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民主性评价探讨论文

2022-04-29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音乐课程评价应包括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教师音乐教学评价、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学生音乐学习评价可以理解为即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音乐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音乐课堂民主性评价探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音乐课堂民主性评价探讨论文 篇1:

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

一、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研究的背景

学业评价的改革是本次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指出了本次课程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几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他指出新课程的评价应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纵观学业评价制度的整体改革,从改百分制为等级评价,再到等级加特长、激励性评语的改革体现了学业评价的合理性与教育性。但是在这整体评价改革的背后,各学科的学业评价该如何操作呢?是否能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呢?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话题。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学业评价现状中,很多学校依然延用了传统的两种学业评价方式。一种是“一唱(奏)定乾坤”式(或称“一锤定音”式)的学业评价法;另一种是在期末采用笔试与演唱(奏)相结合的方法。显然,这两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而且缺少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科学性、教育性及发展性价值。

因此,无论是从新课程改革或是学业评价的整体改革来说,都要求我们当机立断,建立起符合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小学音乐学业评价操作体系。

二、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的基本理念

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一种具有音乐学科特点的发展性评价,它旨在通过“快乐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其具有二层意义:一是将学业评价与快乐闲暇生活接轨,激励学生“快乐参与音乐”;二是通过“快乐音乐参与”,在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业评价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样界定的依据是:

1. 《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课程的性质”是这样描述的: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音乐是快乐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快乐音乐”由此应运而生。通俗地说,音乐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它的审美功能与娱乐功能均可以使人们感到身心愉快,可以通过松弛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神的素养和活力。所以,“快乐音乐”评价旨在依托音乐本身的审美特性,以学业评价为载体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参与音乐学习。

2. 小学生是天真活泼的,他们除了在校学习外,需要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大、小环境中,他们有着自己的表现欲望与竞争意识。所以,我们提倡的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就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旨在让学生在多元化、多样化的“音乐评价”中体验音乐、体验参与中的快乐,从而达到新音乐课程目标。

三、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的操作策略

1. 拓展评价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对评价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传统教学中,提及“评价”或“考试”——一种由教师主宰、学生应付的紧张局面顿现面前。可见,在传统应试评价的背后,评价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心理导向。

(1)倡导全面的过程评价认识

“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个人才艺展示的机会,是学生间学习交流的机会;“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一种比较与鞭策的过程,是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过程,是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

(2)倡导健康、向上的过程表现认识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相信自己下次会更好!

“参与就是进步,就是收获!”——即使本次失败,但不断的参与才是通向成功的最终途径。

“团结就是力量!”——你是集体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及合作表演可以增强音乐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取长补短、优劣互补。

“鲜花与掌声,我们共同的追求!”——谦逊是一种美德,在我们中个别人获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请给暂时的失败者以同样的“鲜花与掌声”。因为积极参与也需要鼓励。

2. 拓展评价开放度,倡导轻松、民主、公平的评价

(1)开放学业评价内容

根据教材的知识与技能的特点,有些考核内容提前公布,由学生选择进行,在有些项目的评价中,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有“备”而来。

(2)开放学业评价时机

我们根据小学音乐学科的技能性特点及发展性原则,允许学生在第一次考核(或表演)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评价反思及训练后,进行第二、第三,乃至第四次的考核。

(3)开放学业评价过程

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即学生既是被试者,同时又是评价者。评价是一个相互“协商”、“探讨”的过程。

3. 接轨生活,激发亮点,倡导“快乐音乐我能行”评价。

小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不断地创造生活,感受生活。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在创造自己课余生活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其愉悦程度与影响深度远远超过任何课堂中的“接受性”学习。陶行知也曾说道:“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的音乐学业评价中完全可以把课堂音乐教育与课外的音乐生活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生活化”便是我们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将学校音乐教育与平时的音乐休闲相结合,使课外音乐的学习与课内的音乐评价相融合。曹理老师曾在1998年对北京市城乡22所中小学960人进行了一次音乐审美态度的意动因素的调查。题为:你如果有两小时空闲时间,喜欢干什么?(选三项)结果如下表:

可见,在闲暇活动中,学生有较高的音乐活动兴趣,如听音乐、唱歌等。由此,我们认为,如果将学校音乐教育与平时的音乐休闲相结合,倡导“课余音乐生活进课堂”,让学生把平时爱唱的“卡拉OK”、课余学习的乐器及合作排练的节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将这些作为学业评价的内容之一,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课余休闲无疑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郭声健老师曾在《音乐教育,为“减负”撑起一片蓝天》一文中提出:“课外音乐活动,让孩子度过美好时光”。他把大力倡导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作为为“减负”撑起的一片蓝天,那么,我们采用“生活化”、“自主化”的评价方法则对学生的“减负”(尤其是心理“减负”)的落实及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倡导“合作表演——分项评价”,促进全体参与,增强社会适应性。

《音乐课程标准》的其中一条基本理念就是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等。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大都是音乐综合活动。诸如,歌手的背后总有那么多的伴唱、伴舞;歌曲的演唱中一般总有乐队或VCD的伴奏?鸦一首交响乐或合唱作品更是一种综合与合作……可见,音乐教学中的综合为学生人际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若以“班级音乐会”等为载体,倡导“合作表演——分项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将得到加强。

四、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 关于学业评价内容的设定——以“人文学科”理念及音乐学科特点设定学业评价内容。

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中指出: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快乐音乐”评价应立足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显然,在音乐学科的学业评价中的一份音乐基本乐理测验卷、一首歌曲的演唱难以说明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

新《音乐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另一突显出来的主要特点是丰富了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校教育和音乐艺术自身均属人类文化活动的范畴,音乐教育与生俱来便具有人文学科的属性,这本是毫无疑义的。这次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在理念上“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在内容标准上,强调音乐与社会生活、与姊妹艺术、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可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音乐教学更大程度地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迈进。

因此,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我们突出了“人文学科”特点,以激发兴趣爱好为动力,建立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格局。学业评价内容及格局如下:

●音乐参与: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的次数及课堂内外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主要对学生乐理,音乐欣赏常识,音乐与其他相关方面的联系等内容进行评价。

●音乐技能及能力:主要对学生音乐的演奏、演唱以及识谱技能、听力训练等方面以及对音乐感知能力等进行评价。

●合作与创造:主要对学生各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闪光记录:即“成长档案”,主要记载学生的学习态度、音乐学习习惯、音乐学习兴趣及学生参赛过程中的“成果与亮点”。

在本次内容设定中,单独设定了“音乐参与”与“合作与创造”是整个评价内容设定中的亮点,充分体现了“人文化”、“过程化”、“多元化”等特点。之所以如此增设,理由有二: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设立“音乐参与”实质上是一种导向,旨在让学生从“参与”与“获得”中提高兴趣,并让“兴趣”促进学生更多的参与,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及能力将在“热情参与”中得到提高。

(2)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从音乐本体而言,它是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上的,它的这种属性就给了音乐的参与者无限的创造与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音乐本身也是具有综合性的。如乐队排练、合唱、齐唱及歌舞表演等都是音乐综合活动,其间的综合与合作是音乐学科本身的要求。可见,音乐本体属性决定了音乐学科中“合作与创造”的必然性,为“合作与创造”单项目标的设定提供了可操作性。

众所周知,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所以,在学业评价中突出“合作与创造”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它能以明确的目标性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作好了铺垫。

2. 关于学业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设定——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快乐五分钟”及“班级音乐会”为载体设定学业评价过程及方法。

(1)平时评价——在课堂上以“快乐五分钟”为载体,进行自主式的才艺表演及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①平时评价板块的构想。“快乐五分钟”的实质是在每节课前开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准备好的情况下表演1—2个节目。此过程中,表演者自豪、自信,欣赏者赏心悦目,故称之为“快乐五分钟”。

“快乐五分钟”的主要栏目有:

●流行(课外)音乐“大挪移”:主要对学生课外的“音乐参与”及音乐创造、创新等进行评价。

●“我是小小演奏家(舞蹈家、歌唱家)”: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音乐技能与能力”等项目进行考核。

●“彝人组合”: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合作与创造”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注:以上形式依据学业评价内容而定,各个年级可以各有侧重。

②平时评价过程的设定。教师先将整个学期分成几个学段,在不同时段确定相应评价内容,列出评价安排。如下表:

在平时的过程评价中,一般形式为部分表演,共同参评。表演者以“自告奋勇”的形式提前向教师预约,在教师安排好时间、媒体等之后进行。

③ 平时评价的操作方法。我们认为,学业评价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师、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因此,人际交往理论与人际激励理论为过程评价奠定了交往的理论基础。根据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McClelland)提出的“成就激励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等原理,我们在评价中对每一个“代价”给予一定的“报酬”,即每次评价均采用“五星级”评价制(即每一次评价中最佳成绩为★★★★★,次之则将星数递减)。学生平时评价得分采用星数累加制。每一次成绩由同桌进行记录。

(2)期末评价以“班级音乐会”、“才富大考场”的形式进行。

●“班级音乐会”:表演的具体形式不限,可以是平时评价中的任一形式;

●“才富大考场”:主要对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进行考核。

①班级音乐会。要求人人参与,强调合作学习与综合活动,鼓励合作表演。合作表演采用“导生制”。导生制是由学业优良的学生作为导生,以自愿的方式与一名或几名音乐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结成合作互助对子,从中体验参与的快乐,促进共同提高。

评价采用“五星级”评价制,根据学生在各个节目中担任的角色与表演情况,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②“才富大考场”。要求人人参与,先共同笔试,后选拔一定比例学生进入“大考场”比拼。内容先是本册教材的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而后加进课外音乐知识与音乐文化。共同笔试部分根据答题正确率采用“五星级”评价,进入决赛选手采用加星数的办法以资鼓励。

3. 关于学业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的设定——突出过程重现、结合“成功教育”经验代优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学业评价中,其终结性评价结果往往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应该说,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它似乎有着事实存在的必然性。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学评价的日趋完善,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技能性很强的小学音乐学科中,学生学业情况的评价已很难用传统的四个等第来衡量。诸如,“歌唱”的评价中,怎样才算是及格?怎样才算是不及格?我们该如何去用及格或不及格两个截然相对的“定性”词进行评价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告诫说:“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我们在小学“快乐音乐”学科学业评价中,采用模糊性等第(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星级评定及激励性评语作为终结性结果的呈现方式。在终结性总评过程中,首先将学生平时与期末各分项评价进行星数汇总。根据学生各项总星数的多少,再由师生共同为学生得出各项的总评成绩。各项成绩最终呈现方式为:

●“音乐参与”及“合作与创造”:由总星数——五星级评价。

●“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音乐技能与能力”:总星数——等级评价。

●“闪光记录”:成果记载与激励语言描述。

如,某小学生音乐学习成绩报告单如下:

由上,在体现公平、公正、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中,给了学生以自信与自尊,赋予了学生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起着鼓励与鞭策的教育性作用。

五、综 述

科学地做好学生的学业评价,发挥好学业评价的功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音乐学科学业评价改革中,我们既要考虑到音乐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总方向;既要体现好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性,又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好评价的教育性。我们坚信,只要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勇于探索,小学音乐学科的学业评价将更具有现时代的发展意义!

(此文获第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中小学组一等奖)

林会国 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

作者:林会国

音乐课堂民主性评价探讨论文 篇2:

初中音乐学业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音乐课程评价应包括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教师音乐教学评价、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学生音乐学习评价可以理解为即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音乐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初中音乐学业评价现状和存在的弊端,论述了符合新课标精神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方法,阐明了学业评价的意义,为初中音乐学业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业评价

1 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学业评价现状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了传统的两种学业评价方式:一种是“一唱(奏)定音式”的学业评价;另一种是在期末采用笔试与演唱(奏)相结合的方法。

例一:学期快结束时,音乐教师向同学们宣布:“今后的三节课进行音乐期末考试。这星期考唱歌;下星期考口琴演奏;接着考乐理知识,最后取平均分。请每个同学做好准备……”“唉!又要考试了。”“老师,可以不考唱歌吗?”“可不可以弹电子琴?”……还没等老师把话说完,下面就一阵喧哗,同学们有的担心、有的着急、有的无奈,议论纷纷。

例二:本学期的最后一堂音乐课,音乐教师宣布:“为了减轻同学们的负担,我们这个学期免去音乐考试,下面分组讨论,根据你对同学的了解互相评出ABCD四个等级的成绩……”学生深感意外,有的茫然,有的惊讶。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出,两位音乐教师错误理解评价改革的精神,以为样样都考就是全面性评价;以为提评价就不能提考试,评价就是不要考试,把评价与考试两者对立起来,错误理解了两者的关系。显然这两种方法不仅不能正确地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而且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等要求。更值得我们反思是:评价一定要面面俱到吗?评价要统一标准吗?评价学生是为了难倒学生,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快乐和成功感?因此,无论是从新课改或是从学生的发展来说,都要求我们有必要探讨和大胆尝试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2 初中音乐学业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怎样的音乐学业评价才是科学的,才真正促进学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出“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形成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范围。”当然,每个学期和学年的终结性检测也非常重要,它检测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音乐技能及能力,目的是帮助教师对本学期音乐教学和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从中获得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信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两者要结合考虑,科学、客观的对学生一个学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

2.1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强项评价

我们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指出新课程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学习经历及先天的因素,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乐感及生理条件存在差距,音乐教师面对这些现实,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音乐成绩,不能一刀切,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要求衡量每个学生。

2.2 关注学习过程,实施经常性评价

中小学音乐课时有限,每位音乐教师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因此,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观察学生的音乐活动参与度、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合作意识,通过提问、抽唱、演出等,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性、经常性的评价和记载。平时评价可采用星级累加制,也可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作为形成学生学期成绩的一部分。

音乐课上,同学们期待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老师手上的一叠小卡片。老师请一位同学抽出一张卡片,念道:“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哪位作曲家,请说出他创作的2首歌曲。开始!”话音刚落,只见同学争着举高手,跃跃欲试,老师请最先举手的一位同学起立回答,他自信地回答:“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做的歌曲有《鳟鱼》《魔王》。”“回答正确,加星一颗!”同学开心地就座。接着,老师又抽出一张卡片……

类似的抢答,是这位教师每节音乐课上都进行的评价方式,成为了惯例,有时三、四个问题,有时十来个问题,有时是几段音乐听力;有时在刚上课时作为引入,有时在课结束时作为巩固。同学们总是期待着、渴望着这一刻的到来,那时,他们感到自信而满足,紧张而快乐。

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的注重激励和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经常性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和审美情感实际水平,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2.3 关注自主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考试是课程评价方式中的一种,而且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是比较科学有效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可能被其他评价方式所替代。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考试本身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考试的目的不明确,考试的形式单一,内容片面等。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广泛地灵活地运用自评、互评及他评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

学期快结束了,教师布置同学一份作业:“每位同学在本星期内出一份音乐文化知识试卷,要求是:总分100分;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听力等,至少30题;内容70%选自课本,30%选择课外知识;难度适中,附上答案。下节课我们要进行交流评比,这将占你们本学期音乐成绩的30%。” “不用背了?!” 学生们道出心中的意愿和惊喜。

对学生音乐知识和相关文化的考查是评价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一个方面。教师没有让同学去死记硬背,也没有用笔试这一让学生感到紧张不安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音乐常识,从而减少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畏惧感和抵触情绪。学生在自主搜集、梳理音乐知识以及设置问题、寻找答案时,接触并巩固了有关音乐知识;在同伴交流、互评他评中,又了解到其他的音乐知识;教师从中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音乐知识面、课外音乐活动等情况,不失为一种生动活泼、简便易行、有效的评价方式。

2.4 营造和谐氛围,实施民主评价

以往的音乐技能测试,一般是让学生当场演唱或演奏,对于绝大多数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来讲,强制性地当众表演,学生害怕出洋相,心理压力非常大,严重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音乐教师应尽量避免这种消极的评价方式,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评价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编排、主持、评定、总结,以达到互相交流和激励、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们的充分准备,本学期的最后一节音乐课隆重开幕,同学们围坐成U字形,三位小主持像模像样的开场白后,宣布:“第一个节目是由第一组同学带来的歌曲表演《多来咪》,大家欢迎!”掌声中一组的8名男女同学大方走上小舞台,摆好造型,音乐响起,他们按照角色手拿道具非常投入地开始表演唱,同学们目不转睛、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老师也微笑着在旁边观看。表演结束,大家热烈鼓掌,主持人请各组给第一组简洁地评价,并打出星级综合平均后,把四颗星星颁发给第一组。接着下一个音乐节目口琴变奏《美丽的村庄》开始了……

这堂名为“小小音乐会”的音乐课,是一次检测学生音乐技能和能力的终结性评价的实践。它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发展的功能。这种生动活泼的评价形式显然受到学生的欢迎,整个过程让学生学会对他人的音乐表演从台风、节奏感、音色、音准、表情等各个角度作正确、实际的简单评价,在评价中培养接纳他人、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和情感。同时在活动中增强了音乐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 结论

学生只有学得好,才愿意学;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才乐于学。学业评价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快乐地参与和创造的态度和过程,评价不是教学的终结,而是教学的一个部分,教学和评价应该是融为一体的。音乐老师要做的应该是积极改革评价方式,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种音乐评价形式,让学生乐于学习,展示特长,张扬个性,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和喜悦。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音乐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组.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宫业元.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2011(9).

[5]张华. 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习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32).

[6]郑散来.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评价改革[J]. 教育学文摘, 2012(51).

[6]戈德蓓. 中学音乐教学发展性学生评价方式的尝试[J]. 考试周刊, 2012(12).

作者:杜津津

音乐课堂民主性评价探讨论文 篇3:

过程性评价在中学音乐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学音乐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素质教育的战略大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因其独特的价值导向作用愈发受到重视。本文针对中学音乐教学评价工作中的过程性评价实际应用,探讨如何利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中学音乐 教学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更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当重视音乐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尤其应当以乐理知识为基础,音乐审美为核心驱动力,实践环节为主要方式,学科综合为扩展思路来进行教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评价应当适配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思路,辅助教学工作开展。目前,我国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中,过程性评价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应当得到普遍重视。

一、过程性评价的基本原理

过程性评价是相对于目的性评价而言的新兴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目的性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这种方式并不能适应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观性强、考核标准建立难度大的特点。

过程性评价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的做法,将评价标准延伸至课堂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方式,而是将各方面综合纳入考量标准之中,主张学生与教师间交流互动。

过程性评价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对中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应用而言,往往采用“以赛代考”的方式,弥补了应试教育模式的缺点,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还强调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结合,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过程性评价在中学音乐教学评价中的主要应用方法

在中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过程性评价方法已经被逐步引入教学工作中,且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几种比较成熟的运用方案,取得了不少实践成果。以下是过程性评价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种主要运用方式。

(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软比赛形式的评价方法

对中学音乐教学而言,采用软比赛形式的过程性评价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考评手段。例如,举行班级音乐会,指导学生在音乐会上进行才艺展示,还可以细分为音乐演唱、乐器演奏、音乐知识分享等多种模式,最后鼓励学生民主点评,达到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的目的。

这种形式不仅能考核学生的音乐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过程性评价方式实际应用于中学音乐教学中被运用得最为广泛。

(二)以学生互评为核心的激励办法

对于软比赛性质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引入以学生互评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教师可采取分组演唱、分组创意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观感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点评。

在中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多运用欣赏的眼光评价他人的优点,寻找自身的不足。这样,学生互评就能作为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受到学生的肯定,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作用。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定性评价是一种关于音乐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特色、情感反馈等难以量化描述的维度;定量评价则是对诸如乐理知识掌握程度,掌握的乐曲、歌曲数量,识谱能力等可以定量分析的维度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通常会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综合考察对学生多个维度的不同掌握程度。相比于单一维度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将二者结合考量的方式无疑更具有客观性,也更加全面。

三、过程性评价与其他评价方式的比较优势

相比于其他评价方式(尤其是目的性评价方式)而言,在中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过程性评价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具体如下。

(一)客观性优势明显

考核评价方式必须具有客观性,对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而言,如何建立一个普遍适用于不同音乐天赋和水平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的个性特征融入标准化考核模型中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课题。

相比于目的性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的客观性优势更加明显,过程性评价可选取的评价标准数量更多,可采集的学生学习效果数据资源超过传统评价方式,通过多种评价标准可以更加客观地建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模型,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相对也更加客观公正。

举例而言,针对不同学生音乐基础水平不同的情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音乐水平层级的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并且在评价时采用小组合作分工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评价机制相对而言更加客观可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可操作性较强

过程性评价可以作为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延伸,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优势。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价方式多样化,还能和正常的音乐教学工作完美配合。中学音乐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把过程评价机制纳入教学工作整体中,将过程评价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和整体教学工作统筹进行策划,进而使过程评价能够融入中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各个关键环节之中,依照教学工作计划实现过程评价工作,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传统的中學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单向自上而下对学生做出评价,不仅教师自身的负担较重,也不利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利用过程评价的理念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三方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并改正自身的错误,更能够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能够指出他人的错误,锻炼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主体探索意识。

(三)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

多方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于枯燥的书本学习,实践操作和展示更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过程性评价在鼓励学生实践操作和展示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无论是课堂演出还是歌唱比赛,都能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提高综合能力。过程性评价可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多元化,平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功能对学生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过程性评价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落实了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教学理念。着重于激励和改善机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过程性评价应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从评价方案设计角度出发,过程性评价宜选择传统、经典音乐作为模板,注意把握音乐的易欣赏性和可创造性,以便让过程评价和音乐所代表的文化相互融合。从评价考核难度角度出发,过程性评价的考核难度和分值一定要适宜,且应当切合教学目标,应当具有规范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五、结语

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过程性评价是实际操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过程性评价不仅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及时且高效,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而帮助学校、家长实现教育观念转变。过程性评价的优势极为显著,推广过程性评价应用于中学音乐教学工作,全面配合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将成为未来中学教育工作的重心。

参考文献:

[1]樊国娟.三“轻”三“重”:音乐课程评价方式实践略谈[J].江苏教育,2013(37):60.

[2]李歌.“准音乐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3]朱丽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8(01):47-49.

[4]辜苏辰.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J].学习月刊,2011(16):104.

(作者简介:张曼丽,女,本科,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学科课堂评价)

(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张曼丽

上一篇:加强管理办公计算机安全论文下一篇:城镇化建设中的社会治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