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商标法律保护论文

2022-04-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驰名商标在国内市场屡屡被假冒产品侵权,严重侵害了商标专用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国际上,我国的一些驰名商标不断地被外国商人抢先注册,在国外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严重得影响了我国商品的正常出口。这些都与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有关。因此,完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驰名商标法律保护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论文 篇1:

试论驰名商标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

摘 要 驰名商标享有较高的信誉和价值,是一种无形的巨大财富,所以,它非常容易遭受侵害。现实生活中往往被他人非法利用以获得巨额非法利润。随着驰名商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意义,对其进行特殊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驰名商标给予比一般商标更充分、更有效、更严格的保护。本文试从驰名商标的一般规定出发,结合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体系、保护措施,以及制度完善方面对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作浅显论述。

关键词 驰名商标 特殊法律保护 相关对策

我国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后必须全面承担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义务,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以创立、发展和保护驰名商标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工程已成为提高我国企业商品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驰名商标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驰名商标的含义及法律特征

(一)驰名商标的含义

驰名商标,依据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3年4月17日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2条第1款规定:“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二)驰名商标的法律特征

1.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驰名商标经使用人的长期使用和广告宣传,在相关的公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驰名商标体现了企业的特定文化,成为特定群体的象征,也起着展示使用人身份和地位的作用。

2.标识性强

驰名商标的识别性比一般商标强,消费者很容易通过驰名商標联想到特定的经营者和特定的商品或服务。

3.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驰名商标所标示的商品必须经过一定机构检测、认定为质量优异的商品,商品自身的质量是建立良好商标信誉的基础,优异的质量是驰名商标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驰名商标应该向消费者保证所标示的商品保持着相同的质量,驰名商标也因此为公众信赖并因而享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4.商业价值性大

驰名商标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迅速而大量地推销产品,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企业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地最有效武器。对一个国家来说,世界驰名商标地多寡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5.易受侵害性

驰名商标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往往成为商标侵权行为的主要对象。侵权的方式主要有抢注(即行为人将他人的驰名商标抢先在一国进行注册)、“搭便车”(即使行为人的商标与驰名商标产生混淆或联想,不正当地利用驰名商标的信誉)以及其他损害驰名商标商业价值的行为。

二、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滞后

我国过去一直奉行“不注册,不保护”的商标权保护原则,这种做法对驰名商标所有人可能导致很不公平的结果。一些驰名商标虽未在中国注册,但其所有者为培养和宣传这一商标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当驰名商标被他人抢注或使用时,必然对该驰名商标所有者得正当权益造成损害。对此,我国《商标法》第13条第1款改变了过去的做法,弥补了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这一缺陷。

然而,对于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立法还只是停留在给予其所有人一些“禁止权”的层面上,对于侵权产生后,未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已经受到巨大损害的情况,却没有法定的救济途径。《商标法》设专章对注册商标专用权加以保护,其中,第56、57、58条对赔偿数额以及申请财产、证据保全都作了明确规定。在这方面,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甚至还不及普通注册商标,新实行的《规定》也未对此问题加以解决,不能不说这是驰名商标保护的一个缺憾。因此,在以后的立法中,应当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给予更加完善的保护,以避免有权利而救济不足的局面。

(二)对已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缺乏

相比之下,已经注册的驰名商标受到了较为全面的更大范围的保护,除了享有上述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和完全适用《商标法》及《实施条例》对普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外,我国还依据TRIPS协定第16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搭便车”的行为予以制止,即《商标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将“搭便车”列入《商标法》第52条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使这类行为的侵权人要承担包括赔偿损失在内的各项民事责任。这种扩大对已注册的驰名商标保护范围的做法的理论依据是商标淡化理论。

目前,我国立法还没有正式引入这一理论,《商标法》第13条第2款的规定只能视为一个“特殊”条款。但随着对驰名商标保护的不断完善,将来引入这一理论是极有可能的。总之,我国对于已经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必将跟随国际商标保护的趋势,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起来。

(三)驰名商标的网络保护力度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域名商标识别作用日益凸现,而在网络上对他人的驰名商标抢注及域名与驰名商标的冲突情况广泛存在。然而,我国《商标法》并未考虑现有司法实践经验而对之予以规定,可见对驰名商标保护并没有自动延伸至网络域名的注册和使用上。

(四)驰名商标的域外保护力度不足

商标的保护具有地域性,故对于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保护必须进行相应的涉外商标保护,以防止涉外抢注而造成的不利影响。虽然驰名商标在保护上优于其他商标,同时根据《巴黎公约》成员国应该对驰名商标给予相应的保护,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的驰名商标在境外屡遭抢注,例如,在我国被列为“国宝”保护的一得阁墨汁,在日本被抢注;“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天津飞鸽集团得飞鸽牌自行车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等等。据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15%的企业商标在境外被抢注,而且维权的结果不容乐观。因此驰名商标应根据自身市场状况及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相应的域外注册保护。

三、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对策

针对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现状,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驰名商标的保护:

(一)增强公民的商标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广大消费者对商标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本人认为: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增强商标法律意识,在积极运用品牌策略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对假冒驰名商标的恶性行为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对于欲走向国际市场的产品,要在相关国家提前注册,防止被抢注。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勇于抵制、举报假冒驰名商标的行为。

(二)增加无过错责任原则为驰名商标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在我国,根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司法解释等规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只能是有过错才能构成。然而,由于商标权利的无形行、地域性和时间行等特点,被他人非故意或无过失侵害的可能性较大,实际机会也较多,权利人要去证明加害人有过错难度很大,而侵害人要证明自己无过错则相对容易。《TRIPS协议》第45条第2款规定要求成员国划定一定范围,在该范围内,不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且还要无过错侵权人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因而把无过错责任原则规定为驰名商标的规则原则是有一定法律依据的。

(三)建立专门机构保护驰名商标

驰名商标的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立专门机构,拥有一支专门人才保护队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支队伍的成员应既能精通国内外名牌商品的质量标准、性能特点、经营现状、防伪手段、侵权对手情况以及具有很强的商品鉴别力,又能掌握国际经贸知识、国际惯例、法律法规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另外,给其配备先进的监测、化验、通讯、交通等设备,建立完备的驰名商标资料库。

建立专门机构保护驰名商标会增加市场管理成本和政府开支,但从长远看,能及時有效打击侵权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政府名牌战略实施进程,促进驰名商品繁荣和发展,保护民族工业和民族品牌。

(四)限制驰名商标的许可使用和转让

《商标法》第39条虽然规定了对商品质量的监控,但对被许可人和受让人的商品质量应达到何种程度未作规定,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驰名商标商品质量较高,信誉较好,而被许可人未经任何认定,就轻而易举地使用其商品享受驰名商标待遇,受特殊保护,显然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因此,本人认为法律对此应做出规定,严格限制驰名商标的转让和许可使用,只有受让人或被许可人的商品质量达到与驰名商标商品相当的程度,转让合同或许可合同才生效。同时对转让或许可合同的核准手续,也应做出严格规定。

同时,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我国企业也应当增强驰名商标意识,加强对驰名商标的管理。现阶段,我国众多驰名商标通过合资形式被外商“吃掉”了,这些品牌的丧失等于放弃了一个具有关键领域的投资。企业应该冷静对待合资潮,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丧失品牌的所有权。企业合资不一定非要合牌。企业应当把“好女外嫁”的合资政策与保护驰名商标有机结合起来,杜绝“以牌换资”的短期行为。

(五)严厉惩处乱用驰名商标的企业

目前,我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乱用驰名商标的现象。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浙江纳爱斯公司用在洗衣粉、肥皂等洗涤用品上的“雕”牌驰名商标,随意在其生产的牙膏上标注。同样也是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格兰仕”,其公司未经任何法律程序将用在微波炉上的“格兰仕”驰名商标用在了才开发不久的空调上。这两家公司最终都受到了国家工商局的严惩。

商标一经认定为驰名商标,就意味着社会公众对该商标权人给予了极大的社会肯定。商标权人可以凭借驰名商标,扩大商品的市场份额,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尤其对驰名商标采取的不限于特定商品类别的扩张保护模式以及立法形式将其禁用权效力扩展至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领域,对驰名商标已经给予了远远超出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驰名商标所有人还盲目、随意地将颇有名气的驰名商标不经过任何法定程序转移到其新开发地商品上,必将造成对公众利益的损害。

四、结语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驰名商标保护法律制度,虽然这些制度仍需不断完善,但是实践中的问题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政府也需要采取更广泛的措施,以切实打击侵犯驰名商标的各种不法行为,加强保护驰名商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

[2]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

[3]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蒋坡.知识产权法案教程.法律出版社.2006.

[5]江乔.商标法实务.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6]郭修申.企业商标使用与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7]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法律出版社.2006.

[8]袁光亮.商标权诉讼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

[9]周世伟.驰名商标的认定及其特殊保护.港口经济.2007.

作者:田妍妍 孙晓鹤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论文 篇2:

论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驰名商标在国内市场屡屡被假冒产品侵权,严重侵害了商标专用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国际上,我国的一些驰名商标不断地被外国商人抢先注册,在国外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严重得影响了我国商品的正常出口。这些都与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有关。因此,完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完善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

在我国,假冒驰名商标、抢先注册的行为十分突出,比如“康师傅”与“康帅傅”事件。这些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大大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这除了商品信誉意识普遍低下、商业道德沦丧外,主要与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在没有完善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的情况下,将假冒驰名商标的侵权行为与一般的商标侵权行为等同处理,既不利于对假冒侵权行为的打击,也不利于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2.加入WTO对完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加入WTO后,我国将全面行使WTO规定的权利并履行义务。要使我国的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首先就要解决销售地国家的法律保护,尤其是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根据涉外法律中的对等原则,要使我国的商标得到别过的特殊法律保护,前提就是我国要对别过的商标给予特殊的法律保护,如果没有完善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就有可能会授人以柄,成为某些国家不保护我国驰名商标的借口。

3.加强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国际性义务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要求我们在国际经济、技术贸易中遵循一定得国际惯例,履行国际公约的义务。《巴黎公约》、《TRIPs协议》也将驰名商标列入了保护范围。我国作为《巴黎公约》的成员,必须承担公约所规定的义务,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的法律保护,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外交形象。

二、我国驰名商标的地域范围和保护范围

1.我国驰名商标的地域范围

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根据该《规定》第二条,驰名商标的地域范围限制在“中国”境内。然而在理论界对“中国”的界定存在着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是指全中国,即该商标必须被全中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公众所广为知晓;另一部分人认为是指中国的某一区域内,即商标只要是被中国的某个区域的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就可以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笔者认为,把“中国”理解为在中国的某个區域较为合理。因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9年联合制定的《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中的第二条第二项第2款规定:“如果以商标被某成员国认定为该国一个相关领域的工作所熟知,该商标应当被该成员国认定为驰名商标。”第3款中规定:“如果以商标被某成员国认定至少为该国一个相关领域的工作所知晓,该商标可以被该成员国认定为驰名商标。”这两款的不同点在于“熟知”应当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而“知晓”则是可以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两款的共同点在于都强调了“一个相关领域”,而没要求是全部领域。由此可见,我国作为该组织的成员国,应该遵循国际公约的规定,因此应把《规定》中的“中国”理解为中国境内的某一区域即可。

2.我国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

我国2003年修订后的新《商标法》中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范围的规定,主要是按照《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进行修改的。新《商标法》第13条规定:“对于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如果通过复制、摹仿或翻译的方式申请注册于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将会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对于已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如果用复制、摹仿或翻译的方式用于补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且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话,也将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此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也出台了一些相类似规定。可见在实践中,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较《TRIPs协议》要宽广些。

三、完善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建议

1.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立法

结合我国国情,所谓驰名商标的淡化,是指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记,注册或未经授权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或服务、企业标志、网络域名等上,足以降低社会公众对该驰名商标所代表的独特商品的认知。这种行为与商标、商标权密切相关,将其纳入《商标法》,可以达到形式上的统一,形成体系,更为系统化。

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严格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等限制,可以在损害并未真正造成时予以实施、进行防治,对于商标淡化这种隐性侵权的行为来说,及时有效得多。

2.增强驰名商标的域外保护意识

我国在加入WTO后,商品流通急剧加强,大量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国内企业的商品也走向国际市场。因此,作为国内企业,如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在进口国主动申请商标注册或申请驰名商标的域外确认,扩大驰名商标的地域效力,防范驰名商标在域外被人抢注现象的发生。我国的驰名商标在外国被抢先注册的事迹是触目惊心的,比如“同仁堂”落户在日本、“竹叶青”留在了韩国、“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这些教训是惨不忍睹的。

我国商人在域外注册驰名商标,可以选择逐一国家注册或是国际注册的方式,但要注意注册后应注意及时续展。更应注意的是,若我国商人所有的驰名商标一旦被域外商人抢先注册,那么驰名商标权人应积极寻求我国政府的支持和协助,充分运用被抢注国的国内立法及相关我国参与的国际公约,申请撤销该外商的抢先注册,从而保护本身的知识产权利益。

作者:孙莉芳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论文 篇3: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以其自身显著的特征和识别度,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但是一些不良经营者却采取“混淆…‘搭便车”等不正当的行为对驰名商标的商誉进行利用,削弱了驰名商标辨识性和显著性,使驰名商标被淡化,侵犯了驰名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文章认为我国《商标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商标权的保护是以混淆理论为依据的,不能够对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进行全面的保护,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反淡化

在2003年我国工商管理总局出台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中第一次明确了对驰名商标的各项规定,对于驰名商标而言,应满足下列条件:一是空间上,驰名商标应在我国国内;二是熟知方面,即在我国相关的消费者或者是经营者要熟知该商品或者是该服务:三是较高声誉,即商品或者服务在相关的市场中的质量比较高。

一、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现状

当前,只有在我国的《商标法》《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中有针对商标混淆保护问题的一些规定,尚未形成一个法律体系,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②。另外,我国最高法在针对处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在适用法律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而出台的司法解释当中的有关条款,对商标混淆理论进行了明确的解释,既容易造成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历形成不正确的认识,也有可能会让相关的公众以为商品的来历和被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之间具有独特的关系。和国家立法相比而言,我国地方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也都制定并颁布了相应的地方性法律规范。以上海市为例,其制定并出台了《上海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暂行办法》,在该办法当中明确规定了任何其他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名义,通过弱化、丑化等行为,对驰名商标进行淡化③。

二、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驰名商标淡化界定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对于驰名商标淡化还未能进行明确地界定,同时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也只有在我国的《商标法》《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等当中有针对商标混淆保护问题的一些规定,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制度的保护,这导致了其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如前文所述,地方性的法律规范当中体现了对于驰名商标淡化的保护,可是这势必和国内立法上的不明确产生>中突与矛盾。比如,在一地方把某一商标淡化的行为认定为了侵权行为,但是在另一个地方,有可能会认定为是合理的行为,这就会造成地方和地方之间执法上的不均衡,对于公平公正原则的确定显然是不利的,从而也不能有效保障市场公共秩序的稳定。

(二)驰名商标侵权性质未明确区分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当中,对于驰名商标的淡化行为的规定是不明确的,未能明确地把商标淡化行为归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在《商标法》相关法条的规定当中,尽管对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导致别的损害情形进行了规定,可是对商标淡化的构成条件未能进行制定,商标淡化的法律后果也未进行制定。所以基于立法上存在的缺陷,造成各地区法院进行商标淡化案件审理时,法律标准上缺少统一,判案的根据与结果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必然会导致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商标反淡化的评判标准不统一的结果。而且,还会出现许多商标淡化的案子无法按照淡化侵权进行直接起诉,而只能按照不正当竞争或者商标侵权进行起诉。另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地法院需要对侵权性质的案件进行界定时,由于缺少统一的参照标准执行,法官只能根据自己主观标准进行评判,这就有可能会出现同一案件两个不同的判决结果,从而导致民众对于法院的判决不能够很好地遵守和执行。

(三)驰名商标侵权行为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完善

在我国现行的立法当中,对于侵犯驰名商标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仅反映在了管理商标注册的部门能够按照拥有驰名商标的所有权人的申请,不准许实施侵权行为人的商标进行注册或者对其注册进行撤销,同时还能够对于侵权行为人继续使用他人的驰名商标的情况进行制止。另外,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针对认定和保护驰名商标的有关规定当中,对当事人认为他人把其所拥有的驰名商标作为了“企业的名称”进行登记,让民众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有可能欺骗了民众的情况进行了规定,即当事人能够要求相关權力部门,对注册的该企业名称进行撤销,相关主管部门要按照关于管理企业名称登记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然而,上述的这些对于驰名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理规定当中,对于侵权人所要承受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的、详细的、完整的规定,而只是以“禁止”“撤销”的方式进行责任的承担,没有牵涉到对被侵犯的驰名商标权人的民事赔偿或者补偿方面的内容,因此,这对于淡化行为人所实施的侵权行为给予的法律处罚,显然是不力的,对侵权行为人起不到震慑和警示的效果。

(四)驰名商标合理使用的例外规定不明确

关于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需要进行区别对待,要看是不是进行了正当的、合理的使用,并不能一味进行限定。如果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是合理正当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不一定会对驰名商标造成侵权。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是很容易看见的。假若没有对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进行区分,一概认定为是侵权,那么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范围就会被过度地扩大,相应地,驰名商标权利人的权利也会被扩大。

三、完善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对策

(一)增强驰名商标权人的法律保护意识

驰名商标的所有权人需要增强其保护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意识,从而能够主动加强保护其所拥有的驰名商标,对驰名商标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侵犯驰名商标的行为,从而能够及时地进行补救,还可以采取注册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的措施,降低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辨认环节,杜绝出现相近似的商品让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认识固。同时,驰名商标的所有权人要在国内和国外都进行商标注册,从而杜绝发生被其他人进行抢注的风险。另外,驰名商标权人还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体,全面宣传商品的唯一性,并介绍给消费者分辨假冒伪劣产品的方法,进而能够增强驰名商标的显著特征和可辨识特征。

(二)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驰名商标反淡化的保护

1.健全《商标法》中关于反淡化保护的内容

首先,需要对淡化的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也就是说不论驰名商标的所有权者和他人之间是不是存在竞争关系,也不管他们之间是不是有可能存在混乱、误认甚至欺骗,弱化或者丑化的行为,都减少、削弱了驰名商标所承担在商品或者服务上面的显著特征和辨识特征。其次,构成淡化行为的标准要进行明确的规定,即淡化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必须是驰名商标,有弱化、丑化的行为,具有主观上的恶意,通过推定主义原则来证明是否具有主观恶意,即被告没有办法证明自己使用依据的合法性,就推定为其具有主观恶意,存在淡化的可能。最后,对于各地关于驰名商标反淡化的保护问题,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要进行修改,要让我国关于商标淡化的立法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立法体系,确保各地的法院判决在法律依据方面不会存在差别,在客观上使我国构成统一、有序、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系。

2.对于商标淡化的保护,可以把《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兜底法律

这主要是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理保护基础是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此原则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关于商标淡化的行为也被包括在内。因此,在对商标淡化行为进行定性时,其中一条就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商标法》当中有规定的,按照规定对相关行为人给予相应的处理,要对《商标法》进行优先适用。然而,当出现了一些按照《商标法》中规定的认定淡化行为的构成标准,没有办法对该行为进行定性时,就需要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相关法律进行处理,不管是哪种导致了市场的竞争秩序混乱的淡化行为,都能够按照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处理,都需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完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救济方式

关于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救济方法的健全,可以引用我国民事责任当中的相关规定,即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内容引入到我国《商标法》中,作为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方式。

特别是赔偿损失,体现了公平原则,是为了弥补权利人的损失。赔偿损失分为补偿性和惩罚性的两种赔偿措施。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具体侵权的情况,对两种赔偿方式予以应用。权利人能够证明侵权人造成的具体损害时,即能够确定损害数额时,要以补偿性赔偿为主,辅以惩罚性赔偿。而当侵权的行为有可能对驰名商标产生损害时,就需要以惩罚性的赔偿为主。如果权利人不能够确定损害数额时,则赔偿的数额也很难认定时,则法官拥有一定的酌情裁量权,按照具体的情况,对侵权行为人判处需赔偿的数额。

四、结语

如今的时代,已成为了知识竞争的时代,驰名商标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已成為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日渐多样化,商标淡化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因此,企业不仅要对自身的品牌价值进行保护,还要对自身的驰名商标加强保护,这就需要针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定健全的保护手段,从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希望本文通过对驰名商标法律保护问题的相关探讨,能够不断健全与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作者:葛天诚

上一篇:外国证券税收研究论文下一篇:作文入门训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