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以高校基建工程进度审计为研究对象,介绍工程进度审计的任务及内容,分析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审计要点,为高校基建工程的进度审计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论文 篇1: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高校审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做好审计工作有利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领导也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目前,审计部门开展的基建工程审计主要是对工程预算与决算、工程标底或投标报价等的审核。本文根据高校审计部门基建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基建审计;建议

1 引 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院校迅速增加。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国各高校开始进行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加,相应的宿舍、教师、食堂以及图书馆等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各高校全面展开工程建设,从基础设施到各类用房等。面对工程量大、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的基建新形势,如何充分发挥建设资金投资效益、如何发挥监督职能、如何搞好审计工作,这是学校以及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资金使用安全,避免损失浪费,保证基建工程的竣工决算质量,是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人员新的研究领域。

2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力量不足现象普遍

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加大,学校审计人员面临繁重的过程审计任务;部分高校将审计、纪检及监察合在一起办公,由一到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审计工作。由于高校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在招录审计人员时没有考虑其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应对建筑、装饰、市政、安装、园林绿化等多种类型的基建项目;在配置审计人员时缺乏考虑,审计部门因此成为了安置闲人的地方。审计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造成高校工程审计力量欠缺。

2.2 审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监督职能弱化,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覆盖所有的经济活动。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中大多数审计人员都缺乏较为专业的审计知识,再加上忙于各项日常工作,审计理论水平有待提升。某些制度的滞后制定与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导致监督职能被弱化。

2.3 审计实务不完善

基建工程审计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在审计实务中常出现以下问题:招标文件不严密、无审查,直接影响到基建工程最终造价的高低以及是否会在决算价款时因条款的模糊而与承包商发生纠纷;合同协议签订不规范,部分合同缺少公章,双方利益不能平衡以及各项条款内容不全面,如风险责任该谁承担、价格该如何结算等;签证不规范、无审签会导致施工方利用弄虚作假的手段获取额外的利润,给学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4 侧重竣工决算审计,事前、事中监督缺位

目前,许多高校并不重视事前审计,仅仅着眼于事后审计,忽略了在基建工作的前期与中期有较多需要管理的环节,如若没有及时纠正监督,将会给学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2.5 审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传统的审计方法是靠审计人员手工计算核对数据的对错,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已经不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3 高校工程建设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协调好与相关单位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经济贸易中,人际关系作为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处理好与基建部门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由于基建部门在工程造价控制上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审计部门在审计时得到基建部门的辅助,将会减少许多问题。同时,与施工单位关系良好有利于审计部门深入了解工程情况,认真听取各单位的意见与建议,平等协商,处理相关问题。只有这样,审计工作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取得多方的信任,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3.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依法行使职能

高校应按照有关规定及相关的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有关基建审计工作的制度,使新的制度具有科学、系统、高效、权威的特点,实现权、事、人都受到制度的制约,使审计人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审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

3.3 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

在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应自觉接受各阶段专业性知识的培训,从阶段性业务学习逐步过渡到终身性业务学习,定期接受考核。经过培训,审计人员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基本建设的要求,提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能够补充高校审计力量的不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将审计项目交由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社会审计部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工作。要选择优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委托审计,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市场竞争,不仅可以降低委托费用,还可以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择优而取。另外,要加强协调和管理,严格控制关键环节。

3.4 深入施工现场,做好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

在以往的工程审计中,审计师往往只注重事后对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而忽略了工程事前、事中审计。然而事后审计不足以全面掌握工程情况,致使在工程的开始及过程中会出现监督不到位,在事后结算时被动审计的局面。所以,做好全面的工程审计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

3.4.1 事前审计阶段

事前审计是从项目论证起到工程开始施工的整个过程的审计。第一,审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及合法。第二,应严格审核招标文件。由于合同约定按招标文件执行,若没有严格审查招标文件,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而招标文件若出现内容不合理或招标范围不明确的现象,会导致过程造价不受控制。第三,审查基建项目的预算方法是否合法合规。工程的设计应按设计稿要求,工程造价合理、真实;按图纸要求和国家定额套用计算工程量。第四,审计工作应在合同签订之前开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相关规定,建筑工程施工无论大小都应采用统一的正规合同文本,防止合同条款有缺陷或遗漏的情况。工程施工应按照先签合同再施工的顺序进行,否则应按相关规定处理。工程所需的材料价格、收费依据、计价方式、索赔处理应做好记录,使审计工作更加周密。

3.4.2 事中审计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全面了解施工的进程,并对关键的地方做好记录,对隐蔽工程要做好特殊的工程记录,可用录像设备记录并保存于电脑中,在工程结算中能表现出所记录的部分;坚持参加工程例会,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对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设计的更改以及监督人的工作情况应作细致的了解;检查施工材料是否正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审查施工内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参加工程验收,对投资效果和工程质量进行跟踪审计。

3.4.3 事后审计阶段

事后审计阶段首先应审查、整理完整、真实、合法的竣工资料。此阶段主要是审查工程竣工结算。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核对合同条款。首先应核对工程内容,要符合合同所标明的条件及要求,是否严格通过竣工验收。其结算方式应按合同规定,定额套用、取费标准、人工调整及主要材料价差调整应符合合同约定。二是对在工程过程中变更设计应要有完整的手续,需三方签字盖章才有效。三是隐蔽工程应符合相关规定且有三方签字。四是以实行工程清单的方式审查招标文件,从费率、计算基础、材料价格调整等方面审计费用计算是否正确。五是竣工结算要按施工合同计算。

3.5 发挥内审部门作用

高质量的审计来源于高质量的审计队伍。首先应搞好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作风优良的审计队伍,确保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审计基础。

3.6 更新审计方法,确保审计质量

随着会计操作的电算化、网络化,审计人员很难在某一特定时间来接受大规模的测试,这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以便获得充分、有利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审计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评价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监督服务,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辅助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3.7 建立评价体系,优化审计成果

在所有工程设计评价体系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占有重要比例,所以要结合项目特点,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评价要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要有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了解社会效益,获取群众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尺。采用对项目结算单价和社会同类型项目单价进行对比的方式衡量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对有倾向性或共性的问题应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应对措施。

4 结束语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能力。高校通过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能够完善工程审计的监督,促进工程审计规范化,有效避免潜在的问题,还能够有效防止工程高估冒算、虚假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学校建设资金投资效益,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晔.高校基建工程委托审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会计之友,2013(35):63-65.

[2]郑婕慧.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

[3]尹之海,朱炜.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06(8).

[4]薛立莹,赵楠,史伟民.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0):12-14.

作者:夏宗伟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论文 篇2:

基于工期风险管理的高校基建工程进度审计研究

[摘要]本文以高校基建工程进度审计为研究对象,介绍工程进度审计的任务及内容,分析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审计要点,为高校基建工程的进度审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基建工程    进度审计    风险管理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高校校舍的建筑面积达9亿多平方米,且全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700万平方米,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总量巨大,改造需求巨大。然而,由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数量多、投资规模大且经济激励动力不足,导致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工期延误现象。工期延误不仅会导致学校经济利益受损,还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高校工程审计部门作为高校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监督者、鉴证者和评价者,应通过工程进度审计控制工期延误的风险,促进高校工程建设的良好运行。

一、工程进度审计的任务及内容

(一)工程进度审计的任务

工期是指工程完成的期限,包括实际工期和合同工期。合同工期指业主和承包商根据设计文件等工程资料及工期定额等相关标准协商一致后,在施工合同中确认的施工期限;实际工期一般指整个工程项目从正式开工到实际建成并完成竣工验收所需的时间。工期是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衡量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关键指标。工程进度审计的任务是将合同工期与实际工程进行比对,以考核、评价工程项目的工期目标完成情况,发现导致工程项目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二)工程进度审计的内容

根据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项目进度审计的实践可知,工程项目进度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招标文件、合同及签证单等工程资料审查建设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二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工期计划进行;三是审查工程工期计划的完成情况,作出审计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

二、高校基建工程进度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程进度审计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良好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进度审计的依据和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还能帮助工程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然而目前与我国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进度审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进度审计没有给予明确的地位和职能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出对工程项目进度审计给予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其二,在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理论和实践中,关于工程项目进度审计尚未完成准则建设,导致工程项目进度审计的流程和方法缺乏操作细则。

(二)偏重结算审计,工程进度风险审计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的决算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工程项目投资及概算的执行情况及工程建设成本。工程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进度审计的关注度往往不够,对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也常常忽略,这使得高校基建工程的工期目标得不到有效的审计监督保障,当出现工期延误风险且基建部门和承包商等参建方处理不当时,往往出现工期延误现象。

(三)风险管理导向下工程进度审计的方法落后、能力不足

工程进度审计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技术或方法考核、评价工程项目的进度目标,发现工程项目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这就要求工程审计部门运用合适的方法准确地审查工程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识别工期延误风险等。但目前高校工程审计部门在风险导向下进行工程进度审计的方法较为落后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工程审计人员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等建筑信息化软件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以及工程计划完成的实时情况等方面的能力不足,运用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技术来分析工期延误风险的能力不足。因而,在高校工程进度审计的实践中,工程审计人员大多只是将工程的实际竣工时间与计划竣工时间进行简单的对比,得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四)全过程进度跟踪审计不到位

对高校基建工程实施全过程进度跟踪审计可以控制工程施工的一些关键环节,保证基建工程项目的科学、合理进行,提高项目投入资金的使用率和项目建设效率。但在基建项目的审计过程中,由于认知的偏差、专业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制度的不健全,在工程进度审计方面,工程审计人员常常只审核工程计划的完成情况。这样的事后审计往往作用有限,工程审计人员无法全面地查明影响工期的主要因素,也无法控制工期延误的风险。若工程审计人员没有实施从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全过程的进度跟踪审计,则很难审查工程项目的工期是否合理、工程项目是否按照合理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以及发现影响工期的主要因素等,造成工程项目进度审计效果不佳的局面。

三、高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风险因素识别

工期延误风险因素的识别是高校工程进度审计的基础,因此,需要全面客观地识别高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因素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每种方法也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为保证高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风险因素识别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将结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一)基于案例分析法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初步识别

由于高校基建工程建設中存在诸多人为和非人为、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因此,我国高校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工期延误的诉讼案例,本文通过“北大法宝”搜集关于工期延误的诉讼案例,从“北大法宝”中的“司法案例”一栏选取裁判案例,以“工期延误”和“大学”为关键词,全文模糊搜索,文书类型选择“判决书”,最终选取“公报案例”3篇、“经典案例”30篇和“法宝推荐案例”117篇,共计150篇。通过对这150个裁判文书中有关高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风险因素的整理、分析和汇总,得出初步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清单,见表1。

(二)基于文献研究法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补充识别

从150个裁判案例可能无法全面识别出高校基建工程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为全面识别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本文从中国知网中以“高校基建工程”为主题并含“工期”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了10篇与高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有关的硕博士论文、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以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读和分析,选取出现频率在4次以上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并进行汇总,通过与初步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清单的比对,最终加入了4个裁判案例识别没有识别出来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分别记为R30(学校建设目标不准确)、R31(建筑材料质量问题)、R32(监理工程师进度管理经验不足)、R33(行政审批手续问题)。由此形成最终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清单,见表2。

四、高校基建工程进度审计要点分析

(一)加强风险管理导向下工程进度审计制度建设

国家每年都对高校基建工程投入巨额资金,由此必然产生对其管理与监督的需求,因此应当建立起一套适应高校基建工程的工程进度审计制度,这样,无论是对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社会效益,还是对完善工程审计制度体系都有一定的价值。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导向下工程进度审计首先需要着眼于高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其次分析制度层面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最后制定相应的工程进度审计制度以减少工期延误的风险。比如,针对R15(工期约定不合理)和R21(工程量超出合同范围),应完善招投标与合同审计制度,加入进度审计的任务,发现招投标阶段和签订合同阶段中的工期延误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针对R7(学校提出工程变更),应建立工程变更进度审计制度,查明工程变更过程中影响工期的因素,并研究对策,尽量从审计角度消除影响因素,改善工程的进度管理。

(二)自上而下增强工程进度风险审计意识

从表2可知,由于高校基建工程的特性及诸多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导致高校基建工程中工期延误风险因素较多,1个工期延误风险因素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工期目标无法实现。

工期适度提前可以提高学校投资的经济效益,工期延误不但会导致机械台班租赁费、人工费以及现场人员管理费的增加,还会导致师生无法按时使用校舍,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工程进度审计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结算审计,相关领导和审计工作人员应重视工程进度审计,自上而下地加强工程进度风险审计的意识,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培养工程审计人才以及委托专业工程管理公司等方式消除基建过程中的工期延误风险因素,促使各参建方能更好地推进工程建设。

(三)引进工程项目进度审计新方法、新技术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进度审计的任务主要包括审查基建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工期计划进行以及审查工程工期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提出审计建议。关于审查基建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表2已经列出了高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的普遍性风险因素,高校工程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WBS-RBS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识别本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然后通过风险分担的原则、合作博弈模型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担,培养各参建方理性与谨慎的行为,减少上述工期延误风险因素(R1—R33)发生的可能性。关于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工期计划进行以及审查工程工期计划的完成情况,可引入BIM 技术,基于三维模型,加入时间维度,实时分析工程是否按工期计划进行以及工程工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有效地发现R22(专业分包商延误)与R28(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延误)等问题并及时作出决策,减少工期延误的可能。此外,高校工程审计部门还可以通过运用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如ADAudit Plus、审友A7工程审计系统等)加强过程进度审计信息化建设,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四)扎实推进基建工程全过程进度跟踪审计

分析表2中的R1—R33后,不难发现,高校基建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因素往往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R15(工期约定不合理)和R21(工程量超出合同范围)为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簽订阶段的风险因素,R8(学校延期提供施工图纸)和R19(工程设计错误)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R3—R7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等。因此,高校工程审计部门应扎实推进全过程进度跟踪审计,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意识,培养懂工程、懂管理、懂造价和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工程进度审计制度建设等。在基建工程的前期阶段,应审查招投标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关于工期的计算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合同中的工期条款是否清晰而全面,关于工期延误的风险分担是否合理等;在基建工程的设计阶段,主要审查工程的设计任务是否按计划进行,以及工程设计的完成情况等;在基建工程的施工阶段,应以施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变更、索赔、隐蔽工程的验收以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并对基建部门进度控制制度的设置和落实进行评审。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邮政编码:102200,电子邮箱:250372127@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丁秀珍.风险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66-69

古月.基于风险导向的工程各阶段审计思路与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2

李国成.高校建设工程审计之“困”及解决途径[J].工程管理学报, 2013(2):40-43

张红宇,李莲,蔡捷敏,倪莉莉.深化基建工程审计结果运用 促进企业价值增值[J].中国内部审计, 2020(6):70-71

张媛.高校工程审计探究:基于高校内部审计困境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 2016(6):43-45

作者:张思琦 朱晓林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论文 篇3:

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的风险防范

【摘 要】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结算审计业务外包在给学校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孕育着风险。高校在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外包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针对各种风险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外包审计业务的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 高校; 基建工程项目; 结算审计外包; 风险防范

自1998年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办学需要,各高校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建投资规模也不断创出新高,需要审计的基建工程结算项目也越来越多。基建工程结算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掌握一整套工程结算审计方法,同时也必须了解各类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核算方法。但由于目前高校内部工程审计力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滞后和手段落后等原因,学校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圆满完成组织赋予的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任务。因此,高校将部分甚至全部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委托给有实力的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审计,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外包给学校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使高校在审计外包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通过外包风险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的质量和效率,必然成为高校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的涵义和范围

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是指高校委托具有国家法定工程造价审计资质的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依据学校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建设合同、工程造价定额和造价信息、工程勘测、设计及现场签证等资料,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基建工程结算书及相关工程结算资料进行的审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认真审核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审计意见或建议,确定送审项目的审减金额及最终结算价格,并及时向委托单位出具详细的基建工程结算审计报告。

由于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所指的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其范围只包括:对高校造价在百万元以上或技术较为复杂的基建工程项目的结算审计业务所进行的外包。

二、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面临的风险

高校对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项目实行外包的策略,不仅可以节约内部审计成本,还可以提高基建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一)高校对外审单位选择不当的风险

在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项目外包过程中,只有从方式到程序都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平,才能使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俱佳的外审单位及人员脱颖而出。如果选择外审单位的方式、程序不当或人为因素干扰过多,就可能导致中选的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质不高、人员素质较差,从而影响外包审计的效果。

(二)外包审计合同签订及履行的风险

高校选定外审单位后,应与外审单位签订外包审计合同,合同要详细约定外包业务的服务范围、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违约责任及其处理措施等内容。如果签订的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中的条款说明不清,就可能造成外审人员失职、外审单位未能完全按合同规定的条款履约执行审计、外审人员能力有限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等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影响外包审计合同的顺利履行。

(三)高校影响外部审计独立性的风险

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后,为了确保外审单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外包审计合同行事,并保证较高的审计质量,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常需要对外包审计项目实行监督和控制。但这反过来又势必影响外审单位及人员的独立性,如果采取的监控方式和程度不当,过多地进行人为干预,就会直接影响外审单位的独立审计。

(四)审计外包中审计合谋的风险

由于外审单位派出的审计人员与高校只有短期合约关系,其在组织上、经济上、精神上均独立于高校,不受高校的行政约束,因而对审计工作不像高校内审人员那样有责任心,加上外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也良莠不齐,可能在审计工作中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甚至可能与施工单位串通舞弊,做出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影响外包审计的质量。

(五)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下降的风险

将部分或全部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业务交给外审单位的审计人员来完成,使高校缺乏培养高素质工程审计人才的动力,非常不利于学校高层次工程审计人才的培养,同时也缺少了为高校未来的审计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由于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缺乏在大型或复杂基建工程项目结算审计上的实践锻炼机会,其自身业务素质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甚至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从长远来看,这必然会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防范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风险的措施

针对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高校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防范。

(一)实行公开招标,合理选择项目外审单位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项目外审单位,从源头上控制外包审计业务的质量。这不仅有利于选择质优价廉的外审单位,还可以防止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确保外审单位能够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招标从发标名单确定、评标小组成立、评标标准制订直至发标、截标、开标、评标的每个环节,都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技术招标书、评分标准及赋予的分值权重的设计应当科学合理、考虑全面;施工单位所投标书应密封完好,不能有任何暴露投标单位身份的迹象,否则应被视为废标。同时,整个招投标的程序应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招投标程序的严密,避免暗箱操作等违纪现象的发生。只有从形式到内容都做到了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才能使技术水平高、职业道德良好的外审单位中标,从而使项目在开始阶段就能获得高水准的审计服务保证。

(二)谨慎签订外包审计合同,确保合同履行质量

基建工程结算项目的外包审计合同是高校与提供工程审计服务的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之间签订的一项契约,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和开展基建工程结算外包审计的依据。高校管理层应对外包审计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学校明确的审计要求、审计目标和必要的控制要求,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的合同约定,并尽量使其内容具体详细,然后才能就服务范围、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违约责任及其处理措施等内容与外审单位签订外包审计合同,以免因合同条款约定不清,造成外审人员错误地理解内审的要求或错误地理解审计人员的职能和作用等失职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因外审人员能力水平达不到要求,无法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款的状况。只有有效避免合同纠纷,才能确保外包审计合同的顺利履行。

(三)注意监控方式及程度,保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外包审计合同签订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对每个外包项目一般会指派内审人员负责外包审计业务的联络、协调、监督及控制工作。在具体实施监控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应注意方法得当、程度适度。一方面内审人员在实施监控时,应按照双方相关约定进行,例如:施工单位首次与外审单位见面核对工程量时必须由内审人员带领前往,施工现场勘察时应有内审人员陪同查证,外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就核算差异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时要有内审人员共同参与等;另一方面要给外审单位及外审人员留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或控制,充分保证他们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使其可以按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规范开展工作。只有监控的方法和程度适当,才能既保持外审单位及人员在实质上与形式上的独立性,又可以达到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的目的。

(四)加强对外审人员及其审计质量的监督,杜绝审计合谋的发生

外审人员由于不受高校的行政约束,不用担心与施工单位或其他有关人员的串通舞弊行为会给自己造成什么长期影响,因而可以对施工单位无原则地让步,并在个人收受好处后,做出损害高校利益的事情。为杜绝审计合谋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应选择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思想素质过硬、为人正直的外审人员,并规定外审人员不得私下与施工单位接触,相关外审联络、通知、陪同及协调事项都必须由内审人员负责安排,为“私下交易”等不法行为设置必要的障碍,从根本上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沟通协调、过程监督与控制、中间成果验收、审计成果复核等方式,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监督外包项目的审计质量,通过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来分析外包审计项目的审减金额、审减率,比较其与同类外包审计项目的审减金额、审减率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以防止不法现象的发生;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合理确定审计费用的提取比例,以审减提成奖励外审单位的方式,激励外审单位及人员的工作热情,有效提高外包审计业务的质量,杜绝审计合谋的产生。

(五)利用外包审计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工程审计力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滞后和手段落后等问题,高校在将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的同时,一方面应注意加强对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培养,要求内部工程审计人员抓住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不断与外审单位及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配合外审人员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了解相应的审计进度及具体审计情况,积极学习外审人员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外审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平,逐步减少高校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取得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安装工程师之类的专业资格,有效增强内在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结束语

在我国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因时制宜地借他山之石,采用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外包,能有效缓解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工程审计需求与能力严重脱节的矛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只有针对审计外包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高校审计外包的作用和内部审计的职能,促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运转。●

【参考文献】

[1] 朱丹红,尤树林,朱靖娟.关于高校工程内审外包的法律思考[J].经济师,2008(9):114-115.

[2] 姚子龙.大学审计外包中共谋风险的防范[J].教育财会研究,2008(6):39-41.

[3] 陈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如何防范工程结算审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J].现代审计,2008(4):34-35.

[4] 武阳.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现实研究[J].会计之友,2007(2)下:39-40.

[5] 高波.高校基建内部审计外包中审计合谋风险的防范[J].财会通讯,2006(7):51-51.

作者:何国昱

上一篇:审计机关设立分析论文下一篇:煤炭企业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