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空间设计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程度。大学校园在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浪潮之后,数量逐渐饱和,转向追求高品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学校园逐渐改变低密度的粗放开发建设模式,呈现出集约化发展趋势。大学校园往高密度、集约化发展而增加建筑空间容量时,尽管尝试腾出更多室外用地,但仍会因为上升的使用人数相对地降低人均外部交往空间面积及其环境品质。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场所性和开放性是不能被替代的。因此处理好集约型大学校园中外部交往空间与整体校园空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侧重关注集约型大学校园和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这两个主干方向的交集。研究通过设计原则、设计目标、设计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进行探析,以期为相关项目提出设计参考依据。本文界定了集约型大学外部交往空间的概念,即指在大学校园的用地红线范围之内,围护建筑室内的结构以外的经有意规划营造的承担交往行为发生的室外及半室外空间。概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对集约化相关理论、集约型大学校园的特点及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分析了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主要使用人群的户外行为及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厘清了其构成要素和类型,并总结了与交往行为相关的空间因素和空间层次。通过资料收集和案例研究,总结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场地选址和校园规模。依据上述研究基础,进一步总结设计该空间时应遵循整体性、集约性、开放性和人性化原则。分析出目前我国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存有空间布局不合理、人均资源不足、使用率低下和环境质量受限的现状问题。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现状问题提出从整体集约到提升空间活力的一系列设计目标。以设计目标为导向对集约型大学校园典型案例的外部交往空间设计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从空间布局、空间立体化、功能复合化以及空间环境优化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策略。通过整体规划的集约、空间资源的拓展、空间效率的提升以及空间交往活力的激发而营造出利于学生学习、生活、交往、活动的校园空间环境,并实现高密度环境下校园空间高效率、高质量的追求。结合实践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古镇口园区,验证设计策略在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实践中的运用。结果表明外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基本符合集约型大学实践的设计需求。灵活组合策略在设计中可较为高效、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

关键词:外部交往空间;集约化;大学校园;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学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集约利用土地的国情

1.1.2 我国大学校园集约化趋势

1.1.3 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重要性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集约型大学校园

1.2.2 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相关概述

2.1 集约型大学校园的基础研究

2.1.1 集约化相关理论

2.1.2 集约型大学校园的特点分析

2.1.3 集约型大学校园的空间布局

2.2 大学学生户外行为及心理研究

2.2.1 大学学生心理需求分析

2.2.2 大学学生户外行为类型

2.2.3 大学学生户外行为特征

2.2.4 大学学生户外行为惯性

2.3 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基础研究

2.3.1 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构成

2.3.2 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类型

2.3.3 影响交往行为的空间因素分析

2.3.4 基于交往活动的空间层次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解析

3.1 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影响因素

3.1.1 自然环境

3.1.2 历史文脉

3.1.3 场地选址

3.1.4 校园规模

3.2 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现状问题

3.2.1 外部交往空间布局不合理

3.2.2 外部交往空间人均资源不足

3.2.3 外部交往空间使用率低下

3.2.4 外部交往空间环境质量受限

3.3 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3.3.1 整体性原则

3.3.2 集约性原则

3.3.3 开放性原则

3.3.4 人性化原则

3.4 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设计目标

3.4.1 满足校园整体规划集约

3.4.2 拓展外部交往空间资源

3.4.3 提升外部交往空间效率

3.4.4 激发外部交往空间活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

4.1 空间布局模式

4.1.1 鼓励公共聚集的单核式布局

4.1.2 丰富交往层次的多核式布局

4.1.3 营造领域感的分散式布局

4.1.4 注重开放共享的垂直式布局

4.1.5 多元复合的混合式布局

4.2 空间立体化策略

4.2.1 室外下沉交往空间

4.2.2 底层架空交往空间

4.2.3 空中平台交往空间

4.3 功能复合化策略

4.3.1 延长交往时段的全时复合

4.3.2 满足多元需求的多义复合

4.3.3 基于空间共享的外延复合

4.4 空间环境优化策略

4.4.1 消极外部空间的活化

4.4.2 感知交流的渗透交融

4.4.3 亲切宜人的尺度划分

4.4.4 柔和多变的边界修饰

4.4.5 生态自然的景观绿化

4.4.6 便捷完善的场地设施

4.4.7 活跃氛围的色彩搭配

4.4.8 层次丰富的材料组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古镇口园区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定位及建设规模

5.1.2 区位及基地现状分析

5.1.3 设计理念

5.1.4 密度集约的校园规划

5.2 集约型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实践

5.2.1 多核式外部交往空间布局

5.2.2 立体化的外部交往空间设计

5.2.3 外部交往空间功能复合设计

5.2.4 外部交往空间环境优化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关于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政策

附录2 :国内外集约型大学校园案例整理

致谢

附件

上一篇:沈阳理工大学论文提纲下一篇: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论文提纲