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全球化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注重从传播主体、传播文本、受传对象和传播效果来阐释韩国电视剧传播现象,以便深刻理解这一现象的实质。[关键词]韩国电视剧传播文化影响韩国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所引起的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影响,在当今中国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电视剧全球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视剧全球化管理论文 篇1:

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各种原因,中国电视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量较少,传播范围较窄,影响力相对较薄弱。但是其在越南的传播却是一个特例,中国电视剧曾风靡越南,大量出现在越南的主流电视台,在一段时间之内占据了越南的大部分电视剧市场,形成一种浓厚的中国电视文化。在无特殊事件发生时,越南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中国电视剧,且播放量为其总播放量的一半以上。从2007年至2015年,越南播放的中国电视剧超过了600部,占其播放的外国电视剧总量的57%左右。然而,针对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情况却鲜有研究。鉴于此,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历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电视剧在东南亚等国家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一、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越南电视台播放第一部中国电视剧以来,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市场培育阶段: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局域传播(1993-1999)

越南播放的第一部中国电视剧《渴望》是作为中越文化交流的礼物由中国政府送给越南政府,自此开始,中国电视剧正式进入越南市场,并深受越南观众的喜爱。根据学者黎香兰的统计,从1993年到1999年,越南播放了24部中国电视剧,远超其他国家的中国电视剧播放量。此外,在1993年越南文化通讯部副部长访华期间,中越双方还商议共同拍摄纪录片《胡志明主席与中国》。

这一阶段越南播放的中国电视剧有如下特点:第一,这些电视剧都在中国热播;第二,历史与神话题材的电视剧数量最多,其次为家庭情感伦理剧;第三,其他题材的电视剧很少,没有任何关于中国近代战争的电视剧。

该时期越南的电视普及率极低,多在发达的中大型城市。小城市、县、乡的人们则更多是通过录像厅来观看,所以这一阶段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属于局域传播。中国电视剧在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越南受众,在文化交往方面获益良多,但經济效益几乎可忽略。

(二)传播高峰:越南广电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2000-2011)

2000年开始,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迈上新台阶,在这一年中越两国签署了《中越联合声明》,在“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原则下加强两国在影视、新闻、广播等领域的合作。紧接着越南对电视台进行了两次改革,即2001年的“支持预算包干”和2006年的“财政自主管理”。越南媒介政策的改变、越南电视台数量的增长与职能转变给中国电视剧传播创造了市场条件。

据黎香兰的统计,2000年至2006年在越南电视台和河内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电视剧至少有23部。本研究未能获得2007年至2010年之间中国电视剧在越南播放的具体数据,但这对研究的影响并不大。首先,现有的有关越南的文献中及笔者在越南的访谈都未发现这四年间有越南限播中国电视剧的事件发生;其次,越南的受众未在这期间突然改变了喜好;第三,越南电视台也没有理由在中越关系与国内电视剧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减少中国电视剧的播放;最后,据2011年越南中央电视3台播放的中国电视剧数据显示,其全年播放了八部中国电视剧。由此推断在这四年间,越南播放的中国电视剧数量不会有明显的波动。

这一时期是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最繁荣的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为了争夺广告市场,都大量播放中国电视剧,因为中国电视剧比越南本土电视剧质量高,而其他国家电视剧又因为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在越南存在着受众面小和政治方面的问题,中国电视剧填补了越南电视剧的市场空缺,迎来了传播的高峰阶段。

(三)多国竞争: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空间被压缩(2012-2019)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和越南“革新开放”的影响开始显现,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竞争加剧,传播空间受到了挤压。笔者2017年初第一次去越南进行田野调查,获得了越南中央电视3台(综合节目频道,提供文艺娱乐、体育信息、国内外电视剧等节目,而中国电视剧一直是其主打节目,信号覆盖了全国)2012年至2016年播放的所有电视剧数据。后期2019年再去越南想获得2016年以后的数据,因不可控因素而失败。但从相关人员的访谈来看,2016年后的播放情况符合先降后升后趋于平稳的走势。

越南中央电视3台播放的中国电视剧情况为:2012-2016年分别为全年9部、5部、3部、8部和9部,共34部。2014年达到最低谷。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越南,越南播放的电视剧数量开始回升,不过虽然数量回升,但也很少在黄金时段播出,很多甚至被排到了凌晨播放——也是观众最少的时段。同时在这一时间段内,越南中央电视3台播放的其他国家电视剧数量却明显增加,其中韩国电视剧超过了中国电视剧在这一时期的播放数量,达到了54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已经开始减弱,这背后的原因应引起相关研究者的关注 。

二、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问题

(一)表层问题:文化折扣与经济效益逆差

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表层问题是由语言差异引起的文化折扣问题。翻译一部电视剧的投资巨大,例如在越南热播的中国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是由中方主导翻译,以越南语为目标语言的国产译制剧,整个译制过程工作周期为5个月,参与翻译的人有越南专家、演员和普通民众。如此长的翻译周期和庞大的翻译阵容,单集翻译成本很大,越南本地电视台难以承受,而如果由中方承担,缺乏经济支持和回报。由此导致了越南本地播放的中国电视剧翻译质量极差。

在越南调研可以发现,越南的翻译配音多是由一个人来完成,无论角色是男女老少抑或剧情是喜是悲,全由一个人用基本没有变化的语音语调配音。这使电视剧原有感情与意义的传达大打折扣,未能达到传播实效。此外,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所获得的版权费是象征性的,其文化交流意义远超经济效益,而中国如果自己组织进行翻译再传播到越南,经济投入会远高于收益,这种经济效益逆差导致对外传播中的语言问题难以解决。

(二)深层问题:辩证中前进的中越关系影响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

中越从古至今的关系在辩证中曲折向前发展,在曲折期会影响到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如2014年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处于最低谷就是因为中越关系发生了波动,而在2015年中越两国领导人互访,签署《中越联合声明》协议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深层问题得以缓和,在越南播放的电视剧数量有所回升。

(三)内部问题:中国电视剧的创作缺陷

中国电视文化产业在获得文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问题:

1.历史虚无。越南观众最喜欢观看的中国电视剧是古装剧,因为其印证了越南人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大国的想象,但中国最近几年的古装剧正因脱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逐渐失去魅力。中国目前的古装剧更多的是穿着古代服装演绎的现代故事或者说是在模仿西方电视剧。一些新的中国电视剧正在失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已不是越南人熟悉的优秀中国文化,变得虚无且失去吸引力。

2.自我解构。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中国电视剧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复杂关系逐渐凸显出来。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中国电视剧从传统文化的传奇性、教育性、艺术性变得娱乐化、商业化和空洞化。青少年是中国电视剧最重要的受众群体,为达到商业利益最大化,现在很多中国电视剧运用明星的偶像效应来迎合青少年的审美,并以此提高收视率。因此,传统文化已非中国电视剧的首选,偶像明星与即时快感才是收视的保障。此外,随着电视剧制作过程中数字科技的加入,又产生了技术依赖的问题,表现在一味地利用技术手段来处理画面,导致充斥着大量的色彩罗列、线条重复和特效叠加,尽管在视觉上有了新颖感和冲击力,却缺乏人文内容、剧情深度和主题思想。这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使电视剧质量低下。

(四)外部问题:多国电视剧挤压中国电视剧的传播空间

国际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有重大的影响。越南是一个通过外部的动力来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随着越南政治的革新,在其政治經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也迅速进入全球化的队列中,世界各国的电视剧都进入了越南电视台的播放清单。意识形态问题已经不再是越南播放外国电视剧主要障碍,其他国家电视剧大量涌入越南,压缩了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空间。

三、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策略

(一)国家层面:加强两国政府的政治互信与文化互动

在国家层面上,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需建立在两国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因此,中越两国应积极互动,加强政治互信与文化交流,推动中越关系向好发展,建立文化共同体。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中国电视剧的审批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粗制滥造;在资金和政策层面鼓励支持彰显中国文化的电视剧的发行与传播,对重点文化产业公司予以扶持和资金鼓励;在越南播放的中国电视剧在收取版权费用时应更关注文化交流层面而非经济效益。

(二)企业层面:创新企业合作机制

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需要建立两国文化传媒企业的创新合作机制,实现利益分享、合作共赢。中国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可与越南当地的文化公司或企业进行洽谈,就中国电视剧在越南市场传播时产生的收益达成共识。中国电视剧可在国内完成初步的字幕翻译及越南语配音,将中国电视剧出口给越南当地文化传媒公司时收取较其他竞争国更低的版权费甚至放弃版权费,可以通过电视剧播放过程中产生的广告收益来进行分成。通过创新优化合作机制能最大程度刺激越南当地文化传媒企业对中国电视剧的推广,同时也能提升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效果。

(三)创作层面:提升中国电视剧的整体质量和受众的文化趣味认同

从前文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电视剧虽然不断创新,如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特技,更加注重商业价值等等,但这也导致了中国电视剧逐渐脱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越南受众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因此,中国电视剧在生产制作环节应加强对电视剧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的关注,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深层的文化价值,以平衡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在传承历史正剧的严肃性和恢弘性的基础上,要减少对技术的依赖,更多地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坚持以质取胜,并兼顾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认同感。

(四)人才层面:培养优秀的电视剧配音和字幕翻译人员

配音和字幕翻译人员作为电视剧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让观剧者理解剧作内容和思想的关键,但由于彼此间的地域差异、生活习惯以及教育背景等不同,会导致中国电视剧在对越南传播的过程中出现文化折扣,因此如何将国内的电视剧更广泛地传播到越南地区,做好配音和字幕至关重要。而做好配音和字幕需要的是高水平的翻译人员,但目前我国把南亚、东南亚这类国家的小语种作为专业的研究人员甚少,所以亟需培养这类优秀的小语种翻译人员,如在云南师范大学这类靠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高校建立国际新闻传播学院,实行系统性的“专业+小语种”的学习模式,使学员学习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和语言,深度了解当地受众阅读习惯,从而在配音和字幕翻译上打破语言壁垒,让中国电视剧更好地“走出去”,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五)渠道层面:拓展传播渠道

当下的越南,互联网已经普及,智能手机成为最普通的交流工具。在繁忙的工作或学习之余,大量的越南人是通过互联网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观看各种视频,同时越南政府对于越南网民通过互联网观看外国视频并不限制,所以,互联网已经成为越南人观看各种电视剧的首要渠道。鉴于此,中国电视剧的对外传播,应该积极拓展网络传播渠道,直接跨越“把关”传播给越南观众,以此来避免被“限播”,进一步提升在越南受众中的影响力。

四、结语

中国与越南一衣带水,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联系,具有天然的文化接近性,这为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而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为越南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越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与越南的政治互信与经济互通。因此应该重视现有问题,积极应对,提升传播效率与效果。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B2018064)

作者:李倩 徐也晴 刘健

电视剧全球化管理论文 篇2:

韩国电视剧在我国传播现象分析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注重从传播主体、传播文本、受传对象和传播效果来阐释韩国电视剧传播现象,以便深刻理解这一现象的实质。

[关键词] 韩国电视剧 传播 文化影响

韩国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所引起的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影响,在当今中国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样一个在历史上长期受中国文化熏陶、科技在全球处于中上水平的小国,何以在文化上对我国形成如此巨大的冲击,何以在全球化语境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文化、商业业绩,是值得我国每位研究者深思的问题。任何新兴的事物所展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单从一两个方面很难解释其本质。在信息时代从传播视角去刨析韩国电视剧消费现象,或许可以从本质特性上明晰这一现象的冰山一角。

一、受传者的文化修养和对传播内容的认同深刻影响传播效果

(一)受传者或传播对象的历史性知识的苍白和精神世界的荒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风起云涌提供了极具张力的扩展空间。近代中国,在列强的枪炮下国门大开,国人认清了自身的生存状态,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和落后的思想根源,五四运动后,国人采用了激烈对抗的方式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以一种焦虑的急功近利的心态,阉割了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废除了传统学科与文言文,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与核心,文字的演变、学科的发展自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人为的手起刀落,将传统与现实割裂,必定造成文化传承的断裂,必然导致思想精神、历史知识性的苍白和文化家园的失落。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沧桑巨变,提出如“破四旧”、“批林、批孔”等口号并付诸行动,将人的生存与历史的断裂推到了顶点。中国经历这一次次的文化运动的人大部分还健在,他们和他们影响下的下一代,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滋润,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为缺乏浑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这种民族心态下,很难培养和形成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以后对中国的影响与日俱增,在这种思想信仰的激励指导下,多少民族精英抛头颅撒热血,实现了民族复兴和新中国的建立以及建国初期的全面繁荣的景象,历经文化大革命的挫折后,大众对理想的信仰和对英雄的崇拜陷入了困境,思索与疑惑不断涌上心头。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出现了全面繁荣昌盛,但随着问题的出现,民众又失去了理想的激情,人与人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建立在物质不平等之上的一切不平等显山露水,腐败的阴影,在反腐的炼狱中影子变的越来越长、越来越模糊,在历史的家园的失落与现实的无奈下,民众的信仰激情燃烧殆尽,精神领域出现了真空地带,人渐渐回归本性,回归到了感性生活境界。根据二律背反定律来看,二十多年的物质财富增加,也伴随着伦理道德的堕落,大众对这些矛盾茫然不知所措,信息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又深深加速了全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危机感,人们在匆匆忙忙之中来不及梳理自身的情感,只是本能地、习惯性地跟着媒体引导下的大众流行消费方式奔跑。先有港台歌曲的风靡全国,后有金庸小说的家喻户晓,少男少女沉溺于琼瑶的言情小说,连篇累牍的清宫戏不绝于耳,荒诞不经的法轮功风风火火,超级女生一夜成名,韩国电视剧让“哈韩族”彻夜难眠,这些现象都与传播受众对历史性知识的传承,思想信仰的充实程度密切相关,这些流行现象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只不过韩国电视剧以外来文化方式介入,更引人深思罢了。

(二)传播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认同,使受传者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认同感,找到自身生存的合理性,心理上感到丝丝慰籍。

一部艺术作品要引起观众兴趣,必须与观众构成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纵观历史,中国与韩国自古以来就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有着很深的渊源,韩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还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韩国在现代化进程的道路上,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合理,传统文化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中韩两国文化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有很多共同点,它们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与融合,早就形成了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与伦理观念,虽然两国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各不相同,但历史的文化积淀始终在深深影响、制约着中韩两国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特别是两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与滋养,拥有诸多共同的文化特质,如“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信念等。这样的共同和相似形成了中国观众接受韩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基础与精神基石。

韩国电视剧具有很深的东方文化底蕴,场景画面也很具现代魅力,这种现代生活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意义,同时又给传统文化在现代意义上一定的扬弃。韩国电视剧洋溢着古典式的谅解、宽容精神及惟美精致的情调,展示、宣扬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伦理价值观念,如为人应孝敬父母,朋友之间以诚信为本,对家庭、友情、爱情、亲情要珍惜、负有责任心等等,这些精神诉求和生活价值趋向都非常容易让身处转型期的中国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当然韩国电视剧也明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对抗认同的魅力。

二、本文所指的传播内容即韩国电视剧,它的艺术质量直接影响受众反应和传播效果

对于电影电视剧创作理论的论述颇多,学者林兴宅在《艺术魅力的探寻》——书中对艺术创作的真谛作了阐述,深刻揭示了艺术品与消费者的吸引力关系,他指出“题材的新颖,主题的独创,形象的鲜明个性,情节的曲折离奇,风格的奇崛,形式技巧的变化等,都能刺激艺术消费者的审美心理,使之成为一定的定向联想,叩问人的本能的好奇心,从而产生主客体协调的惬意,对艺术形象保持强烈而持久的印象”[1]。此语一语道破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奥妙。韩国电视剧如此火暴,与以上所提到的创作因素不无关系,就以《大长今》为例来说,《大长今》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历史中的宫女,题材新颖,呈现了整个民族的苦难历程,现代的奋斗主题,天道酬勤的乐天情绪,大人物、小人物、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个个活灵活现,每个角色都体现出历史的积淀,表演惟妙惟肖,情感细腻充沛,让观众欣赏和感悟人世间的千姿百态,在《大长今》中小人物的爱恨离别、节外生枝,既能使剧情丰满,又能使观众兴趣盎然。情节曲折离奇的吓人,用起死回生的天才少女来形容宫女“长今”,一点都不过分,她的才能,她的遭遇可以说是神光离合,处处有如神助,使长今有近妖似魔的感觉,但这种人为痕迹过重的构思蒙太奇虽与现实有不相符之处,但恰恰是与现实的不相符正构成了艺术创作的真实,这也是艺术创作的特权与生命力。

《大长今》风格奇倔,既有历史的传承如医道、帝王宫廷生活等,又有现代人的生活情节和生活情趣,可谓古今同台、时空交错,这种风格既传承光大了历史,又迎合了观者的

文化心理;既充满了现代意义的价值思索,又展现了大韩民族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美。蒙太奇本指一种镜头的组合,但在韩剧中思维构思蒙太奇屡见不鲜,一切都围绕着故事情节变动,一切都以抓住欣赏者的心灵为主旨,至于故事应该怎样发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怎样使故事曲折离奇,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此招屡试不爽,金银满堂。韩国电视剧的成功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是承传与创新的协调发展,是故事情节与小人物的生命交织的篇章。韩国影视就是东方式的好莱坞,东方的梦工厂,满足着中国人渴望步入小康生活的梦的展现。

三、韩国政府的文化商业策划是韩国电视剧传播现象的动力源,我们从传播角度看,这就是传播主体

在全球化商业背景下,文化是一种表象的形式,隐藏在其后的是商业价值,与此相辅相承的是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又强化了文化的感染力,韩国影视产业对韩国旅游业的带动与促进就是典型的例证。从传播的“深层控制”理论透视韩国影视产业的媒介生态环境。所谓“媒介生态环境”就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操作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存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韩国在二战以后,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艺术创作与传播的透明度、自由度极高,为艺术家提供了发挥潜力的舞台。从传播学的机制分析的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它的创作与传播肯定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理念构成的潜在的深层控制,电视剧作为传媒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它的生产与传播也必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政策和法规的影响最为直观。

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表示:“十九世纪是以军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纪是以经济征服,到二十一世纪是以文化建构新时代的时候”。从这些言论可见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清醒认识。韩国政府还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并将其作为二十一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国政策的宏观扶持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强大的创作团队、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保证了韩国电视剧的高质量制作。韩国电视剧的操作围绕一定的市场和消费对象对症下药,进行专题销售,出口市场以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主,实现了单位作品低成本,同文化圈迅速拓展的态势,韩国电视剧的成功运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政策。

四、主流意识的认可与意义

(一)主流意识与大众传媒与公众,一致好评韩国电视剧,它的潜在社会职能适合主流意识与大众传媒的功利需求,通过韩国电视剧的影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稳定,便于政府管理与社会治安,使人们心中充满亲情、友情、爱情,调整、休克公众心态,这些良好的反映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我们还应更多考虑韩国电视剧的其它社会影响。现在,让我们从民族中心主义与民族兼容性的视角,来对韩国电视剧的传播功用展开分析。所谓民族中心主义是指一个民族认为自身的文化是最优秀的,它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缺乏宽容性与兼容性,如纳粹主义和印度的种姓制度,肯定一个民族的生存与意义是必要的,这样的一个民族才具有凝聚力,同时任何一个民族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兼容性,这样才能在全球化时代和各族各国人民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很多人认为我国对韩国电视剧的认可,说明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襟怀,但这种包容性与开放性应建立在一定的民族自信与民族主体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之上,如果一味地附和外来文化,迎合外来文化的潮流,就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民族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家园,国家就会失去凝聚力与号召力,失去民族存在的核心特征——精神文化。韩国电视剧虽然反映了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但它毕竟是一种外来文化,韩国电视剧的核心是韩国传统文化与韩国现代商业意识的合流。在新世纪我们国民应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放眼世界,吸收其他民族的合理因素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本土文化的构建。以一种科学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是必要的,与此同时,要意识到构建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新文化的重任要由我们自身来承担,依赖外来文化,会在精神领域失去独立性,在全球化环境下,一切民族文化的生存正处在和谐与对抗、发展与消亡、共存与替代的无烟战火中。失去了民族的文化特质,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生存方式,我们对外来文化应持一种谨慎、改良的态度,多从内因做起,借助外因,实现整体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我们在韩国电视剧的传播中,还应看到一个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问题,韩国电视剧面向全球发行,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剧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世人一个韩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印象,这样就消解了中国在世界上传统文化大国的地位与魅力。如韩国将太极图作为国旗图案,在韩剧中大肆展示中医医道,这样那些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还会以为这些文化的精髓为韩国人的原创,中国反倒成了一个接受者。近年来韩国将中国传统节日五月五日龙舟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作所为令国人忿忿不平,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弘扬、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警钟。韩国电视剧在我国的传播,只是两国交流、对比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一视窗,我们要在与韩国电视剧的对比中发现差距,吸取先进技术与经验,奋起直追,融会贯通先进文化与商业理念,实现我国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腾飞,将我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文化大国。

参考文献

[1]参见林兴宅《艺术魅力的探寻》第29页-3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出版。

作者简介:吴佩英,河北大学2004级艺术研究生,陕西省徐林学院讲师。 

作者:吴佩英

电视剧全球化管理论文 篇3:

美剧为何冷遇电视而火遍网络?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呈现出冷遇电视而热播网络的这一现象,尝试从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成功原因、美剧转向网络传播之原因这两个方面作出解读。

【关键词】美剧 网络 跨文化传播

日前,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等相关机构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开始加强对互联网视听内容的把关。在此,回顾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电视剧历来就是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能很好反映与传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因素。在此意义上,美国电视剧的跨国传播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中美不同文化相溶相斥的一个过程。

美剧(即美国电视剧的简称)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历史已久。1979年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科幻题材电视剧让中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美剧的魅力并引起轰动。1980年另一部对中国观众意义非凡的美剧在10月的一个周六与大家在电视上见面了,这就是至今仍被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加里森敢死队》。1990年,上海电视台第一次引进家庭题材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成为经典之作。①之后的数年里,美剧在中国电视屏幕持续出现。

近年来,韩剧、日剧占据我国外来电视剧大半江山,而《人人都爱雷蒙德》《绝望的主妇》等美剧在电视台播出,却只获得冷淡反响。与此相比,网络媒体上美剧却越播越火。美剧为何在中国以网络传播为主进行跨文化传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美剧跨文化传播原因和选择网络传播原因两个方面解读。

一、美剧跨文化传播成功之因素

美剧虽然在电视媒体传播反应冷淡,但是其在网络媒体传播却是及其成功的。这种成功与中国社会文化、美剧自身的种种因素密不可分。

1.中国社会文化基础

中国经济文化水平提高与全球化程度的加强为美剧的跨文化传播打下了基础。首先中国近年来学习英语的人数巨增,特别是中青年一代,这是中国教育与社会对英语重视度加强造成的。英语的普及,为美国电视剧甚至美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打下了语言基础。其次,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热潮从未衰退。青年一代,甚至少年就开始对留学生活向往,对外国社会好奇。而美国,正是被誉为留学黄金选择的国度。还有,中国经济文化与国际联系紧密,中国员工在外企上班、与外企合作极为普遍,这些都无可避免的带来了美国文化的传播。最后,多年来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强势传播力度,更是为中国社会接受美剧传播打下了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2.美剧自身因素

美剧自身的诸多因素也促进了其跨文化传播的力度。

首先,美国电视剧的选题多样。中国电视剧选题大多倾向于历史,现代剧选题重复性高,创新不足。相对于中国电视剧的这种状况,美剧选题多样,经典的类型就有:情景喜剧、都市生活剧、警匪剧、科幻剧与冒险剧等。中国受众可以在美剧中寻求到任何一种自己所喜好的电视剧题材,喜好喜剧可以观看《老友记》、都市生活可以选择《欲望都市》或《绝望的主妇》、警匪剧可以关注《越狱》或《CIS》、历史剧可追捧《罗马》等。总之,观众在电视剧主题上的多种需求,都可以在美剧中获得满足。

其次,美国电视剧往往继承了美国电影的特色,结构上非常有新意与想象力,剧情发展也常常出乎意料,电视剧显得大气紧凑、毫不拖泥带水。相对来说,中国电视剧大多根据小说改编,很少有专门为电视剧而创作的原稿。这使得电视剧更像话剧,剧本守旧,情节平淡。就视觉效果来说,美国电视剧大都追求视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场景的展现,还是人物的衣着化妆,都不遗余力地打造。这些都是当代中国电视剧所无法企及的。可以看到,正是中美电视剧的种种差异,促使了美剧对受众的强烈吸引。

另外,美国电视剧的英雄情结与理想主义契合了中国当代中青年的追求。美国电视剧无论选题如何,都呈现着美国式英雄情结。在电视剧中始终贯穿着美国式的理想主义。虽然有些学者将此评价为美国霸权主义文化的倾销,但在现实中这种英雄情结与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却贴合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受众的心理需求。隐含在英雄情结与理想主义背后的自我超越与追求坚毅,契合了当前中国大部分年青年自我张扬追求超越的心理需求。而中国本土电视剧大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与传统文化,这些因素在中老年受众中更易传播。因此,美剧才会受到中青年的追捧。

第三,美国电视剧提供的是一种异域文化吸引。东西方文化巨大差异所产生的距离美感带来的吸引。无论是《六人行》《绝望的主妇》还是《越狱》,美剧所展现出来的文化都与东方文化有巨大的差异,对于特定事件的不同反应,这种文化上的根本差异,满足了受众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

另外,美国电视剧提供了了解美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方式。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全球化趋势加大,中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需要与渴求了解美国。而美剧又通过娱乐休闲的形式提供了了解美国社会生活的窗口,符合了时代需求。

最后,美剧之所以在中国获得一定的成功还要归功于中国教育以及社会对英语的重视。很大部分美剧受众最初接触美剧的动机都是学习英语,因为英语而关注美剧,再因接触美剧而受其内容形式吸引。

二、美剧转向网络传播的原因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的便利,美剧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已不仅仅是电视媒体。相关研究显示,与美剧在电视台冷播的状况相比,美剧在网络上却受到热捧。美剧在中国传播方式由电视转向网络媒体的现实,主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美剧的季制度制播方式不同于中国电视剧。美剧按照“季”制作与播出,一部系列剧往往包含多个季,一季的电视剧基本保持在25集左右。一季最初几集播出的同时,最后几集可能正在拍摄,即电视剧在播出的同时,拍摄也在进行。因此,剧情的发展常常会与时事相结合并受到观众的影响。此外,美剧播出方式也不同于中国电视剧,一部系列剧每周只播出一集,由于大多在整点或某点30分播出,长度也均为30分钟或60分钟左右。

而中国电视剧剧本是在拍摄之初就已确定,拍摄完毕之后才会整体播放。播出以日为周期,每日播放几集。在引进美剧时,中国电视媒体选择让美剧顺应中国电视习惯,整体引进,多集连播。即引进已在美国播放的几季,然后每日播放几集。这种引进与播出方式在以往社会可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现如今这个信息时代,结果则会大大不同。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观看时下最新的美剧。据笔者观察,美国首播的美剧二日以内就可在网络上下载到有完整中文字幕的版本。由此可见,正是中国电视剧与美国电视剧制播上的差异,加上网络的便利,为电视传播转向网络传播提供了需求与可能。

其次,翻译与文化的结果。电视台播放的美剧为了适用中国电视媒体的习惯,大都经过对话中文配音与情节删减的。这也是电视台发挥把关人职责的过程,两种文化在电视媒体上冲击的结果。经过配音和删减后的美国电视剧,因其熟悉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变得较能被受众接受,但是在翻译、配音和删减的过程中,电视剧的剧情、人物形象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都受到削弱。相对于电视台的把关,网络对待美剧的态度显得宽松。只是将对话配上中文字幕,其他皆不改动。这就保留了美剧的剧情、人物的原始发音,为受众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情节与饱满的人物塑造。同时,英语发音也满足了受众英语学习的需求。

三是,电视受众与网络受众开始逐渐出现分化。据相关调查表明,中国电视受众中老年观众比例大于中青年观众,城市里中老年观众比例为40.9%,城市里35岁以上的观众所达比例为58.1%。②而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三个年龄段分别是10-19岁占35.2%,20-29岁占31.5%,30-39岁占17.6%。③也就是说,中国网络受众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将电视受众与网络受众相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电视受众倾向于中老年,而网络受众大多是中青年。这种受众倾向,再加上美国电视剧自身新奇、科幻、变动等特点更易吸引中青年年龄段受众的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美剧在网络上能够获得热播,而电视台则反应冷淡。

最后,电脑普及与网络的便利。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受众所拥有的媒体接触手段日益多样。如今接触电脑己经和接触电视媒体一样方便,甚至由于网络的多功能性,受众更倾向于多接触电脑。再加上网络的便利与自主性,这就加大了受众在选择网络接触美剧的力度。此外,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熟练操作电脑,这为网络媒体接触美剧提供了技术支持。

可以看到,美剧的跨文化传播受到了电视剧制播制度、国家文化、语言差异、受众分布及媒体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下带来了美剧传播从电视媒体转向网络传播的现实。

三、小结

综上所述,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是以网络传播为依托,与美剧、中国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自身特点及受众相联系的。同时,美剧在中国的传播还存在着很多的阻碍,例如怎样回归到传统电视传播、怎样将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降到最低等等,这些都需要传媒人的不断努力与改进。而力图改善互联网视听内容的散漫状态的《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会给美剧等外来电视剧带来怎样的变化,将在跨文化传播领域一一呈现。■

注释

①《回忆美剧在中国的頭20年》http://blog.cctv.com

②《2005年CSM对全国102个市县调查》,欧阳宏生主编:《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三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342页

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6级研究生)

作者:舒 纾

上一篇: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论文下一篇:通信技术低压电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