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创新分析论文

2022-04-19

一、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及意义(一)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包括:(1)电子数据获取困难。由于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只能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而实际工作中很多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化水平尚很低,给高校审计信息化数据的获取带来了困难。(2)非经济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困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审计创新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审计创新分析论文 篇1:

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公共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摘要:管理审计活动的开展,在于衡量学校管理模式是否与管理需求相适应,评估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各类资源是否科学应用,有助于高校规避管理风险,推动高校审计活动全方位开展,提升高校公共管理水平。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应该明确管理审计重点,建立健全管理审计机制,立足审计对象,采取科学审计方法,加强对高校重要经济活动的管理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创新公共管理模式。

关键词: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公共管理;创新路径

管理审计是指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解析、评价,促使高校运营管理效率提升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高校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判断高校管理模式是否与管理目标一致,有利于高校公共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1.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公共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概述

1.1有助于高校规避管理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高校运营环境发生变化,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管理重点不止于教育、科研等活动,还需要参与一些校外投资的经济活动,筹集更多的办学费用,建立新的分校区,扩大招生规模。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去修缮校区建筑、设施,建设新的教学场地,财务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若采取传统的公共管理方式,没有完善的经济活动管理机制,将增加高校运营风险。管理审计的出现,弥补了高校在监督机构不够规范、疏于成本核算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让管理者能够实现对于各项经济活动的科学审查与有效监督,优化运营管理决策,有效规避管理风险,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1]。

1.2有利于促进高校审计活动全方位开展

管理审计的本质,是检查高校是否根据管理需求制定管理模式,是否根据高校发展规划展开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合理利用经济资源,有无践行成本节约策略,经济活动的开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推动学校管理模式的完善,健全学校财务管理机制,更好地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管理审计是一项面对未来的管理审计活动,与传统财务管理中支出收入审计截然不同,它是一项全方位、科技化的审计活动,能够推动高校公共管理的可持续改进。

2.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公共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2.1明确管理审计重点,建立健全管理审计机制

全面、客观、深度剖析高校公共管理的具体内容,明确管理审计的重点,详细了解高校管理现状,尤其是财务信息,明确经济活动项目及收入、支出情况,做好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工作。明确管理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意义,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审计的机制,明确工作准则,确定工作流程,推动高校管理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高校在展开管理审计工作时,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学习其他高校在管理审计中的优秀经验,基于自身情况,改进、完善管理审计工作系统,基于审计对象,制定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与考核体系,制定尽可能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采取量化指标合理评估,广泛听取审计对象的意见,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能够有效评估学校公共管理绩效的科学体系[2]。

2.2立足审计对象,采取科学审计方法

高校管理审计工作中,应该明确自身服务对象的角色定位,做好宣传工作,让审计对象知悉管理审计工作的意义,明确管理审计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积极配合完成管理审计工作。工作过程中,必须基于审计对象的性质、类型,制定合适的审计工作计划,采取科学审计手段与方法。高校管理审计范围广,内容繁多,需制定针对性审计方案,这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引进新型审计方法,拓宽审计渠道,从而根据审计对象的特征,选择最合适的审计方法。同时,应该根据高校管理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审计工作方法,引进现代化审计理念与手段,完善审计制度、审计方法、审计流程等,在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专业化的方法,在审计工作方案设计中,强化其逻辑性,增强其创造性,确保获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2.3加强对高校重要经济活动的管理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抓住重要的经济活动,比如说大型仪器买入、合资办学、对外招商引资等,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实时跟踪,记录活动开展的具体流程与资金流向,做好审计工作。高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让学校各个部门建立起正确的内部审计观念,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确保审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从而获取公平、准确、权威的审计结果。管理审计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配合,但是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部门不应过多干涉其他部门的管理工作,以科學合理的形式,参与到高校公共管理及风险管理中,完善学校风险防控机制,做好风险识别、评估、跟踪、控制工作,让学校能够有效规避运营风险。学校在风险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对于相关活动进行跟踪审查,合理评价风险管理实施成功,适当提出建议,促进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3]。

3.结语

高校管理审计对象主要包括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各项经济活动结果、各项资源利用情况、学校经营经费使用情况、办学费用筹集渠道及成果等,这些工作能够发现高校在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科学合理解决办法,创新高校公共管理路径,提升高校公共管理水平,推动高校长效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琴.浅谈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辽宁经济,2020(09):72-73.

[2]麦均洪,黄海祺.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日本私立大学社会服务的特征及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5):94-99.

[3]王敏,谭刚.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以某农业高校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0):179-183.

作者:文娇

高校审计创新分析论文 篇2:

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研究

一、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及意义

(一)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中面临的问题 包括:(1)电子数据获取困难。由于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只能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而实际工作中很多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化水平尚很低,给高校审计信息化数据的获取带来了困难。(2)非经济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困难。由于高校审计大多是流程审计、合规合法性审计、确认性审计等非经济审计,以及对图形、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审计,这对讲究逻辑性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困难。(3)审计作业人员信息化知识应用困难。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完成后,审计作业需要在计算机应用平台上完成,很大程度上要甩掉传统的手工审计,实现电子化制作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并借用审计信息化工具实现查账、分析、找寻线索,这给原本年龄普遍偏大、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不娴熟的高校审计作业人员带来实际应用方面的困难。(4)审计思维和审计方法转变困难。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完成后,将改变以往单一的经验审计、事后审计、现场审计模式,实现审计经验共享、事中审计、联网审计模式,传统的审计习惯必然改变,这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思维和方法转变带来了困难。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意义 包括:(1)改变审计模式,实现全面审计、过程审计。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事后审计为事后与事中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现场审计为现场与远程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静态审计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审计模式,从而实现全面审计、过程审计。(2)构建丰富、实效的审计理论方法体系。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可以系统性地梳理出高校审计工作在应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时,如何实现审计经验过程化沉淀、如何巧用审计知识库、方法库和案例库,从而构建出更加丰富和实效的审计理论方法体系。(3)协助判断审计疑点,实现审计自动化作业。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可以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实现审计工作的电子化管理、审计疑点的自动化筛选和智能化判断,从而构建一个可互动的、适时协助判断审计疑点的自动化作业平台。(4)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一方面,可以对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数据定期进行过程化采集与转换;另一方面,通过自动预警和模型分析,自动发现审计疑点,形成审计线索,为快速确定审计重点大大提高了效率。(5)提供审计通用工具。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可为某一地区或全国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研发、应用和经验总结提供参考借鉴,并通过在某一地区高校的应用,逐步完善使之建设成为行业内通用的审计工具。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目标、总体框架及关键业务点

(一)构建目标 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的目标为:实现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从以往单一的数据采集方式向数据集市建设发展;从以往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高校经费全生命周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全面审计内容发展;从以往单一的程序应用软件向数据仓库技术、平台技术、信息门户技术、多渠道访问技术、应用集成技术发展;从以往单一的模拟手工作业模式向计算机智能审计、计算机自动筛选疑点、辅助审计人员过程化沉淀审计经验、计算机知识共享等丰富的辅助功能方向发展,着力促进审计工作机制和资源的双重整合。

(二)总体框架 基于构建目标,结合高校审计工作实际,构建了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总体框架,包括审计信息门户、业务应用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审计支持系统、数据式审计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系统软件、IT基础,以及审计信息系统需要的运行保障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如图1所示。

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在成熟的IT基础和系统软件等应用环境基础上,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应用工具,构建高校审计业务有关的数据仓库系统;在数据仓库系统基础上,建立数据式审计系统;通过审计经验库和审计项目库的建设,并与数据式审计系统建立业务共享机制,构建支持数字审计的审计法规库、审计文本库、审计档案库和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等审计支持系统;通过数据式审计系统和审计支持系统功能,辅助审计作业和管理人员进行审计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和协同作业管理;运用信息门户个性化、对象化建立便捷应用;在完善的数字审计应用功能基础上,通过构建健全的应用支撑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辅助高校审计信息化长期持续、健壮地建设和发展。其中,信息门户和业务应用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审计支持系统、数据式审计系统、数据仓库系统)是该平台的核心。信息门户是审计作业和管理人员进行个性化、对象化应用软件功能、便捷进入工作状态的操作界面,也是进行业务交流的公共平台;审计管理系统是辅助审计作业人员进行审计作业过程管理的应用工具;审计支持系统是辅助审计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审计经验过程化沉淀、审计作业智能化操作、记录审计管理和作业有关基础信息的应用工具;数据式审计系统是辅助审计人员实现自动审计线索跟踪、审计疑点自动筛选,实现全过程审计的有力工具;数据仓库系统是运用数据仓库工具进行被审计单位数据采集和数据加工的应用系统。

(三)关键业务点 结合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的关键业务点,如图2所示。(1)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事业发展审计、政策法规执行审计、领导决策审计、预算及财务收支审计、固定资产抽查情况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廉政建设审计等,涉及科目对照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分析、预算调整分析等。(2)财务收支审计。包括收入支出审计,债权债务审计,固定资产、材料抽查情况审计,货币资金审计,专用基金审计等,涉及经济指标分析、科目对照分析、会计信息与预算项目和预算指标对比分析等。(3)工程项目审计。包括工程项目概(预)算执行审计、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程项目财务收支审计等,涉及工程项目经费与实物对比分析、工程项目执行进度分析等。 (4)校产企业审计。包括校产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 国有资产的管理审计,涉及资产增减变动的趋势分析、统计分析等。 (5)预算审计。包括预算编制审计、预算指标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核算审计、决算审计等,涉及趋势分析、对比分析、账龄分析、汇总分析等。(6)其它审计。包括科研项目审签、固定资产报废、专项审计等。

三、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的核心技术与应用模式

(一)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的核心技术 包括:(1)信息门户技术:Portal工具。Portal 工具是对关联业务系统通过单点登录机制在信息门户上实现应用集成、对象化功能搭建的工具,其功能主要包括门户管理、单点登录、Web内容管理、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信息沟通管理、项目管理等。(2)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工具。数据仓库工具是对分布在不同的应用系统的数据标准化,把大量的历史信息进行保存,并对这些数据重新进行逻辑定义、报表表现和数据再利用的应用工具,其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建模、数据获取、数据转换、数据分发和数据仓库管理等。(3)业务智能技术:商业智能工具。商业智能工具是在数据仓库基础上,对数据再利用后的展现工具,其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分析、随机查询、OLAP分析、建立报表、权限分配等。(4)工作流技术:工作流引擎工具。工作流引擎工具是对审计业务表单、审计作业流程进行智能化、可视化作业和管理的应用工具,其功能主要包括拖放式智能流程设计和实现、审批路径分流条件设计和实现、流程设计和实现、集中业务流程库管理、任务分配管理、与电子表格管理系统完全整合、与文档管理系统完全整合、流程追踪。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的应用模式 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结合各教育审计管理和作业实际,采用平台化的柔性开发方式、分步骤渐进式地建设,可广泛支持单机模式、局域网模式、广域网模式和云审计模式等四种应用模式。(1)单机模式。审计人员可脱离网络环境,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获取证据、核对疑点、制作底稿、沟通工作,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系统实现内容的自动更新。(2)局域网模式。所有审计人员在一个网络域内,共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作业过程的协同管理、共享审计经验和审计方法、共享审计信息。(3)广域网模式。审计处及协同作业成员可以在安全体系下,通过互联网(其他专网)连接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进行广域网环境下的协同审计和管理。(4)云审计模式。高校二级学院及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平台共享和服务支持的方式,来应用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大大节约系统应用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四、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策略

(一)培养既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从根本上说,人才的匮乏是制约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的根源所在。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加强审计作业人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技能、外语的培训;另一方面,在高校设置“审计信息化”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审计学、会计学等课程,以满足实际审计工作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另外,高校还可以考虑单独招“计算机审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二)形成适合高校审计信息化的审计方法理论与执行体系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的审计思维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审计管理和作业人员可以快速锁定工作重点、减少计算和文本资料整理工作量、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点查证和咨询建议等更加有效果的管理工作中,形成全新的审计方法理论和执行体系,提高高校审计信息化的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

(三)建立适合审计信息化的审计制度 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制度配套建设,这是审计信息化得以持续完善建设的保障。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比,高校审计信息化在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审计结果等基本的审计要素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审计准则、标准和规范已不能完全适用审计信息化。为了减少不确定、不稳定的预期,降低风险,抑制不合理的因素,规范和完善旧的审计制度,建立一套新的、适合审计信息化的审计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系上海经信委专项课题“上海大学计算机辅助审计管理应用平台信息系统软件”,中国教育审计学会一类课题“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和上海市教卫党委重点课题“基于审计信息化的高校反腐倡廉创新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岸:《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湘潭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唐勇:《高校教育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编辑 余俊娟)

作者:孙友霞 张佳春 李光胜

高校审计创新分析论文 篇3:

论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升路径

摘要:高校审计廉政文化的建设对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思想素养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能够极大的推动高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在对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内涵、意义以及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此更好的推进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审计  廉政文化建设  策略

高校审计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为了评价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监督,对其进程进行控制,在审计工作的开展的各个环节中注重渗透廉政文化相关内容。在当前审计工作氛围下,廉政文化自身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果。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作为其实施者,自身也担负廉政风险。高校审计工作中如何最大化发挥审计工作人员的价值,促使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是当前高校审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内涵解读

高校审计廉政文化主要是指高校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所秉承的思想、信仰、规范等相匹配的工作方式和在社会中体现的价值。具体来说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包括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认知、思想、文化、观念、价值等。制度方面的层面是指工作中所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物质层面是指教育、主题活动场所以及文化景观等。具体来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对其在道德方面的要求,是对审计工作人员内心的一种约束,最终转化为文化动力,使得高校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做到廉政、公平、自律,以此为学校营造廉洁的氛围,利用积极向上、清廉的文化氛围对高校审计人员进行精神层面的引导。

二、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 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审计工作中要想更好的发挥作用,要能够遵循一定的规律,做到以具体制度为基础,重点放在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以此达到提升思想的目的,实施人本管理策略。通过文化的融入促使管理更加人文化,容易被接纳,具有一定的亲和力。随着高校审计人员自身修养的提升以及文化底蕴的丰富,从而更好的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廉政文化是实践中萌生,也是在实践中获得生长的动力。廉政文化不仅可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对反腐倡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确前进的方向,也能够在文化概念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发挥文化的力量,从文化视角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思考,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强化感染力。

(二)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审计工作的开展要能够处理好责任与职权、监督与服务,局部以及与大局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职权与自身责任之间的关系,高校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监督和服务,高校审计人员要能够具备敬业和责任方面的意识,不畏惧权利,做到既对审计单位、责任人负责,也对学校和自身进行负责。要能够具备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好审计工作的评价、监督和服务工作。在工作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具有责任担当,对具体的审计工作进行调查。明确问题性质,处理时做到证据确凿,处理得当。

做好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关系,高校审计工作中监督是服务中的一种手段,可以说在监督中服务是其升华。高校审计对象是高校的各个部门,对审计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学校内部的管理部门进行服务,这种改革是对管理的一种延伸。高校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是为了对学校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监控,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审计工作人员要时刻具备监督也是一种服务的理念意识,将服务和监督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强化制度建设,以此更好的提升管理水平。

做好局部和全局之间的关系,要能够认识到局部和全局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局部要能够做到对全局进行服务。高校审计工作的开展要基于自身发展局部,树立全局和大局的观念意识。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始终将大局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以此促进学校事业的和谐、科学发展,达到维护学校发展利益的目的。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全局之下开展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审计在学校教育以及经济活动中的监督作用。

三、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高校审计部门在相应政策的引导下,开展多样化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在活动开展中极大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此更好的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审计工作人员要能够注重在思想以及职业素养方面进行强化,当前审计工作的开展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的合理化有待加强

政府在发展中越来越意识到廉政文化在其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深入对廉政文化开展的探索,使得廉政文化的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一些高校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成效,往往会将有限的资源放在见效比较快的工作中,但是并不会考虑到开展的工作是否会对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作的开展相对来说更加重视形式主义,不能将高校自身发展实际纳入其中,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缺乏适合的方案。这种开展工作的方式不仅会极大的浪费政府资源,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审计廉政文化的建设产生阻碍。

(二)理论与实践不符

高校审计廉政文化的建设存在理论和实践融入不足的现象,不能发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整体来说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高校开展的工作能够较好的落实廉政文化的相关政策,对审计部门进行相应的宣传。但是在实践方面,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并不是那么理想,具体来说在体系方面还不够健全,在具体操作实践中缺乏标准。在廉政文化建设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使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也只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三)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审计文化在与廉政思想进行结合时需要应用创新思想,以此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但是如果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叠加,并不能从实质上发挥廉政文化所具有的作用,还会给审計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当前在审计廉政文化的建设中,相关领导也没有很好的发挥自身的带头模范作用,另外加之审计人员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工作中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改进,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到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系统性有待完善

高校审计部门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这就需要审计部门首先要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以此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当前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中,审计工作人员对最新的廉政文化建设理念理解不够透彻,沒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体系,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对廉政文化建设思想进行理解和内化,系统性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四、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升路径

(一)展现特色,突出创新性

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载体,形式要做到具体,载体对于廉政文化建设来说是重要的渠道,形式则是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工具,载体和形式在廉政文化建设都具有的作用。通过载体能够更好的将审计和廉政文化建设相互结合,切合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更加符合高校以及职工工作的实际。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魅力和个性,廉政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是通过对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和特色进行展示。为此,在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从目标、方案以及载体等的选择确定时都要能够体现审计所具有的特色。在审计工作中将廉政文化进行融入,融入到具体的执法工作中,都要能够做到依法、从严的原则,以此更好的实现审计工作开展的目标对权利进行监督服务。通过在审计中体现文化内容,能够更好的体现审计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彰显审计工作中廉政文化开展的成果,这也是廉政文化得以建设的根本。

(二)以人为本中增强深度

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此更好的体现廉政文化建设自身的亲和力。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用德、情对人进行影响,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更深层次认识到廉政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科学理论,鼓励更多的审计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审计工作人员具有正确的思想价值,促进审计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审计工作人员要能够具备反腐意识,将审计廉政工作和自身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普及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典型案例中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示范作用,通过教育渠道进行传播,最终的结果也是在教育对象身上进行体现。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重点是领导干部,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能够做到严以律己,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以此更好的提升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普及性。

(三)落实教育变革,增加感染力

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中是对审计廉洁的诠释,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能够从思想、认知等方面对审计工作进行梳理,遵守文化建设规律,在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中融入文化相关的娱乐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开展审计廉政文化活动,可以是演讲、评选、茶话会或者游园活动等,通过在这些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进行融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审计工作人员内心进行净化。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仅仅进行理论教育,还要通过开展课外实践的方式进行廉政文化的建设,将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自我教育和外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更好的提升自身觉悟,最终达到自律。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对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宣传,具体来说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节目进行宣传,使用多种平台的形式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平台,以此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健全机制,提升保障力

高校发展中出现的腐败问题表明审计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为此,这需要高校能够构建相对系统完善的监督机制,以此成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动力。监督机制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为此,在高校发展

中需要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以此才能够更好的完善监督机制。在审计工作开展中要实施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将审计工作进行详细的分解,做到权责明确。高校审计工作人员要能够做到认真仔细,对各项流程做到细化。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完善审计廉政文化的相关机制,发挥机制的监督作用,是的相关机制真正能够落实到位,为廉政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

五、结语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在全社会氛围内营造廉政的氛围,做到净化审计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此更好的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在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中,廉政文化在其中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高校审计工作只有实现学校的整体价值才能够得到学校发展的认可和重视,以此更好的提升自身在学校中的地位,以此为审计工作的开展申请更多的空间。高校审计工作中要做好对审计对象的检查、分析、评价工作,提升相关的审计信息,使得审计对象能够旅行一定的职责,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对高校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乔晓琼.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瓶颈与对策[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0):80-81.

[2]余发远,马尚鹏,江喜月.浅谈内部审计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85-86.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作者: 于华珍

上一篇:荷塘月色意境管理论文下一篇:离婚案件二次诉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