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对双语教学及体育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开展的状况进行了简述;阐述了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民航类院校各专业对英语学习和运用的独有的环境特点,具备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条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关于中泰高校体育教育合作交流的思考

【摘 要】本文论述中泰高校体育教育的合作与交流,针对中泰两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交流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需正确认识体育的国际交流,了解中泰双方体育教育思想、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区别和优缺,根据学情差异应用体育教育模式;同时通过相应的内部心理调适措施和外部干预机制使学生适应异国文化,采取留学生“双趋化”管理,减少合作交流中的摩擦和冲突,实现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获得共赢。

【关键词】中泰 高校 体育教育 合作 交流

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对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扩大。2007年中泰两国签订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2009年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等协议,这些协议为两国高校的合作办学、学生交流学习、师资科研合作和各类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保障和指导意见。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体育大国,不少项目竞技水平高,体育设施先进,体育人才辈出,但在体育教育上,不少高校仍采用按部就班、过多强调技能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想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難。泰国教育对外开放一百多年,有良好的教育发展基础,大部分高校采用西方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按西方的标准去设置课程和培养人才,注重教育的国际化,但在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中也发现部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大幅下降和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实现资源共享,获得共赢,中泰两国的体育高校开始了交流合作的探索之路,体育教育作为体育院校的支撑性学科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首选领域。
一、中泰两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交流存在的问题

中泰两国体育教育虽有一定的共性,但有着体育思想文化上的根本区别,导致影响体育教育的有效因素相差甚大。近代西方文化席卷东南亚后,中国由于文化积淀较深,异域文化在对汉文化的冲击过程中,逐渐被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文化改造、吸收,逐渐中国化。而泰国在西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外来文化消融本土文化,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国家民族的精神气质、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除了社会文化、体育文化,受教学生整体有差异外,中泰两国体育教育发展基础和过程的差别,导致现行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学的手段方法,评价手段也有较大不同。中泰两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交流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跨文化的不适应。文化适应指的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自然适应和融入的过程,是个体和群体到另外一个陌生的社会经历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的跨文化适应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从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中泰体育教学专业学生适应跨文化的表现基本符合Oberg提出的跨文化适应U性曲线模式,会经历蜜月期、文化休克期、调节期和适应期这四个阶段。具体表现在,学生刚到国外学习初期,虽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有满腔的热情,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好奇,能敞开胸怀接收外部信息。对于体育类学生而言就是通过活跃参与体育运动来实现与环境的良性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沟通障碍的积累,行为、价值方面的冲突,会让学生产生压力和焦虑,对异域文化产生排斥和抵制,表现为学习出勤率低,参与活动主动性下降,情绪低落,思念原文化和故土,诟病当地文化和当地人,潜意识减少与异文化社会的信息交换。由于语言的进步和自身的调整,留学生对文化的不适应后期会获得改善,慢慢走进适应期。

在文化的适应上,众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德国心理学家Dieter Danckwort根据留学生的适应过程把文化适应划分为观光者阶段、分辨纠葛阶段、稳定适应阶段和归国前阶段。但无论是哪个模式和过程,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都会经历一个跌落的沮丧期。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文化的差异性来采取相应的内部心理调适措施和外部干预机制,以减轻和缩短这样的一个文化休克期,让学生尽快地调整,适应环境的要求,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实践来看,中泰体育学生在文化上的不适应主要为:中国学生对佛教教化、性文化的不理解,泰国学生对中国社会环境和社交文化的不适应。出国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跨文化培训、条件筛选,出国后东道主国家学校对学生学习生活安排、学生个人自我调节、社会环境友好度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适应。

(二)学习上的困难和困惑。体育课程有丰富的肢体动作性语言,强调动作与语言的配合,情景性强,理论中传授的语言在术科课程中得到实践。所以课程对语言的依赖较其他理论课程低,有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学习中学生遇到的语言障碍较小。

泰国高校的理论课堂授课形式灵活,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培养学生自学、归纳总结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4课时的理论课堂为例,老师一般会用1个课时来讲授课程的纲领内容并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用2个课时来合作研究学习内容(时间不够则利用课余时间);最后一个课时则是小组成员采用其认为合适的形式、手段、方式来阐述小组学习的内容和作业的完成情况,阐述不拘泥座位形式(席地而坐、围圈坐、分散坐均可),不拘泥于媒介(用多媒体、黑板或是其他媒介均可),不拘泥表达方式(阐述、表演、演示均可)。老师在课堂中起承转合,起抛砖引玉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显得非常的多元和丰富。但这样的课堂也存在课堂纪律散漫、人员随意走动、严肃不够等问题。小组学习一边吃东西、一边玩手机、一边聊天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效率低,导致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学习时间才能完成作业。相对来说,国内授课内容较多且较系统,课堂学习要求纪律性强,受到原有学习方式、本地思维的影响,前往泰国学习交流的中国学生会明显感觉课堂授课内容少,同时由于语言的障碍,通过阅读资料获得知识的能力有限,难以通过自学理解学科的难点,从而陷入认为学不到知识的彷徨困境中,不能充分享受自由快乐的学习方式。对于来华留学的体育学生来说也存在上述所说的同类问题。讲究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泰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上课随意,老师对学生要求也不是特别严格,不会强迫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考核和注重的是学生课堂上学生是否讨论和计划,是否分工协作和相互帮助,实践操作时间步骤的规范和科学性,客观的结果和熟练程度,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器材回收和场地使用卫生,这样的课堂授课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泰国高校体育师范类专业要求学生除掌握上述的教学理论和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学习涉及保健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授课系统,考核学生是否了解理论,是否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技能,通过学习能否提高技能,能否顺利地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差异,会直观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在高校体育科目教学组织中,中国学生认为泰国老师运动理论和技能偏弱,从而忽略其他的教学优点。而泰国的学生觉得中国高校教学系统,技能获得提升,活动强度大,但体育教内容学相对单一。中国学生和泰国留学生之间都要经历一个原有观念和习惯的调试过程,通过换位思考,看到不同教育体制的优缺,能根据学情的特点,选用合适的体育教育模式。
二、对高校开展体育教育交流的建议

(一)跨文化现象的应对。跨文化现象的存在,是留学生国外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坎。从相关的跨文化适应模型来看,开展教育合作的院校需做好学生出国前的准备并协助其在东道主国家的适应。出国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跨文化培训,建立筛选程序,给学生设置适当的心理预期,这些充分的行前准备工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调节以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民族特性、原文化、行为方式,换位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关心学生,组建学生语言学习的“一对一”语言帮助伙伴,搭建学生对外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类活动和运动增进学生融入学校的生活,以减轻留学生的不适应。加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学习,从表象来分析其内在蕴含的文化,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减少跨文化交流中学生内心对异域文化的抵制,防止“接触性文化疲劳”和文化休克。

(二)留学生“双趋化”管理。在体育教育专业上,不同国家的学生身体素质、思维模式,社会价值观,包括以后教育面向的对象都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尚未成熟的留学生教育和留学生交流项目,趋同化管理会产生众多矛盾。如学校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来设置相应的课程、管理和服务,在校园中造就留学生和本校学生的相互隔离,亦不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共同成长。所以既要考虑到文化的多元性、情况的特殊性,又要顾虑到学生的学习成长,意味着在教学、教育方向上要趋同于本地学生,在学习、生活、服务和管理上某些方面需有个性化的安排以促进学生的适应,减少学习、生活中的摩擦。

(三)正确认识体育国际教育。随着中国跟东盟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更多的方面会有渗透和交融,体育教育亦不例外,它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它将会向周边国家、向世界开放,它的国际化不仅意味着了解国外体育、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更要知晓这些因素如何融进国民的生活中,促进国民身心的发展和社会和谐。体育教学受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同时它根植于社会活动和社会文化,离不开它所处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所以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如何看待、借鉴和学习不同国家的体育教育,如何通过文化融合和适应来减少摩擦和冲突,适应不同内在和外在的学习形式,最终实现学为所用,这是中泰体育教育的从教者、学习者应深入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旭霞,王艳琼,郭伟杰.泰国孔子学院的体育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6)

[2]陳正.留学生教育的跨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述评[G]//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3]程立新.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雷 君(1983—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国际教育与交流、东盟体育、体育旅游。

(责编 卢 雯)

作者:雷君

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关于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 本文对双语教学及体育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开展的状况进行了简述;阐述了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民航类院校各专业对英语学习和运用的独有的环境特点,具备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条件。

关键词 民航类院校 体育 双语教学

中国民航运输业将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并将成为全球除美国之外的最大的民用航空,我国民航与国际接轨,国外市场的开拓和国际航线的开辟,使得国外航空公司的航班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航空公司也飞出国门遍布全世界各地。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改变要求民航院校各专业培养出意识上更加创新和视野更具国际化,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通用型人才。

一、双语教学与体育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开展的状况

界定双语教学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国家及学术界均有不同的说法,本文中双语第一语言为汉语,第二语言以及目标语言以英语为主。体育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第一语言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双语言教学方式。在体育课中,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在其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同时掌握英语应用能力。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5年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开始了双语教学实践,与此同时相应的组织机构也建立起来。2004年8月,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协作组成立,共有成员学校35所,以浙江大学为组长单位,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为副组长单位。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都纷纷响应教育部号召,在校内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并通过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开展科研项目,聘请外国教师等多样化的方式丰富双语教学,可以说,高校都认识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校的实力和竞争力,都加大投入力度,一些学校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大部分非重点院校来说,双语教学才刚刚起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离教育部要求的目标还有距离,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推动, 现行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出现师资比较缺乏,教材不太规范,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教学模式多种多样等大量的问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

据了解,我国公立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还没有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情况,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以及专業体育院校目前有个别使用英语介绍体育专业的一些流行运动项目和开展一些体育英语和体育口语的课程,且对体育各专业方向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还处于试验和研究阶段。而一些受师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环境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私立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体育院系专业教学有英汉双语教学现象的存在。通过这些已经试验及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的部分高校的结果来看体育专业进行双语教学在学生基础、师资条件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民航类院校部分专业的部分课程上已经实行双语教学,比如飞行、空管、空乘、空保、机务、英语等。而航空体育和公共体育课程目前还没有实行双语教学。

二、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

如今已是信息和网络时代,随着其快速发展,世界的经济、文化向全球化迈进,共享信息、交流日益加深。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在世贸大门里,国际交流更加频繁,这对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中国高校与世界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地加强,例如中国赴外的留学生以及来中国留学的世界各地学生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高校与世界其他高校之间以交换生的形式合作培养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学生。中国民用航空业是当今的朝阳产业,它是国际国家之间交流最便捷的运输纽带,是桥梁。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各国人民交流的载体。“双语教学”在高校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下应运而生。民航类院校为民航事业输送人才,应用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好的帮促作用。双语教学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教育气氛,既使学生学习了国际交流专业语言规范,又能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二)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基地,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外语的听、说能力,现代交际能理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我国民航业起步时间玩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飞行运行、运输管理、适航管理、维修维护、操作准则、安全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都需要和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和国际及航空通用规则和标准,这就要求我国民航类院校培养人才需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化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和沟通能力。比如:英语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定的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的语言,这就要求飞行和空管人员在用英语通话时,不仅要熟练运用ICAO标准术语外,还能够用英语熟练地表达各种情况下的处境、意图、请求及管制办法并迅速做出反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锻炼体能,学习体育专业技术,强化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频率,让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习惯。

(三)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今,各层次学生的外语学习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象,这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弊端的一种表现。要培养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就必须改革。营造相对应的实践模拟语境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服务专业需求,专业学习和交流将英语作为主要工具,由浅入深的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效率在互动式交流中得到提升,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目前,在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体育课双语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必将会融入双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高校体育课采用双语进行教学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也是丰富和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一个要素。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和体态语言与双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这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的体育学习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双语教学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积极健康活泼的氛围下使学生有新鲜、好奇之感,利于学生集中的注意力。同时,双语教学结合生动直观的体态语言,既能改变以往那种枯燥、被动、死板的英语应试学习方法,又可以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更加积极的锻炼和提高,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种很有实际效用的尝试。

三、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民航类院校初步具备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基础条件

随着我国日益步入国际化进程,对外语需求不断提高,对民航类院校的学生外语水平的高要求也与日俱增,民航类院校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学校的外语教学氛围使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首先,民航类很多专业知识都是源于欧美及航空先进的国家,很多内容、知识和素材都是从原版英译或直译过来的,这是民航类院校各专业对英语高要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从目前国际民航组织以及中国民航组织的对从事民航事业的各专业人才的标准来看,其英语水平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成为具有相关资格的从业人员。例如,飞行员必须通过ICAO四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飞行员的条件之一,空中管制人员在某些就业单位的外语需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而空中乘务,空警,安全员等人员要求其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一般的英语日常交流的能力,飞行制造及飞机维修专业人才对正确阅读和理解关于从国外进口飞机的详细资料有着较高要求等等。受诸如此类的因素影响,民航类院校在双语教学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专业性和社会性。目前,民航类院校部分专业以及课程已经开始实行双语教学,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员的AB分班机制的实效来看,双语教学是一种值得普及和大力推广教学方式。其次,民航类院校不仅在课堂、英语角、英语协会、寝室都有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和空间。再次,我国民航类院校与世界其他国家航空类院校的交流在不断地升华,越来越多的民航类各专业学生出国留学或作为交换生到国外航空类院校进行学习,而来我国民航类院校的留学生,交换生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呈年轻化和高学历发展趋势,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多,在校教师也在积极地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进修学习,获得更高学位。因此,民航类院校体育课采用双语教学,是有基础的。

(二)体育教学特点具备实施双语教学的优势

体育教学特点具备的优势有:1.体育教学直观形象,这对双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大学体育是以传授基本技术、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的来组织教学的,具有十分直观、形象的肢体动作性语言和情景性语言;边讲解边示范的体育教学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兴奋点刺激,这些语言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手势和动作或借助于自身练习的体验更加准确的理解并完成学习。其次,体育教学中教学语言刺激强度大,如口令和裁判用语等发音特殊、信号刺激强;体育实践课中体育教学的言语、用词与体育课的情景和技术动作是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口、意相统一的,使其建立牢固的神经联系,深刻记忆。2.体育的竞技性、娱乐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使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双语教学具有更强的创造性。体育课堂中采用的如游戏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娱乐性和竞技性以及体育技战术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给学生带来的新鲜刺激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收获双重成就感。另外,体育的广泛性是对体育实施双语教学实践提供充足时间和良好环境的一种的保证。3.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更为紧密和频繁的互动性使体育实施双语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在开放、平等、轻松的师生关系下相互交流思想、情感和已获得知识的体验感受,共同建立良好的心理学习氛围和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王昕昕.我國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2] 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83-85.

[3] 杨婧.体育双语教学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5):77-79

[4] 李钟香,吴宁霜,朱玉霞.高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8(10).

[5] 荣银超,周光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5(21):96-97.

[6] 高培新,焦红卫,邢琳.飞行员陆空通话双语教学可行性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2(5):56-58.

[7] 孔军.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院.2003.37(6):56-58.

[8] 杜娟.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院.2008.26(3).

作者:刘玉婷

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篇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排球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摘 要 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全面提高高校排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和竞技能力,使排球基础课教学适应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排球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所有高校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排球 精品课程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排球精品课程的建设为高校排球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排球精品课程的成立更是推动排球运动前进的动力。

一、排球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要严密结合教学目的。排球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排球课程的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该观点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掌握其基本技术并能灵活运用。

精品课程教学理论内容涉及面广,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的应用程度和前景等,安排大量有趣的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教学内容深刻而且要生动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体现培养学生自己主导自己的体育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观认为:实踐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是人的客观的、感性的活动。排球课程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应该完全交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思考、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空间。让学生学会的是如何去锻炼,如何主导自己的体育学习。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应该体现出此目的,以便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符合时代性

1.力求教学内容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充分利用学位点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成果,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2.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带操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工作能力等。

二、排球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实践练习为主,两者交互穿插进行,充分提高学生排球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战术的掌握与提高竞技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就是让广大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教学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课堂的开发设计正好激发一部分学生网上学习的兴趣,现实课堂和网络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加强排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效果

教育信息化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师须熟练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技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以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排球精品课程要有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合理调配各年龄段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充分利用中青年教师骨干,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以提升其综合素质。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排球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应实现传授向学习转变、教学向教育转变、专才向通才转变的人才培养。

鼓励和倡导在排球普修课中尝试双语教学,这是使排球学科走向世界,也是未来排球学科发展的需要。

四、排球精品课程管理机制建设

(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排球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十分重要,要把最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所形成的课程精华搬上网络,使广大学生可以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并且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借鉴,相互沟通提高。

(二)完善排球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建设并及时更新精品课程网站

排球精品课程的共享教学资源直接来自排球精品课程的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因此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是一个紧随精品课程自身建设与改革步伐的动态过程。针对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的这种特点,制订一个带有一定前瞻性的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规划是非常有帮助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建立并不断更新精品课网站。

(三)创建中英文排球学科教学网站

尽快完成排球课程网络资源的上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远程教育,拓展学生的自学空间和同行教学研究的交流空间。在建立排球中文网站的基础上,创建排球精品课程英文网站,将课程建设最新研究成果、前沿信息以及教学课件双语上网,增加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

五、结束语

(一)排球精品课程以其在教学内容、方法、条件、管理、效果和教学队伍等多方面的一流状态,成为体育课程的招牌和窗口,是展示教与学的崇高境界之所在。

(二)排球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加快排球课程整体建设的有效促进方式,它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能够拉动排球课程的质量和效益在较短的时间内再迈上一个台阶。

(三)排球精品课程建设拓展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空间,既能充分发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

(四)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的今天,不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力度,通过网络排球精品课程的开放,推动排球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推动整个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君芳.排球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14(5).

[2] 邹永松,龙翔.启动精品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4(2).

[3] 张立,于蕾.论精品课程建设[J].税务与经济.2004(5).

作者:高建娜 苏坤霞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差异探析论文下一篇:川藏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