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环境设计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对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人才需求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教育已经不仅限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是逐渐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内在与外在的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进行培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校园环境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论文 篇1:

女子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与学生心理需求特征分析

摘 要:女子大学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特殊社会群体,女性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求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校园内女性群体的心理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对设计我国女子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校园环境;女性群体;心理需求;特征分析

在女子大学校园内就读的女生,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一时期的女性具有的心理需求、行为模式与女子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营造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设计校园环境时需要足够关注和重视女性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求。

1 把握个性特征和集体共性的关系

大学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其界线化的范围内,兼顾集体活动和个人行为,其行为活动具有集体性和独立性两个方面。从个体的个性特征到集体共性的认知和掌握,这对女子大学校园内女性的集体精神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往,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对调整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女子大学校园内的活动空间既要从个人合理舒适的角度考虑,为个人单独学习思考提供活动场所,更需要满足集体活动的需求,提供集体交流互动的场所,创造多层次的活动空间,增加校园集体的凝聚力。

2 做好女性的心理需求特征分析

大学是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发育最宝贵且富有特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在校女大学生从生理上来看,女性特征发育基本完成,为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其整个观察力、理解力、记忆能力等有着显著的提高,可以体验和感知所处的空间环境并作出判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教育是人格再造的主要影响因素,女大学生正处于女性人格发育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学习,让校园内女性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提高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包括女性个人意识、心理、身体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女子大学的校园环境设计,应该针对该阶段女性对身边环境和生活空间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的特征,对其空间环境的不同需求与社会主流的男女合校要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2.1 学习需求

大学提倡自主学习,所有的学习基本由自己决定,强调学生的开发和创造能力。学校在教学形式上从单一授教转向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及兴趣爱好,形成了丰富完善的课程体系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学空间也从室内逐渐向校园户外进行延伸。课堂的随意自由交流讨论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根据对女性学习习惯的调查,学生会选择在校园开阔空间及建筑周边的绿地自主学习,主要分为早上的晨读,下午或傍晚的温书等。女性学生需要一个能够满足其学习需求的环境空间。

2.2 交往需求

交往行为是指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语言媒介所达到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的行为。作为以女性单一性别交往为主的女子大学,女性在校园环境中进行的交往行为、交流活动较为单纯简单。根据女性交往的需求,在校园环境中进行的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女性与女性之间的交往互动以及女性主体与空间环境之间的交流。对女性交往特征的了解,能够在温柔、贤淑、端庄、依赖性强的固有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社会女性特征基础上,让女性建立起更强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离开父母摆脱对其的依赖,独立生活并迫切希望融入校园的社会网络中,通过学习、与人交往活动,逐渐形成成熟的人格。因而,校园环境对学生人格的成熟至关重要。因此,在规划设计校园户外空间时,应充分考虑为学习交往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对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的成长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2.3 归属感需求

学校归属感这个概念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1993年Goodenow提出,学校归属感这一概念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国内学者徐琴美在2005年指出,校园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院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从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围绕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及可依赖的校园环境出发,从根本上说,这是学生所共有的一种特殊心理感受和本能。因此,在女子大学校园空间设计时要从女性角度增强校园景观的归属感,在校园空间形态、文化和社会性具有女性吸引力的向心性。对当代女性大学生来说,大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女子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独立、自信的女性精神象征,在教室、宿舍等任何活动场所内,都可以从熟悉、舒适的景物中获得安全感,获得一种认同和包容的感觉。

2.4 舒适感需求

舒适感主要从人的主观感觉中,对客观环境从生理与心理方面达到满意的状态。一般主要从阳光、空气以及温度等物理方面,和舒适、亲水、适宜等生理方面两方面感受。在创造宜人的大学校园环境时,应当从这两个方面对大学校园景观进行合理设计,让校园内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獲得舒适的感觉。此外,作为专业为女性提供教育的女子大学,女性对校园内环境的视觉感知和体验比男性更为敏感。打造女子大学校园景观空间的良好形象,能够令使用者形成一种美好的心理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陶冶情操、提高自我修养等作用。

2.5 领域性需求

领域性是指个人或群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的行为模式,这个领域是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也是人在为了维护个人的安全舒适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设立一个看不见或者是一个实体的空间。按照领域对个体或团体生活的重要性不同,所有的领域可归纳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三个类别。在大学校园中,从个人角度来说,其领域的大小与其自身与人的交往方式、对环境的感知和熟悉程度相关的是主要领域;在整个领域建立的过程中常有共同分担,由他人新建立的领域出现是较为次要的领域;与人共享的生活领域是公共领域。

校园领域感的建立,主要表现在空间环境上对私密性的需求和要求空间完整性上,让学生能够按照自我意愿对空间进行支配。这要求校园景观环境的规划,要从个人的私密空间、互动交流空间以及集体活动空间考虑。

2.6 审美需求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对美的需求,对求知和审美的需求是基于尊重与自我实现的前提,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精神层面的范畴。校园环境是人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同时一个有着优美环境的校园,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下,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校园氛围更加融洽。

女子大学校园汇聚了一群具有较高智力水平、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很强、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女性群体。在社会的教育主流影响下,女性教育一直处于较为弱势,缺乏自信的状态。大学的高等教育课程能够引导改变这些问题,而校园优美环境的营造,也是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进入校园的第一刻就能受到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通过校园环境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丰富的建筑造型和景观,以及形象标识、历史文化设施等去影响学生,从关怀女性的角度,体现女子大学的精神、办学理念等校园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 许臣红.性别差异与校园空间环境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 都胜君.建筑与空间的性别差异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3).

作者:王熙竹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论文 篇2: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人文因素应用探讨

摘 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对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人才需求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教育已经不仅限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是逐渐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内在与外在的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进行培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高校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改变,社会发展的理念与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自然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形式和内涵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绿色环保背景下,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对学生的成长和优秀品质的培养都非常重要。在提倡绿色环保大背景下,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大学校园的环境功能日趋凸显。在处理好自然景观和学校布局关系的同时,校园各景观元素的相互关系和校园内部各功能需要得到协调,尤其是要将校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进行融合,要求人文内涵能够在校园各角落得到体现。这样可以使大学校园的内在品质得到升华,同时也使师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得到提升。文章从人文因素结合校园景观设计进行阐述,接着对校园景观环境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人文因素

大学校园景观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具有所在地的自然人文特色,是个集合概念,是在地方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创造的精神物质的总和。本文就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人文因素应用进行探讨。

一、人文因素相关概述

“人文”是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并涵盖了人类社会中的精神文化和现象,是一种社会活动的文化现象集合[1]。因此,人文因素包含了社会因素及文化因素两个方面,社会因素主要体现在历史与人文两大方面,文化因素主要有民族因素、地域因素以及时代因素。这些因素相对比较稳定,人文因素是经常变化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性格习俗、审美志趣、文化素养以及宗教信仰等。人文因素在整个社会中应时代而发展,在社会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近年来人文因素应用于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二、校园景观环境及其影响

学校里的师生每天都会和校园景观“相处”,要么停下来观看、漫步,要么学习、讨论或游玩。校园景观是学校必不可少的部分,学校里的师生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校园景观环境还可以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见其重要性。

(一)创造良性生态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大学都位于郊区,这些地方人烟稀少,建筑密度远低于城市中心,绿化率比较高,有着营造良好的生態环境,有效缓解城市污染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对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响应建设生态城市的号召,为周围居民创造一个美丽的休闲场所提供了基础。

(二)继承和发展学校人文和历史

景观环境是历史和人文的载体,对改善校园气氛和提升师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设计是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学校园的优美氛围和历史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以及内在品味,在教与学中增添趣味。

(三)让人体验回归自然

人类生活源于自然。在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以及芬芳的花香都会使人感觉心旷神怡。采用天然材料,模拟自然环境,创建活动的自然场所,使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产生美好的体验。大自然的空间是充满情感的,可以为居住其中的人们提供所需的精神支撑。因此,人们在自然界中感受天地,体验自然,融入自然,放松自己并了解生命之美,接受生命的恩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四)使师生产生情感归宿

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环境对人们的情感有直接的影响。美丽的校园具有人文环境内涵,可以对在校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学校是学生的第二故乡,校园舒适宜人的环境可以给学生家的感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的应用要点

(一)注重景观地域精神的延伸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区精神与文化,景观的局部特征通常在集体实践中产生,是在当地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精神物品总和[2]。近些年来,很多独特的文化景观多表现社会文化。人文景观在继承中不断精益求精,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二)重视高校校园历史文脉的传承

大学是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校园人文景观的形成与历史背景的延续是分不开的。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强调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尊重校园的历史。校园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比较稳定,但经历了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积累过程。校园的人文景观设计必须尊重过去,接受创新,校园人文景观需要融合新思想及新内容,以反映大学校园的生命力及活力。无论是新校园、重建校园或是扩建旧校园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因此,在设计方法上,无论改建还是扩建校园都需要研究学校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现有建筑物与景观结构、地形等创造一个新的创意园。除了探索校园的历史背景之外,还应该突出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特征,强调新时代特征。

(三)注重高校校园个性化

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办得接地气,千姿百态已经成为办学的重要方面。校园景观在设计时需要渗透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以及校园文化,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使校园人文景观成为学校的重要窗口,直观地反映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内涵、学校的类型以及学校的特点。校园景观各具特色,景观的多样性是学校的特征,校园景观特征使学生更加有归属感。

(四)注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细节

在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中,细节应体现“以人为本”“历史传承”的关怀,在空间尺度上展示舒适性。道路规划需要合理,展现开放空间的人性化,展示人与环境的亲密感和“人性”和谐感[3]。注重校园景观设计的细节对师生审美水平道德水准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校园人文景观的细节应该体现在空间尺度、基础设施以及道路设计等方面。

(五)注重高校校园绿色生态设计

在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应尊重自然生态,创造绿色生态景观,保护校园的原始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这些自然因素是大自然为学校提供的自然人文景观,是师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因此,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必须适应当地条件,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布局。要保护校园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使之与高校校园的景观环境相融合[4]。有的校园生态环境较差,这就可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大胆开展工作,进而创造,绿色的宜人景观。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学是培养人才,教授知识的地方,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有着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并相互制约。只有尊重及保护校园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才能确保大学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使大学的发展成为历史与时代的完美结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已经从传统教授知识向综合素质培养方向转变。校园作为师生生活、学习、休闲的地方,更应该体现时代的发展特点。设计校园景观时,根据地理地貌设计出具有生态美、艺术性的景观环境,以体现学校教育理念,使学校师生感受到宽松、个性、流动、开放且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人文精神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立蒙.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探索[J].艺术科技,2015(1):177.

[2]李静.高校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3]杨思宇.高校校园坡地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4]王文亮.大学校园景观环境与地域文化融合性摭论:以太原工业学院为例[J].设计,2018(17):139-141.

作者单位:

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唐雪峰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论文 篇3:

大学校园中教学区域环境设计的调研分析

环境设计是指对人生活的空间和环境进行改造,对生活的环境空间进行装饰,并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环境设计是一个大概念,是指对人类居住使用环境进行规划与艺术加工的总称。范围从小到大依次是:室内设计,公共区域设计,公共标示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在进行环境设计之前,先对设计的目标用户进行调研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对该课题进行了以下的分析研究。

一、课题分析

第一,确定使用者的年龄群体,特定的还是不知名的,如果是群体,有多少人?第二,确定群体的需求。第三,领域要求即特殊的兴趣、特殊的地点、喜欢的颜色、喜欢的事物。第四,白天或晚上什么时候使用?第五,空间的使用频率如何?第六,这些活动的兼容性如何?第七,该区域存在的问题如何?

实用性,使用者对空间内部的要求,应该发挥其功能性,为人提供活动的空间,各类设施应当最大的方便人使用。美观性,对于主题和个性化设计的设定,考虑到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要进行有指向性的设计,好的设计要对使用人群充分的进行调研,使其精神心理上得到满足。经济性,尽可能的节约成本,用最好的最便宜的材料制作出最好的设计。独特性,个性的风格体现,反映出环境的主题特色,和环境的文化特色,并非不乏流行时尚,这几个性质联系到一起进行调研,能很好的发挥出平衡的作用。

二、用户调研及分析

(一)实际用户调研分析

我对哈尔滨工程大学使用人群进行了调研,主要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业设计及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及老师使用,对用户的调研能够对空间的规划、家具的设计、材料的选定、主题的设定进行辅助作用。

对区域要求进行调研:第一,确定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即主要活动的名称和功能、次要活动的名称和功能。第二,分析活动的性质:①白天或晚上都会有人使用;②空间的使用频率;③空间由三部分所组成—休息区、图书阅览区、作品展示区。

对家居设备的要求进行调研:第一,决定每项活动的家具和设备要求:数量、类型与风格、座位、桌子、书架与展柜的数量和其他特殊区域的增设。第二,逐项确定所需求的空间品质:①舒适度;②安全性;③多樣化;④灵活性;⑤风格;⑥耐久性。第三,决定可能的布置进行调研,经调研需增加的区域雨伞放置区。

对空间分析进行调研:第一,测量绘制平面图、剖面图和公共区域立面图。第二,分析空间:①家具的形态、尺寸和空间比例;②窗户、光线、视野。

对面积要求进行考察:第一,决定使用空间与家具组合的面积:①适当的活动空间;②所容纳的最大人数;③家具所需要的面积。第二,决定活动与空间面积之间的搭配关系。

对所需要的环境品质进行调研:第一,灵活性。第二,颜色与色调。第三,舒适感。第四,形象与风格。第五,空间氛围。

(二)其他案例调研分析

中央美术学院及大连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区域的分割,空间的次序都有极为流畅的节奏。但该学校公共区域面积较大,因此在公共区域设计上不存在空间合并使用的问题。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质,以木材和玻璃进行主要材质的运用,通过形态的不同来满足各个区域的需要,其主旨在于营造一个与专业文化相统一,富有浓郁文化区域的自然空间。有着丰富的质感,渲染出了环境的气氛,形状新奇的陈设品配合着空间的色彩,产生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官,这两所学校都掌握了对空间功能、性质的表现,考虑了家具的尺寸、样式、主题等要素,本着人性的设计,充分对空间进行改造,光源的使用达到了舒适、赏心悦目的效果。

三、环境分析研究

人的多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定环境的控制,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人的行为会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和支配。针对设计区域环境设计家具是公共区域环境的重要因素,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家具使用的舒适程度以及与环境的搭配程度,满足人们在公共区域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要求放置于首要地位,因此教学区域公共区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使公共区域环境达到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的目标,人们的活动规律与空间要考虑完善,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公共区域通风,采光与照明,注意公共区域色调总体效果。空间组合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个楼层,每个楼层里的使用区域进行划分。

四、设计定位

公共区域作为环境设计的分支,具有综合特性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环境内外的环境来设定的,对于空间进行组合设计,为建筑内部的空间性环境设计,房屋的建造活动是组成建筑空间内部的先提条件,教学区域中公共区域的设计,与建筑设计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区域内空间设计已经成为了环境设计的一部分,该区域的设计是对建筑空间的优化和改良,应考虑到其中的空间应用、空间的形式、空间的材料、空间的设备及家具等各式各样的因素,注重人对于视觉上、心理上、身体上的享受。教学区域公共区域的环境设计,应是一个可以修身养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地方,一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五、总结

我对设计区域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研、其他学校调研,明确了在专业教学区域设计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家具的造型、颜色、对材料的选择上,既需要满足功能性的要求,明确公共区域空间的合理摆放,又需要对材质进行明确规定,达到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相统一,保证公共区域家具的和谐性,满足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最基本的要求。在满足以上的前提下,再加入一定的艺术手法在其中。

参考文献

[1]李晨.产品设计中消费群体的心理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07):84-85.

[2]彭一刚.空间组合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62-67.

[3]荆其敏.建筑空间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64-66.

[4]张焘.室内设计原理[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2-14.

作者:刘禹铭

上一篇:诚信教育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德育教育发展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