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生活泛化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基于株洲市30所小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

摘要:课程改革在课堂这个层面遭受到的最根本的问题、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批评就是课堂的低效问题。所以我们把有效性看成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课程改革在实施这个层面、课堂这个层面能不能进行下去,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性。 目前国内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两个方面,缺乏具体学科有效教学研究。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对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能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能“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定位及教材变化大,给学科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很多问题。基于株洲市30所小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通过大量听课、座谈、研讨和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发现品德与社会课在学校是不被重视的薄弱课程。无论是对课程实质的理解、课时安排、师资水平、教学资源配置等都没引起高度的重视。各种原因造成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低效和无效,表现为学科意识不强,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方法不当,评价缺失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现状,提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的对策与建议:要加强课程的管理,保证足额开设课时,保证必备的教学资源;加强品德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端正态度,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提高学科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方面,要切实落实课标的理念,理解和把握课标精神,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体现课程的特色与价值,紧密联系生活,提高教学层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同时还应改进评价方式,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业成绩、品德课堂教学的评价,来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良好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有效教学;品德与社会;低效;对策与建议

学科专业:教育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第2章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2.1 学科意识不强

2.2 目标意识不强

2.3 教学方法不当

2.4 教学内容泛化

第3章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3.1 缺乏专任教师

3.2 教学资源匮乏

3.3 评价缺失

3.4 重视不够,课时不足

第4章 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4.1 课程管理建议

4.1.1 加强课程管理,开足课时

4.1.2 加大投入,配备教学资源

4.2 教师队伍建设

4.2.1 提升专业素养

4.2.2 转变教师角色

4.3 教学建议

4.3.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体现课程的特色与价值

4.3.2 紧密联系生活,提高教学层次

4.3.3 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

4.3.4 追求课堂真实

4.4 评价建议

4.4.1 加强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

4.4.2 加强对学生品德学科学业成绩的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大学实验课程改革论文提纲下一篇:美术校本课程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