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当前各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效益尚存在一定问题,医疗效益实现情况不够理想,应通过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构建卫生技术评估与调控制度,以及加强科研创新水平的方式,促进各类医院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医疗效益的全面发展与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研究并评价医院投入产出和医疗的效益情况,为医院发展改进提供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篇1:

因子分析法在三甲医院评审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针对卫生部提出的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经过因子旋转,给出各监测指标的因子得分,得出不同年度监测指标的综合情况和各项分指标的表现情况。本文分析了2006-2011年某三甲医院的监测指标情况,结果显示2009年总体情况最好,而工作负荷和经济状况,则是逐年递增,2011年最好。用因子分析法对三甲医院评审监测指标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为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综合经营管理状况,并以此方法为理论依据,纵向比较医院在不同时段的工作发展情况,横向比较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质量情况。

[关键词] 因子分析;三甲医院;评审监测指标;综合评价;医院管理

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卫生部印发了《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而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医疗机构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七章“医院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中,分别从资源配置、工作负荷、治疗质量、工作效率、患者负担及资产运营等方面给出监测指标。而医院管理者,需要在完成三甲医院评审监测的同时,客观地了解医院的综合实力与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造综合评价函数,简化众多监测指标及有效处理指标间的重复信息[1],进行监测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使管理者纵向比较医院在不同时段的工作发展情况,横向比较各业务部门工作的质量情况。

1 资料来源

针对卫生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某三甲医院2006-2011年的统计报表及财务报表。资料来源准确、可靠。

2 统计分析方法

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是把多个相关的原始变量转换成少数几个独立的变量,找出解释多个指标的独立的公因子, 若初始公因子难以合理解释, 可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求得合理解释, 公因子个数一定少于原指标个数。

2.2 分析步骤

(1)选择评价指标。根据《评审标准》中提出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简化了指标体系的指标数量(如用“每一职工负担门诊人次”代表职工人数与总诊疗人次,每一职工负担床日代表住院总床日数等),最后选择16项指标组成指标评价体系。工作负荷指标:每一职工负担门诊人次(X1)、每一职工负担床日(X2)、门诊手术例数(X3)、住院手术例数(X4);治疗质量指标:病理诊断符合率(X5)、住院病人治疗有效率(X6)、住院抢救成功率(X7)、急诊抢救成功率(X8);工作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X9)、平均每床工作日(X10)、床位使用率(X11)、病床周转次数(X12);经济效益指标:平均门诊人次收费(X13)、平均每床日收费(X14)、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X15)、业务支出/百元医疗收入(X16)。选择某三甲医院2006-2011年数据为分析数据,见表1。

(2)因子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监测指标逐年有所提高,但指标表现并不完全一致,要判断各年度监测指标的综合情况,就需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经过KMO 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统计量为0.623>0.6,适于作因子分析[1]; Bartlett 球形检验统计量为359.899,自由度为91,P=0.000,拒绝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阵的假设(P≤0.05) ,适合采用因子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3)初始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因子旋转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6.3%。公因子及其对应的特征值及累计贡献率见表2。

2.3 公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

公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为各因子得分的表达式,亦为前面所述指标体系数学分析模型。未经过旋转的载荷矩阵中,各公因子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例如第一公因子,在X1、X2、X3、X4、X6、X10、X11、X12、X13上都有较高的载荷,那么,第一公因子的含义就相对比较模糊,经过因子旋转,各公因子含义略加清楚,基本反映了监测指标的含义,将工作负荷与经济效益合并为一个公因子,见表3。

2.4 综合评价排序

由因子载荷矩阵得到各公因子得分的表达式,并得出各年份在公因子上的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2006-2011年各监测指标中,总的表现情况为2009年最好,2011年排在第二位,而2008年表现最差;而各公因子的表达中,工作负荷与经济效益指标,2006-2011年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质量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2009年均排在首位,2011年均排在第二位,2008年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排在末位。

综合评价函数为[2] :

4 结果与讨论

目前,常用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有逼近理想的排序法( TOPSIS 法) 、综合指数法及秩和比法等[3]。用TOPSIS 法和综合指数法对10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4],但TOPSIS 法和综合指数法灵敏度不高,并且要求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采用秩和比法对9项统计指标进行医疗质量综合评价[5],结果简单、直观、实用,不足之处是对原始定量指标的信息利用不充分。因子分析法是21世纪初由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rman 等人提出的一种探索性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它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的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有指标数量少,能反映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变量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分析方便,因子命名简单等优点[7]。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卫生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提出的医院管理监测指标为基础,建立科学的综合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对不同阶段总因子得分的比较分析,实际上是将评价指标进行了“精化”,既可以对不同阶段的医疗质量总体进行比较分析,还可以发现医院内部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为管理者提供改善医院管理的决策依据。因此,因子分析法在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而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医疗机构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颜,蔡志明,王光明,等. 因子分析法在公立综合性医院整体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2) :67-68.

[2]孙振球. 研究生教学用书——医学统计学[M] .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15 - 448.

[3]彭韩伶,陈少贤. 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综述(2)[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1):29-33.

[4]龚玲. TOPSIS 法与综合指数法在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结合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6):26-28.

[5]孙静,朱慧敏,齐丽萍. 运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我院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 3):231-232.

[6]郭建校,王洪礼,郭龙,等.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学科科研水平综合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 1) : 34-37.

[7]方积乾. 医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7-319.

作者:陈玲

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篇2:

医院投入产出和医疗效益对比研究

摘要:当前各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效益尚存在一定问题,医疗效益实现情况不够理想,应通过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构建卫生技术评估与调控制度,以及加强科研创新水平的方式,促进各类医院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医疗效益的全面发展与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研究并评价医院投入产出和医疗的效益情况,为医院发展改进提供方向。

关键词:医院 投入产出 医疗效益 对比

近年来,各类医院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医院规模持续扩张,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等在内的各类公立医院,在硬件设施投入以及规模扩大上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针对各类医院在巨大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运营效益进行研究,考量并评估各类医院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医疗效益实现情况,为医院发展改进提供方向,本文即以2016年度《XX省卫生统计年鉴》为依据,对10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以及医疗效益进行综合对比,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2016年度《XX省卫生统计年鉴》为依据,对10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以及医疗效益进行综合对比。医院类型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院。

(二)方法

医院投入产出分析中入选投入指标包括:床位数、职工人数;入选产出指标包括:诊疗人数、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将相关指标进行指数化处理,以各项指标平均值为标准值,将各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经处理后指数值进行同类相乘、异类相加处理。在此基础之上,以技术效益值、规模效益值及综合效益值为观察指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0类医院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分析,决策单元技术效益、规模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值应用CCR模型进行分析并评价。

(三)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t,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X2,P检验值<0.05时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10类医院投入产出情况如下:综合医院床位数共54145张,职工人数共71580人,诊疗人数共30127268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76426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34.70次,病床使用率共85.10%;中医医院床位数共11150张,职工人数共16510人,诊疗人数共888771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36732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34.90次,病床使用率共85.90%;中西医结合医院床位数共730张,职工人数共1210人,诊疗人数共49605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6026人,病床周转次数共25.50次,病床使用率共72.20%;专科医院床位数共7210张,职工人数共8730人,诊疗人数共224145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5608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22.90次,病床使用率共90.70%;疗养院床位数共1800张,职工人数共560人,诊疗人数共4533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4043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25.10次,病床使用率共59.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共8050张,职工人数共7650人,诊疗人数共683057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0169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49.50次,病床使用率共44.40%;卫生院床位数共31450张,职工人数共42000人,诊疗人数共2563966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223687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78.50次,病床使用率共73.70%;门诊部床位数共115张,职工人数共550人,诊疗人数共60008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683人,病床周转次数共24.80次,病床使用率共42.10%;妇幼保健院床位数共5370张,职工人数共8810人,诊疗人数共530436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26131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50.00次,病床使用率共75.00%;专科疾病防治院床位数共3050张,职工人数共2710人,诊疗人数共92277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26355人,病床周转次数共17.20次,病床使用率共46.80%。

疗养院、卫生院、门诊三类医院具有良好的技术效益以及规模效益(其中,疗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00,综合效益为1.00;卫生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00,综合效益为1.00;门诊部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00,综合效益为1.00);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均存在规模效益值过大的问题(其中,综合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7.80,综合效益为0.59;中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8.20,综合效益为0.67;中西医结合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63,综合效益为0.82;专科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90,综合效益为0.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9.80,综合效益为0.91;妇幼保健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4.08,综合效益为0.79;专科疾病防治院技术效益为0.42,规模效益为1.10,综合效益为0.38),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医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结果显示:疗养院、卫生院、门诊三类医院具有良好的技术效益以及规模效益(三者技术效益均为1.00,规模效益均为1.00,綜合效益均为1.00);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均存在规模效益值过大的问题,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医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均在投入产出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综合医院为例,规模效益值高达17.80,但综合效益值仅为0.59,即该综合医院运营过程中仅发挥了0.59的运营效率。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除专科疾病防治医院以外,上述各类医院均是相对技术有效的,也就是扩大医院规模、扩大医院投入,医院每年的总收入和总产值还是会往上提高,但这种提高总收入与总产值的途径必须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前提,整体投入产出效率逐年下降。换言之,在投入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医院产出逐年下降。更为关键的是,医院管理者过分追求增加总收入以及总产值,对医院运营效率无高度关注,上述各类医院的发展方向相对盲目,一些医院甚至不惜以负债为代价而扩张规模。而对于专科医院而言,技术效益仅为0.42,综合效益仅为0.38,提示此类医院并无法通过增加投入或扩张规模的方式达到提高总产值的效果。

结合既往相关研究结果来看,为促进上述积累综合效益低下医院改进投入产出策略,提高医疗效益水平,应在现有规模基础之上合理增加投入,通过扩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扩大年诊疗人数,并促进临床治愈好转率以及病床使用率的提升。如通过调整规模的方式促进技术效益与规模效益的平衡,以实现总体有效的目标,或也可通过提高或扩大松弛变量为0所对应指标值的方式,以促进医院获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值。

在此次基础之上,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上来说,为促进各类医院医疗效益目标的提升与发展,需重点加强如下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应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对综合医院发展速度进行科学控制。目前综合医院大多资源利用率偏低,发展规模过大,综合效益值不理想。因此,综合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卫生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水平。第二,应完善卫生技术评估与调控制度,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健全发展。即各类公立医院应重视对卫生技术的推广与评估工作,制定形成科学投资方案,加强内涵建设,以促进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应重视针对科研创新水平的强化,对各类研究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加强临床研究开发力度,在有限经费投入条件下获取理想的科研效益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各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效益尚存在一定问题,医疗效益实现情况不够理想,应通过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构建卫生技术评估与调控制度,以及加强科研创新水平的方式,促进各类医院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医疗效益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雪,王芳,荣先兵等.荆州市晚血救治定点医院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4):85-87.

[2]赵洋,李晖,翁振群等.新疆某三甲医院科研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16,(2):99-103.

[3]杨建南,刘勇华.成都市属10家医院卫生人力与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绩效的RSR综合评价[J].中國病案,2007,(6):22-23.

[4]夏秋蓉,徐静,杭丽等.基于DEAHP模型的医院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9,(34):124-127.

[5]贾思钰,杨鹏辉,李惠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对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估——以安徽蚌埠市为例[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52-656.

作者:赵志锐

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篇3:

广西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院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文章构建了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共58个,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的8个关键因子,即财务效率因子、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决定因素因子、盈利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服务效率、发展能力因子、领先性因子。进一步归纳又可以将盈利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归结为广义的财务效率因子;发展能力因子、领先性因子归结为动态性和可持续性因子。通过对广西18家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7~2009年3年平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18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排名。结果显示,医院的竞争力与医院的显著增殖性,领先性、异质性,内部资源的整合、协调性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医院的竞争力体现在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的综合服务能力,体现在资源管理、配置的协调性和产出的效率、效益性。

[关键词]医院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作者简介]杨春旭,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07级博士研究生,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孙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3

[

作者:杨春旭 孙虹

上一篇:人力资源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