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理论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主流财务理论逻辑缺失和现实困境;同时,提出财务是现金、信息、契约的函数,是资源在配置过程中非实物表现形式集合的新财务理论,旨在超越、发展和完善主流财务理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财务理论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理论发展论文 篇1:

评《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史》的学术价值

尽管“财务”并非一个古老的概念,但在自然经济状态下,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也根本是不可能的。然而,当人类步入近代社会,尤其是以公司经济为支撑的近代市场经济产生之后,公司财务与会计不仅处于并驾齐驱的地位,而且财务在公司经营与管理运作时序上要先于会计,成为公司经营运转的开端。管理学家认为,至近代社会“财务控制可能是早期管理控制中最发展的一种”(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第三章)。即便是起源于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阶段的威尼斯兵工厂,在产业革命之后的“工厂制度发展阶段”,客观上“财务”也已成为这个古老工厂里的管理“王国”(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第三章)。1918年世界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公司经营与管理组织体系构建中,正式把“财务”作为公司组织运作中的先导性部分(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随着股份公司制的产生与演进,公司意义上的财务便日益社会化了,财务控制随之成为资本市场管理基础层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至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司,对资本市场管理,如果不在管理工作中把财务、会计、审计置于市场经济管理控制上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它们在基础控制中的作用,那么发生在宏观经济与中观、微观经济管理上的失误便不可避免。

因此,谈多娇教授2013年出版的《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史》与2008年出版的《西方理财思想史》这两部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这两部著作填补了中国财务史研究上的空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企业和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者,以及学士、硕士、博士正确认识掌握财务理论与实践都具有指导性作用与启示性意义。这两部著作给学者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财务理论参考,它们对管理者如何端正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思想与如何进行管理实践,提供了典型的历史案例与可兹借鉴的历史经验及其可记取的历史教训,并且对于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开展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证研究,具有指引作用。

理财思想史与财务理论发展史,在历史逻辑上完全具有一致性。这两部书开展的研究,表现为一个科学、完整的财务史研究体系,所以,如学者通读这两部书,一定受益匪浅,通过它有利于加深对现代公司财务的认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创造新的业绩。仅就《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史》而言,笔者认为它是一部颇具创作特色的著作,分析作者立论所开设的八章财务理论发展专题史的逻辑体系,其特点在于:

(1)研究具有前沿性。这部书的一至八章都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探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前沿性问题,尽管这八个史论专题各自具有研究上的独立性,但在对重要财务研究方面,又彼此关联,形成现代财务理论上的完整体系,对公司财务管理活动实践具有系统的指导意义,对财务管理原理的学习也具有全方位启示性作用。(2)系统揭示了现代公司财务运行的基本历史规律。这部书的一至八章,作者在研究中都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为指导,从历史分期上研究现代财务的基本理论问题与各历史阶段的问题,每个专题都把剖析问题的成因放在重要方面,并把前后协调贯穿起来,总结某一理论的发展成

作者:郭道扬

财务理论发展论文 篇2:

主流财务理论的超越、发展和完善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主流财务理论逻辑缺失和现实困境;同时,提出财务是现金、信息、契约的函数,是资源在配置过程中非实物表现形式集合的新财务理论,旨在超越、发展和完善主流财务理论。

关键词:现金; 信息; 契约; 财务理论

财务理论是上世纪初从微观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财务理论的每一项重大发明与突破,无一不清晰地显现出经济学发展的轨迹。因此,尽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只有从经济学视角,才能认识清楚财务问题。

一、 研究现状

现代企业财务理论从19世纪末期以来,已有百年历史;尤其是近50年,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但是,“纵观世界财务管理,只有两大理论体系:一是以美国财务管理为代表的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二是以中国财务管理为代表的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以此为据,分析两大体系的研究现状。

(一) 西方财务理论研究现状

20世纪以前,公司财务学一直被认为是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科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直到1897年,托马斯· 格林纳(Thomas.I.Greene)出版了《公司财务》后,公司财务学才逐渐从微观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此时,财务的内容包括信用工具、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西方财务理论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20世纪50年代以前。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危机的爆发;财务研究始终围绕融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内部控制及防范资金风险等展开。这一阶段的财务理论主要有:早期资本结构理论、股利相关论以及随机游走假说等。

2. 20世纪60、70年代。这一阶段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时期。财务研究突破了单纯资金研究,向利益管理、资本预算、投资管理以及对付通货膨胀、利用各种数学模型解决复杂财务问题方面发展。这一阶段的财务理论主要有:有效市场假设的发展、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政策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由于交通、通讯和计算机及网络的革命,市场竞争国际化,市场风险急剧增大;财务研究注重不确定性,风险管理、预测和决策,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一阶段的财务理论主要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检验、套利定价理论的验证、资本结构理论的深化、新股利理论的发展、鞅途径研究方法的应用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财务理论中的运用。

纵观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其内容轨迹非常明显,即从现金出发,围绕现金筹措、使用效率提高及风险控制,逐步发展到资本市场等相关内容;同时,也从现金逐步延伸到参与企业管理过程、权益维护等。这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逐步发展财务理论的过程,对中国财务理论建设非常有启发。

(二) 中国财务理论研究现状

中国财务理论研究继承了前苏联模式,受其影响,逻辑起点是认识财务本质。在前苏联“货币收支活动论”和“货币关系说”的影响下,中国主流财务理论的各种学说,大体都与资金有关,主要有。

1. 资金运动论、资金关系论。基本论点是:企业财务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体现着企业同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企业资金运动论的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要透过资金运动的现象,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2. 资金运动论。其基本论点是:社会主义财务的本质是企业、事业和行政等单位微观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的一种形式,它体现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企业再生产过程,不仅在实物形态上表现为物资运动,还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资金运动,即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前者是经济现象,后者是从经济现象中分离出来的财务现象。

3. 货币关系论、货币资金运动论。其基本论点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同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都离不开价值的货币形式,表现为货币运动的过程,通过货币运动过程,使商品生产者同各方面形成了货币关系。企业资金运动是企业财务的现象,而由资金运动所体现的货币关系则是企业财务的本质。

4. 资金分配论。其基本论点是:企业财务的逻辑结论应该是,企业为实现其生产职能,在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经济职能作用下,对生产要素分配和生产成果实现及其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体系。企业财务活动包括企业筹资、企业投资和企业收益分配三个基本方面。

5. 本金投入收益论。其基本观点是:国民经济中的资金按经济性质可划分为本金与基金。本金是各类经济组织与个人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资金;基金是国家行政组织与非企业化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职能而筹集和运用的专项资金;本金的管理主体是各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与个人,基金的管理主体是社会行政单位与事业管理单位。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分配,前三项可概括为本金的投入,后两项可概括为本金的收益。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

6. 财权流论。其基本观点是: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价值是从财务活动的现象或从物质流中抽象出来的带本质的东西,而支配这一价值的“权力”则是隐藏在“价值”背后更为抽象的本质力量。

7. 资金配置论。其基本观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源配置的过程就是企业经济活动,并表现为两种形态,即使用价值的生产与交换,价值的创造、实现和分配。价值表现为企业运用货币计量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这是财务活动领域。资金运动是财务及管理的对象,货币收支是理财的基本手段。企业资金配置活动分为资金的估量、筹集、使用、分配、投放五个基本环节。企业财务直观地看法表现为企业的资金运动,本质上看是企业资金运动中所形成的利益关系,简称财务关系。

8. 利益相关者论。其基本观点是:财务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是各种利益关系集中的焦点。财务性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通过财务性权利和责任的明确,均衡各契约主体即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协调和化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冲突。财务作为企业合约的组成内容,其本身的性质就是一种以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权利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制度安排与运作。

纵观中国财务理论发展历程,主流财务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应该是企业资金的运作过程,具体表现为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放、利润的分配;以营运资金管理为核心的日常财务管理;以及诸如通货膨胀财务管理等各种派生形态的资金运作问题。非主流财务理论21世纪初才逐步提出。

二、 剖析和批判主流财务理论

任何财务理论都有着经济理论作为支撑。虽然中国主流财务理论没有明确其建立在某种经济理论之上;虽然中国主流财务理论主要从管理学出发;虽然中国主流财务理论更加注重技术性、操作性、工具性,但从其理论逻辑来看,主要还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之上。下面,我们来分析主流财务理论形成逻辑。

(一) 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经济学总是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假设前提,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主要是:第一,稀缺性假设。第二,人是理性的假设。第三,市场完全竞争假设。当然,新古典经济学还有一些伴生假设,比如:信息完全对称假设、交易费用为零假设等。

(二) 假设下的企业理论

在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下,企业被视为“黑箱”,能够正常运营,不需要任何激励;同时,制度和结构都是既定的。企业的经营过程成为一个标准的生产函数,对稀缺资源和经济效率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价格、价值、供给、需求等技术层面。即在目标产出水平给定的情况下,要使利润最大,其根本途径就是降低成本,即使生产成本最小。

(三) 企业理论下的财务理论

企业财务构建于特定的基础之上,企业的不同界定和企业特征的现实变迁都会对企业财务理论构成决定性影响。为此,财务理论核心内容如下。

1. 财务理论假设。主流财务理论对假设的研究比较少,其没有引起主流财务学家的足够重视,虽然有一些假设研究,但却是非常凌乱。王化成教授系统地提出了主流财务理论的假设。

第一,理财主体的假设。理财主体假设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漫无边际的,而就应限制在每一个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理财主体应具备以下特点:(1)理财主体必须有独立的经济利益;(2)理财主体必须有独立的经营权和财权;(3)理财主体一定是法律实体,但法律实体并不一定是理财主体。理财主体假设为正确建立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划分权责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理财主体是持续存在并且能执行其预计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范围。企业可能是持续经营的,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变更甚至终止营业。在不同的条件下,所采用的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管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有效市场假设。有效市场假设是指财务管理所依据的资金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只有在有效市场上,财务管理才能正常运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才能建立。有效市场假设是建立财务管理原则,决定筹资方式、投资方式、安排资金结构,确定筹资组合的理论基础;如果市场无效,很多理财方法和财务管理理论都无法建立。

第四,资金增值假设。资金增值假设是指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营运,企业资金的价值可以不断增加,这一假设实际上指明了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意义。

第五,理性理财假设。理性理财假设是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理性的理财人员,因而他们的理财行为也是理性的,他们都会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

2. 财务一般模型。主流财务理论没有明确地建立自己的财务理论模型,但大量论述中已经包含了财务一般模型,即财务就是现金运动及现金运动背后的关系;也可以说,财务是现金的函数,即财务=f(现金)。

企业现金运动从股权融资开展,和伴生而来债权融资构成融资性现金流动;随后企业需要支付现金,购买厂房、设备形成生产能力并构成投资性现金流动;再者,生产能力形成后还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构成经营性现金流动。

3. 财务的外延。主流财务理论的外延是依据财务一般模型在财务管理环境中运用形成的,其是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资本管理、分配管理等。

4. 财务的目标。从企业理论就可以看出,企业所有的决策都是为了迎合关于投入和产出的相应边际条件,从而使企业化利润最大化,因而,企业和财务的目标必须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考虑到现金至尊,更准确地说企业和财务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 对主流财务理论的批判

主流财务理论固然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但也存在许多致命弱点,以致近年来不断受到严厉的批判。

1. 对财务理论假设的批判。由于对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的批判,也就必然对新古典经济学下企业理论的批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财务理论假设自然受到批判;受到批判最多的是“人是理性的假设”或者叫“理性经济人”假设。事实证明,企业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环境是非理性的,企业财务行为本身也是非完全理性的,现实的人可能并不是总是自私自利的。其次是对有效市场假设的批判。事实也证明,有效市场理论假设并不存在,垄断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以及各种非瓦尔拉均衡理论的产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 对财务一般模型的批判。主流财务理论一般模型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现金是一种资源,但更是一个计量工具,隐藏在现金运动背后的关系难以看清,即使部分能够看清,但也缺少逻辑联系,是一个孤单的、虚拟的、供人有各种想象的东西,没有运用价值;二是伴随财务活动的不仅仅是现金,还有信息、产生信息的会计活动、企业预算管理,以及控制权安排等,均未在其视角之中;三是现金运动独成系统封闭运行,财务成了“孤家寡人”,只能闭门研究财务技术、财务工程,就财务论财务,而不是参与管理的开放系统,因而财务成为“植物人”而不是“正常人”。

3. 对财务外延的批判。由于主流财务理论是研究现金运动以及现金运动产生的关系,造成财务不能对企业交易循环产生反作用力,更不能参与企业资源有限和需求无限矛盾的解决,就连最基本的成本管理、会计管理是否纳入财务范畴,还产生了长久的、激烈的争论,财务理论外延太狭隘。

4. 对财务目标的批判。由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势必导致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轻视,这种轻视一方面反映企业家没有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反映财务没有平衡利益冲突,没有创造双赢局面,没有给企业带来和谐发展环境。

三、 建立新的财务理论

主流财务理论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之上,建立新的财务理论必须选择新的经济学理论作为支撑,循着经济学发展的轨迹,根据中国市场经济不成熟的国情,我们选择在新制度经济学基础之上建立新的财务理论。

(一) 新制度经济学的假设

1. 稀缺性假设。由于稀缺性假设是一切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新制度经济学也不例外。

2. 新经济人假设。一是新经济人和经济人一样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新经济人的个人利益呈现多样化,经济利益并不是新经济人唯一选择;二是新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人自身理性能力的限制,导致个人在接受、储存、检索、传递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水平和储量上受到的限制;三是新经济人更是机会主义者,这是因为他在追求效用最大化过程中,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约束;这些约束主要来自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以及法律、规章、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等,它们使人的行为成本得以改变,造成机会主义选择。

3. 不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相对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小数目谈判条件、资产的专用性、可交易数量的有限及交易地理位置的局限是导致市场垄断或不完全竞争的不同因素。

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还有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假设,交易费用大于零假设,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假设,外部效应普通存在假设等。

(二) 假设下的企业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将资源组织起来,有效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载体,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场所;同时,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企业的形成是用“一个契约代替一系列契约”。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手段。在市场上,资源配置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也就是说,产品流量与资金流量依靠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来协调。在企业内,资源配置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也就是说,依靠企业内部行政力量这只“看得见的手”来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此时,企业家的作用可使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市场交易中众多的短期契约为企业内的数量较少的长期契约所取代;因而,企业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出现的。

(三) 企业理论下的新财务理论

1. 新财务理论的假设。在新制度经济学支持下,财务理论的假设也应该是:

第一,稀缺性假设。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是企业一对永恒矛盾,企业就是从这一对永恒矛盾中寻找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和需求的平衡。财务管理的许多行为,诸如:利润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税收筹划、利益相关者责任审计的产生等,都不是企业臆想的,而是解决一对基本矛盾的必然行为。

第二,有限理性假设。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制度的缺陷和有限理性的结合,更加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产生,此时,控制和协同是承受和解决有限理性的有效手段,因此,财务治理、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企业风险控制运用而生。

第三,市场相对有效假设。无论是要素市场,还是宏观政策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利益主体地位逐步独立,市场总是有效的,也是相对的。同时,由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权力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角,也会造成市场是无效的,当然也是相对的,市场的相对有效性增加企业不确定性和风险,导致资源配置异化,财务管理活动随之变化。

2. 新财务理论的一般模型。新财务理论必须建立规范的一般模型。先让我们展开逻辑分析:

第一,企业资源配置过程的二重性。企业配置的资源不仅指自然资源,而且指 “各种自然因素及其他成分组成的各种经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形成并不断增长的人口、劳动力、知识、技术、文化、管理等,凡是能进一步有利于经济生产和使用价值提高的都是资源。”由于资源本身固有的特性,导致“企业是物质性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的复合体”;由此可见,企业资源配置过程分为物质过程和非物质过程。对于企业资源配置的物质过程,其表现为采购交易、生产交易、销售交易和研发交易等四大交易循环,所以,我们可以把企业资源配置的物质过程称之为经营活动。对于企业资源配置的非物质过程,其表现为现金,信息,也就是说,现金和信息记录资源配置过程,当然,还有约束现金和信息的、让人理解又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可以把企业资源配置的非物质过程称之为财务活动。

第二,财务是现金的函数。在财务活动,财务显然是现金的函数,这也是主流财务理论核心思想。其实,现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资源,其特殊性来自于现金的职能,即交换媒介、价值标准、价值储藏、延期支付或未来支付标准等。我们从现金的特殊性理解这对函数关系。其特殊性表现在:(1)现金本身就是重要资源之一。(2)现金又是资源计量工具之一,即在资源体系中,现金作为资源的同时,还要承担计量或模拟计量各类资源,以便计算资源量的大小。(3)现金运动的确反映了投资者行为、债权人行为、经营者行为、员工行为、政府行为等,但仅是浅表层的反映,伴随现金运动形成的权力、责任、利益关系无法用现金本身解释,必须另辟溪径。

第三,财务是信息的函数。在财务活动中,信息无时不在表达与现金有关或无关的内容,其也应该是财务的内容。所谓信息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用户有意义的或者有用的数据,而数据是用来表示组织中所发生的事件或周围物理环境的原始事实统一,其具有可利用性、价值性、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特征。其实,信息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资源,我们也从特殊性理解财务和信息的函数关系。(1)信息本身就是最重要资源之一。(2)信息也是资源计量的工具之一,物质资源可以用现金计量,非物质资源中可计量部分,有的用现金模拟计量,有的用信息计量;非物质资源中不可计量部分只能用信息计量。虽然现金和信息都是资源计量工具之一,但信息对资源的计量更为广泛。(3)信息还反映经营活动关系,尤其是会计信息。其实,会计信息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向在两权分离条件下的所有者报告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信息本身作为管理信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所必需的。我们认为以资产负债表为历史和逻辑起点的会计信息体系,既能使会计信息按照其内在的规律得以延伸,又能与其他各类信息有机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使会计信息体系更加完整,并能满足决策的需要,而且能够使企业信息体系全面整合。由此可以看出,会计活动是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会计信息为延伸的企业信息整合都要纳入财务管理范围。但是,信息也仅仅反映浅表层的经营活动关系,其中深刻的权力、责任、利益关系也无法体现。

第四,财务也应该是契约的函数。在分析财务作为现金、信息函数的时候,我们看到现金、信息既是资源,也是资源计量工具,其反映现金和信息背后的关系并不充分、清晰,充其量是计量的延伸。如何清晰地理解现金和信息背后的权力、责任、利益关系,应该引入契约概念。契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之间,在自由平等、意志自立的前提下,为改进各自经济状况或经济预期所达成的,关于经济权利流转的协议或约定,其原则是平等、自由、互利、诚信(雷光勇,2004)。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来看,交易成本理论着眼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着眼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都是强调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备性及由此导致所有权的重要性。依据现代企业代理理论,企业的契约主要可分为信贷契约、补偿契约和其他契约三类。信贷契约是指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与银行及债券持有者之间的合同;补偿契约是指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同。其他契约包括管理者与第三方的合同,如合伙人、供应商、消费者等。

企业的契约解释了现金背后的关系。现金的运动是由一组契约做保证的,这组契约约束权利流转关系,约束各利益主体对企业资源的“掠夺”,促进契约各方合理预期的实现。具体表现在:(1)企业是一个开放式的现金契约组合,组合中成员就是向企业提供各种资源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之所以愿意给企业提供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支持,是因为他们相信通过企业的有效运作,能够产生合作盈余,即实现组合价值大于其所有成员独立行动的收益之和。(2)现金契约把各个分散的子系统集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协调各个环节的量度,使各个子系统合理地组合起来对企业总体目标发挥作用,并形成财务控制系统的有机整体。(3)现金契约与客观世界的其他系统一样具有自组织功能,它在明确各利益主体权力和责任的基础上,均衡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化解彼此间的利益冲突,使各个利益主体以总体目标为轴心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彼此间的协调和融洽,增加凝聚力,减少离散性,使他们在各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积极发挥作用。

企业的契约还解释了信息背后的关系,尤其是会计信息背后关系。主要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导致财产权的产生和裂变,其结果产生了以受托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委托代理契约,而对受托责任的反映与控制则是会计、审计机制作为一种社会机制的主要功能所在。因此,不管受托责任的内容如何规范与界定,但所有受托责任的内容必须能够加以计量,尽管计量单位可以是多方面的。会计、审计是受托责任内容的最好确认与计量者、反映与控制者,是受托责任关系中联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纽带。在此过程中,会计契约充当了特殊角色,它可以将会计、审计机制对受托责任的界定、反映和控制落实在有形载体上,使之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与审定性,从而使企业这个契约网络与受托责任网络具有很强的内在耦合功能,从而使它们具有坚实可靠的实施基础。

新财务理论认为:“财”不仅是指现金,而是指资源的非实物表现形式即现金、信息、契约等。财务或财务活动是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非实物表现形式的集合。新财务理论的一般模型是:财务是现金、信息、契约的函数,即财务=f(现金、信息、契约……)。

3. 财务外延的拓展:由于新财务理论一般模型对主流财务理论一般模型的超越和发展,新财务理论的财务外延也获得极大的扩展。从资源配置过程来理解,新财务理论下的财务外延是:现金管理,其包括融资管理、投资管理、现金流量管理、运营资本管理、财务治理、控制管理、信息管理和会计管理。

4. 财务目标的提升。财务目标作为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既是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公司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出发,财务目标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总之,财务目标的实现就是平衡利益相关者矛盾,就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其有助于为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 主要启示

1. 本文主要是“超越”主流财务理论,而不是创新,这是因为,主流财务理论存在合理性,虽然其有很多不足。不能用一个理论去否定另一个理论,而是,取其合理成份加以完善、发展。当然,如果认为这种完善、发展就是创新,那就权当创新。

2.本文用经济学思维去剖析批判一个看似管理学问题,并从经济学思维出发,去建立新的财务理论。这是一种探索,但因认知和篇幅限制,虽逻辑清楚,但很多分析并未透彻,实属抛砖引玉,但愿能引起财务学界思维和论证的变革。

3. 经济理论要能解释经济现象,新的财务理论已经解释很多主流财务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企业涉“财”工作就叫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与会计应该合二为一地研究,现金运动背后的关系应该用现金信息契约共同解释才能清晰,财务治理等。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雷光勇.会计契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薛云奎.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H·克雷斯.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6]尚洪涛.财务契约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A].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财务出版社,2000.

[8]张五常.企业的契约性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谢志华.会计的逻辑[J].会计研究,2003,(6).

[10]张先治.财务信息在契约中的作用[J].会计研究,2000,(9).

[11]宋献中.企业理论与理财行为[J].暨南学报,2000,(9).

[12]陆庆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J].会计研究,2004,(3).

责任编辑 刘凤刚

作者:陈国庆

财务理论发展论文 篇3: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理论的发展探究

摘 要: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给传统的会计与财务理论体系带来挑战,要求它们面对新的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本文重点探究会计与财务理论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如何向前发展,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与准则修正、会计信息系统构建、财务会计软件设计发展、审计工作执行和内部控制等方面。

关键词:网络技术;信息环境;会计与财务;理论发展

一、引言

会计与财务理论自产生、变化以及发展,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环境带来的影响,与环境的变化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今,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动力,社会环境转变为以网络为核心。在这种形势下,会计与财务理论势必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新的变化和发展,本文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与财务理论的发展进行探究。

二、网络信息技术影响基础会计理论与准则

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是在以往长期的环境经验中总结得出的,适用于以往的经济环境。然而,时代环境已发生转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元素迅速成为环境的主导,这意味着会计理论和准则需要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网络环境而做出一定的改变。因此,网络信息技术会影响会计理论中的基础内容和国家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律法规。

从会计本质来讲,在工业时代,会计理论是一种企业的管理工具;到了信息技术时代,会计理论已发展成为一种信息技术和系统。可以看出,会计的本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因为会计这一门学科理论的出现和发展都是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的。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受网络系统性的影響,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而且是融合了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

从会计职能来讲,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会计职能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会计是为管理层服务的,以提供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为最终目标,做好反映和监督工作。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以往会计工作量繁重的问题,将更多的会计人员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预测与决策,这推动会计职能从传统的反映和监督向事前、事中多角度发展。

从会计基本假设来讲,四个基本假设是对以往传统企业的总结,而电子商务的新发展要求会计基本假设做出改变。近年来出现的网络上的虚拟公司对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范围带来挑战,另外虚拟公司的顺时迅速发展、过时则立刻解散的发展方式使持续经营假设受到挑战,此外过长的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都不符合网络虚拟公司的运营状况。

从会计准则来讲,我国的会计基本准则是对实体企业的约束,网络环境下需要制定新的适应电子商务的会计准则。在以前,许多会计准则都是为提高实体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而制定的,对网络虚拟公司的约束几乎没有。但是到了信息社会,虚拟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障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可信度都需要国家尽快制定新的会计准则来适应环境。

三、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研究构建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为会计处理方法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指导,使会计信息系统逐渐发展进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阶段。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和结构框架等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以纸、笔和算盘为工具,机械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各种机械设备例如穿孔机、机械制表机等为工具,到了现在的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始转变为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工具进行会计处理。财务与会计理论以及财务会计工作都都开始应用这一新的工具,而且计算机和互联网相比以往的工具具有很多优越的地方,受到了企业和工作人员的青睐。计算机具有超大容量数据计算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功能,这一功能能够使计算机自行完成会计工作中的大量的重复的数据录入和数据计算工作,大幅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使会计人员从枯燥无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展现人类思考能力的工作,例如事前预测、决策以及事后评价分析等。

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具有线上、云端保存、传输信息的功能,这项技术可以使任何国家任何地点任何企业的会计信息保存到网络云端,或者经过网络传输到其他地点,供其他人员了解和学习,从而实现全球会计资源联合与共享,打破以往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使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全球化同步发展。

更重要的是,网络信息技术拓宽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和结构体系,将会计信息系统与组织管理系统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财务与业务同时进行,推动会计向管理层发展。如今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管理与决策系统三大板块,而以往的会计只包括财务这一板块。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将会计工作与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管理决策联系到一起,大大拓宽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使会计工作更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四、网络信息技术影响财务会计软件设计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工作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那就是财务会计软件。以往的会计处理工作需要人们将会计数据和信息用笔记录在纸上,或者用打印机印在纸上,将纸质材料作为会计信息的保存工具。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提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人们不仅可以利用纸来记录和保存会计资料,还可以在设计好的程序软件中进行日常会计数据和信息的记录,简化操作流程。现如今市场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种类多样的会计软件,都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会计工作需求所结合的产物。这些财务会计软件可以代替以往的会计工作中的工具,并且具有很多优点,当然也给会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财务会计软件保存在电脑上,其内存空间巨大,不仅可以保存在电脑的硬盘上,还可以保存在网络云端,通过网络连接调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财务会计软件保存会计资料不占用物理空间,相比厚厚的纸质会计资料来说更容易保存。纸质的会计资料不仅占用物理空间,而且还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霉变质。但是通过软件和云端保存资料也有缺陷,如果出现网络故障或者黑客袭击等问题,那么地位重要的会计资料很可能被损毁或者被盗窃。这就要求程序设计人员在设计财务会计软件时程序要更加地完善。

用友软件与金蝶软件是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会计软件,完善的处理系统和简洁的操作流程受到工作人员的青睐。这两款财务会计软件在我国的会计软件市场份额中比重巨大。用友软件的专业性更强,其完善的处理流程适合大型的企业,而且严谨的操作界面更符合会计工作的特点。金蝶软件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利用很短的时间打开市场,这说明该软件具备自身独特的魅力。金蝶软件与用友软件特点不同,它更注重操作页面友好,更容易帮助操作人员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

五、网络信息技术影响审计工作执行程序方法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执行程序和方法。因为传统的审计工作是针对传统的会计工作展开的,网络环境推动会计理论和工作发生变革,审计理论和工作必然会伴随着会计理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审计工作执行程度和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革。

企业会计工作中应用现代财务会计软件的成熟度和范围会印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如果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企业整体的会计工作中比重很小,那么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以越过计算机进行审计,即降低计算机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如果企业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会计工作处理的主要工具,那么审计工作就应当采用“穿过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并且需要对利用计算机处理的会计业务进行谨慎的审计,发现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当然,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采取更多更现代的、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审计方法针对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更加精确地判断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IT审计是网络环境下新萌生出并逐渐发展走向成熟的审计工作。

此外,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成为审计工作的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审计工作的展开和实施。例如,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使审计测试工作实现自动化,包括数据的核对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等审计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辅助完成,这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程度。然而,如果审计测试程序出现失误状况,就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增加了审计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此外,电子表格的制作和应用也是审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引入的新的方法的重要体现。这种方法可以将审计过程中取得的数据汇总到一起,得出每一部分审计工作的结论,相对纸质资料来说更加简洁。但是这项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优化审计过程度同时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

六、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会计理论的分支和发展,网络技术给会计理论带来影响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带来影响。传统的内部控制重视以人为主体的控制活动,而网络环境下则要求内部控制不仅要将人作为内部控制的对象,还要将财务会计软件平台和程序运行作为内部控制的对象,降低因技术和程序问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在网络环境下,各类财务会计软件和处理交易的应用软件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这加大了软件使用的不安全性,从而产生了新的内部控制问题,需要制定新的针对技术软件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产品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商以及同类相似竞争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活动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和运输,包括电子票据和网络支付转账等。这些环节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在虚拟的网络上面完成操作会增加人们心里的不安全感,而且实际上网络电变化莫测确实给这些业务活动带来了不可预料的风险。这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首先,企业内部各关联电脑之间进行会计信息传递时要保证制作、审查和复核由不同工作人员分别执行。其次,企业内部要做好记录控制工作,即对计算机操作完成的一系列会计工作进行记录,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最后,还要对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控制,包括资产的购入、折旧以及报废等各项流程,并做好计算机记录工作与工作人员职责之间的核对工作。

七、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与财务理论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开始产生新的变化和发展。基本的会计理论和准则需要適应网络环境和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要满足企业发展财务与业务同步进行的要求。此外,还有财务会计软件的设计完善、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内部控制的对象和方法等都要因网络环境作出相应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戴正华,肖俊.网络环境下会计与财务理论的修正与拓展[J].商业时代,2010,(04):10-11.

[2]张钎.探究会计环境变革下的财务会计理论创新[J].经贸实践,2015,(06):658-659.

作者:陈丽祥

上一篇:创新商业模式论文下一篇:企业竞争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