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政治经济学管理论文

2022-04-23

一、切断民主之路的“数字封杀”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传播系教授罗伯特·麦克切斯尼的新书《数字封杀》展示了在数字环境的语境下,公开的、民主的互联网与资本集团为追求私利而操纵的互联网完全是两码事。麦克切斯尼重新考察了互联网的非商业起源和其被转化为商业引擎的阴暗过程,论述了电信和娱乐媒体等巨无霸产业是如何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贿赂生存和繁荣起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政治经济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视剧政治经济学管理论文 篇1:

赵本山的盈利模式

在大众心里保持朴实农民形象的赵本山曾被认为离老百姓最近的演员,如今的赵本山已跻身超级富豪,成为中国第一个买私人飞机的大腕明星。这个从黑土地走出的民间艺人,多年来一直稳坐春晚的头把交椅,依靠二人转的“俗”奠定了他的演艺根基,也正是这个“俗”字铸就了他商业上的成功。赵本山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但他却建立了很多商人羡慕的盈利模式,赵本山本人已坐拥10亿身家,成为中国演艺明星中最成功的商人。

赵本山商业模式初创:

建立个人品牌

赵本山最初步入演员行业只是为混口饭吃。他出身东北农家,家境贫寒,但他凭借演艺天赋和超高的财商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赵本山17岁进入公社文艺宣传队,一直是一个地方小县的普通演员,没有多大名气。直到1980年,赵本山携手潘长江在沈阳演出拉场戏《大观灯》,该剧颇受欢迎,赵本山的名号才开始响彻东北三省。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著名演员姜昆到东北采风,非常欣赏赵本山的表演并引荐了他。赵本山凭借小品《相亲》走进央视1990年春晚的大门,随后他迅速在全国走红。

通过春晚的影响力赵本山迅速成为中国一线笑星,也使赵本山明白了平台对演员的巨大影响力。从此赵本山不遗余力的将春晚作为自己延续品牌知名度的最佳平台,并且一直持续二十多年,作为央视春晚的“台柱子”,成了春晚不可或缺的金牌产品。赵本山深谙春晚平台的巨大影响力,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他与春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赵本山的第一桶金:

捡到篮里都是菜

如果赵本山像大多数明星一样,靠演戏、代言产品、拍一些广告的话,也难以成为拥有专机的富豪明星。老赵难能可贵的是他敏锐的商业眼光,和产业运作的独到手段。

1993年,他利用自己知名度的优势资源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赵本山在其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最初公司业务主要经营文化、广告和影视。但当时市场最为活跃的电视剧的制作单位都是电视台或其下属机构,民营资本很难进入这个领域,不得以,赵本山只能另辟蹊径做起了“旁门生意”。赵本山开始经营和艺术不沾边的煤炭、油等运输等生意。或许是赵本山吉人天相,或许是他拥有独到的投资眼光,九三年三月的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能源部而再次组建煤炭工业部,随后煤炭工业部又决定分别成立东北各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等个地方分管部门。这个变革的出台使我国能源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而这时的赵本山也有了第二个“煤老板”的身份。

上世纪90年代初,在舞台上穷矮丑形象的赵本山其实已经是拥有一定财富的煤老板了。当年艺术开发没有成功,但是煤炭等产业却成就了赵本山初步财富积累。商业模式最初的时候不在于业务的坚持,而是先有盈利而活下去,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赵本山的品牌经济:中国演艺界最有品牌意识的人

赵本山虽然做实业积累不少资本,但他清晰的明白自己的优势资源——艺术表演。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大环境的逐渐好转,赵本山也看到艺术文化产业的巨大前景,而在此时,赵本山自身品牌也已经积蓄多年,赵本山便开始了他的品牌产业之路。

2002年的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刘老根》是赵本山品牌产业挖掘的一个标志。这部电视剧摘得了央视当年的最高收视率,其价值甚至超越近年连创佳绩的《乡村爱情》系列。伴随着电视剧热播,“刘老根”品牌价值凸显,赵本山果断注册了“刘老根大舞台”品牌,在电视剧播出的第二年,位于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开门营业。

凭借赵本山的金字招牌和“刘老根”的品牌效应,刘老根大舞台的营业情况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其后的几年间“刘老根大舞台”相继在北京、长春、哈尔滨、天津等城市共开设了7家分店,并且全部生意火爆。特别是2009年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刘老根大舞台的入驻,依靠赵本山的个人影响,盛况空前。开业之初,门票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票价也一涨再涨,最终最低票价定在380元,最高则是8800元的13人包房,如此高的票价还是使消费者趋之若鹜。

赵本山的品牌经济挖掘在中国的演员中是一时无二的。多数演员在成名之后都是在代言产品、参加各种活动来快速透支着自身知名度;赵本山是在将自己的品牌去扩大, 然后通过品牌去创造文化产业从而更进一步去充实品牌,是一个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不能不说赵本山是中国利用自身品牌创建文化产业的典范楷模。

赵本山的全品牌模式:子品牌层出不穷

刘老根的品牌载体是赵本山,而其真正的产品是众多二人转演员的文艺演出。赵本山来支撑刘老根的演出显然是不现实的,由此催生赵本山的全品牌模式——打造子品牌。

2001年春晚小品《卖拐》迅速催火了范伟,使其成为中国一线明星,而范伟的成名之路正是得益于赵本山这个平台。赵本山也从中看到可行的造星模式,此后他开始构建自己的“赵家班”,极力使“刘老根”成为一个明星积聚的舞台。

首先是甄选表演人才。赵本山开始不断在东北寻访优秀的二人转演员,除了通过各种渠道推荐还引入了比赛选秀的方式。赵本山先是举办了面向辽宁地区的“赵本山杯首届二人转比赛”,随后又举办了面向东北三省的“二人转比赛”;赵本山还与辽宁大学合作开办了本山艺术学院,为二人转演出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其次是升级产品。赵本山若想自己的二人转表演产业在全国进行发展必须对二人转进行升级换代,摒弃二人转里面的污言秽语,打造成新的“绿色二人转”。赵本山对二人转进行彻底的大升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刘老根的二人转中强化了东北的黑土文化,“粗”却不“低俗”,让二人转以干净纯粹的幽默表演形式讨乐观众,真正使二人转表演雅俗共赏。

最后是整合管理。赵本山通过选拔、培养等系列流程打造出了系列明星,然而如何管理这些明星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众多的演员当中谁优先享有成名的机会,谁需要默默的坚持在刘老根大舞台坚守“根据地”无疑是一个管理难题,赵本山确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师徒关系管理。“赵家班”不是集团公司的团队,而是一个以师徒关系维系的盈利组织。对处于草根阶层的二人转艺人而言,贴上赵本山标签就意味着身价飙升。张小飞成为赵本山徒弟之前,上台连脸都不用洗,睡觉都在地板上,而现在不仅有房有车,出场费也高达5位数。2006年小沈阳还在哈尔滨跑场子,拜师后两年内便火遍东三省,而且登上了春晚舞台。立竿见影的示范效应和赵本山的品牌号召力,使众多的二人转演员都乖乖的服从赵本山的管理,因为除了赵本山中国还没有第二个二人转的孕育土壤。

善于借势:平台经济的魔力

品牌要成长,需要保持的一定的媒体曝光度。当年赵本山借势春晚平台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而“赵家班”一众明星也需要借势平台来增加品牌含金量。

在“媒介”的资源整合上,赵本山资源广泛。从中央电视、辽宁卫视、黑龙江电视台到网络传媒、地方影剧院可谓海陆空联合推广。之后赵本山与辽宁卫视、黑龙江卫视的娱乐节目也与其达成合作的关系,形成相辅相成的战略合作,而“赵家班”也有了荧屏上的战略根据地。

2006年,本山传媒与辽宁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刘老根大舞台”栏目。该栏目播出后,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收视率更是稳居辽宁卫视栏目之首,成为辽宁电视台娱乐节目的龙头。现在辽宁卫视的推出的“轻喜剧”多半都是本山的徒弟担当主演。

在赵本山商业化运作的背后,描绘的是一副宏大的商业地图,以本山传媒为依托的“赵家班”遵循着“土洋结合”的模式,抓住了二人转经营的要害,对其巧妙的包装和推广,使之成为东北民间艺术的代表,并采取舞台演出、拍电视剧、办文艺晚会、办学校、做影视基地等多种方式将其放大,形成了一条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

赵本山曾说过:“如果我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钱、足够的演员,我会让大舞台像麦当劳一样,在全国连锁经营。十年后,我在各个省会都有一家大舞台,你想那是一种什么力量。如果我有三十个舞台,这一晚上会产生多少价值?”的确,赵本山已经寻找到了演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链条,并且运用自如。他已经占据了电视台、网络、剧场等平台的众多高地,其产品也遍布整个平台的链条,真正的做到了品牌和渠道的相结合!

赵本山的政治经济学

赵本山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投资家。倘若只是在经营“刘老根大舞台”文化产业还称不上投资家,真实的赵本山不光是一个投资家,更是一个有着敏感政治嗅觉的商业投资家。赵本山从第一个煤炭投资开始便显现了他独到的政治经济学,并在以后的投资中使得投资触角伸的更长。

2009年,赵本山先知先觉的斥资13亿元人民币拿到海南博鳌800亩土地使用权,许多人都认为他疯了。但在拿地几天后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文件下发后,海南顿时成为投资的热土,资金蜂拥而至,房地产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不得不说赵本山是一个深谙政治经济投资的鬼才,他的很多的商业活动都是嗅着中央政策的商机进行投资的,就连赵本山第一次的煤炭生意都是与我国新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赵本山的政治经济学值得很多投资人学习。

赵本山商业模式的缺陷:如何构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平台

如今拥有私人飞机的赵本山不仅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更为我们梳理出了一个真实可行的文化品牌发展模式,但其商业模式中也埋着种种危机。

首先是产品单一化。赵本山、小沈阳、王小利等一干演员全部为二人转出身,文化不高,在表演戏路上也定格在了社会底层人物。从《刘老根》到《乡村爱情故事》等剧作品中不难看出“赵家班”的现有资源只能构建乡村类、社会底层类的小人物剧种,刘老根大舞台也只能限定于二人转的黑土风格的文艺表演。在如今娱乐全民化的当下,单一模式的娱乐节目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消费疲劳。作为一个文艺演出产业,多元化发展才是走高走远的正确方向,单一表演类型只能对演员、对品牌形成桎梏。

其次是财富分成存隐患。如今的商业社会,知名度就代表着财富。前两年媒体一直热炒小沈阳一年几个亿的票房,但其只拿少数的工资,绝大多数得利属于赵本山的。具体的多少不再考证了,但可以肯定这种情况的确是存在的。赵本山的本山集团,他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复活中国古代传统的戏班子模式。老赵既是台柱子也是老板,其他的人都是徒弟,大家以师徒相称,行叩拜大礼。说实话,本山与其说是师傅,不如说赵本山给了众多徒弟发展的机会,使他们从二人转夜场走向中华大地。当年姜昆也给过赵本山同样的机会,不然哪里会有今天的本山集团。古代戏班子模式不出大事,那是因为真不赚钱,大家穷的叮当响肯定团结,就这还得防着“学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典故。但商业利益比比皆是的今天,已成“名角”的徒弟们是否还甘愿只喝汤?目前这些都是存在的隐患,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成为威胁本山集团的危机。

赵本山从“农民小老头”转身成为了黑土演艺文化的教父,从一个地方小演员变成坐拥亿万财富的商界大佬,由此我们不得不为赵本山喝彩!赵本山已经成为了中国演艺界的符号,成为了我们对春晚期待的切实理由。表演上的成功证明老赵是一个聪明的演员,商业的成功使我们不得不叹服他那充满智慧的商业运营理念;不管是商业还是表演,我们还是期望春晚能看到赵本山,本山集团能走的更高更远!

电视剧政治经济学管理论文 篇2:

“看不见的手”对言论的封杀

一、切断民主之路的“数字封杀”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传播系教授罗伯特·麦克切斯尼的新书《数字封杀》展示了在数字环境的语境下,公开的、民主的互联网与资本集团为追求私利而操纵的互联网完全是两码事。麦克切斯尼重新考察了互联网的非商业起源和其被转化为商业引擎的阴暗过程,论述了电信和娱乐媒体等巨无霸产业是如何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贿赂生存和繁荣起来的。

今天,西方互联网业的经济信条——“用任何手段生产无尽的利润”,破坏了互联网潜在的公共平台作用,而这种作用在互联网诞生之初曾被人们普遍看好。人们一开始以为互联网将发展成为一个非商业区域,一个真正的公共领域,能够带来更大的公共知晓率,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凝聚力和政治参与度。然而,互联网不仅没有成为一个容纳更多政治参与、结束不平等和商业垄断的非商业区域,反而被彻底商业化和垄断化了。经过商业化、版权化、专利化、私有化和垄断化,互联网呈现了一个资本财团不断集中和垄断的严峻画面。谷歌、脸谱、苹果、微软和亚马逊都在试图利用政府对市场管制的放松去抢占消费者的“每一秒醒来的时间”,以巩固它们的市场阵地。随着这些垄断寡头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媒体技术,持续不断地制造舆论和政治游说,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屈从于一个“24—7—365”(全天候)数字控制。

曾经被视为经济竞争引擎的互联网,制造了历史上最强大的经济垄断,这种垄断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大众对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事件的知情权、议政权和参政权。资本集团在互联网上的殖民化毁掉了一百年来基于真实性、客观性和所有事实都要核实的新闻界的传统和实践。在今天这样一个完全娱乐化和资本化的网络世界里,人们看不到任何复兴新闻界好传统的希望。资本集团通过颠覆新闻和网络作为公共平台的作用,将其转型成压制不同观点的手段,让个人成为无独立思想和独立判断的享乐追求者。

二、“看不见的手”制造网络主流意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乔姆斯基曾按照功能的不同,把媒体分为两大类:(1)分散注意力的大众媒体;(2)设置议程的精英媒体。大部分媒体和媒体的内容属于分散注意力的大众媒体,这类媒体把一切内容娱乐化,而不是让大众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资本集团把大众只当成围观者,不会让大众成为严肃重大议题的参与者。大众只可被使之,不可使知之。比如,煽动网民参与网络围攻,组织并动员大众每隔几年在精英圈内选一个统治他们的聪明人。选举一结束,大众仍同过去一样,回家继续看NBA、电视剧,继续在微博上围观。

资本集团对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态度和手段是:“它们只要不来骚扰我们,怎么玩都行”。只要大众媒体和网络只关注丑闻、色情、血腥、暴力、名人、隐私、时尚,而不冲破精英集团预设的议程牢笼,不去关注严肃的政治话题,就达到了控制舆论的目的。资本集团认为,严肃的政治话题和经济政策是留给精英考虑的。

负责设置议程的精英媒体拥有优势资源,它们为人们设置思想和言行框架。精英媒体的受众多半是权贵圈的人或他们的代言人。这些人多为大公司的老板,但躲在背后让他们的代理人作为政治管理者、经济管理者或思想管理者,去控制人们想什么、看什么。精英集团运用强大的资本、媒体、学术和政策力量,惩处任何违反精英规范的人。比如,某个学者如果在网上发出独立于这些权力集团的思想框架,在媒体上将遭遇围攻、污名、屏蔽;在学术上遭遇学术论著出版的封杀;在政策上,某些部门可能不会再委托其做政策性研究课题等。

资本精英集团通过操控媒体、学界和政策三方面的力量来操控社会舆论。资本集团控制媒体的目的是决定大众关注什么、忽视什么。在大学里,通过精英教育,规范精英分子的标准,比如应说什么话,不说什么话。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将从精英的圈子出局。在那些追求建立世界名校的商学院里,教授们在讲坛上的言论和思想要向哈佛看齐。而台下的学生透过台上教授的理论体系,确定走进上流社会、爬上权贵的阶梯,确定政治的正确性标准。

精英媒体的客户是资本权贵。精英媒体根据客户的立场、兴趣、价值观,去策划新闻选题、选定新闻立场、决定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如果某财经媒体的目标读者是资本权贵圈内的人,编辑就要根据资本集团利益,设置新闻选题禁区。

这只“看不见的手”制造并主导了网络主流意见。资本集团的舆论宣传体系已经形成,这个体系力图控制大众在网络上读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从而控制网上和大众媒体的政治话语和政治正确性的标准。如果有人冒险冲出这个资本牢笼,资本集团控制的网络、媒体、学界,甚至被渗透的政策部门都会对其采取一种敌视或无视的态度。在网络公司有组织的封杀中,很多人将对政治辩论产生恐惧,最终失去对民主政治的热情。

这种资本垄断的网络舆论场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巨头通过官商勾结,变互联网为某些权力部门与资本集团联手监视民众和反民主的工具。传统的个人隐私观念在网上已经消失了。商业资本联手国家权力部门对个人拥有强大的、超出常人想象力的监视力,他们通过控制社会舆论,统治人们的思想。

《数字封杀》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互联网已经无法成为一种承载知识、教育和参与式民主的光明力量了。控制在资本集团少数权贵手里的互联网正在成为高度商业化、分散注意力、超想象地侵害人们隐私的阴暗力量。互联网的发展正在被迅速垄断的商业利益改造。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麦克·卡皮尼在评价此书时指出:“《数字封杀》一书让人相信,要想理解互联网和相关的传播技术,唯有透过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才会发现,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是对一个真正民主的信息环境的彻底摧残。”麦克切斯尼建议,仅仅依靠改革已经无法挽救互联网本来点燃的民主希望之火。国家必须站在政治经济学的立场上,建立一个非营利和非商业的互联网体制。

三、“看不见的手”让不合时宜的事实“陷入黑暗”

打开西方国家的网络、微博和电视,会发现大量吃媒体饭的玩家。除了冲在前沿的记者、编辑和主持人外,他们中有媒体投资者、经营者、媒体明星、微博大户等。资本集团提倡的媒介资本化、产业化,是一种公司化的新闻媒体。这种公司化的新闻媒体的追求与真正的民主社会中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兼容的。资本集团一边说要“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在他们控制的媒体里,只有一类黑白分明的观点——他们视为新主流的观点,而另一类则是被他们讨伐的观点。资本集团大声呼喊的新闻自由是捍卫自己旗下媒体的自由,而不是让广大民众在其媒体上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

新闻自由意味着记者对事实负责,而不是对媒体老板负责。但是,在一个高度商业化和资本操控的媒介社会里,记者对商业压力的责任大于对社会的责任。媒体作为商业公司的特点是,用最低的成本每天有计划地、持续地生产出受众满意的新闻产品。记者作为个人,只是新闻生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媒体老板决定什么样的新闻优先刊播,也决定什么新闻重要、什么新闻不重要。媒体经常采用的报道手段是,强化一种信源、重点报道一个人(英雄或坏蛋)、突出展示一类观点。

作为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新闻事业应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言论出版自由,保证民众获得均等化的知情权和意见表达。但是,资本控制的媒介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话语权不平衡,大量新闻被扭曲。就像乔治·奥威尔在他未出版的《畜牧场》一书的序言中所说,自由国度中的审查制度毫无疑问比专制政体还要复杂和彻底,因为“不受欢迎的观点可以使之陷入沉默,不合时宜的事实可以使之陷入黑暗,而这些并不需要任何官方的禁令”。

公共事业需要平等地服务于社会阶层中的每一个人,媒体的公共性和民众的知情权、意见表达权、民众的意见对公共政策的塑造、政府对真实舆情的完整把握及正确研判密切相关。媒体公共性的基本原则是各个阶层的民众在重大议题上的知情权、在各类主流媒体上的民主表达权和平等对话权。媒体上的平等权利体现在,无论是在传统主流媒体,还是在新兴媒体,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理性对话成员。

西方法律界一直在就媒体的公共事业性质展开争论。早在70年前,一起针对美联社的诉讼援引反垄断法的规定,提出规范那些在向公众传播信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公司。当时美国司法部指控,美联社的章程允许旗下报纸拒绝当地竞争对手加入其巨大的新闻网络,从而遏制对手。初审法院同意这个指控,指出新闻并非普通产品,而是一种更“要紧”的产品,“包覆着一层公共利益”。但是,资本控制的媒体和网络会奋起反对任何形式的法律制约。如果新闻和媒介这个民主自治所不可缺少的氧气受到那些从现存的不平等和对现状的维持中受益者的控制将是危险的。最令人担忧的是,跨行业的媒体投资与经营将会导致媒体在改革的路线上趋向保守,他们将反对任何会损害其趋于固化的跨行业集团利益的改革新政,并把所有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和机制当成自己的敌人。在今天资本操控的网络媒体环境中,制约资本集团滥用媒体权力的难度体现在:第一,媒体日益增长的话语权和议程设置权足以进行政治与社会动员,反击任何制约政策与措施;第二,记者对商业压力的责任大于对社会的责任;第三,媒体和网络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群。

四、防范资本集团侵蚀我国媒体的公共性

面对西方资本集团深度渗透网络媒体的局面,如何引以为戒,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舆论里获取完整和准确的舆情,并形成有效正确引导舆论的措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政治公开与透明。要打破少数精英在改革上的话语垄断。在媒体上应能听到人民群众的声音,特别是增加对底层群众改革意见的报道,在媒体上发表改革建议的学者要具有意见上的广泛代表性。应提高各项改革政策酝酿和出台的政治透明度,以增进公众对改革决策公允性的信心。确保国家的各项改革政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确保媒体的公共事业属性。确保新闻媒体能像教育和卫生等公共事业那样,为社会提供均等化新闻与言论服务,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意见表达权,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对公共政策的塑造力和影响力。

3. 改革方向不能被媒体议程左右。主张改旗易帜的人在社会上虽然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其中的一些人握有媒体和网络话语的生杀权。他们一旦发现网上群众意见不利于自己时,就会想方设法用最快的速度封锁不同声音。但是,我们党不是任何派别和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改革要从惠及最普通老百姓利益的目标出发,不被资本控制的媒体议程左右。

4. 保证网络对政府的舆论监督作用。要保证网络舆论对各级政府的舆论监督作用。我们党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舆情,把舆情的运用变成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监管各级政府的群众力量。我们党应注重与网络里的人民群众发生直接联系,防止出现政客通过资本集团的资助,在网络里拓展自己的政治疆域和政治权力,而资本和媒体集团又通过与政客的关系为自己的利益寻求政治上的庇护的情况。

5. 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只有社会不同阶层的群众的声音在媒体上自由表达,方能准确了解民意,真实把握中国社会现状和民心趋势。党和政府还须考虑出台政策和投入资金,帮助那些没有资金创建报纸、频道、网站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创建媒体平台,使党和政府听到广大中下层群众的改革诉求。

6. 加速媒体权力的透明化。今天的媒体拥有强大的政治权力,甚至影响决策、影响政治结果。但媒体的政治权力不需要民主选举和绩效考核,过高的政治权力会变得跟任何不受监督的权力一样,带来另外一种权力腐败——制造虚假新闻、媒体事件、愚弄人民。有鉴于此,应实行媒体领导人个人信息公开化。例如,报纸和网络的首页要标明媒体公司负责人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媒体或网络公司大股东的姓名和信息。

作者:李希光

电视剧政治经济学管理论文 篇3:

赵本山的政治经济学

从农民小老头转身成为黑土地上的演艺文化教父,从一名地方小演员变成坐拥亿万财富的商界大佬。赵本山的商业智慧既有因势利导,又兼具老农聪明,更近土地味道——这是值得我们提取的。

赵本山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但他却建立了很多让商人羡慕的盈利模式。如果赵本山像大多数明星一样,靠演戏、代言产品、拍广告赚钱的话,也难以成为坐拥10亿元身家、拥有专机的富豪明星。老赵难能可贵的是他敏锐的商业眼光和产业运作的独到手段。

——从赵本山的人生片段中可以提取哪些商业智慧?我们一步一步来解读。

199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赵本山,已是全国炙手可热的喜剧演员,当时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优势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最初主要经营文化、广告和影视。但当时市场最为活跃的电视剧制作单位都是电视台或其下属机构,民营资本很难进入,不得已,赵本山只能另辟蹊径做起了“旁门生意”:经营和艺术不沾边的煤炭、油等运输。或许是赵本山吉人天相,或许是他拥有独到的投资眼光,也兼具“老农聪明”,1999年3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能源部而再次组建煤炭工业部,随后煤炭工业部又决定分别成立东北各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等地方分管部门。政策利好使我国能源产业迅速发展,而这时的赵本山也有了第二个身份一“煤老板”。

上世纪90年代初,在舞台上扮演穷矮丑形象的赵本山其实已靠煤炭等产业完成了初步财富积累。商业模式最初的时候不在于业务的坚持,而是先有盈利活下去,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中国演艺界最有品牌意识的人

赵本山虽然靠做实业积累了不少资本,但他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优势资源——艺术表演。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大环境逐渐好转,赵本山也看到艺术文化产业的巨大前景。此时,赵本山自身品牌已积蓄多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品牌产业之路。

2002年央视热播剧《刘老根》,是赵本山挖掘品牌产业的一个标志。这部电视剧的价值甚至超越近年连创佳绩的《乡村爱情》系列。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刘老根”的品牌价值凸显,赵本山果断注册了“刘老根大舞台”品牌,在电视剧播出的第二年,位于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开门营业。

凭借赵本山的金字招牌和“刘老根”的品牌效应,刘老根大舞台的营业情况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其后几年间,“刘老根大舞台”相继在北京、长春、天津等城市共开设了7家分店,并且全部生意火爆。特别是2009年,刘老根大舞台入驻北京前门大街,在开业之初,门票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票价一涨再涨。最终,最低票价定在380元,最高则是8800元的13人包房,消费者仍趋之若鹜。

——赵本山的品牌经济挖掘在中国演员中一时无两。

代言产品、参加各种活动,当大多数演员在快速透支着自身知名度时,赵本山则是在扩大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品牌去创造文化产业从而更进一步充实品牌。不能不说赵本山是中国利用自身品牌创建文化产业的典范楷模。全品牌模式

刘老根的品牌载体是赵本山,其真正的产品是众多二人转演员的文艺演出。靠赵本山来支撑刘老根的演出显然不现实,由此催生赵本山的全品牌模式——打造子品牌。

2001年春晚小品《卖拐》迅速催火了范伟,使其成为中国一线明星,而范伟的成名之路正是得益于赵本山这个平台,这让后者看到了造星模式的可行。此后,他开始构建自己的“赵家班”,促使“刘老根”成为一个明星积聚的舞台。

首先是甄选表演人才。通过各种渠道推荐和比赛选秀,面向辽宁地区的“赵本山杯首届二人转比赛”、面向东北三省的“二人转比赛”以及与辽宁大学合作开办了本山艺术学院,赵本山开始不断在东北寻访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为二人转演出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其次是升级产品。二人转多以草根形式在田间地头演出,表演内容大多掺杂了一些污言秽语的荤段子,致使其难登大雅之堂。赵本山决定对二人转进行彻底的大升级,摒弃二人转里面的污言秽语,打造新的“绿色二人转”。刘老根的二人转中强化了东北的黑土文化,“粗”却不“低俗”,让二人转以干净纯粹的幽默表演形式讨乐观众,真正使二人转表演雅俗共赏。

最后是整合管理。造星容易,管理难。众多的演员当中谁优先享有成名的机会,谁需要默默地坚持在刘老根大舞台“根据地”无疑是一个管理难题,赵本山的管理方法是:师徒关系管理。

“赵家班”不是集团公司的团队,而是一个以师徒关系维系的盈利组织。对处于草根阶层的二人转艺人而言,贴上赵本山标签就意味着身价飙升。2006年,小沈阳还在哈尔滨跑场子,拜师后两年内便火遍东三省,还登上了春晚舞台。立竿见影的示范效应和赵本山的品牌号召力,使众多的二人转演员都乖乖服从赵本山的管理,因为除了赵本山,中国还没有第二个二人转的孕育土壤。

平台经济的魔力

品牌要成长,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媒体曝光度。当年赵本山借势春晚平台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而“赵家班”一众明星也需要借势平台来增加品牌含金量。

在“媒介”的资源整合上,赵本山资源广泛。从中央电视、辽宁卫视、黑龙江电视台到网络传媒、地方影剧院可谓海陆空联合推广。之后,赵本山与辽宁卫视、黑龙江卫视的娱乐节目也达成合作关系,形成相辅相成的战略合作。“赵家班”终于有了荧屏战略根据地。

2006年,本山传媒与辽宁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刘老根大舞台”栏目。该栏目播出后,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收视率更是稳居辽宁卫视栏目之首,成为辽宁电视台娱乐节目的龙头。现在,辽宁卫视推出的“轻喜剧”多半都是赵本山的徒弟担当主演。

在赵本山商业化运作的背后,描绘的是一幅宏大的商业地图,以本山传媒为依托的“赵家班”遵循着“土洋结合”的模式,抓住了二人转经营的要害,对其巧妙地包装和推广,使之成为东北民间艺术的代表,并采取舞台演出、拍电视剧、办文艺晚会、办学校、做影视基地等多种方式将其放大,形成了一条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

赵本山曾说过:“如果我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钱、足够的演员,我会让大舞台像麦当劳一样,在全国连锁经营。十年后,我在各个省会都有一家大舞台,你想那是一种什么力量。如果我有三十个舞台,这一晚上会产生多少价值?”的确,赵本山已经寻找到了演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链条,并且运用自如。通过占据电视台、网络、剧场等平台的众多高地,赵本山的产品遍布整个链条,真正做到了品牌和渠道相结合。

深谙政治

如果赵本山只是经营“刘老根大舞台”文化产业,或许还称不上投资家,但自从赵本山投资第一个煤炭产业开始,其独到的政治经济学视觉开始走到台前。

2009年,赵本山先知先觉地斥资13亿元人民币拿到海南博鳌800亩土地的使用权,许多人都认为赵本山疯了。就在赵本山拿地几天后,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顿时成为投资热土,资金蜂拥而至,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

不得不说赵本山是一个深谙政治经济投资的鬼才,他很多商业活动都是嗅着政策的商机进行投资的,仅其政治经济学一项,已经值得很多投资人学习。

本山模式的缺陷

如今拥有私人飞机的赵本山不仅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更为我们梳理出了一个真实可行的文化品牌发展模式,但其商业模式中也“潜伏”着种种危机。

首先是产品单一化。赵本山、小沈阳、王小利等一干演员全部为二人转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在表演戏路上已定格在了社会底层人物。从《刘老根》到《乡村爱情故事》等剧作品中不难看出,“赵家班”的现有资源只能构建乡村类、社会底层类的小人物剧种,刘老根大舞台也只能限定于二人转的黑土风格表演。在娱乐全民化的当下,单一模式的娱乐节目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消费疲劳。作为一个文艺演出产业,多元化发展才是走高走远的正确方向,单一的表演类型只能对演员、对品牌形成桎梏。

其次是财富分成存隐患。如今的商业社会,知名度即财富。前两年媒体一直热炒小沈阳一年几个亿的票房,但其只拿少数的工资,绝大多数得利属于赵本山的。在本山集团,赵本山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复活中国古代传统的戏班子模式。老赵既是台柱子也是老板,其他的人都是徒弟,大家以师徒相称,行叩拜大礼。说实话,赵本山与其说是师傅,不如说他给了众多徒弟发展的机会,使他们从二人转夜场走向中华大地。当年姜昆也给过赵本山同样的机会,才有了今天的本山集团。古代戏班子模式不出大事,那是因为真不赚钱,越穷越团结,但就这还有防着“学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典故。而在商业利益比比皆是的今天,已成“名角”的徒弟们是否真的甘愿只喝汤?如果处理不得当,这些存在的隐患将会成为威胁本山集团的危机。

编辑 谭佳

作者:李光斗

上一篇:职业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