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学会知恩、感恩。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论文 篇1:

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恩教育

思想品德课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一门学科,通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事件来让学生得到道德品质的提升。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中国又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对学生的德育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感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传承和弘扬的。感恩教育在现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值得关注的,在思想品德课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利用教材中的资源,结合实际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

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标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前学生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的偏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导致目前许多孩子并不懂得感恩,认为别人以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都是理所应当的,只懂得享受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关爱,并不知道如何付出和感恩。这样的社会现状是值得关注的,如果放任这样的社会现状不管的话,那么这些孩子的感恩意识就会逐渐减退,不利于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上,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逐渐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对帮助和关爱自己的人要懂得感恩。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在爱的阳光下”这一单元中,其中一个章节就是“家人的爱”,课本上讲到“平时都是爸爸妈妈陪着一起玩耍,生病的时候总是爸爸陪着去医院,总是爷爷送我去学校,奶奶给我讲故事”,这些都是每个学生在生活当中经历的事情,基本上在每个家庭中,家人都会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孩子,日积月累地为了孩子或是忙碌奔波或是辛勤付出,教师可以借此来让学生回顾一些自己的家人在生活中对自己都做过什么事情,讲述其中一两件比较感人的。通过学生的回忆和讲解,教师可以逐渐引出感恩的话题,让学生感觉到家人的不容易,要知道以感恩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家人,使学生形成感恩的意识。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感恩教育可以分主题来进行,在生活中学生需要感恩的对象有很多,教师可以分主题让学生学会对不同的人或事进行感恩;同时还能够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比如:在学习“在爱的阳光下”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感恩家人”的主题活动,首先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知道并牢记每一个家人的生日,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悄悄地准备一份生日的惊喜,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生日贺卡或者是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可以的,让家人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在平时父母累的时候,可以给爸爸妈妈洗洗脚,虽然小学生年龄还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是很多,但是像这样比较简单又能够给家人带来温暖的事情是值得鼓励的,让学生逐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家人。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感恩教师”的活动,将自己的时间以及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都是细心地呵护,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人成才。因此学生也应该看到教师的付出,以感恩的心来对待教师,可以在教师节的时候给教师送上自己制作的贺卡或者是道一声节日的祝福,这些都是感恩的行为,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形成这种感恩的意识。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感恩教育的渗透固然主要,更重要的还是要贯彻落实,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将感恩落实到社会生活当中去,真正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感恩是一种情感活动,需要学生实际参与,真正感受,从一些小的事件中来体会和感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生活当中去,让学生自己寻找感恩的对象,这样才能够彻底贯彻落实感恩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从最直观的马路上开始观察,整洁的道路、整齐的草坪给人舒服的感觉,人们现在拥有的这样干净整洁的都市环境都是环卫工人的功劳,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只是为了给人们创造出干净整洁的环境。学生看到马路上的环卫工人之后也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再加上在教材中学过“我们的生活需要谁”“叔叔阿姨辛苦了”等内容,学生会对我们现在拥有的环境感恩,对这些辛苦劳作的叔叔阿姨也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此更加热爱生活环境。还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公益活动的性质和目的,让学生了解到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公益活动能够帮助他们,让学生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浓浓爱意,同时感恩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当中,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凝聚力,这样的活动也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加感恩社会,也想要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别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感恩教育,彻底落实课堂中渗透的感恩教育,让学生领会并学会感恩。

感恩是人的一种思想品质,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要渗透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感恩的意识,还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感恩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切实提高道德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

作者:胡晓霞

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论文 篇2: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摘要】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学会知恩、感恩。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感恩教育 思想品德 做法

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而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呢?

一、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学会感恩。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爱在屋檐下》、《老师伴我成长》等内容,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二、创设情景,加深学生对感恩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创设情景,通过一些感恩的故事、歌曲、影视情节等,鼓励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让学生受到感恩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感恩父母”的教育中,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以下两个故事。故事一:年轻母亲舍身救儿。2004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我的全部。”故事二:受助不感恩,取消受助资格。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2007年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通过对比,学生发言积极,从“年轻母亲舍身救儿”这个感人的事迹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从“受助不感恩,取消受助资格”事例中明白了:学会感恩,本质上就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做出回应,做出回报,而不是漠视,而不是淡然处之。通过情景,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创造机会,化感恩之心为感恩行动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并养成习惯。其实感恩不需要感天动地,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在节假日,亲手做些小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以表感谢之心,这也是学会感恩的一实际做法。每天要学生自问: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態,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初中生年龄较小,还处于他律水平,强化和模仿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所以榜样示范作用尤其重要。因此,作为教师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比如当学生帮助你时要及时说谢谢,当面对家长时要尊敬家长;对年长的教师要非常的尊重,经常对这些教师嘘寒问暖等。学生长期的耳闻目染,很自然的就效仿起来了,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时,感恩教育还需要尊重学生。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接受感恩教育。

总之,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知道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让我们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相信总有一天,一朵朵绚丽的心灵之花会在“阳光”下欣然开放。

作者:于福文

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论文 篇3: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探究

摘要:教育不仅限于对知识部分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怎样做人,现阶段会有一部分初中生缺乏感恩意识,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身边的人或事物缺少感恩的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感恩教育

引言

感恩是善的行为,是优良的品德,是道德素质中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学会了感恩,才能使中学生成为一个延续传统美德的好少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道德素质合格的中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社会,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应心存感恩,并时时感恩,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道德合格的接班人。

一、初中思想品德开展感恩教育意义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中有丰富的资源和信息,但其中也存在腐朽思想和不良的信息,这对于辨别能力不强的初中生而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师、朋友、同学给予自己的帮助,摆脱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知恩、识恩,然后通过行动感恩、报恩。感恩教育会对初中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意识形成后会引导学生行动,当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责任意识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感恩教育会让学生知道如何与父母、老师、朋友相处,培养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新时代品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探究

2.1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观念

中学在开展感恩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使学生的素质发展,健全人格,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的人格、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模式。学校和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转变之前的应试教育思想,不再对学习成绩非常的重视,而是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具体教学标准和要求、教育理念等,从创新型的角度考虑问题,创建相应的感恩教育实践操作模式,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提升整体的德育教育水平。为了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感恩教育工作模式,在实际教学期间应该注重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在日常的教育领域中积极执行、开展相关的探讨活动、交流活动与调研活动,明确教师的基本责任,在重点开展智育工作的同时有效执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充分发挥教师在感恩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优势。

2.2循循善诱,做好引导工作

感恩的本意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的态度,并在以后当别人遇到困难有需求时竭尽所能去回报,此外,感恩属于思想里的潜在意识,是做人的基础原则。在对初中班集体进行管理期间,班主任老师需要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让初中生善于发觉实际生活中的美好,同时感受眼前的幸福生活,从而对世界、对给予自己幸福美好生活的人怀揣着感恩之情。例如,可以把学生父母上学时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当下的学习环境做个对比,学生通过对比能感受到当前改变的学习条件,从而感受到父母上学时的不容易,同时体恤父母昔日里付出的辛苦,以感恩的态度去感激父母给自己创造的美好生活,这会使初中生更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怀有感恩的心,便会让别人得到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不信者或绝处求生的人们感到爱,而且不求回报。怀有感恩的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2.3借助感恩故事,塑造感恩之心

當前的初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家长经常会过于溺爱孩子,这使得现在的初中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所以,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尤为重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感恩的故事和例子,使学生对感恩概念更具象化,从而实现让学生学会知恩到感恩,最后到报恩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内容时,我们以“我与父母交朋友”为例,在课上为学生讲解了古诗《游子吟》的创作故事,诗人孟郊在临行前的深夜,发现自己的母亲仍然在为自己缝制出行的衣物。引导学生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从而联想到自己,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爱护之心,由此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与此相关的感恩故事还有很多,有关于朋友的,还有关于师恩的,如“涌泉相报”“程门立雪”等成语故事,使学生对教师教诲之恩和朋友帮助之恩有所了解,从多个方面入手,塑造学生的感恩之心。

2.4着眼于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感恩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感恩意识与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密切的联系。当前,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的溺爱。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将注意力放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上,而忽视孩子的德育,这也正是学校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常会效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因此家长应重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如说话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等。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孩子的感恩意识。而学校内的德育,会促使学生形成感恩意识,让学生将感恩之情融入到实际的行动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更是人们要遵循的道德准则,感恩之心会使人更谦逊,使社会中自私自利的现象逐渐消失。由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开展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借助感恩故事,塑造学生感恩之心,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潘月洪.试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4):149.

[2]李英瑞.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感恩教育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3]田彦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中),2016(12):230.

作者:李自英

上一篇:中学思政教学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施工放样程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