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依拉嘎乡中学教学开放日工作总结

2024-04-21

白依拉嘎乡中学教学开放日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白依拉嘎乡中学教学开放日工作总结

白依拉嘎乡中学2013年9月班级日志检查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及学校要求,本月继续落实“教导主任周检查、业务副校长月检查”的班级日志管理制度,以便充分发挥班级日志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的监督、指导作用,现就班级日志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点

1.每班班级日志记录人员能认真对每天的班级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并在每周周末的第七、八节上交教导处及业务副校长室备检。

2.班主任能认真负责,坚持每天签字制度,并对班级每天情况及时处理。

3.记录书写工整、详细。

4.对每天人员缺席情况及上课情况记录较为详细。

5.本月全校学生共有32人缺席,总次数近40余次。

6.因教研课听评课等原因,教师串课现象较多。

7.因县庆、中秋节、校运会共放假4天,本月在七年级还进行了军训活动,因此七年级课程较上学同期比略有落后。

二、不足

1.由于七年级学生新到学校,虽然经过了几次培训活动,但是记录及上交时间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提升。

2.对于听评课活动的人员参加情况受记录内容限制,记录略显简单。

3.少部分记录同学字迹不太规范,还需加强。

4.三年级个别班级的作业记录简单,不全面。

5.极少数班主任签字不及时,有的班主任存在提前签字现象。

三、完善措施

1.组织培训会议,对七年级同学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

2.制定统一表格,规范管理。

3.及时将总结结果上报主管领导,强化管理、监督。

白依拉嘎乡中学

二〇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篇2:白依拉嘎乡中学教学开放日工作总结

总分100分(占年末考核的40%)

1.计划、总结(10分)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及时制定个人工作、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计划制定符合指定要求;(5分)上交总结(月工作、期中、期末工作)和卷面分析(5分)

注:上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0.5分,计划、总结雷同或网络下载为0分。

2.教案(15分)教案节数符合课时安排(2分)

目标制定全面,体现三维目标(2分)

过程设计详实、可操作,体现师生活动过程、体现目标落实(5分)

教学反思深刻、有理论支撑(2分)

案前四表齐全、科记分表按规定记分,课件制作与使用标注明显(4分)

注:上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视情节每次扣0.5-1分,雷同教案,没有按时制定教案为0分 3.课堂教学(15分):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下课,保证上课节数,不漏课(5分)

上课不接打手机,不擅自离开课堂,不办其他与教学无关事情(5分)

执案教学,保证授课质量;有效组织教学,课堂上学生无睡觉、溜号等现象,能驾驭课堂,纪律好(5分)

注: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视情节每次扣1-2分。4.作业(10分):

按规定完成作业批改次数(4分)

保证批改质量(详批、详改、要有批语)(2分)批改面达到95%(2分)

不误批、漏批、不堆批(2分)

注:没有作业任务的学科,每月考核作业得分为所任年级任课教师作业得分的平均分,上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视情节每次扣0.5-1分。

5.听课、评课(10分)

每月听课不少于4节,每学期不少于20节,各教研组长、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30节。完成要求听课节数(6分)记录具体且有分析及合理化建议(2分)评课过程积极交流能够提出意见(2分)

注:上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视情节每次扣0.5-1分。

6、集体备课(10分)

能参加两次大型集体备课(2分)

能积极完成集体备课任务,提前制作教案并及时下发,集体备课记录详实,收到实效(3分)

积极踊跃参与备课,并提出个人意见(2分)参加每周一次教研组集体备课(3分)注:视情节每次扣1-2分。7.培优辅差(5分)

差生:要有名单档案,转差计划,辅导记录详实,成长过程记录,月工作总结。(2分)特长生(优生):要有名单档案,培优计划,辅导记录详实,成长过程记录,月工作总结。(3分)

注:上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视情节每次扣0.5-1分。8.教研与教科研(10分)

能够按时参加本学科教研活动且有记录(5分)每月有1次反思总结详实、具体(2分)

能积极完成学校组织的大型集体教学活动(如教学开放日等),材料上交规范及时(3分)

注:上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视情节每次扣1-2分。9.业务学习及读书(10分)参加业务、政治学习(2分)

有笔记且认真,达到要求字数(4分)读书达到要求次数及字数(4分)

注:上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视情节每次扣1-2分。

10、临时性工作(5分)

能及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会议(3分)能完成学校交给的临时性工作(1分)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统一布置的工作任务(1分)

附加项:(附加项分数直接加入期末个人总分)①每学期每多听一节加0.1分,最多加1分 ②校内教研课执教者加1分

③参加片教学研讨会执教者加2分、④学校指派代课教师,每节加0.5分(负责教案、作业批改等材料)

注:以上10项是过程考核分,每学期按4个月考核,每月100分,4个月总得分400分,最后折成百分制。(2月下旬、7月上旬分别挪到3月份和6月份考核,同样8月下旬、下一年1月上旬分别挪到9月份和12月份考核)

篇3:白依拉嘎乡中学教学开放日工作总结

要解决政治课教学中“高、大、上”的问题,出路就是在政治课教学中追求“白、富、美”的境界。

一、白:教学要有“留白”艺术

新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政治教师要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政治教师要学会“留白”,使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生成的东西,让“生命”的课堂拥有更多的自由时空。

1. 表达上“留白”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中“运动是有规律的”内容时,笔者选择了寓言《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由学生甲扮演兔子,学生乙扮演农夫,学生丙扮演农妇,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将这一知识演绎出来,最后由学生丁旁白。学生把教师的“留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既赋予了寓言故事时代内涵,又让学生领会了经典故事的哲学寓意。

2. 知识上“留白”

根据教学的需要,政治教师可以对有些教学内容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故意形成知识上的“空白”,给学生留下联想、生发、开拓的思想空间。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三大举措时,笔者故意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概念不作解释,而是让学生先做两道相关的选择题来发现知识上的“空白”。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产生疑问: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来判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在学生渴望之下,笔者再来填补学生知识的“空白”。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知识的盲区、误区,再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大有裨益。

3. 思维上“留白”

政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质疑问难,创造心理上的“空白”,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面对“马桶盖风波”,一位业内人士说:“由于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监管,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拿到市场上来卖。没有统一规则,永远只能是———越诚实经营的企业,越吃亏。”中国一些企业也能生产国际标准的好产品,只是有些消费者不知道,或者存在误解。在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上,包括消协在内的一些机构,都有义务给消费者提供相关的选择信息。根据材料,笔者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思考: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问题上,公民可以发挥哪些作用?于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的责任重在引导学生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其死记硬背。正如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4. 实践上“留白”

政治课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留白”延伸到课后,即要求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例如,我校要求各班形成《我们的班级》特色文化,为此,笔者一方面让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定位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让学生开展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活动。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给出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师生共同制作了承载班级特色文化的展板,挂在教室的门口。

“想”是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做”是学习的根本和捷径,只有“做”得出色才能算是“想”有了落实,才能真正领会所学知识,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二、富:教学要富有思辨性

高考政治要求学生具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其中包括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然而,有些教师“一言堂”,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和辨析的时间空间,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思维的惰性。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疑问、见解、感受、智慧等都是宝贵的课堂资源。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抛砖引玉、铺路搭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见解、灵感、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睿智辨析,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奏响一部丰富的、和谐的、开放的知识生成和生命发展的协作曲。政治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呢?

1. 倡导平等是前提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以权威者自居,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宽容的胸襟、真挚的爱心、诚恳的态度、真诚的期待,以“平等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做到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并引进竞争机制,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一句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辩。

2. 设置问题是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推动力。设置具有可辩性的问题是引发学生辩证思维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强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例如,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在南非宣布,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国将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一石激起千层浪。赞赏的声音很多,尤其是已经在非洲筚路蓝缕的同胞以及许多正在面临转型挑战打算走向世界去“淘金”的企业。同样也有不同声音。有的来自国内,抱怨中国又在“穷大方”“大撒钱”,“国内那么多东西需要提高,为什么把钱给别人”;有的来自国外,西方一些势力再次提高嗓门,大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那么,中国600亿美元援非,是“穷大方”、搞新殖民主义吗?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他们的观点及其理由。

3. 选择方法是出路

开展活动探究,组织课堂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思辨、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开展相互辩论,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研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美:教学要努力创造美

政治课教学绝不能是板着面孔、漠视学生情感的说教,而应该是通过教学艺术把美传递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1. 讲述语言美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政治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讲得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讲出哲学语言的深刻性,讲出逻辑语言的严谨性,讲出语文语言的规范性,讲出群众语言的通俗性。

2. 感受教态美

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优美的教态,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得心应手地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同时,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熏陶的必要手段。因此,政治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规范自己的仪表、仪态和姿态,努力创新美的教态。

3. 交流情感美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传递知识信息,还会交流情感。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课堂上教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作为政治教师,要通过教学艺术的情感美,把自己美好、高尚、纯洁、健康的情感,创造性地通过教学活动表现出来,并传递给学生,以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4. 课堂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优雅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消化、吸收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此,讲究课堂结构美对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重要。课堂结构美不仅体现在教材知识结构上,还体现在课堂教学结构展示上。这做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治教师不仅要做到板书美,而且还要做到各个教学环节及其相互衔接自然的美。

5. 为师人格美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而教师人格是教师的灵魂。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断言:“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高品位的教师人格不管是对学生的道德升华,还是对学生的学业发展都极具审美价值与感染力量。政治学科“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教师的人格美,主要体现于德美、广才、博学、卓识、善教、达观、审美等方面。因此,政治教师人格体系构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文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在教育价值,并对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付出。在当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就必须走出“高、大、上”的教学误区,追求“白、富、美”的教育质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

摘要:中学政治课不受欢迎,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高、大、上”的问题,对此,出路应是追求政治课教学中“白、富、美”的境界。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教学艺术,白,富,美

参考文献

[1]周丙书.更新理念点燃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激情[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2]吴敏.课堂教学“留白”的艺术[J].新课程,2010(12).

[3]杨桂华.教与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0).

篇4:论中学历史的开放课教学

关键词:中学历史;开放课;创新;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核心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开放课的教学形式,一是指教学空间,除了课堂外,还有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互联网等;二是指教学方式,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外,还有学生讲教师听等方式。

一、中学历史开放课的作用

历史课教学应该是一种能够较好地体现德育课程目标,反映课程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乃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向导。

二、中学历史开放课存在的问题

历史开放课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运用原理性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课程,它能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几年,国家在加强开放历史课程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例如出台规范开放课程教学的文件、组织开放课程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培训、抽查开放课程教学质量、汇编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以发挥示范作用等。历史开放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概括起来,当前历史开放课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对学生学习开放课的意识不够

有的学校临到毕业学年或学期才安排开放课程,才让学生得知必须取得相应学分方可正常毕业。而之前并没有组织相应课程的学习,没有对学生学习开放课程的意识、知识、技能进行传授和训练,便让学生匆匆忙忙地去写报告写论文。

2.对开放课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

学生在开放课程学习方面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直接原因是有的学校和教师在具体操作上未能加强力度甚或走过场搞形式,在如何加强和改进的层面上未能进行有效的探索。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这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从教师到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它在集中训练学生开放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三、中学历史开放课要如何开放

历史课教学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人的发展,做到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方法开放。

1.教学内容开放

历史课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然而课程的概括性和教材的时效性,制约着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在遵循课程要求和教材结构的同时,还要有的放矢地突破课程与教材,广泛引进自然的、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拓宽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

2.教学过程开放

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真实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不同,其着眼点、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也各不相同,这就使教学过程变得复杂多变。历史课运用既定的教学结构和模式进行教学,不可能适应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不可能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即使是再完美的教学设计,它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调动教师的教学机智,适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具体目标,才能做到教学过程与人的开放性的统一。

3.教学方法开放

教学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历史课这样的人文学科。因此,教师必须突破自身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用和适时调整教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激烈争论、积极探索的高潮。我们追求的不是表面形式上的热闹非凡,而是实质上的改革创新。

总之,衡量历史开放课教学方式优劣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是,历史教师能不能运用开放的教学思想,以自己的人格和智慧引导学生从束缚、禁锢、依附、定势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漫游,学会在真实的世界里生存发展,唤醒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激发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需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到处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融,这虽然不是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部,但它一定是一个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德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8.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8.

[3]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社,2009:125.

[4]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75.

[5]宋前秋.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17-18.

篇5:开放性中学思想教学简论

一、教学理念的开放性

开放性中学政治教学的首要因素就是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但是这一点被很多主张开放性政治教学的同志所忽视。笔者认为政治教学理念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就在于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政治方向,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旧观念。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确实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它们的形成不是我们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找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思考人生,包括认识和思考自我、亲情、友情等方面;认识和思考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让学生通过认识和思考形成对自身和社会的基本认识,形成基本的是非判断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适应多元化的、开放的现代社会,不迷失自我,能明辨是非。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那样。使人头脑清明是教育最应具备的功劳。

开放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我们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如前所述,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确实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绝不仅限于此。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际上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基础教育,在公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公民教育的专家认为公民教育要靠全民教育,但是最有目的、最有计划和最有组织的全民公民教育是普及义务教育。他们认为义务教育的目的可以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目的就是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合格公民;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的教育,同时也是养成会尽公民义务的教育;使他们先学会做人.做社会的主人,做爱国者,做能和别人同舟共济、和睦相处的人,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劳动,成为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人。我们现在义务教育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与公民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它应该发挥公民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开放性的核心。教师的教学依据是教材,但是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要内容,而不应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应根据学生认知状况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以外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笔者认为可以以课本为依托,从以下方面拓展教学内容:

1媒体连线,把最新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思想政治课教材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对很多问题作详尽的阐述,而且教材的编写又相对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教材内容就会显得相对滞后。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学生更快更广地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把最新的社会新闻和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把当前社会“热点”和教材中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不仅能赋予思想政治课以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在第一时间给学生进行分辨是非的引导,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2学科沟通,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综合性,它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教学中常常有文史的东西.文史教学中也常常渗透着政治,地理中的地缘政治知识、环境知识、人口知识,对学习政治也有很多的帮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横向沟通,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科对话”的方式,让政治与历史对话,政治与地理对话,让学生在“学科对话”中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

3深入学科背景,导向人文科学、社科科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它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这就是说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有着深厚学科背景的学科。在我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这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只是入门的水平。在有限的课时中我们也不可能对这些学科都进行深入的讲授,但是我们却也不应跟教材一样在入门阶段就止步。首先,我们教师自己一定要加强学习,不能停留在教材的水平上,要深入学习教材所涉及的人文、社会科学,正所谓厚积簿发,拥有深厚的知识背景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上的“基础”、“入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相关学科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兴趣,并可以通过开设兴趣小组、选修课等形式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对这些学科进行进一步学习。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书籍、报刊、网站等,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教材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

开放性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开展开放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打破思想政治课的“沉闷”,把思想政治课搞得有声有色。开放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体现在课堂之内,也可以表现在课堂之外。

1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的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更多地开发和使用电化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采用讲授式教学以外的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专题辩论、主题演讲、小组讨论、情境模式等。电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将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既增加课堂的容量,又能使整个课堂更紧凑。专题辩论、主题演讲、小组讨论、情境模式等课堂形式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和师生互动,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走出课堂的开放性教学

篇6:中学音乐开放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创新;环境;内容;评价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开展主动积极的创新性思维,对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综合,创造新的设想和方法的复杂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传统的封闭型课堂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的学习环境、思维训练方式和师生之间的心理空间等,逐步构建一种新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新体系。

一、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中学生音乐兴趣的首要方法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广义上说,教学环境又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又可分为: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首先,布置幽雅、艺术化的教室及美的校园环境。如,为了美观在教室的墙上适当地悬挂一些音乐家的画像,也为了让学生更多地认记音乐家,可调换音乐家的画像或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音乐作品悬挂画像;教室的角落摆放些绿色植物、钢琴上摆束花;座位可分成七组,围成一个大半圆,每组又可围成正方形、圆形等等或根据教学内容偶尔进行变换。其次,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学校的广播站、闭路电视、网站等媒体播放的音乐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有些学校原来课间刺耳的铃声也已用美妙的音乐替代,音乐已是学校一日生活的中轴线。再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及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影响很大。所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统一的、互为补充的学校、家庭、社会音乐环境就显得尤为必要。当代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质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开放的环境。

二、创设开放式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由参与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愉悦、宽松、自由和平等。在“心理安全”的气氛中学习、听赏,才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要充满信心,只有教师信任学生,学生才会自信。要不断暗示学生,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独特见解,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倍加关注。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错了重答,允许补充说明,允许表示异议。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合理猜想。

三、创设开放式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开放式思维空间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多视角、全视野地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逐步形成健全的创造性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课堂教学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前提的。教学节奏必须有张有弛、快慢适度,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恰当调节教学节奏。要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想象,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加强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开放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要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现在有些音乐教师教学时往往把古典音乐捧上天,把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老是拿空的、远的东西给学生以压力,使学生很反感。

现在中学的教材里都还没有流行音乐,只在高中的下册最后一课才提到通俗音乐,但是流行音乐和街舞现在已经成为大中学生最受欢迎的音乐品种。流行音乐和街舞明快的节奏感确实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或是十分肤浅的情爱观,但他们没有达到真正的音乐欣赏的层次。与其让通俗歌曲成为学生课外热衷演唱的音乐品种,还不如堂堂正正引入,教师可在课堂上对通俗歌曲进行客观分析,教育学生如何分清通俗歌曲中的优劣,让学生通过接触了解,才有判断分析,才能对它有个公正的评价。

五、创设开放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表现能力

表现音乐是再创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和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探索事物本质的能力,特别是集体性音乐活动,尤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一起感受、表达和表现音乐的感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学校每年举办十佳歌手、大合唱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的活动中,学生真是绞尽脑汁,努力创编。文艺汇演向社会开放表演,文艺团到推船沟村慰问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音乐教育回归了本真;特长生有了“考级”之外展示的舞台;终身学习、可持续学习音乐,学生在认知上有了一种渴求。社会需要学生的音乐,学生需要展示才艺的舞台,我们更应该大力倡导这种开放的艺术实践活动。

六、建立开放式的学习评价体系,完善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转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重要环节。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开放式学习评价从评价内容上讲,由传统的知识性评价向知能性评价转移,由学习结果评价向学习过程评价转移。从评价方法上讲,由传统的教师单一性评价转变成教师、学生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多向性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坚持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如,用听后感的形式来考学生,就是克服应试教育的模式,不用考唱歌,或者书面考试答题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收集资料。用“音乐会”的形式来考学生,让学生集体评价,不光是克服应试教育的模式,而是让学生通过积累、创新和锻炼,展现他们的才艺。所以说,注意学生的独特见解,积极探索、表演和创编结合是音乐考试的新路子。

能体现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音乐教学的开放性模式同其他任何教学模式一样,有模式无定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运用,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实验、探索、创新和总结。

参考文献:

蒋冬英.关于构建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才智,2014(04).

篇7:中学体育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初中体育 开放式 教学模式

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一直在进行着改革。因此,开放式教学模式已成为今后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想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所以在新课标的推行的情况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应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现在正在推广的快乐体育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学模式,它建立起了初步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乐趣、再学习理性 、运动成就感的教学操作模式,让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能充分体验到运动内在的乐趣。开放式教学在体育课中的指导思想,老师应一开始就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是把电视、VCD 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什么、学什么都得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这就势必造成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在崇尚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今天,这肯定不适应学生为了健康与参与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要求。中学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作用,是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圆满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回答事先预定设计的问题,同时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这样教师既是对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加工、巩固、提高,又是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学习、探索,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了知识面。开放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科取向的教学模式为依据,围绕学科进行组织。

属于这种取向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体育程序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体能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等。学科取向的运动技术、体能类教学模式的学习内容,一般是原教学大纲规定的技术、体能考核项目以及一些竞赛项目重点单项技术运动技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贯此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运动技术学习与掌握、体能的训练不等于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因此,在运动技术、体能取向的教学模式中,重视开放式研究是老师应努力的方向。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战略

开放式体育课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相互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营养补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

同时,开放式教学模式应依据学生的心理逻辑、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即为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取向把教学过程视为学习者的经验。这种教学价值观尽管从来未在实践中占据主要地位。包括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等。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对教材进行结构化、情境化和多样化处理,既是学习的组织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互动、互助,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类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之间的联系。

开放式教学还应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根据,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进行,即是社会问题取向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取向认为,教学是为学生适应或改进社会情况做准备。它包括体育合作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体育课堂社会模式等。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是培养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学会尊重自己,理解他人;其次是参与体育活动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尝试;第三是提高学生自我导向,从内心知道怎么去参与,怎么去努力,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作对社会有利的一些事;第四是学生在体育课外能够帮助其他学生来规范行为,也就是不仅在课内,在课外也要对个人和社会负责。

总之,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 中学体育教育也面临着改革,这就需要中学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们吸收前人的成果,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借鉴以往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原则成果,推出新的科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力求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孔伟.探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版),2010.12

[2]崔坤.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3]张旭.浅析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2

[4]王坦.论开放式的学习的基本理念[J].2005.2

上一篇:捉知了的作文300字下一篇:侯永红 优秀教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