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职能理论分析论文

2022-07-03

摘要: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国内学者对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国内最近二十年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分析,理清该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最后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财务职能理论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财务职能理论分析论文 篇1:

关于财务职能理论的文献综述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地总结和回顾这些研究成果,提出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趋势,并对如何致力于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发表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财务职能 文献综述 研究趋势

所谓职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职能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功能,对于职能的定义,有的书称为“功能”,有的书称为“机能”。英文中的“function”基本含义为“effect”作用、功能,或“employment”职务、职责。不论如何解释,归根结底职能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功能。

财务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是财务本质的体现,是确定财务管理任务与作用的客观依据。财务究竟有哪些职能?除了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有关财务教材中对财务管理职能有正面的论述以外,其历年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其也没有进行正面、深入的探讨。尽管这些年来提出来的看法很多,但都未展开深入论述,而且有些凌乱。主要有:(1)二职能说:资源分配(包括筹资、投资、分配等具体职能),财务监督;(2)三职能说:组织、调节、监督;(3)四职能说: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五职能说:财务计划、财务组织、财务指挥、财务协调、财务控制;(5)六职能说: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加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

另外,由于中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从创立初始起,就属于财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依附于财政管理。当然也应该承认,这和中国当时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统收统支的财务模式是完全吻合的。在这种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当一部分职能已被国家财政所替代,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际上只剩下根据国家宏观计划的要求编制企业财务计划,对资金运动各环节进行日常控制,这极大的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降低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系统的总结和回顾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的推进和对财务实践的指导。纵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财务职能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引入产权理论前的财务职能;引入产权理论后的财务职能。

一、引入产权理论前的财务职能

在尚未引入产权理论前的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郭复初认为,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的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它表现在: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他对财务职能与财务的作用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财务的作用是财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财务的主要作用可以表现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等等。

余绪缨认为,企业理财的基本职能是围绕企业财务目标,正确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财的运筹作用—调节、配置和平衡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以促进企业财务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顺利进行。

吴水澎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可以表述为:科学的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正确地处理企业同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体说,财务管理具有决策、计划、控制、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

刘恩禄、汤谷良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财务管理职能具体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耿汉斌、谷行素等认为,社会主义财务的职能有六个: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殖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刘贵生、熊哲玲认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财务筹资职能,二是财务分配职能,三是财务监督职能。他们不同意将财务职能按管理的一般职能划分为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指挥、组织、调节、监督等等。

陈毓圭认为,对财务职能有两种不同的表达,这源于职能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偏重于功能的发挥,指一种工作所起的作用。从这个含义上理解,筹集资金、分配资金实际上是财务工作本身所起的作用,即财务的职能。另一种含义上的职能则偏重于职责的行使,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是指管理职责的行使,体现了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就财务管理而言,其职能也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

从上述理论界关于财务职能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没有离开对职能本身含义的理解,有的偏重于从功能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如郭复初、耿汉斌、谷行素、刘贵生、熊哲玲的观点;有的偏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如吴水澎、刘恩禄、汤谷良的观点;而余绪缨则将财务的功能和职责结合起来界定财务职能。

另外,在对财务功能和作用的关系上,学者们的观点也不同。郭复初、耿汉斌、谷行素认为财务功能不同于财务作用,财务的作用是財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而余绪缨、陈毓圭,则对这两个概念不加以区分,他们认为财务功能就是财务工作所起的作用。这样看来,无论“职责”本身的定义如何,财务理论界约定俗成的用“职责和功能”来定义它,并且功能与作用二者之间的不能完全画等号。

二、引入产权理论的财务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财务在企业中究竟该扮演什么角色,财务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看来究竟该具备何种职能,才能保证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都能实现。产权理论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使财务职能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观点是把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在此基础上论述财务职能。伍中信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在郭复初财务五大职能观(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监督等)的基础上,提出财务有两大基本职能观: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他认为企业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细胞,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无不体现着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内部配制的功能。因此,筹资、调节、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企业财务监督职能并列起来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但笔者对这一观点持有异议,他把财务的功能和作用混淆了,我们知道功能和作用并不能完全画等号。他把筹资、调节、投资、分配作为一个整体即资源配置来看待,从而与财务监督并列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观。其实,资源配置只是财务各职能有效发挥所产生的作用,并不是财务的职能。

另外一种观点是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并且侧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学者关于财务职能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到,引入产权理论后,中国学者大多倾向于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所有者、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但他们对财务职能的界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干胜道、罗飞、王竹泉在所有者财务职能与经营者财务职能的观点中,认为决策是属于所有者财务职能,经营者财务的职能不包括决策。笔者认为这有失偏颇,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决策贯穿与企业的始终。大到企业的高层领导,小到企业的基层领导,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决策,只是由于决策的范围不同而已。因此从这一个层面上讲,经营者财务的职能也应包括决策,他们的差别在于经营者财务决策主要是微观方面的,而所有者财务决策是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上考虑的,主要是宏观层面。另外,王斌对所有者财务职能与经营者财务职能论述不全面,他认为所有者财务的职能只是监督,经营者财务的职能只是决策。笔者完全不同意他这种观点,认为所有者财务的职能应该还包括决策和控制这两个方面,经营者财务职能还应该包括计划、组织、协调这三个方面。

三、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上述财务职能的观点,不论是引入产权前的财务职能理论,还是引入产权后的财务职能理论,客观上讲,这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关于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力的指导了财务在实践中的运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是我们知道,财务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财务环境,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环境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如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管理模式正在从职能导向转化为流程导向等等。因此,我们在深化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影响财务职能的因素。同时,在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把财务管理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如筹资、投资、分配等区别开来;(2)要把财务管理职能同财务管理环节(方法)如计划、控制等区别开来;(3)要把财务管理职能同财务管理原则如财务协调等区别开来;(4)要把财务管理职能同垫支资金、增加价值等区别开来。四、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的趋势

另外,在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对近几年有关财务职能理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呈现几大研究趋势:(1)从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2)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财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有了职能才能实现目标,职能为前,目标为后。(3)财务环境对财务职能的影响,不同的财务环境,财务的职能有所不同。

五、如何致力于财务职能理论研究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财务基本理论系统框架的逐步完善与成熟,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也必将取得长远的发展。笔者认为,研究财务职能理论,应该从财务本质、财务主体和财务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1.从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事物的一切功能都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要界定财务职能,首先必须认识到财务职能是由财务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财务本质着手来确定财务的职能。对于财务的本质,中国一直存在着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分配关系论、本金投入和收益论等观点。不同的财务本质论,造成了对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将财务解释为“分配关系论”,从而将财务职能总结为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改革开放后有人提出将财务本质理解为某种经济关系,或某种资金运动论。其财务职能归纳为组织资源职能、参与经济决策职能、筹集资金职能、实现价值职能、分配价值职能、财务监督职能六职能论;以及决策职能、计划职能、控制职能三职能论。但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可以说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一方面财务管理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领导加强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事前、事中的控制,有效的降低成本。因此,现代企业财务职能应具有财务决策、财务监控职能。

2.财务主体与财务职能。不同的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的职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从财务主体入手来研究财务职能。财务主体是独立进行财务活动的特定单位,通常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它决定着财务运行的范围,是财务发挥功能的基本单位。就国民经济活动而言,我们可以把财务主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财务、中介经营机构财务与企业财务。其中国家财务的职能主要是财务监督;中介经营机构财务的职能主要是决策、计划、协调;企业财务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控制、监督。

3.财务环境与财务职能。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可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环境来看,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当;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等。而从微观环境分析,又表现为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和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等方面。

财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财务的职能,财务的职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发展变化取决于企业财务环境的变迁,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在中国,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实行的是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财务管理依附于国家财政,很多财务的指标都根据国家财政部门下达进行,因此这一时期的财务职能主要表现为编制各项财务计划,核定定额流动资金,确定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自主理财的地位得以确定,树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这一时期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进行科学的决策、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财务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监控、财务计划、财务组织、财务协调。

在知识经济爆炸的今天,企业面临的财务环境也时刻在发生变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各种财务职能的新观点将会层出不穷,财务职能理论将会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2]余绪缨.企业理财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吴水澎.略论财务的本质及其他[J].中国经济问题,1987,(3).

[4]刘恩禄,汤谷良.高级财务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5]耿汉斌,谷行素.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6]刘贵生,熊哲玲.试论财务管理方法产生的客观依据[J].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1998,(8).

[7]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8]伍中信.建立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与运作体系[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7).

[9]白华.财务职能理论:一个批判性回顾与思考[J].财会月刊,2005,(7).

作者:徐源 王英

财务职能理论分析论文 篇2:

财务职能理论综述

摘要: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国内学者对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国内最近二十年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分析,理清该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最后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 财务职能的含义

财务职能这四个字虽然看上去通俗易懂,但我国不同学者对其内涵也有各自不同的表述,刘恩禄(1991)对财务职能的表述是 “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尹书亭教授的表述是“企业理财人员在企业理财实施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吴水澎(1987)认为 “科学的处理企业的财务活动,正确的处理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书丽,宋靖,许世英(2006)等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是指财务管理所具有的功能。

二、 财务职能理论

我国财务职能理论的发展有个非常明显的分界点,即产权理论是否被引入。引入前的财务职能理论被称之为传统理论,传统理论经过此前多年的发展,各学者对财务职能的认识不同,从二职能说演变发展到六职能说。

1. 引入产权理论前的观点

刘恩禄、汤谷良(1991)提出财务管理职能具体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其中计划职能是财务管理的首要职能, 只有进行计划, 才会有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四个财务职能相互交叉、相互制约, 组成有机的联系。孤立和割裂任何一项职能, 都会削弱和破坏财务职能的作用。郭复初(1994)认为,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指财务本周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它表现在: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他对财务职能于财务的作用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财务的作用是财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财务的主要作用可以表现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等等。耿汉斌、谷行素(1991)提出,社会主义财务的职能有六个: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值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社会主义财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积累资金,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经济效益,综合反映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晴雨表”,调整财务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吴水澎(1987)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即:科学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正确地处理企业同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具体说,财务管理具有决策、计划、控制、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

2. 产权理论的观点

一种把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来论述财务职能。伍中信(1998)是这种观点的代表,提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观:资源配置和监督。他认为企业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细胞,筹资、调节、投资、分配体现着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内部配置的功能。因此,筹资、调节、投资、分配可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职能的具体职能看待,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与财务监督职能并列起来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

另一种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并且偏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界定财务职能。具体而言,就是把财务职能进一步细分成为所有者的财务职能和经营者的财务职能。干胜道(1995)指出,所有者财务的主要职能是监督、调控,以保证所有者财务目标的实现;经营者财务的主要职能是组织(筹资、用资)、协调、控制。汤谷良(1997)认为所有者的财务主要职能只有监控,而经营者的财务主要职能包括决策、组织和协调。

王跃武(2006)则从制度经济学这一不同的视角探究财务职能,他指出可从生产或技术的组织、稀少性价值增进与调控的机制、产权联合与“团队生产”的载体3 个层面来认识企业的性质。 在这3 个层面上,企业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类型的交易展开的,因而企业应视为一种“交易的集约机构”. 相应地,企业的财务活动也是以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限额的交易而展开的,分别行使具体的财务经营职能、财务管理职能、财务治理职能,并共同、联合地完成财务的基本职能,即配置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源.

可以看到,引入产权理论后,中国学者大多倾向于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所有者、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

三、 观点不同的原因

财务职能研究从最初一步步发展到现在,各个学者的观点有差别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对财务本质、财务目标、财务环境的理解或判断不尽相同。

1. 财务本质与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本质的具体化,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主要是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所造成。例如,郭复初教授认为财务本质是本金的投人与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职能的观点,即认为财务具有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监督职能。“本金投入收益论”尽管将“资金”概念的外延进一步缩小到“财务资金”范畴,但并没有将与价值运动相伴随的权力运动提到相应的高度。因而,由此得来的财务四职能也是侧重于价值运动过程。

2. 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但财务职能又是财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简燕玲(2003)认为,财务目标是多元化的,企业的财务目标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财务目标为财务职能所限定,能否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则是由财务是否做出科学的决策和控制这样的职能所决定的。

3. 财务环境与财务职能

财务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舞台。简燕玲(2003)对从二十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理财环境对财务职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熊永军提出全球化直接影响着经济格局和竞争形势,企业要建立和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关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这就对财务部门信息处理能力及效率提出了挑战。企业应加速财务职能的转变,使之能够为企业决策者及投资者及时提供详尽而且高质量的信息。

四、 财务职能的发展方向

我国财务理论界在财务职能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是, 财务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财务的相关职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笔者认为,财务职能今后可能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 财务环境对财务职能的影响

当前,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已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对财务职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传统职能理论已不能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应包括:新形势对企业运作模式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对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员工作模式的影响,新形势对企业财务的进一步要求,财务职能转变的发展趋势等。

2. 财务主体不同对财务职能的影响

从经营者来看, 经营者要对短期计划和日常财务决策负责,保证财务计划的贯彻落实, 此外, 经营者还要对计划具体执行进行过程控制, 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据以考核、奖惩, 提供信息服务和进行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防范,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何使所有者和经营者各司其职、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抓住机会,通过预测和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决策能力,是我们最应重视的。

五、 结语

在知识经济爆炸的今天,企业面临的财务环境也时刻在发生变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各种财务职能的新观点将会层出不穷,财务职能理论将会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作者:张相福

财务职能理论分析论文 篇3:

试论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必要性

【摘要】当今经济社会竞争激烈,企业要进行好财务管理,需要有理论分析策划、能实际运用操作的高端人才,本文从我国高校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建议,加强财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问题 学科整合

当今的社会经济变化万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日渐加快,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追求的理想,如何选择最佳的投资项目,如何筹集资金,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永恒的课题,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

一、什么是财务管理

那什么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会计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大多数学校都有开设《财务管理》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以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主,内容大抵分为四个层次:(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概念、目标、原则、环节及理财环境等;(2)财务管理基本观念,包括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成本利润观念等;(3)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4)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

二、当前高校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存在脱节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务管理课程都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一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二是参加财务会计类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必备的基本知识,三是后续课程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而财务管理实务却内容狭隘简单,仅涉及传统的资金管理和日常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脱节使得学生很难将理论运用到经济生活中去,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财务管理决策的效率与准确性令人担忧。

(二)财务管理知识更新缓慢,运用的实务案例严重落后于时代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显示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趋同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对财务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对财务管理理论提出了知识更新的要求。房地产的兴衰轮回、资源价格的过快上涨、过度投资、不断产生的资产泡沫,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由此形成的经济周期对微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是西方金融企业过度操控资本、过度透支社会资源的直接后果。而这些基本上在我们的财务管理书上很少涉及到,知识陈旧,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

(三)财务管理方法的研究过于偏爱复杂的数学模型

如今,财务管理教科书或财会杂志上数学模型或公式几乎是俯拾即是,而且其构造也是越来越复杂,这给人们一种印象:似乎只有复杂的数学模型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状况。实际上,在财务管理中,数学模型或公式的确是一种使问题简单化的有力的分析工具,不可否认数学模型在这一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数学模型或公式的局限性。一般来说,数学模型或公式都依据其特定的假设,基于某些应用较为广泛的理性假设,来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系,据此修正现实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相当多的现实环境是与这些基本假设不一致的,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相机决策来处理。

(四)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

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对数据的处理相对来说非常简单,但很多学生不会市场调研,财会的基础工作不健全,处理经济业务不规范,如何取得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把握这些信息资料的可靠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全面实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需配备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要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就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光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了一大堆理论知识以后,道理讲起来一套一套,但真正需要进行财务核算,制订财务方案,进行报表分析、确定财务决策的时候就瞠目结舌,手足无措了。因此,在高校里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已成为学生的需要,学校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三、高校开设财务管理实务的必要性

第一,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通过实务案例教学,特别是紧密联系时代的实务案例,对重难点知识深入浅出,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巩固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使学生不再为深奥的财务理论而迷惑,不再为想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而无从着手,不再为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缺乏财务实践而烦恼。

第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结合财务管理实务来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掌握财务管理的工作规律,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经验。这与学生学习了会计基础,懂得了借贷记账法,但是须通过会计真账模拟实操,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通过在一定的课时内学练并重,可大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性。财务管理实务中重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工作繁重,如单利、复利、现金流量、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回收期、保本点、保利点、安全边际、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综合杠杆等指标的计算,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讲究实效。

第四,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了解企业核心价值的需要。现代财务管理是超越传统财务职能的管理的,要求财务管理不仅是对财务信息数据的管理,还要通过对财务信息数据的认识,增强了财务信息数据与经营过程的亲和力,从而达到对企业价值的管理。

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财务管理实务课程

(一)从课程设置方面

在开设了《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后,必须开设一门《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或者是按学完的相应理论完成一个项目、一个任务,进行模拟实务巩固理论知识。这是根据高职教学的基本特点,高校应力求将教学活动“三主融合”,使“教”、“学”、“做”三位一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掌握,而财务管理实务的开设恰恰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从学科整合方面

财务管理实务联系会计、金融、统计、市场调查、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基础,学生也可以分成小组和团队,分工协作,才能完成高质量的项目或者是任务。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初二学生曾做过一项任务“那辆车花多少钱”,它是了解买一辆旧车要多少钱,怎样从银行获得合适的贷款来支付。而我们可以巧加变化:利用学过的财务管理理论中

利率的知识,换成购买房子要花多少钱,分期付款买设备要花多少钱等等,在报纸上查找,去市场上调查要购买的目标信息,并把相关的信息剪下或者扫描、在因特网上查找利率信息、创作图表、分析信息并决定选择哪笔贷款、详细描写并打印出所选的计划。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协作能力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了。

(三)从课时安排方面

因为运用的知识较多,仅仅安排一个学期80节的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安排一学期的理论学时,再安排一学期的实务学时,但这可能会出现学生学完理论后由于深奥会忘记,也可以将实务安排在学完一章节理论后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以便趁热打铁,巩固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高校财经专业不仅要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在掌握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完全有必要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在任务驱动模式下进行实务练习,而且是必须达到一定课时量的实务练习,才能理论联系实际,量变产生质变,为社会各界各业输送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守华,《关于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问题的思考》

作者:冉龙燕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论文下一篇:档案集成管理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