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2024-04-22

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精选8篇)

篇1: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多样化,这些因素不仅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变得复杂,而且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风险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管理的时候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失误导致出现问题。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免遭损失,应当针对这一系列情况实施定向的管理措施。我们国家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避免很多错误的发生,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多样化,这些因素不仅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变得复杂,而且容易导致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风险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管理的时候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由于失误导致出现问题。这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应当针对这一系列情况实施定向管理措施。我们国家通知数字化信息系统进行行政事业新时代国有资产管理,计算机强大的灵气处理能力避免了很多错误的发生,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1.行政管理单位国有资产研究现状

1.1资产产权关系不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开展,部分资产开始从从非经营资产转变为经营资产,这种经营性质质飞跃的同时,需要明确产权关系,明确国有资产所有者与行政单位使用者及占有者与资产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利益、责任等关系。

1.2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率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手段配置低、管理不细致,这都归咎于管理标准未被严格执行,才导致近年来国有资产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中央各个部门之间、中央与各个省级之间、各个行政单位之间资产分配不公等问题的产生。有的部门舍得添加新的设备,却对旧设备舍不得钱维修和保护,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1.3体制不顺导致管理不规范

由于有些行政事业管理单位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有多个部门共同行使,导致了出资人代表不统一,管事、管人、管资产等相互脱节。

1.4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

购置的资产未计入固定资产,或将或将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不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置不完整或没有设置明细账的现象十分普遍,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单位资产家底不清。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缺乏进一步认识

我国经济体系中,备受重视的是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营性国有资产,而忽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落后于国有企业又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2.2管理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从形成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机制,在资产配置与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政预算约束软化问题,缺少刚性制约机制;没有公正的约束力来统一配置标准进行约束,各部门单位的资金渠道多样化不能统一,从而缺少协调性和透明度。在资产配置处理方面,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理及途经,盲目性较大,导致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2.3业绩评价体系不健全

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始终放眼于经营性国有资产,但是国内却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针对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不以盈利为目,因此很难量化,并且购置经费由财政拨付,导致绩效和主动性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缺乏也是在所难免的。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3.1开展资产清查

行政管理单位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量,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助于合理规范的安排部门之间的资金预算、从而促进收入的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先机条件。

3.2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

当国有资产通过财政划拨转移到事业单位以后,工作人员要准确入账,避免账外账;另外,将国有资产划分给不同的部门,明确各个部门应该负担的国有资产,明确责任,避免发生资产损失时,无法确定责任人,最终损失的还是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利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3建立科学和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理机制

对于行政机关的超过配置标准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闲置没有效利用,需要重新分配以起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建立统一的调剂制度对分配进行调配。除此之外还需要把市场机制引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来,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闲置资产的重新分配并得到有效的利用,还需要将闲置资产投资后的盈利也要收缴到财政,所以要完善资产报废制度。

3.4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为了应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现的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只有通过严格、强力度的监督,才能更少的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要坚持做到单位内部审核监督与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社会监督相辅助,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善后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和监管。明确行政管理中的角色及其职责,行政官员各司其职,互不干预但又互相监管,从而使行政事业有条不紊的进行。

3.5构建管理信息网络

构建属于其自己的资产专项数据库。在建设数据系统时需要严格遵守应用并举的原则,全方位提高个各方面的计算机网络和业务信息体系的运行效率。同时,还需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结算和资产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动态的转换,也实现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共享机制和共同监督的初衷。

3.6努力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

事业单位要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定期的考核,或者为管理人员提供在学习的机会,让管理人员在处理国有固定资产时能够事半功倍,保质保量。还要提高管理人员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使其能在活跃的市场上找到投资的好去处,从而使国有资产达到增值的效果。

4.总结

在现代信息发达的时期,我们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并且加强行政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其良好的运转。通过这种转化也能为行政事业提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同时做出了为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发展为目的的贡献。也只有通过这种革新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工作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下得到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市场上走的更远更坚定。

篇2: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行政管理单位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量,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助于合理规范的安排部门之间的资金预算、从而促进收入的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先机条件。

3.2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

当国有资产通过财政划拨转移到事业单位以后,工作人员要准确入账,避免账外账;另外,将国有资产划分给不同的部门,明确各个部门应该负担的国有资产,明确责任,避免发生资产损失时,无法确定责任人,最终损失的还是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利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3建立科学和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理机制

对于行政机关的超过配置标准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闲置没有效利用,需要重新分配以起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建立统一的调剂制度对分配进行调配。除此之外还需要把市场机制引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来,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闲置资产的重新分配并得到有效的利用,还需要将闲置资产投资后的盈利也要收缴到财政,所以要完善资产报废制度。

3.4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为了应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现的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只有通过严格、强力度的监督,才能更少的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要坚持做到单位内部审核监督与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社会监督相辅助,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善后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和监管。明确行政管理中的角色及其职责,行政官员各司其职,互不干预但又互相监管,从而使行政事业有条不紊的进行。

3.5构建管理信息网络

构建属于其自己的资产专项数据库。在建设数据系统时需要严格遵守应用并举的原则,全方位提高个各方面的计算机网络和业务信息体系的运行效率。同时,还需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结算和资产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动态的转换,也实现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共享机制和共同监督的初衷。

3.6努力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

事业单位要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定期的考核,或者为管理人员提供在学习的机会,让管理人员在处理国有固定资产时能够事半功倍,保质保量。还要提高管理人员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使其能在活跃的市场上找到投资的好去处,从而使国有资产达到增值的效果。

4.总结

篇3: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浅析

1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1.1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含义及管理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属国家所有, 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 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相对于企业固定资产而言,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以下特点:一是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 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反映, 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 在通常情况下, 两者的金额一致;二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 也不计提减值准备, 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 专门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三是基本建设会计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四是不反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五是不反映对外转出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与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确认价值之间的差额;六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在租金未付清之前, 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的金额不一致。

1.2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1.2.1 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 社会各界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政府的监督越来越加强。各级政府本身也在不断改进工作, 提高办事效率。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成为共识, 而“行政成本”、“绩效考评”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行政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成本还包括间接成本, 不仅包括资金还包括实物资产。加强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把行政成本列入对行政单位和人员的考核范围。这种只注重结果或成绩考核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逐渐被改变。社会各界, 包括政府本身开始吸取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经验, 引入“行政成本”、“绩效考评”, 约束政府行为, 考核政府水平, 希望政府能以最低的成本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1.2.2 建设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

中国财政体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已经开始向公共财政方向发展, 公共财政的建立不仅要求资金方面的分配, 而且也强调管理方面的转变。继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后, 资产管理成为改革关注重点。但是,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对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 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更好的实现公共财政的目的。

2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 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由于受习惯势力的影响, 存在重钱轻物, 重购置轻管理, 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 有的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 造成了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购置, 财政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个别单位对财政拨款采购出来的物品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 导致部分资产长期闲置, 甚至浪费流失。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首先,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 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 只重视购置, 不重视日常管理, 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 手续不完备, 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其次, 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力度不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固定资产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管理未得到彻底落实, 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不重视, 产生更多的违规事件。

2.3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共享程度较低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实现权利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 必须要使单位运作的所有环节与资产管理紧密联系, 而且资产管理的结果必须尽快反馈给单位各级管理者, 使其能够迅速反应, 改善业务或管理。而这些条件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作支撑, 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是难以做到的。同时, 这也与当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共享程度较低不相匹配。

2.4 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

主要问题是:会计核算不及时, 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 应入未入, 该销未销, 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 账务处理不规范;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 疏于日常管理。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 是国家政权建设的物质保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管好用好行政事业资产, 对于稳固政权基础, 促进事业发展, 公平财政分配,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提高行政资源和政府财力的使用效益,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等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 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 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 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 更新管理理念, 改变管理方式, 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3.2 完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 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 可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 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同时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 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履行好职责, 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 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 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制止资产流失。对各种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 要坚决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3.3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单位众多、汇编范围庞大、数据量大。因此,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高效管理, 是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将是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资产信息化管理涉及主要内容是用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

3.4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盘点一般采用定期盘点的制度, 一年一次, 这远远不够。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手续, 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完善固定资产的台账、保管账、出入账登记等管理账簿的建立。并且制定定期核查制度, 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 事前、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3.5 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资产管理人员是固定资产的直接管理者, 对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目前, 有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生涩, 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资产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 对资产信息的统计、分析总结能力较低。可以通过培训工作, 使其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 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及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培训内容应以强化业务知识为主, 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

3.6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篇4: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关键词】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当前,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极大的削弱了资产管理效率。针对这些不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构建系统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为单位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财产都属于国家财产范畴,比如政府拨款、单位经营性收入等。然而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单位负责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忽视了资产管理在单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准确区分国家和个人间的利害关系,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不断,比如只重视采购环节,忽视管理过程,部分单位将国有资产作为领导层和员工的物质条件,同时各部门间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最终造成大量的价格高的设备、固定资产配置缺乏必要的可行性分析,是否根据实际需求而购置这些设施,还是为了使单位更加“好看”而购置,我们将无从知晓。有的单位在利益的不断驱使下,都纷纷扩大了部门财政预算范围,好从中获得庞大的资金额,不仅使国家承担了严重的财政负担,而且导致国家财政出现了不合理的倾斜,资产配置不平衡。

2.缺乏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在2008年虽然颁布实施了《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中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及改革财政体制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体系,比如缺乏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等,致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科学正确的产权意识,产权登记工作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未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申报不及时,造成国家一些重大资产产权模糊不清 ,未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变更产权登记,在未遵循相关流程情况下就利用国有资产开展经营活动,存在严重的产权虚置和资源损失现象。再有,单位在购置好所需的国有资产后,由于忽视了对资产及时检修、维护,并且资产在规定范围外使用,不仅大大减少了资产的使用寿命,而且资产利用率也非常低。

3.國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力

一方面,太多关注形式,对效果缺乏必要的重视;实际中,主要将重心放在管理权力的归属上,忽视了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注重预算编审,忽视了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有机融合,虽然年年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但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审计监督效果不好;在各类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审计监督体系的职能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不属于审计重点范围,往往得不到审计部门的重视,国家审计无法兼顾,社会审计没时间,内部审计跟不上,最终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多半流于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财政部门漠不关心,而社会审计不具备相关的处理权,最后形成了只检查不解决的局面。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了健全公共财政的核心部分,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确立后,如何系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的重点任务。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树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成效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必要的思想高度,错误的认为国家财产任何人都能使用,将财产占为己有,财产过度配置等现象严重,针对这些情况,单位领导层与国有资产管理人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水平,并树立正确的经济责任危机意识。聘请一批职业道德素质高、不会被金钱所左右的人员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促进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调动其工作热情;还应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监督措施,实现资产使用过程的公开化,比如公开资金的使用动向等,鼓励全社会参与资产监督活动。

2.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资产的来源渠道、资产配置的科学性、资产处置的合理性等环节。关于资产的来源渠道,以捐赠、无形资产等为基础加强产权登记,实现资产的公开化,调动外界的监督积极性,并且财政部门应对各行政事业单位递交上来的财政预算进行系统考核,对财政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并有针对性的将资金发放给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一旦发现有虚高预算的单位,必须严惩不贷,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资产配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国家统一颁布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各省份、省内地市间开展约束比较,防止发生资产过度配置问题,单位还应落实政府招标制度,和性价比高的建设单位或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将资金浪费降到最低。资产处置过程中,应确保资产处置流程的规范性,及时报废、核销已经损坏的的固定资产,对剩余残值进行入账,做好明细,经常性开展资产审查,在处理过度配置的资产时,应构建相配套的资产调剂制度,提供有助于资产及时交换的交易平台,通过租赁、拍卖等途径将单位闲置资产充分利用起来,确保资产的高效使用,促进资产增值最大化。

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大部分人员工作过程中抵制不了利益的诱惑,经常干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所以为了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构建完善高效的监督措施。第一,构建国有资产专人监管制度,不需要按本部门领导人员的指令办事,由上级资产管理部门直接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领导随意让会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提供不真实账簿的行为,并促进国有资产在相关法规流程基础上顺利完成产权登记,优化资产配置过程,提高资产利用率,完善资产处置。第二,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可通过纪检手段、外部审计手段来提高监督力度,注重定期和不定期审计的有机结合。此外,凡是不按照相关法规办事,致使国有资产发生严重浪费的人员,应给予严厉处罚。

4.健全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控制工作,构建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成为了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的理想方式,还是解决管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实际中,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方式的有效改革,防止国有资产私自挪用以及资产配置的随意性、浪费、闲置等情况,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完善的资产预算制度,科学编制预算,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部门掌握具体的支出总量。落实基于政府采购制度的资产预算制度,也就是按规范科学分配国有资产,不仅增强了资产配置效率,还防止了随大流,资金浪费。第二,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要想做到账实相符,行政事业单位就必须充足准备资产备查登记簿、固定资产卡片等,并做好相关核对工作,及时找出引起账实不符的原因,针对报废、报损的资产办理所需手续,切实促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密切融合。第三,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有机结合;将资产交由专业人员管理,清晰划分资产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的职责权限,将各自的责任落实到实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树立为民服务、公正执法的社会形象,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所以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各薄弱环节,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文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2]李凡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0.

[3]沈海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1.

[4]王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

[5]孙建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9.

[6]顾月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1.

作者简介:

篇5: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论文

一、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行政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重复购买问题,同时在资产使用时,又没有相应的规范化管理,这造成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产,极大的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第一,单位办公室或者公车等资产的使用不够充分,导致了很多行政单位出现了公车私用问题,甚至一些办公房间低价出租以及闲置问题。第二,资产管理因为决策失误导致严重的资产浪费。第三,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很难实现科学合理的调配,因此共享程度低,利用效率低下。

二、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建议

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第一,培养具有现代财务管理意识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第二,提升相关单位领导的管理意识,改变行政事业单位“重购轻管”的管理思想,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并落实到个人。第三,在管理方式方面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借助信息技术的管理作用,积极引入现代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对资产的科学管理,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实时监控,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资产经管体制和法律法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控,从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要完善国有资产从购入到报废所有过程的管理制度,同时对资产购买或者是新建和使用再到报废报损以及转让出售等不同的行为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反规定不缴或挪用以及挤占国有资产的现象要依据规定追究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第三。完善现有的国有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清查单位的国有资产相关明细,做到账物一一对应。

3.增强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的有机联系

第一,查清资产明细。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提供全面、准确、连续的资产信息,充分了解国有资产现量,就能够对相关单位的预算进行审核,分析增资是否科学合理,防范相关单位出现国有资产盲目扩张的问题。第二,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将预算和资产管理两个模块统一到信息平台上,然后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第三,制定合理的资产标准。对于单位的购买和处置资产等不同行为制定相应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资产种类、配置数量、价值限额等。资产配置标准应综合考虑地区差异,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真正发挥制约和平衡配置的作用。

4.建立快速响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对于行政单位内部实现自我监管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只有通过外部监管才能够有效堵住国有资产管理漏洞,并且通过外部监管将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纳入到政绩考核科目,对于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或者浪费的问题要给予法律追究。第二,要构建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建立自检制度来提升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相对于外部监督来说,内部监督往往能够更加细节化,将国有资产管理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实现管理责任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第三,引入社会的监督管理,将第三方中介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引入到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中,从而增加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

5.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

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完善管理:第一,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年度执行报告制度。在每一个年度预算中,相关单位必须将本单位的资产情况如实上报给主管部门,并在报告中详细列出资产的增减变化信息。另外相关单位还需要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逐渐提升管理水平。第二,上级部门要对辖区之内的有关国有资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明细,做到资产没有遗漏之处,然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资产优化配置,这样就能够在保障资产价值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6.对非转经要全面监管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到非经营资产转化成经营性资产容易存在资产流失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管:第一,要构建资产性质转变的审批制度和完善相应的审批程序,要经过同级财政管理部门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转移。第二,非经营资产的价值要进行全面评估。第三,要构建非经营性资产专项管理体系。并对这些资产构建专门的台账,同时还需要对经营性资产的.增值保值建立考核标准,促进经营资产的盈利水平的提升。第四,严格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监管。因为部分国有资产能够通过经营实现增值保值,那么对于这部分的收入就需要进行有效监管,并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渠道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7.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国有资产涉及到的固定资产种类呈现多样化,所以不同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方面就需要更加完善。符合固定资产其自身的属性,这样才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因此需要从以下几点完善计提折旧制度。第一,按照固定资产大类对相关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比如公共基础设施、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等,因为不同大类的固定资产在用途和使用年限都有所区别,因此就需要结合资产大类进行相应的折旧,也就是采用分类折旧率方法进行计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折扣金额为其成本,计提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按月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第二,明确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目前折旧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了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对于具体的资产大类要明确相应折旧方法,提升管理的明确性。第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科目设置和核算制度要进行完善。特别是要严格依照相关种类和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并明确具体核算方式。

8.加强对资产报表披露信息的管理

篇6: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企业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和方方面面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二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因此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从而推动和保证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

关键词:行政管理 管理效率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1.1 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1.2 企业行政管理注重内容和实质

通常,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1.3 企业行政管理要讲究实效

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企业赚多少钱”。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1.4 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变革、增删、剪裁、变通,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公司实际。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企业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来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实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2.2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

2.3 有助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它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其职工也会存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目前我国处于从传统计划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努力同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思想上的和实践中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2.4 有助于保证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开展如下工作发挥作用:一是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二是组织工作,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的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三是指挥工作,即采取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四是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企业行政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在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这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甘当幕后英雄。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进去,那头成品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特别是不能把自身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还必须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社会上许多企业都设有企业管理部,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职能往往还保留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管口”和“行政口”二者的职能往往发生重叠和冲突。在此情况下,企业管理部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类似“法规处”的作用,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并无权威;而行政管理部门又被削弱了管理职能,沦为“总务处”。为了避免这种互相重叠和冲突造成的互相削弱,“行政口”与“企管口”必须合而为一,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其企业管理职能。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4.1 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4.2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4.3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4.3.1 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为促进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被提出,这不但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4.3.2 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

4.3.3 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地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企业在发展中会碰到一些困难,企业的职工也会存在思想和实际上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同时,企业也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同政府部们打交道以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面临的思想和实际困难以及企业的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4.3.4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5 结论

篇7: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概述

将行政事业性资产的规范管理标准称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的行政事业资产主要有占有使用资产、经营管理资产及受托代理资产等。为维持单位运转及发展的资产称为占有使用资产,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及在建工程等为主。经管资产受行政事业单位支配,但不被其使用,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资产,以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及自然资源等为主。受托代理资产是单位接收委托进行管理的各项资产,以住房公积金、捐赠物资及社会保险基金等为主。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处理的事务具有明显的重复性特征,工作人员的业务处理主要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随着时代的进步,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发生了变化,但工作人员仍沿用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独特属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由于未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在发生资产管理风险时,工作人员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国家资产受损。

2、管理方式过于刻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控方式过于刻板,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单位所有资产的监管,内审部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工作,而单位的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单位资产账目的记录及核销工作。这种传统的管控方式不具备连续化的特征,管控方式过于片面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员工的岗位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3、未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控制机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模式是从传统的企业内控模式演化而来的,其操作性及可行性不强,内控机制运行过程中引发了各种问题。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主要集中在对会计的控制与管理上,缺乏必要的财产管理措施,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缺乏目的性,部分单位未建立完善的资产日常管理制度,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资产入账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创设策略

在旧的行政管理理念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现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1、风险的识别。资产管理实践涉及众多的层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资产管理层次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有效的避免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在分析、观察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基础上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2、风险的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后,要深入分析导致风险出现的原因,依据风险的实际属性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方式,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有效的保障资产的完整性及安全性。

3、风险监控。风险具有变化性,行政事业单位在识别出风险后要保证对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观察运营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变化,在资产管理中,应依据风险监控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注重全面的识别风险,保证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及有效性。

(二)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1、明确考评的主体。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组织较为复杂,资产管理工作具有分散化的特征。资产管理的责任分散与各个职能部门不利于统一管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绩效考评时,必须明确考评的主体,保证考评主体具有独立性,保证主体担负主要的考评责任。

2、制定完善的绩效考评标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考评中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标准,要在考虑资产共性的基础上考评各管理主体的特殊性,设置绩效考评通用指标与专用指标,通过两类指标的有效结合保证绩效考评的全面性。管理工作中要区分不同资产的类型,区别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效率的提升。

(三)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

1、预算控制。最为直接、有效的资产管理手段是预算控制手段,可实现源头上规范资产管理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应积极参与单位资产管理实践,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要在财务部及资产管理部审批后执行,预算执行后,无特殊事项,不得更改。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时,应通过内部调控的方式来修正,不能擅自修改企业的预算。

2、收支控制。收入及支出管理部门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支管理的科学化。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应建立资金支付审批制度,保证资产管理的严格化发展。

3、采购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应依据各部门的实际资产需求及预算编制进行,在供应商及支付方式选择上应严格的按照市场需求及单位的资金情况来设置,依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及时的调整单位的采购计划,保证单位的采购活动具有经济性及可行性。对于大型的采购项目,应采取招标的的方式选择供应商,保证采购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及透明性。资产交收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验收工作,查看资产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明。

4、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只具备简单的数据存储及统计功能,资产管理手段及方式较为落后,通过完善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可实现常规数据信息的处理,通过设置资产统计模块,实现资产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发展,应用信息系统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资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单位应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保障系统具有时效性。

三、总结

篇8: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行政单位资产的来源主要有同级政府无偿划拨、自建自购、接受捐赠以及上级拨入等渠道。存在的主要形式主要为房屋、建筑物、办公桌椅、办公用具、交通运输以及与履行行政职能必须的专用设备等。主要的使用状态有自用、闲置、借出、出租等状态。

1.自用的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 购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单位在工作中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如对一些办公室用具如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还有部分空调、取暖器等购置后, 未及时入账;这些固定资产在工作的调配后, 常常出现与账面不符的情况。

(2) 未经批准进行处置。在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 对行政单位处置固定资产设置了需要批准才能处置的限额规定。实际工作中, 一些单位对一些数量较大、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 未经必要的批准程序, 向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自行处理。

(3) 处置价值未经合规评估。一些行政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 也未经过专业机构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必要的评估, 而是通过单位内部会议的形式或者某些领导自行确定处置价格, 更特殊的情况甚至指定某些人员自行商洽处置。

(4) 处置固定资产不公开。个别行政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时, 未在一定的范围进行公开, 而是存在暗箱操作情况, 直接出售给指定的机构或人员, 过程不够透明, 形成不良影响。

(5) 资产账有实无。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 对一些常用的资产如摄像机、照相机、电脑等小件的资产在日常使用中, 管理不严, 不能严格执行日常管理规定。造成在流转中下落不明的情况, 又未及时进行追回, 造成盘点时, 出现账有实无的情况。

(6) 资产实有账无。在一些行政单位的上下级划拨资产时, 往往是由于手续不健全形成。如在上级机关划拨资产时, 没有严格地按照划拨资产的手续办理, 仅仅由领用单位的领取签字。这样就形成了, 购置单位资产下划没有必要做固定资产管理, 直接作为经费支出, 而领用单位没有购置发票、或资产转移单等要件也无法计入固定资产的情况。

(7) 专用设备闲置。一些单位申请购置专用设备后, 由于对设备的使用物理环境、应用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应用水平不足等原因, 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 不能发挥应有的使用效果, 还有的行政单位, 购置后根本无法运行, 直接造成闲置。

2.出租的资产存在的问题

(1) 擅自改变用途。一些行政机关将闲置的固定资产擅自改变用途, 将非营业性资产用作出租等营业性用途, 改变固定资产使用方向未获得有关部门批准;

(2) 固定资产出租价格不透明。部分行政单位在出租固定资产时, 未按相关的程序实施, 也未经过公开招租, 造成固定资产出租价格未经公开竞争, 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

(3) 固定资产出租收益核算不规范。有些单位将收取的租金收入不放在财政监管的账户中存放、核算, 而是另设单独的帐套进行核算, 还有纳入工会账中核算的情况, 更有甚者, 放入直接由个人出面新成立公司账中核算。

(4) 价格控制不力。有些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长期对外出租, 其资产的出租价格明显与市场脱节, 有些单位固定资产出租价格长期不变, 有的过了合同期限也未随出租市场现状增加。

(5) 租金拖欠追缴不力。有些行政单位的相关人员对承租人拖欠行为不闻不问, 造成长期不能交齐应交租金。这种不作为的情况往往存在着重大的违纪违规的问题。

(6) 租金抵顶相关账务。有些行政单位存在购置物品等, 直接用租金抵账。

(7) 在租赁人处直接支出。有些单位将单位的一些福利开支或其他开支在承租人处直接开支, 直接冲减固定资产租赁收益。

3.闲置的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 长期存放造成价值流失。一些固定资产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使用, 有些单位不能积极创造条件将固定资产利用起来, 长期搁置, 造成功能性、技术型方面的贬值。如一些单位购置的车辆, 由于公车改革等情况, 不能及时拍卖, 长期搁置造成再利用价值不大。还有些单位将购置的电脑等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利用起来, 造成技术型贬值。

(2) 房屋闲置利用不足。一些地方在新建行政中心或单位在合并后, 原来的办公设施和房屋, 未能充分利用起来, 造成利用不足。

二、改进管理方式方法,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1) 提高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水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的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处罚频率与力度, 促使行政单位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同时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行政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促使行政单位提高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能力;还可以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相关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中突出出来, 作为一个重要的审计内容, 以此为基础作为评价领导干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处置程序, 对固定资产核销程序加强监管。在行政单位处置资产时, 及时报国资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在社会美誉度高、资质优良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固定资产的市场状况, 进入处置程序。对划转调拨的固定资产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将固定资产的产权与使用权通过合规的账务处理明确下来。

(3) 改进监管模式, 增强主动服务能力。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分类管理工作, 建立对各类资产实施统进统出的管理的思路, 按期提出各类需要处置资产的指导价格。建立网上办公以及网上公布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等相关资产交易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将应纳入监管的资产统一管理起来, 按需要进行适当公开, 提高各单位资产监管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在资产处置方面可以主动作为。在网上处置平台中将能够纳入处置的资产信息、残值评估价值、预期交易及交割时间等固定资产信息定期对外公布。在建立交易平台中组织潜在购买人进行现场查看等工作, 公开竞价等公平竞争机制, 增强固定资产处置工作的透明性。

(4) 提高监管的准确性, 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绩效。加强分析能力, 准确掌握闲置资产的数量、规模等基本要素, 推行分类管理, 与专业的机构合作, 尽快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 提高使用效率。对固定资产采取宜商招商、能工荐工、能居改住的工作思路, 积极推进利用工作。

(5) 加强审计成果的利用工作。相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将审计结果中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部分充分利用起来, 将发现的问题按年度、问题的类型以及涉及单位的性质等进行分析,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观念不到位的单位、易出现问题的管理环节等作为一定时期的工作重点, 建立督促、督查制度, 将推进规范化管理, 堵塞管理漏洞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上一篇:泰和草本SPA的项目诠释下一篇:打个电话回家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