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饮食节目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媒体的更迭,尤其是各种电子产品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这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媒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与新媒体形式之间的融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电视饮食节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电视饮食节目管理论文 篇1:

新传播语境下生活服务类节目现状研究

摘 要: 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丰富,网络电视、网络节目等传播媒介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及国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对于电视类生活服务节目的需求更多元、多变,人们的心理需求更难以捉摸和预料。本文就对新传播语境下生活服务类项目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当今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做好生活服务类项目。

关键词: 新传播语境 生活服务类节目 现状研究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指为满足人们生活中某项需要或者一类需要而提供的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涵盖很广,包含着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如提供出行的《天气预报》,满足历史文化好奇心的《百家讲坛》、《夺宝》,关注人们饮食健康的《天天饮食》,再到婚恋类节目《非诚勿扰》,等等。可以说,一般的娱乐和纪实类节目都是为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期望和条件更高,电视业、网络的高速发展,使生活服务类节目和其他节目一样在近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被社会称为“全民娱乐”。但从中我们看到,虽然很多生活服务类的节目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但还有很多的节目制作后无播放平台,或者收视率严重不足。研究这些节目,分析它们受欢迎的因素,剖析它们的文化内涵及不足之处,对于业界和社会来说,都很有意义。

一、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概况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原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制作和播出不少生活服务类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1978年,《为您服务》作为第一个有主持人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正式播出。但总的来说,那时的节目数量少,制作水准低,给予人们生活服务的真正意义不大,但是开创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先河。1996年,中央二套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生活》开播,新颖的理念和制作模式引起了巨大反响,迅速带动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如今,生活服务类节目已经大行其道,牢牢占据着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的前几名。据统计,不管是国家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基本上将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台柱之一,仅仅排在在娱乐类节目之后。而且,某些娱乐类节目也打着生活服务的旗帜,从《非诚勿扰》到《舌尖上的中国》,从《新闻在线》到《交换空间》,都深受人们的欢迎。每个电视台都会有两到三档的服务类节目支撑电视台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受众面较狭窄的地方电视台或者市、县一级的电视台,更是将播报本地动态、提供生活类信息的本地节目作为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因此,说生活服务类节目是电视的半边天,一点都不夸张。

二、几个典型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分析

好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很多,它们的“走红”各有原因。其中,比较典型的节目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准确来说,应该是娱乐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有效结合。这档江苏卫视于2009年首先推出的婚恋类节目,是从英国购买的同类节目版权,以优美的舞台造型、理性的节目主持人和话题十足的男女作为主打,关注时下晚婚的社会热点,迅速掀起了收视热潮,引发社会热议。而一些“拜金女”、“炫富男”关系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的话题更是一度成为全面讨论的热点,湖南、浙江、贵州等省电视台纷纷效仿,相继推出类似节目。在经历了一阵社会批判和管理部门的整顿之后,《非诚勿扰》进行了自我优化和调整,成功地“屏蔽”了那些低俗文化和非主流价值观,获得了更多的好评,实现了成功转型,树立了品牌。

(二)《舌尖上的中国》

这档2012年播出的纪录片,从播出第一集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阵讨论美食、寻找食材、亲手烹饪的热潮。短短的七集节目,却动用了大量的工作人员,耗时13个月,采用精良技术设备完成。制作精良,视点到位。节目中历史文化传承与现实厨艺创新有效结合,自然美景和人文情况深度契合,既是一部说厨艺、讲美食的生活服务片,更是一部描述美好大自然,讲述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的纪实片。播出完后,还获得了巨大的网上点击率。当前,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即将开播,可以预见,又将引起一阵收视和讨论的狂潮。

(三)《爸爸去哪儿》

这档节目是一档真人亲子秀节目,主要目的是教大家如何和子女相处。当前,家庭教育问题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节目组抓住这个契机,请了五对明星父子(女)展现一系列的纪实生活,促进情感的交流。这档节目不仅成功地抢占了收视率,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节目中的五对明星父子(女)更是因为这档节目再度大红。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票房过5亿,一系列周边产品也得到了开发和推广,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教育好子女、与子女良好相处的大讨论。2014年,许多地方台跟风效仿,制作了一系列亲子类节目。

三、生活服务类节目受欢迎的因素

(一)主持人或嘉宾的因素带动

明星是电视节目最大的卖点,生活服务类项目也不例外,看看这些走红的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和《爸爸去哪儿》都是依靠明星吸引观众的,特别是后者,更是将明星元素都挖掘出来了。在服务类节目中,通常都需要有主持人带领或者是旁述,在央视推出的一些做菜的节目中,刘仪伟等明星充当主持人,而《非诚勿扰》与其说是节目带红了孟非、乐嘉,不如说是孟非、乐嘉带动了这个节目。正是两人一搭一唱、既严谨又不失活泼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一大批社会主流人士观看这个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旁白主持人用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和富有磁性的声音将那一款款美食娓娓道来,让观众未见美食就已经流口水了,直接增强了观众对美食的想象力和吸引力,这和令“80后”一代着迷的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效果是一样的。

(二)富有话题性的主题贯穿

话题性是使节目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如今的快生活节奏,使人们已经对平淡的生活再不奇怪,而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生活服务类节目就是这样。这样的主题有多种。一是人们关注的共同性话题。当前,社会充斥着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充斥着太多的不同观念,使不少人在岔道口上不知所措。如果有一个“导师”带路,那么很多人会欣然接受,比如,教育。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话题,每一代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家长给予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一些案件如“我爸是李刚”、李某某强奸案,等等,给广大家长带来很多的深思和顾虑。电视节目作为有政府监管的传播方式,其教育的方式方法肯定会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因此不少如《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就抓住这样一个社会性话题,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二是针对特殊群体。有人总结过,服务类最好赚钱的对象一是女人,二是小孩。女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当然会被商家所用力服务,电视服务类节目也一样,比如李静主持的《美丽俏佳人》和蓝心湄主持的《女人我最大》等,关注女人的衣食住行,从而吸引大量的女性观众收看。

(三)包含精神特质

精神特质,指的是一种独有的元素或者是社会共同的核心价值。一是文化。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多东西需要挖掘,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很多东西正在被人挖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探寻文化、研究文化、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就越来越高涨。而讲这些文化的服务类节目,自然就能够得到人们的欢迎。如,讲饮食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推的寻宝类节目,等等。二是创新。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赢得竞争赢得收视率的重要法宝。电视服务类节目,要普通可以普通,但如果是“高大上”,就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欢迎。因此,第一个吃螃蟹的节目都能够得到最高的收视率,比如前文所介绍的几个节目。

四、生活服务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活服务类节目在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抢占了一定的电视市场,为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节目的发展,使观众的忠诚度下降。这些问题或轻或重,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视,则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将遭遇到大问题。

第一,雷同节目太多,让观众感到反感。节目跟风,是国内电视节目不可回避的现状。出了《中国好声音》,就是一堆的转椅和亮灯;火了战争剧,满屏幕都是战火纷飞;王刚做“拍卖”,全国各地的文物都准备上电视进行鉴宝。一到晚上看电视,遥控器按来按去都是服务类节目。雷同使得很多节目资源被浪费,很多电视台的声誉被降低。但是管理层和制作方却似乎认识不到这种状况,还是热衷于“三分钟热度”,只要那几期的收视率,才不管有没有特色。这种雷同化现象的造成,归根结底,一是创新的缺乏。国内缺乏创新的环境、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技术,无法独自开发出独特新颖的节目,只能通过购买外国版权或者是换汤不换药的抄袭。二是唯收视率的结果。一切以收视率决定上什么节目,这就使得刚火的节目很快就会被其他同行抄袭制作。

第二,假消息充斥,让观众受到伤害。生活服务类节目,说到底是为人们的生活所服务的。宗旨是指导人们融入生活、学会生活。但是,在收视率和利益的催动下,一些电视台对于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把关不严,直接导致出现大量的负能量节目,大量的假消息、假点子充斥着荧屏。最典型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野专家”太多,很多服务类节目喜欢拉一些专家做专业性指导,提高节目的专业性,让观众更信任。但是一些电视台或因为节省费用或疏忽审查,导致很多野专家、假专家被请到了节目中,说出的道理受到观众的指责,错误被人们发现,甚至因此误导了观众。另一方面是卖药、购物的太多。卖保健品、卖计生类药品和器具、卖“物美价廉”商品的节目,是消耗电视台播出时间的,甚至一些省级电视台也因为这一些利润而“弯腰”,丧失了基本底线,这些服务类节目往往都是虚假节目。一些保健品,邀请明星代言,使得一些观众不明底细,吃了药后造成身体损害,如某笑星代言的保健品涉假就成为一时的热点。

第三,过度娱乐化,观众难以真正受益。有人说,现在是全民娱乐化的社会。诚然,现代人们确实更追求娱乐,电视节目也是娱乐节目的天下。但是过度娱乐化,甚至是一些恶俗性的、偏离社会主流价值的娱乐化,既损害了节目,又误导了观众。广电总局甚至专门出台文件,对电视台播放娱乐化节目的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但是依然有不少的节目打着这样那样的幌子进行包装,以逃过监管,其中就有一些娱乐节目生搬硬套成了生活服务类节目。而一些服务类节目,也为了收视率而不管其要传达的本意,将节目过度地娱乐化,导致人们无法从中获取什么。

从上面一些优秀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和低俗的节目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做好生活服务类节目,让该类型的节目有市场、获得认可,笔者认为,应该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收视率和内容的关系。广播电视的改革,将电视台推向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收视率和收益、影响力成正比。因此,想尽办法提高收视率本没有错误,但是不能单纯为了收视率而损害节目本身。生活服务类节目是为观众的生活所服务的,提供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科学的、理性的,而不能是虚假的、萎靡的、激进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必须提供给观众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一些虚假的保健品、药品等节目必须禁止播放。

第二,要正确处理娱乐化和实用性的关系。娱乐化太重,人们的视野就会被娱乐性的东西带走,就会专注那些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东西,这是广电总局明令禁止过度娱乐化的初衷。特别是,服务类节目的内容一定要实用,天气预报要播报正确天气,饮食节目要倡导健康的饮食文化和科学的生活理念,新闻报道类节目则要坚持新闻行业底线,理性地客观地报道新闻,切切不能只图收益而播放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虽然大受欢迎,但是同样存在过度娱乐,被人诟病,观众只注意到那些明星,而忽视了节目要传达的亲情。

第三,要正确处理吸收和创新的关系。不论是生活服务类节目还是其他节目,都必须跟上时代,才能赢得观众的心。但是对于生活服务类节目来说,要正确处理吸收和创新的关心,就是要在既要积极吸收其他优秀节目好的做法,更要坚持创新、创特,根据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技术特色,使节目别具一格。特别是要防止同质化,雷同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参考文献:

[1]张绍刚.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宋尚琳,赵辉.浅谈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引进与创新[J].今传媒,2012(07).

[3]彭焕萍,胡连利.繁荣图景的背后——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电视,2009(04).

[4]李翔.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意表现——兼谈山东卫视《生活好滋味》的突围之策[J].声屏世界,2011(02).

[5]张君昌.海派新式生活服务类节目特征与启示[J].南方电视学刊,2013(10).

[6]李小余.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以河北卫视《家政女皇》为例[J].记者摇篮,.2011(12).

作者:李姣

电视饮食节目管理论文 篇2:

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节目编排的改革创新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媒体的更迭,尤其是各种电子产品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这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媒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与新媒体形式之间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节目的编排也需要不断应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改革,同时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基于此,本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编排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探究了电视节目编排的改革方向和创新途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节目;节目编排;传统媒体;改革创新

[

[Key words] Media integration; TV program; Program arrangement; Traditional media; Reform innovation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当中,电视节目编排已经成为了一种切实有效的运作模式,编排的质量也成为了电视媒体之间的重要竞争因素,提高编排质量是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发展的重要策略。电视节目编排指的是将电视台预播的节目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编排成日常节目的播出方式。在实际运作当中,电视节目编排不仅仅是各个节目的简单排列,而是需要将各个节目控制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使各个独立节目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规范进行有序整合。

1. 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节目编排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更好地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

无论是对于电视媒体还是其他媒体形式来说,政治属性都是第一属性。媒体融合的过程在只是改变了媒体的形态,无法改变媒体的属性。因此,对电视节目编排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意识形态是党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需要不断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实现对主旋律的弘扬和正能量的传递,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电视节目编排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时间、效果的准确把握来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与群众的情感共鸣,同时通过正面宣传的方式实现对群众的激励和鼓舞。

1.2 在电视节目频道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通过对电视节目编排的改革可以促进各个电视台对节目内容进行创新,并在频道内部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在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电视台可以不断提升频道的整体制作水平,同时实现对内部管理的优化,实现人员依照岗位而合理分工。工作人员利用媒体融合的契机、以全媒体电视节目编排的思维和传播的手段来促进电视节目生产与传播的有效融合,使同一档电视节目在不同的电视台当中传播或者以不同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1.3 可以推动电视媒体在经营上的创收

我国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通常比较单一,为了提高经营的效益,很多电视台都会不断增加对广告的投放量。但是目前这一投放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值,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电视媒体经营的风险。在融媒体的形势下,媒体市场变得更加变幻莫测,电视频道内部需要通过对节目的合理编排来增加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电视节目编排的改革和创新可以促进电视媒体经营方面的创收。一方面,这可以强化媒体的责任担当,实现对正确舆论的引导,在节目编排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互联网艺术、实现对节目编排组合的优化,从而培养一批忠实的受众、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这还可以在提升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同时满足受众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通过编排策划的方式来提高对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力,为那些潜在的节目或者重点的项目经营推广創造条件,以此来突破电视台在经营创收方面遇到的瓶颈。

2. 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节目编排的改革方向

2.1 故事化编排

电视节目的故事化编排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扎根基层、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人们所关心的饮食、医疗、教育、旅游等内容出发,开辟实用性和服务性的节目,以故事化的方式向人们传播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的信息。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基层人的饮食为着手点进行了故事化的编排,而“交换空间”则是以人们的起居生活为着手点进行了趣味化的编排,这些节目都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2.2 互动性编排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当中,确保观众的参与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基础。首先,使群众在节目当中找到兴趣点,产生参与其中的想法是基础,这会给电视节目带来一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发生互动行为。比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就是这样一档节目,它为普通人的音乐梦提供了舞台,群众看到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实现梦想,也会产生参与其中、与节目互动的想法。其次,在媒体融合的时代里,还可以通过网络短视频的形式来为互动性编排创造条件。人们利用网络段视频来分享自己的生活,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年轻人勇于尝试和挑战新的事物,原意主动参与到视频的制作当中来。这些视频除了可以在互联网和特定的视频平台上进行播放之外,还可以利用电视台进行播放。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主动将自己的视频分享到电视台,参与到电视台的互动活动当中来。

2.3 多向传播性编排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里,电视节目编排的方式开始由单向传播向多向传播发展。这是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视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为公众与电视媒体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条件,由此实现了电视媒体公信力的提升。目前,电视节目在播放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短信、热线等传统的方式实现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之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形式实现互动,还有一些电视台甚至会邀请受众到现场当中参与互动。比如《国学讲坛》等多个电视栏目都开始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当中进行传播,吸引网络用户参与到节目互动当中来,使越来越多的受众加入到学习和运用国学的活动,这促进了节目影响力的扩大。

3. 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节目编排的创新途径

3.1 明确受众人群、提高电视节目编排的针对性

在媒体适合的时代里,电视节目的观众出现了明显的分层,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对电视节目的类型也出现了不同的喜好,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在对电视节目编排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明确受众人群、提高改革创新的针对性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对针对老年群体电视节目进行编排的时候,可以更加关注健康与养生的内容,要突出健康生活的理念,编排的形式也要更加温和。而对于年轻群体,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主要是休闲、娱乐类的,他们希望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获得视听上的享受,因此在编排这些电视节目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些娱乐新闻、休闲笑话、电影热评或者流行音乐等。总的来说,不同人群审美偏好上的不同为电视节目编排创新的方向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电视节目编排的价值。

3.2 明确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

与网络节目不同,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通常比较固定,做好各个节目之间的衔接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对电视节目进行编排的时候,需要充分做好对节目的播放设置,比如播放时间、节目时长以及前后衔接的节目等,以此来实现对电视节目播出效果的优化。与此同时,在对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设置方面,还需要充分结合受众的作息时间来确定播出时间。比如对于健康养生类的节目需要结合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在下午4-6点的时间进行播放,这段时间老年人正处于放松的时期,他们会对电视节目投入比较多的关注。而对于综艺和娱乐类的节目则需要结合年轻人的作息时间,在晚上8点左右的时间播放,这样可以贴合年轻人下班晚饭之后休闲的需求。

3.3 做好电视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实现对电视节目编排的创新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部门,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群策群力,将不同部门的创意和力量进行集合,并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创新思维,擦出新的火花。与此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还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编排的效率,部门工作人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创意实施的完整度,从而根据现实条件实现对节目内容的科学设置和及时调整,减少后期节目效果下降的情况。最后,通过电视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可以有效提升整个节目制作的流畅度,使编排的创意能够在节目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将节目的真实编排愿景展示出来。

3.4 树立创新的意识、体现我国特有的元素

近年来,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越来越高,随着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不断加深,在民族文化和中国元素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需求。因此在对电视节目进行编排的过程中,树立起创新的意识、体现我国所特有的文化元素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台需要增强对电视节目的原创性,从多个角度来展示我国在新时期的精神面貌。比如网络节目《这就是街舞》就能够体现出我国电视节目当前的发展现状,展示出来中国街舞近年来的发展和进步,并以视角的独特性收获了大批受众的支持和喜爱。由此可见,电视节目编排的过程中,创新是最重要的竞争元素,在节目内容当中体现我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则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媒体融合的时代里对电视节目编排进行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实现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可以促进频道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电视媒体经营的创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电视节目编排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故事化、互动性以及多向传播的编排原则。明确受众人群、明确各个节目的播出时间、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在其中更多地体现中国元素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邢逸川.地方电视媒体应对网络新媒体冲击作出的探索——温州本土新闻栏目《逻眼看温州》与互联网融合过程[J].新闻研究导刊,2019,7(13):254+100.

[2]张建栋,张耀东,韩涛. 技术创新助力新闻融合传播与突破——青岛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J]. 现代电视技术,2018(11):102-105+109.

[3]汪浩雷.提升电视新闻品质 深化新闻立台实践——2013年度全省市级台电视新闻栏目抽评综述[J]. 视听纵横,2018(01):37-39.

[4]戴林.在融合发展中提升广播宣传影响力——泸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创新新闻宣传方法初探[J].西部廣播电视,2017(01):185-186.

作者:李巧梅

电视饮食节目管理论文 篇3:

黑龙江省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发展模式构建

摘 要:本文围绕广播电视节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针对黑龙江县市台现有广播电视节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找出在现有基础上建立适合新农村居民收视需要、促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广播电视节目模式构建方式。

关键词:节目现状、存在问题、建设依据、构建模式

伴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黑龙江这个农业大省,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闻名国内,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适应黑龙江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建设也提上日程。本课题对黑龙江现有县市台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研究,在现有基础上提出符合当地实情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广播电视节目构建模式。

1 黑龙江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现状概述

1.1黑龙江农村现有广播电视节目现状

我省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由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所以广播电视节目也呈现着不同的发展局面。本课题在研究对象选择上黑龙江县市按照贫困县和富裕县两大类进行研究。贫困县以黑龙江明水县为主,富裕县以黑龙江省尚志县为研究对象。

明水县广播电视节目现状:目前在播节目《明水新闻》,当日新闻,每周5期。周一至周五首播一次,重播两次。拟计划恢复《百姓关注》、创办《47°商贸空间》、创建《明水新闻》微信公众号。

尚志县广播电视节目现状:尚志广播电视台重点节目为自办的《尚志新闻》、《雪都民生》、《冷暖人生》、《希望的田野》、《舌尖上的尚志》等节目。其中《尚志新闻》每周五期,每期10-15分钟。周六周日为专题节目。《雪都民生》栏目以轻松、生活化的形式反映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反映百姓生活,紧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及时报道社会类、民生类新闻事件,传播文明之风,弘扬社会正能量。《希望田野》栏目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针对农时及时指导农业生产,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农民致富传经送宝,以新颖、快捷的方式将对农政策、市场动态、供求信息等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冷暖人生》栏目通过人物访谈,再现人物历程,生活状态,揭示人物特点,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是一档集新闻性、故事性为一体的社教类专题栏目。节目以 “讲述”方式,记录创业事迹、感人故事、奋斗历程、成功业绩和情感世界,通过对优秀人物和草根人物的介绍,体现厚重的文化积淀,激发人们爱家乡、勇创业的热情。《舌尖上的尚志》栏目以挖掘和整理尚志本地饮食文化为切入,向观众介绍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本地饮食,倡导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打造尚志市民的美食风向标。

以尚志为代表的富裕县的电视节目目前还比较丰富,以明水县为代表的贫困县的广播电视节目目前还很匮乏。

1.2黑龙江农村现有广播电视节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的县级台只保留了地方新闻节目,节目内容以报道地方政府相应活动为主。原因分别表现如下:

1.2.1 人才总量不足

明水电视台2010年以前有采编播人员42人, 2011年剩余25人。人才总量不足直接导致诸多问题出现:一是隔日新闻向当日新闻难转变。当日新闻每期需要采集6条新闻信息,单日至少需要摄像及文字记者在12人左右,而目前电视台记者总数只有5人,无法满足需要。二是采访质量难保障。由于记者人数不足,平时大型活动本应一名摄像记者、一名文字记者两人完成的采访任务,只能一人完成,如遇采访任务多时,每名记者一天要完成3-4个采访,相当于省市台每名记者一周工作量的总和,直接导致记者采访时第一手素材掌握不全面、不完整、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影响节目质量。三是创新栏目难开办。受人才总量不足限制,现有采编人员只够维持《明水新闻》栏目的制作和播出,无力再抽出人员进行栏目开发与创新,导致电视台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停播下线,整体收视率直线下滑。综上所述,目前电视台至少需要补充记者12名,播音4名,制作4名,编辑4名,网络工程师1名,方能实现向当日新闻的转变及栏目的创新。

1.2.2 资金设备短缺

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向电视台投入40余万元资金,用于设备更新,使电视台设备器材老化过时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电视台现存大洋编辑机2台,老式非线性编辑机2台,260卡式松下摄像4台,老式180松下摄像机3台,老式索尼摄像机2台(上述5台老式摄像机已多次维修)。

1.2.3 信息渠道不畅通

建立两办与电视台信息共享渠道。加强日常沟通,指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对党委及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及将要实施的重要工程、重点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等等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公布、宣传,抢在“小道消息”前占领舆论阵地。

尚志县广播电视节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概括而言:目前最大的困难一是体制制约,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现有编制人员年龄老化、激情减退,不能胜任采编工作,但还占着编制。二是缺钱缺设备。县级台办节目基本没有经济收入,无法支撑长久。

2 节目模式构建考量依据

2.1 宣传城镇居民生活节奏加速城镇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里,广播电视节目自然在这个城镇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各方面和谐发展,就要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而广播电视节目恰好能以各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宣传。

2.2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农村覆盖面积广,农民劳作时间上又很难统一,这让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有了难度,那么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比如以讲座,娱乐等各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另外,农民的法律观念差,法律意识薄弱,这更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宣传教育。比如以上提到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实施,这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有利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

在宣传新产品新技术的同时,也要相应的宣传告知农民,让他们清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享有权益,承担风险。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大家群策群力,结合本地实际,可以采取更加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2.3 惠农政策解读

2.3.1 中央1号文件精神解读

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要保安全;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承包地“三权分离”等政策对农民受众的影响很大,但是他们不易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为之解读。

2.3.2致富、法律、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致富手段宣传、法律知识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容介绍等都会便利农民受众的生活和发展。比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20000元。用案例做相应的节目,会很有益处。

2.3.3网络时代新农村生活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也将成为拉大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充分结合互联网的优势,一方面开办教授如何使用利用互联网推销农副产品、信息发布、查找有用信息,一方面将所做的专业知识介绍的节目放在互联网上便于农民受众查找、反复观看。

2.3.4新农村受众收视需要

调查结果表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这些传统媒体中,电视以100%的媒介接触率,当之无愧地排在第一的宝座之上。在农村,由于农民的农业生产需要和满足日常生活娱乐的需要,他们对媒介提供的产品有了与城市受众相对不同的需求。

首先,新闻在受访村民所接触的媒体内容中占据了第一位的位置,绝大部分农村村民对于媒体提供的新闻报道还是非常在意的。他们对各类新闻的关注度,从民生新闻到国内新闻到国际新闻呈现依次递减的特征;农民对新闻报道的层次喜好,也是随着新闻报道的深入而逐渐递增的。其次,在对农村村民的走访中发现,大部分的农民对农业知识栏目是非常渴望的,他们希望了解一些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发财致富的信息,以便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在“你期望看到的节目”这一问题中,在回收的35份有效问卷中,选择最多的是“发家致富类”的最多,占到总数的25%;选择“农业科技类”的其次,占到总数的23%;选择“有关城市生活”的占总数的19%,三者之和为67%。“发家致富类”、“农业科技类”、“有关城市生活”节目都是与农村受众密切相关的内容,由此可见,农村村民在对农节目的内容选择方面,更为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服务性节目。

3 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模式构建

3.1适应当下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模式

城镇生活新天地类节目如开办《哪里不一样》节目,用记者、主持人出外景的形式把城镇居民的生活状态拍摄出来,比如上下水、集体供暖、天然气管道供气、不间断供电等生活便利。跟拍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园林绿化等。 通过宣传城市生活的便利吸引农村居民加快城镇化步伐;科技推荐类节目,如《求新求变》3、便民服务类节目。如购销信息传播等。4、政策解读类节目。如新农合医疗保险、土地确权登记、土地留转等难以理解的政策。5、地方性养生保健节目。

3.2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人员不足,县级台地方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足,广播电视局仍然采用用编制吸引人的方法,然而编制有限,进而人员就有限。用低工资引不来高能力水平的人,一人做两个以上的节目是很难的;设备不够,演播、拍摄、编辑的设备老旧,反应慢、死机等时有发生,限制了节目产岀的能力;专家学者等参与节目的权威人士少,没有经费从外地聘请,当地又没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增加了请人参与演播制作的难度;经费不足。设备、场地建设、外出采访费用等都因没有对应的经费而实施困难。

3.3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3.3.1改变管理模式

放开原有的管理模式,实行制片人负责制、包干制。将现有的设备、场地盘活,对外经营,有了收入也有了在当地培养起来的拍摄剪辑人员,因为是包干制,这部分人可以参与节目的制作又不需要编制吸引、不需要支付工资。收入的利润的一部分可以投入到节目的运营,这样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3.3.2创新制作模式

没有专家出演播室,可以通过电话连线、网络视频、专家学者的言论与著作、搜集权威发布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收视者传播科技信息,传递专业知识。比如针对土地改良、秧苗改良等;又比如针对当地多发的疾病等进行专业知识介绍等。

3.3.3优化信息渠道

量化各乡镇各部门新闻宣传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和两办督办范畴。目前各乡镇工作繁琐,无从顾及新闻宣传工作,不愿意宣传、不想宣传、枪打出头鸟的思想尤为严重,对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很大阻碍。

4 结语

参照周边市县恢复稿费激励方式,鼓励社会人员提供新闻线索。社会新闻是地方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升收视率的有利保证。本着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宣传政府政策,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类信息,介绍农民致富和农民群众增加效益的经验,这一做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一致的赞扬与肯定。办好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是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需要,也是广播站电视台的基本职能所在,随着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知识类电视节目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丽云.本土化和实用性是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的立足之本[J].今传媒.2010(07):88-89.

[2] 庄伟.县级电视台面临的危机和发展方向[J].青年记者.2010(09):71.

[3] 宁小斌,温小红.立足地方特色 打造精品栏目——浅谈县级电视台节目创优[J].新闻知识.2009(10):80-81.

[4] 叶素贞,任广明.县级电视台办好新闻节目之我见[J].视听纵横.2009(03):110.

[5] 齐福林.县级电视台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与发展——浅谈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模式[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02):55-57.

[6] 王继功.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破[J].新闻爱好者: 理论版.2008(12):175.

[7] 夏舒原.现行体制下县级电视台的生存困境及应对策略[J].视听.2010(03):30-33.

[8] 徐维先.发挥县级电视台优势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视听纵横.2008(03):29-30.

本文系基金:黑龙江省艺术规划项目基金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发展模式构建”(2014D002),研究成果。

作者:于冬梅

上一篇:专业知识人力资源论文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