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精神需求上也表现出大量的需求,音乐美学和声乐表演的研究在音乐理论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音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阐述音乐美学的特殊地位入手,进一步分析了现代音乐美学对于发展声乐表现艺术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如何加强音乐美学在声乐演奏的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 篇1:

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

摘 要 巨大的进步已经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出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代音乐美学的影响非常巨大,使声乐表演摆脱了空洞的艺术形式,在音乐的形式上,音乐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从生活到艺术,现代音乐美学视野中的美感越来越强烈。本文旨在叙述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以及现代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关键词】音乐美学;声乐表演艺术

音乐美学不仅是音乐的简单表达,而且从音乐的意义、作品的意义来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进行了音乐美学方面的一些深层次探索,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如今,在中国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受到国际同行们影响的越来越高,特别是声乐表演上,对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促进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1 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现象学美学开始在上世纪30年代,自从波兰著名的音乐家发表了一篇论文之后,现代音乐美学开始初步形成,受到现代音乐美学影响的人越来越多,专家们的研究备受关注,为现代音乐美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家们从哲学的角度对现代音乐美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研究现代音乐美学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是基于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考虑人的意志,即客观的研究。二是主体意识为主导作用,即主体性研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现代音乐美学的二个方面应该受到主要研究,因为声乐表演具有极高的艺术素质,以及艺术的成功表现风格,必须与人类心灵的深度冲突,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个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认识到,创造的全过程必须以人民的意志为基础,有许多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杰出代表,生活就像一场烈火,如声乐表演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开启后,西方文化艺术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审美情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然后,声乐艺术的表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很多种思想流派的声乐表演与人文意义是不可分离的,现代音乐美学的提出,为声乐表演艺术奠定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现代音乐美学理论对音乐创作具有指导作用,声乐演唱中的“身份”是一个不寻常的解释。目前,声乐表演的三大主体是剧本、音乐和表演,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严格按照音乐指导进行。但是,一千的观众有一千个评论家,不同的演员在同一物体上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风格。同样表演者在不同的时间表现,也有一些差异。在此之前,人们需要严格遵循音乐播放,自然而然的表演。然而,现代音乐美学出现以来,上述问题就需要亟待解决。从现代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坚持声乐表演音乐,就是音乐、音符的记录,玩家在演奏音乐中过于死板。这就需要不拘泥于音乐死板方式的表演,以灵活的方式,融入表演者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音乐活力。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现代美学的发展有许多分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客观地解释历史知识,不适合声乐表演艺术对它的解释,现代音乐美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声乐在解释学、美学的推动下,艺术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时代的典型特征。当时的社会,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时代背景与时代精神的局限,没有深入分析音乐的本质。在二十世纪,也有一些音乐家有着深刻的分析和解释,对现代音乐美学的理解,音乐有着深刻的内涵,音乐作品随着时代的不同有不同形式的审美意义。音乐家将理解的含义完美地结合起来,使音乐更能被观众接受与理解。

2 声乐表演艺术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从音乐美学现象,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从现代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有着非常强烈艺术作品,这些音乐家有坚强的意志,有扎实的音乐知识,也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艺术创造力。为了在声乐艺术中进行向观众展示最高意境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论支撑,音乐作品中的非语义状态,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声乐表演不仅包括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还包括音乐作品的意义,只有在作品本身才能体现,还要有表演者和观众对作品的理解,从现代美学的角度看,声乐表演不仅是一个记录艺术表现的形式,它还要求要求表演者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表演呈现给观众,让音乐的人生更加精彩,但是音乐表演者的审美体验与观念,利益差异影响创作的最终效果。观众会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本质,这就是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表现的作用。塑造人的审美观,审美心理会影响听觉性能,比如弹钢琴,有些演员属于客观主义者,他们将发挥重点部分是对音乐成绩的研究,越详细越好,钟情于让他们能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音响效果。然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容易被忽视,导致对作品的整體把握不够。把目标与主体相结合是关键。想象力是执行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影响。有的演员有强烈的浪漫情怀,音乐经验丰富,技巧深厚,各种声调的研究与比较深入,试图融入各种艺术形式的发挥。

音乐表演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多数音乐家认为,适当的比喻可以刺激演员的想象力,使工作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人的生命是艺术与表演者之间的连接点,歌唱者要分析人的能力和情感体验,使音乐的需求更加丰富,引起使更多的个性化。音乐是人类生命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其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它为音乐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音乐美学与音乐的结合促进了当今音乐艺术的完美。音乐表演艺术是以音乐美学为基础的更丰富,框架更加完整。音乐美学与音乐表现、当代音乐表演发展之关系的研究,给现代的音乐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3 结束语

为了展现声乐作品的魅力,不仅需要依靠精湛的演奏技巧,深入分析作品的理解。在音乐发展中,表演者还应提出自己的创作思路,并把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以展现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以便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坤应.现代音乐美学对于声乐表演艺术作用[J].戏剧之家,2016(05):111+114.

[2]尹旭.现代音乐美学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发展的理论研究[J].通俗歌曲,2015(07):61.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作者:任国禹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 篇2:

基于音乐美学的声乐演奏艺术探析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精神需求上也表现出大量的需求,音乐美学和声乐表演的研究在音乐理论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音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阐述音乐美学的特殊地位入手,进一步分析了现代音乐美学对于发展声乐表现艺术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如何加强音乐美学在声乐演奏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美学;声乐表演;特殊地位;重要性;措施

前言

总之,音乐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且不可取代的地位,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其中,音乐美学和声乐表演的理论研究对于促进当代音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必须促进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中发挥作用。创作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使音乐作品与时代接轨,满足大众需求,演奏过程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一、音乐美学的特殊地位

(一)音乐美学的现象学理论是音乐创作的理论指导的基础

音乐一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艺术,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中音乐美学和声乐表演是两个重要的部分。就当代音乐美学发展情况而言,现象学美学史占据着其中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纪末,现象学美学在音乐家罗曼·茵加尔顿的论文中首先得到阐述和研究。现象学美学由此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此外,他借助自己的哲学观点对音乐美学进行了分析,它认为人有主观和客观两种精神状态,并从主观入手对音乐美学现象学进行研究。他认为,人在创作中,会跟随自己的内心情感状态和精神表达,创作出或喜或悲、或斗志昂扬、或衰败颓废的音乐作品。

(二)现象学理论支撑了声乐表演“同一性”观点

“同一性”在现象学音乐美学中的解释具有特异性,它的主要内涵在于,成功的声乐表演必须建立在乐谱和剧本二者的基础之上,乐谱和剧本是两个各自相独立的音乐单位。人是严格按照乐谱的标示来演奏曲子的,结合个人主观情绪表达和音乐表演风格,不同的演奏者会在同一部音乐作品的演奏者呈现出完全各异的风格。同一个人、同一部乐谱在不同时间,音乐的弹奏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别。相关的专业学者研究之后,认为现象学美学中,乐谱知识音乐表演和创作的记录形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人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却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可随着需要和意志等进行变化。

(三)音乐美学释义学具有重要美学意义

随着音乐的不断丰富发展,它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而且其中的概念分支也呈现出多样性。其中,释义学就是衍生于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概念,它对音乐美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释义学美学多被认为创造于狄尔泰,最初的目标是还原历史真相,客观的解释历史知识,却并未涉及声乐表演艺术领域。但是,由于后来音乐作品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点,其声乐作品紧密依存于时下的时代风气与社会背景。音乐作品的研究在内涵上逐步向深刻性发展,释义学美学有效的整合了观众理解的意义和音乐作品,使得更受大众热爱。

二、现代音乐美学对于发展声乐表现艺术的重要性

(一)现象学音乐美学声乐增强表演艺术的深度

提出现象学美学的人指出它在意向性上极强,这样就使得艺术作品意向性很强,在表演中除了具备扎实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艺术创造力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够保证二次创作的成功,并将原有作品的意境向观众最大化的展示。

(二)释义学音乐美学为声乐表演艺术提供理论支撑

音乐作品在存在方式上具有非语义性,它不仅代表了创作者自身的乐音理想和情感状态,是创作者精神的浓缩与外化,同时它也涉及到观众对音乐艺术的聆听与领悟,是两个不同的精神个体的相互理解与思想碰撞。声乐表演在现代美学上来看,属于再现记录艺术,表演者

在二次创作后,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三、如何加强音乐美学在声乐演奏的作用

(一)创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

前文已经提到过,现象音乐美学的发展是在创作者的精神思考和思想表达基础上形成的,在进行声乐这种艺术性的表演的同时,应该适当遵循这一原理。艺术创作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强调人内部意志的作用,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表达欲望的灵魂人物。在这个不断地寻求情感宣泄与艺术化表达的过程中,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值得一听再听、不断挖掘其内部深深隐藏的价值的音乐作品,使大众与创作者在音乐作品赏析中进行精神的对话。

(二)使音乐作品与时代接轨,满足大众需求

尽量做到符合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使百姓的心声得到发泄,与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共鸣,这是一位优秀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具有的行为和思想,也可以帮助作品更容易得到大众喜爱。在多元化、全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和行为上的个性发展,把个性的艺术张扬当作生活追求的目标,创作者可以响应大众的这一精神要求,不断转变和丰富自己的审美和作曲风格上,创作出具有特点和多样性的优秀作品,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三)演奏过程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使其对音乐艺术的真谛不断地探索。作品的创作和成形,是声乐演奏的前提工作,为了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在正式演奏的过程中,提升演奏的魅力,才是完美呈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肆意宣扬其魅力的关键步骤。演奏者为了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必须提前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深刻的领悟,在演奏过程中把这种深藏于音乐作品深处、并已经为演奏者所提前捕获的思想情感加以抒发与表达。演奏中的表情与动作、姿势与状态都可能引起不同的表演效果呈现,悲伤的音乐必定是配之以低沉的调子和鲜少的身体活动,而高昂的音乐则以演奏者的活跃的姿态来表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都是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二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注意明确音乐美学的特殊地位,即音乐美学的现象学理论是音乐创作的理论指导的基础、现象学理论支撑了声乐表演“同一性”观点、音乐美学释义学具有重要美学意义。其次,要把握现代音乐美学对于发展声乐表现艺术的重要性,包括现象学音乐美学声乐增强表演艺术的深度、释义学音乐美学为声乐表演艺术提供理论支撑等等。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音乐美学在声乐演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艳.试谈音乐美学在高职声乐教学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0:93-95.

[2]王路.音乐美学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1:9-11.

[3]贺林林.现代音乐特征、成因及发展前景[J].才智,2013:78-80.

作者:李严梅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 篇3:

浅谈音乐美学在声乐艺术中的应用

[摘 要]一部音乐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作品,是因为其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在时间的考验下,不论是中国的民间音乐或者是西方的古典音乐,能被称为经典的作品都具有永恒之美的特点。在欣赏这些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并结合音乐美学来理解作品。通过对作品基本内容的深入了解,做到更好地理解作者在创作中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音乐 聆听 审美 音乐美学

从广义上来说,音乐属于表情艺术的范畴,也属于艺术美学的分支。音乐美学是艺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音乐基础理论来指导音乐实践的。但很多人对于音乐美学问题还是望而却步,这是由于对音乐美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其实早在远古时期,音乐美学就已经存在了。它不但指导着音乐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作用。这就提醒声乐演唱者在研究声乐技巧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将学习到的音乐美学理论与具体声乐艺术结合,为演绎作品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平台。

一、音乐美学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音乐美学早在中国远古时期就存在了,只是由于当时缺乏记谱方式而没有保存下来。在古代奴隶社会就记录着最早的民歌:“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歌曲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古代,诗歌都是用来唱的,当时的乐师将民间歌谣编成词,并将这些唱词汇集到宫廷唱给天子听。就音乐美学中的审美性来讲,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应该是孔子的音乐思想。孔子最早用“善”与“美”来检验音乐,凡是合适的就是好的,也就是“中和美”。这一点从孔子在聆听了周代《大武》之后,给出的评价是“尽善未尽美”就可以看出。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声乐艺术早已存在音乐美学的观念,也将此作为评价音乐作品的优劣。古代的《唱论》就是一部针对歌唱声乐艺术要求而作的作品,同时也提出了当时演唱的审美标准。在现在的声乐教育中,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声乐技巧的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声乐艺术的审美观,普及相关音乐美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将音乐美学用于具体的音乐实践。

二、音乐的美学特征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抒情性与表现性。这也使得音乐不需要借助中间环节就能直接进入听众的心里。但表情艺术又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演。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需锻炼自身对声乐艺术的听觉能力,做到既尊重作者的创作又能进一步完善作品、表现作品。听觉能力直接影响声乐学习,由于声乐教学属于抽象的感觉教学,要掌握其特点需要依靠听觉的记忆。没有做好熟悉作品的案头工作,就无法完整地表达作品的真实情绪。所以不论是声乐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要学会聆听,并在仔细聆听多次后再给出客观评价。声乐教师要正视学生听觉训练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聆听,听完以后仔细分析,看其哪种声音是最本质、最自然的,并以音乐洞察力加以比较,然后给予点评定型。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听觉和丰富的经验。只有培养正确的听觉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于声乐发声优劣的判断,这样才能做到更好地提高学生能力。

三、了解音乐美学中美的定义,并将其运用到歌曲中

学习音乐美学对声乐学习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不同的歌曲给听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例如,抒情、节奏慢且带有伤感歌词的歌曲,会让人感到忧郁、寂寞;激情、高亢、具有动感节奏的歌曲,能带给人活力。总之,不同的歌曲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要先了解音乐美学中对于歌曲的不同美的定义。在了解不同美的定义后,歌唱者才能更好地进行表演,了解作曲家在创作时的本意。音乐美主要分为喜剧美、悲剧美、崇高美、优美、壮美。例如,《人说山西好风光》、《彩云之南》这一类描写风景秀丽的歌曲,就属于优美的范畴。近代合唱歌曲《黄河大合唱》描写了英雄气魄,就属于壮美的范畴了。不仅歌曲具有这些美,戏剧也一样。例如,威廉·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属于悲剧美的范畴。可见,艺术都是相通的,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不仅要了解歌曲的处理、声音的技巧,也要学会将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到自身的作品中。这就说明,声乐教学是一门三位一体的学科,它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综合的原则。

四、将音乐鉴赏能力运用到声乐教学中

在学习声乐的初期,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听到教师提及音乐感受的重要性。同一首歌曲被不同的歌唱家演绎后,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不同,而做了相应的改变。这就要求学习者注重平时的音乐素质培养。这里所提及的音乐素质是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就是音乐内心听觉能力。

在《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中,沈湘教授认为,“好的声乐老师有好的耳朵,也有丰富的教学手段;中等水平的老师有好的耳朵,但是教学手段可能少些;最不称职的老师是耳朵的辨别能力很差,但是教学手段又太多”。可见,对于声乐教育者而言,拥有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通过熟悉、分析作品运用内心听觉

歌唱者对声乐作品的音响效果要有预想,再唱出来。这就是“意先行,腔后行”。在头脑中逐步地听到从粗略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从浮动到稳定的声音,最后形成对这一声乐作品整体的、固定的歌唱音乐内心听觉。另外,在歌唱前的准备过程中,在用钢琴弹奏伴奏部分时,要用内心听觉想象出旋律;反之,在弹奏旋律部分时,要用内心听觉想象伴奏部分。甚至不用钢琴弹奏,在看谱分析研究作品时,就应该在头脑中运用内心听觉默默进行歌唱。

(二) 聆听不同类型风格的各类作品

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由于声乐技术的不断提高,声乐学习者会接触到更多更为复杂的作品。这既是对声乐学习者的要求,也是对其内心听觉的培养。在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后,要掌握各种类型中最典型的音乐处理。声乐学习者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时,要能及时应对,而不是等待教师的处理。音乐作品不只包括声乐作品,也包括器乐作品、交响乐、歌剧、合唱等。在聆听这些作品的同时,要学会做笔记。另外,在鉴赏之前,要先对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有条件,要多向其他专业的同学请教。器乐专业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相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要好一些,这是由于器乐专业的学生长期都是运用肢体进行表演的,对音乐作品的熟悉度更深。

(三)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品不同的处理方式

声乐学习者要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首先,要理解作品。这包括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作品词曲、思想情感。其次,要培养歌者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底蕴。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歌者演唱的效果各不相同。这是由于演唱者在这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所以越是简单的歌曲越难唱。作品越简单就越需要歌唱者更多地加入自己的再创作,这就要求歌唱者对于情感的表达更为准确,更加贴合作品原来的词义。再次,声音的变化。不同的音色会带给作品不同的味道。例如作品《声乐随想曲》,就要求歌唱者使用自然纯净、古朴典雅而不失透亮、轻盈的声音来演唱。这就要求歌唱者不但要吐字清晰连贯,而且不能因为只看重咬字而破坏旋律线条的优美;速度不能过快,但声音必须流动,流畅而不失平衡。在歌唱这个作品的时候,要尊重原词的意境,不用去追求声音的明亮和高亢,更多的是要表现那种忽明忽暗的空间感。所以,在接触不同的作品时,不要单纯地追求声音的音色、强度、节奏感等,而要尊重原来的词义。只有统一的整体,才能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五、歌唱技巧中的几点训练

大多数初学者学习声乐的时候,第一步一般是通过录音学习,聆听大量歌唱家的演唱录音和现场教师的示范,再看着歌谱学习。但是大部分的初学者都不太注意自己的声音,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单纯的模仿名家和教师的声音上。这种行为会使学生成为模仿样板歌唱家,缺乏个人的声乐审美观。学生也不清楚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影响学生的内心听觉,也会影响他以后的声乐学习发展。所以在学生学习之初,教师应该着重注意树立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

关于“正确的模仿”,沈湘先生曾经提出以下观点。

(一)模仿同一声部

初学者刚接触声乐还不了解自己的声音适合唱什么类型的作品,应尽可能地询问教师的意见,不要过早贪图一些高音和技巧的表现。因为在没有掌握扎实的声音技巧的时候,过度的表现会伤害自己的声带和信心。所以在教师布置曲目的时候,可以询问教师在选择曲目时的侧重点,还有现阶段自己适合演唱什么类型的歌曲。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给学生定位了声部或者更加适合演唱什么类型的曲目的时候,学生可以就选择一些同一声部的歌唱家演唱的曲目来听。这样的模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声部特点,也能帮助学生贴近歌唱家的角度。这种模仿是正确的,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歌唱听觉为目的的,而非单纯的模仿样板歌唱家。

(二)正确认识各个阶段

金铁霖教授认为,在学习声乐期间会有不同的阶段:不自然阶段、自然阶段、科学的自然阶段。

例如,在不自然阶段,大多数的声乐初学者会遇到声音不统一的问题。声乐初学者在这个阶段要做到不可用蛮力。因为歌唱者其实类似运动员,必须通过训练学会使用身体各个器官来歌唱,必须以特殊的方式来训练歌唱肌肉。要尽量做到“外松内紧”,因为在学习到一定阶段或者学习一项新的声乐技巧时,学生可能会不习惯,认为自己的喉部是紧张的,于是认为这是不对的,从而对这种新的技术产生反感。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还未完全掌握新的声乐技巧,无法与之前的声乐技巧做到统一。

(三)不可贪大

这个问题在很多的声乐初学者和爱好者身上都会出现,有时因贪图高音的洪亮等,他们会盲目选择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作品,而忽略了自己原本声音的特点和优点。另外,很多学生会在有回响的教室或者澡堂练唱,总觉得那时候的声音是最好听的,其实是因为其共鸣能力还没达到一定水准。所以在学习歌唱时,切勿贪恋难度大的歌曲和有共鸣的房子。

六、结语

每一个学习表演的学生都希望能有一天登上舞台表现自己并获得观众的喜爱,但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生都缺乏舞台经验。大学一年级的声乐专业学生想参加优秀学生比赛,但自身的声乐技巧达不到要求;而教师由于面子问题不让该学生参加,这样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也违背了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声乐技巧越来越成熟。这时候再参加比赛,可以展现学生自身的实力。但这时的学生由于缺乏舞台经验,一上台就紧张,影响了歌唱水准。这使得学生自信心受伤,也会质疑教师的教学水平。

声乐教学是一门要求技术性的音乐艺术学科。教师不但要注重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声乐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声乐技巧的同时,要多上台表演,积累舞台经验,在舞台上做到克服紧张情绪;争取发挥良好,把歌曲的艺术美传递给观众。

在学习声乐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要学习调动身体的其他器官和能力来帮助学习。听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一直积累的过程,也是能体现音乐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表现之一。音乐是意志的表现。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华,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的作用,而音乐恰恰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能深深打动欣赏者的心灵,触动人的灵魂深处,对人的情操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丰富感情。

综合来说,音乐美学思想必须与道德伦理观念结合起来,它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使之不仅成为娱乐的方式和表情达意的方式,还成为传递思想、道德、伦理主张的重要形式。所以在我们学习聆听和表现作品的时候,不仅仅要注意音乐作品的本质表现,还要学会站在音乐美学的角度,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的音乐思想表现会让音乐作品更有生命力,也能让声乐教育者具有开拓的思想。在声乐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将声乐技巧单纯地传授给学生,要能做到对比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作曲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来看待音乐作品。教师要提供更好的音乐平台,在短暂的教学课程中,给学生一个更好、更宽的眼界。

[ 参 考 文 献 ]

[1]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2] 蔡仲德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 朱静.《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4).

[4] 李凌.音乐美学随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3(3).

[5] 何乾三.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3).

[6] 林矣之.我国音乐美学的纵、横面简述[J].中国音乐,1982(2).

[7] 喻意志编著.中国音乐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8] 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李超逸

上一篇: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幼儿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