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用体系及评价探讨论文

2022-05-01

[摘要]“青年有信用,信用有价值”,信用是青年最大的财富,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信用体系及评价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信用体系及评价探讨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评价标准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单一的、片面的方式,忽视大学生个体发展要求,激励作用不够,不利于大学生优质成才。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更侧重职业技能,该文从3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的评价标准。第一,不同年级制定评价标准;第二,以大学生为主体灵活调整评价标准;第三,以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使学生优质成才评价标准真正起到激励和改进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优质成才  不同年级  以大学生为主体  以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为核心  评价标准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ZHANG Qingyan

(Changchun Polytechnic,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33  China)

新時代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寄予了新期盼。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人才资源的储备库,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不断改革的方向。但由于大学生成才的独有特点,使得成才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成长评价的采集点不够科学,尚需要反复论证。

大学生成长评价的采集点比较模糊,如何客观反应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成长状态,需要在细致大数据的调研和学生管理过程中逐步获得并实践验证,以提高成长评价采集点的科学性。

(2)评价过程获取数据不够全面,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手段,提取有意义的数据。

成长评价不像学科学习一样出题考试,目前评价过程多是依据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观察,获得印象而产生,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数据不全面。

(3)合理确定评价各方面的权值,提高成长评价的价值。

评价点的各方面所占权值长远看决定培养人才的方向,科学合理制定权值,能够提高成长评价的参考价值。

由于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质量的重视,针对以上问题,大学生成才被高等职业教育重新审视,并做出相应的新策略,要求在育人工作中注重大学生成才的评价,建立大学生优质成才的标准,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的评价标准,指的是对大学生成才评价中所形成的一个整体框架,检验大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条件,是否已达到标准所要求的结果,也体现了学校在育人成果上所达到的程度。这种评价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化、细节化,依据制定的标准,对大学生成才进行评价,有利于培养优质人才,更有利于社会、企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该文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探索,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的质量。

1  不同年级制定不同评价标准

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制定符合每一个年级的科学、使用、可操作的评价标准,通过对每一个年级的评价,调整大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就能够及时解决大学生的问题,更有利进入下一个年级的发展。不同年级之间的评价标准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不是单独的、割裂的,是紧密联接在一起的,高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更加细化、更加完善,根据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以大学生的角度制定符合该年级的评价标准。随着每一个年级评价的通过,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层级的方式逐年螺旋式上升,以达到最高年级的评价标准。这种螺旋式的上升就避免了盲目、一蹴而就,使每一个年级的大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成才的方向和目标,有规律性的、有的放矢地逐步完成,这也使得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具体性、细节性,能够将工作落到实处,扎实有效推进,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也能够促进工作的持续进行。

评价标准要突出激励化、常态化。以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学期结束时分析大学生综合评价分数,建立数据库,并把每个学期的分数进行对比,考查大学生每个学期的情况,从纵向、横向分析,对于有明显进步的大学生进行奖励,给予进步奖,某一个部分得分高的大学生,给予单项突出奖,综合得分高的大学生给予综合素质奖,以奖励的方式激励大学生调整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最终达到优质成才,成为合格的高职院校大学生。

2  以大学生为主体灵活调整评价标准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以往有很多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价标准也应该随之变化,重视智育的单一、平面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再适合简单的以考试成绩做为主要评价标准,是一种狭隘的不利于学生成才的方式,忽视了大学生不同个体的发展,导致模式化、僵硬化,使得学生的思维机械化,缺乏创新,不能够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要注重多方面的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不再是单一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量,应该纳入评价标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操作性地完善,以激励大学生全面发展,以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

在原则下灵活调整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体系不断扩展、充实,同时评价标准要突破主观束缚,既要根据社会需求、大学生个体成长要求、性格特点,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在不同年级制定,又要在把握原则之下灵活调整。评价标准不是定下来就不能改变的,而是在发展中变化的,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使得每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不断发生变化,增加了很多交叉学科的内容,尤其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次需求大量增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质人才更受到企业的欢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必须随之改变、调整。

3  以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评价标准

知识评价标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的核心评价标准,也是人才提升、发展的基础,以专业知识、拓展知识为主要内容。专业知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中心部分,是优质成才评价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专业知识评价标准是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基本课程、所有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考核,所有大学生都参与的范畴具有普遍性,采取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拓展知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以人文知识和各类常识为主,是优质成才评价标准中的拓展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综合性、整體性,使得各个专业有了交叉、渗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是彼此融合。所以,拓展知识评价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些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的范畴,具有个性,采取慕课、网络学习等形式属于加分项。

能力评价标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的另一个评价标准,指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职业技能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以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具备观察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等,考量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具备沟通交流的技巧、是否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工作的开展,还考量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实践中如何践行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工作,包含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技能创新、效果创新等,采取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证书等形式,突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优质成才的重要评价标准,指以优质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具备良好的文明素养、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大的学习能力、保持身心健康等。尤其是承担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和规范、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具备现代社会应有的品质和修养。重视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个体的自我认识和学习的科学方法,以良好的、全面的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注重考量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接人待物、身心健康等,包括科学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等,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突出综合素养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金亚娣.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2] 孙洁.社会性别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9.

[3] 张金良,孙红梅,程钢,等.德育评价体系中素质拓展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与影响[J].知识经济,2019(21):121,123.

[4] 马罕志.基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成长的周期性信用行为评 价体系建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161-162.

[5] 齐殿君,于晓松,王爽.应用学生成长档案袋促进学生教学反思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6):642-646.

[6] 王友建,李晓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重构[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6):56-60.

作者:张庆延

大学生信用体系及评价探讨论文 篇2: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提升高校诚信教育实效性

[摘 要]“青年有信用,信用有价值”,信用是青年最大的财富,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弘扬“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高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的探讨,探索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效性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高校教育立德树人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探索和实践[1],是大学生信用情况的原始纪实。它以考核标准和契约精神为基础,建立覆盖大学生日常信用表现情况的记录,以《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和诚信学分量化考核表为方法,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的奖惩机制作为手段,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大力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本文中,笔者根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经验,提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提升高校诚信教育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意义

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源远流长、厚博悠久,其对诚信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儒家。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故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孟子认为 “诚者,天之道也”。正是由于这种道德观与世界观的结合,使得诚信在传统文化中被升华到了宇宙必然法则的地位[3]。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建立的诚信思想是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总结和扬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评价个人价值诚信的新视角[4]。

诚信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时提出六个方面内容,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见,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和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诚信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大力普及与市场经济和现代治理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培育现代诚信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诚信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同样发挥着基础和平台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诚信是公民价值准则的立身之本,是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基。

尽管我们大力倡导“明礼诚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公民层面积极培育和践行、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毋庸讳言的是,在今天社会交往愈发频繁、利益结构愈发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诚信缺失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当前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考试舞弊、学术剽窃、作业抄袭的学业失信,出于虚荣、碍于情面而欺瞒撒谎的生活失信,拖欠助学贷款、拖欠学费、恶意透支欠款的经济失信,向用人单位提供伪造的证书、证件、证明和经历的就业失信。

当前出现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内在原因是大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价值观的偏失,外在原因是当前高校的诚信制度的不健全。因此,要想解决高校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提升高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失为一种新途径。

就学生个人来说,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其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并基于正确的自我认识找准自己的定位与目标,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在校期间建立的诚信档案,对其而言有了人生第一个信用记录,使其在步入社会之前就有了诚信良好开端,对学生不论是在诚信意识理念的形成还是在自我诚信行为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因此,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对社会而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社会诚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准则,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建立统一的社会诚信体系的突破口正是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在校期间的诚信档案的建立也为学生今后完善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奠定了基础。因此,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诚信档案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基本情况登记表、诚信承诺书、诚信学分量化考核表及各学年诚信信息鉴定表(含奖惩信息等)。其独特性在于能够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诚信行为进行切实记录、准确描述、动态管理以及科学评价,坚持“以记录为主、以评价为辅”的原则,可以作为评定大学生诚信程度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诚信档案基本情况登记表的信息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性信息。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出生年月、入党(团)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庭电话等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主要社会关系以及本人学习经历(自小学起)等。大学生诚信档案基本情况登记表要求所有内容均是真实的、原始的、客观的,能够准确反映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

诚信承诺书,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必要补充部分,它充分体现了诚信档案的自愿参与性和教育约束性[5]。大学生在建立诚信档案伊始都要郑重地在诚信承诺书上签字。签署诚信承诺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告知学生并使其充分了解诚信承诺书上的诚信守则与诚信条款,能够自觉保证严格遵守学校的诚信守则、诚信条款等,二是保证其诚信档案能够原始且真实、准确且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的诚信情况。通过诚信承诺书,可以实现诚信档案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

诚信学分量化考核表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将“诚信”化抽象为具体。建立真实可信的诚信学分量化考核表是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档案基础工作。其主要记录大学生在每一学年内的诚信行为与信用表现,包括守信行为记录和失信行为记录。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参与各类诚信教育活动等守信行为以及学业失信、学术不端、经济失信、生活失信、就业失信等失信行为都将一一记录在册。诚信学分量化考核表承前启后,既是基本情况登记表和诚信承诺书的延伸,也是各学年诚信信息鉴定表的鉴定依据。

各学年诚信信息鉴定表内容包括每学年进行的个人鉴定与班级鉴定,以此核算该学年诚信学分,并评定诚信等级。学校通过不同诚信等级的指标定出不同等级标准,以参照定位。班级、学院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依照诚信学分量化考核表对守信行为予以加分,对失信行为予以减分,最后根据得分多少,将学生信誉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与个人的“评奖、评优、评先进”相结合。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几点思考

(一)“规范化、制度化”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

以大学生诚信档案提升高校诚信教育实效性的根本,是要从档案的考核、奖惩、监督方面出台一系列完备的相关制度,通过规范的制度切实使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的信用表现形成约束力。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监督制度将大学生诚信档案规范化、制度化,以保障诚信档案从建设到管理均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健康运作。

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要以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为依据,全面而充分地对大学生的学业、经济、生活、就业各方面进行考核。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的考核,是诚信档案建设的一项严肃且认真的工作,因为诚信档案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诚信问题。在诚信学分量化考核工作中,所列考核指标必须充分细化与落实,切实将过程记录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要把考核工作做在平时。

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要对大学生守信重信行为给予表彰奖励,对失信失约行为给予相应惩戒处罚。制度的权威性来源于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没有惩罚,制度便没有权威性。但鉴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成长阶段,正处于由自然人转向社会人的过渡期,立德树人与教育培养是高校的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针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惩罚便成了一个仍有待商榷的问题,力争在不任性纵容袒护、不悖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初衷的前提下,又不过分刻薄地对学生失信行为进行处罚。这便要求高校诚信教育工作者必须形成一整套合理而有效的处罚机制,既能通过惩戒产生预警预防的作用,又能起到教育管理的作用,二者恰到好处。

建立规范的监督制度,要形成科学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注重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如何保证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客观公正,使其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监督管理的首要任务。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监督机制,如由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对各学院的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监督、审核以及认定,并在网上设立诚信监督信箱,广大师生可以对诚信档案评价或内容录入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进行举报,党委学生工作部对举报的问题进行审核,并及时给予回复反馈,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及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大学生诚信档案能够在阳光下公平公正运行。

(二)“全面真实,实事求是”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灵魂

“全面真实,实事求是”是指大学生诚信档案所反映的内容均为客观实在。大学生诚信档案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仅作为大学生在校“评奖、评优、评先进”的参考依据,也关系到大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及生活,这一出发点要求大学生诚信档案必须要全面真实,实事求是。这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灵魂,也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意义所在。

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与数据的收集工作,是档案建立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诚信档案工作人员应严格地按照诚信档案内容收集的范围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收集和鉴定,既要切实地反映大学生诚实守信事迹,又要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存在失信轻诺行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要全面客观公正,不能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进行定期核对,对于不准确的、非事实的记录要进行整改、调查,必要时追究相关责任,确保诚信档案的准确性。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学院、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等多部门联合征信的手段,确保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三)“科学利用,资源共享”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落脚点

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目的在于依据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高校诚信教育实效性,并与社会信用体系衔接,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了解信用主体的信用度,为全校和社会各界提供高校诚信体系服务。

要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科学利用与资源共享,就要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基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大平台,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下连各二级学院各学生的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管理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档案相关内容,使学校、学院、学生都能够快速、全面、真实地查阅诚信档案,就业单位也可以在授权的前提下查阅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多渠道科學利用和资源共享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诚信档案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主动为学生提供其个人的诚信档案产品,例如学生个人诚信报告和学生个人诚信信息鉴定等,以帮助学生得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诚信评价情况以及自己的诚信等级,从而实现更全面、更完善、更好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

四、结语

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仅可以提升高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也是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探索和完善。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不仅可以将高校的诚信教育落到实处,还可以督促大学生讲求诚信,营造人人讲诚信、人人守信用的校园风气,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实现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讲诚信、有担当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需要相应的规范与制度,但绝非建立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后便可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了。我们还应该通过一种文化鼓励与思想引导培养高校内讲诚信的文化氛围和道德情怀。如此,使诚信的内在自律与外在约束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文化诚信,有助于诚信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与基本行为准则,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追求的高尚品德。实现诚信的内在自律是高校诚信教育的最高目标和境界。高校要把握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这一契机,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时代风尚,这才是根本意义所在。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然要求[6],但如何解决各高校的诚信档案建设各自为政的现况,如何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与社会信用体系无缝对接,都是需要进一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社会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管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方式方法也应由纸质化逐步转变为数字化和信息化。在高校信息平台完备的基础上,将大学生诚信档案归入其中,既方便查阅,又可实现网络自动化管理,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动态化和开放化管理,从而更充分地发挥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作用。建立统一标准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新時期的新的历史形势下,高校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拓展思路,深入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工作,推动我国整体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更进一步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树立信用中国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 韩瑞平.立德树人视角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15(6):82-84.

[2] 王许松.儒家诚信观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3] 胡滨,杨泽.先秦诚信思想探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1-74.

[4] 邢海玲.孔、孟、荀诚信思想之比较及价值意义探析——先秦儒家诚信思想渊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51-53.

[5] 董雪梅,刘玉玮.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运行模式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0(4):89-92.

[6] 江义知,朱腾.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4):88-90.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宗传鑫 陈泽标 倪莽 雷小轲

大学生信用体系及评价探讨论文 篇3:

大学生信用卡透支行为的消费心理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快速拓展,大学生作为极具潜在客户价值的群体,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争夺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用卡透支消费行为调查,找出了目前大学生发生信用卡透支的主要动机及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透支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以期为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推动我国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以及为大学生形成理性透支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信用卡消费 透支行为 心理因素

一、引言

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经济市场,信用卡业务已经被各大银行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大学校园也成为众多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在这种趋势下,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对待信用透支消费,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随着2004年金诚信用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合发行了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后,招商银行“young”卡、中国建设银行的“龙卡名校卡”、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学生卡”等也都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上占有了一定份额。而大学生作为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来源主要来自父母。在这种前提下,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的特性和大学生群体本身收入的局限性之间体现出了明显的矛盾性,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两个视角,对当代大学生信用卡透支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探讨。一方面,基于大学生视角,来集中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包括其持卡动机、办卡考虑的因素、用卡偏好、持卡数量、用卡频率、信用卡使用生命周期等。另一方面,基于行为特征,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包括超前消费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消费自主心理等。同时也从商业银行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商业银行要致力于针对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加强其风险防范与管理。

二、大学生信用卡透支消费行为及分析

1.大学生持卡动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问式调查方法对重庆市不同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目前大学生持卡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图1 大学生持卡动机调查

(1)临时应急功能。由图1可知,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是以便捷携带与支付功能为主要动机,其所占比重为90%。此种动机也是信用卡成为新型支付工具吸引消费者的优势所在。

(2)超前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是基于透支消费需要来办理信用卡,由图1可知,其所占比重为58.75%。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出,对于这一群体来说,信用卡所提出的“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即超前消费是很具吸引力的。虽然在当前人们忙于贷款购房、买车的超前消费时代,花未来的钱来享受今天的生活已经不足为奇。但作为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无稳定还款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信用卡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理财观念,培养个人信用的养成,但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大学生的冲动消费。

(3)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是目前大学生普遍采用的购物方式,这在一定程度成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持卡动机。因为信用卡同多数借记卡一样,增设了电子银行的功能,进而为大学生的网上购物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调查显示,目前约有32.5%的大学生开始使用信用卡来支付购物货款。

(4)前卫新潮。随着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丰富,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心态正逐步走向前卫新潮,加之信贷消费给其带来的便利,使得这一群体中部分学生开始有了利用信用卡透支来追求潮流的消费动机。由大学生持卡动机调查不难发现,在目前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有37.5%的学生是处于追求前卫新潮而使用信用卡透支。

(5)学习理财。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应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群体中仅有部分学生(比重仅为13.75%)从信用卡消费来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即通过合理的提前消费及适当的透支来培养自己的理财观。

2.大学生信用卡透支消费行为分析。通过对目前大学生使用信用卡透支情况的调查显示,其所发生的消费行为主要包括签单刷卡消费、循环信用消费、预借现金消费等几大类。

(1)签单刷卡消费。大学生持卡人可在特约商店内(或网络)享受 “先消费,后付款”的服务。当持卡人在店内消费结账时,只需要在签账单上签名或者刷卡就可以完成付款,不需要支付现金;还可以分期购买大件物品,降低消费者携带现金的风险,并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到折扣等消费优惠。由图2可知,目前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约有59%的大学生愿意以这种方式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消费时心理负担,并促进大学生消费。

图2 大学生平时消费支付习惯调查结果

(2)循环信用消费。信用卡提供的循环信用功能是属于持卡人与发卡银行间的消费性信用贷款,让持卡人不必在缴费期间将所有消费金额一次还清,使持卡人有更多的现金周转时间。目前国内信用卡免息期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交易日、出单日与还款日情况,通常免息期在20天到56天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愿意享受这种分期付款及阶段性的免息。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大学生为购买商品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选择更多或更好的商品。通过对大学生消费项目调查可知(如图3所示),对有36%情感消费需求的大学生来说,其家庭所给予的生活费难以满足这一需求,而循环信用消费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此类群体上述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另外,对于31%具有时尚消费需求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必要的消费手段。他们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但经济来源不足使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循环信用消费可以有效满足这一需求,但同时也给家庭造成一定负担。

图3 大学生用信用卡透支消费项目调查结果

(3)预借现金消费。对大学生而言,信用卡提供的预借现金服务是一种十分便捷的短期贷款工具,可让持卡人的资金运用更为灵活。由于不需要保证人以及担保品等条件,且无需复杂的手续,从而使资金的调度更富有弹性。因而成为大学生持卡人应急时最便捷的融资方式。通过调查可知,目前大多数学生每月取现次数在1~3次之间,约占总体的44%,可接受预借现金的信用额度再1500元~3000元之间,约占总体的52%。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大学生预借现金在1500元~3000元之间,原因在于这个信用额度是多数学生可以有效的额度,对其造成的生活和学习压力是可以承担的。但取现频率过高,也会给大学生经济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大学生每月取现次数在1~3次之间,可以有效反应出大学生每月有一段经济紧张期,在这阶段时间内,大学生可以通过信用卡预借现金功能来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但若频率过高,则会对其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因而大学生要适度控制其预借现金数额。

图4 大学生每月取现次数和透支限额调查结果

三、大学生信用卡透支行为的消费心理分析

基于对大学生信用卡透支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从表面上看,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看是个人行为,但实际上则是集体行为,其具体透支行为受到以下心理因素影响。

1.消费自主心理。对于大学生来讲,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他们在物质与精神生活中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当代大学生经过社会环境塑造后,无论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尽管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家庭,但他们对消费却具有强烈的自主要求,如时尚着装的要求,恋爱情感的自主投入、频繁交际活动等,这些都必须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仍没完全成熟,若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而这种毫无计划、随性而为的盲目性消费必然会导致大学生经济拮据,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卡透支及预借现金等便成为他们的另一种经济来源。然而,不理性的自主心理及持续的盲目消费,会让他们负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继而形成“卡奴”,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2.超前消费心理。超前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当今社会上的消费者若想房车都具备并不能,他们可以通过贷款来实现超前消费。而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买房买车为时尚早,但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甚至感情物资投入等消费品上都可以实现超前消费。本文通过对重庆各大高校调查得知:部分大学生有时会在向同学及朋友借钱消费或者办理信用卡超前消费后,再通过打工、预支下月生活费等各种方式还债。通常来说,这些超前消费的大学生会逐步成为“负翁”,他们们认为这种超前消费方式是大学生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3.炫耀心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消费者在得到生理、安全、情感需要的满足后,就要得到自我尊重需要的满足。在大学期间,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在各方面的努力,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建立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体系,使得最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这一理论上不难看出,炫耀心理实际上也是一种虚构的心理,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评价的自我虚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对自身形象的关注无可厚非。但过度炫耀则是不可取的,主要表现为:通过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即购买名牌、贵重商品来达到夸耀自我的目的。炫耀是需要资本的。然而,由于部分具有强烈炫耀心理的大学生的家境一般或贫困,因而无法支持他们炫耀自己。此时,信用卡透支便成为他们能否炫耀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利用信用透支消费,虽然提前得到自己炫耀的物品,但在此种需要得到满足后,经济负债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压力。

4.从众心理,即“人有我亦有”的心理。从众心理,也称之为“人有我亦有”的心理。由于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普及,从而使得刷卡签单已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现象最终造成了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越来越平凡。而大学生目前又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模仿权威人士或明星,部分学生甚至不惜金钱和时间来仿效明星,不仅是服饰和日用品,更仿效其出入高档餐厅、KTV的行为举止,甚至是付款方式予以模仿,以此寻求权威和同伴的认同,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据调查了解,借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来实现其从众心理的大学生:27%来自农村,41%来自县城,32%来自城市。从数据可以看出,家境一般的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的从众心理,特别是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家庭境况无法满足其强烈的虚荣心,他们只有自己去做兼职或办信用卡暂时性的透支消费来满足这一心理。然而,尽管处于归属需要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融入到集体当中,其消费心理受到参考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消费习惯一致,是可以被认可的,但要注意有度。

5.互相攀比心理。攀比心理隐含着一种竞争意识,只不过这种竞争是一种错位的竞争,产生这种心理的主要根源有二:其一,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在校园中通过集体认同和从众心理的作用,容易导致其产生互相攀比的心理;其二,部分大学生具有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进而引发出其互相攀比心理。通过调查可知,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某种价值较高的商品,情愿节衣缩食,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甚至通过信用卡透支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些均可以反映出其不懂得量入而出。而正是这种虚荣心才驱使其产生互相攀比的心理,也正因为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而使某种时尚在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求后,带动其他新需要的产生,渴望消费再有所变化和创新,最终导致大学生处于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循环中。

从以上五中心理可以看出,有些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愿意与别人做比较,如果发现同学购买了某种物品,自己也想要拥有;而有的大学生存在一种虚荣心理,乐于购买贵重而不实用的东西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里;还有些人有炫耀的心理,为了突显自己的优越地位,习惯通过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总之,无论哪种非理性的消费,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利用信用卡透支,继而使其终日忙于信用卡还款上,做兼职、家教,甚至逃课去挣钱,从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另外,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还会淡化集体观念,影响自身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和集体意识的培养。

四、提出引导大学生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健全,信贷消费会而进一步盛行,并会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趋势。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它在当今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所存在的不足而完全否定它,而应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透支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1.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卡。面对业务人员的鼓动和游说,我们大学生要学会理性办卡,选择与自己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方式和行为相符合的信用卡,而且一般应选择营业网点多、信用度高,又具有网上支付和转账功能,且费用低的银行办卡。

2.加强相关金融知识的学习,学会金融理财。大学生应主动了解和学习一些信用卡的基本知识,加强信用观念,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并学会科学的理财方法,进行合理透支及按时还款,从而充分利用信用卡给大学生带来的各种好处,尽量享受最长的免息期并能保证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

3.加强信用卡的防盗意识。目前部分大学生往往将信用卡密码设置的过于简单或用生日作为密码设置。这一点要引起注意,因为丢失后相关挂失和注销的程序相当复杂。因而,大学生应加强信用卡的防盗意识,并最好在每次消费后及时确认,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失窃。

4.发卡机构要加强风险控制,控制好大学生消费额度。将消费额度控制在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承受水平上,降低消费过多而无力还款的可能性。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增加大学生的收入来源,进而在发生很多不定期消费的情况下,由自身的收入偿还贷款并保证其债务的偿还。加强诚信管理,建立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有关部门应建立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加强执法效率,对恶意透支的不法分子予以严厉的惩处。同时表彰信誉良好的公民,可设立类似“诚信标兵”的称号,并记入个人诚信报告。

5.建议高校适当开设有关信用消费方面的课程及讲授相关知识。教育学生人生价值的体现不在于消耗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为社会贡献了多少。提倡节俭、科学、文明、适度的消费观,反对并抵制病态的、过度透支的消费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为社会输入高素质的人才。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日常表现,将大学生诚信状况记入档案,并让每位大学生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

6.社会方面加强配合。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并不完善,对于信用的违约,并没有完整的处罚条例。在这种情况下,当大学生无力偿还卡债形成坏债时,就形成了无法可依的局面。因此,政府应当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活动都依法进行。另外,社会要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的公德机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有效批判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是现代文明发展的绝对必要条件。同时,要加强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金融信用等现代人格行为导向。从各方面发挥良性自我纠正、自我监督、自我制约的体系。

五、结论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面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和不良行为,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用惊慌失措。只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使教育工作者、学生家庭以及全社会形成“合力”,就一定会使在大学生信用卡透支消费过程中做出理性选择,从而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之,信用卡透支消费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会给大学生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政府、银行与学校不仅要共同规范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过程,建立并完善有关信用卡和银行卡使用的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还应当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信用卡,使得信用卡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军, 王砥. 消费心理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

[2]陆媛, 徐广.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与理财教育.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7: 195

[3]马俊娟.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象探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31): 194

[4]赵文婧, 张玉琴. 大学生信用卡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 2010, (3): 25

[5]杜俊杰. 对当代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思考.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 (4): 23

[6]王玺威, 曹小娟. 关于正确引导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几点思考. 魅力中国, 2010, (17): 327

[7]范闽, 陈晓勇.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实证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1): 52-56

[8]高博. 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4): 229-231

[9]王新国. 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55-56

[10]陈冰冰.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60-61

作者:阎建明 孙金花 施於人

上一篇:创新营销手段提高产品销售论文下一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