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2022-04-18

自钢琴艺术传入中国以来,历经漫长的发展,钢琴艺术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钢琴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彰显着我国文化独有的审美意识和价值理念。这些作品经过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为钢琴作品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时代内涵。目前,对于这些作品中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处理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增加对这方面内容的研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1: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民族文化保护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的成果,但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内容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过程中却少之又少。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能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传统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教育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教育的方式使传统文化得以形成、创造和发展,因此要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探索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除了进行理论的研究之外,还要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以探索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引言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能够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教育内容的合理化和教学内容的融合也影响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但现阶段民族文化在教育中传播得并不顺利。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媒介,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通过教育活动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除此以外,各民族在改善民族文化传统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困境,探索研究了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策略。

一、当前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

(一)学生受其他文化影响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许多人从海外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之间和不同文化交流频繁。传统民族文化必然面临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受主流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形成了认知偏见。认同其他国家的文化,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认为自己的东西不如其他民族的东西好,尤其是作为中学生,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影响,忘记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

(二)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不浓

相对聚居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资源,散居地区缺乏人文地理资源和少数民族聚集地传统的风俗、生产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经验等条件,散居地区在这方面缺乏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上的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散居地区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发展方式,创造了一个国内外文化互动的环境,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改变了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式。毫无疑问,我国人民的传统文化资源、环境和文化气候在现代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发生了重大變化,导致我国学生对民族遗产的看法受到了负面影响。

(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涉及较少

教师职业决定了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者,赋予他们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然而,由于考试带来的压力,目前学校教育主要是学科教育,教师更注重科学文化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很少能在课堂上讲授关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而且有些教师本身对我国族传统文化知识就不够了解,这也制约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

(四)部分教师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热情不高

部分教师存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热情不高。大多数教师在回答“您认为对我国族中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回答非常消极,有的教师认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可有可无,有的教师表示没有精力,有的教师表示自身就不是很了解,没有能力。具体分析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有部分教师认为学校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保证学生学习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面临将来的中考或高考时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则认为无足轻重,没有充分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缺少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动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民族感到无所谓,甚至有人并不以自己的民族身份而自豪。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一样,部分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并且没有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出现危机感到担忧,更谈不上考虑怎样通过学校教育去挽救、传承、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了。

二、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一)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主体的培养

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本民族成员的认同与接受是现阶段教学过程中重点,民族文化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一代传承一代。民族文化传承才能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链便出现断裂。然而当前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上往往注重让学生精通某项民族技艺,却忽视了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民族文化认同是一种理性的认同,而非是一种夜郎自大的、盲目的认同。即费孝通所说的"文化自觉",我们只有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正确看待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而形成一种理性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首先对于自己的乡土文化要有所认识,认识并不是为了保护它,重要的是为了改造它,正所谓推陈出新。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最终的目的在于对其的推陈出新,让它更加有利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是打着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旗号,盲目地坚持民族传统文化,而是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作为文化保护的工具。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并不等于简单地在学生中培养一定的民族文化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为他们在基于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开发、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

由于散居地区学生受主流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民族认同感较低。所以对于我国初中生而言,培养民族传统文化民族认同十分必要的。这对我国族自身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于少数民族自身来讲,民族认同感能够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使民族成员同心协力的保持并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整个民族各方面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民族认同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中包含着文化认同的内容。可以说,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是同质的。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对于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感,即使掌握了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也不能形成很好的民族传统文化认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调查过程中我国族初中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态度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文化测验成绩上却没有显著差异的现象,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但是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或民族认同感没有完全觉醒,所以,即使他们掌握这样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和自身的我国族民族认同统一起来,造成民族传统文化态度和认同上的差异。

(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散居地区缺乏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上的保障,文化氛围不浓,这种情况主要是地理差异所造成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消除这种地域差异,所以这种局面没有办法取得根本性的改变,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它与其他文化一样,具有另一面,教师、学生和教职员工创造的传承精神得到了强化,并代代相传。老一辈的师生把学校最好的文化传统传承给下一代的学生,保持着优秀的学校文化。另一方面,它吸收和融合了世代相传的社会导向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正因为校园文化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时,要以校园环境为依托,使学生在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校园物质文化可以通过建筑设施、自然景观等表现出来,笔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我国族中学的校园都有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在珲春和通话的我国族中学,一进入校门,最醒目的建筑就是高高耸起的秋千,而学校也是以我国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对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比起传统民族文化接触更为直接,因此可以将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连接。让校园文化时时透着感染力和号召力。笔者走访过程中,在很多学校都体会和经历了我国族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能歌善舞等民族特征。鉴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校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想要促进我国族传统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必不可少。

(四)加强散居地区学校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视

没有学校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在学校教授我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一个空洞的声音。因此,学校应更加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首先,学校的教育负责人要端正教育态度,更加重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肩负起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民族特点进行教育,开展日常教育活动时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克服民族自卑感,使学生具有民族认同感。作为学校的领导,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完成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教学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提高民族文化教育水平。最后,加强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积极借鉴我国民族地区中学的成功經验和做法。积极思考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五)增强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视

教师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在文化传承中所担任的角色,正确的地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教师的行为举止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往往能够影响到整个班级,因此,要增强教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文化传承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要增强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前提必然要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内涵。学习传统文化的多面性,形成对本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其次,各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探索和形成符合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六)加强我国族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学习

我国学生在我国族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的匮乏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对症下药,着重对学生进行我国族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的传授,具体实施起来可以依靠学校中不同科目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涵盖特点。同时,根据当前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文科教师和音、体、美科目的教师在态度分数上明显高于其他科目的教师,这些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更有热情,而且,我国族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也与以上科目教授的内容相符,所以完全可以经由文科教师和音、体、美科目的教师对我国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进行探索和开发,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实施。

(七)增强教师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

教师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知识教学的质量的高低,因此,应该注重增强教师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素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而且通过实践的调查结果可知我国初中教师参加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情况并不理想,绝大部分的教师没参加过或很少参加,所以,教师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亟待加强。具体而言,应该加强对教师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层面的培训,并且需要学进行有关“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的培训。

(八)发挥学校、社会、家庭集合作用,形成文化传承多种渠道

学校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最主要接触传统文化的场景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家庭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很重要。此外,媒体和互联网也是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可以说是紧密相连的。将传统教育融入我国正规教育体系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学校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学校教育在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有限的,并不包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要素。因此,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就要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融合发展。

结语

当前的世界文化呈现大融合的特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文化发展大环境下,学校教育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要充分认识教育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的作用,并且要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多个方面入手,完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确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段兆磊,丁琴.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探析——基于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视角[J].2020.,

[2]李纯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校教育路径——浅谈小学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式[J].新教师,2019(3):2.

[3]陶嘉欣.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探讨[J].陕西教育:教学,2020(1):9-10.

[4]韦花妹.论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以马山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为例[J].中外交流,2019.

[5]石中琪.农村民族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研究——以马山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为例[J].中外交流,2019,000(007):355.

作者:张贻春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2:

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处理研究

自钢琴艺术传入中国以来,历经漫长的发展,钢琴艺术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 ]。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钢琴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彰显着我国文化独有的审美意识和价值理念。这些作品经过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为钢琴作品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时代内涵。目前,对于这些作品中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处理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增加对这方面内容的研究。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中和”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来看,“和”的内涵源于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并在长期发展中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中国的钢琴作品也受到了“和”的影响,在作品中体现“中和”的理念,具体涵盖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表现技艺和组成要素。对于优秀的钢琴艺术家而言,其能够将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与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理念融为一体,并将二者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彰显民族文化[ 2 ]。

“写意”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传统的艺术作品中,“写意”的美学原则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展现,其包括形神和意象等多个方面,而在音乐作品中,也同样包括这些方面,才能使音乐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目前,國内的很多钢琴作品中都融入了如古筝、竹笛等古代民族乐器作为伴奏,有效提升了钢琴作品的感情表现形式和空间表达层次,让乐器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观众在欣赏这些钢琴作品时,能够静下心来理解和感受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以及“写意”之美[ 3 ]。

民族性的文化内涵及审视

在我国钢琴作品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大批优秀音乐家的积极探索,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我国钢琴作品才能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感充分融入其中,才能让这些钢琴作品在海内外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性体现了艺术家和指挥家的思维创新,通过民族的艺术形式来反映生活的现实情况,把民族本身的艺术情感通过钢琴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及艺术手段的加持,使钢琴作品更加具备民族特征。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为以下两点:

其一,表现为钢琴创作的民族性。钢琴创作的主要路线之一就是经由民族性的文化,这条途径为钢琴艺术家和音乐创作人提供了不一样的创作思路和目标。例如《锯大缸》《和平进行曲》等等,都为我国钢琴民族艺术开启了创作的萌芽,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具有民族性的钢琴作品表达了人们生活的现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将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弘扬。钢琴作品《牧童短笛》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创作结合了西方音乐元素,是民族文化与西方创作方式碰撞出的火花,促使钢琴艺术进入到快速的发展期。

其二,是钢琴弹奏的民族性。钢琴演奏的主要特色之一也在于钢琴演奏的民族性,创作钢琴作品时,可以对民族乐器进行效仿,例如唢呐、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这些乐器在音色上皆能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另外,在钢琴演奏者演奏时,穿着具有民族特征的服饰,将演奏环境进行带有民族风格的装饰,通过这种演奏形式,可以让听奏的观众,感知到钢琴作品创作中的民族文化,从而更好地进入到钢琴演奏的情景中去。

例如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为优秀的民族乐曲琵琶曲《夕阳箫鼓》所改编创作而成,在演奏技巧上仿效不同民族乐器的独有音色,如鼓、琴、萧和筝等民族乐器,保留了原曲中高雅的古韵,把富有江南诗画的意境体现的酣畅淋漓,让听者意犹未尽。

当然,尽管我国钢琴作品在民族文化内涵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对于民族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说,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的钢琴作品依然较为突出西方文化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讲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是不利的;二是,很多钢琴作品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把握程度不够深入,对我国钢琴作品未来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此,很多观众对钢琴作品还缺乏一定的认同。对于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探索和解决[ 4 ]。

我国钢琴作品中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处理

——以《彩云追月》钢琴曲为例

《彩云追月》钢琴曲,是由我国当代知名音乐家王建中根据近代著名音乐家任光和聂耳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彩云追月》管弦乐曲所改编而来,这部钢琴作品可以说是中国民乐与西方乐器结合改编的典型代表作品。《彩云追月》钢琴曲为并列三段式结构,全曲共计45小节,每小节都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特征,为听众营造了一种令人遐想的意境。

《彩云追月》钢琴曲绝非简单的改编,其在保留原有管弦乐曲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颤音和装饰音等元素,使得改编后的钢琴曲旋律更具流畅性,听众在欣赏这部钢琴作品时,能够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副迷人的夜景,让人无限憧憬。在这部钢琴曲中,1-9小节为引子变化部分,以清澈的颤音来加以引出,模仿竹笛音色,极具民族色彩;中段旋律伴奏由流动的琶音,像是古筝和琵琶,再加上丰富的和音,展现了旋律的唯美性;在这之后的旋律,则是主题部分的重现,八度和弦的旋律使得乐曲更加优美;乐曲的结尾部分,则以力度较小且较为缓慢的尾音来结束,让乐曲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整体来看,《彩云追月》钢琴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这种特点以舒缓的节奏表现在音乐作品当中,让听众在悠闲从容的情绪中领略微妙的禅意,并充分享受音乐之美。这也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脱自如”相呼应。对于这些文化内涵的艺术处理,则更多表现在调式上,《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调,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何进一步传承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钢琴作品中民族文化内涵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应当首先对钢琴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从民族文化内涵的视角切入,从全局角度对当前工作进行全新的审视。具体来看,相关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进一步丰富钢琴课程体系

目前的钢琴课程体系仍然以西方钢琴作品为主流,这种现状已不能满足传承民族文化内涵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有的钢琴课程进行重新架构,融入民族文化内涵内容,更加注重对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解读和诠释。在课程的设置当中,要结合当前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中国民族音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引入地方民歌、传统戏曲和民族音乐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了解,确保一些新增的课程内容能够更好挖掘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内涵。不仅如此,还可积极开发编撰关于钢琴作品民族化的相关教材,让学生能够更好围绕这些核心内容展开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全面理解。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将一些民族音乐作品融入其中,以逐层深入的原则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内涵[ 5 - 6 ]。

然而在当下钢琴教学当中多采用西方的练习曲作为日常练习,初级的入门教材也大都是国外的一些钢琴作曲家的作品,可见,在中国的钢琴教育中还没有将练习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重视起来。建议在学习钢琴练习曲期间,学生在练习基本功时可选用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钢琴作品,用具有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进行练习。

让钢琴学习者掌握中国风格钢琴曲,不光可以让钢琴学习者学习到应该学到的演奏技能,还可以推进中国民族风的钢琴艺术的长足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初学者在学习钢琴基本知识期间,应当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

对钢琴教学形式进行积极创新

要确保钢琴教育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钢琴教学形式进行积极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通过方式上的创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具体来看,应当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课内授课环节。当前,随着教育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小组合作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已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对于普通的弹奏和讲解理论知识等环节,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确保师生在沟通交流中实现更为有效的学习。同时,在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下,学生对于钢琴课程的学习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能够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情境,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民族音乐本身所产生的情感冲击力。这就需要教师多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如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方式,以实现对民族文化内涵更深的挖掘。当然,还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做到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是课后拓展环节。学校可定期举办民族钢琴音乐主题的音乐演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学生乃至有兴趣学习的人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中体会民族音乐作品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参与者的参与兴趣,可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较为优异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学分及物质奖励。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定期邀请知名的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来校开展讲座和相关活动,加深学生对富有文化内涵的钢琴作品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最终学会通过钢琴作品使民族文化和艺术得以传承与发扬。

在对中国风的钢琴作品进行学习时,可以采用多样性的创作风格

在采用多样性创作风格学习中,钢琴学习者可以对民族乐器中器乐曲的音律进行分析,试着将理解过后的旋律创作为钢琴曲。汪立三的《兰花花叙事曲》钢琴曲就是这种形式的作品创作,作者汪立三根据《兰花花》二胡叙事曲改编。曲中保留了原作品的情感,并以钢琴为载体将曲中浓厚的民族风格表现出来。钢琴学习者乐意借鉴这种改编思路,在充分通晓一首民族风格乐曲的音律之后,对作品调子与和声方法实行深化探究,用来创作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钢琴作品。

钢琴老师为了加强钢琴学习者对中国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领会,还要向学生讲解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现代音乐创作方式,如十二音乐体系等,将具有传统音乐特征的民族音乐与现代的音乐创作方式相结合,可以创作出能传承民族文化意韵的钢琴作品。此外钢琴老师还要向学习者讲解钢琴曲作者的创作灵感,使学习者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对作品里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全面的解析,如此才能使练习者和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演奏。作者采用这种多样性创作的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作品的解析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领会能力,感知民族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的传承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应用钢琴艺术史和钢琴作品鉴赏课来传承民族文化内涵

钢琴老师在开展钢琴教学时,可以运用钢琴艺术史和钢琴作品鉴赏让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进行认知,这样有益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产生更深刻的感触。

还可以开展有关课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者艺术底蕴得到提升,还能提高学习者的艺术素养。另外通过实践钢琴理论课的教学,将理论课内容融入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更好地展现出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教学中融合民族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中国风格钢琴作品,还能对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产生兴趣。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认知,在创作中融入现代的外国钢琴文化精髓,长久传承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对我国钢琴作品中民族文化内涵进行艺术处理,仍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除了对现有钢琴作品中文化内涵进行探索之外,更需要寻求新的探索方式,围绕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钢琴教学这一环节,来对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处理做进一步的外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着重对钢琴作品教学的方案进行优化创新,让钢琴教学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鋼琴作品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萍.历经百年的中国钢琴音乐[J].大众文艺,2012(14):5.

[2]佟婧.浅析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内涵[J].艺术研究,2020(05):56-58.

[3]张文君.我国钢琴艺术的文化内涵审视[J].当代音乐,2020(02):150-151.

[4]林鑫.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内涵审视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1):239-240.

[5]李洁媛.我国钢琴艺术的音乐文化内涵[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2):107-109.

[6]李辉.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内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72-73.

作者:刘清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3:

动漫产业与我国民族文化传播

【摘 要】 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和动漫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中国动漫承载着艰巨的使命。作者从动漫产业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以及当今动漫品中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动漫产业中文化传播的特性,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动漫传播道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 动漫产业;文化传播;民族文化

动漫产业已然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各国动漫争先抢占市场,伴随着动漫作品的传播,它所体现的文化内容也在悄然传播。在我国经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时代,如何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利用动漫产业服务于我国文化的传播值得动漫艺术的创作者们思考的问题。

一、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1.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动漫产业

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十分紧密,动漫产业也在文化传播市场上展示着自己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动漫产业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而动漫作品中会不可避免的掺杂文化因素,甚至有着强烈的政治观点。例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着《葫芦兄弟》《哪吒闹海》等经典本土动画,而这些作品也塑造出来八零后正义和不畏强权的性格。而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许多国外动漫抢占了中国市场,《死亡笔记》等国外的消极动漫作品也给我国青少年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纵横交错的文化文明和世界观价值观让九零后一代人被一部分社会舆论曾作为“毁掉的一代”“脑残”等。作为动漫产业大国的日本则从动漫中受益匪浅。日本的围棋曾经是世界上的顶尖水平,不过后来不仅被韩国甩在身后也被中国赶超,但这样的态势如今已经得到改善,但这并不是日本围棋机构的功劳,而是得益于动画片《棋魂》的热播。由此可见动漫作品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2. 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民族文化

我国的动漫产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消沉,原因是在于动漫的形象塑造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这核心竞争力就包含了文化资源,在众多的外国优秀作品中,都蕴含着其民族的特有文化。甚至像美国这样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匮乏的国家会挖掘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来创作,《花木兰》、《阿拉丁》等异国题材在美国动漫里出现,将民间艺术,古典文学、古代神话和童话故事与动漫艺术相结合,让观众形成文化认知拉近亲切感。作为动漫强国的日本也曾借用希腊创作出了流行一时的动漫作品《圣斗士星矢》,虽然选用了神话形象及农神庙等场景,但是人物性格却体现了日本人尚礼而好斗、服从而不逊的特点。圣斗士雅博菲卡在即将战死之际仍然不接受援助,那句“你忘了黄金圣斗士的战斗一直是一对一吗?”这句话是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的体现。而中国拥有这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众多经典的古代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还有优越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都是中国动漫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中国文化的动漫传播的现状

在上个世纪,我国曾涌现出了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牧笛》、《九色鹿》等为代表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题材是大多取自于中国古代神话,民间小说以及寓言故事。在美术风格上也是借鉴中国水墨画及传统壁画等艺术形式,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国中文化特色并为国际动漫行业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因此在国际动漫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称为“中国学派”。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3D动画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真实的视觉感官体验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另外改革开放引进了大量外国优秀动漫作品,尤其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动漫强国迅速抢占了我国的动漫市场。再加上国内动漫行业的变革也使得动漫创作者变得迷茫,不再有过去那样用心的传统风格作品,在追逐商业利益和盲目模仿国外作品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在民族文化复兴道路上我国的文化需走出去,要努力提升我国的创新、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国家任务。因此,也出台了更多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国家方针政策。在2012年6月发布的《“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也对新时期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战略部署,国漫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15年的中国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还未上映之时,就在前期的宣传阶段拥有了一大批国漫支持者和媒体的热捧。一经上映立即引起了轰动,并创造了9亿多的票房,国漫在经历了长期的低迷后开始回暖。并且这部动画电影的观众并不仅限于青少年和儿童,打破了我国动漫作品低幼化的形象。《大圣归来》在创作手段上有借鉴好莱坞的模式,但是仍然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剧情上《大圣归来》并没有直接引用西游记中的故事,而是巧妙的从孙悟空逃离五指山为故事起点,在原故事素材的基础上加以改变,描写了孙悟空经历了挫折后重新找回昔日齐天大圣风采的过程。这一点不像往日的作品把经典一遍遍的翻拍让人产生厌倦的情绪,新鲜的故事内容让观众眼前一亮,带着好奇的心态追随着剧情发展探索影片的魅力。这一故事情节的设定也符合中国当代的国情,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也在经历着巨大的改变,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辉煌可能已经不再,而新的历史机遇等待着人们去探寻,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我,重新找寻自我。《大圣归来》中有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例如体现着古代的建筑风采的长安城以及悬空寺等场景,服装上也有绸缎及披风等中国色彩的传统服饰和京剧脸谱。情节中也出现了许多脸谱、皮影戏、京剧和秦腔的有着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元素,跟观众以强烈的民族文化认知。

《大圣归来》的热度还没有消散,国漫又迎来了另一部作品《大鱼海棠》,这部作品虽然不及《大圣归来》那么轰动,但是5亿多的票房也是不错的成绩。《大鱼海棠》这部作品改编自庄子的《逍遥游》,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可以看到《山海经》、《搜神记》等古代神话典籍的元素。雖然该作品有很大争议,美术风格和角色造型上有浓重的日本动漫痕迹,但其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推广作用依然是功不可没的。首先,整部动画以象征着中国的红色为主要的色彩基调。不论是逢年过节贴的对联还是放的炮竹,亦或者中国的剪纸和红包文化,还是婚礼中的服饰,都可以看出红色是中国的喜庆色,因而一杯称之为“中国红”。而在这部动画中,主人公椿、湫、鲲等人的服饰都是红色的,在场景中也充满了红色的大鱼、红色的建筑及家具、红色的海棠花等等,如此强烈的色彩冲击为全片奠定了浓重的中国风。

另外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动画中的建筑元素,该片让中国福建客家族的传统建筑土楼被更多人关注,土楼是以居住为主生活起居位于外圈并具备防御功能的建筑,以夯实的土墙为基础,内部穿插木结构搭建而成,整体造型以原形为主,还有方形和五凤楼这几种类型,影片的场景都是根据真实的建筑原形而设计的。

影片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服饰上也尽显这民族文化特色。女主椿的服饰原形是汉服左衽,鲲死前的服饰是我国沿海地区渔民的棉布短衫和吊脚裤,灵婆的服饰则参考了京剧老旦的戏服。

在影片的配乐上,包含了二胡、三弦、古筝等中国独特的乐器演奏,将大气磅礴、空灵缥缈的美妙画面展现了出来,具有中国人所讲求的意境美。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书法、卷轴、石狮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物件。还有在整个剧情中,万物之间的存在关系体现着中国的太极文化及轮回的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

除过我国创作的动漫,国外的动漫作品也在挖掘中国的文化资源。在上个世纪, 就有根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所创作的迪士尼动画《Mulan》,还有根据我国春秋战国故事而创作的日本动漫《十二国记》,近年来,美国梦工厂以中国功夫为主题创作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更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了高潮。但是国外的中国元素动漫作品中却加入了大量的自身民族文化,例如在《功夫熊猫》中,这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却有着美国色彩的个人主义观念,在反派角色大龙要侵略和平谷的時候,尽管知道和平谷的动物们以及自己的浣熊师父都会受到攻击,却任然选择了离开和平谷回到父亲身边,这就是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体现。后来与大龙的决斗也是依靠一己之力取得胜利,这都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

三、动漫产业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方法

首先要利用动漫传播民族文化就必须做出优秀的动漫作品,我国的动漫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观众对国漫不满意的点主要在故事内容缺乏创意、不够有吸引力。就比如动画片《西游记》,这样把经典又嚼一遍的没创新没亮点的作品已让观众对中国动漫失去了信心。因此,中国动漫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作出故事情节能够吸引人的作品。正如《大圣归来》,它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原搬照抄西游记的情节,而是在其故事背景下创造了一段新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是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对社会中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观的展现,对观众审视自我寻找自我的情感激励无疑都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因素。所以动漫创作着一定要深度了解中国文化的广博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动漫创作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并且结合当下的社会特征完成故事的内容创新,在满足观众对剧情内容的消费需求下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

另外动漫是及视觉与听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包括人物造型,场景设定,运动规律,画面结构,背景音乐及对白配音等多种要素构成。我国的作品近年来盲目追求技术手段赶超美日动漫,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了一大批画面绚丽但内容粗制滥造的作品。在动漫节上我们能见到一大批美日动漫角色的cosplay,但是却罕见中国的动漫角色,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动漫在角色的形象设定是审美不足并缺乏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中国许多作品注重视觉体验而忽略了听觉感受。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动漫在配音方面有一个独特的声优体系,通过特定的声线说话从而更好的展现觉得的特点,这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而日本动漫中的配乐更是非常出彩,造就出了许多的音乐人,由此可见,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一定是集结了多方面人才并且在良好的团队协作下才能完成的。我国拥有特征鲜明的传统器乐,也有着丰厚的古典音乐文化,这都是我们忽略掉的宝贵财富。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国动漫创作的优势资源。而目前我国的动漫行业却在一段时间盲目效仿国外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便是我国动漫缺乏民族特色的原因。回顾中国学派能够在国际上享有艺术价值,其关键就是有明确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所以要让中国动漫在世界上立足,要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就必须保持自我文化。在形式技巧上,我们需要学习动漫强国的技术有点,但在内容上,我们必须将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想要立足世界就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为动漫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要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让我国的动漫拥有竞争力,才能使得我国的动漫产业更好的把民族文化传播出去。

传播民族文化就需要让其他各个各民族能得到文化认同感,这需要找寻中国优秀文化中能够给其他国家人民能够带来共鸣的切合点。要将本民族文化传播出去,就必须让用别的国家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强动漫艺术的国际交流合作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共同性的方式,跨文化实验也是方便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顾毅. 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的创作得失. 上海. 上海艺术评论,2016

[2]郑自强. 动漫产业推动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研究.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蒋璐. 从美国动漫电影《功夫熊猫》论跨文化传播. 长春:东北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胡倩. 动漫与国家形象--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 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简介:

廖贵毅(1991.12—),男,汉族,籍贯:陕西兴平,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动漫艺术研究,研究方向:动漫艺术研究

作者:廖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