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当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对优化社会医疗总体水平、强化公众安全健康观念与提高其疾病预防管控意识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医疗卫生机构的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其进行有序工作的关键保障,是确保医疗机构能否正常发挥基层服务功能的重要推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1:

如何完善医院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院资产的来源范围不断扩大,新的资产来源结构中知识型资产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往来越来越复杂,使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切实做到加强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主要从强化医院预算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努力控制成本,达到增收减支的目的。因此,完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财务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完善;医院;财务管理

一、强化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规定》,医疗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要通过建立健全收入控制制度、支出管理制度、预算分析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票据管理,监督各项收入,合理安排预算,认真执行预算,设定归口分级管理模式来加强预算的控制力度,做到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同时对预算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以利于医院的收支平衡,使预算管理控制切实发挥作用。

(一)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提高货币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回避财务风险。医院是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又是独立经济核算经营实体。保有一定量的流动资金,保证自有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医院正常经营的基础,是对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经济保障。部分医院财政资金管理不到位、监控不力、使用效率低下等状况,蕴涵着严重的财务风险,最终导致经营混乱,难以维系,所以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加强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首先,必须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坚持 “一支笔”制度,保证所有资金统一安排,统一调度,收支分开,杜绝以支抵收现象,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全面的会计信息,制定合理的资金收支计划;其次,要根据医院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合理的流动资金最高需要量和最低需要量,使医院的货币资金量始终保持一定弹性界限内,增强抵御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医院的各项收入一般是即付结算的,所以应尽可能减少各类应收款项的发生,并及时清理已发生的应收款项,提高资金的回笼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医院货币资金的安全;最后,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定配备会计人员,遵循不可兼容岗位的要求,对各个资金流入、流出的渠道,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规范会计行为,达到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

(二)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应从满足医院发展战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扩大服务功能、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医疗任务、技术条件、医院特色等充分论证购置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时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防止盲目购置、重复投资。由于大型设备占用资金多、周转时间长、变现能力差、投资风险大,因此对有关大型设备的效益要进行追踪评价,为医院今后预算编制、投资流向及大型设备购建提供依据和经验。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首先要加强项目决策控制。财务人员要参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工作。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必须提交单位最高管理层实行集体决策,由财务部门根据年度预算控制投资金额;同时,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防止个人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其次建立由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管理、执行部门组成的招投标委员会,加强对招投标管理控制,重点审核招标文件中投标人资格的财务标准和投标报价等内容。财务部门还必须对潜在投标人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查,审核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的标底,参与评标和议标。再次要加强竣工决算控制。《规定》要求“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不得办理资产验收和移交。”单位应当及时组织财务部门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结算书进行审核,以审定的金额作为结算工程款的依据编制竣工决算,如实反映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及时组织决算审计,对建设成本、交付使用财产、结余资金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会计人员要参与对预算及决算分析的考评,分析执行情况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提高会计队伍素质

医院的蓬勃发展需要有一支强大的队伍做后盾。财务管理的创新,最终要通过人的素质来实现,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是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不单单只是一个“核算型”人才,应该是一个知识面广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知识型的人才。

首先,优化财会人员配置,按能力竞争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才尽所能,充分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力资源配置达到优化。并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及时了解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动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

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将财务管理工作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加强财务人员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促使其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二是要做到修身养性,不弄虚作假,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政策。

再次,职责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岗位责任主要指医院在合理的组织结构基础上,将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再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并赋予各个岗位以相应的任务、权限和责任。对岗位责任的设置应贯彻相互牵制的原则,对不相容的职务实行分离,使不同的岗位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控制的关系,这是内部控制的一般原则。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

(一)健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医院应实行严格的职务分工;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

1.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发生开支业务时,设立多级审核签字机制, 按支出金额由部门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先在规定的财务报销单据上签字,然后由财务科科长审核,如超过规定金额需经主管财务院长和院长审批。大额费用支出项目必须申请院办公会研究决定。这样层层把关, 逐级监督,可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金额,避免漏洞的发生。

2.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对医疗服务收费收据、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向银行购领的银行结算空白支票, 以及院内印制使用的票据等,医院所有票据的购领、印刷、保管、缴销、管理,统一归财务科管理。财务科必须按有关票据管理规定进行印刷、购领、使用、保管。尤其要加强支票的管理,坚决贯彻支票与银行预留印签分管的原则,银行支票和预留印签交由不同的财务岗位人员分管。

3.业务记录控制。业务记录控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可靠。主要内容有:(1)原始凭证必须经过专人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方能作为会计记录的原始依据。(2)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一致,所有的记账凭证应附有原始凭证。(3)凭证必须连续编号,按序使用。(4)建立完善的凭证传递程序。(5)业务经办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签名盖章。对完成的经济业务必须定期进行复核,复核重点是:(1)发票、收据的购入、领用,存根的收回要认真核对。(2)收款人员的缴款单日期与银行进账单及银行收讫章实际日期核对。(3)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及时核对。(4)应收应付款要建立明细账,及时清理核对。(5)住院病人预收款总账与病人明细账核对。(6)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和日记账及时核对。(7)库存材料总账与明细账定期核对。

4.强化医院收费管理

医院的收费部门由财务科、门诊挂号、收费处、住院收费处四个部门组成,医疗服务与药品销售收入由挂号、门诊与住院收费处开具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医疗专用收费收据, 医院票据纳入医院统一核算, 除财务人员外其他科室任何人员都不得领用收款收据。除医院的收费部门外,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向病人和单位直接收取任何费用。各相关科室应在科室核算联上加盖“已做检查”或“已做治疗”和“已发药”等戳记。加强对“退费”的管理。票据管理员对退费票据要逐张进行审查、核对,检查三联的号码、金额是否齐全、一致,退费理由、领导签字、相关科室的证明是否齐全等。退费应办理如下手续:(1)门诊挂号收费和住院收费发生退费、作废及跳号发票时,如是病人原因造成的,在一式三联齐全的前提下将病人的身份证号码记录在退费或作废发票背面。(2)收费员操作不当或电脑故障造成的,在一式三联齐全的前提下在发票背面写明原因,必要时由信息中心出具证明。若隔日退费因缺少科室核算联只剩报销联和存根联时,如是药物过敏需由医生签名、医务科证明,如是因检查或治疗仪器故障造成的由相关科室负责人出具证明。(3)以上都需由经办人在发票背面签名交收费处负责人登记、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退费、作废手续,经办人将重开发票的科室核算联与全额退费发票附在一起连同收款日报表交财务,退费或作废发票连同收款日报表交财务科。

四、努力控制成本,达到增收减支的目的

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其目的是要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减少浪费、降低费用,从而增加结余提高医院的经营绩效。开展成本核算最关键的就是要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成本观念。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制定定额成本、实行成本费用包干制,对节约有奖、超支罚款等措施,最终使医院整体增收节支,提高经营绩效。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成本核算。首先,医院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制订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规范核算单位的收入、费用项目和收支范围,健全责任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等。其次,在医院内部应全面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单位成本核算,为医院经营构建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优势。再次,医院要在深化、细化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二)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成本管理:1.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是医疗服务活动的主体,医院应当重视知识、技术、管理等软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2.材料成本管理,卫生材料、药品等流动资产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为此,医院应努力降低采购成本。一是对大批量的卫生材料、药品等要实行招标采购、比价采购等科学采购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三是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管理,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3.设备成本管理,一方面,增添、更新大型设备时必须进行医疗市场的调研,提交可行性论证方案,并将设备折旧纳入科室成本核算;另一方面,要重视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检查设备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4.其他费用管理临床科室、医技部门消耗的水、电、气等由于内容复杂、涉及人员面广,是成本管理的难点,应尽量安装分表准确统计;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等由财务部门统计,纳入科室成本;对行政部门的费用采用零基预算管理方法,采用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加强成本控制。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市场经济中、国内外优良的管理经验,重视财务信息在管理中的应用,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医疗界才能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薛宗峰.浅析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3月.

[2]王娟.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

[3]李鸣洲.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长沙市中医医院)

作者:张云平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摘 要:当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对优化社会医疗总体水平、强化公众安全健康观念与提高其疾病预防管控意识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医疗卫生机构的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其进行有序工作的关键保障,是确保医疗机构能否正常发挥基层服务功能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根据当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运行情况,对其固定资产问题进行了逐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优化措施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稳步上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对社会医疗安全工作运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上升,基层医疗面临着更多挑战,这需要我国医疗体制不断优化革新,以推动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其中,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是整个改革创新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以下将对其中问题作出简要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有效发挥其服务功能的物质性保障,对优化卫生服务环境有着积极影响。科学的固定资产管控工作可将医疗机构的相关设备的功能发挥最大化,提高其患者治疗水平与整体机构运行效率,从根本上建立起公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度信任,进而为医疗机构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然而作为国有事业型单位,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重视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机构运行时经济效益的获取,对公共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制度性管理,未从内部控制层面进行固定资产分配;同时,相关管理部门未给予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足够重视与尊重,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下降,直接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与重视度[1]。进而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氛围懒散无序,管理控制工作效率低下。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专业人员缺乏

受到上述问题影响,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相关工作都是由医疗机构后勤或药物部门负责,且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专业的资产管理意识与管理知识,使其应对资产问题时,不能做到全方位思考,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此,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极易出现权责不清、管理不当、非专业性工作人员管理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等问题;此外,某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周期性核查检测,针对一些突发性问题也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如此,极易出现资产账目不清、账目与实际不合、资产闲置或丢失等问题;同时,多数机构缺乏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定时培训,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业务能力较低,实际工作有效性欠缺,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水平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有待强化

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高效有序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可为其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与制度支持。然而,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制度欠缺,严重影响其正常服务工作运行。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采购审核批准体制不健全,相关部门人员在实施资产采购工作时,未事先完成详尽的市场采购调查,导致预算数据与市场现状不符,采购工作脱离实际,造成资金浪费;同时,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环境较差,设备性能不高,不能满足医疗机构正常的服务工作需求。其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缺乏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购工作后未能对其进行有效管控,针对采购资产的维护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加大了各医疗设备仪器的损耗程度,极大地减少了各设备仪器使用期限,进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造成了负面影响;再次,部门机构缺乏固定资产管控监测部门,使其在规范与制约资产使用工作与资产管理审查时无法对各类违规行为作出及时有效的警告与改正处理,导致了仪器损耗甚至丢失等现象,加大了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的经济损失。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问题的相应对策分析

上述问题属于当下我国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相关领导部门应对各机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调查,结合事业单位与市场运营趋势,做出相应对策。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控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处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进程时期,相关政府部门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政策支持与日递增,相应的资金资源投入也逐年增加,这使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逐步增多,相应的固定资产数额也愈来愈多,因此,针对更加科学有效的医疗机构资产管理制度的需求不容忽视。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层,其应从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入手,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财会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发挥实际作用。对此,首先相关部门应强化原有政策支持力度,从政策方面给予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专业的制度支持,保障固定资产的科学分配与高效运营。其次,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各个基层机构的改革积极性。针对一些管理工作成效卓著的医疗机构,相关政府应对其进行高度奖励,使其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模范代表,带动片区内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积极氛围。再次,科学的内部管理责任体制应得到有效构建,这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相互明确彼此职责,做到权责明晰,杜绝任何可以逃脱责任的漏洞,如此才可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的高效有序,进而提高整个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水平。

(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不同于市场企业对当下经济市场走向的敏感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事业单位,在重视社会公共服务的本质功能发挥之余,很少有基层医疗机构对财务信息拥有足够敏感。对此,相关领导部门应积极引进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其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在机构内部举行周期性专业素质培训,发展起市场敏感度,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与已出现问题,并做出及时反馈与解决措施。面对新的时代环境,基层医疗机构应更加重视财会部门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其工作能力与工作理念与时俱进,并在不断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业务能力的提高,使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促进机构内固定资产的科学运用。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需要优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确保其工作内容的完整性与流程的有序性。反之,有执行隐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仅会给财会工作人员错误的工作指示,还会使整个财会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陷入无秩序运行状况,严重者将造成公共资产破损或丢失等情况。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运行情况,其制度制定需从机构实际需求出发,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批量性检查核算,重建资产信息库,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完整有效的数据,使决策者能够在具有高参考性信息的环境里制定出切乎实际满足需求的资金管控制度。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资产采购时,足够的市场调查研究与信息核算监测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能保障采购资产的有效性与可用性,减少公共资源的大范围浪费,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增价值,反作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驱动性作用,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意识层面对固定资产管理忽视的问题,同时制定科学制度以保障足够的专业人才,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业务有序进行,从管理层面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封锦燕.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18):117-117.

[2]郭俊武.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11):72-73.

[3]温娅.事業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 000(015):P.217-217.

作者:刘俊莹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3:

设备投放评估及账务处理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医疗器械行业开展设备投放业务逐步增多。在市场开拓的同时也给公司的财务核算及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对设备投放的几种财务处理方法进行优劣分析的基础上,对设备投放业务的项目评估方法及现金流进行探讨和关注。

关键词:设备投放;账务处理方法;项目评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打开销售局面,医疗器械行业普遍存在着免费投放设备,然后签订几年的耗材合同,通过约定月度最低耗材使用量来达到回收设备款并获得经济利益的现象。针对这类业务,目前普遍存在着几种财务处理方法。

1投放的设备作为存货管理

设备投放在医疗单位,虽然在合同中未作明确说明合作期满后归医疗单位所有,但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所有权归医疗单位所有。由于在合作期内,设备的所有权仍归企业所有,因此企业作为存货进行管理较为常见。在合作期满后一次性做销售处理或在设备投放时即做销售处理。

这种处理模式的优点在于简单;缺点在于合作期满一次性做销售,会造成前期存货价值虚增,而投放时即做销售又使企业的应收账款过大,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成本与收入不配比,前期利润偏高,企业需交纳较多的所得税,带来资金的压力。企业利润水平反映不准确,财务分析有一定程度的失真。

2投放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设备投放在医疗单位,虽然所有权并未转移,但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损耗,价值不断降低,而企业作为存货管理无法体现设备的损耗。作为固定资产,通过每月计提折旧与当月的收入进行配比,可以体现企业真实的利润水平。

优点是通过折旧分期摊销成本,使收入成本费用进行配比,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的销售经营状况;缺点是投放的设备是否可以作为固定资产,需要税务部门的认可,其直接制约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3按公允价值比例分配确认设备及耗材销售收入,分期结转设备和耗材的成本

企业将设备免费投放是手段,目的是通过耗材收回设备成本,并获取经济利益。对于需方来说是一种分期付款的行为,缓解了大额资金支付的压力。而企业不仅销售了设备,同时锁定了耗材的销售。每月的耗材收入同时弥补设备价款和耗材的成本。按公允价值比例分期确认收入,结转设备成本,可以反映真实的毛利率。

假设A医疗器械公司与X医疗单位达成合作协议,A公司免费投放价值427560元的设备一台,约定X单位每月耗材使用量为5万元,合同期为5年。该设备的市场参考成交价为96万元。假设该耗材的毛利率为每月耗材使用额的50%(不考虑相关税费):

(1)每月5万耗材收入,60个月即300万元。

按公允价值分配收入:

设备收入=96/300万=32%,

耗材收入=(300-96)/300=68%,

则每月设备收入为16000元,耗材收入为34000元。

(2)每月摊销设备款为427560/60个月=7126元,

每月耗材成本为50000*0.5=25000元。

(3)该合同项下毛利率为(50000-32126)/50000=35.75%,

其中:设备的毛利率为(16000-7126)/16000=55.46%,

耗材的毛利率为(34000-25000)/34000=26.47%。

(4)假设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则毛利率为(50000-25000)/50000=50%,虽然通过计提折旧可以体现真实的利润水平,但是不能体现真实的产品毛利率,会给经营决策者带来误导。

这种处理的优点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合同项下的毛利水平,有利于进行专项财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果需方未能如约履行每月的耗材使用量,则从财务数据可以直接体现毛利水平的降低,可以及时督促销售人员及时跟进与维护。避免导致盲目乐观,而合同执行不理想所带给企业的经济损失。

4项目评估

在设备投放的财务核算方法上,各个企业因自身经济业务的标的大小、业务量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不论采取何种核算方法,在合同签订前,企业应当对该合同项目进行评估,做到事前测算,事中监控,事后总结。事前即测算投资回收期,事中即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监控合同的执行情况。事后即合同期满,对合同的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进行总结,进行差异分析。

(1)回收期。

借用本量利模型Y=(p-b)x-a,假设Y=0,

则x=a/(p-b)=427535/(50000-25000)=17.1。

即回收期为17.1个月。在回收期后企业该项目才开始真正盈利。因此确保前17个月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尤为重要,销售人员应紧密关注试剂的使用量。

但是,回收期是单纯从现金角度弥补投资金额所需要的时间,并未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由于机会成本的关系,未来获得的现金价值要少于当前的现金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金进行折现。假设企业投放的设备如果在当期全额收回现金,且有其他项目进行投资,可以获得20%的回报,即折现率为20%。折现现金流如下:

也就是说,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该合同项下的回收期为22个月,比不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的回收期延长了5个月。

(2)在日常经营中,应收账款是不可避免的。在分析折现现金流时要考虑应收账款的账期。假设上例中X单位次月回款,即账期为30天,则折现现金流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未来的等值现金流入在现在的时点上价值越来越小,因此在耗材的耗用量上可以采取分段式,如总量保持不变,前期投放量大一些,逐年递减并最终维持在一个水平。这样有利于企业缩短回收期,减少风险。

(3)企業应当考虑各种销售费用及各种隐性成本,测算该项目的利润率。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在选取适合自身业务情况的核算办法外,应当设置设备投放备查簿,登记该合同项下设备及耗材的收入、成本等,关注该类业务的项目管理指标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英)辛纳蒙(Cinnamon,R.),拉森(Larsen,B.H.)著,林珏译.公司财务管理要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许燕杰

上一篇:学生作文教学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