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小学德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慢慢摆脱了枯燥的教学方式,向生活化教学不断发展。新课标下,只有在课堂上做到数学知识与德育品质教育融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数学魅力,那么学生才更容易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一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活化小学德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生活化小学德育论文 篇1: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当前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重视。小学德育课堂是素质教育开展的关键场所,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小学德育课堂中逐渐得到发展。然而,我国小学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中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因此教师应当保障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得到保障,本文将围绕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 德育 生活化教学 现状及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65

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在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应当保障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教育工作者逐渐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小学德育课堂中,以此来确保小学生完成更加有效的德育学习。然而,由于生活化教学的发展刚刚起步,小学德育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完善生活化的教学对策。通过更加完善的生活化课堂构建,小学生可以培养起良好的价值观念,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得以落实。

一、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由于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落实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大部分小学德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部分教师甚至没有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局限。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并没有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小学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学呈现着流于表面的现状,教师忽视了小学生主体性,导致小学生没有从德育课堂中学习到实质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学局限于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因此学生逐渐对德育教学的课堂失去兴趣。小学生的年纪尚小,由于教师没有对小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将导致小学生无法树立起正确的德育观念,使小学的德育教学课堂失去意义。

2.德育课堂形式内容的单一

由于小学教师没有将学生德育教学重视起来,导致了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性受到限制。小学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学缺乏着变通性和灵活性,教师循规蹈矩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导致了德育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呈现着单一的弊端。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学内容也过于不切实际,小学生感受到自身与课堂内容有着距离感,从而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德育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保障。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为小学生的未来提供有力的保障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接受到的教育将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德育学习效率,教师需要进一步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小学生没有对世界形成完整的认知,因此为小学生普及正确的德育知识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和生活习惯。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自身与德育知识紧密的关联,有助于小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德育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生活化德育知识可以作为小学生的一个标杆,有助于指导小学生如何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小学生构建起更加完善的人生态度。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的环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未来生活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2.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伴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当前的社会中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此社会中更加需要综合型的素质人才。小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小学生培养积极、正确的世界观念和价值观念,保障小学生可以成长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素质人才。通过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教师将德育知识融入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有助于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同时,生活化的德育教学内容帮助了小学生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有助于小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增强,为小学生塑造起自信心。德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通过生活化的德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落实,确保了小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三、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教师完善自身的生活化能力

教师是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的榜样。因此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自身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和生活化教学能力进行完善和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掉。教师应当将自身的生活化教学水平进行提升。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应用,以此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同时,小学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设计时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实际感受,一切以学生为本。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德育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的思维模式,教师带领学生从生活的情境中感受德育知识。学生的参与感得到增强,有助于小学生激发自身对德育课堂的兴趣,从而完善小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

例如,教师为学生开展“团结互助”的德育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场拔河比赛。拔河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进行的娱乐活动。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点燃,同时,小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总之,教师是德育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时刻保持自身的修养,使自身成为学生的好榜样。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素养提升可以为小学生的德育知识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小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力得到发展。

2.注重生活化的德育班级建设

班级建设是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内容。班级环境对小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小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学习,因此班级环境的优劣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学教师应当注重班级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班级建设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将德育知识的内容束之高阁,而应当引导学生将德育知识的内容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之中。通过生活化班级建设的开展,班级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构建,有助于小学生在良好的德育风气中成长。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我爱我的班级”的德育教学时,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在班会中讲出自己的构想,使学生为班级管理出一份力。同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班级进行装扮。小学生的构想得到了实践,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在生活化的班级建设过程中,小学生的团体意识得到了强化,小学生对书中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保障了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发展。

3.延伸课外德育课堂,深化生活化教学

德育课堂从来不仅局限于校园之中,教师应当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许多教师对学生开展的生活化教学仅局限在班级中,导致了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并不全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应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共同合作,为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学。

例如,教師在为学生开展“我爱我家”的德育课堂时,在课堂上应当为学生导入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联想到自身的家庭,使小学生的家庭观念得到培养。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回到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以身作则,为学生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延伸到课外的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得到了深化落实,保障了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发展,为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保障。

总而言之,在小学德育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保障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措施,小学教师应当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广泛应用,使每一位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丛颖《简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考试周刊》2018年第48期。

[2] 李小永《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都市家教》2017年第6期。

[3] 林碧霞《论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才智》2017年第14期。

作者:黎忠

生活化小学德育论文 篇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慢慢摆脱了枯燥的教学方式,向生活化教学不断发展。新课标下,只有在课堂上做到数学知识与德育品质教育融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数学魅力,那么学生才更容易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一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德育教育

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育部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数学教学[1]。在教育部的研究下,他们提出了要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行德育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被激发出来,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2 必要性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还是普遍偏小,尤其是低段学生。所以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不高,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手段来把他们重新带回课堂。德育教育主要是利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把数学很多比较复杂的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简单知识去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2]。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知识和德育品质教育相融合,再类比,也就是把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对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独立的理解和思考。小学生的好奇心强,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去利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题去展开教学,使学生更投入到课堂中。这样,当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去进行思考的时候,那么本节数学课的目标可以说已经完成一半了。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的学习潜能才能被充分的挖掘出来,才能发挥出他们在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很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或者教师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现状如果持续到初中学习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将得不到提高。尤其是数学这一特殊的学科,只有学生自己对知识理解透彻了掌握才更好,才能将教学内容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观察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课堂中掌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自主探究的學习习惯,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学科素养才能逐步提高。数学课堂中抓住教育的小契机,对学生进行品德、人格的教育,如碰到难题时不畏难、坚持、努力地完成作业,把做作业这一个过程和德育结合起来,通过德育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我们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方法。这样,通过数学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生活化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并且爱上数学学习。当学生能更加愿意、并且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发挥起来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便是数学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积极作用的体现。

3 具体措施

3.1 改变教学手段

小学的数学知识并不会特别的复杂和困难,但很多学生还是觉得自己学不好,很大一个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都不会得到太大的提高,所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第一,教师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要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做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向多元化的角度发展。学习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还有更多需要培育的方面,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发现并且重视。其次,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手段,把数学生活化、简单化,抓住机会进行道德教育,通过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是有趣的,也是能使人改变的。例如以往老师们都是在课室传授知识更多,而现在我们可以到多媒体室学习,或者根据教材内容改变教学地点。如《认识方向》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去认识八个方向,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通过这些教育手段带来更深的学习体会,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去进行观察和分析数学知识,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不一样的学习心得。所以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3.2 创建教学情境

要想把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相融合,渗透,教师在平常就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要是教师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去营造一种比较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才能更加轻松的进行学习,以及站在生活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比如在讲到“节约用水”这一环节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且实现德育教育。在课伊始时教师要为学生展示一些严重缺水地区的干涸土壤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缺少水资源是有多么的可怕,并且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资料比如一个水龙头一分钟持续滴水的水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及时关水龙头就会造成多少的水资源浪费。这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了生活化学习,还完成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所有学生都将会养成一个节约水资源的良好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整体课堂效率提高并且活跃课堂,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变得更加热爱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数学课堂,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贯彻到底,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手段,在这种理念及措施之下,老师将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方面的教学目标,学生能更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之余也能得到德育的熏陶教育。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德育化,这样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合力作用,促进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魏云生.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德育教学的生活化[J].学周刊,2018(15):84-85.

[2] 郭红卫.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31.

[3] 刘海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4.

作者:陈敏

生活化小学德育论文 篇3: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路径探讨

摘要:基于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特点,最后为更好地展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给出加强德育目标生活化、加强德育内容生活化、加强德育形式生活化等路径。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

德育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与关键,通过德育工作的展开,能够使学生在小学时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未来更好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从目前小学德育教学中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在德育教学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将针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路径等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

德育生活化教学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念与德育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将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能够对社会道德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教育就是生活这一理念很早就被提出,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教育之所以出现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教学中未能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展开教学工作。只有在德育生活化教学背景下,才能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个体生活中,真正走向生活并融入生活,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特点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

第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要将生活作为核心,生活就是德育的基础与源泉,脱离生活的德育是无法存在的。因此,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且许多德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如果脱离生活,那么学生理解也存在很大困难。

第二,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就是说,要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做出明确,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观察社会并了解社会。这样学生在德育知识的学习中,将会形成自身的知识框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路径

(一)加强德育目标生活化

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制定与明确也要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能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德育工作也会更加鲜活。在明确生活化的德育目标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在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德育知识的应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做出正确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

2.要将美学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内容,通过美学教育工作的展开,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高尚性格,使学生自身能够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够明辨是非、分辨善恶美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将会形成。

(二)加强德育内容生活化

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不仅包含了许多客观知识内容,还包含了人的价值观念等内容,能够将人的深层内心世界反映出来。而且在德育中,有很多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抽象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中,要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德育内容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加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在此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展开可以围绕某一个道德实践展开,采取不同方式,將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德育内容,使生活事件能够成为道德事件。然后在课堂中,将道德事件展现出来,引发学生对事件的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中,“在某所学校,XX同学因为车祸而留下残疾,右腿行动不如以前灵活。班级学生不仅没有积极鼓励XX同学,甚至给XX同学起外号,并嘲笑XX同学。XX同学每天都在同学们的嘲笑中度过,逐渐形成了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其他同学相处……”通过这件事,教师要让学生分析,事例中这些同学存在哪些错误行为。然后在学生的分析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有残缺的人,不可以嘲笑或者戴着有色眼镜,而是能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给予其帮助,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从而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三)加强德育形式生活化

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要促使德育形式能够朝着生活化方向发展。在德育形式生活化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

1.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活动的方式。如,教师可以将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作为主题,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或者征文比赛的方式,对我国民族精神有正确认识与了解,在自身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能够主动参与到优秀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中。

2.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中,教师要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分析与了解,从而及时发现在自身的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等。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要注意,保证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德育教学工作可以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工作开展中,德育对于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与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德育工作需要教师能够加强重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在其中。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以及教学形式生活化等,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特点发展规律,对德育内容做出调整与完善,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彩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赜[J].成才之路,2020(9).

[2]马颖琳.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5).

(责编   吴  娟)

作者:杨华花

上一篇:中学生体育学习论文下一篇:教育转化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