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艺术声乐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不仅能够准确地传达作品的内涵,更能引发听者的共鸣。本文试从情感表现的重要性、情感表现的方式:理解歌曲的内涵、合理运用声色以及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等这些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歌唱艺术声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歌唱艺术声乐艺术论文 篇1:

论心理因素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歌唱艺术的心理因素中,经常会融入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来提高歌唱艺术演绎者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歌唱艺术手段更是被经常性地应用,为的就是歌唱艺术对学生心理因素的有力助推。那么,歌唱艺术究竟对心理因素有多大影响力,对心理因素有多少助推作用,本文就这一课题,结合歌唱教学经验,作较为深入的探研。

【关键词】心理因素;歌唱艺术;重要性

一、歌唱艺术中的心理因素简析

所谓歌唱艺术,就是指人声音调艺术,是指歌唱艺术演绎者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歌唱语言、科学化的歌喉以及艺术嗓音的结合塑造出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声音形象。歌唱艺术不同于音乐界的其他形式的艺术表演,如器乐表演等。相比之下,歌唱艺术能够更加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的内容,更加贴近大众,更有利于听众了解艺术,也能使听众更深层次地投入艺术中。除此之外,音乐之所以为音乐,就是因为歌唱艺术在演绎时,观众是看不到演绎者声带的特殊震动和独有的发声技巧。同时,歌唱艺术演绎者在表演时其发声状态也是听众看不到、摸不到的,这就需要歌唱艺术演绎者在表演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方式去控制自身的发声,促进自己的声带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去演绎歌唱艺术。由此可见,歌唱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歌唱艺术演绎者复杂心理活动,这就需要歌唱演绎者在艺术表演中能够控制、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因素,确保艺术表演的质量。因此,心理因素对于歌唱艺术演绎者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心理因素不仅关乎着歌唱艺术演绎者在舞台上的表现,更关乎着歌唱艺术演绎者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理因素是一名歌唱艺术演绎者演出的决定性因素,是歌唱艺术以最佳的状态呈现于观众面前的绝对基础,是歌唱艺术在不断发挥中更加重视、更加需要去思考的关键性因素。

二、歌唱艺术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歌唱艺术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包括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不好捕捉的重要因素三个方面。

(一)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素质对于一名歌手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在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时,一个歌手的心理素质关系着其表演的状态。可以这样讲,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更是艺术作品放在大众面前的过程。以梵高打比方,梵高是一位无可否认的绘画艺术家,在其没有发迹时,周围许多人認为他是一个神经病。而对于歌唱艺术来讲,一名歌唱家的心理因素关系着歌唱艺术的演绎,是歌唱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高低的决定因素

在上海举行的维密盛会中,我国超模奚梦瑶不慎摔倒在T台上,这不仅仅是会场事故,更是一个艺术演绎者心理素质的体现,歌唱艺术亦然。可以这样说,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高低的决定因素,一个歌唱家在台上的表现是与自身的心理素质息息相关的,就像是陈奕迅曾经在台上唱错了一个k,这样的演出事故虽然是小,但却是一个歌手、歌唱家歌唱艺术高低的体现。从心理因素的方面来讲,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歌唱家,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泰山崩于面前而面不改色。

(三)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不好捕捉的重要因素

从歌唱艺术的角度来讲,心理因素是比较虚无的东西,什么是心理因素?谁的心理素质比较好?这是无从分辨的。简单来讲,心理因素就是一个歌唱家面对观众或是比较重要的场合能够拿出最佳状态的关键因素,对心理因素等各个方面来讲,不管这样的概念是否准确,心理素质素强有利于一个歌唱艺术者对于歌唱艺术的演绎,这是确确实实的。我国是文化大国,不仅文化历史悠久,歌唱艺术的发展在世界上可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也就衍生了“中国歌唱艺术”,“中国歌唱艺术”就是指综合我国的文化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而衍生的我国特色的歌唱艺术,而歌唱艺术演绎的好坏需要歌唱艺术演绎者在演绎歌唱艺术时要学习一些著名艺术家在舞台上的演绎,学习一些提高心里素质的方法等。

三、歌唱艺术中心理因素的影响

歌唱艺术与心理因素就像一对孪生姊妹,在心理因素和艺术的磨合期,还在不断的探索中,有时甚至是边应用,边总结,边总结,边更有效地应用,为此,不能不正视歌唱艺术在心理因素应用中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防止一些艺术人才因为心理因素而影响了正常的艺术水准发挥。

(一)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融合得还不够紧密

心理因素作为歌唱艺术演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可否认,歌唱艺术与心理因素在应用过程中融合得还不够紧密,有时在歌唱艺术演绎环节上会出现松散、疏漏的现象。那么,这种松散和疏漏在歌唱艺术与心理因素中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歌唱艺术发挥,影响艺术人才的成功表演,都是因为融合不够紧密等原因造成的。

(二)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应用得还不够恰当

歌唱艺术因心理因素应用不当,这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歌唱艺术演出方案制定不妥、不完善的问题,也正因为在实际表演中经常出现应用不当的现象,产生出事倍功半的反面效果,严重阻碍了歌者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高度融入、科学融合的发展进程。

(三)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结合重视程度不够高

经常有人会错误地认为,心理因素只是一个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外在因素,对于歌唱艺术影响不大,故而导致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有些忽视,正如本文开头中提到的,目前歌唱艺术与心理因素的融合还处于摸索阶段,歌唱艺术对心理因素的应用还处在边总结边前进的阶段,从而导致一些歌唱艺术演艺部门在歌者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结合方面做得不够积极,导致歌唱艺术与心理因素相结合时经常出现偏差。

四、歌唱艺术与心理因素有效结合的意见建议

在歌唱艺术与心理因素的完美结合上,在歌唱艺术推动心理因素的向前发展上,需要结合心理因素和歌唱艺术的相关教育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提升。

(一)紧密结合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助推艺术提升

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紧密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歌唱艺术似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心理因素相对虚化,不好捕捉,所以在二者的有机结合、科学结合、紧密结合上,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有机结合,就是要顺其自然,让歌唱艺术人才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科学结合,就是歌者在重要发挥节点、重要场合中,一定要在心理素质把握上不失常,自如发挥。紧密结合就是前两者都包括,也包括和涵盖其他如何场合、节点,都要充分发挥心理素质的作用,并且能够随时随机地与歌唱艺术相结合。不能否认,心理素质是对整个歌唱艺术人才的教育,在歌唱艺术教学中,单凭歌唱艺术演绎者学习,难以达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融入歌唱艺术,歌唱艺术中心理素质的充分运用,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能够实现对人的整体性提高。在歌唱艺术的发挥中,心理因素更利于歌唱艺术演绎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歌唱艺术高度结合后,既可以提高歌唱艺术演绎者们成功驾驭的能力,又可以陶冶歌唱艺术演绎者的艺术情操,有效开启心智之门,让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高度结合,成功培养出更多成功的歌唱艺术人才。

(二)恰当应用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实现艺术升华

这里所说的恰当,指的是一个程度词,因为心理素质运用得得当,才能实现歌唱艺术稳定发挥、超常发挥、升华极致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恰当应用心理素质与歌唱艺术,力保一个原则不能变,就是不能因为心理素质影响歌唱艺术,这也就是说的第一点,稳定发挥;超常发挥,是指歌唱艺术上造诣一般的歌唱人才,有时候也会因为心理素质的过硬与强大,超常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升华极致,则是心理素质对歌唱艺术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歌唱艺术的升华,乃至升华到极致。应该说,心理因素是歌唱艺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歌唱艺术演绎者艺术素养的提升,情商素质的培养,都是培养歌唱艺术演绎者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歌唱艺术教育中的素质素养提升,成为歌唱艺术发展体系中艺术育人的重要途径,总而言之,心理素质与歌唱艺术的恰当应用,对于弘扬歌唱艺术事关重大,意义深远。

(三)高度重视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融入学习范畴

高度重视心理因素与歌唱艺术,并且在歌唱艺术中,把心理因素纳入重要的学习范畴,使得每一位正常成长的艺术人才都能够在歌唱舞台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有一个科学、强大、运用自如的心理素养。前面已经做出了重要性论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闡释中充分体现了歌唱艺术对心理因素较大的助推作用。由此可见,心理素质教育对歌唱艺术的必要性、有效性。确切讲,心理因素是一个独立而且完整的歌唱艺术演绎发展体系,其贯穿歌唱艺术教育全过程,即便是歌唱演绎者发展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都要贯穿心理因素的培养。大教育家孔子说:“兴于计,立于礼,成于乐。”这短短的九个字充分描述出了包容和胸怀的重要性,足见心理素质对于一个歌唱艺术演绎人才的成长,尤其是歌唱人才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既然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于整个歌唱艺术演绎者的发展过程的,在心理因素的整个体系中,歌唱艺术的提高的过程也必将不离其左右,可以尝试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题教育等形式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就是离不开广义上的歌唱艺术,而歌唱艺术的提高恰恰与心理素质影响成正比。

五、结语

毋庸置疑,心理因素是在歌唱艺术发展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歌唱艺术的发挥与心理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预见,在二者的高度融合过程中,寓教于艺、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歌唱艺术必将在与积极心理因素的结合下,成为歌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

参考文献

[1]何法元.心理因素在歌唱中的作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2]黄鸾,陈琼.“打破心理预期”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2005(02).

[3]陈晓敏,王廷玉.浅谈心理因素在演唱中的重要性[J].东北大学学报,2003(03).

[4]施咏.对音乐审美“异化”现象的剖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5]杨天君.声音色彩是情感的外在反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作者:曹瑞清

歌唱艺术声乐艺术论文 篇2:

浅析歌唱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摘要】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不仅能够准确地传达作品的内涵,更能引发听者的共鸣。本文试从情感表现的重要性、情感表现的方式:理解歌曲的内涵、合理运用声色以及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等这些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情感;声音演唱;声色;艺术表现

【中图分類号】J61

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情感的逐渐融入才能最终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离开了演唱时饱满的情感,整个过程会显得空洞和单调。声乐作品的真正内涵是蕴藏在作品中丰富而变化的情感中的,如果在声乐演唱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情感,表现和演绎情感,那么就无法触碰到作品的灵魂和精髓。当然,声乐演唱离不开情感表现,也离不开技巧的运用,情感表现需要依托于一定的技巧,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情感表达与技巧展现在声乐演唱中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困难重重,相互矛盾的,因此,处理好情感与技巧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表现情感,向听者传达作品的美丽与魅力。

一、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清楚的一点是,声乐演唱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人生百态都在歌声里。演唱者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重要因素,才能够用自己的歌声传达作品的内涵,进而打动听众。情感表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首先,饱含感情的歌唱更具生机与活力。在演唱某首声乐作品时,干巴巴的演唱肯定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声乐作品也会显得黯淡无光,然而比起这种干巴巴的演唱,若演唱者能够在拥有熟练的演唱知识及技巧的同时,还能准确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并将这种情感通过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声乐作品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饱含感情的演唱更有感染力。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包含有一定的情感内涵,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演唱者都能把这种情感准确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同一首歌或者同一支曲子有的人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及感悟融合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后能让观众也跟着或喜或悲,而有的人演唱出来后却丝毫无法打动观众的原因。由此看来,对声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及演唱者自身情感的适宜投入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赋予感情的演唱能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影响力。

最后,饱含感情的歌唱能使演唱者得到自我提升。对于演唱者而言,在演唱过程中能否合时宜地融入情感表达,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效果,进而影响到演唱是否吸引观众,甚至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进入观众内心深处。

演唱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在演唱之前就对作品进行全面并且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酝酿感情,沉淀在自己的心中,在演唱时能够释放出来,找回当初思考和酝酿后的感情。

二、理解歌曲的内涵

演唱者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在演唱之前就对作品进行全面并且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酝酿感情,沉淀在自己的心中,在演唱时能够释放出来,找回当初思考和酝酿后的感情。歌唱者在进行声乐演唱前,首先应仔细熟悉歌词内容,了解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和把握歌词所蕴含的情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歌词所包含的情感变化,挖掘出创作者想要表现的情怀,然后通过自己所领悟的歌词情感将声乐用声音表现出来。

歌唱者对作品深度的理解受到文学素养、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影响。如果演唱者缺乏大量的文学知识储备,或者是理解能力较弱,想象不够丰富,抽象,那都是会影响其对作品的整体理解,造成演唱者只能运用声音技巧,而不能将作品中的情感所表达出来。所以,在演唱之前,演唱者一定要花相当的时间对歌曲的内涵进行挖掘和发现,并用心体会。情感与技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演唱者不仅要体会作品的感情,还需要不断练习演唱的基本功,不断丰富自身的发声技巧与演唱经验。

三、合理运用声色

首先,演唱者需要对作品每的个音符进行细致的思考和分析,对作品中的每一段旋律都要理解。在演唱过程中,首先演唱者要在奏响前奏前,对自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进行一个准确的规划,将对应的唱段和情绪在头脑中演练一遍,在演唱的时候才能最快地调动起来,努力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应该注意曲调和旋律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细微的调整。让听众尽量地进入作品所营造的那种意境中去。

其次,应该培养自己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的能力。能够驾驭雄壮浑厚的声音,也能演唱华丽明亮的声音,并能在不同的声音之间进行自由的切换,合理地运用自己的声色,而且尽量要做到准确生动。演唱者自己是应该认真研究和想象什么样的声音配合什么样的作品。演唱者用自己优美的声音唱出作品的感情才能获得听众的肯定和赞同。

此外,演唱者也应该认识到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呼吸能够调动和唤起演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为演唱者的深情演唱提高良好的前提条件。这需要演唱者进行专业的呼吸训练,使自己的表情、情感与呼吸相符合,演唱者的头腔、口腔等歌唱部位与呼吸动作相配合。综上所述,演唱者需要对作品的音符、旋律、曲调、音色、声音和呼吸进行理解和调整。

四、情感与理性结合

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表现自己的情感,有时候效果并没有自己预想中那么好,很多演唱者觉得自己的演唱非常专注和投入,但是根据听众的反馈来说,与期待中的完美表演还是相差很大的。前面论述了理解作品的歌词、合理运用声色等等,最后不能忽略了理智与理性在演唱中的调节。声音的力度、色彩和强弱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必须得到合理和恰当的运用,否则演唱就成为了简单的情感宣泄。过于充沛的感情和太过轻描淡写的感情都不能传达作品的真正内涵和意蕴。

怎样表现情感,如何调控情感,用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用什么样的声音去塑造什么样的人物性格,都应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演唱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其次,最对作品有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具备随时调动情感和灵感的能力。既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合理利用技巧,表达情感,又做到理智地演唱,保持头脑的清醒。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歌唱语言艺术[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周映辰.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马玲.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其表达手法探究[J].四川戏剧,2015(03).

作者:王红星

歌唱艺术声乐艺术论文 篇3:

]欧洲阉人歌唱时代对后世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摘要]

继17世纪欧洲歌剧产生之后,欧洲声乐一个特殊的时代应运而生——阉人歌手时代,辛酸而荣耀的阉人歌手几乎称霸欧洲舞台近两个世纪,对其声乐艺术(特别是美声)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阉人歌手的产生及其发展等方面出发,对为现代声乐艺术的影响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阉人歌手;声乐艺术;启示与思考

一、阉人歌手的发展及辉煌的演艺生涯

(一)阉人歌手的孕育

中世纪阉人歌手首先在教会的歌唱中出现,中世纪的罗马教会,一个当时控制着各国人民的精神和政治生活的宗教组织,圣咏歌唱和礼拜是罗马教会的主要活动内容,16世纪末罗马保罗教皇颁布了一条出于宗教考虑训喻:“女性不能在教堂里歌唱”。然而歌剧在欧洲史上诞生以后,随着社会和歌唱技术的不断发展,随之也刺激了歌唱艺术的不断前进,此时,多声部歌曲已经越来越盛行,因为圣咏合唱禁止女性参加所以导致了需要女性音域和音色的声部无人胜任,故在中世纪教堂中的圣咏队都是由男声和童声代替,不过男童的培养时间较长,等到他们都被培养成能胜任演唱需要的时候已经到了他们的变声期,所以他们的声乐寿命都比较短,随着市场要求的增加,将还没进入青春期的声音清脆洪亮的男童进行残酷的阉割手术使体内的雌激素分泌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声道变窄,音质清澈,有利于音域的扩张以保持他们纯净美丽的童声音色、音质和音高,并且后期进行规范严格的声乐训练,再加上自身的体力和肺活量使他们的声音完全超过成年男高音和女高音可以达到的范围,使之更完美地演唱当时的音乐作品,最终造就了特殊的时代文化产物——阉人歌手。

(二)严格的专业训练方式及辉煌的演艺生涯

阉人歌手在进行残酷的阉割手术之后一般都要被送往专门的音乐学校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此时在意大利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音乐学校,据记载最著名的是在那波里,那里其中就有一所音乐学校圣奥诺弗里欧曾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阉人歌手,据记载,在那些学校里:“全年的假期在秋季,几乎没有假期,冬季在天亮前两小时起床开始练习,中午除一个半小时休息以外直到晚上,上午一个小时唱困难的乐段,一个小时吐字发音,一个小时在镜子前练唱;下午半小时的阅谱,半小时自由练习,其他时间练习羽管键琴和作曲。”[1] 这是当时这些孩子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不断的坚持的精神以及大量艰苦的专业训练使得阉人歌唱家往往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唱家,他们不仅能够即兴创作、演唱大量高难度的华彩乐段,还能在歌剧舞台上制造出让观众目不暇接的轰动场面。

随着歌剧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阉人歌唱家被广泛运用到歌剧舞台上,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中的主角就是一位阉人歌手担任的,然而最初歌剧实际上很少使用阉人歌手,更少担任主要角色,但是尽管如此,年轻的阉人歌手很快就确立了自己在教皇歌剧院舞台中的地位,渐渐地,更为成熟的阉人歌手争取到了各种英雄、武士以及恋人等角色。在那时,大多数歌剧的演唱者都是阉人歌手,优秀的阉人歌唱家更是几乎主宰了整个歌剧舞台,在那个过于追求音质和技巧的美声唱法时代,他们曾经以精美绝伦的歌唱技巧独领风骚,风靡一时。

二、阉人歌手的声音魅力

曾有作者写道:“18世纪一个法国律师安西隆在其著作《阉割展示》中描述他在1705- 1706听过的歌唱,他曾这样形容一位阉人歌手帕乌利契欧:“年约十九,确是世上的奇迹”,描述另一位歌手杰罗尼莫的歌声“如柔和的滴水,全然的平静和安宁”。1775年英国伦敦出版的《悲剧中的戏剧性表达》一书中则描述了著名的法瑞奈里演唱的情况:“何等的一个管乐器,何等的声调,听起来多么消魂!”[2]

由于当时的录音、录像技术不发达,我们对阉人歌手的美妙歌声也只能通过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去挖掘,并且探视他们在舞台上的辉煌时刻。以上的这些种种的描述都使我们不难想象出当时阉人歌手高超的歌唱技巧和美妙的音色以及难以想象的音高,也可以说是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撑一个小孩子的稚嫩声音,于是产生了声音上的奇迹,加上自身巨大的肺活量使他们一口气可以持续发音一分钟以上甚至更长,使得阉人歌手成为当时歌剧舞台上不可替代的角色。

三、阉人歌手对声乐艺术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在声乐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歌唱训练方法已经是各式各样了,每个声乐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传授不同的声乐方法,不过在我们的歌唱训练中,尤其是男生训练中,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使歌唱训练不尽如人意,阅读有关对阉人歌手的研究资料后不难发现,阉人歌手的歌唱对我们今天的歌唱训练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为当代的声乐歌唱训练的积极作用

1加强轻声练习,增强声音的灵活程度

首先,阉人歌手的声音很灵活、轻松、抒情而柔美,他们在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如,完成各种技巧表演,在我们今天的歌唱训练中,不太重视声音灵活性的训练,而轻声练习是训练声音灵活性的有效方法,兰佩尔蒂曾经说过:“轻声是表情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加强轻声练习,使声音更富有灵活性,能让我们更好的完成作品,更好的表现作品中的情感。[3]

2加强音区的统一,强化声音弹性和连贯性训练

阉人歌手近乎完美的音区统一是我们现在声乐演唱者很难做到的,除了生理因素外,与他们声音的弹性、连贯性是分不开的。要想声音能够在高低声区达到完美的统一,就必须进行声音的弹性练习,将发音器官的肌肉训练得松弛而有活力,使我们的喉头能够随着音高的变化而灵活自如的自行调节歌唱状态。虽然对于我们声乐演唱着来说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演唱标准,但是我们必须坚持加强声音弹性、连贯性的练习,能为声音更好地统一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能避免歌唱中种种不自然的状态,也是我们扩展音域和增加声音弹性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3注重气息的控制,增强生理支撑

读过有关阉人歌手资料的人和看过电影《绝代妖姬》的人都领略过阉人歌手高超的气息控制,他们连续唱出一个接一个的优美颤音而不换气,然后再唱一个乐段,比前两个乐段更优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身体保持静止,像一座雕像,眉毛、嘴和身体一动不动,这些都需要超强的气息进行支撑,在现在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气息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说法,可见气息控制的重要性。在我们学习歌唱时, 与发声练习分开来训练,用我们知道的各种气息控制的训练方法使呼吸器官, 尤其是横膈膜得到锻炼, 使其功能得到加强。

(二)为后世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的思考

阉人歌手是欧洲发展时代一个特殊的发展产物,它只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穿越岁月的漫漫风尘我们可以想象那时繁华的歌剧舞台上阉人歌手们盛装出演的盛况,也许人类歌唱声音的极限也将至此。当阉人歌手在舞台上唱出比夜莺还要婉转的歌声后,面对狂热的人群时会不会有一种惆怅?因为其实这样的歌声也只能是一种时尚的欣赏品和消费品而已。

人类道德的觉醒和审美观的提高促使了阉人歌手的最终消亡,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评价为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启示,阉人歌手的参与为歌剧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推动力,他们声音的特殊魅力不断地促使人们追求和探索更为科学、更为人道的发声技术与技巧。无论是沉浮、兴衰或是繁荣,阉人歌手和意大利正歌剧都是历史的时代产物,阉人歌手的兴盛与衰亡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除了认知历史、以史为鉴以外,更重要的是怎样能够做到“品鉴有度”、“古为今用”,从而能够更好地遵循和探索世界声乐发展动向,怎样为后世的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这些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究的。

[参 考 文 献]

[1]

管瑾义.西方声乐艺术史[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76.

[2]管瑾义.西方声乐艺术史[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77.

[3]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 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23 .

[4]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保罗·亨利·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6]沈湘.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7]房亚红.尘封在历史记忆中的阉人歌手[ 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9).

[8]倪海霞.阉人歌手与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唱艺术[ J].艺术探索,2008(12).

(责任编辑:邢晓萌)

作者:马蓉芳

上一篇:工业企业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