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提出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改革,阐述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案,以及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以达到为企业提供适用型的人才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论文 篇1:

浅谈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方法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页是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元素。正因为如此,网页设计与制作就成为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内容。然而,因为受到部分高职学生对网页设计与制作内容缺乏兴趣、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密切以及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欠缺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效率低下。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人们衣食住行等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网页就好比是建构异彩纷呈互联网“大厦”的一砖一瓦。正因为如此,网页设计与制作也就成为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为了切实提升高职学生设计与制作网页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提升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然而时下因为受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以及学生审美能力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浅显论述一些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科的教学方法。

一、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科教学过程中,因为部分高职学生对网页设计与制作缺乏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压根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内容。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相关知识,自然也就缺乏学习的实效性。

显而易见,部分高职学生之所以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科缺乏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或没有感受到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奇趣”。为此,对教师而言,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深入挖掘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慧眼识珠找出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科中的“奇趣点”。教师通过无限放大这些“奇趣点”,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油然而生。

比如说,在教学《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HTML基础与应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运用HTML语言基础知识设置的网页背景音乐、网页背景图片以及各种艺术字体等。聆听着优美曼妙的网页背景音乐,欣赏着栩栩如生的网页背景图片,流连于如梦如幻的网页艺术字体,高职学生对于“HTML基础与应用”相关知识的浓厚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觀能动性扎实学习相关内容。

高职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浓厚兴趣就好比是一眼活泉。以浓厚兴趣之泉为源动力,高职学生就会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

二、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活元素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不管是“生活即教育”,还是“教育即生活”,都充分说明了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生活的教育就好比无源之水,离开了教育的生活就好比无本之木。

在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科教学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未能将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导致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效率不容乐观。正因为如此,高职计算机教师要以深入挖掘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材教学内容为契机,准确无误地找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这些联系,教师就可以架设起一座贯通学生现实生活与教材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

以教学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运用框架结构设计页面布局”这个部分内容为例。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就会发现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网页中框架布局模式设计的方法。而这些知识学生在设计个人主页的时候总是会用到。因此,教师可以将网页中框架布局模式的设计方法这一知识点和学生个人主页的设计互相联系起来。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就会陡增,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大幅提升。

由此可见,在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

木心说:“缺乏审美能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审美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审美能力同样不可或缺。高职学校的生源几乎都是一些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审美能力也相对不太理想。

因为高职学生缺乏审美能力,所以他们很难设计与制作出一些内容精美且实用、色彩丰富且和谐,让人看着赏心悦目的网页。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提升高中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心积虑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仍然是以教学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运用框架结构设计页面布局”这个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制作比较精美的网页和制作比较粗糙的网页。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这两种类型的网页对比展示在学生面前。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网页的基础上,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样的布局结构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什么样的色彩搭配能让人赏心悦目?

还比如说,在教学《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HTML基础与应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无论是在网页背景图片和网页背景音乐的选择方面,还是网页艺术字体的设置的方面,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撇开审美能力去选择一些图片、音乐或字体的话,那么,学生就很难制作出主题醒目、布局美观以及色调和谐的网页。

高职计算机教师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润物无声地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之中。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在提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为提升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效率开凿动力源泉;教师要恰如其分融入多彩的生活元素,据此为提升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效率搭建绚丽舞台;教师要富有成效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据此为提升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效率增添别样魅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娜.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分析[J].通讯世界,2017(1):285.

[2]张越男.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5(11):94.

作者简介:

黄宝智,安徽省池州市,安徽省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黄宝智

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论文 篇2: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的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提出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改革,阐述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案,以及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以达到为企业提供适用型的人才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页设计;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考核方案

文献标识码:B

高职院校是教学、服务类的院校,中国要走具有自己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模式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然而现实中,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着缺乏职场化的实战环境,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校外实训基地难以为学校教学需要所掌控,缺乏标准化的进程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也成为深化改革的“瓶颈”。所以笔者以此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1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基于工学结合的“以网站开发过程为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本课程构建了以“网站开发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如图1。

本课程整个模块以典型的网站项目为核心,将一个真实网站分解到各个教学单元,强化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训练,各个教学单元独立起点、前后相关、有序叠加,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教学中笔者采取多级项目教学,重视项目的完成,并实施情景导入、葫芦藤式的任务驱动、学做合一、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项目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2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理论教学与相关实验(训)教学相互融合、交叉进行。授课场所均在机房,改变原有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突破45分钟授课制,推出项目教学专用实验实训周。

第一节课就给出一个主题(例如:班级网站、旅游网站、个人网站或企业网站、学院各部门网站等),让学生设计网站的整体结构,网页的布局结构、导航结构和颜色搭配等。在接下来的每一个教学模块中,都会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个人作品的设计。让学生模仿一个典型网站项目的同时也进行个人的创新设计,而不是在学完所有的知识点后才开始自由创作。

笔者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标准化教学环节,每个任务包括3个教学环节,如表2。

在学生阶段学习结束后,进行1周的课程实训,安排优秀的学生到企业中参与网站项目、班级网站、校园网以及企业网的建设;能力一般的同学就制作一个个人网站。通过实训,训练学生按照企业开发网站的工作流程设计去开发真实网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学生完成多个学院部门或企业网站的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学研结合效果,也实现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并将最后的实训作品进行评比,将较好网站作品发布在校园网上,有些个人作品还直接用到了应聘中,为学生将来的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3项目考核实施方案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

3.1考核评价模式

即通过5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① 课程考核、综合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② 模拟操作作品、自由制作作品相结合

③ 成绩评定与等级评定相结合

④ 教师、学生评价相结合

⑤ 学校、企业评价相结合

3.2考核评价类型

采用“作品”考核方式,按预定的评分标准,为每个实验作品评分并作记载。“网页设计”这门课程的评价结果包括两个考核成绩和一个等级,分别是课程考核成绩、实训考核成绩、工学结合作品等级。各种考核评价类型如表3所示。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如报考网页制作员、网页设计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等资格证,对于持有职业技能证的同学,在就业时就会有优势,这样势必提升了学生学好本课程的动力。在最后考核时如果学生获得了相关课程的资格证书,期末可以免考,在总评成绩上给予适当的加分。

4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念,通过实际项目的制作,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企业提供适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铭.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 高校教育研究,2008,(5).

[2] 沈建国.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2008,(5).

[3] 韩慧. 关于《网页设计》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10).

作者:娄淑敏

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论文 篇3:

高职计算机《HTML+CSS网页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摘要:该文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HTML+CSS网页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创新举措和改革效果。

关键词:HTML+CSS;网页设计;教学改革

1概述

随着Web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站越来越成为人们浏览信息的一个重要媒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网站的开发。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业方向中一条以HTML5为方向的就业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比如:Web前端开发工程师、HTML5开发工程师、Web APP开发工程师等岗位。

以Web前端开发工程师为例,这是一个很新的职业,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用户体验,前端开发的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一职业开发技术包括三个要素:HTML、CSS和JavaScript。

2课程简介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是网页制作的基础语言,是每个前端开发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内容。《HTML+CSS网页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核心课,2012年起设置,开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其中包括HTML标签,基本的语法、说明,CSS样式的属性等内容,是一门知识点多、应用面广、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记事本编写HTML和CSS代码来实现网页设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HTML文档结构,掌握HTML基本语法,掌握常用HTML标签的使用,学会使用CSS设置网页元素的样式,为后续的Web开发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有:HTML文档结构、常见网页元素、表格的使用、层的应用、框架的作用、表单的使用、网页模板、用CSS设置字体与颜色、用CSS实现文本排版和DIV与CSS样式的定位技术。

教学对象为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一新生,生源上既有普高生、三校生,也有文科生、理科生,地域上来自五湖四海,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建议安排在多媒体机房,安装极域软件,可以监控学生电脑,方便教师广播操作演示,也可以广播学生屏幕。

3改革创新的举措

3.1课程教学重点解决问题

《HTML+CSS网页设计》自2012年起设置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经过了三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客观原因:新生第一个学期因报道、军训等事宜,大约少一个月,故教学时间紧张,很多教学内容只能相应压缩或减少,因课时紧张,无法真正实施分层分级教学,项目化教学,很多难点、细点只能舍弃;

2)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的是案例驱动等教学法,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主要还是教师教授、学生被动聆听的方式,没有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项目和任务设置过于简单,与实际应用脱节,不能满足就业要求,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 教学团队: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高校到高校,并没有在企业实践过,缺乏真实的网站开发经验,只能照本宣科,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差;

4) 使用教材:目前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按照相关知识点罗列,重点难点不明确,没有结合实际应用项目,实践操作性不强;另一种是项目开发类教材,介绍几个简单、虚拟的网站,与企业真实开发项目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实际应用,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5) 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也有明显差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疲于应付,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与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网页制作过程中缺乏创造力。

3.2教学改革方法

教学方法将从组织安排、课程项目设置进行改革,从企业引进实际的网站开发项目,从实际的应用需求出发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再细化到任务,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将网页设计基础、HTML语言、CSS样式表等知识点融入实际设计中,使学生能掌握网站前端开发过程中必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项目开发的水平。

教学内容预计包括12个项目,26个任务,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进阶篇。基础篇,使学生学会使用HTML设计网站的基本页面,掌握网站发布与推广的方法;提高篇,使学生能够通过CSS实现网站的整体表现上的美化与优化,从而改善网站的整体视觉效果;进阶篇,使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动作脚本进一步提升网站的灵活性和交互性。

3.3课程考核方法和支撑手段

考核成绩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平时课堂表现与考勤20%,平时实践作品40%,期末小型网站项目40%。此次课堂教学改革中,考虑将所有同学的实践作业发布到课程网站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登录平台进行打分,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展示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学生作品,进行讲评,这种作业评分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作业得分的透明度和客观性。

4教学效果

通过改革,进一步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其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新的作业评价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搞活课堂气氛,使每位学生在专业技能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课程改革后预计能达到以下目标:

1) 提高了学生的网页设计和制作能力及专业素养,为后续相关课程及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2)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在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实践能力,还能通过参与相关企业的项目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5结束语

《HTML+CSS网页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方面对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对将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不够;创造能力不足,思维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也能改变以往传统的成绩评价不能很好地衡量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弱;教学方法和内容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就业等问题。可以在计算机类各个专业基础课程中推广,适合实践类课程。

参考文献:

[1] 张秀玉.探讨高职“网页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J].西昌学院学报,2014(12):87-89.

[2] 仲静.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7698-7702.

[3] 鱼明.基于CDIO模式的《网页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5(1):33-36.

[4] 郑慧君.CDIO模式下的ASP.NET课程教学改革[J].软件导刊,2015(2):163-164.

作者:朱锦晶

上一篇:农村小额信贷分析论文下一篇:财务职能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