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信息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二级学院办公室是学校和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信息的重要集散地,承担着为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服务的重要职能。新时期面对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深入研究二级学院办公室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的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提高办公室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办公室信息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办公室信息管理论文 篇1:

巧用网络平台创新办公室信息管理模式

(吉林大学 商学院,长春 130012)

[摘 要]学院办公室是学院的管理中枢,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如何更加富有效率,是信息社会背景下学院快速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的需要出发,探讨如何巧妙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模式,以期提升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

[关键词]网络平台;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42

1 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特点

1.1 指导性

指导性是将学校主管机关的通知、任务、指示等信息,及时以不同的载体转达、下发、传递到学院的各个部门,保证学院各部门及时了解、领会有关政策、精神,做好各自的工作,从而使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1.2 服务性

一是为学校主管部门服务,通过报送信息,使上级机关掌握学院的最新发展动态;二是为学院领导服务,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供学院领导决策时进行参考;三是为学院各部门服务,通过向各部门下发信息,指导各部门工作。

1.3 时效性

要发挥信息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保证信息的时效性,特别是那些动态性、趋向性的信息。办公室人员快速将各类信息归纳整理,并及时反馈给领导和教工,让他们了解所需信息,方便有关领导把控局面,指导工作,也方便教工开展相关工作。

1.4 综合性

学院作为教学和科研单位,各类信息在学院内外集散。大量信息都是极具前沿性的知识成果,信息管理工作就是要将这些原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深入发掘,筛选归纳,形成综合信息,为学院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可供领导决策的依据。

1.5 新颖性

学院是教学与科研基地,教师为了传授行业领先的知识、解决专业难题,需要广泛收集最新的信息,不断利用崭新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通过海量信息的萃取,提炼有益于科研进展的最新知识成果。这些新颖的信息也推动着学院管理信息不断跟进、更新。

2 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架构的建设

2.1 构建学院信息网络,动态掌握学院内部信息

网络平台具有交互性和多媒体性的特点,因而在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者和师生之间均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双向交流,包括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公告板、讨论组和网络会议等。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以学院、系、班为单位,建立不同功能的微信群,在学院内部形成一个系统网络,提高信息收集和传递的效率。另外,学院办公室在信息管理工作中还要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本身的准确度以及传递的时效性。

2.2 拓宽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学院内外信息沟通

学院办公室的信息管理工作不仅仅要统筹学院内部的各种信息,还要与学校内外的信息进行交流。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学院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所需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发布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信息,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按照社会需求,发布招生信息,为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2.3 采集整理海量信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学院教学科研信息量大、面广、内容繁杂、但并非每种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学院办公室在进行信息管理工作时,还要对各类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归纳、分析、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 基于网络平台环境下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成效

3.1 转变了管理模式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管理信息的双向沟通,通过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实现了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3.2 提高了办公效率

基于网络平台,实现了办公手段从有纸化的方式向无纸化的方式转变,如课程安排、会议安排、考试安排、招生招聘通知、校内文件、非密级的文件传阅以及校内各部门的信息资料上报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迅速而准确地传送到各个办公室和学院领导的手中,既方便、快捷、高效,同时又为学院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辦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 促进了管理民主化

利用学院网络平台,学院提供了一个参与学院管理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人人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目标。网络技术的利用,既消弭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方便教职员工了解全院的基本情况,积极参与学院管理,增强责任感,便于落实学院管理措施。同时,还实现了广大教职员工对管理者的民主监督,有利于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3.4 实现了决策科学化

网络平台为教职员工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沟通渠道,可以让教职员工对关系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发表意见,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让学院领导从教职员工的意见中吸取有益于决策的建议;网络平台也为学院領导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的信息通道。学院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全院的教学科研动态、师生员工的思想状态,并获得真实、可靠、新颖的信息,从而实现了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网络平台是高校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可利用的重要抓手,也是网络时代必须合理利用的现代管理手段。学院的信息管理应更快适应网络时代的潮流,构建更加高效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提升网络使用效能,创新学院信息管理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日春.试论高校办公室网络化管理[J].办公室业务,2000(4).

[2]秦华.试论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的网络化[J].现代情报,2003(12).

[3]孙波玲.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学院办公室信息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3(13).

作者:赵晓波

办公室信息管理论文 篇2: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二级学院办公室是学校和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信息的重要集散地,承担着为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服务的重要职能。新时期面对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深入研究二级学院办公室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的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提高办公室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二级学院 办公室 信息管理

二级学院办公室作为高校的基层综合性办公机构,处于二级学院的中心枢纽位置,是学校和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信息的重要集散地,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桥梁作用,承担着为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服务的重要职能。因此,新时期面对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深入研究二级学院办公室如何不断加强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办公室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是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息是高校实现现代化管理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资源,对高校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信息工作的大力支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生数量迅速增长,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量和工作范围都大量增加,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汇聚的信息更是保罗万象,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也愈加突显。因此,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工作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为领导作好参谋作用。决策的基础是掌握有效的信息资源。二级学院的信息工作可以为二级学院战略性发展决策提供所需的关键性信息,使学院领导熟知校情、院情,捕捉学科发展新动态,发现学院新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在在领导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办公室一定要做好信息调查研究工作,收集掌握大量详实的基础信息,为学院领导的各类决定提供基础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二是提高基层工作服务水平。加强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及时掌握二级学院院情,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化解各类矛盾。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就能够不断提高办公室工作的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法,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管理与服务保障功能,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二级学院办公室成为了学院内外各种信息的聚集地和中转站。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只有做好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提炼工作,才能有助于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二、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信息是领导进行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加强信息工作管理,对于促进高校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化高校改革、确保高校稳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工作普遍面临以下问题:信息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信息工作队伍不健全,信息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1、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部分二级学院领导在实行管理和决策还主要依靠以往经验, 没有认识到信息工作在科学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和民主办学等方面的重要性,认为信息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二级学院信息工作的开展政策支持不够、人员安排欠少、指导关心欠缺、任务分配不多,严重影响了二级学院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

2、信息工作队伍建设不健全

由于缺乏重视,多数高校和二级学院均未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反而多为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兼任,其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同时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能力不足,业务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而且不少信息工作人员信息意识不强,缺乏对信息管理工作的必要认识。

3、信息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多数高校还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科学考核、奖惩、信息报送、人员培训、定期分析、重大信息失职责任追究等信息工作机制,信息工作还未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信息工作质量不高

作为学院的中枢,办公室工作人员收集的信息往往较多,但大多信息工作人员仅仅满足于就事论事,单纯、平面地反映学院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却不加分析或分析肤浅,对信息的加工、凝练太少,没有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由于信息工作的目标通常不确定,工作人员反映大多是学院教学、科研、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日常工作,没有抓住学院校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主要工作,导致信息的参考价值和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三、加强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的再认识

信息是管理的基础和保证,没有信息,科学管理就无从谈起。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信息传递的内容、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改变,信息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信息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同时还要认清信息工作飞速发展的客观现实,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对信息工作的有效管理,促进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

2、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队伍

要做好高校信息工作,一支数量充足、质量高的信息管理工作队伍必不可缺。因此,在选拔信息工作人员时,要注意遴选业务水平突出和工作作风优良的人员。同时还要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能够熟悉高校工作,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文字表达与综合分析能力等。要组织信息管理工作人员与同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汲取先进的信息管理工作经验。最后要强化对信息工作队伍的管理,完善队伍管理制度,能者上、庸者下,始终将优秀人才保留在队伍中。

3、完善信息管理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是信息工作的基础,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调整工作动态,有效地实行管理和服务。要建立健全灵敏高效的信息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信息机构、信息载体及其职责,明确学院内部信息工作分管负责人和信息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信息管理考核奖励机制,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科学的信息编写、报送、审核机制,确保信息的质量,建立信息、评比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信息开展情况,交流心得体会,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并将信息工作纳入岗位目标管理之中,使信息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4、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二级学院办公室信息工作必须突破旧的封闭体系,充分发掘社会信息资源,要积极整理、收集教育、经济、科技等其他方面的信息,特别是要分析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而增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竞争和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不断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朱娜.办公室信息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

[2] 朱盈.论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具体对策[J].科技风,2013(7).

[3] 陆梅芳.做好新时期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8(2).

作者:曾才彬

办公室信息管理论文 篇3: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问:请介绍一下印发《通知》的有关背景情况。

答:应急基础信息,主要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各类灾害事故信息,这些都是应急管理重要的基础资源,是做好灾害事故防范处置工作的重要支撑。目前,应急基础信息仍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行业企业分别掌握,导致出现监测空白和信息孤岛,不利于重大风险和隐患在线监测、超前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了《通知》,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各方应急基础信息资源,推进共享共用,实现对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各种类自然灾害风险和隐患的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控,全面提升监管执法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问:我们注意到,《通知》要求各地区、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开展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工作,请介绍一下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有关情况。

答: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是支撑应急管理工作的“智慧中枢”,通过感知网络,将安全生产领域、自然灾害防治领域基础数据、共享数据、感知数据接入、汇聚,形成全国应急管理数据资源池。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安全态势智能感知、风险隐患精准预警、突发事件分析研判、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全面提升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全业务链应用支撑能力。

问:《通知》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通知》主要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风险和隐患信息全面接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级分类建立安全生产领域覆盖所有行业和重点企业、以及自然灾害防治领域覆盖各灾种的风险和隐患信息数据库,并全部接入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

二是灾害事故信息限时报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的时限要求,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分级分类做好灾害事故信息报送工作。

三是应急基础信息统一发布管理。明确应急管理部建立健全应急基础信息发布制度,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及时发布传播应急基础信息,严格管理应急基础信息发布行为,严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未经授权擅自发布有关信息。

问:在《通知》执行方面,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分别承担哪些义务和责任?

答: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将应急基础信息接入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是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因此,各行业企业应当无条件按照政府监管部门要求接入信息,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实时监测数据、监控视频以及其他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等,同时,企业应当对接入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绝不允许弄虚作假、瞒报漏报,坚决避免出现安全生产监管的盲区死角。

另一方面,对政府部门来说,应当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依法履行对有关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指导企业将应急基础信息接入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是政府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重要支撑,应当打消“不愿接入”“不敢接入”“怕担责任”的顾虑,做到依法履职尽责。在接入信息的过程中,要做好与企业的协同配合,确保接入的信息真实有效,并在科学研判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及时提醒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隐患。同时,政府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安全,严防网络入侵和数据泄露,切实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受侵害。

问:《通知》印发后,将在哪些方面有效推动应急管理工作?

答: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统一管理应急基础信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通過全面接入风险和隐患信息,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分析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信息变化情况,查找潜在危险源,完善灾害事故趋势分析和应急预测模型,为应急管理提供前瞻性对策和措施建议。

二是通过限时报送灾害事故信息,完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开展对灾情态势、受灾群众疏散与安置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动态展示,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指挥网络,实现灾害事故应对统一指挥、多方联动、协同应对。

三是通过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统一管理,分级分类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风险和隐患监管体系,实现远程网上巡查和在线执法,建立新型应急管理监管机制,确保各地区、各行业、各重点企业的风险和隐患监管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问:有哪些措施确保《通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答: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由应急管理部负责牵头实施,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具体工作。

从总体来看,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把建立健全应急基础信息管理体系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并做好资金保障、任务落实等方面的协同配合。

具体来说,有三项保障措施。一是应急管理部按照分级属地的原则,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网上抽查巡查制度,对有关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以及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开展情况进行监督。

二是确保网络运行与信息数据安全。应急管理部保障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及运行过程的物理与环境安全、网络和设备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以及管理安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与使用制度,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采用日常监督、定期与不定期网上抽查相结合、单位自查与现场督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落实责任。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

安委办〔201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厅(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整合各方资源,推进信息共享共用,对强化灾害事故风险和隐患监管,提升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的规定,应急管理部将牵头规划建设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现就依托该平台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夯实工作基础

(一)构建一体化全覆盖的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应急管理部根据全国应急管理一盘棋一张网的要求,按照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方案,规划和建设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重大风险和隐患在线监测、超前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要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相关系统的基础上,将本地区、本部门掌握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灾害事故信息逐步接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安全可靠、覆盖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全部行业领域的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权限使用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协同做好灾害事故的防范处置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

二、实现风险和隐患信息的动态监测管理

(二)深入开展风险和隐患排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对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制定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清单;要督促企业建立经常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形成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要与企业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及时采集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和风险隐患清单等信息,监督企业提升履行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主体责任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巡查、评估制度,掌握自然灾害隐患底数,分级分类做好各种类自然灾害风险及综合风险的评估工作。

(三)加强风险和隐患的监测预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高起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提升重大风险智能监测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健全完善多种感知设备科学布局的先进物联网监测系统,有效管控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要加快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接入高危行业企业重点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数据,实现远程网上巡查和在线执法,监督企业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综合运用现场巡查、传感器监测、视频监测、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开展自然灾害隐患动态监测,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工作质量。

(四)建立统一完善的风险和隐患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督促指导企业全面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分级分类建立覆盖所有行业和重点企业以及各种类型自然灾害的风险和隐患信息数据库,并全部接入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应急管理部按照分级属地的原则,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抽查巡查制度,对有关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以及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开展情况进行监督。

三、强化灾害事故信息的报送管理

(五)动态监测灾害事故发生发展情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和接收预警警报信息,及时掌握灾害事故线索和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苗头性、趋势性、敏感性信息,强化分析研判,实现对灾害事故的动态监测,确保及时发现灾害事故并迅速开展处置。

(六)第一时间报送灾害事故信息。各地区、各有關部门、各行业企业要严格落实灾害事故信息报送主体责任,强化报送意识,分级分类做好信息报送工作。要在严格执行灾害事故信息报送有关规定的同时,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开展同步报送。要切实提升灾害事故现场图像信息报送能力,通过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及时报送灾害事故现场图像、遥感信息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七)建立完善灾害事故信息直报机制。应急管理部建立灾害事故信息直报机制,确保灾害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队伍和灾害信息员接到特别重大、重大及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灾害事故信息后,要及时通过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直接向应急管理部报送。应急管理部接报后,立即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视情通报相关部门和灾害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

四、深化应急基础信息的分析和应用

(八)提升应急智能预测预警水平。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分析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信息变化情况,查找潜在危险源,加强预测研判,提升以数据为支撑的应急智能预测预警水平;利用应急基础信息深化巨灾和复合型灾难研究,完善灾害事故趋势分析和应急预测模型,研判灾情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应急管理提供前瞻性对策和措施建议,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九)强化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灾害事故应对的资源调度和力量部署科学化,完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开展对灾情态势、受灾群众疏散与安置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动态展示,建立连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队伍、灾害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网络,实现统一指挥、多方联动、协同应对,有力保障应急指挥决策的科学高效。

(十)支撑构建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大力提升各类灾害事故风险和隐患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分级分类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风险和隐患监管体系,努力实现对灾害事故风险和隐患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管控,确保各地区、各行业、各重点企业的风险和隐患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五、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的统一发布管理

(十一)建立统一的应急基础信息发布制度。应急管理部建立健全应急基础信息发布制度,统筹应急基础信息发布工作。对接入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信息,按照预警级别、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发布。

(十二)及时发布传播应急基础信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与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社会媒体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等信息发布渠道的协调对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及时向社会发布应急基础信息,确保发布内容准确、传播渠道畅通。应急基础信息发布后,要加强对相关舆情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处置各类舆情事件,為应急管理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三)严格管理应急基础信息发布行为。应急管理部依托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强与外交、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民政、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铁路、水利、农业农村、广播电视等部门单位及军队有关单位的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交换,定期沟通会商,协调解决应急基础信息发布中的重要事项。严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未经授权擅自发布有关信息。

六、组织与保障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由应急管理部负责牵头实施,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具体工作。应急管理部抓好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做好资金保障、任务落实等方面的协同配合。要把建立健全应急基础信息管理体系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实施方案,防止出现监测空白和信息孤岛,确保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十五)确保网络运行与信息数据安全。应急管理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分级、分域建立安全保障系统,保障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及运行过程的物理与环境安全、网络和设备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以及管理安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与使用制度,采取措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被恶意篡改。信息的收集、报送单位要做好应急基础信息定密工作,并在数据采集、加工整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十六)建立健全监督考核责任制。应急管理部建立健全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监督考核工作责任制,采用日常监督、定期与不定期网上抽查相结合、单位自查与现场督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落实责任;建立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常态化评价机制,督促应急基础信息体系建设、数据系统统筹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落实,对履职不力的单位及人员依法依规问责。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

上一篇:北魏畜牧业发展论文下一篇:绿色农业机械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