济、商业、金融和航运中心。在包括市辖区、县、县级市的综合因子排名的前10名中,福州市占有了4个,这也充分说明了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在福建经济建设中所起到的领头羊、火车头的作用。

2.位于第三的莆田市辖区与位于第五位第六位的泉州市、漳州市辖区跟位于第二的福州市辖区之间得分相差甚大,存在明显的差距,这说明福建其他城市与厦门福州间在市区建设这方面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

3.在包括市辖区、县、县级市的综合因子排名的前20名中,福州市有6个县(县级市),泉州市有4个县(县级市)入围。说明从全省来看,福州市跟泉州市的县域经济实力是最强的,发展是最好的。其中,在最新的2013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的排名中,晋江市、南安市、福清市、石狮市、长乐市、安溪县、惠安县都进入前100名,平潭县还是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这说明福州市跟泉州市的县域经济的含金量很高。

4.在得分排名末7位的依次是:明溪县、泰宁县、建宁县、松溪县、政和县、平南县、周宁县、柘荣县。其中宁德市跟三明市分别占有3个,南平市占有2个。这说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在经济基础弱,经济综合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与省内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在各方面的差距较大。要赶上平均水平,只有靠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扶持与自身优势特点结合起来,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为经济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以提高其整体经济水平说明还需要继续努力发展,才有可能达到67个城市的平均水平。

5.除了综合因子,从其他主因子来看,在所有主因子中综合经济实力因子是基础,并且决定着其他因子的发展。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得分较高的市辖区、县、县级市,相应的别的其他因子也比较好。这说明,只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在卫生医疗、教育、农村基础保障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才会相应地增长。

二、基于主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又称为群分析、点群分析,是定量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其中类指相似元素的集合。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地区经济状况进行分类,对分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说明。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医药、制造等各个领域。聚类分析法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计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分裂法(partitioning methods)、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s)、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s)、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s)、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s)。根据各市辖区、县、县级市的主因子得分数据,采用ward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第一类:厦门市辖区,既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又是经济特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由于厦门市全市都是市辖区,没有设县,所以厦门市辖区相当于厦门全市。在与福建其他地区比较时地位比较特殊,再加上厦门市在因子分析中,综合因子与两个主因子的得分都为第一。所以综合实力排列第一。可见具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在67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第二类:福州市辖区、泉州市辖区。这个地区依托自身工业优势和民营企业优势,拥有自身的特色工业和支柱产业,故具有较强的工业和经济实力。

第三类: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龙海市、平潭县、石狮市、罗源县。这几个县(市)是福建省发展的最好的几个县(市),它们的民营经济活跃,工业基础相对比较雄厚,交通设施完备,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比较高,所以,这几个县(市)发展得比较全面,综合竞争力较强。

第四类:莆田市辖区、三明市辖区、沙县、漳州市辖区、长泰县、东山县、华安县、龙岩市辖区、永安市。

第五类:宁德市辖区、漳浦县、永泰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平和县、邵武市、建瓯市、建阳市、浦城县、长汀县、上杭县、福安市、福鼎市、南平市辖区。

第六类:云霄县、仙游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武平县、连城县、霞浦县、古田县、永定县、漳平市、诏安县。

第四到第六类这三类经济发展水平在福建省内属于中间水平,各项指标都在平均水平附近。

第七类: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明溪县、清流县、闽清县、南靖县、柘荣县、武夷山市、顺昌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由于这些县(市)位于偏远艰苦山区,交通不便,而且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这些县(市)不但十分缺少自然资源和有规模的基础工业,而且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都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上看,这些县的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都很大,第二产业的比重却很小。从县域经济发展最强的几个地区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都很小。第一产业比重过高,占据了过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严重影响了这些县(市)工业发展。

三、结论及建议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67个县(市)市辖区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由于每个因子反映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作用,不但能把多个指标浓缩为几个少数的主因子,而且可以用提取主因子来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可以深入研究这类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得到的主因子得分矩阵作为聚类分析的样本矩阵,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所得到的结论较为客观可信。

对于依靠发展工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应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产业集中度和精加工能力,加大产品科技含量,解决产品附加值过低问题;同时,要协调发展工农业,在大力扩大工业生产总体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对于南靖县、柘荣县等传统农业县,则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招商引资,扩大工业生产规模,增加第二产业比重,同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变单一粮食作物生产为粮食、经济作物并存,发展各自特色农业。总之,不同地方要根据各地不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找准自己的位置,发展特色经济。

参考文献:

[1] 汪波,甄志禄.我国各地区经济实力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3):17-19.

[2]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曹真.稳定市场需求 带动产业兴起 提高经济实力的密匙——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评述[J].Think Tank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2):13-19.

[4]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胡兆红,陈希镇.对广东省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5):1132-1135.

[6]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 发布二 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点评(1—25名)[J].中国城市经济,2004,(5):68-78.

[7] 梅艳,徐梦洁,孙雁,刘洋.江苏省13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7-5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in Fujian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cluster analysis

HUANG Min,YANG Jian-zhou,DANG Shi-chao

(Economy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China)

Key words:county economy;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责任编辑 高惠琦]

作者:黄敏 杨建州 党士超

市辖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论文 篇3:

岩溶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分析了广西区各岩溶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在综合分析岩溶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资源观理论,提出导致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关键词】岩溶县 经济发展 因子分析 大资源观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岩溶区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岩溶区县(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远低于丘陵和平原地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溶区和平原区两者的经济发展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相差几十倍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既不符合实现全面小康对基尼系数的要求,也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相违背。因此,未来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主要不在于全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而在于岩溶区的发展态势。

同时,岩溶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脱贫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岩溶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落后的岩溶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继续毁林开荒,滥用资源,使已经恶化了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在人力资源未开发的前提下,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粗放式的开发利用,势必加剧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岩溶县生态环境脆弱、当地居民难于生存、经济难于进一步发展。

本文拟从纵向和横向等两个方向上分析广西区各岩溶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并结合大资源观理论,提出导致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二、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的纵向分析

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上看,各岩溶县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相对于解放前,岩溶县经济发展上了几个台阶。建国以来,地处岩溶区的各岩溶县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两次生产力大解放已经促使各岩溶县的经济基本上了两个台阶。如属于岩溶区的来宾县(现为来宾市辖区),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力第一次获得了解放,全县经济、特别是支柱产业——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此为第一台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生产力第二次解放。岩溶县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为第二台阶。

2、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的横向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县域经济包括各岩溶县经济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多年努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县域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农村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广西岩溶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仍然还存在很多困难,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岩溶县 GDP 增长速度与全国比较。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岩溶县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加快,速度每年基本接近甚至超过了全国水平,2001-2004年岩溶区所取样本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国家1.5个百分点以上,增长速度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来说越来越快。这是十分振奋人心的现象。不过从人均来看差距在逐渐增大,1978年各岩溶县人均 GDP为262 元,全国 379元,相当于全国水平的 69.9%。2000年各岩溶县人均 GDP 为 3291元,全国为 6980元,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38.5%,差距由 1978年的117元扩大到2000年的 3689 元。

(2)岩溶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广西其他各县比较。为定量分析与广西其他各县相比,岩溶县经济发展的落后程度,本研究拟选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多指标,从多角度反应各岩溶县经济发展的横向比较水平。

①评价指标选择。在选择评价指标时最先想到的是人均GDP这个指标。人均GDP是区域经济成果的表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具有代表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单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还表现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优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为此本文选择了人均GDP、产业结构层次、城镇化水平、农业生产率、工业生产规模等5个指标。

②定量分析方法选择。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该方法核心就是通过选出几个主因子即综合因子,然后对其进行因子分析,考察各综合因子与原始指标集的联系和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各综合因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综合因子的经济含义,之后以每个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可以构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模型。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评价模型:

③定量分析的结果。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5)》公布的统计数据,我们获得了广西77个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矩阵,我们现在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进行因子分析之后,由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广西各县的综合得分。

根据综合得分及排序,我们将综合评估得分介于0到1之间的区域归为较发达型县域,介于-0.5到0之间的县域归为欠发达型县域,得分小于-0.5的归为贫困型县域集团。

表1 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类型分类表

表1显示,从岩溶县的发展状况而言,广西县域经济中较发达型县域与欠发达、贫困型的岩溶县县域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苹果、南丹、宜州、柳江、隆林、田阳等岩溶县或市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或较好的行政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处于第一集团。不过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岩溶县的基本上处于广西区内欠发达的和贫困型的县域集团内面,在11个贫困县域中,除三江侗族自治县、乐业县、西林县两县为非岩溶县外,其余均为岩溶县,其中岩溶县那坡、凤山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穷的两县,大部分岩溶县位于广西区内欠发达型县域内,达10个之多。

3、纵向和横向分析的基本结论

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广西岩溶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水平可以发现,第一,跟全国其他省市中的或广西区内其他县域相比,岩溶县各项指标居中下水平;第二,广西岩溶县的经济发展滞后,不仅仅体现在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比较上,与同属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广西其他各县相比,各岩溶县总体发展水平也表现出极大的落后性。

岩溶县与区内其他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过大的发展差距对岩溶县和其他县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首先,过大的地区差距使岩溶地区的资金、人才、劳动力等要素不断地向发达区域流动,使得各岩溶县与区内发达县域的竞争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影响地区间的合理分工的实现和产业在空间上不断地由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和扩散;其次,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弱化岩溶县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并且还将制约区内中心城市对发达县域的产业辐射和市场拓展,从而影响广西区全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大资源观下的岩溶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资源的内容与形式在不断的更新与充实。所谓“大资源观”就是指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局限于煤炭、土地、水、电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加注重产业品牌、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体制机制、环境资源等,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和节能降耗,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下决心甩掉传统的资源型、粗放型发展模式,切实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落后的岩溶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从分析各资源要素投入的协调关系入手,我们认为除了导致脆弱环境形成的地质基础外,政府投入的长期不足、教育发展的滞后等也是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长期以来,岩溶县教育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经济结构单一,及思想观念与基础设施落后。如此种种结果则造成过多就业人口束缚在农村,以对土地资源的原始性开发为主要谋生手段。而特别的是,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资源的不协调开发,结果使岩溶县脆弱的土地生态进一步恶化。

岩溶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脱贫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岩溶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在综合考虑岩溶县的发展现状及其外在自然环境后,我们认为,为实现岩溶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土地资源开发与其他现代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关系,摆正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由“资源集约型”向“人力资源储备开发型”的经济战略转变。

(本文系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 “广西岩溶县教育、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7106020202M02。)

【参考文献】

[1] 佟玉权、蒋一军、龙花楼:中国南方石灰岩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5).

[2] 史忠良、肖四如:资源经济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3] 姜雄飞、吴玉鸣:广西县域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3).

(责任编辑:周 欣)

作者:张战仁

上一篇:关于高校公益事业经济贸易论文下一篇: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应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