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论文

2022-07-03

摘要: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投资问题,依据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额序列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群,并给出201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预测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论文 篇1:

西部欠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摘要】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本文选取海东市2001~2013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现状,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来源单一、投资结构不甚合理。要使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投资。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 投资 优化

一、引言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投资的直接驱动,对“欠发达、迟发展”地区而言,具有一定规模、稳定的外部投资是“撬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海东市由于身处内陆,远离国家重点经济发展地带,以及一系列资源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本地区资本内生能力差,投资效率较低,长期面临着“高投入、低效率”的问题,也因此易出现资金投入不足时的经济下行压力及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围绕“欠发达、迟发展”西部资本“瓶颈”的长期性,客观分析经济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截取2001~2013数据,对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分析。

二、海东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分析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20.44亿元提升到2013年的405.45亿元,十三年间增长19.8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0.82%。其中,2010~2013年平均增速实现60.53%,达到前所未有的投资扩张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幅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图1)。

图1 2001~2013海东市与青海省、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比

(二)投资与增长的互动趋势分析

1.基本保持一致。截取2001~2013年数据,反映出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GDP的增长基本保持一致(图2)。期间,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滞影响,2009年GDP产生明显的下降。但随着国家层面救市计划的引导,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获得大幅度提升,2010年GDP提升增速效果明显。然而,与欠发达地区投资效果表现一致,受2008全球经济处于“低谷”状态和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对资本的引致的有效性双重“叠加”影响,近五年来,尽管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但GDP的增幅并没有产生相应增长或呈现乘数效应。就二者间的互动效应,在海东市:一方面表现出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呈现明显趋势,同时由图中曲线斜率的变化,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其变化波动明显。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快慢程度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量的影响并不太明显。由此反映本地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心问题:当期投资的效率及外部投资选择性的突出矛盾,即本地投资的实现并不取决于上年GDP的增长。

图2 2001~2013年海东市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比

2.固定资产投资率明显偏低。固定资产投资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一般就其变化不会因投资总量单方面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而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加会先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国内生产总值才会开始增加,该系数也就会呈现先增后减的状态。历史数据显示,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国内发达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即一个地区投资率的急剧增长必然以该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前提。根据海东市固定资产历年固定资产投资率,表现出投资效率明显偏低,即投资与经济增长不一致,地区的投资增长并不是以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为前提,而是投资的增长得益于外部的刺激。2001~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由2.11降到0.831,进一步说明,海东市的发展还处于经济“起飞”的积累阶段,资本大量投入与资本利用粗放矛盾凸显,相应持续增长的经济信号及就业状况改善的表现也不乐观。

(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组合状况。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转型,不断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中投资主体结构的组合形式,形成了一个由“国有投资+非国有投资”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投资结构谱系。其中,国有投资是指国有经济部分;非国有投资是指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以及其他经济总和。

截取2001~2013年数据,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为:一是非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自2001年以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提升,国有和非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2013年国有经济投资总量由2001年的105952万元增加至2013年1519474万元,是2001年的约20倍;从二者所占投资比例来看,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52%,比2001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可以判断:近年来海东市在固定资产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优化。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民间资本发育还不成熟,短期行为明显,具有内在的脆弱性。

二是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组合形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从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构成来看,十三年间集体经济成分比例明显下降,港澳台及外商企业投资突破有限。增幅较快的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经济公司和个体私营企业。这一增长趋势与全国平均状况相比明显偏低,同期全国民间投资比重逐年增加,2013年约占70%。海东民间投资一直低于全国同期值,这与本区经济水平低,吸引民间资本能力弱有很大关系。

三是国有经济、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在投资中逆势而上。“十二五”期间,在投资整体效率下滑的同期,这两部分投资既是主体,也是本地投资的主要来源,说明区内国有企业重组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有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得以增强。同时,说明就投资取向仍然明显的依赖传统的渠道,对其他投资产品的利用有待进一步创新。

(四)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投入来源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是指不同资金来源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其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按照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作为传统的资金来源之一。

1.国家预算内资金。海东市财政预算内资金作为第二大资金来源,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与西部大开发初始相比,资金量比重有所减少,2013年其资金量占固定资产总量的15.45%,比上年增长12%。明显的看出,海东市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比同期的全国数值高,全国同期比重范围在3.9%~7%,而海东市的比重则为15%~32%。较高的国家国家预算内资金比份,与西部大开发政策及扶贫政策、藏区开发政策的实施有直接关系。

2.国内贷款。海东市国内贷款年度阶段性变化最明显,在绝对数额增加的同时,利用率呈现下降的趋势。2013年其资金量占固定资产总量的6.14%,比上年呈递减趋势。从国内贷款比重来看,海东市的情况与全国的同期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其原因与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和放贷监管体制改革,严格控制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规模有直接关系。并表现出,因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并没有形成较好的融资环境。未来必须加强对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和产业专项基金及金融租赁等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进一步开发。

3.利用外资。海东市利用外资增长率可谓是“大起大落”,利用外资的比例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最大跌幅为2008年的-100%,最大涨幅为2013年的304%,资金量占固定资产总量比重只有0.54%。同期,全国利用外资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基本上保持正增长。经验证明,外资投资对区域产业优化有着直接作用,对处于工业化快速提升阶段的海东市来说,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是实现发展的重要议题。

4.自筹资金。海东市企业自筹、其他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优势比例,2013年其资金量占固定资产总量的77.87%,比上年增长105%。从增长率来看,海东市自筹及其他资金与全国增长趋势保持一致,并高于全国水平。表现出企业重组、自主能力提升之后释放的巨大潜力。

(五)海东市固定资产资金投向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取向一般分:三次产业间和三次产业内部各行业两个层面去分析。

2001~2013年,海东市投资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一是三大产业投资总量相继增长,但内部差异明显。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5.1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3.6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30.73%。其2010~2013年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7.57%;第二产业年均增长55.7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77.04%。从西部大开发以来的产业投资增长趋势来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而近期投资趋势表现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三产增幅最为显著。

二是投资选择趋向于非基础性产业。“十一五”以来,第三产业投资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到34.37%,2013年其投资比重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0.84%;期间第二产业由2005年占总投资的44.90%,下降到2013年的32.41%;第一产业波动中缓慢增长,2013年投资占总量的16.74%。

三、快速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建议

当前海东市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上升通道、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推动的关键时期,在消费贡献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出口规模仍然偏小的情况下,投资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未来一段时期,应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一)优化资金来源结构

改革投融资体制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引导扩大民间投资。当前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政府有关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不断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提高经济内生动力。一是适当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按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拓宽投资领域,扩大发展规模。二是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投资效益、释放改革红利。三是积极争取全省金融改革的试点。积极探索成立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增资扩股。此外,在启动民间投资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提高民营经济自身素质,诸如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加强民营企业创新和规模经济的发展等;拓宽投资领域,实行开放式的行业投资准入政策,消除经营范围上的所有制歧视,打破行业和垄断等;拓宽融资渠道,在充分挖掘自身资金潜力的基础上,利用外部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办法直接融资等。

(二)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建设是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按照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和“十三五”重点项目建设的要求,继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动态管理,努力保持新开工项目和投资的均衡增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协调,落实好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重点抓好项目的储备工作,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紧进行研究论证,重点筛选储备好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全市发展全局的关键项目和重大项目,为投资稳定增长提供后续保证,防止投资回落过快。

(三)强化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随着国家的土地政策不断收紧,成为各地普遍反映的制约新开工项目和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家对土地采取最严格的管理,土地的需求矛盾不会根本好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将成为海东市未来新上项目和增加投资的唯一出路。要按照国家政策,严格土地审批和管理,科学安排,最大限度地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确保必要的投资强度。要在存量土地开发利用上做文章,搞好废弃地、荒地和旧城区、工矿区的土地挖潜改造,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濒临破产等企业进行收购和兼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土地供应量。对于列入国家《禁止供地目录》的项目,要坚决不予供地,以此促进土地使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集约化。

(四)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要按照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研究出台投资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实企业投资主体,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强化投资宏观调控。要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扩大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范围,规范和完善“代建制”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发改、土地、环保”等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综合运用国家和省上的投资、土地、环保、财政、信贷政策和手段,搞好政策的配套联动,增强投资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五)严控产能过剩行业与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同步

不断增强新兴城市经济区建设的能力,当务之急就是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能力,以更加好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吸引外部投资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但在产业发展中,我们必须警醒:青海省在全国的生态安全任务大于经济任务的责任,要把先保护好环境作为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来看。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依靠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推动“去产能化”和依靠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实现“再产能化”的漫长周期调整中。投资项目建设中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将避免产能过剩和保障生态环境作为投资的红线,努力培育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一是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二是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等市场准入标准,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防止高技术产业引进的空心化。并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作者简介:卜奕君,女,山东,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

作者:卜奕君 王小梅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论文 篇2:

灰色系统理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投资问题,依据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额序列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群,并给出201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预测值。预测结果显示: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分析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灰色预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作者:张喆 周瑞芳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论文 篇3: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与2007的展望

一、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2006年以来,在多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942亿元,增长27.3%,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06年投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字型走势。

在投资增速加快的同时,投资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是第一、三产业投资加速增长,第二产业增速回落。由于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展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加大,2006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投资增长3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8.3个百分点。由于交通运输以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增加的拉动,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达到26.7%,比上年同期加快4个百分点。与此相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比上年同期放慢5.4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来看,投资结构变动正在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变化。

从重点行业来看,能源、交通等“瓶颈”行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分地区来看,与上年情况类似,2006年以来我国中部地区投资增速高于东西部地区。前9个月,中部地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7.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1.6%提高到22.9%,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3.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1%,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东、西部地区投资占比分别下降1.8、0.4个百分点。

从资金来源方面看,前9个月,国内贷款增长28.7%,比上年同期提高近15个百分点,其他资金也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利用外资增长17%,比上年同期回落近10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增长回落近10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情况可以看出:(1)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对投资影响变得越来越小;(2)受外商直接投资减缓的影响,利用外资有减弱的趋势;(3)由于流动性加大等因素,商业银行贷款速度明显加快;(4)企业自筹资金能力增强,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在提高贷款利率、紧缩“地根”、调整房地产交易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限制外资等政策影响下,2006年投机炒作的购房需求有所抑制,房地产投资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3%,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比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低3.9个百分点。同时受外资大量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外商直接投资资金增幅达到62.8%,比上年同期提高近44个百分点,占比由上年同期的0.7%提高到0.9%。

2006年投资增长反弹确实出人预料,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投资反弹的原因。笔者以为,推动2006年投资“超预期”增长的因素既有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景气上升等中长期因素,又有政府换届效应、资金供给宽裕、国际环境趋好和企业效益提高等短期波动性因素。总的来看,与往年相比,支撑投资增长的中长期因素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促进2006年投资高增长的主要是短期因素。当政治周期、货币供应和国际环境等短期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经济和投资造成“正冲击”时,投资超出预期实现高增长是必然的事情。

当前投资领域值得重视的突出问题,一是投资规模偏大,投资增速过快;二是粗放型增长模式有所强化,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投资效率下降;三是部分“短腿”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压力显现;四是部分行业违规建设问题相当严重。

二、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判断及预测

(一)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

1. 世界经济放缓的迹象比较明显。世界经济走势通过两个方面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一是预期因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二是增加出口,世界经济走强通过国际贸易的增加来促进一国出口,从而带动其投资增长。从目前趋势来看,2007年世界各大经济体经济放缓的迹象比较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预测,世界经济2006年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5.1%和4.9%,世界贸易增长率2006年为8.9%,2007年为7.6%。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缓迹象(2006年二季度比一季度放缓2.5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降温,受利率影响较大的行业生产下降,新增就业人数减少,先行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下滑。一些国际机构、美国政府部门及私人研究机构也对美国经济增长发表了预测和分析,结论是美国经济在2007年的增长动力显得相对不足。综合预测,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8%,比2006年低0.6个百分点。尽管目前欧洲和日本发展势头较好,但在2007年里也将逐步放缓。

2.银根收紧政策制约投资资金来源扩张。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既可以是企业自有资金,也可能是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进行直接融资。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从理论上说,企业使用自有资金也有机会成本,这个成本与使用银行贷款资金的成本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企业使用银行贷款的除了支付固定利息之外,还要支付其他一些费用(如谈判、签约、履约、律师等费用),因此,企业更加倾向于使用自有资金来扩大投资。

促进2006年投资高增长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近年来企业利润增加较快、企业自筹资金能力增强。前9个月,在投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达到56.2%,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2007年,由于:(1)受国际资本流入减缓,企业利润增速放慢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受到影响,(2)货币信贷政策可能收紧,这对企业自主投资将产生抑制作用。

3.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放缓。利用外资从两方面促进一国投资增长,一方面是资金来源方面,扩大国内资金供给,不仅直接使投资规模扩大,而且通过降低国内利率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来扩大投资;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扩大对国内其他产业及企业产品需求而拉动投资。“七五”以来,从资金来源方面,利用外资在我国投资资金来源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扩大投资资金来源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近两年以来,由于高耗能、高污染的投资项目都受到政策的限制,再加上与我国竞争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外资流入增多,使流入中国大陆的外商直接投资明显下降。前9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6亿美元,同比下降1.5%。从投资资金来源来看,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预计2007年,利用外资不会明显增加,利用外资减少或增长下滑对投资较快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4.在建规模过大,新开工项目较多。由于2006年新开工项目较多,在建投资规模偏大,投资增长的惯性依然较强。今年1—9月份,新开工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20516个,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7.5%,新开工项目占全部施工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在建规模中需要结转到2007年继续施工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增长惯性将使2007年投资减速有限。

(二)趋势预测: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平稳回落

根据分析国内外多种因素,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判断:与2006相比,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呈回落态势,但回落幅度不会很大。初步测算,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501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729亿元,同比增长22%,回落6.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21719亿元,增长21%,增幅回落1.9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5%,回落1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28%,回落12.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增长19.5%,回落4个百分点。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本栏目策划、编辑:马天骥)

作者:周景彤

上一篇:化工贸易发展分析论文下一篇:集团企业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