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歌剧声乐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相辅相成,二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良好互动的关系。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效地结合民族歌剧,分析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民族歌剧理论教学进行加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全面促进学生民族歌剧演唱能力的提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方歌剧声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西方歌剧声乐艺术论文 篇1:

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探析

【摘要】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纯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无比精美的声乐演唱技巧,不仅是为我们学习声乐作品提供了具有极高价值的艺术典范,陶冶了情操,提升了音乐鉴赏能力。本文简要论述了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关键词】西方古典声乐作品;艺术风格;艺术特点

在诸多音乐门类中, 声乐艺术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艺术之一,也是具有极大的表现力,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声乐艺术不同于一般的唱歌, 世界各大音乐学院都将声乐艺术作为必修教材,尤其是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更是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重视。17、18世纪,西方声乐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曲家,还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升了我们的艺术修养,还为我们学习声乐,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发展的时代背景

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文艺复兴不仅仅是一场复兴文化的运动,同时,也是以人为中心、崇尚人性、弘扬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不仅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还促进了欧洲科学、绘画、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又极大的刺激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西方的古代音乐理论书籍被翻译和传播,许多音乐理论家都运用古代音乐理论支持自己的理论。同时,印刷技术的发展也使音乐作品广泛传播,记谱法的日趋完善、乐器制作工艺的进步,使得和声学、器乐曲得以发展。这一系列的音乐艺术的进步,为西方古典声乐蓬勃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十八世纪中叶,西方封建社会正逐步走向解体,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民阶层地位逐年提高,在思想文化领域,最鲜明深刻的反映就是人们的音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在当时,音乐生活逐渐走出了宫廷和教堂,已经成为市民阶层比较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音乐剧、歌舞剧等世俗性、群众性的古典声乐作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具有划时代影响作曲家,如:莫扎特、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些艺术家们大都多才多艺,其艺术作品既强调真实情感又充满活力,富于动感,热情奔放,涉猎各种知识,不同艺术之间相互渗透,极大地提高了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遍布整个欧洲的喜歌剧热潮,使得西方古典声乐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二、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十七、十八世纪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尤其是巴洛克时期,不同于以前的、全新的艺术风格,对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的影响更加深刻,“巴洛克”一词起源于新古典主义时期,来源于葡萄牙,意为独特、怪异、个性等,巴洛克艺术特征首先在建筑领域得以体现,随后,雕塑、绘画艺术领域也开始蔓延,最后才是音乐艺术,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歌剧这一体裁,就鲜明的体现出这一艺术风格。歌剧的歌剧院的建造、舞台布局、舞台背景、服装道具等无不与无不与这一艺术风格联系密切。歌剧创作的脚本也深刻体现了这一艺术特征,虽然原汁原味的巴洛克音乐我们已经很难听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西方古典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感受这一艺术特征。巴洛克时期,艺术家们打破古典时期音乐作品的稳定与平衡,他们一反常规,以鲜明的个性,创作出一种感觉上不协调,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激情、富含韵律的古典声乐作品。这一时期, 古代风格虽然继续风行,但是,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巴洛克音乐极尽奢华,旋律精致,主调音乐蓬勃发展,复音音乐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比起之前的古典乐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富于想象力,它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艺术家们通过声乐作品,将人的真实的内心感受表达,通过添加装饰音,对音乐的力度、速度的控制,不协和的和弦等创作手法,将人物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西方古典声乐作品艺术风格不仅具有巴洛克时期的律动、整体性,同时,还具有简单、朴素的风格。在创作方面,古典声乐传递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语言和音乐来表现。如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主要是以本国语言为基础来谱曲,学习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首先要了解意大利语言的发音。意大利语共有 21 个字母,在意大利语言组合中,元音在字母组合中比例很大,元音是嗓音形成的基础,5个元音拼读性极强,比其他语音发音简单。如:tuoi miei suo mia lascia 等单词,辅音极少。还有,“Cara ti Lascio il cuore pegnodel nostro amore” (《亲爱的,我为你留下这颗心》中歌词),除了 l 和 r 结尾的音,在字母组合中,剩余的都是以元音结尾,在这里,元音要发音饱满,每个元音读出来都必须清晰到位,只有这样,歌词的连贯性才能够有效的表达出来。意大利语语音清晰,母音宽阔,子音柔和,几乎每个词都以元音结尾,音序均匀而有节奏,每个元音发音器官的位置和形态都是对应的,如果位置或形态不正确,就很难发出悦耳动听的音响。

一首声乐作品,歌词内容非常重要,歌词内容可以反映作品题材,表达中心思想。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多种多样,题材出处众多,从宏观上说,既有世俗题材,也有宗教题材,同时,还有许多希腊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如《仁慈的神明》《恒河上升起太阳》《我怀着满腔热情》《胜利啊胜利啊》《让我死亡》《紫罗兰》《虽然你冷酷无情》等,还有诗作(如《阿玛丽莉》)历史故事《让我痛苦吧》等。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是人的世界而不是神的世界,歌词内容深刻的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实质,在歌词创作中,艺术家们更多的关注人的内心、人的情绪,作曲家将歌词内容放在创作理念第一位。古典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大多数都是描写大自然、描写爱情为主题,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在音乐方面,西方古典声乐作品一般都是根据音域调整歌曲的调号,音域不广,在人发声比较容易的中声区,比如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女中音,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音域特点调整歌曲的调号。西方古典声乐作品起伏不大,富有律动感,旋律优美,很少有大跳,少许的颤音,当然,只有在气息的灵活运用中,这些颤音才能唱好。

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多数是音乐形象明显,感情表达明确,主音音乐“旋律”是高音部为主,欣赏者比较容易融入其中。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喜欢大胆的运用颤音、倚音等)各种装饰音,这是其比较重要的特征,比如《请告诉我》《多么幸福能赞美你》等,装饰音都比较多。西方古典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简洁明了,钢琴伴奏与旋律的结合更是非常默契,调整伴奏织体主要是根据歌词内容以及音乐情绪的变化。比如幽默诙谐的作品或者比较欢快的作品伴奏织体一般会有些小跳音,柔和的富有曲线的作品多为分解和弦或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曲式和声结构日趋完善,作曲家们普遍运用大小调,同时,还习惯于频繁的使用表情术语。从演唱方法来说,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在演唱方面与美声唱法所要求的相一致,对美声唱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歌唱者在演唱的时候,由于声乐作品音域的适度以及旋律的起伏,使歌唱者比较容易把握音乐走向,不会因为音区过高扯着嗓子,可以锻炼声音的连贯性,锻炼声音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从而帮助初学者找到感觉,声音优美,自然、放松,速度平稳适中,声乐作品题材的多样性决定西方古典声乐作品节奏型的多样性,对于歌唱者来说,这样,更有利于放松心情、放松喉咙,适应故事情节表现故事情节,同时,充分了解歌曲创作基调和创作目的,在演唱中掌握声音与气息的结合。

三、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特点分析

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注重优美性、连贯性、抒情性,演唱大多平静、内敛,歌词具有人文性,注重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演唱注重歌词涵义的表达,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身心投入,想着歌词的涵义,音乐与文学水乳交融,塑造歌词的意境。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主要是从它的历史地位、它的艺术美体现。我们可以从音乐美、内容美、声音美几个方面看出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之美。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创作结构非常讲究对称,旋律性较强,歌词重音、旋律重音结合贴切,伴奏织体与旋律巧妙地融合,通常用半分解和弦伴奏曲调缓慢的歌曲,多用跳音表现曲调欢快的诙谐的歌曲。歌词内容多是描写爱情、赞颂大自然,朴素典雅、短小精致,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性强。音色日渐饱满柔和而有张力,题材内容与旋律结构体现出一种诗意美。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演唱讲求内涵,演唱时要求声音连贯、优美。初学美声唱法者,大多喜欢西方古典声乐作品,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是初学者必学的曲目之一,全世界声乐教学都将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纳入其中,可以说,在曲目积累、艺术修养等方面,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可以为初学美声唱法者打下基础。初学者可以从西方古典声乐作品中汲取一些重要的音乐知识,了解时代背景下的音乐特色,了解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初学者通过学习西方古典声乐作品积累经验,明白钢琴伴奏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去分析作品,体会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审美观念,认识古典声乐作品的节奏,进而学会表现作品。

歌唱者演唱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有利于学习美声唱法,训练优美的声音。可以为其学习美声唱法打下基础。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有利于气息的正确运用以及呼吸的训练,只有做到控制呼吸,灵活的运用气息,声音的灵活性、连贯性、柔美性才能到位,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对于有效的训练气息帮助极大,许多歌曲都可以当做练声曲来练习。在实践中,通过练习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歌唱者会慢慢领悟怎样以情带声,怎样控制呼吸,渐渐的领悟怎样运用气息,做到声情并茂。学习西方古典声乐作品,还可以提高歌唱者音乐文学修养。西方古典声乐作品,音色优美、音质纯净,是音乐旋律与诗歌韵律完美结合,能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西方古典声乐作品歌词凝练富有韵味,不仅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抑扬的语言,还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要真正将感情演唱出来,歌唱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还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情感与技术表达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并不是歌唱的全部,但是,技术是情感表达的基础。学习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可以增强歌唱者的想象力,提升歌唱者的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其演唱技术不断进步。

四、结语

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以它特有的风格,极大的提升了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整个声乐史上的艺术瑰宝,在声乐学习及教学中,西方古典声乐作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对声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敏.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演唱技巧[D].中国音乐学院,2012:16.

[2](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美)杰罗姆·汉涅斯著,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德]沃尔夫-埃伯哈特·冯·莱温斯基著,朱甫晓译.歌唱的哲学家——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印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6]周玲编.曼声长歌——意大利歌剧与美声唱法的实践性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7]谢斐纹.早期声乐歌曲探究——中世纪到巴洛克[M].台湾:美乐出版社,2009.

[8]黄常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声乐作品——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2006,26(5).

[9]王玉健.浅论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

[10][美]保罗·亨利·朗格(P·H·Lang)著,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杜献(1988—),男,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西方古典声乐。

作者:杜献

西方歌剧声乐艺术论文 篇2:

歌剧与声乐教学的互动性研究

摘 要: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相辅相成,二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良好互动的关系。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效地结合民族歌剧,分析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民族歌剧理论教学进行加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全面促进学生民族歌剧演唱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使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的良好互动关系得以保持,从而建立起一个艺术形态与艺术构架更为成熟与完整的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两者进行教学互动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望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民族歌剧 民族声乐 教学 互动

从广义上讲,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包括了传统的民族声乐,它是从我国戏曲、曲艺和民歌发展而来的。还有就是近现代在传统民族声乐基础上融入西方音乐理念、现代化声乐艺术理念与方法而衍生出来的现代化民族声乐艺术;从狭义上讲,民族声乐即我国现代化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所有表演类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就是歌剧,歌剧由于具有较高规格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认可。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曲家,抑或是不同类型与不同风格的歌剧,都力图采用歌剧的方式来使我国民族的气质与精神得到彰显,充分突出了民族性的主题。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不难发现,其与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高等院校中,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引导者,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我国民族歌剧对民族声乐发展与进步的意义与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科学、有效地结合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

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1956年,沈阳音乐学院在全国最早设立民族声乐专业,在老一辈教师的努力下,培养出了一批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人才,如沈阳音乐学院的刘辉院长,以及朱玉教授。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各大专业艺术院校也先后开设了民族声乐教学与专业。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教学也从此走向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为我国民族声乐事业培养出了如:才旦卓玛、德德玛、彭丽媛、李双江、阎维文等大量的家喻户晓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该类系学生学习民族声乐必备的专业技巧。民族声乐教学重在通过授予学生基础乐理、各类演绎形式的发声技巧、各种题材作品的表现手法等知识,提升学生在包括民歌演唱、戏曲演绎、曲艺展现等方面的民族声乐应用能力与创新水平。然而,随着我国音乐艺术文化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声乐教学环节出现了一些不足与问题。教师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方面的偏颇与缺陷。

首先,部分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安排中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的培训,包括演唱的气息调整、音高控制、节奏把控等细节;使学生长期专注于民族声乐的“唱技”,忽略了民族声乐作品原本的艺术目的以及文化价值,无法真正通过民族声乐的演唱实现民族声乐题材的社会效益。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等教学环节上存在单一、固定的缺陷,例如,在进行民族声乐的常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遵循“理论—欣赏-评价-演唱”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考核环节中,使学生在既定范围内抽取民族声乐作品进行现场演唱等;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形成练习效应,不仅无法拓展学生在民族声乐中的知识范畴,同时将对学生在民族声乐应用与创新方面的能力提升造成消极影响。

二、民族歌剧的艺术价值与教学意义

歌剧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佛罗伦萨,是一种集演唱、表演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途径。中国民族歌剧在一般性概念上与西洋歌剧相似,同样希望通过以一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演唱与表演等方式表达各种文化情感。从民族歌剧的艺术价值上看,“民族”的特性给予该表现形式以风格迥异的人文价值,既代表了不同区域的社会人文风俗风情,又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结晶。

从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实践上看,民族歌剧教学一直以来并未受到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青睐与重视。首先,民族声乐教学重在“民族”与“声乐”,广大教师希望更多地提升学生的声乐技巧水平;而民族歌剧在此作用上则具有边缘化甚至本末倒置的嫌疑。其次,民族歌剧的演绎并非仅仅把握了聲乐技巧则能顺利完成的,而民族声乐领域的教师并没有将民族歌剧演绎所要求的认知水平与应用能力教学列入主要的教学计划中。然而,民族歌剧作为以民族作品演唱为主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水平更高的民族声乐技巧实践平台,同时也具有发展学生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优势。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对民族歌剧元素的忽视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声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当学生在本科系统的学习两年到三年的声乐基本功后,就要逐渐接触中国歌剧作品,众所周知,歌剧作品的演唱是一个要求有着高度综合性的演唱技巧才可以,它不仅仅只限于歌唱,他要求歌唱者们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学会主动的思考,学习歌剧片段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歌剧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分析,还要了解所演唱的片段的剧情前后的连接还有人物对唱、重唱时的心理分析等等。这些都在充分锻炼一个学生不只是如何自身演唱,而且还要注重如何与其他演员的交流,而不是只把歌谱上的歌词音高完成下来,机械而又麻木的演唱,甚至出现演唱情绪与剧情及其不符的怪相中去。

三、促进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的互动发展

从上文论述中可知,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重心、教学考核等方面的瓶颈,限制了学生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也阻碍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对民族歌剧的了解可知,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平台有助于民族声乐教学突破发展瓶颈,通过将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进行融合与互动,实现二者的双向创新与发展。笔者经过教学观察与专业反思,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促进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动发展的有效之策。

1.以声乐专业为基础,提升学生对民族歌剧的认知水平

将民族歌剧融合进民族声乐教学中,并非是“重此轻彼”或者“重彼轻此”的过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促进学生民族声乐水平的发展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民族歌剧作为综合性的艺术表现舞台,是民族声乐更高程度发展水平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仍然首先关注学生的民族声乐技巧;以经典民族歌剧《刘胡兰》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首先强调山西民歌在演唱方面一般性特色;以歌剧的具体分段进行详细的声乐解析,如《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的呼吸与共鸣的技巧以及对演唱过程中吐字强弱、衔接快慢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只有保证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民族声乐演唱专业要求,才能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另外,在完成民族声乐基础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应首先提升学生对民族歌剧的认知水平。其中,民族歌剧的认知教学应主要包括歌剧的由来与特色、我国民族歌剧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现状、民族歌剧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及民族歌剧的演绎与创作方式等。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采用“演讲式”教学模式,可通过结合案例、现场演示、即兴小歌剧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民族歌剧认知水平。中国歌剧中有着结构紧密的剧情走向,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去主动的了解歌剧剧情,人物关系的脉络走向,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人物的心理以及演唱时的二度创作。不仅仅要会演唱自己的唱段,要对其它的角色演唱都要有所熟悉,只有这样提升了学生对歌剧的认知水平,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综合实力也就潜移默化的增强了。

2.将民族歌剧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各择侧重协调发展

在完善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民族歌剧基础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应各择侧重地将民族歌剧适当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通过“各择侧重”促进民族声乐与民族歌剧的协调发展主要指教师在融入民族歌剧元素的过程中,要以民族演绎题材为基础把握每一次教学环节的发展重心。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及全院师生力量复排歌剧《星星之火》,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体演职人员都由我院师生完成,歌剧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不只要唱好,而且还要有形体艺术、台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人物的特点。在整个歌剧排练的过程中,全体演员练习台词朗诵,形体表演,在导演的调配下,团体合作,各个学科跨专业合作,这些,是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前所未有的,通过了这一次综合的歌剧排演,让我院师生在整体的综合专业水平以及舞台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由此可见,若教师意欲检验以及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则应在演绎过程中结合歌剧的表现与渲染要求,对学生的具体词句的发声与表现技巧进行重点观察与评价;若教师重在发展学生在歌剧中对民族声乐的应用能力,则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可见,协调发展的目的在于避免由于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的不科学融合而导致的“双重目的失效”教学误区。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并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体系的构建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各类专业人才。然而,民族声乐教学在发展的现阶段存在许多包括“专业多度教学”、“教学模式单一”等在内的发展误区,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前程构成阻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专业音乐院校以往培养出来的光靠声音技巧和单一话独唱演出形式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文化市场了,而要培养出有综合实力的歌唱演员,颇具表现性与综合性的民族歌剧则具有丰富以及活跃民族声乐教学的成效;因此,民族声乐教师应以实际教学为基础,融合民族歌剧元素发展民族声乐教学,让中国歌剧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去传承,在传承中发扬光大,进而取得二者的共同进步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张蕊.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學影响的探析[J].音乐大观,2014(5).

[2]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J].2013(3).

[3]石尧尧.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对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J].艺术研究,2015(1).

[4]匡祎.论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的互动[J].音乐生活,2015(06).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作者:沈德鹏

西方歌剧声乐艺术论文 篇3:

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民族声乐是高校音乐教学领域重点内容,民族歌剧作为音乐领域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为了解决当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不妨将民族声乐教学与民族歌剧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策略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高校民族声乐;教学;重要性

前言

歌剧最早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一种音乐形式,随着歌剧在我国的深入发展,逐渐融入了我国民族特色,并在音乐内涵和音乐特色方面逐渐呈现出一定民族性,受到我国民众的强烈的推崇。民族声乐教学作为高校重点教学课程,对学生音乐素养建设至关重要。教师为了优化课程设计,不妨将声乐教学与民族歌剧二者建立有效联系,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的声乐教学,从而提高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整体质量。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高校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所呈现的效果不容乐观。随着扩招体制盛行,高校艺术生源数量逐年上涨[1]。生源数量虽然十分充足,但是音乐素质却存在很大问题,有些新生在声乐专业知识、潜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顺利进入高校完成声乐专业进修,大多在升学考试之前进入高强度、短时间的突击。导致声乐基础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给高校的声乐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教师在组织民族声乐教学活动时,因为教学思想存在偏差,只是针对声乐演唱技巧向学生展开硬性灌输。导致声乐课堂形态过于刻板,学生在声乐演唱技巧学习时缺少情感投入,声乐演唱缺乏感染力。

二、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之间存在的关系极为紧密。歌剧自从进入我国之后,经过时间的洗礼,在表演方式上逐渐渗透民族思想理念,呈现民族特色较为明显。《白毛女》便是一部将歌剧与民族声乐有效结合的音乐作品,这也意味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领域,将在民族歌剧的支撑下实现深入的改革与创新。民族歌剧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还能够有效强化民族声乐教学手段。

(一)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逐渐建立起思想重视,民族歌剧作为优秀音乐文化,理应受到传承与发展。而目前在歌剧领域优秀作品十分匮乏,人们比较熟知的民族歌剧音乐作品也只是包括《白毛女》《小二黑结婚 》等[2]。因此,高校作为音乐人才重点培养基地,应当加强民族歌剧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思想重视。应该地合理将民族歌剧有效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建设当中,从而使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合理地利用民族歌剧完成声乐教学,有效训练学生声腔共鸣能力,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

(二)丰富民族声乐教学方法

将民族歌剧有效应用于声乐教学当中,能够使课程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显著吸引学生声乐课堂参与兴趣,并全面训练学生声乐演唱技能。首先,民族歌剧不同于一般音乐演唱形式,包含的情节性与故事性较强,需要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把歌剧情境内容融入演唱情感,从而使整个声乐演唱更具有感染力,渲染声乐演唱效果,带有感情地完成声乐演唱,更容易激发听众情感共鸣;教师以民族歌剧为教学载体展开声乐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根据歌剧情境展开独唱、合唱以及重唱等,从而使整个声乐表演层次分明、情感丰富。

(三)强化学生声乐技巧训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高校声乐教学领域,教师将民族歌剧有效应用于声乐教学活动中,能够促使教学手段获得强化,从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结合民族歌剧演唱特色,鼓励学生结合歌剧语言特色,掌握民族歌剧声乐演唱风格,并加强学生声乐演唱发音训练,保证学生在声乐演唱表演过程中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其次,教师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教学,利用歌剧中蕴含的浓厚情境,促使学生实现情感共鸣,以便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过程中情感更加丰富,提高声乐演唱整体效果;教师利用民族歌剧组织学生进行声乐演唱训练,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声乐演唱综合扩展能力,包括形体的表现力以及演唱神情控制,从而使整个的声乐演唱表演浑然一体,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综合素养。

三、中國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融入歌剧角色

在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歌剧创作时代背景,以及歌剧人物特点,展开深入鉴赏与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歌剧人物形象,并配合专业的声乐表演,在歌剧表演过程中实现自身声乐专业技能有效训练。以《原野》中的“啊,我就是虎哥”为例,教师应当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歌剧中人物特色[3]。通过揣摩歌剧中人物当时心理、情感,并与歌剧人物在情感上达成共鸣,想象着自己便是主人公,并利用专业的声乐演唱技能,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用民族声乐方式展现出来。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更具有感染力,真正地打动听众。

(二)传统表演与科学发声相结合,多层次展现歌剧人物

教师在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表演教学时,应注重将传统与现代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传统歌剧表演形式上融入科学发声技巧,从而使歌剧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提升声乐演唱表现力。作为新时期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应该向著名声乐表演家雷佳学习,学习她在《白毛女》歌剧中的演唱精神,既要尊重歌剧传统文化,又要适当创新和突破资金,从而形成全新艺术展现方式,使整个声乐表演更具有现代化,为民族歌剧文化未来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教师在组织学生以歌剧为载体展开声乐演唱训练时,应注重规范自身发音,并调节演唱气息,合理利用民族戏剧演唱技巧以及声音处理方式,展现歌剧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传统表演与声音的处理,将歌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给听众,充分彰显歌剧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与情感内涵。

(三)针对歌剧作品自主创新、创作,寻找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教师在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教学时,不要局限于传统歌剧音乐方面,而要鼓励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融入创新元素,对民族歌剧进行创新、创作,并利用适合自己的声乐演唱方式进行表演,从而有效彰显声乐表演现代化演出特色。作为声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规避民族歌剧思想误区,避免强制性要求学生利用美声唱法完成歌剧表演,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声线特征,以及演唱基础,自主创新歌剧演唱方法。只有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才能够保障民族歌剧更好地适应音乐领域未来发展,从而实现民族歌剧有效传承与发展。教师在组织声乐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演唱方式展开歌剧演唱创新表演,并增设舞蹈动作,从而使整个声乐表演更加完整,提高声乐表演现场感染力。

四、结论

综上,歌剧作为我国重点音乐形式,将其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当中,将收到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课程内容、方法,还能够强化民族声乐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将歌剧与民族声乐两者有效结合,构建综合性、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歌剧演唱技巧,实现自身民族声乐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1]沈德鹏.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影响的探究[J].音乐生活,2017(04):75-76.

[2]沈德鹏.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6(04):86-87.

[3]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03):105-108.

作者:马宇飞

上一篇:国画教学传统艺术论文下一篇: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