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亟待管理论文

2022-04-18

12月16日,“2014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下简称“深交会”)在深圳开幕。“深交会”期间,“中国电视剧(2014)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彭健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张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编辑苏会军、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艺术总监陈梁等出席了高峰论坛并发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亟待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电视剧亟待管理论文 篇1:

“三网融合”背景下民营电视剧的版权交易与保护

一、“三网融合”背景下民营影视企业电视剧版权交易的现状

我国民营影视企业自2003年获得电视剧制作发行主体资格以来,近几年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8月,全国已有混合所有制及民营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企业3475家,占总体4057家的86%,民营影视企业是电视剧制作发行的重要力量,就其电视剧的版权交易而言,目前发展现状如下:

(一)電视台为购剧主体,交易方式仍靠直销

到目前为止,电视台是电视剧发行营销的主要对象,民营影视企业向电视台销售电视剧的渠道在增多,但有效交易方式依然是以直销为主,交易市场发展还远落后于生产要素市场。据对民营影视企业的调查显示,有81.7%的被访企业电视剧交易方式为直接与购片方联系,对于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的民营影视企业而言,这一比例更占到95%,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企业发行能力较强,具有相对稳定的发行营销网络;其次的发行营销渠道是各大电视节展和新片推介会,占42.3%,民营影视企业积极活跃,参展剧目精彩纷呈,不过宣传展示的作用远大于实际的版权交易;选择“委托有实力的发行公司”的占21.1%,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和5~10年的企业所占比例高于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的企业,发展时间较短的企业发行能力薄弱,还要依靠专业的发行代理公司或者实力较为雄厚的民营影视企业来打开销售渠道;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行业协会在电视剧版权交易方面的引导推动作用增强,特别是借鉴国外的“酒店式洽谈”方式较受欢迎,选择此项的企业占15.5%,酒店式洽谈的优势在于,不仅为购片方与制片方提供了集中的互选平台,并且还为洽谈留有时间和余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走马观花,只看个热闹。另外,仅有4.2%的被访企业电视剧交易采用网络平台,目前版权交易网站利用率还相当有限。

(二)视频网站拓展平台,版权价值得到提升

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网络视频业务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媒体业态。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对网络视频行业进行管制,经过对视听许可证查验、盗版内容的整顿,许多处于灰色地带的视频网站纷纷关闭,网络视频行业的市场空档显现出来,民营视频网站经过优胜劣汰和第一轮洗牌,优酷、土豆以及酷6等大型视频网站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并高调宣布主动推动网络视频正版化,此外,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后来居上,纷纷推出高清频道,电视剧的网络传播从盗版猖獗、几千元的低价,直线上升至几万元每集甚至是十几万元每集的价格,各大视频网站斥亿元巨资购买影视剧网络播出权,积累片库。此外,视频网站积极与民营影视企业展开合作,抢占内容资源,建立独家剧场,例如酷6与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展开深度战略合作,乐视网与小马奔腾传媒集团合创网络剧等。未来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甚至有可能出现寡头垄断格局,如图2所示。

视频网站对电视剧内容资源的激烈争夺,一方面是网络带宽的发展扫清了影视剧播放的技术障碍,视频服务的易用性有效改善,网络视频用户大幅提高并稳步增长,据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数据,到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覆盖率将达到85.7%,消费市场庞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视频网站主动推进正版化是看准了电视剧所带来的巨大网络广告盈利空间,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规模达到8.44亿,同比增长95.4%,2010年第1季度,中国网络视频规模未受传统网络广告淡季影响,市场收入为3.1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52.2%,环比小幅上涨2.2%。 网络广告与电视广告相比,有消费群体针对性强、点击率计算精确等优势,视频网站抢到了优势电视剧网络播出权,才有可能吸引一流广告商投放广告,并且随着广电总局61号令对电视广告播放时长的限制,拥有优质电视剧资源同时也有可能成为电视台溢出广告的最先承接者。

而对于民营电视剧制作企业来说,“三网融合”是宝贵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作为内容提供商,播出平台的拓展使优质电视剧产品价值得到提升,视频网站的激烈争夺不仅增加了版权收入来源,并且提升了民营影视企业与电视台的议价能力,可以有效改善购销双方不对等的地位,渠道竞争有望真正转向内容竞争。

(三)版权市场快速成长,交易方式多元创新

目前,我国版权市场快速成长。首先,多家版权交易中心成立。北京地区,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朝阳区)和中国版权交易中心(东城区)先后成立,开展涵盖影视产品在内的全领域版权登记备案和查询认证、数据管理和信息发布、作品展示和交易中介、项目经营和维护权益等业务;湖南开通影像中国数字版权交易系统;深圳将版权市场作为重要创新力量等,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版权交易中心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快速成长的趋势;其次,多家版权交易网站上线。行业协会积极推动,多家电视节目版权网络交易平台上线,例如,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官方网站,即中国电视节目发行中心,内设影视节目库、交易信息库、影视人才库以及最新行业动态资讯,为会员单位提供交易和交流平台;第三,专门电视剧交易中心成立。2010年8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全国首家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在西安成立,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电视剧版权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网融合”背景下民营影视企业电视剧版权交易的困境

(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暗箱操作问题严重

早在2003年,我国电视剧的年产量就突破了万集大关,然而每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精品电视剧却屈指可数。这一方面与民营影视企业整体“小、散、乱”的行业现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电视台优质不优价、暗箱操作有关。据调查统计,发行营销渠道不畅通是影响民营影视企业电视剧播出的最重要原因,如图3所示,接受访问的54家企业,有42.6%的被访者认为电视剧无法播出的原因是“发行营销渠道不畅通”,占比最高,此外,还有9.3%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具体看来,选“其他”的被访者认为的原因为“电视台跟风,导致有些新颖题材销售过缓”和“人为因素”。总体来看,“发行营销渠道不畅通”是影响电视剧播出的重要原因。

我国电视剧版权交易市场与生产市场发展极不协调,“与购片方直接联系”这种作坊式营销手段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因为缺乏统一规范和对电视台的有效监管,在电视剧发行营销环节,暗箱操作、价格随意等现象屡见不鲜,好的电视剧卖不出去或价格过低,差的电视剧却能卖出好价钱,长此以往,将会极大地消解制作单位勇出精品的动力和热情,粗制滥造作品大量产出,对产业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对电视荧屏造成严重污染。

(二)购片价格涨幅有限,拖欠片款雪上加霜

据调查显示,电视台购买电视剧价格太低是制约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从笔者从相关研讨会了解的情况来看,问题也多集中于此,电视剧购片价格的增长远远不及电视剧制片费用的激增,电视剧带来的广告收益占电视台广告总收益的60%以上,而电视台每年用来采购电视剧的费用不足广告总收入的20%。此外,卫视频道的激烈竞争使电视剧制作企业生死一线天,如果能够卖给四家卫视首播权,基本可以收回制作成本,不过卫视频道资源毕竟十分有限,首轮上不了四家卫视基本意味着回本无望。

此外,电视台拖欠片款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据调查显示,民营影视企业能够收回全部购片款的仅占19.1%,而80.9%的企业都指出电视台有拖欠问题,在这部分企业中,有75.0%认为都是“由于购片方的原因造成的拖欠”;只有5.9%是“由于制片方原因造成的拖欠”。在“贵公司希望购片方能够改善的是什么”这道题中,选择最多的是“按合约支付款项”,占54.9%;其次选择较多的是“提高购片价格”,也将近一半的比例(46.5%)。这说明被访企业对目前购片方所出的价格和支付情况十分不满,希望能尽快改善,以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对电视剧购片方(电视台)也做了相关调查,在10家接受调研的电视台中有8家对支付电视剧片款的问题做出了回答,答案略有不同。其中5家电视台选择的是“全部按合约支付”;另外3家选择了“由于購片方原因有拖欠”;由于制片方原因而拖欠的情况没有出现。按数据比例来看,电视台在履约问题上确实有待改善。

(三)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正常播出有待规范

我国《著作权法》不仅保护版权享有者的经济权利,同时也保护精神权利,精神权利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当前,从电视剧的播出情况来看,播出方对电视剧作品的任意剪辑时有发生,随意加长或缩短,改动原作者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和叙事节奏;此外,电视剧片头、片尾在制作和播出两方面都没有做到尊重知识产权。不仅在制作时署名权存在争议,在播出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电视台往往只在电视剧的前三集和最后一集完整播出片头、片尾,中间集的片头、片尾全部掐掉为广告留出更多时间,其他播出渠道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为严重了。

另外,笔者在对电视剧制作方的相关访谈中了解到,电视剧的购销合同往往是由电视台出具样本,在合同中对电视剧的播出次数、播出时段等说明均不明确,即使合同中已经有相关约定,而在实际播出过程中,电视台也普遍存在超出约定播出次数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电视剧制作方的利益。

(四)缺乏统一交易市场,版权机构同质竞争

2009年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各地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品版权交易体系的建构,但对版权要素市场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版权交易机构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我国还尚未形成一个公平公开、规范稳定、全国统一的版权交易市场,电视剧的版权交易仍然处于分散状态,新型的版权交易渠道利用率还不高,并且缺乏透明的规范监督机制。另外,分散的内容制作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造成电视剧版权交易体系混乱,电视剧版权归属复杂,版权所有人识别困难,制约了内容资源的整合和核心产品价值的开发。

三、“三网融合”背景下完善民营影视企业电视剧版权交易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保护体系,加强数字权益管理

影视产业是核心版权产业,完善的版权交易和保护体系是电视剧产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和保障。随着近年来数字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易如反掌,数字权益管理(DRM)不仅是我国版权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世界难题。

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法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网络信息的保护还缺乏强有力的法制约束和保障,盗版惩罚力度较轻滋长了侵权现象的发生,虽然电视剧网络播出环境在积极改善,但盗版问题依然十分严重,极大地损害了版权方的经济和精神权利,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三网融合”的关键时期,相关的法规建设与解读需要赶上新媒体的成长速度,早日对市场形成有效的规范。数字版权保护面对的挑战与困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传统版权的逐一授受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受到了挑战,可以尝试建立著作权补偿金及版税制度解决大量私人复制和经营者版权使用问题。

(二)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统一交易市场

“三网融合”不仅是媒介融合,更为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打破行政管理壁垒是关键。对于民营电视剧制作业而言,目前亟需改善的是电视剧版权发行营销环境,建立是全国统一的、公平公开的、稳定规范的电视剧版权交易市场。此外,电视剧产品的定价机制和购剧标准有待规范,新兴的版权交易中心有待合并同类项,开展专业性强的个性化服务。

(三)核心产品内容创新,版权价值深层开发

新媒体是未来的主流媒体,播出渠道的拓展是民营影视企业电视剧冲破“渠道竞争”瓶颈,转向“内容竞争”的重要突破口。如何对核心电视剧产品进行内容创新,制作出适宜异质媒介播出特点的内容产品,是民营电视剧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媒介环境将进入全媒体数字互动时代,内容产品的生产将以每一个用户的特殊体验为出发点,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围绕核心版权产品,要开展个性化的衍生产品开发,深挖核心产品的市场价值,最大限度地盘活版权资源。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赵曙薇】

作者:潘娜

电视剧亟待管理论文 篇2:

政策、趋势与对策

12月16日,“2014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下简称“深交会”)在深圳开幕。“深交会”期间,“中国电视剧(2014)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彭健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张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编辑苏会军、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艺术总监陈梁等出席了高峰论坛并发言。

从渠道到内容,急遽变化的传媒环境和“一剧两星”政策对中国电视剧制播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坛上,针对电视剧市场和政策领域发生的新变化,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当前电视剧生产和播出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视剧产业面临四大问题

2015年“一剧两星”政策对电视剧上星播出的平台和数量进行了规定,这意味着电视剧播出的质量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其中,有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在大腕片酬不降的情况下,制播双方以何种思维合作、控制成本,以及如何用合适的演员拍摄合适的剧集,取得作品的成功。

第二,收视率已经不能正常显示电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受欢迎程度和思想内容。

第三,电视剧需要多市场发展,视频网络如何与之有效结合。

第四,电视人要关注电视剧以外的叙事类作品,这是一个新的市场板块。

电视剧产业现历史拐点

电视剧产业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拐点,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精诚合作,推动行业的改革创新和调整升级。

如今,以成片为主的节目市场开始转向以剧本为主的项目市场,剧本的价值和合作的力量尤为重要。可以预见,定制将成为今后电视剧创作生产模式的新手段、新方式。制播融合也将成为电视剧产业升级的关键。

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共赢。“好剧出央视”需要央视敞开大门,寻求合作。经过近期的市场化改革,央视电视剧的采购运营机制越来越科学、便捷、高效,为更全面、深入、持续的制播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一,央视已经全面启动定制化转型。今年,电视剧管理中心专门成立定制剧组,负责定制剧的选题、规划、评审、管理,并将于2015年全面发力,用3年时间逐步提高电视剧比例,形成预购、定制、自制与成片购买并重的新局面。

第二,央视对采购运行决策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形成了剧目推介机制、立体评估机制、集体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央视新增剧本推介会,争取在项目之初敲定各项事宜,让制作方放心、全新、真心地与央视合作。

第三,与各省级卫视不同,央视有多平台、多剧场的灵活版权体系,以最优化的编排方案开发剧目传播价值和版权价值。2015年,CCTV-8将在周末开设周播剧场,延伸播出周期,优化投入产出比,拓展整合营销空间。

第四,央视着手推行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和单剧单卖机制,努力探索软性的政策优势。最近,央视在广告销售上尝试了单剧单卖,已突破剧场价格的天花板。明年CCTV-1黄金时段的开年大戏也采用这种机制。

电视剧运作方式需转型升级

“一剧两星”政策将确保播出更多优秀电视剧,同时,进一步提高优质大剧的购剧成本,迫使各广电媒体必须以更加科学、慎重的策略采选,实现电视剧运作方式的转型升级。

在电视剧的制作、引进环节,国内广电媒体、省级地面和城市广电媒体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汇聚和优势互补,力争以最合理的投入撬动最大化的资源。

采选剧目时,电视台一方面要更加看重内容创新,寻求差异化发展,打造品牌特色;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积极参与电视剧的策划、制作全过程,有效提升电视剧引进、制作流程的市场化水平。

此外,深圳广电将着力推进版权保护和运行管理工作。在提升自身版权保护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制播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集体维权等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行业版权保护机制,提升版权管理的水平。

提前介入剧本阶段

“一剧两星”新政形势下,广电人的价值观和内容产品应该重新思考和定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电视剧制作业与播出平台应联手培养新秀,挖掘潜力价值。同时,要控制项目集数,对单集单价不再抱以幻想。另外,尝试周播剧。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设立定制中心,在剧本阶段即提前介入,跟进与卫视定位匹配的项目,挖掘商业潜力。例如,2015年尚世影业要推出的一些项目:《浮出水面》《铁血淞沪》《刑警队长》,以及矛盾文学奖作品《长街行》和大剧意向《北魏王朝》。另外,还与央视合作《天下良田》,与尤小刚合作《反恐特战队》等。

制播平台借势互联网

2015年,“一剧两星”对制作公司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制作和播出平台要借势互联网,电视剧的制作与资本的结合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2010年,江苏广电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将电影和电视剧整合于一体,打造了一条从制作、发行到放映的完整产业链。明年,面对新政,江苏广电将继续投入重金来巩固幸福剧场。同时,与其他卫视一起做一些定制作品,力争持续做到三个一批:规划一批、制作一批、销售一批。目前,已采购了大量的优质电视剧。

整合影视剧制作资源

在三台整合过程中,电视剧是广东广电实现重返全国广电第一阵营的重要业务。相关措施包括:做大做强广东卫视;将南方新媒体公司和广东领航影视制作公司打造成上市公司。

近年,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剧销售和购买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广东广播电视台积极购买及投拍电视剧。领航影视制作公司已经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1.5亿元资金,实现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为上市做足准备。

另一方面,广东广电将整合影视剧制作资源,将广东广播电视台所有的电视剧制作资源整合到南方领航公司,形成重拳出击的局面,集中力量打造影视剧精品。

2015年领航影视公司除了即将推出《暴雨将军》等剧目外,计划重点打造《遍地英雄下夕烟》《金山》《开封府》等剧集。

此外,广东卫视明年购剧经费将提升到4.5到5亿元,主要用于性价比高的首播剧和一些大剧的二轮播出。

定制剧比重将加大

随着“一剧两星”的颁布和实施,以下三大趋势是发展的必然:第一,好剧更加抢手;第二,卫视购剧决策将更加谨慎;第三,播出方与购剧方结盟速度将加快,定制剧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安徽卫视已正式启动“频道制”,从机制源头解决长期制约卫视发展的体制瓶颈。战略上,将进一步升级卫视品牌特色;版面上,将继续坚持晚间双剧场的升级打造;资源运作上,将加强与重点影视公司的合作,通过定制、发行等方式掌控市场上优质电视资源;营销策略上,大剧营销依然安徽卫视优势所在。

2015年,安徽卫视将与视频媒体在电视剧营销上进行更深入的合作。目前已经确定把2015年第一季度大剧作为首度试营剧推出,通过多渠道传播,实现营销效益的最大化。未来,安徽卫视与新媒体合作还将进入上游产业,在定制剧、自制剧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共同开发和打造优质版权内容。

三个模式应对“一剧两星”

2015年,第一购剧联盟主要以三个模式应对“一剧两星”:“6+1”模式,即1个卫视加6个地面的联合采购模式;“地升空”模式,即先地面后升级为卫视播出的采购模式;“预投预购”模式,即提前介入项目前端,提前购买的采购模式。

深圳广电集团影视剧中心作为联盟的成员台之一,将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拓展电视剧合作新方式,尝试以预投预购的新模式提前锁定优质电视剧资源。此举不但可以通过固定回报有效压缩购剧成本,也缓解了地面频道优质电视剧资源稀缺的困局。

地面频道购剧优势

“一剧两星”政策的颁布给地面频道带来了更大空间。电视剧市场会趋于平稳和理性。作为地面频道,购剧。优势之一是资金压力小;其二是电视剧播出平台数量最多;其三有利于遏制盗版。

地标联盟在购剧上有三个原则:第一,自愿原则。为尊重各自购买的自主权,7家单位如有4家看好一个剧即可联合谈判、联合购买;第二,“7-X”原则。如果7家单位里有1或2家定位不适合,就把这两家减去,进行内部竞价;第三,“7+X”原则,若发行方超过7家,即联合一些频道共同购买。

网络节目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影视行业在经历了20年低门槛、无序化发展后,终于到了需要行业智慧和专业精神的时代。所谓趋势,本人有以下感触:第一,老板要看大,制片人要看小;第二,对于内容的需求和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第三,应该走出新媒体误区。

新媒体无疑是未来,但不是今天的全部,它的崛起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在内容领域,新媒体尚不能担当引领者的角色。目前,传统媒体依然主导内容的发展方向。

今年网剧数量大增,这仅仅只是开始。随着盈利模式的逐步清晰和网络戏剧化、专业化程度的提升,网络节目未来三年将走出蹒跚学步阶段进入快速成长期,与电影、电视剧并重,成为受众最多的三大文化消费产品之一。

2015年一季度华谊兄弟将先后开拍三部网剧。除点击量外,华谊兄弟更看重在未来网络剧的主流形态方面做出探索和贡献。

“一剧两星”已出台,“一剧一星”或许不远。“一剧两星”提高了电视剧制作门槛,提升了产品水准,迫使电视剧回归原本需要的专业发展之路。与之相应,频道也在寻找新出路,同时,在选片、购片上将更加专业、更有眼光。

越早联手越早占据市场

“一剧两星”或是“一剧一星”,带领影视从业者回归到一个更具体、更狭窄的“做好自己”的环境里。内容制作上,真正做自己的内容,用更多的渠道、更多的方法让世界找到自己才是王道。

目前,“一剧两星”政策是对卫视平台的要求,并没有限制网络等其他平台。在电视剧版权的投入上,2015年会是一个网络高投入年。自此之后,网络的投入甚至有可能只增不降。

网络公司对电视剧的布局已经到了明年第三季度。因此,制作公司越早认清形势、适应环境,与大平台、好制作强强联手,就可能会越早抢占先机。但现在,很多制作团队对网络平台的需求还很少花心思研究。这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剧两星”对网络影响不大

“一剧两星”对网络影响不大。对爱奇艺来说,只要是好的内容,能够进入到主流卫视当中,它的价格就不会有太大影响。相反,那些进不了主流卫视的电视剧,或许也不是网络首选。

策略上,爱奇艺并没有因为明年电视剧的产量减少而随之降低预算,反而开始实施更加细致、精心的挑选策略。题材上,明年爱奇艺可能会减少都市爱情、青春偶像和古装玄幻等类型。

2014年是互联网自制剧元年。未来内容方面,将面临大调整,也是互联网一个可预见的机遇。对视频网站来讲,原创自制内容主要包括自制剧和自制综艺。自制剧分两种:一种是原创故事,爱奇艺明年大概推出20部左右;一种是定制剧,爱奇艺关注原创IP,明年的需求量大概也有20部。

此外,爱奇艺致力于对内容品牌进行全IP产业链的开发和价值提升。

作者:任佳

电视剧亟待管理论文 篇3:

影视制播行业破局与转型

2015年,是电视剧制播产业的关键之年。“一剧两星”明年正式实行,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迅猛发展,视频网站高歌猛进,抢占电视剧市场。传统电视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剧制作产业格局正在改变。

10月19日至21日,2014年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简称秋交会)在京举行。本届秋交会上,针对影视制播行业的新形势召开了一场高峰业务论坛。来自广电行业的领导、资深电视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话影视制播行业持续发展的新机遇、科学管理的新技术,以及主流媒体健康发展的新举措,为电视剧产业未来群策群力。

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

电视制播行业需要产业融合

新媒体成为制播产业一个重要分支。2013年,网络视频行业整体收入120亿元,影视付费业务6亿元。网络视频行业收入迅猛增速,每年增长30%以上,个别年度可达50%。有人预测未来网络视频的收入将逐渐与传统的电视打平。

IPTV是媒体融合的典型产品,2013年用户数接近3000万户,粗略估计年收入72亿元。

目前,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现状可概括为:一、节目竞争更加激烈,质量逐步提升,创新成本加大;二、节目品牌开始形成,现象级节目的市场份额持续增大;三、版权产业正在成形,进入爆发临界区,版权应用市场亟待规范;四、节目由原来的单纯依靠广告的商业模式向综合多元转型;五、制播分离深化,行业并购加速。

未来电视节目制播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首先是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融合。我认为更高层次的融合需要基于体制和政策。

只有产业融合,媒体融合才能往前推进,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若单纯做公共服务,只是一种延伸传播。不能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营者不会有积极性。产业融合必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传统模式独木难支。

融合的形式可以概括为外延型融合,两微(微博、微信)一端(客户端)和合办节目;还有一种是改造性融合,内部成立一个新的新媒体机构,按照新媒体的运作规律建立机制。新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依靠市场动力往前推进,单纯的改造型难以促进传统媒体融合加速。另外一种融合是再造型。在传统媒体之外成立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公司,通过新媒体公司跟传统媒体融合,改造传统的体制,再造新型主流媒体。如SMG、CRI等媒体就做了有益探索。

从融合发展的机遇来分析,多屏传播的产业潜力巨大;台台合作、台网融合、企企合作升级;专业资本投资需求急剧扩大;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制作机构;网络自制剧潮流扩大定制需求。

下一步媒体融合方面,有一些政策信息值得关注。原来政策上只重视传统媒体发展,对新兴媒体不太积极,现在要求这两种媒体并行并重,协同发展。

电视剧产业的三个生态环境

当今影视剧行业存在三个生态环境。第一是电视台的生态环境。电视剧产业就是在电视台繁荣的生态环境下发展和成长,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内容,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处在电视生态环境下,电视剧产业的诸多因素和电视媒体息息相关。电视剧能否获得成功,第一靠频道,第二靠时段,第三靠编播。电视台选择播放电视剧时,会考虑频道、时段、广告收入、广告时长、收视率等相关要素。电视台关注的指标势必影响电视剧公司的创作。此外,影响电视剧产业的因素是政策调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主要针对播出平台。每一次调控都能引起整个电视剧产业的波动。

第二个生态环境是视频网站。视频网站发展至今,已成为电视剧行业非常重要的新型生态环境。视频网站的生态环境和电视台的生态环境迥异,对电视剧公司的影响差别甚大。

首先,视频网站发展非常具有战略性,每一步都以迎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为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被资本市场认同。比如前两年视频网站对电视媒体冲击势头放缓,因为视频网站正在完成从PC到手机端的转型。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得失主要不在内容,而是渠道,不转型公司就没价值。而电视台的战略核心是把电视做得更好看。

购剧方面,视频网站会提前定预算、规划路线,完全以成本利益为导向。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在政策调控、收视率统计上也有不同标准。视频网站逻辑关系相对独立。

视频网站很多广告经营模式是右手数据,左边产品,现做现卖。互联网公司跟传统媒体最大区别在于,互联网公司依靠数据干活。

最后一个生态环境是新媒体电视。比如数字电视、有线网、IPTV、OTT模式、社交电视。这些新的业态,对电视剧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一剧两星”下的新举措

自制剧将大行其道

“一剧两星”“一晚两集”对省级卫视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中央台频道组、省级卫视频道组、地面频道组,组成中国电视版图的三大板块,形成“三分天下”态势。对卫视来讲,三集联播模式下全天收视份额最高的时段在第三集,把第三集拿掉,整个电视版图将改变。省级卫视频道组收视份额连续10年的上升态势明年或出现逆转。

面对新政,不少卫视都在研究对策,其中之一就是自制剧。自制剧不算新事物,随着电视剧行业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自制剧逐渐式微,现有重燃趋势。为什么做自制剧?第一,自制剧可加强剧本、导演、演员的可控性,使之与本频道的调性更吻合。同时,自制剧加大电视台对题材的把握度,在选剧上更倾向有群众基础的项目。如山东卫视选择了《红高粱》《石敢当》等家喻户晓的题材。自制剧也便于电视台开发相关衍生产品。

本质上说,我认为自制剧是一种“反市场”化行为。从电视发展的趋势看,制播分离模式日臻成熟,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制作愈加依靠市场化运作。由于“一剧两星”的施行,电视台不得不反其道行之,更多地投入到电视剧自制,所以近几年自制剧一定会大行其道。

过去卫视一年大约消耗30部剧,明年减少至17部左右,今年约播剧集1000集,明年只能播730集左右。播放数量减少,电视剧市场势必缩水。电视剧市场已成为红海,相较之下综艺节目却是蓝海。

新媒体冲击,电视是否式微?我个人不以为然。数据显示,十年来中国观众看电视剧的时间一直保持在170分钟-180分钟之间,无明显变化。新媒体对电视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新闻,尤其是高端新闻。我国对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管理尺度不一样,一旦有重大新闻,观众只能从网上获取信息。长此以往,电视势必被人忽视。一旦电视和互联网的管理尺度持平,电视的春天也许会重新回来。

现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从历史、经济角度来看,也恰恰是文化繁荣期。经济危机时,人们心灵需要抚慰,资金需要出路,文化就是一个方向。只要政策到位,对电视来说就是机遇。

东方卫视2015购剧策略

“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后,会直接影响三个方面:传统播出平台、电视剧制作公司,以及视频网站。这三者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竞合关系。对于平台而言,新政下不可回避4个问题:钱在哪里?好剧在哪里?风险在哪里?未来在哪里?

购剧成本上升将带来蝴蝶效应。“一剧两星”让卫视的购买成本大幅增加,将平均上升30%至40%。从平台方来说,2015年东方卫视编播模式上将更多尝试定制和周播,这是大势所趋。只有这两种制播模式可以长期解决剧场赢利和资源的配置问题,带来广告的持续增长。

东方卫视将拿出一个季度作为周播剧试点。未来制作剧集时,将从项目初始阶段加强广告部门的介入,与制作公司联合招商,推出植入性的定制广告内容,形成营销多样化的整合空间。周播剧的广告招商方式可以借鉴热门综艺节目和大型季播剧的招商模式。

“一剧两星”“一晚两集”后,优质剧目资源的聚集效益更加明显。2015年好剧资源的释放空间依然非常有限。东方卫视明年购剧是四大策略:拿大剧,巧编排,建联盟,分市场。

目前,东方卫视已经拿到了《芈月传》《虎妈猫爸》《二炮手》《何以笙箫默》《女医明妃传》等市场一线大剧的卫视首播权。此外,电视剧编播将催生高于二轮,低于一轮,虽没赶上两星,却能粘上大剧影响力的“一轮半跟播”模式。对于年度大剧,部分卫视会考虑增加更多的非黄跟播,二轮、三轮或精编版可能成为采购市场中性价比极高的编播方式。一线大台购剧将大多采用大剧小剧混搭的模式。

2015年整体电视剧市场变数增多。第一,明年卫视不光拼金钱、拼势力,更要拼编排、拼眼光,黑马剧目可能撬动市场格局。第二,收视率黑洞或成为竞争中最叵测的变数。第三,传统平台和网络媒体的博弈更加激烈。

在新政策之下,未来电视剧市场呈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向“一剧一星”独播时代过渡,传统平台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二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台网联动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开拓全新的电视剧播出形态。

今后,一部好的电视剧将有必要和移动电商深入合作,通过移动终端载体与观众互动,成为一部跨屏剧,实现更多商业模式和互动观看模式。2015年东方卫视将尝试看大剧,玩移动终端,买商品,同时实现直播状态的深度互动。

大数据时代的新技术

大数据促进电视剧制播、营销升级

电视收视率行业本身需要进化。我们呼吁应正确看待收视率,不要把收视率当成体检表,而是当成一种帮助改进内容、完善编排、促进营销的工具和手段。

大数据和收视率之间有关联性,但大数据不等于收视率。大数据开始渗透到电视剧的制作、播出和营销行业,但并不完全成熟和科学,还需不断地摸索和尝试。

大数据可以为制作要素提供解析与研判,制作方依据大数据拟定概念和题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网络检索,比如房产概念、教育题材、育儿题材等热点概念都可以成为编剧制作的选题。网络上颇具故事性的题材,以及网友对演员的评价,网友对演员与某剧契合度的评价,演员当前市场影响力评判,包括导演在内的主要元素都可以从大数据中找到依据进行分析、评价。

大数据还可以对电视剧购销提供参考信息。电视台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播前测试打分,再决定购剧。还可以透过互联网,改变电视剧的评估体系。以往电视台购剧多基于专业人士、个人经验和市场口碑,除历史收视率数据外,并无太多参考数据。但通过大数据,可以加入在线关注内容的口碑检测,基于互联网多元信息监测对电视剧做更直观的评判。

把播前评估、数据收集、观众反馈评估、传统收视率相加,这个评价体系变得更加多元、有效。这种购销评判体系一方面可以影响电视剧制作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影响电视剧的营销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平台,电视台还可进行电视剧的交互式营销,随后对营销效果进行评判。

国际上通用的大数据搜集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手控器法测试和眼动仪测试。手控器法允许一万个用户在线收看一集剧集,同时用手控器打分,获知这部剧的热度、剪辑效果、对演员的评判,还可对观众抽样调查和深访。再从数据中对剧情线索演绎推算。

索福瑞正在做一套基于网络调查综合体现电视剧营销价值的评价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电视微博指数,针对节目做指标测算、排名,涉及不同平台来源的数据都可以体现。

影视剧生产的前工业化

受政策影响,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影视剧产业面临两个选择:被动适应新环境,或者主动制定新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剧生产也要逐步工业化。工业化就是信息化和标准化,信息化的前提是数据化。

影视剧生产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是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压力,产生预判,然后进行市场风险分析,即通过对影视剧类型偏好、观剧设备、改编类型、故事节奏、观剧渠道、追剧习惯、前期宣传、明星偶像等诸多因素进行数据化,由此决定剧本题材选择、剧情设计、项目生产、营销、发行方向。

第二个阶段是对项目分析评估的数据化。选择项目时,可以从情节设置、音效、台词、主创团队、受众体验、题材立项、故事母题、侧面表现、悬念冲突、人物、节奏等多方面进行数据化对比,做出总体评估。

通过大量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可知,一部45分钟的电视剧,6个小情节点最适宜。电视剧制作时,可以根据人的观察习惯和收视习惯设置小情节点。人物发展走势、事件和情感走势也可用数据化表示。

通过对电视剧每一集100多个指标的数据化分析,建立一个模型,就可以对这个剧本的收视走势做大致的预测。

第三个阶段是生产的数据化、标准化。电视剧拍摄过程中,制作详细的拍摄进度表,将拍摄场景、演员戏份、拍摄地点(地域)、财务科目、进度概览等要素完全电子化、标准化。电视剧生产收益率就是风险收益率,将每一个环节通过数据化的形式传达给导演、制片人。投资者坐在办公室就能对电视剧制作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升对风险的管控。广告投放设置的数据化则可让广告商和电视平台收益最大化。

最后是投资的数据化、标准化。资本方投资一个项目,不仅关注项目风险,还要评估公司的风险。通过数据统计从竞争能力、股东评价、经典项目、制作能力、发行能力等多维度审视项目和企业的风险,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有效规避风险。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破坏,从内部破裂是创新。未来不可能形成一家影视公司独大的局面,而是资金、创意众筹,所有生产要素标准化,并以法律机构为保障,集中全社会力量进行影视剧的生产制作。

作者:祝媛莉

上一篇:全媒体新闻传播论文下一篇:互联网域名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