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论文

2022-04-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教育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论文 篇1: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方法

摘 要: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评价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新课题,初中政治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课程评价尤其是学习评价的策略和措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而努力,让初中政治课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初中阶段 思想品德课 评价方法

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热情,而且有利于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目标。本文试就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评价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评价取向的发展性

首先,与传统评价相比,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尽管传统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它是以牺牲、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代价,忽视了学生的丰富多彩的差异,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多地重视考试的成绩。事实上,一个学生思想品德考试成绩的高低是否代表了其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答案是否定的。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殊性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树立评价的人本思想,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其次,新课标在关注学生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实质上是重在学生发展的评价。《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终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证明学生课程的达成度,从而区分优劣,它侧重于横向的比较,评价结果指向学生的“过去”;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诊断、改变、激励”来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它侧重于纵向的比较。评价结果指向学生的“未来”,是为了学生明天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及全面和谐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尽量把《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体现新课标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综合性。我们要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素养的培养。同时,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其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张扬。教师显然不能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而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多元的、全面的、综合的指标来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要使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的结果,在评价主体上,就要改变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做法,重视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一)要凸现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意识。新课标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生活自立、集体活动、同伴互助、师生交往及学习观念、态度习惯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效果等,都可以而且应该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二)要加强学生间的同伴互评。有研究表明,成长中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十分重视自身在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及同伴的评价。另一方面,初中生毕竟比较单纯,真诚,只要适当引导,同伴的评价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相对客观公正。所以,要重视学生间的同伴互评,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及任务的不同而采用课代表评价、小组学生及组长评价等方式。

(三)要拓展学习评价的方法。要使家长及社会人士的评价主体逐步体现和彰显,家长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家庭生活及参与家庭活动的表现,社会人士主要是评价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或社会实践的表现。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评价方式上,要彻底改变以往由考试“一锤定音”的做法,将评价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将书面考试成绩、开放性考试成绩及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行为表现、家长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使教学与评价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

(一)观察。教师要在自然的状态下,将学生在日常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生活中的多种表现作为主要内容,加以观察并记录下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及行为表现,捕捉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外显行为,作出积极的反馈,通过看、听、走访、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性指导。

(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基本出发点是根据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关注学生品德知识的积累,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三)进行考试改革。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发挥全面考查的导向作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三个方面:内容全面活泼,考查栏目要多样,考查的方式要灵活。既有辩论、情景测验等,又有纸笔测验,纸笔测验又可设A、B卷,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允许不及格的学生补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民.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价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孟波.发展性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彭红云

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论文 篇2: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教育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按这一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评价应从多元、发展的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变革。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改革情况的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

1.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

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注重学生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能及时全面地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既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也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提高判定是非的能力。同时,利用成长记录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并通过成长记录让学生提高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2.注重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

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小组活动,需要在合作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学生品行需要综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环境中的表现才更准确。因此,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符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成长记录袋方式不太完善,使用起来困难

目前使用的成长记录袋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成长记录没有很好地与学科相结合。那些纷乱的资料由于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无法清晰地反映学生一个阶段在某个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丧失了成长记录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另外,成长记录中生硬套用了多主体评价,由于评价目标不明确,一些成长记录中,学生给自己的评价连续几次都是“我要好好学习”,同学的评价也多是空洞的语言。同时,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单一,只是简单地收集,没有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克服这些问题,建立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成长手册,才能清楚地反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整体情况。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计划、反映成长变化的资料、对所学内容的自我反省等。如七年级上册课本包括“笑迎新生活”,帮助学生度过小升初转折点,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认识自我”让学生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学会如何度过青春期和建立正当的男女同学关系;“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让学生了解身边存在很多诱惑,必须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手册时,就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开学初,让学生将自己走进新学校新班级的感受通过绘画、文字、歌曲等方式表达出来,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保存在成长手册中;开学一个月左右,让学生重新审视这个新环境下自己有哪些变化,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自我评价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当然这个评价应包含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同时结合课上所学内容制定改进的方案。教师结合对学生高雅情趣的培养,可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情趣创造机会,有摄影爱好的同学可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喜欢养花的学生可带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可以现场表演等等,让学生给自己的成长手册记下光辉的一笔;本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学生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完成,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在家庭或社区进行的活动由家长和居委会进行评价,这样的成长手册更具有学科特点,目标明确,有针对性,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科学。

在实践过程中,总用一种方式简单将这些过程记录下来,既零乱也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评价效果也不佳。我在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指导学生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制作简单的网页,将成果收藏在网页中,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将自己的园地装扮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并努力在各个方面创造佳绩使自己的网页更加充实。在学期末,我们组织了一次展览,并在班内选出三名最好的学生参加年级的展览。所以,只有不断改变记录袋的形式,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督促学生经常反思自己,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师能够更加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个学生。

2.评价激励的导向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许多教师的激励流于形式。例如,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除了给学生优、良以外,还要盖上相应的图章,“优”对应的是“太棒了”,“良”对应的是“有进步”。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一个学生上次的作业是“优”,这次变成“良”,难道也是“有进步”?

激励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背景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比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解决问题等方面应进行分层次训练,根据训练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用肯定、激励、赞赏的语言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注意状态、参与状态等方面观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满足、成功、喜悦等的感受,使学生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问题仍处于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实践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把握好评价的方向和原则,就会使学习评价方式不断完善。

作者:曹苏坤

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论文 篇3: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科学运用学习评价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起到奠基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制约了德育主导渠道功能的发挥,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建构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已成为思品教师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科学;运用;学习评价

为了探索建立和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评价制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革试验。这里就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浅见,就教于同行。

1    改革思想品德课考核方法的必要性

首先,考核方法的改革是思想品德课弦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既要考查学习结果,也要考查学习过程;既要考查知识和能力,也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要把学生前后的成绩联系起来;要把学生的考查成绩同其努力程度联系起来;要把认知同行为联系起来,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评估,不仅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而且可以发挥评估的教育性。

其次,考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所以,考核方法要能够从多方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再次,考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考核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努力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而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利于使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2     实施“综合评估”考核方法的具体步骤

2.1   制定“综合评估”考核目标的内容

国家教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它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它的教育目标必须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因此,思想品德课考核目标的内容,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统一。在制定考核目标的具体内容中,通常把知识考核目标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

2.2   确立“综合评估”考核目标的原则

第一,方向性原则。即在收集、筛选、确定评估指标时,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要求,更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我们把知识、能力、觉悟的比例分别定为50%、40%、10%。

第二,激励性原则。在“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时,利用评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对学生持有较高的评价和期望,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积极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读议小组的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师生共同民主评议的方法,最后评定学生的成绩。

第三,可行性原则。确立的评估指标与方法,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使多数学生能接受,要使学生,教师容易掌握、容易操作、运用简便、不要繁琐,才有推广的实用价值。在确立知识,能力,觉悟3个项目中分别确立各自的评估因素,并分别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例如,知识方面,评估因素有预习、复习、课堂提问、独立作业、期末口试、笔试等进行综合评估。能力方面,评估因素有五分钟演讲,论辩会,社会实践与撰写调查报告、小评论、小论文等形式综合评估。觉悟方面,评估因素有课堂学习的态度,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关心时政的态度,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估。

2.3  “综合评估”考核方法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对评估人员的建议。“综合评估”每学年有两次诊 断性和形成性评估,每次评估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三个方面。所以,对评估人员须统一以下几项要求:(1)评估前认真学习、掌握评估标准。(2)评估中逐项评定,由低到高选定分值。(3)评估原则客观真实,尽量避免人为偏差。第二,对教师工作要求的建议。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习惯以考试分数来评估学生,不注意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综合评估”对教师工作要求高,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转变。第三,对学校领导的建议。作为学校领导,不应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师业务水平的唯一指标。要结合教师、学生等方面的指标来进行考核。同时要注意到“综合评估”考核方法的研究,会给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特别是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考察等给教师增加一定负担。

3    “综合评估”考核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能较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综合评估”对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个项目中八个方面评估因素作了探索。把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道德修养表现作量化评估后再与口试、笔试成绩一起按不同权重构成学习成绩总的评定。这样可减少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学得真才实学,改变为分数而学的心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其次,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实践研究反馈显示,学生赞同“综合评估”考核方法的占94.6%,学生深有体会说“我们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的尝试,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社会实践,扩展了视野,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主体参与思想的升华和参与能力的提高。

再次,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能力。实践表明,在认知领域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系统整理教材内容,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在操作领域中,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 知识剖析许多社会实际问题和国内外重大事件,从而培养了广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了他们行为的自控能力。在情意领域中,主要通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评价,使广大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从而引起态度上的变化。

(责任编辑  舒末蓝)

作者:陈光耀

上一篇:领导者培训方法探讨论文下一篇:物权法平等保护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